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结直肠疾病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

结直肠疾病杂志投稿

‍作者:赵长林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徐惠绵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序言胃癌已进入以外科手术为主,协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的综合治疗时代。进展期胃癌病灶未做R0切除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为3~11个月。因此,提高胃癌整体生存率任重道远。本文结合新版胃癌指南和近年国内外有关进展期胃癌临床研究的高级别证据,重点介绍非转移性胃癌: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非转移性胃癌:进展期胃癌不可切除的原因进展期胃癌不可切除的原因主要有两类:(1)肿瘤因素:包括原发肿瘤外侵严重,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法分离或已包绕大血管;区域淋巴结固定、融合成团;转移淋巴结不在手术可清扫范围内等。肿瘤虽然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但经有效的转化治疗有可能转化为可切除。(2)存在手术禁忌证不可切除或拒绝手术:包括全身情况差,严重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营养不良,可能无法耐受手术: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等;拒绝手术。以上情况在老年或高龄患者中多见。而晚期转移性胃癌不可切除的原因是胃癌术后复发或转移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由此可见,非转移性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与晚期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虽然同为不可切除胃癌,但却有本质的区别,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应详细分析进展期胃癌不可切除的原因,重视综合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MDT)的作用。综合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和MDT评估的重要性在综合治疗前应尽可能联合应用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影像检查项目,对有高度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及腹膜细胞学灌洗,有助于发现影像学检查难于发现的腹膜种植转移等转移病灶。由MDT对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肿瘤生物学行为、基因类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稳定(MSS)/错配修复正常(pMMR)、PD-L1表达状态(CPS评分)]进行综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讨论综合治疗策略,并对转化治疗成功或转化治疗失败后的患者下一步治疗做出决策。(图1可放大)图 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非转移性胃癌: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1 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策略的更新首先根据患者的PS分层,初步制定不可手术切除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基本策略。对于PS=0~1、MSS/pMMR型、HER2阴性、PD-L1阴性的不可切除胃癌患者,除了已经介绍过的转化化疗方案外,2020版CSCO胃癌指南Ⅰ级推荐同步放化疗(1A类证据);Ⅱ级推荐化疗(2B类证据),或放疗(2B类证据);Ⅲ级推荐化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3类证据)。MDT评价手术可能性,如可R0切除,序贯手术治疗。转化治疗失败不能R0切除的患者,则转入以全身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一般情况较差,PS=2的患者,或拒绝手术的患者,Ⅰ级推荐最佳支持治疗/对症处理(1A类证据);Ⅱ级推荐最佳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单纯化疗(MSS/pMMR型)±放疗(2A类证据),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对老年体弱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经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及内科治疗后,一般状态改善,基础疾病明显好转,可考虑单纯单药化疗或减量的两药化疗(MSS/pMMR型)±姑息性放疗,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对于合并消化道较重梗阻的患者,先行营养管置入、支架置入或胃肠道短路手术,改善患者一般状态和营养状况,使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顺利进行。(图1、2放大)图1 2020版指南 不可手术切除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图2 2020版指南 同步放化疗方案2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1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进展2018年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杂志发表了S-1+顺铂同步放化疗(CRT)治疗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的Ⅱ期研究,该研究纳入30例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给予S-1+顺铂同步CRT+S-1+顺铂巩固化疗10月后决定是否可R0切除。治疗有效率为%,其中10例R0切除,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为3%(10/30),中位生存时间(OS)为25个月。结论:同步CRT在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降期率和pCR率等方面都可获益,可作为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转化治疗的有效方案。(图3可放大)图 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S-1+顺铂同步放化疗的疗效-Ⅱ期研究2018年J Natl Compr Canc Netw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CRT可提高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生存率。基于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未接受手术的不可切除Ⅰ~Ⅲ期胃癌患者,其中1479例接受CRT治疗,3316例接受单纯化疗(CT)。结论: 与CT组比较,CRT组OS率显著高于CT组。(图4可放大)图CRT可提高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生存率2017年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CT+CRT+CT治疗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的Ⅱ期研究。入组患者为有内科基础疾病/拒绝手术的非转移性胃癌(GC)/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EGJA)(n=36),采用CT+同步CRT+CT治疗。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率为83%,临床完全缓解(cCR)率为36%,中位OS为8个月,2年OS率为52%。结论:由于内科基础疾病/患者拒绝手术的非转移性不可切除的GC/EGJA患者,该方案可耐受,且安全有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图5可放大)图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CT+同步CRT+CT的疗效-Ⅱ期研究2全身系统化疗的进展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全身系统化疗方案采用晚期转移性胃癌化疗方案。目前国内外所做的大部分临床研究都将大于70岁或者PS≥2的胃癌患者排除在外,而这部分人群占新发病例的30%~50%,对于合并内科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年老体弱人群应如何制定治疗方案?2019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02GO2研究(摘要4006)探寻了高龄、体弱的进展期胃食管癌患者中OxCap方案的最佳剂量,并探索根据患者基线的客观评估指标指导剂量个体化,对总体治疗效用 (Overall utility treatment, OUT)、综合临床获益、耐受性、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该研究于2014~2017年,在英国61个癌症中心共纳入514例患者,随机1:1:1分配至剂量A组(Ox 130 mg/m2,d1,Cap 625mg/m2 bid,d1~21,q21d),B组(A组剂量的80%)或C组(A组剂量的60%)。在第9周进行OUT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B组和C组的PFS非劣效于A组。结果显示,B组PFS非劣效于A组(HR=09,CI 89~32),低剂量的C组PFS也非劣效于标准剂量的A组(HR=10,CI 90~33)。C组的OUT也优于A组和B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该研究为老年体弱PS≥2、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减量化疗提供了依据。2020版CSCO胃癌指南基于02GO2研究,推荐减量的两药化疗可用于70岁以上或者体弱的进展期胃食管癌。