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档案期刊的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

中国档案期刊的特点是什么

图书:出版周期长,内容侧重基础知识方面,更新相对较慢期刊: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及时,更新快

期刊是按卷期、年月或其它标识系统一次编号,意欲无限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期刊的特点:1、时间性强,报道及时。2、内容广泛,集思广益。3、期刊具有连续性。

图书的特点 图书与期刊等其他文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图书具有明显的单本独立性:每一本书,通常都有自己单独的、与众不同的书名,拥有明确的、集中的主题,独立而完整的内容。 (2)图书内容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图书一般是针对一定的主题,根据观点,按照一定的结构体系,系统有序地介绍有关内容。 (3)图书内容的观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图书的内容一般不像报纸、杂志那样强调新闻性和时间性。图书往往侧重于介绍比较成熟、可靠、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观点。 (4)图书内容的文体具有前后一致的统一性:一本杂志的内容往往是多种文体并存,但一本书的内容则通常采用前后一致的文体。科技图书在体例格式、名词术语、图表形式、计量单位以及数字的使用等方面,一般都有严格的统一要求。 (5)图书的篇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期刊不同,图书的篇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但是,篇幅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一部书往往在写作时就对篇幅大小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和约定。 (6)图书出版的时间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图书的出版周期一般比较长,但选择何时出版,却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这与期刊的按月或按季度定期出版不一样。图书的出版,通常根据事先制定的年度出版计划和长期出版规划,合理地安排出版时间。期刊的特点 (1)报道及时 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 (2)内容广泛 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它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 (3)连续出版 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便于文献情报检索。

图书的特点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期刊的特点:在最初,期刊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期刊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期刊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期刊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扩展资料:期刊的状况是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还不够成熟,同其相联系,期刊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期刊市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期刊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的期刊虽然有八千多种,但是办得好的并不多。许多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都有自己的期刊,但是办刊专业人员缺乏、财政支持力度不大,有些期刊仅靠收取作者的版面费生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图书

