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质量杂志

发布时间:

中国质量杂志

中国质检报刊社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拥有两报七刊一网站一影视中心,两报是《中国质量报》、《中国国门时报》,七本杂志是《中国质量技术监督》、《中国检验检疫》、《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指南》、《中国品牌》、《监督与选择》、《中国国境卫生检疫》,网站是中国质量新闻网,影视中心是北京中质联合影视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中国质量》杂志社是2009-12-09在北京市西城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京畿道12号4楼404房间。《中国质量》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26996278503,企业法人李禹,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国质量》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中国质量》杂志;设计和制作印刷品广告,利用自有《中国质量》杂志发布广告;会议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276094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115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中国质量》杂志社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质量》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国内刊号:CN 11-3823/F国际刊号:ISSN 1007-2713 属于国家级刊物,费用不能太贵,具体多少不知道。

中国质量杂志社和中国质量协会

不用理 就是盈利目的的杂志

这种协会没有任何级别,。社团属于民间组织,没有编制,哪会有级别。以前均挂靠在各部委。现在必须解挂了。各协会负责人的级别代表不了协会的级别。不是一回事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正当参与竞争,以可靠的质量,出色的业绩获得认可有利于个人、集体或产品发展。但畸形的评选、假评选使这种竞优走入歧途,假的多了,真的也难立足,评选正在遭遇公信力和信任危机。 而为什么变味甚至违法的评选得不到有效制止呢?一方面与对其危害认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相关部门即为组织者或利益相关方不无关系。情景再现1:  海尔最近得奖了,但这个奖项没有给海尔带来预期的光环,反而演变为了被同行攻击的“靶心”。1月11日,中国质量协会、中国用户委员、品质杂志社共同发布了2006年全国白色家电产品性能比较试验结果。   其中,在测试的电冰箱品牌中,西门子和海尔最省电;在洗衣机品牌中,海尔和松下洗得最干净。测试发现,在冰箱类产品中,新飞和海信的能效指数相对于海尔、容声品牌有较大差异。洗衣机类产品中,惠尔浦、荣事达、三洋的洗净比相对于海尔、松下的洗净比有一定差异;三星脱水噪声、松下的洗涤噪声相对较大。最终,主办方还通过对这些产品进行星级评级的方法进行了标示。  随即,中国家电协会和几家在此次评选中“落后”的企业,对此次评选发表了质疑:评选的权威性如何体现?海尔一家企业分获多类家电评选的冠军,是否有些异常?诡计揭秘1:  首先,国家对性能指标的判定只有合格与不合格,没有星级之说。中国质量协会的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名牌、免检产品的性能指标与标称值不符,存在虚高问题。   “其实,圈子里的人都明白,很多评比的背后,都是金钱在起作用”,一位在家电行业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在记者采访中,参与此次冰箱产品评测的某品牌相关人士表示,许多质量与技术检测大多要收“赞助费”,这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检测结果一边倒、过分吹捧一个企业,这种有偿排名的报告的确不少。而在家电销售旺季到来之前,通过一次评测打击主要竞争对手是企业常用的一个绝招,个别不道德的企业甚至在家电卖场大量散发影射对手、未经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非法报告。    就这件事而言,不管厂商有没有花钱买奖,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落在消费者身上。无论是打广告还是评奖项,企业无非是想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最终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在对产品广告宣传的认知度日益下降,而行业内各类评选奖项的公平性也遭受到质疑后,选购家电产品的标准接近“真空”,成为了当务之急。情景再现2:  上海倒塌的“楼脆脆”竟是获奖楼,其所在楼盘曾获“文明工地”称号,让人大跌眼镜。但倘若看看这些新闻,你就见怪不怪了,排名靠前的大学是花钱买的排行,含三聚氰胺的奶粉是免检名牌,权威鉴定部门违规做认证。很多大奖、品牌、优秀,其实不过是名钱的幌子。诡计揭秘2:  评选活动的最初目的是鼓励优秀,但泛滥的评奖、排行,真真假假的组织者,不能为外人道的潜规则,把本具参考意义的评选搞得乌七八糟,公信力全无。评选潜规则大致有如下几种:按资排辈、权钱交易、评选造假。   有些评选还算正规,不收取参评者费用,但存在按资排辈倾向,什么级别什么奖项,地域和单位、人员身份要平衡,去年没拿到奖的今年是不是考虑该轮一次?