(图6可放大)图 02GO2研究:探索年老体弱进展期胃食管癌患者化疗最佳剂量2019年ASCO年会上徐瑞华教授报告了“S-1联合奥沙利铂对比S-1联合顺铂作为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GC/ EGJA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SOX-GC)”。576名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GC/ EGJA患者入组,以1:1随机分为S-1联合奥沙利铂(SOX)组(S-1:40-60 mg,bid,d1-14,q3w;奥沙利铂:130 mg/m2,d1,q3w)和S-1联合顺铂(SP)组(S-1:40-60 mg,d1-14,q3w;顺铂:60 mg/m2,d1,q3w)。研究结果显示,SOX组和SP组患者的OS分别为13个月和8个月,PFS分别为7个月和9个月,SOX组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SOX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贫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发生率均低于SP组,其总体毒性更小,安全性及耐受性更好,但是≤2级感觉神经毒性(6%对2%)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SP组。结论:SOX方案优于SP方案,可成为治疗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GC/ EGJA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参考胃癌Lauren组织分型和SOX-GC研究结论,非肠型或混合型非转移性不可切除GC/ EGJA可首选SOX方案。(图7可放大)图SOX-GC-替代SP研究: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标准一线治疗方案FOFIRINOX方案用于胃食管腺癌的一线治疗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且毒性可以耐受。在HER2阴性患者中ORR为61%,在HER2阳性患者中ORR为85%。该研究将伊立替康的地位提升至一线,为胃食管腺癌一线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2020版CSCO指南更新了晚期转移性胃癌二线单药/两药化疗方案(图8可放大)。更新后的晚期转移性胃癌综合治疗:三线治疗方案,将在进展期胃癌复发综合治疗进展的文中详解。图 2020版CSCO指南更新了晚期转移性胃癌二线单药/两药化疗方案3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我国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比例仅为10%~15%。2020版CSCO胃癌指南Ⅰ级推荐一线治疗HER2阳性胃癌:曲妥珠单抗+化疗方案由“顺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改为“顺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1A类证据);Ⅱ级推荐曲妥珠单抗+奥沙利铂/顺铂+替吉奥/卡培他滨(2B类证据)。取消HER2阳性胃癌患者二线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的方案推荐。因此,曲妥珠单抗+化疗一旦发生耐药疾病进展,其后续治疗选择有限。Margetuximab是一种靶向阻断HER2蛋白的新型Fc结构域优化的免疫增强单克隆抗体,被称为“优化版赫赛汀”,具有与曲妥珠单抗相似的阻断HER2结合和抗增殖效应,同时调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治疗对曲妥珠单抗耐药的HER2阳性GC/ GEJA。2020年7月,《柳叶刀肿瘤》(Lancet Oncoloy)发表margetuximab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一项Ⅱ期研究(CP-MGAH22-0,NCT02689284) 结果。研究对象是至少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化疗治疗后病情进展的进展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癌。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结果显示: (1)在整体患者中,ORR为18%、疾病控制率(DCR)为53%、中位PFS为7个月、中位OS为5个月;(2)在HER2阳性和PD-L1阳性的双阳性亚组患者中,ORR为44%、DCR为72%、中位PFS为8个月、中位OS为5个月;(3)在HER2扩增(HER2amp)阳性/HER2(IHC3+)阳性/PD-L1阳性的三阳性亚组患者中,ORR为60%、DCR为80%。20%的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最常见是贫血(4%)和输液反应(3%),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目前,Ⅱ/Ⅲ期MAHOGANY(NCT04082364) 研究正在评估margetuximab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GC/ GEJA患者的疗效,结果拭目以待。4免疫治疗的进展MSI-H型胃癌患者占22%,其中Ⅳ期MSI-H型胃癌患者仅占3%。2019年ESMO会议报道了KEYNOTE-062研究(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SI-H型(CPS≥1或10)晚期GC/EGJA)结果。50例MSI-H型晚期GC/EGJA患者入组,其中32例为CPS≥10,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组14例,化疗组19例。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一线治疗MSI-H型晚期GC/EGJA,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明显优于化疗,两组患者OS的HR分别为29和21,特别强调的是几乎无生存曲线的交叉现象,虽然样本量不大,但该研究证明MSI-H型胃癌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组17例对比单纯化疗组19例。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的ORR可达7%,虽然未达到中位OS,但从目前OS的趋势上看,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均比单纯化疗显示出绝对的生存优势。在KEYNOTE-062研究中,对于亚洲患者进行了亚组分析,发现亚洲亚组患者疗效比欧美患者获益更明显,PD-L1阳性患者更显著。(图9可放大)图KEYNOTE-062研究: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SI-H型(CPS≥1或10)晚期GC/EGJA 小结胃癌异质性高,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更大。因此,应详细分析不可切除的原因,重视综合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与评价,充分发挥MDT的作用。综合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基因类型、CPS评分。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PS分层、病理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制定非转移性不可手术切除胃癌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非常重要。应合理选择手术、同步放化疗、化疗药物及方案,随着新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研究及其应用,相信能够化解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的治疗瓶颈,达到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PFS和OS的目标。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四)-进展期胃癌复发综合治疗的进展(1)在近期发布,敬请阅读。赵长林 教授国家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胃肠肿瘤内科主任大连结肠与直肠癌诊疗基地负责人中国抗癌协会辽宁省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辽宁省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委会辽宁基地常委辽宁省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肿瘤生物及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肿瘤分科学会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委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特约专家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徐惠绵 教授国家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大连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长期致力于探索肿瘤转移规律及优化临床规范诊治的工作,为提高辽宁省乃至全国肿瘤防治水平做出突出贡献曾获第十届中国医师奖、辽宁省政府优秀专家、首届辽宁名医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承担根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973”等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61篇,SCI收录论文93篇,累计影响因子300余点主编胃癌专著2部2001年、2006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徐惠绵教授点评 | 影像学联合ctDNA监测潜在可切除CRLM综合治疗效果及预后赵长林教授:结直肠癌肝转移合并肺转移综合治疗之我见赵长林教授:“同功异曲” APOLLO研究为ctDNA液体活检动态监测耐药的晚期肿瘤患者疗效再添新证据新视野 | 赵长林教授:ctDNA有望预测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复发和预后专题笔谈 | 赵长林、徐惠绵教授: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一)专题笔谈|赵长林 徐惠绵教授: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二)