中国档案期刊的特点是

1、《明清云南彝文档案史料评述》,载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云南民族古籍论丛》第一辑,1992年12月。2、《明清西南土司承袭制度和文书》,《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4期。3、《云南省县级档案馆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概述》,《云南档案》1994第6期。4、《彝族古代文字档案史料研究》,《思想战线》1995年第3期。分别被《民族研究》1996年第6期、《民族研究动态》1996年第2期检索。5、《论尤中教授的学术特点》,载于《尤中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四十周年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6、《论云南古代彝族汉文档案史料》,载于《东陆学林》第五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7、《云南民族地区妇女生育健康探析》,载于《以妇女为中心的生育健康》论文集,中国社科出版1995年4月。8、《论傣族古文字历史档案》,《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该文为《民族研究动态》1996年第1期检索。9、《论彝族社区群与生育健康》,《生育健康与社会科学通讯》第13期。10、《珍贵的西南古代彝族金石档案》。《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第6期。该文被《民族研究》1996年第6期检索;《民族研究动态》1996年第2期检索。11、《论〈徐霞客游记〉的云南少数民族史料研究价值》,载于《'94中国云南徐霞客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2、《傣文历史谱牒档案研究》,《思想战线》1996年第4期。该文被《新华文摘》1996年第10期检索,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季刊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13、《发窝乡生育健康现状与对策》,载于《以社区为基础的生育健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14、《介绍改善民族贫困村妇幼保健状况的一个项目》,载于《以社区为基础的生育健康》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15、《云南少数民族汉文历史石刻档案评述》,《民族研究动态》1996年第3期。16、《论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开发利用》,《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该论文被评为'96北京国际图联大会学术论文征文优秀论文。17、《录像磁带档案及其管理》,《云南档案》1997年第1期。18、《彝文历史谱牒档案探析》,《思想战线》1997年第3期。19、《论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古迹的保护与抢救》,《云南图书馆》1997年第三期。20、《云南省少数民族医学史料与妇女保健》,载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育健康》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21、《明代屯田制度对云南彝族的影响》,载于《中国民族史研究》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该文为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中宣部、中国科学院专家选编的《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一书摘要刊载。22、《云南古代少数民族文字石刻档案述评》,《西南民族学学报》1997年第3期。23、《德宏州傣族传统医学与生育健康初步调查》,《生育健康与社会科学通讯》第21期。24、《论珍贵的傣族历史石刻档案》,发表于档案学全国核心刊物《档案学通讯》1997年第4期。25、《纳西族历史石刻档案评述》,载于《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一书,团结出版社1998年9月。该论文为中共中央党校、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评为优秀论文。26、《试论傣族传统医药学的开发与利用》,《思想战线》1998年10月。27、《从科技档案管理学谈主干课程建设与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载于云南大学改革教育思想、加强素质教育论文集《世纪末的思考与探索》,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28、《彝文历史文书档案述评》,载于《当代中国档案学文库》(一),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9月。29、《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与健康》,载于《社会与健康》,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6月。30、《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法》,《云南高教研究》1999年第4期。31、《〈傣族传统医学与生育健康〉课题研究报告》,《生育健康与社会科学通讯》第28期。32、《云南少数民族无形文化的保护与抢救》,《思想战线》2000年增刊。33、《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内涵及构成研究》,载于《当代中国档案学文库》(二),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10月。34、《云南少数民族金石档案及其技术保护》,载于《当代中国档案学文库》(二),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10月。35、《藏文历史档案研究》,《西南边疆民族问题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36、《简论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问题》,《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37、《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政策研究》,《档案学研究》(国家级核心刊物)2002年第2期。38、《中小型图书馆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途径与对策研究》,《新千年的大学图书馆-功能、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39、《西南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的现状与保护研究》,《思想战线》2003年第2期。40、《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研究述评》,《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3年第3期。41、《壮族原生历史档案略述》,《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42、《论藏文历史档案的发掘利用》,《中国藏学》2003年第4期。43、《论企业档案目标管理中的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思想战线》2004年增刊。44、《珍贵的西南少数民族金文历史档案》,《民族译坛》2004年第4期。45、《论少数民族古籍的档案界定》,《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5年第2期,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46、《论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基础材料的管理问题》,《思想战线》2005年增刊。47、《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本科教学质量的控制》,《思想战线》2005年增刊。48、《西南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49、《2005年教指委年会暨十四届档案学专业系主任联系会议共识与指导》,《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50、《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会议述评》,《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51、《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中国档案》(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5年11月。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52、《论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技术保护》,《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6年4月。53、《分割与联系--以,〈科技档案管理学〉为例探讨档案学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54、《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兰台荟萃--云南省档案学术论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5月。55、《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科技历史档案研究》,载于《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手工艺论坛论文集》,2006年9月21日。56、《论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信息学专业本科课程一体化建设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7年第1期。57、《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流失及其保护对策研究》,《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7年第4期。2007年8月28日。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58、《珍贵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石刻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7年第4期。