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海南省海口市教委刊物

发布时间:

海南省海口市教委刊物

不是海南师范大学(Hai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海南师大、海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入选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海南省院士工作站设站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琼台书院。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

集邮刊物《集邮》《上海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这是公开发行的集邮三刊两报

海南师范大学不是211院校。

在新闻出版总署查到的“当前大陆地区出版发行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中未搜索到您查询的期刊! ” 非正规期刊,谨慎投稿!

河南省教委刊物

河南省的省级报纸有:一、大河报《大河报》于1995年8月1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日出四开80版,其中全国版64版,省会郑州市区版16版,彩色印刷。立足中原,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体育新闻事件,弘扬正义,针砭时弊;省会郑州市区版:聚焦省会,报道百姓身边的新闻,追踪热点话题,关注百姓生活,倡导时尚消费,借郑汴融城之际,2007年3月覆盖开封市场服务两地读者。二、东方今报《东方今报》由河南电视台主管主办,是全国广电系统唯一一份综合类都市报,日均发行量50多万份,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稳居河南城市发行第一报的龙头地位,融全媒业态于一体,是河南地区唯一一份全媒体报纸。《东方今报》倡导“用都市报眼光报道主流新闻”,2011年跨入中国品牌媒体百强阵容,先后荣获“中国品牌创新力10强都市报”、“2011中国十大传播力都市报”两项中国传媒大奖。扩展资料:河南省的报纸还有:一、河南商报《河南商报》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第二张都市报。在河南报业市场上,《河南商报》紧随本集团的《大河报》,在发行量、广告收入、盈利规模和员工平均薪酬待遇等诸方面,居本地同类报纸中“第二报”的位置。《河南商报》以 “兴商润民,影响河南”为办报宗旨,版面美观大气、清秀脱俗、个性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在保持都市报阅读性质的同时,努力突出“商”字特色。因本地新闻报道质优量足,影响力大,《河南商报》是央视和全国各大纸媒、网络媒体转载率最高的河南媒体。二、郑州晚报《郑州日报》是中共郑州市委的机关报,对开彩印12版,周7刊。《郑州日报》创刊于1949年7月1日。1963年10月22日即郑州解放28周年之时,《郑州日报》改为《郑州晚报》。2002年5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郑州晚报》全面改版。复刊后的《郑州日报》,主要担负市委机关报的职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河报百度百科—东方今报百度百科—河南商报百度百科—郑州晚报

这个就是要看你单位的要求啦,要是不知道,建议你还是去问问你单位的领导是比较好的。也可以去看一下这里的——

我也没在河南省教育厅上面找到哈!

河南省级报纸只有两家,大河报,东方今报。

海南省省级刊物有哪些

《教师》是正规学术期刊,省级的。鼹鼠的故事1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会诽谤?你去新闻出版总署查了吗,你去维普、知网查了吗?真是无理取闹!

海南省的《教师》杂志 海南教育厅主管 G4 省级教育期刊,可以找君子论文网发表,几百块钱。还有一些海南省的期刊均可安排发表。

根据你的要求,特将刊物列表如下:海南金融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热带林业今日海南 海南人大 海南矿冶 PS:杂志我基本浏览了下,没有核心期刊,比较遗憾。合适请采纳,谢谢~