(一) 坚持办刊方针:自创刊以来编辑部贯彻执行了《中国肛肠病杂志》的办刊方针。在邓小平理论和“+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团结依靠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兼顾普及,贯彻“双百”方针,反映肛肠学科研究成果,总结推广肛肠病防治经验,保障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二) 突出本刊特色:《中国肛肠病杂志》是我国惟一的防治大肠肛门疾病的专业期刊,为全国肛肠学科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其内容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而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对肛肠病的防治和研究为国外同类刊物所不能比拟。在选题上,既有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等内容,也有相当数量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经验,使杂志内容丰富,适于各层次读者需要。同时,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对学术不同见解的文章也见诸杂志,让大家深入探讨,共同提高。由于杂志内容广泛,贴近读者,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读者队伍。(三) 版面更新,增加栏目:1984年重新设计了杂志封面,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再次题写刊名。本刊主要栏目为老中医经验、论著与临床研究、病例报告、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等。为向读者介绍一些切合实用的短小文章,1985年把单方验方一栏改为临床集锦,在面向临床普及和实用方面前进了一步。同时注意内文版面的设计和每期重点文章的安排,并较早地采用了温哥华格式编排参考文献。但由于名老中医文章甚少,虽经约稿仍不能满足发刊的要求,故1984年底通过肛肠杂志主要负责人在北京开会讨论,对老中医经验一栏采取灵活办法,在位置上移在论著与临床研究以下,如有此类文章则临时开栏目发文,如无则可缺如。在学科建设中,杂志还注意介绍我国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治学经验和献身祖国肛肠事业的崇高品德,如先后刊载王芳林等诸位名老中医的业绩,刊载著名肛肠病专家张庆荣先生和陆琦先生等名医业绩,报道喻德洪教授获得2000年国际造151协会职业奉献奖殊荣,给后学者以启迪,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专家的优良传统。在老一辈专家事迹鼓舞下,新一代学者茁壮成长,不少人已成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示范医院的学术骨干和带头人。(四) 增加论文刊载量:为满足学术交流的需要,1993年本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8年改为月刊。为了与国际接轨,2001年起改为大16开版本。随着刊期和版本的改变,杂志容量大大增加。创刊头10年共刊载论文1357篇,其后10年共发稿4578篇,2001年以后共发表论文2702篇,近5年的数量是前10年的2倍。根据天津市人民医院董菲菲汇编的《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统计,近10年本刊发表的论文约占全国主要医学期刊发表的肛肠文献总数的309,0。由于杂志容量增加,稿件刊出周期大大缩短,使科研成果尽快与读者见面。2005年本刊报道时差平均为8.2个月,较2000年的15.9个月下降了48.4%。迄今为止,《中国肛肠病杂志》已出版发行25卷169期,刊载各种论文8637篇。发表的作品既有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又有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经验,其中包括国家和省、市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及获奖作品,有的研究成果已跃居世界前列,在国内外引起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本刊发表的论文中,属国家和省、市立项的课题有31项,客观地展示了我国肛肠学科的发展现状。有关图书管理专家对本刊载文和引文情况进行了分析。承德医学院图书馆张桂玲等统计本刊论著与临床研究栏目的载文量,1991~1998年共发表论文3067篇,载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较1991年增长473.2%,认为我们肛肠病的研究在稳步发展。西安市中心医院图书馆张小钢分析了1992~1994年相关文章引用本刊文献情况,认为本刊在我国肛肠病学领域中占有较高的地位。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统计,2004年本刊文献被引用频次为298次,影响因子为0.226已跻身于世界肛肠学科主要专业期刊之列,成为国家科技部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中国医学文献·中医版》等的固定收录对象,并被北京图书馆遴选为中文核心期刊。(五) 牢固树立出“精品”意识:保证期刊质量除了认真执行原国家科委制定的科技期刊标准外,重要的是建立一支多层次的作者队伍。由于杂志质量逐年提高,按照杂志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本刊被评为优秀期刊,并按上级的要求在本刊封页左上角,多年标注优秀期刊标志。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对本刊的评价说:“肛肠杂志的发展速度,在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史上是惊人的。”就世界肛肠学科专业期刊出版情况来看,美国结肠与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己建会105年,其主办的《结肠与直肠疾病》杂志为月刊,已出版47卷。日本大肠肛门病学会主办的《日本大肠肛门病学会杂志》每年出版lO期,已出版57卷。由Buhr主编的《国际结直肠疾病杂志》创刊于1986年,为双月刊,已出版19卷。由英国和爱尔兰结直肠病学协会所主办的《国际结直肠疾病杂志》创刊于1986年,为季刊,自1999年改名为《结直肠疾病》杂志,为双月刊,已出版6卷。美国克隆病和结肠炎基金会所主办的《炎症性肠病》杂志,为双月刊,已出版10卷。而我们的刊物,在25年较短的历程中,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后改为月刊,已出版25卷,按出版卷数已居于世界肛肠专业期刊第3位。(六) 加强编辑部建设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编辑部是编辑出版期刊的工作实体,没有健全有力的编辑部,很难办好杂志。1985年在包头召开的编委扩大会决定加强编辑部建设,为杂志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编辑部的编辑人员8名,其中在编5名,编外3名。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能胜任本职工作。 本刊原由营口日报社印刷厂印刷,移山东后内文由山东中医学院印刷厂印刷,封面由济南第三印刷厂(现更名为济南新华印刷厂)印刷,内文为铅印,封面为胶印,内文用凸版纸。封面用120克双面胶纸,后改为120克双面涂料纸。担任印刷工作的两个印刷厂基本上能保证印刷质量。自1989年印刷工作有了明显改进,出版的各期杂志均能按期交付邮局。但内文为活字印刷,印刷质量比胶印差。为了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1992年全部改为激光照排,胶版印刷。2005年本刊改为64页码,封面用157克铜版纸,内文用105克铜版纸,用纸与国外同类期刊水平相当,其印刷、装帧也将进入一个新水平。 本刊创刊后先为内部发行,由各编委代为销售,故发行量较少。1984年的发行方式主要是新华书店征订。按山东省新华书店要求,1984年第一、二期各印25000册,第三、四期各印10000册,当年由新华书店实际售出每期2712份,由编辑部销出1600份,共售出4000余份。其中以山东订户为最多,达214份,其它各省多为几十份。这种发行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新华书店多在城市,杂志与读者见面机会少,订阅困难,且又不能及时收到杂志。因订数不准,难以计划印刷,故造成杂志积存。1985年起,开始由德州市邮局发行,开通了订阅渠道,使读者能及时看到杂志。1989年杂志发行由德州邮局移至济南邮局,结束了杂志在济南印刷然后运至外地发行的局面。在转交济南邮局发行的工作中,济南市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给予很大支持。为便于了解本刊发行量在各省的分布,现将2005年济南市邮局统计的部分订户分布如下:河南704,山东510,江苏448,河北433,四川421,广东342,浙江338,湖北3l3,余略。

