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疫情下的台海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

疫情下的台海关系论文

都是里仁的。。。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如何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国共两党关系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暨“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和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台港澳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近70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与会专家指出;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恩恩呢

关于台海关系的论文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都是里仁仔!

中国政府不能期待美国改变对台湾的战略和政策,一定要做好非和平统一的准备。但是,美国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中国必须面对,是绕不开的。必须十分重视并加强对美国的外交工作。美国毕竟是一个法制相对完善的国家。和美国打交道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法律。因为法理在中国一边,正义在中国一边。 从直观的现象看,过去中美关系充满波折,但又很有韧性,总能在波折后回归平稳,给人的感觉是这一对关系极难预测。事实上,在冷战后的大国关系中,中美关系确实是最复杂的一对关系,同时正在成为最重要的一对关系。要想把握这对重要而复杂的关系,就有必要了解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几个基本特点: 首先,这是一对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两国政治关系不太好,两个政府之间经常有摩擦,但是与政治关系形成对照的是,冷战后的中美经贸关系和社会文化交往成倍增长,两国关系的内容比冷战时期丰富得多。1990年中美的贸易额,按照中国海关的统计是117亿美元,到了2000年是850亿美元,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按照美国人的统计,这个速度还要快一点,2000年的贸易额达到了1150亿美元。另外,中美之间的社会(教育、文化、人员等)交往也非常频繁。按照美方统计,目前大概有5万多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大学里学习,这个数字比苏联70多年里送往美国学习的人数总和还要多好几倍,所以中美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关系。 其次,中美关系不是简单的国与国关系,而是日益成为两个社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美国,大量的社会团体或政治势力公开地、合法地卷入中美关系,使得很多情况下美国政府不能独立地决定对华政策,只是被动地对社会压力作出反应,结果,政府政策成了因变量,而不是自变量。于是,在有些情况下,中美关系呈现出一种由美国整个社会对相对单薄的中国政府的局面。由于政府永远是社会中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尽管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上述一个社会对一个政府的关系格局对中国是不利的。另一方面,过去20年中国最深刻的变化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转型,从“强国家弱社会型”转向“国家社会相对平衡型”,结果,社会因素在中国外交(特别是在对美外交)中的作用也开始上升。这从短期看是使得中国的外交决策环境更为复杂了,从长期看是使中美关系处于一个新的社会对社会的结构之中。 第三,中美关系的一个基本背景就是两国力量是不平衡的,美国比较强,中国比较弱。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在冷战后第一次出现了两国力量不断走向平衡的新趋势。这种新现实对两国提出了新挑战。对美国而言,就是要适应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对中国而言,就是要认识到在中美关系中或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整体关系中,中国因素越来越重要,中国自己的政策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塑造外界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中国对自己行为和政策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大背景。从这个背景来看,未来中美关系的好坏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中国的政策。 第四,中美关系不仅对两国是重要的,而且对整个亚太地区都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美关系已经具有了全球影响。这也就是一旦中美关系出现问题,周边国家和其它大国都非常关注的原因所在。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如何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国共两党关系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暨“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和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台港澳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近70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与会专家指出;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有关台海关系的论文

推荐看彭付芝《台湾政治经济与两岸关系》,谢必震《台湾历史与文化》,这些比论文写的好

有需要可以戳我!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都是里仁仔!

关于疫情疫苗的论文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流感还易使患者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由季节变化引起的伤风、感冒屡见不鲜,冬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每年都有百万人患上流感,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患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我国1953~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下面就流感的预防治疗和广读者探讨。 1 流感的含义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热、咽痛、干咳、乏力、球结膜发红、全身肌肉酸痛。般持续数日全身不适,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流感是一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因为它除了可引起发热和周身不适外,还易使患者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规模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世界上目采用疫苗和药物预防两措施。疫苗对甲、乙型流感均有预防作用,但流感疫苗的使用,目前在国内还不广泛。 2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流感与感冒有类似的病名及相似的症状,但两者从发病原因、病程变化、危险度来比较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感冒是由腺病毒等引发的鼻腔和咽喉部位的轻微病毒感染,有时无需用药就能痊愈,虽然感冒也会导致其他感染,但些并发症的发病率低,危险性较小。而流感是感染了流感病毒后发生在呼吸道以及中耳的急性病毒感染,比感冒来势更凶猛,持续时间也更长。流感还合并恶心、呕吐、腹泻、畏寒、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引发身体多系统病变,包括中耳炎、支气管感染、心肺疾病的恶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哮喘。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 3 流感的预防与治疗 1 流感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2)房间里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3)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4)接种流感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宜儿童、老人、慢性患者等高危人群。(5)多喝水,常吃水果蔬菜,适当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6)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口密度大、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幼儿园、学校、工厂、机关等单位发生流感爆发疫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患者;科室、车间、办公室等可用1%~2%漂白粉澄清液或含氯消毒液喷洒等进行消毒。 2 流感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 咽、 口腔卫生。(2)对症治疗。高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咳嗽给予止咳剂;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适当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3)肺炎型流感的治疗。要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输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

