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小学环境教育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中小学环境教育论文选题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不知道你之前的题目是什么,你问问老师为什么要否定你的论文,可能老师觉得你的论文选题不合适,另外选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结合自己已经做了的研究工作这三个方面来定,否则题目一定没有定好,自己写到一定程度会发现很难继续往下写,建议你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很多各个领域的免费论文提供,你多参考下文章题目,然后确定一个自己合适的题目来弄

写一篇小学教师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

小学环境教育论文选题

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摘要: 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其 代写论文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不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必 须 选准新的立足点,本着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 “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实施民主管理、“人本管理”,营 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绿色”管理制度,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关键词:课改;学校管理;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从一些工作现象的分析反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已经明显滞后,管理问 题瞬时凸现出来。如:重制度忽视人文关怀,重经验忽视方法创新,重硬件忽视软件建设, 重形式忽视管理实质等等。对照新的课程理念,就会发现我们在管理中有很多陈规陋习,如 果不加以调整、改变,势必制约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学校的发展,甚至教育的发展,危害不言 而喻。可以说,新课程让学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准确为学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对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思 考 、整合分析。这包括三个方面:(1)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即: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对人 才培 养的需求,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所在社区的发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观趋势。所谓“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 这个道理。(2)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形象、 学校特色以及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资源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3)遵 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是学校正确定位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实际状况,采用“SWOT 策 略 分析法”,从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四个方面对学校现状进行细致分析,从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创建理想的办学模式。其次要厘清办学理念,拟定出极具发展空间的 学校规划。办学理念是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灵魂”,用明确的办学思想去统 帅学校的各 项工作,指导、规范教育行为,这应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说,这也是决定办 学层次高低的标尺。所谓“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深刻含义正在于此 。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 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 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 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 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 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发布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 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氛 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 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五、重建“绿色“的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 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重建管理制度应体现“绿色”宗旨。所谓“绿色”宗旨,意指新课程下的管理 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奋进、共求发展这样的主题,要充满生命的活力 。 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要“新”。即总体上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改的指导思想,要体 现学校的管理意图,引导、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 发挥制度管理的导向功能。二要“活”。即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实 际状况进行微调,同时还不束缚人的手脚,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 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激励功能。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了。这个专业分语数英三个方向的。可以说吧,我们这个专业有自己有时也有劣势。毕业出来了可以说是专业人才,毕竟你的毕业证书写的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在大学里受到也是专业的培养。不过也有劣势,有些小学是会注明只要数科院、外文学院、汉语言这些毕业出来的师范生的。主要还是看各教育局各区各学校的要求了。但是这个专业就业率可以说是很高的,主要看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目标而已。

比如:探析岭南地理环境与建筑文化的关系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小学环境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电脑相关的行业人才也越来越稀缺,就业岗位逐年增多,人才供不应求。因此从事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想学的专业,就看个人的爱好和本身的素质来看,建设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新媒体UI设计,影视后期等等都是近两年发展很快的专业,就业前景不错。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了。这个专业分语数英三个方向的。可以说吧,我们这个专业有自己有时也有劣势。毕业出来了可以说是专业人才,毕竟你的毕业证书写的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在大学里受到也是专业的培养。不过也有劣势,有些小学是会注明只要数科院、外文学院、汉语言这些毕业出来的师范生的。主要还是看各教育局各区各学校的要求了。但是这个专业就业率可以说是很高的,主要看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目标而已。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中学环境教育论文选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旅客参观海洋水族馆,问身旁的海洋管理员:“这只鲨鱼能长多大?”海洋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  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几公尺的大小。如果是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导写指津】  这则材料整体上的含义是强调环境之于人发展的重要性。旅客和海洋管理员一开始的问答——“这只鲨鱼能长多大?”“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人。近似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以此可有以下立意:  ① 要想有一个理想的发展,必须选择一个理想的环境。  ②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③ 人是环境的产物。  谈论的话题,可以是个人成长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使用方面的。  如果能考虑到“水族箱”的象征性,我们可把“水族箱”理解为阻碍或束缚人成长和发展的东西,如心灵的枷锁,心理定势,某种僵化的观念。当然,也可指某种具体的“束缚”或“牢笼”。身在这样的“水族箱”里,我们只有摆脱它,打破它,冲破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其实换一种思维来看,大海也是一个“水族箱”,只不过是一个大的“水族箱”罢了。  【佳作展示】环境影响人生赵文倩  有时我们会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有时我们会感谢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欣喜。我们每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习惯。殊不知,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好坏与否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同的。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我们处在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当我们处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染上恶俗。《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当孟母把家安在市集时,孟子学会了骂人等恶习,但当孟母把家安在学堂旁时,孟子学会了很多知识,养成了勤奋刻苦的良好习惯。最终,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人尊称为“亚圣”。环境并非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因素,但环境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成败。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环境,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斑斓色彩,我们才会拥有彩色的人生。  但当我们生活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的人生或许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光景。在13年的春晚中,“李云迪”这个名字双重新被中国人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曾被称为“钢琴王子”,让外国人领略了中国人弹奏钢琴的美妙的少年,曾经一度沉醉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里。好莱坞的奢靡生活让他迷失了自己,再也不是当初勤奋上进的好少年。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消极的环境不但会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至会让我们曾经所取得的成就变成过眼云烟。  或许,正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多大,他的未来就有多大。”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决定了他的未来是繁绣花似锦还是暗淡无光。  环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美好的环境会许我们一个灿烂的明天。消极的环境会使我们攻败垂成。面对环境,为了我们的未来,请谨慎选择。  【点评】  题目即观点,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对人有利,坏的环境对人不利。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足之处:第三段本是从反面来论证环境对人的影响,但对环境的影响突出得不够,“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这几句不是说环境的重要性。