试管婴儿怎么做

刊名: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s(Electronic Editom)主办: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2095-3224CN: 11-9324/R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创刊时间:2012]只是普通期刊 并非核心

结直肠疾病杂志

(一) 坚持办刊方针:自创刊以来编辑部贯彻执行了《中国肛肠病杂志》的办刊方针。在邓小平理论和“+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团结依靠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兼顾普及,贯彻“双百”方针,反映肛肠学科研究成果,总结推广肛肠病防治经验,保障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二) 突出本刊特色:《中国肛肠病杂志》是我国惟一的防治大肠肛门疾病的专业期刊,为全国肛肠学科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其内容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而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对肛肠病的防治和研究为国外同类刊物所不能比拟。在选题上,既有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等内容,也有相当数量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经验,使杂志内容丰富,适于各层次读者需要。同时,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对学术不同见解的文章也见诸杂志,让大家深入探讨,共同提高。由于杂志内容广泛,贴近读者,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读者队伍。(三) 版面更新,增加栏目:1984年重新设计了杂志封面,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再次题写刊名。本刊主要栏目为老中医经验、论著与临床研究、病例报告、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等。为向读者介绍一些切合实用的短小文章,1985年把单方验方一栏改为临床集锦,在面向临床普及和实用方面前进了一步。同时注意内文版面的设计和每期重点文章的安排,并较早地采用了温哥华格式编排参考文献。但由于名老中医文章甚少,虽经约稿仍不能满足发刊的要求,故1984年底通过肛肠杂志主要负责人在北京开会讨论,对老中医经验一栏采取灵活办法,在位置上移在论著与临床研究以下,如有此类文章则临时开栏目发文,如无则可缺如。在学科建设中,杂志还注意介绍我国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治学经验和献身祖国肛肠事业的崇高品德,如先后刊载王芳林等诸位名老中医的业绩,刊载著名肛肠病专家张庆荣先生和陆琦先生等名医业绩,报道喻德洪教授获得2000年国际造151协会职业奉献奖殊荣,给后学者以启迪,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专家的优良传统。在老一辈专家事迹鼓舞下,新一代学者茁壮成长,不少人已成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示范医院的学术骨干和带头人。(四) 增加论文刊载量:为满足学术交流的需要,1993年本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8年改为月刊。为了与国际接轨,2001年起改为大16开版本。随着刊期和版本的改变,杂志容量大大增加。创刊头10年共刊载论文1357篇,其后10年共发稿4578篇,2001年以后共发表论文2702篇,近5年的数量是前10年的2倍。根据天津市人民医院董菲菲汇编的《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统计,近10年本刊发表的论文约占全国主要医学期刊发表的肛肠文献总数的309,0。由于杂志容量增加,稿件刊出周期大大缩短,使科研成果尽快与读者见面。2005年本刊报道时差平均为8.2个月,较2000年的15.9个月下降了48.4%。迄今为止,《中国肛肠病杂志》已出版发行25卷169期,刊载各种论文8637篇。发表的作品既有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又有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经验,其中包括国家和省、市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及获奖作品,有的研究成果已跃居世界前列,在国内外引起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本刊发表的论文中,属国家和省、市立项的课题有31项,客观地展示了我国肛肠学科的发展现状。有关图书管理专家对本刊载文和引文情况进行了分析。承德医学院图书馆张桂玲等统计本刊论著与临床研究栏目的载文量,1991~1998年共发表论文3067篇,载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较1991年增长473.2%,认为我们肛肠病的研究在稳步发展。西安市中心医院图书馆张小钢分析了1992~1994年相关文章引用本刊文献情况,认为本刊在我国肛肠病学领域中占有较高的地位。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统计,2004年本刊文献被引用频次为298次,影响因子为0.226已跻身于世界肛肠学科主要专业期刊之列,成为国家科技部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中国医学文献·中医版》等的固定收录对象,并被北京图书馆遴选为中文核心期刊。(五) 牢固树立出“精品”意识:保证期刊质量除了认真执行原国家科委制定的科技期刊标准外,重要的是建立一支多层次的作者队伍。由于杂志质量逐年提高,按照杂志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本刊被评为优秀期刊,并按上级的要求在本刊封页左上角,多年标注优秀期刊标志。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对本刊的评价说:“肛肠杂志的发展速度,在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史上是惊人的。”就世界肛肠学科专业期刊出版情况来看,美国结肠与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己建会105年,其主办的《结肠与直肠疾病》杂志为月刊,已出版47卷。日本大肠肛门病学会主办的《日本大肠肛门病学会杂志》每年出版lO期,已出版57卷。由Buhr主编的《国际结直肠疾病杂志》创刊于1986年,为双月刊,已出版19卷。由英国和爱尔兰结直肠病学协会所主办的《国际结直肠疾病杂志》创刊于1986年,为季刊,自1999年改名为《结直肠疾病》杂志,为双月刊,已出版6卷。美国克隆病和结肠炎基金会所主办的《炎症性肠病》杂志,为双月刊,已出版10卷。而我们的刊物,在25年较短的历程中,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后改为月刊,已出版25卷,按出版卷数已居于世界肛肠专业期刊第3位。(六) 加强编辑部建设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编辑部是编辑出版期刊的工作实体,没有健全有力的编辑部,很难办好杂志。1985年在包头召开的编委扩大会决定加强编辑部建设,为杂志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编辑部的编辑人员8名,其中在编5名,编外3名。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能胜任本职工作。 本刊原由营口日报社印刷厂印刷,移山东后内文由山东中医学院印刷厂印刷,封面由济南第三印刷厂(现更名为济南新华印刷厂)印刷,内文为铅印,封面为胶印,内文用凸版纸。封面用120克双面胶纸,后改为120克双面涂料纸。担任印刷工作的两个印刷厂基本上能保证印刷质量。自1989年印刷工作有了明显改进,出版的各期杂志均能按期交付邮局。但内文为活字印刷,印刷质量比胶印差。为了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1992年全部改为激光照排,胶版印刷。2005年本刊改为64页码,封面用157克铜版纸,内文用105克铜版纸,用纸与国外同类期刊水平相当,其印刷、装帧也将进入一个新水平。 本刊创刊后先为内部发行,由各编委代为销售,故发行量较少。1984年的发行方式主要是新华书店征订。按山东省新华书店要求,1984年第一、二期各印25000册,第三、四期各印10000册,当年由新华书店实际售出每期2712份,由编辑部销出1600份,共售出4000余份。其中以山东订户为最多,达214份,其它各省多为几十份。这种发行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新华书店多在城市,杂志与读者见面机会少,订阅困难,且又不能及时收到杂志。因订数不准,难以计划印刷,故造成杂志积存。1985年起,开始由德州市邮局发行,开通了订阅渠道,使读者能及时看到杂志。1989年杂志发行由德州邮局移至济南邮局,结束了杂志在济南印刷然后运至外地发行的局面。在转交济南邮局发行的工作中,济南市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给予很大支持。为便于了解本刊发行量在各省的分布,现将2005年济南市邮局统计的部分订户分布如下:河南704,山东510,江苏448,河北433,四川421,广东342,浙江338,湖北3l3,余略。