如此一来,评选不再是择优,成了“排坐坐,分果果”,起不到鼓励先进,促进竞争作用。  有的评选中存在腐败。天津大学校长曾遇到过排行榜制作机构上门推销生意,作家石钟山抨击文学艺术界关于奖项评定的见不得光的行为:“某人的奖是通过什么关系拿到的,某人又在评委身上花了多少银子……”,钱名互换,拿钱买名成为当今评选活动一大“潜规则”。有些评选中还存在拉选票,托关系现象,优不优秀不看实力,看人际关系。  也有参评者为获奖而参评,平日不认真工作,集中精力做出少数精品送去参赛。送去参评的作品、产品光鲜亮丽,可圈可点,而其日常工作中大部分都平平庸庸甚至不达标。如果参与评选造假的是政府,老百姓就更要遭殃了。前不久某地为迎接上级检查,觉得报刊亭有碍观瞻,拆除了事,如此城市,即使评上卫生文明奖项又有何意义?   评选之所以盛行,因其中有利可图。组织者利用评判大权暗箱操作搞名利交易,参评者交钱换名气,再利用名气狠狠赚钱。其间利益链条,催生了种种真真假假奖项、排行。  查处人的假评选不难,令其出具资质证明,参评者自觉抵制、举报索取不正当费用的评选即可将其揭穿。真正困难的是那些确由权威机构组织,但在操作中不守正规程序,或者超出业务范围,沦为敛财工具的评选。这些评选看上去颇有一定公信度,容易误导群众,如果涉及到健康安全项目,危害更烈。要想还评选以公信,整顿、取缔假评选固然重要,用制度建设,法律监督来约束、规范有资质的合法评选,破除种种潜规则更加紧迫。情景再现3:  记者走访了百安居、乐安居、世纪中心、国安居等深圳市各大建材、家居商场。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打绿色、环保牌的产品占了绝大多数,什么“绿色产品”、“绿色建材产品”、“绿色环保产品”等证书令人眼花缭乱,而颁发单位则有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中国建材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等,让人摸不着头脑。 据记者查证,其中有不少产品的证书在国家环保总局官方网站上根本无法查到,有的虽然可以查到,但早已过了有效期限,更多的是那些没有颁证权利的机构颁发各种无效的证书,这其中还包括一些著名的建材品牌。   综观建材家居市场上出现假环保认证情况,其中最多的情况就是偷梁换柱、打擦边球,将一些合格证书或者某些部门、组织评的获奖证书当绿色环保认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将通过国家十项强制标准说成是获得“绿十环”认证。 诡计揭秘3: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要获得这些环保标志、认证很容易,方法主要有两招,一招是找一些协会组织、社会机构制造假的环保认证标志;另一招是干脆花钱向有关机构买一个认证,价钱2000元-50000元不等。如果既不想出钱,又怕麻烦,就自己给自己捏造一个。   而所谓的绿十环更是莫名其妙,业内专家指出,2002年7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室内外装修材料10项强制标准,其实,这10项标准只是市场准入的最低标准,只要是合格产品就一定能通过。“绿十环”要求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都要全控制,不仅要求产品把污染消除在生产阶段,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该产品在使用以及废弃处理时对环境的危害。因此“绿十环”认证要比10项标准认证严格得多。所以,到目前为止,真正获得“绿十环”标志的企业还为数不多。所以可以断定,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号称获得“绿十环”认证的所谓绿色产品都是自封的,有的可能只是通过了10项强制标准认证。 诡计分析:  纵观现在行业内的榜单和奖项,最让人难以信服的是评选方法不透明,且大部分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调研过程作为基础,单靠几个专业人士、媒体人凭主观意识进行评价,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现在大部分评奖媒体和机构打造的奖项和榜单似乎都是心血来潮之作,一些小网站掌握不了科学系统的市场调研也要开展评奖,这是诚信缺失的表现。  很多小网站在评选自己的年度榜单或奖项时,为了加强说服力,经常会把几个知名的地板企业放进榜单中,但这些企业很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这个榜单或奖项。  行业评奖不能说完全不可取,但没有公正的评选过程和科学的评选调查,就会使评奖行为沦为鸡肋,得不到公众和行业的支持。  可以这样说,即使这些奖项的评选方式足够公正,市场调研足够专业,这样庞大的信息量一次灌输给消费者,让他们从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更别提其中还有很多商业操作的水分。而且,对企业来说,这种奖项每年一评,人人有份,其带给企业的荣誉也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消费指南:  作为商家,参与一些国内、国际权威部门正规的大奖评选无可厚非,能真正凭借自己的质量获得国内、国际权威部门举办的正规大奖,在某一领域榜上有名或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无疑能提高产品的身价。然而,诚信是商家的立身之本。作为商家应该明白,只有靠实力赢得的荣誉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只有真正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长久的青睐。当然,作为消费者,也务必理性地看待“国际大奖”,要提高识别奖项真假的能力,在选购商品时,切不要被各种假冒的“国际大奖”迷住眼睛。

