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佛学刊物有哪些书

发布时间:

中国佛学刊物有哪些书

《阿含经》、《杂阿含经》、《涅盘经》、《金刚经》、《心经》、《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经》、《坛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药师经》、《观音经》、《解深密经》等等许多,部分经典书籍介绍如下:一、《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的诵本。二、《阿含经》阿含经音译阿晗、阿含暮、阿笈摩,意为传承的教说或集结教说的经典。由众多小经组成,论述四谛、十二因缘法,兼说生死轮回、善恶报应及营生处事、伦理法则、普度众生等思想。阿含(梵文和巴利文:āgama),也作阿鋡、阿含暮、阿笈摩、阿含,是部派佛教根本经典。汉译四部《阿含经》是在公元四至五世纪时由天竺或西域来华高僧诵出并翻译而来,“四阿含”常作为部派佛教经藏的别称。 汉译阿含经与南传巴利语记载的《尼柯耶》有着对应关系。现代原始佛教研究者重建佛陀本初教义亦以阿含经为基础之一。其内容多为当时佛与弟子、王公及外道等的言谈,为最接近佛时代的记录。三、《心经》《般若经》共有九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按学者黄家树(2000)的说法,《般若心经》及诸部般若,为佛陀在二转无相法轮时所宣说,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传的经论中经常提到:「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般若经》的内涵以空性为主,透过对空性的了解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声闻及独觉的菩提果位;也能够透过对空性的认识,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能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槃,即无上的菩提果位。四、《法华经》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关键词“妙法莲华”。“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五、《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之要旨,皆在此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规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亦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称为大方广。佛,即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故开演因为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称为佛华严。总之,大方广佛华严系所诠之义理,而‘经’则为能诠之言教。