‍作者:赵长林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徐惠绵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序言胃癌已进入以外科手术为主,协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的综合治疗时代。进展期胃癌病灶未做R0切除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为3~11个月。因此,提高胃癌整体生存率任重道远。本文结合新版胃癌指南和近年国内外有关进展期胃癌临床研究的高级别证据,重点介绍非转移性胃癌: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非转移性胃癌:进展期胃癌不可切除的原因进展期胃癌不可切除的原因主要有两类:(1)肿瘤因素:包括原发肿瘤外侵严重,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法分离或已包绕大血管;区域淋巴结固定、融合成团;转移淋巴结不在手术可清扫范围内等。肿瘤虽然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但经有效的转化治疗有可能转化为可切除。(2)存在手术禁忌证不可切除或拒绝手术:包括全身情况差,严重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营养不良,可能无法耐受手术: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等;拒绝手术。以上情况在老年或高龄患者中多见。而晚期转移性胃癌不可切除的原因是胃癌术后复发或转移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由此可见,非转移性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与晚期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虽然同为不可切除胃癌,但却有本质的区别,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应详细分析进展期胃癌不可切除的原因,重视综合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MDT)的作用。综合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和MDT评估的重要性在综合治疗前应尽可能联合应用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影像检查项目,对有高度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及腹膜细胞学灌洗,有助于发现影像学检查难于发现的腹膜种植转移等转移病灶。由MDT对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肿瘤生物学行为、基因类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稳定(MSS)/错配修复正常(pMMR)、PD-L1表达状态(CPS评分)]进行综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讨论综合治疗策略,并对转化治疗成功或转化治疗失败后的患者下一步治疗做出决策。(图1可放大)图 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非转移性胃癌: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1 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策略的更新首先根据患者的PS分层,初步制定不可手术切除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基本策略。对于PS=0~1、MSS/pMMR型、HER2阴性、PD-L1阴性的不可切除胃癌患者,除了已经介绍过的转化化疗方案外,2020版CSCO胃癌指南Ⅰ级推荐同步放化疗(1A类证据);Ⅱ级推荐化疗(2B类证据),或放疗(2B类证据);Ⅲ级推荐化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3类证据)。MDT评价手术可能性,如可R0切除,序贯手术治疗。转化治疗失败不能R0切除的患者,则转入以全身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一般情况较差,PS=2的患者,或拒绝手术的患者,Ⅰ级推荐最佳支持治疗/对症处理(1A类证据);Ⅱ级推荐最佳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单纯化疗(MSS/pMMR型)±放疗(2A类证据),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对老年体弱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经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及内科治疗后,一般状态改善,基础疾病明显好转,可考虑单纯单药化疗或减量的两药化疗(MSS/pMMR型)±姑息性放疗,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对于合并消化道较重梗阻的患者,先行营养管置入、支架置入或胃肠道短路手术,改善患者一般状态和营养状况,使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顺利进行。(图1、2放大)图1 2020版指南 不可手术切除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图2 2020版指南 同步放化疗方案2进展期不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1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进展2018年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杂志发表了S-1+顺铂同步放化疗(CRT)治疗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的Ⅱ期研究,该研究纳入30例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给予S-1+顺铂同步CRT+S-1+顺铂巩固化疗10月后决定是否可R0切除。治疗有效率为%,其中10例R0切除,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为3%(10/30),中位生存时间(OS)为25个月。结论:同步CRT在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降期率和pCR率等方面都可获益,可作为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转化治疗的有效方案。(图3可放大)图 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S-1+顺铂同步放化疗的疗效-Ⅱ期研究2018年J Natl Compr Canc Netw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CRT可提高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生存率。基于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未接受手术的不可切除Ⅰ~Ⅲ期胃癌患者,其中1479例接受CRT治疗,3316例接受单纯化疗(CT)。结论: 与CT组比较,CRT组OS率显著高于CT组。(图4可放大)图CRT可提高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生存率2017年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CT+CRT+CT治疗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的Ⅱ期研究。入组患者为有内科基础疾病/拒绝手术的非转移性胃癌(GC)/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EGJA)(n=36),采用CT+同步CRT+CT治疗。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率为83%,临床完全缓解(cCR)率为36%,中位OS为8个月,2年OS率为52%。结论:由于内科基础疾病/患者拒绝手术的非转移性不可切除的GC/EGJA患者,该方案可耐受,且安全有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图5可放大)图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CT+同步CRT+CT的疗效-Ⅱ期研究2全身系统化疗的进展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全身系统化疗方案采用晚期转移性胃癌化疗方案。目前国内外所做的大部分临床研究都将大于70岁或者PS≥2的胃癌患者排除在外,而这部分人群占新发病例的30%~50%,对于合并内科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年老体弱人群应如何制定治疗方案?2019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02GO2研究(摘要4006)探寻了高龄、体弱的进展期胃食管癌患者中OxCap方案的最佳剂量,并探索根据患者基线的客观评估指标指导剂量个体化,对总体治疗效用 (Overall utility treatment, OUT)、综合临床获益、耐受性、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该研究于2014~2017年,在英国61个癌症中心共纳入514例患者,随机1:1:1分配至剂量A组(Ox 130 mg/m2,d1,Cap 625mg/m2 bid,d1~21,q21d),B组(A组剂量的80%)或C组(A组剂量的60%)。在第9周进行OUT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B组和C组的PFS非劣效于A组。结果显示,B组PFS非劣效于A组(HR=09,CI 89~32),低剂量的C组PFS也非劣效于标准剂量的A组(HR=10,CI 90~33)。C组的OUT也优于A组和B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该研究为老年体弱PS≥2、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患者减量化疗提供了依据。2020版CSCO胃癌指南基于02GO2研究,推荐减量的两药化疗可用于70岁以上或者体弱的进展期胃食管癌。(图6可放大)图 02GO2研究:探索年老体弱进展期胃食管癌患者化疗最佳剂量2019年ASCO年会上徐瑞华教授报告了“S-1联合奥沙利铂对比S-1联合顺铂作为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GC/ EGJA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SOX-GC)”。