中国质量杂志社

不用理 就是盈利目的的杂志

广州质与品公司 --这家公司不要去,小公司尽管打着<中国品牌>的旗号,各位求职者小心了 有朋友就给过,钱还拿不完整的,他们面试时会吹得很厉害,其实什么都是外包出去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质量报社主办的大型质量新闻杂志,是九十年代初由国务院领导批示,由中宣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等四十多个部委和机构支持的中国质量万里行大型新闻采访活动的延伸形式之一。

中国质量杂志社和中国质量协会关系

下属的事业单位,不用管的。

质量协会是社团,在民政部下注册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红顶中介一个。

都是质量检测 质量保障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全国质量检验机构及质量检验工作者和全国质量监督工作者组织的专业社团组织,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目前拥有包括国家级质检机构、行业和地方质检机构等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团体会员1000多家,企业团体会员5000余家,这些质量检验机构会员和企业会员遍及国家各部门和全国各地。具体可以查看官方网站网页链接

中国质量认证杂志

做一个ISO9000认证就可以了

ISO9000认证只有一种认证标准: 就是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其它认证标准啊。。ISO9000没有什么其它标准:比如:ISO9002、ISO9003等,现已被ISO9001替代,,

沈阳,你不是在深圳的吗!其怪了你以前没有了解过ISO的吗?就算没也应该听过吧 你说的那两个谁跟本就是一个吗?而且现在也不用了,全改成2008版的了

我认为:你的找专业对口的认证单位较好,虽然现在的认 真单位都说会找专业的认证人员来评审认证,但实际为了节约成本,很多评审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士,你不可能去问别个资历,有的可能会简单介绍下,但犹如做过场! 我公司是服装企业,说实话当时请的三峡认证公司,那几个评审员对服装专业知识可以说一窍不通,就会照章检查验证,对于内容什么的可以说不懂,只看有没有这东西,我都很怀疑,什么这么容易就通过认证了? 再有现在有的咨询公司也干包干的事,说由他们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保证一次通过认证,但这样的东西是你换个企业名,谁都可以用的。所以要注意辨别。 山东的认证企业我不知道了,但你可打电话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问,若时间充裕,可订本《中国质量认证》杂志看,找个与企业相关的认证单位为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