推荐12本佛学入门书佛法讲闻、思、修。如何闻法?看书,是最方便的途径。佛法经论浩如烟海,对于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的书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本书苑为方便各位网友,特列举如下书单。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这个书单也只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供大家参考即可。1、《中国的佛教》作者:潘桂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这是一本小册子,只有204页,开本也很小,却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佛法,首先要学习佛法的历史。就像我们谈恋爱,肯定要首先了解对方的身世:哪里生的,在哪上的学,在哪儿工作,父母是干什么的……学习佛法的历史,也是了解佛法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的、如何传播的,为什么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这是学习佛法的第一步。这本小册子言简意赅的阐述了佛法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重点介绍了佛法在中国的流变过程,非常值得一读。2、《为居士说居士法》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中华书局印顺法师(1906-2005)是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一生倡导人间佛教,著书四十余种,共计800多万字,其学术水平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和学术界的推崇。印顺法师自称不属于佛教的任何宗派,他的著作能够尽可能接近佛法的本来状态。这本《为居士说居士法》,准确来说是个文摘,节选了他一些著作中的文章、演讲录等,都是关于居士如何学佛的。内容通俗易懂,值得各位读读。3、《人间佛教论集》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中华书局这本也是印顺法师的著作。也是文摘。这本书是印顺法师关于“人间佛教”的重要开示。在本书中,印顺法师提到:“佛陀怎样被升到天上,我们还得照样欢迎到人间。人间佛教的信仰者,不是人间,就是天上,此外没有你模棱两可的余地。请熟诵佛陀的圣教,树立你正确的佛陀观;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不再天上成佛也!”(见第67页)我们在人间生活,离不开人间。学佛终究不是逃避,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4、《佛法概论》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印顺法师1944年在重庆讲《阿含经》,讲稿后来在香港出版,被取名为《佛法概论》。《阿含经》是三藏经教的源头,研究佛法的本质,不能不了解《阿含经》。本书苑即将出版的书籍《杂说<杂阿含经>》也重点参考了这本书。《阿含经》更接近释迦牟尼当年讲经说法的实态。读了这本书,我们会对佛法有全新的认识,对于贬低“小乘”的说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本书虽然只有十万多字,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5、《禅宗是什么》作者:胡适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禅宗是中国的原创,是中国佛教对印度佛教的全面的改革。在中国谈佛法、佛教,如果不了解禅宗,是非常遗憾的。中国现存的寺院,大部分都是禅院;当今著名的佛教大师星云大师,也是禅宗的大师。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关于禅宗的几篇重要的论文。尤其是他在阐述中国禅和印度禅的区别方面,非常有见地,深入浅出,值得各位一读。6、《佛教三宝原理奥义解》作者:多识仁波切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中国的佛教除了汉传佛教,还有藏传佛教。多识仁波切是西北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系教授。他写的这本书,用非常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他说:“藏传佛教属清一色的中观派”。通过这本书,我们会对佛法的“中观论”有初步的了解。“中观论”作为大乘佛法的重要论述,对我们学习佛法有重要的启示。7、《正见:佛陀的证悟》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佛法的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所谓四法印,就是区别佛法和非佛法的四项基本原则。作者说:“佛教与世界上其他的宗教有什么不同?我相信四法印提供了答案的精髓,而我试图将这些艰深的概念,以我所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8、《金刚经说什么》作者(著述):南怀瑾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南怀瑾(1918-2012),对儒、释、道都相当精通,因博学广闻而被众多学子尊称为“南师”。《金刚经》是佛学必读的经典。大师对《金刚经》的讲解非常精妙,言辞又非常浅显易懂。这本书是大师1980年在台湾为十方书院的学员和研究所讲课的记录,由刘雨虹整理。大师在书中说:“不苦就是乐”,值得我们好好品味。9、《四十二章经》主编:赖永海译注:尚荣出版社:中华书局《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我国的第一部佛教经典,也是我国最早译出的佛教经典。因经文分为四十二段而得名。这部经的形式很像论语,大部分经文都以“佛言”开头,很像“子曰”。经文简约平实,用了很多比喻,非常适合初学者看。通过这部经,也能了解佛法刚传入我国时的实态。10、《金刚经心经》主编:赖永海 译注:陈秋平 出版社:中华书局佛法的核心是般若。般若与慈悲被称为大乘佛法成佛的两大资粮。《金刚经》和《心经》是浓缩的《大般若经》。两部经可以说是佛经经典中的经典。两部经的核心思想都是“缘起性空”。《金刚经》侧重于破外相,心不住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经》侧重于破内执,“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这两部经的解说版本不计其数。中华书局的这版比较严谨,解说也比较简要,适合初学者阅读。11、《坛经》主编:赖永海译注:尚荣 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冠以“经”的经典,就是六祖慧能的《坛经》。足可见《坛经》在中国佛教的地位。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主要特色,而《坛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坛经》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佛’的修行观,‘自性自度’的解脱观。”(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坛经》前言)12、《维摩诘经》主编:赖永海 译注:赖永海 高永旺 出版社:中华书局“《维摩诘经》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经。不论是中国佛教代表的禅宗,还是成为现、当代佛教主流的人间佛教。”(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维摩诘经》的总序)维摩诘是个大居士,对佛法有深刻的领悟。他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人间佛教的总纲。他提出的“不二法门”,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