59、《论启发式教学在科技档案管理学中的实践运用》,《档案学通讯·增刊》(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60、《论档案学与图书馆学、信息学专业课程设置一体化建设问题》,《兰台世界》(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第1期。61、《档案学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创新》,《中国档案》(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4月。62、《论模块教学理论在档案学专业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第3期。63、《论档案学专业实践技能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作问题》,《兰台世界》(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7月。64、《论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载于《源于实践服务全局——兰台工作纵横》论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年8月。该论文获得国家档案局征文一等奖。65、《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第4期。66、《论亟待抢救保护的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9年第1期。67、《论流失海外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的历史与现状问题》,《兰台世界》2009年1期。68、《流失海外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研究》,《云南档案》2009年2期。69、《论西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与追索问题》,《四川档案》2009年2期。70、《西南少数民族医药历史档案文献的发掘利用问题》,载于《西南古籍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71、《藏文金石历史档案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9年第5期。72、《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载于《信息社会与多元化--云南省图书馆百年馆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73、《云南少数民族档案遗产保护机制的构建》,《中国档案》(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0年第2期。74、《论我国濒危少数民族档案遗产的保护问题》,《档案管理》(档案学类核心期刊)2010年第3期。75、《流失海外少数民族档案文献追索问题研究》,《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0年第3期。76、《论文化遗产抢救背景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原生历史档案保护问题》,载于《耕耘之道——2010兰台探索》论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年7月。该论文获得国家档案局征文一等奖。77、《少数民族档案遗产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78、《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档案遗产的抢救问题》,《兰台世界》2011年2期。2011年1月15日。79、《云南少数民族档案遗产流失及其整合性保护研究》,《思想战线》(核心期刊),2011年第3期。2011年5月15日。80、《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档案遗产流失保护研究》,载于《西南古籍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81、《西部大开发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档案遗产流失及保护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1年第4期。2011年7月18日。82、《西南民族伦理历史档案研究》,《思想战线》(核心期刊),2012年第5期。2012年9月15日。83、《西部濒危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研究》,《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3年第1期。84、《论<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中的理论实践化问题》,《兰台世界》2013年3期。2013年3月12日。85、《文化遗产框架下的西部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3年第3期。2013年5月18日。86、《西部民族历史文献多元性研究》,《思想战线》(核心期刊),2013年第3期。2013年5月15日。87、《现代化进程下的纳西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中国档案》(核心期刊),2013年第8期。2013年8月15日。87、《论〈徐霞客游记〉对丽江风貌的文献报道价值》,载于王文成等编《云南徐学研究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对档案学研究对象、文书学和档案学关系的反思 上传时间:2005-11-16 14:40:30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系 徐拥军 [摘要]�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文书学不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这与档案工作实践发展趋势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现状不相符。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档案现象”,还应包括“文件现象”。文书学(文件学)应纳入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扩大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对于档案学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档案学 文书学 文件学 研究对象 学科体系 关于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文书学和档案学的关系,我国档案学界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笔者对这两个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和疑问,想求教诸位同仁。 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和档案工作”。例如,吴宝康先生指出:“档案和档案工作是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档案学是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科学。”①1994年,陈永生教授在《档案学论衡》中,指出档案学本身也属于档案学研究的对象,“把档案学自身排除在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是长期以来中外档案学界在档案学研究对象表述上的共同缺陷”。②他进而借鉴经济学、法学等其他学科对其研究对象的表述方法提出:“在概括和表述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时……,只要保留终极的档案现象作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足够了”,所以,“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规律。换句话说,档案学就是研究档案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③陈永生教授这一说法,显然较此前的提法是一大进步,并为人们所认同。2001年,冯惠玲、张辑哲两位教授在《档案学概论》中,也认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④ 在论及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时,陈永生教授指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规律,文书学的研究对象是文书现象及其本质规律,二者可谓泾渭分明”,所以,文书学只是档案学的相关学科,而不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不应纳入档案学的学科体系。⑤冯惠玲、张辑哲两位教授在《档案学概论》中,也同样认为文书学是档案学的相关学科,未将其纳入档案学的学科体系,而只是将“文件管理学”归入“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边缘性研究”的范畴。⑥ 总之,陈永生、冯惠玲、张辑哲三位教授都认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文书学是档案学的相关学科,不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他们三人作为档案学界的知名学者,其观点代表了档案学界对这两个问题的共识。 二 本人认为,上述三人的观点,将“文件现象”排除在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之外,将文书学(文件学)排除在档案学的学科体系之外,与档案工作实践发展趋势和档案学研究现状十分不相符。理由如下: 第一,文件是档案学研究的起点。 关于文件和档案的关系,国内档案学界争论很多,难以达成共识,在此我也不想深究。但是,无论哪位学者怎样看待文件与档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都不否认“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这一基本事实。既然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那么研究档案就不可能不研究文件。因为不研究文件,就不可能理解档案产生、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尤其是对于电子文件而言,文件从其产生、运动至最后被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存在于一个文件管理系统中。