前言:2003年,“非典”疫情仅仅侵袭了34个国家,导致8000多人感染,800多人死亡,造成700多亿美元的损失。而现今甲型H1N1流感已席卷了136个国家和地区,短短3个月,感染人数已达近10万人之多,死亡429人,其影响范围大于 “非典”的数倍。病毒传播没有国界,这次甲流是对世界各国的一次考验,各国都应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以应对这一挑战。 中国卫生部长陈竺7月2--3日率团参加了“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 陈竺在会上表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以及流感大流行将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任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并已准备好与世卫组织和所有国家共同努力抗击和应对流感大流行。中国卫生部将于下个月在北京召集一个关于流感大流行的反应和准备的国际科学座谈会。一、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自4月13日墨西哥公布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以来,世卫组织4月25日向全球通报,6月11日迅速将疫情预警升级到最高级—6级警戒。短短三个月,截止到7月6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甲流已波及全球五大洲13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的确诊病例数94512例,死亡429例。截至7月5日18时,我国内地有24个省份累计确诊病例1040例,其中输入性病例758例,本地感染282例。这次流感大流行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创人类传染病史的记录。目前尚无妙策强力制止大流行蔓延。世卫组织专家认为,疫情可能持续1—2年,全球约1/3的人可能被感染。我国专家认为,近期我国新增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数将超过输入性病例数,社区集中传播随时可能发生,也可能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可以说,面对这次甲流大流行,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单独抗击流感大流行。幸运的是:北半球已进入夏季、现在疫情较温和、病毒还未变异。现在,是抛弃幻想,必须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赛跑的时候了。我们只有依靠科技,加速国际合作,全球共同抗击,才能制止流感大流行的蔓延。事关亿万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这样做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道德的。应对新挑战,世界各国必须提高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在本国政策议程上的位置,并配置恰当的资源。各国必须教育公众,尤其是在农村,要改进监测措施和报告程序,争取及早发现病例,迅速行动予以控制。采取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方能制止疫情局部暴发直至大范围流行。二、强化国际合作 共同抗击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面对甲流全球大流行,各国唯有强化国际合作。有效实施《国际卫生条例》是本次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关键。为共享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经验、讨论防治甲流疫苗的分配方案、共同探讨下阶段疫情的应对措施,7月2—3日召开了有47个国家的代表,包括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十多个国家卫生部长约900多人参会的“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中国卫生部长陈竺在会上表示,有效实施《国际卫生条例》是本次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关键。《国际卫生条例》(IHR)(2005年出台,2007年6月15日修订版生效)是对大多数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规,用以抑制疫病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迅速蔓延。WHO要求所有会员国加强现有能力建设,做好疾病监测和快速反应,确保能及时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以改善全球的卫生安全。WHO正在密切与会员国及合作伙伴向各国提供技术指导,特别是发展熟练人力资源和优良基础设施、WHO在这次应对甲型H1N1流感中,表现突出,它不仅迅速将疫情预警升级到最高级---6级警戒;而且及早确认甲型H1N1病毒,协调全球科研力量,于6月初确定病毒毒株,并免费向符合条件的疫苗生产商提供毒株,为全球应对第二波疫情赢得了时间。①陈冯富珍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推动全球共筑抵御流行病的“防护墙”,她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建立集体“防护墙”。②陈冯富珍还希望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居住密集,监测、防控能力薄弱,缺医少药,而面对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基本上束手无策。发达国家拥有甲流疫苗90%生产能力和治疗甲流有效药物“达菲”和“乐感清”的专利及生产能力。所以现阶段发达国家采取了“只灭火不防火”的不负责行为,将加速甲流的传播速度和强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的灾难。陈冯富珍在会上说,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已成功研制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因此疫苗投放仍需时日。关于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发放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问题,陈冯富珍指出,已有两家疫苗生产厂家向世卫组织表示一旦疫苗研制成功,将进行生产并免费提供2500万剂疫苗。届时,世卫组织将把获赠的这些疫苗分发到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她表示,2500万剂疫苗对于需要引进这种疫苗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世卫组织将以合理价格购买疫苗,分发给部分发展中国家。陈冯富珍呼吁各疫苗生产商在疫苗研制成功进入生产环节时,免费向世卫组织提供一定比例的疫苗,以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控制疫情。陈冯富珍还向与会代表提议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提高全球疫苗生产能力。她认为,泰国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几年前,泰国接受了世卫组织提供的技术支持。如今泰国生产的季节性流感预防疫苗不仅能满足本国需求,还能向世卫组织免费提供。卡尔德龙强调,一旦疫苗问世,应该保证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国际社会筹资30亿美元支持提高世卫组织的行动能力。希望、呼吁是必要的,行动能力尤为关键。WHO作为联合国负责人类卫生安全的全球成员国合作专门机构,其经费来源有限,只有额外筹资,才能提高WHO的行动能力。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为充分发挥WHO的行动能力,应将筹资30亿美元纳入WHO议程,条件成熟时,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建议中国政府带头捐赠1亿美元。发挥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工作作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强防控能力建设,集体共筑抗疫“防护墙”。 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能力上应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建立防控、抵御、救治能力,特别是在信息交流、早期预警、危机管理、防疫互助等方面,以更好地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全球携手,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为促进全球携手共同应对甲流,中国政府决定于8月21日---22日在北京举办“流感大流行国际科学研参考资料:[1]国际在线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强调国际合作2009年7月3日[2]卫生部网站 陈竺部长出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高层会议 2009年7月4日 [3]中国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三部门介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2009年7月6日