576名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GC/ EGJA患者入组,以1:1随机分为S-1联合奥沙利铂(SOX)组(S-1:40-60 mg,bid,d1-14,q3w;奥沙利铂:130 mg/m2,d1,q3w)和S-1联合顺铂(SP)组(S-1:40-60 mg,d1-14,q3w;顺铂:60 mg/m2,d1,q3w)。研究结果显示,SOX组和SP组患者的OS分别为13个月和8个月,PFS分别为7个月和9个月,SOX组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SOX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贫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发生率均低于SP组,其总体毒性更小,安全性及耐受性更好,但是≤2级感觉神经毒性(6%对2%)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SP组。结论:SOX方案优于SP方案,可成为治疗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GC/ EGJA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参考胃癌Lauren组织分型和SOX-GC研究结论,非肠型或混合型非转移性不可切除GC/ EGJA可首选SOX方案。(图7可放大)图SOX-GC-替代SP研究: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标准一线治疗方案FOFIRINOX方案用于胃食管腺癌的一线治疗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且毒性可以耐受。在HER2阴性患者中ORR为61%,在HER2阳性患者中ORR为85%。该研究将伊立替康的地位提升至一线,为胃食管腺癌一线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2020版CSCO指南更新了晚期转移性胃癌二线单药/两药化疗方案(图8可放大)。更新后的晚期转移性胃癌综合治疗:三线治疗方案,将在进展期胃癌复发综合治疗进展的文中详解。图 2020版CSCO指南更新了晚期转移性胃癌二线单药/两药化疗方案3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我国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比例仅为10%~15%。2020版CSCO胃癌指南Ⅰ级推荐一线治疗HER2阳性胃癌:曲妥珠单抗+化疗方案由“顺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改为“顺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1A类证据);Ⅱ级推荐曲妥珠单抗+奥沙利铂/顺铂+替吉奥/卡培他滨(2B类证据)。取消HER2阳性胃癌患者二线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的方案推荐。因此,曲妥珠单抗+化疗一旦发生耐药疾病进展,其后续治疗选择有限。Margetuximab是一种靶向阻断HER2蛋白的新型Fc结构域优化的免疫增强单克隆抗体,被称为“优化版赫赛汀”,具有与曲妥珠单抗相似的阻断HER2结合和抗增殖效应,同时调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治疗对曲妥珠单抗耐药的HER2阳性GC/ GEJA。2020年7月,《柳叶刀肿瘤》(Lancet Oncoloy)发表margetuximab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一项Ⅱ期研究(CP-MGAH22-0,NCT02689284) 结果。研究对象是至少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化疗治疗后病情进展的进展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癌。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结果显示: (1)在整体患者中,ORR为18%、疾病控制率(DCR)为53%、中位PFS为7个月、中位OS为5个月;(2)在HER2阳性和PD-L1阳性的双阳性亚组患者中,ORR为44%、DCR为72%、中位PFS为8个月、中位OS为5个月;(3)在HER2扩增(HER2amp)阳性/HER2(IHC3+)阳性/PD-L1阳性的三阳性亚组患者中,ORR为60%、DCR为80%。20%的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最常见是贫血(4%)和输液反应(3%),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目前,Ⅱ/Ⅲ期MAHOGANY(NCT04082364) 研究正在评估margetuximab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GC/ GEJA患者的疗效,结果拭目以待。4免疫治疗的进展MSI-H型胃癌患者占22%,其中Ⅳ期MSI-H型胃癌患者仅占3%。2019年ESMO会议报道了KEYNOTE-062研究(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SI-H型(CPS≥1或10)晚期GC/EGJA)结果。50例MSI-H型晚期GC/EGJA患者入组,其中32例为CPS≥10,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组14例,化疗组19例。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一线治疗MSI-H型晚期GC/EGJA,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明显优于化疗,两组患者OS的HR分别为29和21,特别强调的是几乎无生存曲线的交叉现象,虽然样本量不大,但该研究证明MSI-H型胃癌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组17例对比单纯化疗组19例。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的ORR可达7%,虽然未达到中位OS,但从目前OS的趋势上看,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均比单纯化疗显示出绝对的生存优势。在KEYNOTE-062研究中,对于亚洲患者进行了亚组分析,发现亚洲亚组患者疗效比欧美患者获益更明显,PD-L1阳性患者更显著。(图9可放大)图KEYNOTE-062研究: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SI-H型(CPS≥1或10)晚期GC/EGJA 小结胃癌异质性高,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更大。因此,应详细分析不可切除的原因,重视综合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与评价,充分发挥MDT的作用。综合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基因类型、CPS评分。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PS分层、病理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制定非转移性不可手术切除胃癌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非常重要。应合理选择手术、同步放化疗、化疗药物及方案,随着新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研究及其应用,相信能够化解非转移性不可切除胃癌的治疗瓶颈,达到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PFS和OS的目标。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四)-进展期胃癌复发综合治疗的进展(1)在近期发布,敬请阅读。赵长林 教授国家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胃肠肿瘤内科主任大连结肠与直肠癌诊疗基地负责人中国抗癌协会辽宁省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辽宁省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委会辽宁基地常委辽宁省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肿瘤生物及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肿瘤分科学会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委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特约专家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徐惠绵 教授国家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大连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长期致力于探索肿瘤转移规律及优化临床规范诊治的工作,为提高辽宁省乃至全国肿瘤防治水平做出突出贡献曾获第十届中国医师奖、辽宁省政府优秀专家、首届辽宁名医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承担根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973”等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61篇,SCI收录论文93篇,累计影响因子300余点主编胃癌专著2部2001年、2006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徐惠绵教授点评 | 影像学联合ctDNA监测潜在可切除CRLM综合治疗效果及预后赵长林教授:结直肠癌肝转移合并肺转移综合治疗之我见赵长林教授:“同功异曲” APOLLO研究为ctDNA液体活检动态监测耐药的晚期肿瘤患者疗效再添新证据新视野 | 赵长林教授:ctDNA有望预测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复发和预后专题笔谈 | 赵长林、徐惠绵教授: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一)专题笔谈|赵长林 徐惠绵教授: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二)