“现行文件与机关档案(即半现行文件)的界限已显得非常模糊和可变动。”⑦也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立卷”、“归档”概念。要将文件和档案分开研究,或者回避文件直接研究档案是完全不可能的。 陈永生教授认为档案学应该是研究“档案现象”和“终极现象”。但是,既然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那么“档案现象”还不是最终极现象,最终极现象应该是“文件现象”,因为是“文件现象”衍生出了“档案现象”。 正如何嘉荪、傅荣校两位先生所言:“档案正是文件运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别名,档案就是人们有意保存起来的文件整体。研究档案和档案学必须从研究文件开始。”“现代档案学理论正是在研究探索文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⑧ 第二,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要求档案学研究文件现象。 文件与档案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件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档案管理是文件管理的继续和发展,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同属于一个统一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对于电子文件来说,其固有的易变性、流动性、与特定载体的可分离性等特点,更是要求我们对其进行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推行的“文书档案连锁法”实际上就是我国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最初尝试。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引入和完善为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为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条件,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时至今日,已经有许多机关开始实行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而且涌现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 总之,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档案学理论研究必须反映档案工作实践的这一发展趋势。 第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电子文件管理理论已经成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成果。 1986年,陈兆祦先生将国外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引入我国,并于1987年提出了自己的文件运动阶段四分法观点。⑨此后,何嘉荪教授于1991至1992年在《档案学通讯》上发表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文,吴宝康先生于1993年在《档案学通讯》上发表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问题引起的若干思考》一文,从而掀起了我国档案学界全面研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潮。根据笔者统计,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自1994年至今紒纷矠有关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论文就多达64篇。尤其是,1999年何嘉荪、傅荣校两位先生出版了《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一书,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和文件价值论融合成文件运动规律,深刻地揭示了文件和档案的关系、文件运动的规律及其对文件(档案)管理的内在要求,可谓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1997年,冯惠玲教授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并于1998年将其以系列文件的形式,摘要发表在《档案学通讯》上,从而正式开启了中国档案学界研究电子文件的序幕。根据笔者统计,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的自1997年至今有关电子文件研究的论文就多达301篇。目前,已经出版的以“电子文件”为名的著作就有5部,它们分别是:国家档案局编著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概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刘家真教授编著的《电子文件管理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丁海斌教授编著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董永昌和何嘉荪两位先生编著的《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百家出版社,2001年)和冯惠玲教授主编的《电子文件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由此可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电子文件管理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档案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成果。冯惠玲、张辑哲两位教授也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导文件——档案全过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是现代档案学理论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紒纭矠这与将“文件现象”排除在档案学研究对象之外,将文书学(文件学)排除在档案学学科体系之外的说法是十分矛盾的。在整个学术界,某一学科的一大批学者十几年所重点研究的问题不属于该学科的研究范围的现象十分罕见。 第四,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已经融入西方现代档案学。 早在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B�布鲁克斯就首次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概念。在1950年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与会者便研讨了文件管理问题。1956年美国著名档案学者西奥多·谢伦伯格在其《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用了三分之一篇幅来论述“文件管理”。1979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了“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PAMP)项目,重点研究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1985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了《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一书,对文件管理理论和实践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在“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PAMP)项目实施的同时,西方各国档案学者也开始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融为一体进行研究,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例如,阿根廷档案学者曼努埃尔·巴斯克斯的《文件的选择》和《文件生命周期研究》,加拿大档案学者库蒂尔和卢梭的《文件生命——档案与文件管理综合探讨》,美国档案学者弗兰克·B�伊万斯的《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的现代化观念》等。整个20世纪下半叶,西方档案学最突出的理论成就就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经和来源原则并列成为西方现代档案学的两大基本理论。 由此可见,“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已融入西方现代档案学,研究范围从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扩大到了文件管理。”紒紝矠为何我国档案学界在积极借鉴西方档案学的同时,还将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排除在档案学研究范围之外呢? 第五,文书学自产生而今一直附属于档案学。 我国文书学和档案学都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它们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一是,文书学和档案学都是在国民政府“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二是,当时一些著作既论述文书工作,也论述档案工作。如,陈国琛的《文书之简化与管理》、梁上燕的《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和傅振伦的《公文档案管理法》等。又如,周连宽两次同时出版两本“姊妹花”著作:第一次是1935年出版的《县政府文书处理法》和《县政府档案处理法》,第二次是1946年出版的《公文处理法》和《档案管理法》。这也说明,当时研究档案学的学者也是研究文书学的学者。三是,当时档案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文书档案的管理,学术界也普遍认为:“文书与档案原属一物,所谓文书,所谓档案,仅以表示同一物之不同过程”。紒紞矠可见,“总的看来,在民国年间,文书学与档案学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划分”。