山东省聊城市教委刊物

聊城大学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具有“江北水城”美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学校始建于1974年,原名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学校名誉校长为东方学人季羡林先生。现任党委书记为博士生导师程玉海教授,校长为博士生导师宋益乔教授。 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设有21个学院、3个教学部、45个硕士点、62个本科专业、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研究中心,全日制在校生25408人。 聊城大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70人,其中教授201人、副教授268人、博士170人、硕士594人,学校先后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7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8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38人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3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聘有季羡林、张新时、薛群基等一批著名学者担任客座、兼职教授。 学校占地3000余亩,校舍面积8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213万册,电子书刊178万册。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曾获省级“花园式单位” 、“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优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为21%,有的专业超过60%,年底就业率均在87%以上。学校有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5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44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156项。有45项科研成果分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夏衍电影文学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聊城大学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建校30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山东,侧重鲁西,面向全国,积极服务于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目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将聊城大学建设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聊城大学地处风景秀丽的江北水城——聊城市;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位于北纬35°47′--37 °02′和东经115°16′--116 °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黄河、金堤河、徒骇河、马颊河、漳卫运河、小运河,有2个湖泊东昌湖和鱼邱湖。京九铁路和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 夜幕下的聊大北门聊城大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湖南路和花园路。为解决东西校区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方便广大师生,2005年学校建设东西校区连桥。连桥东西长约816米,从西端横穿花园路,跨越二干渠、徒骇河,直达东校办公楼北侧。桥宽13米,其中包括8米宽的行车道和两侧各5米宽的人行道。连桥由29个桥墩、台支撑,其中施工难度较大的是徒骇河中的4个桥墩。它还将成为聊城市的一项景点工程。在连桥途经的花园路、二干渠和徒骇河河堤处将设有人行步梯,桥上适宜位置设有观景平台和装饰拱设计。联桥建成后,行人可直接由人行步梯登上连桥,在观景平台欣赏周围美丽景色。点击下图的链接可观看东西校区的简略图。 [编辑本段]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 27 个学院、3个教学部,45个硕士点、73个本科专业、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研究中心,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研究生、留学生28000 多人。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73个专业已涵盖哲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急需人才。 学校自 1979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目前硕士学位点数量已扩大到 45个,并拥有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资格。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8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1560 余人、 季羡林教授教授、副教授近6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800余人。先后有8 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8 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 人成为2004 年山东省首次评选的 30 名教学名师之一,11 人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2 名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5人成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学校还聘请了季羡林(已故)、张新时、薛群基等1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编辑本段]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业务精、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实行学分制、双专业制、主辅修制、导师制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声誉日益提高,多次被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评为 “ 优秀教学单位 ” 。 近5 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主持参与了16 项国家级和省级教改项目,有3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4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有 32 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 1 项,省级一等奖 6 项。 [编辑本段]科研实力 学校坚持科研和教学并重,按照 “ 抓重点、上水平、促特色、增效益” 的科研思路,实施 “ 硕士学位点强化建设工程 ” 和 “ 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工程 ” ,大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现有 1 个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 个省级研究中心,6 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其中两个进入山东省重点学科强化建设行列。 聊城大学院系设置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75项,省部级课题156项。有45项科研成果分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夏衍电影文学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共取得科研成果 5000 多项,每年收入SCI 和 EI 的学术论文都在 100 篇以上,2004 年达 170 余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成果13 项; 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统计,2002 年该校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进入全国高校一百强,列第90 位;我校理学学科在2008年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列第74名。 [编辑本段]国际交流与合作 1995 年经原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1999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学校已与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在内的亚、非、欧、北美、大洋洲等五大洲 40 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多次被山东省外事办公室、教育厅、公安厅评为 “ 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 ,并获得 A1 类资格。