阿含经是最原始的佛经,最能表达佛陀的本来思想。请看四分律藏记载的一段历史:佛去世后,时,大迦叶烧舍利(火化佛身)已,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告言:“我先在道行时,闻跋难陀语诸比丘,作如是言:‘长老且止,莫复愁忧啼哭,我等今于彼摩诃罗边得解脱。彼在世时,教呵我等,是应尔是不应尔,应作是不应作是,今我等已得自在,欲作便作,不作便不作。’我等今可共论法、毘尼,勿令外道以致余言讥嫌:‘沙门瞿昙法、律若烟,其世尊在时,皆共学戒,而今灭后无学戒者。’诸长老,今可料差比丘多闻智慧是阿罗汉者。”时,即差得四百九十九人,皆是阿罗汉多闻智慧者。时,诸比丘言:“应差阿难在数中。”大迦叶言:“勿以阿难在数中。何以故?阿难有爱、恚、怖、痴,有爱、恚、怖、痴,是故不应令在数中。”时,诸比丘复言:“此阿难是供养佛人,常随佛行,亲从世尊受所教法。彼必处处疑问世尊,是故今者应令在数。”即便令在数。诸比丘皆作是念:“我等当于何处集论法、毘尼,多饶饮食卧具无乏耶?”即皆言:“唯王舍城房舍饮食卧具众多,我等今宜可共往集彼论法、毘尼。”时,大迦叶即作白:[大德僧听,此诸比丘为僧所差,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往王舍城集共论法、毘尼,白如是。]作白已,俱往毘舍离。时,诸比丘,从毘舍离往王舍城作如是言:“我等先当作何等,为当先治房舍卧具,先论法、毘尼耶?”皆言:“先当治房舍卧具。”即便治房卧具。时,大迦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中有陀醯罗迦叶作上座,长老婆婆那为第二上座,大迦叶为第三上座,长老大周那为第四上座。时,大迦叶即作白:[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问阿难法、毘尼,白如是。]时,阿难即复作白:[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令大迦叶问,我答,白如是。]大迦叶即问阿难言:“梵动经在何处说,增一在何处说,增十在何处说,世界成败经在何处说,僧只陀经在何处说,大因缘经在何处说,天帝释问经在何处说?”阿难皆答,如长阿含说。彼即集一切长经,为长阿含;一切中经,为中阿含;从一事至十事从十事至十一事,为增一;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诸天杂帝释杂魔杂梵王,集为杂阿含。如是生经、本经、善因缘经,方等经、未曾有经、譬喻经,优婆提舍经、句义经,法句经、波罗延经,杂难经、圣偈经,如是集为杂藏。(经藏)有难无难系相应作处,集为阿毘昙藏(论藏)。时,即集为三藏。四分律卷第五十四可见佛在世时并没有佛经。佛经是佛去世后弟子们集合在一起回忆整理出来的。最初整理的经有:经藏: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和杂藏。此经在这个论坛的经藏部分里有,而且有些白话解释的佛法实践论坛

《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无量寿经》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中宣称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如梦幻泡影,实相者则是非相。主张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放弃对现实世间的执著或眷恋,以般若慧契证空性。扩展资料佛学(Buddhology),对释迦牟尼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近代中国著名的佛学研究者,有太虚法师、印顺法师、梁启超、欧阳竟无与吕澄等人。即佛法之学。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又若就教法内容之类别而言,佛学统括理论与实践二方面,包摄教、理、行、证四法。至于现代所称之佛学,则是为将佛法流行人间,化度新学根器众生,或为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强调以新方法加以整理,并作有条理、有系统之说明,而使之学术化者。参考资料:佛学_百度百科

中国佛学刊物有哪些

做佛禅文化的传媒比较少,这样的杂志更少,目前知道的国内只有一本,叫《行愿》杂志。《行愿》杂志是行愿传媒核心品牌。《行愿》杂志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现有数万计自己特定的读者,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22个城市设立了多个联络处。 《行愿》具体信息: (1)创办时间:2006年 (2)创始人:赵倩 (3)顾问委员会:楼宇烈,潘宗光,杨钊,高志其,林金銮等 (4)定位:一本以智慧为指导的心灵成长读物 (5)特点:通俗性、大众化、可读性、审美性 (6)使命:关注心灵成长,传播佛学智慧,构建精神家园 (7)杂志内容:主要有行愿会客厅,行愿专题,行愿记录,行愿耕耘等重要栏目 (8)发行量:20000册,双月刊