紒紟矠 而文书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除一部分人将它视为档案学的分支学科之外,有人将它看做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有人将它归入秘书学的学科体系(其实,秘书学本身也尚未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甚至有人将其视为公文写作学的组成部分。但是,鉴于文书和档案、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密切关系,文书学和档案学的血缘关系,及文书学的研究主体(研究文书学的最大群体是档案学者),我认为将文书学归入档案学的分支学科更为合理。 当然,将文书学归入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文书学的研究对象——文书(文件)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属于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可见,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档案现象”,还应包括“文件现象”;文书学(文件学)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 三 许多学者可能也意识到档案学研究对象包括“文件现象”,但为何至今没有一位学者在表述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时,将这一点明确指出呢?笔者猜测,可能存以下一些方面的原因: 一是,一些学者过分强调文件和档案的区别。关于这一点,又要求我们继续探讨文件与档案的关系。在此我只想提醒一下这些学者: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和电子文件的涌现,是否促使我们应该接受新的大文件观或广义文件观呢?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模糊文件和档案的区别呢?例如,他们用“Records�记录 ”一词指代“Documents�文件 ”和(或)“Archives�档案 ”。我们不是有时候也用“文档”一词指代“文件”和(或)“档案”吗?何必将文件与档案区分得那么清楚呢? 二是,一些学者认为如果档案学是研究“文件现象”和“档案现象”的学科的话,那么档案学就不能称之为“档案学”,因为这样从名称上来说,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其实,一门学科的名称并非要完全能概括该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例如数学,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它是研究“数量关系现象”的科学,仅指算术、代数而已。而事实上,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紒纺矠再如图书馆学,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它是研究“图书馆现象”的科学,而事实上,早从20世纪80年初起图书馆学界就倾向于认为:“图书馆学是研究文献信息交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紒紣矠英语国家的“Archives Science/Archival Science/Archivology�档案学 ”,从其字面上理解,不也没有包括“Documents�文件 ”吗? 至于,为什么不将文书学(文件学)看作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原因大概只有一个:人们普遍认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文书(文件)现象”。有人也许会提出:文件学与文书学并不完全等同,文件学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而文书学不是。这种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虽然,文书学发展至今有将八十年左右的历史,而“文件学”的提法还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而且,传统意义上的文书学的研究重点与文件学目前的研究重点不同,文书学侧重于研究文书撰制和文书处理,而文件学侧重于研究文件运行规律和文件管理。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文书和文件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的概念几乎等同。而且,文书学和文件学都是研究“文书(文件)现象“的学科。所以,两者融合为一门学科是必然的趋势。 其实,早在1997年张昌山教授就提出了要建立“大文件学科”,“以一切领域、一切类型和一切阶段的文件为研究对象”,“以档案学、文书学、科技文件学等固有的科学为基础”。紒紤矠黄存勋、魏鹏飞两位先生也于1998年提出了“构建文件与档案学的设想”,并认为“文件与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可以分为3块:总论部分、广义文件学部分和档案馆学部分”。紒紥矠他们的观点与笔者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扩大至包括“文件现象”和“档案现象”的想法,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他们的观点至今在档案学界没有引起多大反响。这也反映了我们档案学界思想的保守。 四 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扩大至“文件现象”和“档案现象”,将文件学(文书学)归入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对于档案学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丰富档案学。 目前,档案学学科地位低、不为人所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其根源在于社会的档案意识薄弱。但这也与档案学本身研究对象单一、研究范围狭窄有很大关系。普通百姓或多或少知道文件,却很少理解档案。如果将“文件现象”列入档案学研究对象,无疑会提高他们对档案和档案学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这将极大地丰富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完善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提升档案学的学科地位。而且,加强对现行文件的研究,也有助于彻底改变人们心目中“档案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的看法。 第二,有利于拓展档案职业。 长期以来,我们在传统档案学理论的指导下,将文书工作看成是文书工作人员和文书部门的职责。而档案工作人员和档案部门只负责对文书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助,这极大限制了档案工作的范围和职责,从而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冯惠玲教授认为,在“夹缝时代”档案职业的生存之策是拓展自身的职能:“推行文档一体化全程管理,使文件、档案工作由点为线;提高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水平,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使文件、档案管理由线为面;开展社会化服务,使文件、档案信息服务由面为网,可以使档案职业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紒紦矠而档案学研究对象的扩大将为档案职业的拓展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档案专业人才。 文件与档案工作需要一大批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档案学专业教育中,有关文件管理理论的课程只有一门文书学,所占比例太小。扩大档案学的研究范围,丰富档案学的研究成果,无疑会有助于完善档案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档案工作发展形势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五 20世纪80年代末,定位为“研究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学面临巨大危机。图书馆学教育也日渐衰微,美国多家名牌大学的图书情报学院停止招生。20世纪90年代初,图书馆学界及时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扩展为“文献信息交流现象”,并借助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东风”,掀起了研究“信息现象”的高潮,使图书馆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极大推动了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事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扑面而来,信息网络席卷全球,电子文件急剧涌现,档案工作发生深刻变化,档案学走到了“十字路口”。档案学如能像20世纪90年代初的图书馆学一样,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大力丰富研究成果,必将使档案学屹立科学之林,并极大地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紒紟矠吴宝康:《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第232页,第248页。 ②③⑤陈永生:《档案学论衡》,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第3页,第8页,第8页,第48页。 ④⑥紒纭矠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月第1版,第167页,第181页,第210页。 ⑧何嘉荪、傅荣校:《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页。 ⑨陈兆祦:《再论档案的定义——兼论文件的定义和运动周期问题》,《档案学通讯》1987年第2期。 10截止于2002年9月,下同。 11韩玉梅:《外国现代档案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第2—3页。 12殷钟麟:《中国档案管理新论》(1949年)。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第1777页。 14倪波、荀昌荣:《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1年8月版第1版,第43页。 15张昌山:《略论“大文件学科”》,《档案学通讯》1997年第3期,第61—62页。 16黄存勋、魏鹏飞:《构建文件与档案学的设想》,《档案学研究》1998年第1期,第20—22页。 17冯惠玲:《拓展职能——“夹缝时代”档案职业的生存之策》,《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05页。