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近几年来每年招收的留学生都在百人左右,并开展了与国外友好学校的大学生交换培养项目,交换培养的大学生不断增多。 [编辑本段]图书档案图书馆 聊城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74年11月成建的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图书馆,于1981年7月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2001年9月学校与聊城市共同投资兴建的图书馆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2002年2月更名为聊城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理念,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延长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支撑。图书馆已发展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交流中心。 档案馆 聊城大学档案馆是在原聊城大学综合档案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12月28日建立的,为处级建制。负责保存、管理全校的各类档案,计有党群、行政、教学、科研、产品与生产、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声像等各类档案。 美丽的聊大图书馆 [编辑本段]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7亿多元,图书馆藏书247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期刊 2400 余种,电子期刊21000 种、电子图书160 万种,拥有中文全文数据库8 种、外文全文数据库2 种、电子图书数据库2 种。 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和标准田径场、体育馆、游泳池等设施,校园规划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文化品位浓厚,校园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曾获山东省 “绿化先进单位” 、“ 花园式单位” 、“ 文明校园” 等称号,是孕育桃李,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编辑本段]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 “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 敬业博学,求实创新” 为校训,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在30% 以上,有的专业超过了60%;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 以上。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优秀单位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1990 年以来,学校团委先后六次被团省委授予“ 红旗团委” 称号。 在30 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聊城大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造就了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结构相对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累了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淀形成了“ 顾全大局、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聊大精神。目前,全校上下正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为实现建成省内一流、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不断拼搏,努力进取,创造着聊城大学的辉煌未来。 [编辑本段]知名教授 季羡林 (已逝世) 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 张新时 张新时 张新时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等。是我国数量植被生态学和国际信息生态学研究的创始人。 薛群基 聊城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兼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特种润滑材料专家,我国材料化学和摩擦化学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 学术讲座学术讲座,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工程学会、空间科学学会、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等职。 [编辑本段]学校现任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程玉海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喆 党委副书记:张桓 副校长:李剑萍 党委常委、副校长:冯健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军生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贵桥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孔祥华 党委常委、副校长:窦建民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跃飞 该校在《2008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排名中名列第130位,山东省大学排名第9位 [编辑本段]聊大文化校徽 聊城大学校徽由聊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李凯设计。它是以聊城大学的英文字母名称 LIAOCHENG UNIVERSITY 的首位字母L、C、U作为基本造型因素,利用曲线和直线组合变化构成,其外观似大海中擎帆航行的船,象征聊大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拼搏,勇往直前;似蓝天上展翅飞翔的大雁,象征着聊大人为远大目标振翅高飞;它又象大海的波涛,后浪推前浪,平静中亦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表示知识的积累过程是厚积薄发。踏着台阶,走进聊大用书搭起的校门,意味着你获得知识的同时就是你积蓄力量、奋发向上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起点。 校训 “敬业”:我校师生员工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 提词“博学”:博学是在治学上对全体师生员工的要求。学生要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形成既广 博又专深的知识结构。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都要具有博深的学识。 “求实”:我们提倡唯实唯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全校师生员工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教与学的规律,脚踏实地地工作和学习。 “创新”:人民教师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只有努力开拓、进取、创新,才能将我校建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省内一流、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大教学工作者长期辛勤工作在教学和管理第一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在不断总结经验、正确估计形式、深入分析现实形势下高校工作的特点、确立新的高校工作理念方面多下功夫,深入开展教学工作,开拓了我校教学工作新局面,取得优异成绩。 [编辑本段]校史大事记 1974年 9月23日 中共山东省委鲁发[1974]109号文件,决定建立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 1976年10月12日 七六级工农兵学员入学。本届共招收工农兵学员259名,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为首次普通班招生 美丽的聊大体育场1978年2月25日 七七级学生(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入学。28日举行开学典礼。本年共招六个专业,物理、化学、数学、中文、政治、英语,共287人,为首次招收本科,学制四年。 1985年7月 党委书记王文正参加山东省高等教育考察团去美国访问。9月3日 首批外籍教师吕蓓卡·安·巴克和林·玛丽亚·赫德森(美籍)到我院任教,聘期一年。 1981年7月11日 教育部157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增设聊城师范学院,设在山东省聊城县,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为基础建校。由山东省领导。 2002年5月 教育部发函[2002]17号,聊城师范学院更名为聊城大学。聊城大学实行一校多院制,组建一批二级学院。