新的世纪,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环保的家园,渴望绿色、渴望健康遍地开花……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创造。让我们这群新世纪的见证者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各自的使命,共创绿色环保、健康卫生的新社会。我们相信,总有那么一天,绿色将会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闪烁醉人的星光!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地方。此次突如其来的“禽流感”,又一次唤起人们的环境认识觉醒。全民全面认识环境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社区做起、从城市做起的姿态已经得到共识。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清洁环境,美化环境,得到空前无比的重视。个人环境、城市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先觉觉醒与教育普及意识,将是灭绝任何病毒侵害地球的原动力。在“禽流感”形势仍然严峻的今天,我们发起了这样一份倡议书。 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强化,良好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才是真正防范和灭绝任何病毒肆虐的源头。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强调,“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毋庸讳言,我国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保护环境,必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而这场战争取胜的关键就在于你、我、他,在于我们每个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我们倡议,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投身于环保事业当中。环保事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腔热忱,一份认真。我们要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纸屑、垃圾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棵树做起,从爱护花草,绿化环境做起,认识到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树立绿色文明观念,自觉关心环境状况,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 2.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使用无铅汽油,购买小排气量的轿车;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随时关紧电冰箱的门;使用节能灯具;购买无氟、节能冰箱等高效低能耗电器; 3.为珍惜水资源,减少水污染,节约淋浴用水,缩短淋浴时间;安装节水龙头;用节水型抽水马桶;、减少使用洗洁精;购买使用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 4.为保护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 购买再生材料制成的或能再生利用的、可维护、可多次长期使用的商品;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木筷和餐盒等;节省纸张,少寄些贺卡; 5.为珍惜土地,购物时自备购物袋;支持落叶堆肥,不焚烧落叶;支持和参与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爱护公共绿地;尽量减少生活垃圾。 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不能因为我们为着眼前的发展和获得微小利益,以肆虐的行为,无“度”的获取,使本已脆弱的躯体更加脆弱!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劝告和阻止不环保行为,还中国一片蓝天。

你定好题目没??要是还没思路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在网上找些关于这类的(职业教育)等等找下你的思路!