国际结直肠疾病杂志投稿

(一) 坚持办刊方针:自创刊以来编辑部贯彻执行了《中国肛肠病杂志》的办刊方针。在邓小平理论和“+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团结依靠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兼顾普及,贯彻“双百”方针,反映肛肠学科研究成果,总结推广肛肠病防治经验,保障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二) 突出本刊特色:《中国肛肠病杂志》是我国惟一的防治大肠肛门疾病的专业期刊,为全国肛肠学科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其内容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而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对肛肠病的防治和研究为国外同类刊物所不能比拟。在选题上,既有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等内容,也有相当数量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经验,使杂志内容丰富,适于各层次读者需要。同时,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对学术不同见解的文章也见诸杂志,让大家深入探讨,共同提高。由于杂志内容广泛,贴近读者,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读者队伍。(三) 版面更新,增加栏目:1984年重新设计了杂志封面,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再次题写刊名。本刊主要栏目为老中医经验、论著与临床研究、病例报告、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等。为向读者介绍一些切合实用的短小文章,1985年把单方验方一栏改为临床集锦,在面向临床普及和实用方面前进了一步。同时注意内文版面的设计和每期重点文章的安排,并较早地采用了温哥华格式编排参考文献。但由于名老中医文章甚少,虽经约稿仍不能满足发刊的要求,故1984年底通过肛肠杂志主要负责人在北京开会讨论,对老中医经验一栏采取灵活办法,在位置上移在论著与临床研究以下,如有此类文章则临时开栏目发文,如无则可缺如。在学科建设中,杂志还注意介绍我国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治学经验和献身祖国肛肠事业的崇高品德,如先后刊载王芳林等诸位名老中医的业绩,刊载著名肛肠病专家张庆荣先生和陆琦先生等名医业绩,报道喻德洪教授获得2000年国际造151协会职业奉献奖殊荣,给后学者以启迪,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专家的优良传统。在老一辈专家事迹鼓舞下,新一代学者茁壮成长,不少人已成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示范医院的学术骨干和带头人。(四) 增加论文刊载量:为满足学术交流的需要,1993年本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8年改为月刊。为了与国际接轨,2001年起改为大16开版本。随着刊期和版本的改变,杂志容量大大增加。创刊头10年共刊载论文1357篇,其后10年共发稿4578篇,2001年以后共发表论文2702篇,近5年的数量是前10年的2倍。根据天津市人民医院董菲菲汇编的《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统计,近10年本刊发表的论文约占全国主要医学期刊发表的肛肠文献总数的309,0。由于杂志容量增加,稿件刊出周期大大缩短,使科研成果尽快与读者见面。2005年本刊报道时差平均为8.2个月,较2000年的15.9个月下降了48.4%。迄今为止,《中国肛肠病杂志》已出版发行25卷169期,刊载各种论文8637篇。发表的作品既有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又有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经验,其中包括国家和省、市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及获奖作品,有的研究成果已跃居世界前列,在国内外引起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本刊发表的论文中,属国家和省、市立项的课题有31项,客观地展示了我国肛肠学科的发展现状。有关图书管理专家对本刊载文和引文情况进行了分析。承德医学院图书馆张桂玲等统计本刊论著与临床研究栏目的载文量,1991~1998年共发表论文3067篇,载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较1991年增长473.2%,认为我们肛肠病的研究在稳步发展。西安市中心医院图书馆张小钢分析了1992~1994年相关文章引用本刊文献情况,认为本刊在我国肛肠病学领域中占有较高的地位。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统计,2004年本刊文献被引用频次为298次,影响因子为0.226已跻身于世界肛肠学科主要专业期刊之列,成为国家科技部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中国医学文献·中医版》等的固定收录对象,并被北京图书馆遴选为中文核心期刊。(五) 牢固树立出“精品”意识:保证期刊质量除了认真执行原国家科委制定的科技期刊标准外,重要的是建立一支多层次的作者队伍。由于杂志质量逐年提高,按照杂志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本刊被评为优秀期刊,并按上级的要求在本刊封页左上角,多年标注优秀期刊标志。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对本刊的评价说:“肛肠杂志的发展速度,在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史上是惊人的。”就世界肛肠学科专业期刊出版情况来看,美国结肠与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己建会105年,其主办的《结肠与直肠疾病》杂志为月刊,已出版47卷。日本大肠肛门病学会主办的《日本大肠肛门病学会杂志》每年出版lO期,已出版57卷。由Buhr主编的《国际结直肠疾病杂志》创刊于1986年,为双月刊,已出版19卷。由英国和爱尔兰结直肠病学协会所主办的《国际结直肠疾病杂志》创刊于1986年,为季刊,自1999年改名为《结直肠疾病》杂志,为双月刊,已出版6卷。美国克隆病和结肠炎基金会所主办的《炎症性肠病》杂志,为双月刊,已出版10卷。而我们的刊物,在25年较短的历程中,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后改为月刊,已出版25卷,按出版卷数已居于世界肛肠专业期刊第3位。(六) 加强编辑部建设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编辑部是编辑出版期刊的工作实体,没有健全有力的编辑部,很难办好杂志。1985年在包头召开的编委扩大会决定加强编辑部建设,为杂志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编辑部的编辑人员8名,其中在编5名,编外3名。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能胜任本职工作。 本刊原由营口日报社印刷厂印刷,移山东后内文由山东中医学院印刷厂印刷,封面由济南第三印刷厂(现更名为济南新华印刷厂)印刷,内文为铅印,封面为胶印,内文用凸版纸。封面用120克双面胶纸,后改为120克双面涂料纸。担任印刷工作的两个印刷厂基本上能保证印刷质量。自1989年印刷工作有了明显改进,出版的各期杂志均能按期交付邮局。但内文为活字印刷,印刷质量比胶印差。为了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1992年全部改为激光照排,胶版印刷。2005年本刊改为64页码,封面用157克铜版纸,内文用105克铜版纸,用纸与国外同类期刊水平相当,其印刷、装帧也将进入一个新水平。 本刊创刊后先为内部发行,由各编委代为销售,故发行量较少。1984年的发行方式主要是新华书店征订。按山东省新华书店要求,1984年第一、二期各印25000册,第三、四期各印10000册,当年由新华书店实际售出每期2712份,由编辑部销出1600份,共售出4000余份。其中以山东订户为最多,达214份,其它各省多为几十份。这种发行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新华书店多在城市,杂志与读者见面机会少,订阅困难,且又不能及时收到杂志。因订数不准,难以计划印刷,故造成杂志积存。1985年起,开始由德州市邮局发行,开通了订阅渠道,使读者能及时看到杂志。1989年杂志发行由德州邮局移至济南邮局,结束了杂志在济南印刷然后运至外地发行的局面。在转交济南邮局发行的工作中,济南市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给予很大支持。为便于了解本刊发行量在各省的分布,现将2005年济南市邮局统计的部分订户分布如下:河南704,山东510,江苏448,河北433,四川421,广东342,浙江338,湖北3l3,余略。