中国的佛教典籍除了宣传佛教教义的各种经典和著作外,还有大量的佛教史籍,这是在佛教传人中国后不久由中国佛学家或佛教徒陆续记载、积累起来的。在现存汉文藏经中,各类佛教史籍则有近百部之多。从体裁形式上看,佛教史籍不仅继承了一般史籍中的传记体、纪传体、编年体、志乘体、纲目体、目录体等体裁,还发明了佛教史籍特有的经传体和灯录体。体裁多样、卷帙浩繁的佛教史籍不仅记载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为传播佛教思想发挥了作用,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史料。如按体裁来区分,中国佛教史籍的体裁有12种之多。传记体是佛教史籍最早产生的体裁,晋代就出现了一些专记僧人行状的专传,如季颐的《竺法乘赞传》、王珉的《高座别传》、竺法汰的《安法师传》等,可惜这些早期传记因篇幅较短,很多未能保存下来。传记体佛籍又可分为总传、类传和专传。“总传”以梁朝释慧皎的《高僧传》为早,这部书记载了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梁天监十八年(520)间的高僧524人。全书体例分译经、义解、习禅、明律、遗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种。这种写作形式为唐代释道宣的《续高僧传》、宋代赞宁的《宋高僧传》、明代如惺的《明高僧传》、明河的《补续高僧传》所继承。“类传”则是专记一地一寺或某一宗派、某一类型僧人的传记。如梁代张孝秀的《庐山僧传》,唐代释道宣的《天台六祖略传》、明成祖敕撰的《神僧传》等等。“专传”的流传也很多,较有影响的有隋代释灌顶的《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唐代释彦琮的《法琳别传》、崔致远的《法藏和尚传》,而最为成功的应属唐代慧立、彦琮合著的《三藏法师传》。该传10卷,8万字,前5卷记玄奘早年生活及西行求法,后5卷记玄奘归国译经的情况。全书资料丰富,行文典雅,堪称名人谱传的力作。

在佛学典籍中,只有一个中国人的著作被称为经,这个人是六祖慧能。《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 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六祖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惠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六祖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无量寿经》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中宣称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如梦幻泡影,实相者则是非相。主张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放弃对现实世间的执著或眷恋,以般若慧契证空性。扩展资料佛学(Buddhology),对释迦牟尼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近代中国著名的佛学研究者,有太虚法师、印顺法师、梁启超、欧阳竟无与吕澄等人。即佛法之学。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又若就教法内容之类别而言,佛学统括理论与实践二方面,包摄教、理、行、证四法。至于现代所称之佛学,则是为将佛法流行人间,化度新学根器众生,或为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强调以新方法加以整理,并作有条理、有系统之说明,而使之学术化者。参考资料:佛学_百度百科

中国佛教文献有哪些书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节目这个节目的话,一般是在中阳是网上发出的,具体是哪节木的话,也可以把上面结巴起来看一看。

佛教里的经论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部读完的。推荐一些大家经常念到的《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楞严经》《金刚经》《华严经》《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心经》其中以《佛说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最为主要、最普及!

少不了“楞伽经”“坛经”“达摩祖师悟性论、破相论、血脉论、四行观”和“金刚经”!

《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净土三经,加上《往生论》,名为三经一论。从三部经中选一本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必将受益无穷。

中国佛学刊物有哪些经典

《六祖坛经》!!

在佛学典籍中,只有一个中国人的著作被称为经,这个人是六祖慧能。《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 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六祖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惠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六祖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应该是《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是由著名佛教大师圣严法师编写的学佛书籍,与《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并称为“学佛三书”。圣严法师根据当代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原了佛教的本来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