从中国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疫情防控),中国速度(火神山,雷神山,解决国内疫情),党的集中领导和身先士卒(人民至上的理念)。

论点是中国制度的优势,论据是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围绕相关制度,给出对应在疫情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来证明这个制度的优势。议论文写作要体现出论点、论据和论证,而且论点要鲜明、准确,论点最好放在文章的开头,用一句话,而且是判断句式,把中心论点都摆出来,同时文章内容结构要严谨,逻辑性也要强,议论文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生动、符合逻辑。下面是一则范例: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也考验着各国的国家治理。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一、抗疫斗争充分展现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我们党正是依靠人民形成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我们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次抗疫斗争,再一次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体现为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病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没有现成答案可以参考。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我们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并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确定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回望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无疑是危急关头最重要的决策。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这一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个政党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的表现,最能检验其领导力。我们党在抗疫大战中所发挥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展现了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二、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凝聚起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要经受住这场历史大考,必须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迅速组织动员起各方面的力量。各行各业都自觉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依靠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数量庞大、构成多元的社会群体团结凝聚起来,使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非凡的统筹协调能力。中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方面关系都要协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方面一度按下“暂停键”,但群众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社会秩序总体正常。我们党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全面展开,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统筹协调能力。三、非凡的贯彻执行能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不仅采取了正确的防控措施,更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贯彻执行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遭遇战。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人民军队医务人员牢记我军宗旨,视疫情为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们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我们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加快有效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主动担责。依靠非凡的贯彻执行能力,我们不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也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四、不断发挥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严峻的斗争深刻启示我们,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我们坚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做到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努力提高面向未来的“答卷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考验,不断化危为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疫情与国际关系论文