日前,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促进多种结肠直肠癌生长的关键蛋白质。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的《细胞生物学》杂志上。该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Importin-11的蛋白将促癌蛋白β-catenin转运到结肠癌细胞的细胞核中,从而驱动细胞异常增殖。而抑制这一转运路径,有望阻止大多数由β-catenin水平升高引起的结直肠癌的生长。大约80%的大肠癌与APC基因突变相关,该突变导致β-catenin蛋白水平升高。β-catenin的水平升高,随后蛋白质在细胞核中的积累,在蛋白质中β-catenin可以激活众多驱动细胞增殖,促进结直肠肿瘤生长和维持的基因。由于β-catenin核转运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者希望明确具有APC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中连续β-catenin活性所需的基因。Importin-11水平升高在人类大肠癌中很常见。此外,去除Importin-11可以抑制APC突变癌细胞形成的肿瘤的生长。因此,Importin-11是结直肠癌细胞生长所必需的,了解有关Importin-11如何将β-catenin转运到细胞核中的更多信息,有助于开发新疗法来阻断该过程,并减少由APC突变引起的结直肠癌的生长。想了解更多结直肠癌新疗法相关信息,欢迎后台留言研究者使用CRISPRDNA编辑技术开发了一种新技术,能够在人类基因组中筛选出促进β-catenin在大肠癌细胞中活性的基因,βcatenin水平已因APC突变而升高。他们鉴定出的主要基因之一是IPO11,它编码一种叫做Importin-11的蛋白质。研究团队发现,Importin-11与β-catenin结合并伴其进入具有APC突变的大肠癌细胞核。从这些细胞中去除Importin-11可阻止β-catenin进入细胞核并激活其靶基因。

结肠癌属于大肠癌的一种直肠癌,属于直肠疾病与大肠癌是对等的关系。对于大肠癌一旦发现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因为大肠癌具有转移性。结肠癌,属于大肠癌的一部分,直肠癌是位于肛周附近,对于结肠癌也应当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癌症的预防,应当多吃水果蔬菜,不吃辛辣食

结直肠疾病杂志投稿经验

结直肠癌的病因常见如下:1、饮食因素:结直肠癌往往与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有关,患者往往出现肥胖;2、运动:运动量减少与结直肠癌有一定的关系;3、遗传因素:约15%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遗传背景;4、部分良性结直肠疾病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结直肠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癌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更是备受结直肠癌的“青睐”。有数据显示,结肠癌与直肠癌在人群中的发病比例各占一半,其中城市患病人数远高于农村。结直肠癌如此高发的原因是什么?王泽民主任认为,诱发结直肠癌的病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饮食因素: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高脂低纤维饮食习惯关系密切,高脂饮食不但会促使胆汁分泌增加,而且还会导致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快速生长。人体胆醇和胆盐经厌氧菌分解后会形成不饱和胆固醇,致使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逐渐累积、增多,继而引发肠道癌变!二、遗传因素:据调查显示,约有1/4的结直肠癌患者都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癌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在某种致癌因素的激发下引发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引发癌变反应。三、慢性炎症刺激:慢性炎症刺激如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均可通过肉芽肿、炎性和假性息肉阶段而诱发癌变。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更容易诱发结肠癌,且恶性程度较高,术后恢复较差。据统计,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要高出普通患者8-10倍。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生还与患者精神、年龄、环境应激能力、病毒感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刊名: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s(Electronic Editom)主办: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2095-3224CN: 11-9324/R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创刊时间:2012]只是普通期刊 并非核心

结直肠癌的发病因素有: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高蛋白,高脂饮食会导致相应的厌氧酸酶升高,然后会引起肠道致癌物质增多,增加了结直肠癌发病的概率增高。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占结直肠癌的病因约15%-20%,因此对于高危的人群应该给予密切的筛查。结直肠的腺瘤。有70%左右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因此当患者体检时发现有腺瘤的时候,应该给予积极的切除

结直肠疾病杂志投稿邮箱

不一定。1、理论上肛肠科包括了肛门和结直肠外科,但实际上并不是。我归纳了以下3种情况。2、三级甲等以上的大医院,通常肛肠科技术比较发达,各种肛门和结直肠疾病都可以治疗,包括痔疮、肛瘘等小手术,到结、直肠癌等的大手术。3、三级甲等以下的医院,肛肠科技术就不一定这么强了,通常只能做些肛周的痔、瘘小手术,而没有结直肠手术的能力。所以这些肛肠科,也称痔科。4、有些小医院的肛肠科,除了肛周疾病,再做些肠镜检查,保守治疗一些慢性结直肠炎,但也没有能力涉及结直肠的手术。这些科室也号称肛肠科,本质上还是痔科。

结直肠癌的发病因素有: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高蛋白,高脂饮食会导致相应的厌氧酸酶升高,然后会引起肠道致癌物质增多,增加了结直肠癌发病的概率增高。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占结直肠癌的病因约15%-20%,因此对于高危的人群应该给予密切的筛查。结直肠的腺瘤。有70%左右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因此当患者体检时发现有腺瘤的时候,应该给予积极的切除

1、年龄原因器官的病变,40岁以上还是因定期检查的2、长期久坐缺乏运动3、长期吸烟喝酒、饮食辛辣重口4、便秘3个月以上,出现粘便血便5、存在间接性腹痛腹泻6、有糖尿病或者胆道疾病7、有肠癌/息肉家族史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的恶性肿瘤,通常是机体的内因与环境的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它的一些高危因素,共同引起了结肠癌,而且还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与长期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以及活动较少有关 。另外,如果饮用了受污染的河水,患直肠癌、结肠癌的危险性也会升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