1、 根据教材,我们常见的文献信息的出版、发布及外在表现形式特征,可以把文献资源归结为11大类,分别是: 图书、报刊、科技报告、会议资料、政府出版物、毕业论文、标准资料、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档案材料、网络文本 2、EBSCOhost数据库系统不论是在基本检索界面还是在高级检索界面,除了最基本的关键词检索功能外,还针对每一特定数据库提供了 主题检索、期刊检索、公司名录、图片检索 等检索方式。3、学术侵权主要包括的情形有:剽窃、不正当署名、一稿多投 4、提高查全率的技巧通常包括:(1)使用 “全文”等相关度低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3)使用“模糊检索”和“截词检索”(4)利用文后的 参考文献 进行检索。5、利用《中国期刊网》检索到论文,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 CAJ浏览器。6、查找浙江大学2009年申请的专利文献可以通过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检索系统来实现。7、信息素质的内涵实际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信息道德8、事实型数据库中, 法律 和 商业金融类 占多数。9、学位论文数据库,由于收录的内容都是已经通过论文答辩后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其内容具有 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内容相对可靠且详实具体、参考文献丰富、信息量大、多涉及最新研究领域和成果 的特点。10、 学术论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 及其它(综述、述评、可行性报告)等。11、 万方资源系统的浏览器是 PDF 浏览器,中国期刊网可使CAJ 或 PDF 浏览器。12、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中国专利分为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3 种类型。14、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到图书,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 超星 浏览器。15、三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整理、高度浓缩等深加工后而形成的文献。如 综述、述评、词典、百科全书 (至少写出三种)年鉴、指南等。16、《中图法》将图书划分为“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 哲学,C-K社会科学,N-T自然科学,Z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共 32 个 基本大类。17、 常用的书目检索途径有 题名、作者、分类号、主题词、ISSN/ISBN 等。18、 当检索结果信息量过多时,优化检索结果的方法有: 缩小检索范围、选择合适的检索系统 等。19、查“防腐蚀技术”方面图书,一般可以通过“分类检索”途径来进行检索。20、常用国内期刊全文数据库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 等。21、《CALIS公共目录检索系统》主要可以提供查询 书目数据共享服务 信息。22、常用布尔算符有 AND、OR、 NOT 等,当采用同义词进行检索时应当选用的算符是 OR 23、三次文献是指对 一次文献 和 二次文献 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整理、高度浓缩、综述评价等深加工后而形成的文献。如字典、词典、手册、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指南(数据库)等等。24、利用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为线索,查找原始文献的检索方法是 引文法 25、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文献是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6、 增加限制性概念,采用逻辑“与”连接检索词是 缩小检索范围的 有效方法。而选上位词或全同义词与相关词、并用逻辑“或”将它们连接起来则是 提高查全率的 有效方法。27、 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由 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组成 28、提高检索效果的三大举措是: 提高检索人员素质、优选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优化检索策略与步骤 29、相对于文献信息数据库, 事实型 数据库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涉及面广,查准率高,检索结果往往只是单一记录。30、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包含参考文献部分,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是 对前人成果继承的反映,是尊重他人著作权的标志,是真实反映论文中某些论点、数据、资料来龙去脉的一句,是向读者准确地提供检索信息资源的线索 31、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学术论文主要由 前置部分、主体部分组成。32、专利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受国家 专利法 保护的 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33、参考文献的记录形式一般有三种情形: 夹注、脚注、尾注 34、《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 传统检索 功能,为我们选取恰当的检索词及准确的作者信息提供了方便。35、当检索结果过多、过泛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1)使用高相关度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限制检索;(3)反复使用“二次检索”(AND);(4)使用精确检索 等三种以上的检索技术来精确检索结果。36、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 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8、W0主要包括有:①博客(Blog)②移动博客(mblog)③ 播客(podcasting/podcast),④社会化标签(Tag),⑤内容聚合(RSS、Atom),⑥对等互联网(P2P),⑦维基(Wiki),⑧阿贾克斯(Ajax),⑨WEB服务,⑩社会化网络软件(SNS)40、对于一些阅读频率较高的图书,在超星数字图像站点中可以添加 个人书鉴 以方便快速找到特定的页面。 41、通过检索数据库“ 方正 Apabi ”可以查到杭州解放的具体时间。43、 在搜索引擎中,检索词上加双引号,检索结果相当于 精确匹配检索 44、 在数据库检索中,要想精确检索结果,可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使用高相关度的检索(入口进行检索),使用限制检索反复使用“二次”检索使用精确检索 45、科研课题立项信息检索(也叫科技查新),是国家科技部为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研成果的新颖性 47、当检索结果过少时,我们可以采取(1)使用“全文”的相关程度低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3)使用“模糊检索”和“截词检索”;(4)利用文后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 等多种检索技术来调整检索策略。49、文献综述一般由 前言、正文、结语 和参考文献构成,每一部分都有独特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50、论文的创作与发,实际上集中地表现了一个人的 科学研究、 写作水平、信息素质 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准。51、如果采用学科分类途径进行检索,那么我们必须在检索前知道 检索目标的学科范围 52、查找原文总的原则是 方便获得 。即首先应该在 本校 范围内查找,若没有再在 全国乃至世界 范围内查找。54、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 20 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为 10 年。56、Web of Knowledge是一个综合性数据库系统服务平台。目前该系统的普通检索为用户提供了多个检索途径(字段),它们是 主题词检索、篇名、作者姓名、团体作者、来源出版物名称、出版年、作者单位或地址、语种、文献类型 57、开放获取资源出版的形式有:开放存取期刊、学科仓储、机构仓储、合作与竞争性电子出版资源、开放存取仓储搜索以及其他开放存取资源等,而其中 OA期刊 和 OA仓储 是主要的两种出版形式。58、一用户在某个数据库中检索到了50篇文献,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为40%、80%,则全部相关文档有 100篇 。59、信息污染危害人类信息环境,影响人们对有效信息及时而正常的吸收和利用,信息污染主要包括 陈旧信息、重复信息、干扰信息、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有害信息 60、文献综述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语言的概括、信息的浓缩、评述的客观 61、学术侵权是指 违反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侵犯他人著作权 的行为,通常表现在 违背学术规范,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论著、学术思想、学术观点 ,其主要的行为方式有 不适当地引用他人论著、不正当署名、一稿多投 等。62、为了便于读者从期刊来源、期刊学科分布、期刊出版发行动态、期刊重要程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期刊情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了多种导航,它们是 专辑导航、数据库刊源导航、刊期导航、出版地导航、主办单位导航、发行系统导航、期刊荣誉榜导航、世纪期刊导航、核心期刊导航 63、EBSCOhost的Images\图像检索提供图片类型有 人物照片、自然科学照片、地方风景照片、历史照片、地图、标志 64、开放获取资源出版形式中 OA期刊 和 OA仓储 是主要的两种。其中 OA期刊 是指 以电子文献形式通过网络出版的期刊; OA仓储 是指 某组织(如研究机构、学校、校会)将用于共享的学术信息存放在服务器中供用户免费访问和使用 66、文献信息的社会传播渠道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67、我国专利法所规定的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是: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68、Elsevier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的检索字段Affiliation的代表的是什么检索途径 作者单位 ,同样的检索途径在Web of Science中用的是什么检索字段?Address 70、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有 万方公司编制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公司编制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1、搜索引擎按其搜索收录内容可分为 综合型和专题型 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是指: 搜索各种主题、类型资源的搜索引擎 后一类是指:专门用来检索某一主题范围或某一类型资源的 72、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说明书所描述的技术实质内容,要做到该技术领域的 一般技术人员 因为学习和研究的缘故,经过阅读、分析、领会,基本可以在 实验室等场合下进行复制完成 73、一次文献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生产实践、学术研究与科技工作成果为依据,进行创作、撰写而形成的文献。如 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及各种专著 等等。74、国际公认的三大检索系统是: SCI 、EI工程索引 、ISI Proceedings