师范类教育局,聊城市东昌府区湖南路聊城市教育局 252000

福建省龙岩市教委刊物

我在龙岩学院读过书,但我也不知道校长叫什么!知道了又能干嘛??你可以打114台问问看

李泽彧

校长是 :李泽彧,男,1962年1月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福建省龙岩学院校长。编辑本段教育背景  1983年 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1987年 攻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后获硕士学位)   2000年 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   27-2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1期高校领导研修班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7— 8 任教于厦门大学德育教研室   7— 任教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讲师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副教授   1994—1998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直属支部书记   1998— 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厦门大学机关第一党总支书记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教授   7 当选厦门大学纪委委员   7—2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2— 龙岩学院院长   4—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编辑本段出国出境经历  2000年11月 赴台湾东海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进行校际学术交流   2002年5-6月 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作学术访问   2004年1-2月 到澳大利亚在职培训。   2004年7-8月 访问韩国荷仁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2004年10-11月 赴台参加两岸学术研讨会,并访问淡江大学、嘉义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慈济大学、吴凤技术学院、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开南管理学院等。   2007年8月 访马来西亚大学编辑本段学术兼职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 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成员 中国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 理事 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副会长 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常务理事 福建高教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编辑本段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编辑本段主要科研成果专著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副主编)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及借鉴意义";,"闽南三角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合作者) "高等文、理、法科教育结构",《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合作者) “林砺儒”,“马君武”,“萨本栋”,《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合作者) "在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民国时高教之演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的历史透视"《高等教育论文集(2)》,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合作者) "陈嘉庚","王亚南",《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高等教育法总则的探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成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Justifications for Economic Activity of Colleges and UThe Changing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National & Regional Development,6-8 November 1995, Hong Kong[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浸会大学出版,ISBN 962-8027-8] "高等教育部分"《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参与)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第一作者)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结构布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主持人之一) "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第一、二、三节,《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管理"《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合作者) "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第一作者) "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2001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合作者) "回顾、成就、问题-我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要论"《台海两岸私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正式出版。(合作者)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管理与组织模式的特征”《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合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第一作者) 《新编素质教育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合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主编) 《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陕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11 月出版 (第一作者) 主编:《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2010年9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论文  "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广西高教研究》1 "亚洲学生留日状况(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2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及其发展迟缓原因分析",《福建学刊》6 "浅谈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山东教育科研》2 "辛亥革命前的外债与中国海关",《长沙水电师院学报》2。(第一作者) "辅导员、班主任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调查报告",《教育文汇》2 "简析台湾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原因",《中外高等教育》1。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高教研究与探索》1。 "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福建高教研究》1。 "试论台湾高等教育三大关系问题",《高等工程教育》2。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高教与人才》6。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泉州师专学报》1。 “近代赔款与中国海关”,《史学月刊》,2(第二作者) "福建省高等教育文理政法科类发展的战略思考",《华侨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9期。 "马君武与大学教育",《高教与人才》5。 "对于一种研究的研究",《高教研究与探索》1。 "高校人员下海扫描",《大学教育论坛》2。 "简论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江苏高教》6。 "通幽洞微,钩深致远",《教育评论》6。 "台湾小学教育面面观",《小学语文教学》2。 "融合·冲突·驳杂-民国高教思想探微",《大学教育论坛》2。 "一部从教育学角度对科学进行把握与阐释的力作",《教育评论》3。 "台湾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初探",《高教研究与探索》3。 "跨世纪的厦门教育最佳发展道路",《厦门教育》6。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2(第二作者) "高校从事产业活动的合理性新探",《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3。 "两岸学位制度比较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合作者) "略论高等学校与公共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3。(第一作者)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中国电力教育》3。(第一作者)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综论",《高教研究与探索》3。(第一作者) "教育基本规律--争论与结论",《高教研究与探索》1,2合刊。 "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投资问题探讨",《建材高教研究与实践》3。 "面向21世纪转变高教人才观的方向性与策略性问题",《高教探索》3。 "论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必将进一步发展",《辽宁高等教育研究》4。 "简论我国高教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5。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5。 "不变与应变及其为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探要",《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高教研究与探索》1,2合刊。 "试论学院制的实行与内涵",《吉林教育科学》3。(合作者)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99专刊 "试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高教研究与探索》(社科版专辑)4。(第一作者) "高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4;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 "论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上和以教师为主体",《有色金属高教研究》6。 "校友:大学公共关系的重要资源",《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3。(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教扩招与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1。(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探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7。 "高校办学特色之我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11。(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直面入世大考的五个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8; ‘Five issues that fac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s China joins the WTO,2004年美国SSCI全文收录,收录刊物为:JOUR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3, V36, V5 (SEP-OCT)。(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学院制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5。(第一作者) "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11。(合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 "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陕西师大学报》2003年专刊。(合作者) "论合并院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与途径",《教育发展研究》2。(合作者) "关于我国大学排名评价的几点质疑",《厦门大学学报》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8。(第一作者)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高等理科教育》5。(第一作者) "再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黑龙江高教研究》6。(合作者) "关于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若干问题的探讨",《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1期(第一作者) “中国巨型大学缘起的动因分析”,第二作者,煤炭高等教育,2005/3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特征”,第二作者,《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 “冲突与协调:现代大学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层化”,《江苏高教》,2(合作者) “论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关系问题”,《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7 “美、英、日三国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特征”,《煤炭高等教育》,2006/03(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8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探讨——办学自主权的视角”,《高教研究与探索》,2006/03(第二作者) “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的几个重要问题”,《辽宁教育研究》,2006/05(第二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问题”, 《龙岩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6 “试论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 “论我国高校“大学”、“学院”名称的由来、现状及走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7第一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亟需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嘉应学院学报2007/05。第二作者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见《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一书,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编,2007,12,高等教育出版社 “规模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的关键抉择”,《龙岩学院学报》2008/01(独立作者)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动态的探讨”,《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之审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五类关系”(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知识观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 “我的课堂教学观” (独立作者),《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质疑与反思”,《厦门大学学报》(第二作者), 2009年增刊(教学研究一辑)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新探——基于资源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泉州师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中国高教研究2010-第3期(第一作者),(又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4日第4版“期刊看点”对本文要点转载)。编辑本段承担课题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重点课题,1993年,课题负责人。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部法规司课题,1995年,课题负责人。 港澳台高教法规建设与政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青年基金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世纪初我国高教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教育部高教司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我省校院管理体制的现状调研与发展走向研究,省社科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两岸互认学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外港办课题,2002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文科基地重大项目,2002年,课题负责人。 台港澳私立大学比较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年,课题组第二负责人。 中国巨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课题,2005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院校转型—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课题负责人。 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差异性研究(课题批准号:FJI10-033),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主持负责7立项 龙岩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010~2020(课题批准号:JA10270S),2010年省教育厅A类(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负责,8立项编辑本段主要获奖情况专著  《百年之功》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2。(合作者)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9。(第一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合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2。(合作者) 《公共管理学》,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合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三等奖(第一作者) 《港澳台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 2009年:《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 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8届) 三等奖。论文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几个主要问题",厦门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6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厦门市社科二等奖9 。 "大学生数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厦门社科三等奖6。 "不变与应变及其如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2。 " 我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大考的五大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 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二等奖,2007。 2008年:“论高校办学特色若干关系问题”(独立作者)获“闽西文化奖”一等奖。编辑本段教研项目  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教学方式,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2。(合作者) 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2005年。 高等教育管理学 硕士生学位课程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博士生学位课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