我也在找

山科大的吧??哈哈哈

前言:2003年,“非典”疫情仅仅侵袭了34个国家,导致8000多人感染,800多人死亡,造成700多亿美元的损失。而现今甲型H1N1流感已席卷了136个国家和地区,短短3个月,感染人数已达近10万人之多,死亡429人,其影响范围大于 “非典”的数倍。病毒传播没有国界,这次甲流是对世界各国的一次考验,各国都应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以应对这一挑战。 中国卫生部长陈竺7月2--3日率团参加了“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 陈竺在会上表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以及流感大流行将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任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并已准备好与世卫组织和所有国家共同努力抗击和应对流感大流行。中国卫生部将于下个月在北京召集一个关于流感大流行的反应和准备的国际科学座谈会。一、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自4月13日墨西哥公布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以来,世卫组织4月25日向全球通报,6月11日迅速将疫情预警升级到最高级—6级警戒。短短三个月,截止到7月6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甲流已波及全球五大洲13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的确诊病例数94512例,死亡429例。截至7月5日18时,我国内地有24个省份累计确诊病例1040例,其中输入性病例758例,本地感染282例。这次流感大流行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创人类传染病史的记录。目前尚无妙策强力制止大流行蔓延。世卫组织专家认为,疫情可能持续1—2年,全球约1/3的人可能被感染。我国专家认为,近期我国新增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数将超过输入性病例数,社区集中传播随时可能发生,也可能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可以说,面对这次甲流大流行,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单独抗击流感大流行。幸运的是:北半球已进入夏季、现在疫情较温和、病毒还未变异。现在,是抛弃幻想,必须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赛跑的时候了。我们只有依靠科技,加速国际合作,全球共同抗击,才能制止流感大流行的蔓延。事关亿万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这样做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道德的。应对新挑战,世界各国必须提高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在本国政策议程上的位置,并配置恰当的资源。各国必须教育公众,尤其是在农村,要改进监测措施和报告程序,争取及早发现病例,迅速行动予以控制。采取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方能制止疫情局部暴发直至大范围流行。二、强化国际合作 共同抗击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面对甲流全球大流行,各国唯有强化国际合作。有效实施《国际卫生条例》是本次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关键。为共享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经验、讨论防治甲流疫苗的分配方案、共同探讨下阶段疫情的应对措施,7月2—3日召开了有47个国家的代表,包括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十多个国家卫生部长约900多人参会的“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中国卫生部长陈竺在会上表示,有效实施《国际卫生条例》是本次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关键。《国际卫生条例》(IHR)(2005年出台,2007年6月15日修订版生效)是对大多数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规,用以抑制疫病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迅速蔓延。WHO要求所有会员国加强现有能力建设,做好疾病监测和快速反应,确保能及时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以改善全球的卫生安全。WHO正在密切与会员国及合作伙伴向各国提供技术指导,特别是发展熟练人力资源和优良基础设施、WHO在这次应对甲型H1N1流感中,表现突出,它不仅迅速将疫情预警升级到最高级---6级警戒;而且及早确认甲型H1N1病毒,协调全球科研力量,于6月初确定病毒毒株,并免费向符合条件的疫苗生产商提供毒株,为全球应对第二波疫情赢得了时间。①陈冯富珍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推动全球共筑抵御流行病的“防护墙”,她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建立集体“防护墙”。②陈冯富珍还希望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居住密集,监测、防控能力薄弱,缺医少药,而面对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基本上束手无策。发达国家拥有甲流疫苗90%生产能力和治疗甲流有效药物“达菲”和“乐感清”的专利及生产能力。所以现阶段发达国家采取了“只灭火不防火”的不负责行为,将加速甲流的传播速度和强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的灾难。陈冯富珍在会上说,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已成功研制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因此疫苗投放仍需时日。关于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发放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问题,陈冯富珍指出,已有两家疫苗生产厂家向世卫组织表示一旦疫苗研制成功,将进行生产并免费提供2500万剂疫苗。届时,世卫组织将把获赠的这些疫苗分发到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她表示,2500万剂疫苗对于需要引进这种疫苗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世卫组织将以合理价格购买疫苗,分发给部分发展中国家。陈冯富珍呼吁各疫苗生产商在疫苗研制成功进入生产环节时,免费向世卫组织提供一定比例的疫苗,以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控制疫情。陈冯富珍还向与会代表提议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提高全球疫苗生产能力。她认为,泰国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几年前,泰国接受了世卫组织提供的技术支持。如今泰国生产的季节性流感预防疫苗不仅能满足本国需求,还能向世卫组织免费提供。卡尔德龙强调,一旦疫苗问世,应该保证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国际社会筹资30亿美元支持提高世卫组织的行动能力。希望、呼吁是必要的,行动能力尤为关键。WHO作为联合国负责人类卫生安全的全球成员国合作专门机构,其经费来源有限,只有额外筹资,才能提高WHO的行动能力。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为充分发挥WHO的行动能力,应将筹资30亿美元纳入WHO议程,条件成熟时,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建议中国政府带头捐赠1亿美元。发挥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工作作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强防控能力建设,集体共筑抗疫“防护墙”。 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能力上应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建立防控、抵御、救治能力,特别是在信息交流、早期预警、危机管理、防疫互助等方面,以更好地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全球携手,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为促进全球携手共同应对甲流,中国政府决定于8月21日---22日在北京举办“流感大流行国际科学研参考资料:[1]国际在线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强调国际合作2009年7月3日[2]卫生部网站 陈竺部长出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高层会议 2009年7月4日 [3]中国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三部门介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2009年7月6日

后疫情时代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去后的时代其实后疫情时代 这是人们对疫情时代被某种程度上被控制以后时间的一种共识,或者说是常识,就是疫情以展的常态化 或换言之,其实就是疫情实际上已经无法控制,会一直持续与人们常期共存 这应该没有所谓官方或权威(政府/央媒/专家学者 就是可以有一位学者提出,然后被大家广泛认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