中国档案期刊的特点

期刊的特点 (1)报道及时 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 (2)内容广泛 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它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 (3)连续出版 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便于文献情报检索。

要分种类学术性期刊学术性期刊就是,具有相应的权威性,在合法范围内能阐述个人不同的观点。出版周期有长有短--(一般情况下)出版周期越长 可以体现其学术价值更高。这种期刊是需要给杂志社版面费的 。非学术性期刊非学术性期刊就是类似《知音》这样的刊物。文章质量好就可以投。可能还会拿到部分稿费、

是08版的核心期刊,但由于12版的目录还没有最终确定公布,所以没有确定的回复。但其看至少不错。这类的刊物本来就稀少。也由于这一点,这个继续被评选为核心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1、《明清云南彝文档案史料评述》,载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云南民族古籍论丛》第一辑,1992年12月。2、《明清西南土司承袭制度和文书》,《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4期。3、《云南省县级档案馆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概述》,《云南档案》1994第6期。4、《彝族古代文字档案史料研究》,《思想战线》1995年第3期。分别被《民族研究》1996年第6期、《民族研究动态》1996年第2期检索。5、《论尤中教授的学术特点》,载于《尤中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四十周年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6、《论云南古代彝族汉文档案史料》,载于《东陆学林》第五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7、《云南民族地区妇女生育健康探析》,载于《以妇女为中心的生育健康》论文集,中国社科出版1995年4月。8、《论傣族古文字历史档案》,《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该文为《民族研究动态》1996年第1期检索。9、《论彝族社区群与生育健康》,《生育健康与社会科学通讯》第13期。10、《珍贵的西南古代彝族金石档案》。《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第6期。该文被《民族研究》1996年第6期检索;《民族研究动态》1996年第2期检索。11、《论〈徐霞客游记〉的云南少数民族史料研究价值》,载于《'94中国云南徐霞客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2、《傣文历史谱牒档案研究》,《思想战线》1996年第4期。该文被《新华文摘》1996年第10期检索,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季刊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13、《发窝乡生育健康现状与对策》,载于《以社区为基础的生育健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14、《介绍改善民族贫困村妇幼保健状况的一个项目》,载于《以社区为基础的生育健康》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15、《云南少数民族汉文历史石刻档案评述》,《民族研究动态》1996年第3期。16、《论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开发利用》,《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该论文被评为'96北京国际图联大会学术论文征文优秀论文。17、《录像磁带档案及其管理》,《云南档案》1997年第1期。18、《彝文历史谱牒档案探析》,《思想战线》1997年第3期。19、《论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古迹的保护与抢救》,《云南图书馆》1997年第三期。20、《云南省少数民族医学史料与妇女保健》,载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育健康》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21、《明代屯田制度对云南彝族的影响》,载于《中国民族史研究》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该文为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中宣部、中国科学院专家选编的《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一书摘要刊载。22、《云南古代少数民族文字石刻档案述评》,《西南民族学学报》1997年第3期。23、《德宏州傣族传统医学与生育健康初步调查》,《生育健康与社会科学通讯》第21期。24、《论珍贵的傣族历史石刻档案》,发表于档案学全国核心刊物《档案学通讯》1997年第4期。25、《纳西族历史石刻档案评述》,载于《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一书,团结出版社1998年9月。该论文为中共中央党校、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评为优秀论文。26、《试论傣族传统医药学的开发与利用》,《思想战线》1998年10月。27、《从科技档案管理学谈主干课程建设与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载于云南大学改革教育思想、加强素质教育论文集《世纪末的思考与探索》,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28、《彝文历史文书档案述评》,载于《当代中国档案学文库》(一),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9月。29、《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与健康》,载于《社会与健康》,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6月。30、《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法》,《云南高教研究》1999年第4期。31、《〈傣族传统医学与生育健康〉课题研究报告》,《生育健康与社会科学通讯》第28期。32、《云南少数民族无形文化的保护与抢救》,《思想战线》2000年增刊。33、《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内涵及构成研究》,载于《当代中国档案学文库》(二),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10月。34、《云南少数民族金石档案及其技术保护》,载于《当代中国档案学文库》(二),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10月。35、《藏文历史档案研究》,《西南边疆民族问题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36、《简论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问题》,《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37、《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政策研究》,《档案学研究》(国家级核心刊物)2002年第2期。38、《中小型图书馆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途径与对策研究》,《新千年的大学图书馆-功能、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39、《西南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的现状与保护研究》,《思想战线》2003年第2期。40、《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研究述评》,《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3年第3期。41、《壮族原生历史档案略述》,《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42、《论藏文历史档案的发掘利用》,《中国藏学》2003年第4期。43、《论企业档案目标管理中的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思想战线》2004年增刊。44、《珍贵的西南少数民族金文历史档案》,《民族译坛》2004年第4期。45、《论少数民族古籍的档案界定》,《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5年第2期,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46、《论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基础材料的管理问题》,《思想战线》2005年增刊。47、《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本科教学质量的控制》,《思想战线》2005年增刊。48、《西南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49、《2005年教指委年会暨十四届档案学专业系主任联系会议共识与指导》,《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50、《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会议述评》,《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51、《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中国档案》(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5年11月。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52、《论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技术保护》,《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6年4月。53、《分割与联系--以,〈科技档案管理学〉为例探讨档案学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54、《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兰台荟萃--云南省档案学术论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5月。55、《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科技历史档案研究》,载于《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手工艺论坛论文集》,2006年9月21日。56、《论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信息学专业本科课程一体化建设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7年第1期。57、《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流失及其保护对策研究》,《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7年第4期。2007年8月28日。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58、《珍贵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石刻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7年第4期。59、《论启发式教学在科技档案管理学中的实践运用》,《档案学通讯·增刊》(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60、《论档案学与图书馆学、信息学专业课程设置一体化建设问题》,《兰台世界》(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第1期。61、《档案学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创新》,《中国档案》(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4月。62、《论模块教学理论在档案学专业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第3期。63、《论档案学专业实践技能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作问题》,《兰台世界》(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7月。64、《论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载于《源于实践服务全局——兰台工作纵横》论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年8月。该论文获得国家档案局征文一等奖。65、《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8年第4期。66、《论亟待抢救保护的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9年第1期。67、《论流失海外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的历史与现状问题》,《兰台世界》2009年1期。68、《流失海外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研究》,《云南档案》2009年2期。69、《论西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与追索问题》,《四川档案》2009年2期。70、《西南少数民族医药历史档案文献的发掘利用问题》,载于《西南古籍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71、《藏文金石历史档案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09年第5期。72、《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载于《信息社会与多元化--云南省图书馆百年馆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73、《云南少数民族档案遗产保护机制的构建》,《中国档案》(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0年第2期。74、《论我国濒危少数民族档案遗产的保护问题》,《档案管理》(档案学类核心期刊)2010年第3期。75、《流失海外少数民族档案文献追索问题研究》,《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0年第3期。76、《论文化遗产抢救背景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原生历史档案保护问题》,载于《耕耘之道——2010兰台探索》论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年7月。该论文获得国家档案局征文一等奖。77、《少数民族档案遗产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78、《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档案遗产的抢救问题》,《兰台世界》2011年2期。2011年1月15日。79、《云南少数民族档案遗产流失及其整合性保护研究》,《思想战线》(核心期刊),2011年第3期。2011年5月15日。80、《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档案遗产流失保护研究》,载于《西南古籍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81、《西部大开发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档案遗产流失及保护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1年第4期。2011年7月18日。82、《西南民族伦理历史档案研究》,《思想战线》(核心期刊),2012年第5期。2012年9月15日。83、《西部濒危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研究》,《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3年第1期。84、《论<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中的理论实践化问题》,《兰台世界》2013年3期。2013年3月12日。85、《文化遗产框架下的西部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2013年第3期。2013年5月18日。86、《西部民族历史文献多元性研究》,《思想战线》(核心期刊),2013年第3期。2013年5月15日。87、《现代化进程下的纳西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中国档案》(核心期刊),2013年第8期。2013年8月15日。87、《论〈徐霞客游记〉对丽江风貌的文献报道价值》,载于王文成等编《云南徐学研究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