1 环境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一次伟大的觉醒。以往社会发展只有人类目标,没有环境目标,常常以损害和牺牲环境的方式去实现人类的需要。特别是18世纪后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强大生产力,无限制地向自然进攻,一方面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拼命地向自然索取,损害了地球的基本生态过程,出现了滥伐森林、草场退化、沙漠扩大、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严重问题;另一方面,人类不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越了自然净化能力,出现了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以及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生态形势下,爆发了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环境保护被作为社会的重要目标提了出来,整个公众意识发生了重要变化。思想家在预测未来世界的主要议事日程时,把世界环境退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放在重要位置;哲学家呼吁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方向,建立尊重自然的哲学;科学家在确定科研课题时,把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的环境退化、资源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题作为主要挑战,拟定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的理论和实践方案;政治家纷纷提出环境保护方案,把环境保护与更广泛的政治和经济目标结合起来,环境保护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主题;企业家和农场主开始关心自己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生态学意义,纷纷把环境保护列入企业发展目标,开发绿色技术或生态技术,出现了社会物质生产生态化的趋势;更有越来越多的公众,抛弃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出现了"绿色消费"的潮流,喜欢购买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品,如绿色食品、生态时装、绿色汽车、冰箱和空调器等等受到消费者青睐而走俏市场。环境意识体现了人类价值观的完善与进步。其特征是:(l)环境意识的科学基础是人类生态学而不是地理学。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不仅仅指生态环境这一特定的客观存在,这是地理学的定义。环境意识所反映的社会存在,作为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它是人类学的环境,或社会的自然,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它的关键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它不仅强调自然生态的变化,而且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引起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即环境的价值。(2)环境意识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它强调综合思维,不仅把地球生态系统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统一的有机整体。包括自然生态整体性,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的整体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整体性。同时,它也十分重视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以及不同地域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从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中把握整体性。因而其思维方式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3)环境意识依据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认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即会导致生命维持系统的破坏,因而需要把人类活动限制在某一历史时期生态系统能承受的限度内。(4)环境意识在根本价值观上有重大突破。它主张在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人类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方向,并依据新的价值观放弃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2. 环境意识教育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意味着一场变革,包括人类价值观以及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中以新价值观的形成为核心的环境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先导性的作用。而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教育思想,其根本宗旨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境素质,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保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自动地产生,主要靠教育和实际行动。早在1975年联合国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就制定了《贝尔格莱德宪章》,提出环境教育不仅向学生提供环境知识,更要培养其环境的态度和价值。1977年1月的赫尔辛基区域性国际环境教育会议建议:环境教育要贡献于人类共同的福利,关切全人类的生活,就要加强环境价值意识。1977年10月的政府间合作的国际环境教育第比利斯会议宣布:环境教育的目标在于供应给每个人去获得保护及改进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态度、承诺及技术。为此,我国由国家环保局、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联合印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意识的形成对人的环境素质养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环境教育是价值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的一项伟业。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意识观念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今天在接受基础教育时,如果能学到环境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后,就不会重蹈人类过去非持续发展的覆辙。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约1700多万,在校生约2亿多人。贯彻从小抓起的方针,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基础工程。在我国,如果没有各阶层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意识就不可能成为全民族深层的自觉意识,那么即使制定了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很有可能只是作为一种设想存在,难以变成全民族的实践行动而得到多施。在这个意义上,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与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小学环境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3.使学生牢固树立几个重要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素质环境处理和保护环境是一个现代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人们终身学习的一大课题。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行动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开始由理论走向行动。1994年,中国政府根据环发大会的基本精神,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强化环境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环保意识与素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健康而完整的环境意识是21世纪国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使所有的人都掌握一定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养成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因之,环境意识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确定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这一"国策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努力培养中小学学生的环境素质,在中小学学生中树立正确而全面的环境意识。

小学环境教育论文选题方向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摘要: 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其 代写论文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不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必 须 选准新的立足点,本着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 “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实施民主管理、“人本管理”,营 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绿色”管理制度,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关键词:课改;学校管理;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从一些工作现象的分析反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已经明显滞后,管理问 题瞬时凸现出来。如:重制度忽视人文关怀,重经验忽视方法创新,重硬件忽视软件建设, 重形式忽视管理实质等等。对照新的课程理念,就会发现我们在管理中有很多陈规陋习,如 果不加以调整、改变,势必制约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学校的发展,甚至教育的发展,危害不言 而喻。可以说,新课程让学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准确为学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对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思 考 、整合分析。这包括三个方面:(1)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即: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对人 才培 养的需求,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所在社区的发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观趋势。所谓“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 这个道理。(2)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形象、 学校特色以及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资源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3)遵 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是学校正确定位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实际状况,采用“SWOT 策 略 分析法”,从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四个方面对学校现状进行细致分析,从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创建理想的办学模式。其次要厘清办学理念,拟定出极具发展空间的 学校规划。办学理念是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灵魂”,用明确的办学思想去统 帅学校的各 项工作,指导、规范教育行为,这应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说,这也是决定办 学层次高低的标尺。所谓“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深刻含义正在于此 。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 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 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 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 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 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发布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 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氛 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 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五、重建“绿色“的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 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重建管理制度应体现“绿色”宗旨。所谓“绿色”宗旨,意指新课程下的管理 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奋进、共求发展这样的主题,要充满生命的活力 。 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要“新”。即总体上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改的指导思想,要体 现学校的管理意图,引导、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 发挥制度管理的导向功能。二要“活”。即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实 际状况进行微调,同时还不束缚人的手脚,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 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激励功能。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题主你好 首先不知道你是在职人士还是学生,如果是学生,可以请求你的指导老师给你建议,给你确定方向如果是在职的人士,那么就可以去查找相关的文献,学习他人的经验

参看下 ( 职业 教育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