中国档案期刊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档案》杂志(月刊)系国家档案局主办的业务指导类期刊,是档案界创刊最早的刊物。自1951年创刊至今,刊物已累计发行2060万册。《中国档案》杂志有五十年之久的办刊历史,有稳定的机构人员,有定位准确的编辑方针,有丰富多彩的栏目设置,有为读者服务的经营方式。1999年起,连续多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创立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列为来源期刊。2000年在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475种文化、科学、体育类期刊中,转载量排名第14位。2001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 《中国档案》杂志社是国家档案局直属事业单位,设总编一人副总编二人,下设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办公室。在岗人员11名,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9人,其中专职编辑6人,美编1人。 《中国档案》杂志(月刊),原名《材料工作通讯》、《档案工作》,1994年改名《中国档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该刊1951年创办,是国家档案局主管的面向全国档案(史志)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与研究刊物,是我国档案界创办最早、影响面最广的专业杂志,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办刊历史。

要分种类学术性期刊学术性期刊就是,具有相应的权威性,在合法范围内能阐述个人不同的观点。出版周期有长有短--(一般情况下)出版周期越长 可以体现其学术价值更高。这种期刊是需要给杂志社版面费的 。非学术性期刊非学术性期刊就是类似《知音》这样的刊物。文章质量好就可以投。可能还会拿到部分稿费、

期刊的特点 (1)报道及时 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 (2)内容广泛 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它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 (3)连续出版 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便于文献情报检索。

中国档案是什么期刊

刊名: 中国档案 China Archives主办: 《中国档案》杂志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7-5054CN: 11-3357/G2邮发代号: 2-28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档案曾用刊名:档案工作;材料工作通讯档案工作创刊时间:195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是核心期刊

中国档案 属于地市级的,是国家档案局主管的档案行业报,是全国档案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另外附一段专门的介绍给你,希望能提供参考:《中国档案报》是中国档案界的行业报,是中国和世界唯一的档案专业报。《中国档案报》坚持政治性与专业性、行业性与社会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严肃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指导档案业务,沟通社会信息,揭示历史真相,记载当代要事,为档案事业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读者服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