为方便读者订阅佛教类期刊,现将国内佛教期刊的相关信息内提供如下,谨供参考。一、全国发行的佛教和社科宗教类杂志 《中国宗教》 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院 100725 邮局/杂志社订阅《法音》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 100034  邮局/杂志社订阅《佛教文化》  北京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00031 邮局/杂志社订阅《中国佛学》  北京建国内大街5号世界宗教研究所 100732 杂志社订阅《世界宗教研究》北京建国内大街5号世界宗教研究所 100732 邮局订阅《中国西藏》  北京市广安门外大街荣丰A5楼702室 100031 邮局订阅 《中国藏学》  北京市北四环东路131号 100101 邮局订阅《闽南佛学院院刊》 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闽南佛学院 361005 宗教文化出版社发行 《敦煌研究》  甘肃省兰州市滨河东路292号敦煌研究院 730000 邮局订阅《五台山研究》 山西太原市州南路282号山西社会科学院 030006 杂志社订阅 二、各地佛教简要通讯和杂志 (以佛教内部结缘为主的,基本可以明信片或信件等联系方式获得赠阅) 《法源》   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内 100053《会务通讯》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 100034《研究动态》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 100034《佛学研究》 北京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00031《甘露》  安徽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甘露寺九华山佛学院 242811 《广东佛教》广州光孝路109号 510180 《人海灯》 广东潮州市开元路50号 521021《世间》  广州市解放北路542号中座405室 510041 《世间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宝林寺 528333《曹溪水》 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 512126《人海灯》 广东潮州开元寺路32号岭东佛学院 521021《广西佛教》桂平市西山龙华寺 537200《南国梵音》广西省南宁市青秀山观音禅寺南宁市佛协 530021《禅》   河北赵县柏林寺佛经流通处 051530 《妙莲花》 石家庄新华区小安舍村弘一佛堂 050071 《菩提心》 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谛音寺内 050021《邢台佛教》邢台市开元寺 054001《明月》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 100034《天台佛教文化》河北省藁城市清流天台寺 052160《灵山海会》河南宜阳灵山寺 471600 《晨钟》  河南省开封市白衣阁街30号河南佛学社弘法慈济功德会 475001《禅露》  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 452491 《洛阳佛教》洛阳市白马寺云塔院洛阳市佛教协会 471013《甘霖》  河南省南阳市工业北路西华村310号南阳文殊慈济社 473000 /bbs《清凉桥》 湖北省团风县但店镇云南寺 438812 《正觉》  湖北省四祖寺 435500  《正信》  湖北省黄岗市团城山邮局市佛协信箱 435000《觉有情》 湖北省黄石市团城山桂林北路慈湖禅院 435000 《慈善之光》湖北省襄樊市隆中冈景区广德寺佛教慈善功德会 441052《正法眼》 湖南长沙市岳麓山寺 410012《放生护生通讯》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寺湖南省佛教协会居士学修委员会 410012《灵泉通讯》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灵泉禅院) 415300《弘化》  苏州市钦马桥穿心街3号 215002《人世间》 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215008《闻思》 南京市淮海路35号金陵佛经处 210002《鹿苑之音通讯》 江苏省靖江市孤山寺 214522《丛林》  江西南昌市民德路124号江西省佛教协会 330008《净土》  江西庐山东林寺 332009 《佛学通讯》 兰州市五泉山嘛呢寺 730000《佛学文摘》 兰州市五泉山浚源寺 730000《辽西佛教》 锦州市古塔区西门外100号 121000《营口佛教通讯》 辽宁省营口市新兴大街西16号营口市佛教弘法会 115000《东北佛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5号 150001《黑龙江佛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经济开发区春龙路8号六楼 150080《龙江佛教通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5号省弘法利生基会 150001《洛阳佛教》 洛阳市白马寺齐云塔院 471013《陕西佛教》《真言》 西安市小寨大兴善寺西街55号 710061《弘法利生》 西安市洒金桥街100号云居寺前台弘法利生会 710003《上海佛教》 上海常德路418号乙 200040《华林通讯》 上海龙华路2853号龙华古寺 200232 《觉群》   上海市安远路170号玉佛寺 200060 /《资州佛教报》四川资中县重龙山永庆寺 641200《如是》   四川成都犀浦国际大都会4栋A座701室 611731《重庆佛教》 重庆市渝中区罗汉寺街7号重庆市佛教协会 400011《奉化通讯》 浙江奉化义门路1号 315500《宁波佛教》 宁波市柳汀街98号 315010《宁波弘法通讯》浙江宁波市解放南路18弄副6号宁波市弘法利生功德会 351000《普陀山佛教》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佛教协会 316107《普陀山佛学院学报》 浙江省普陀山梅岑路44号普陀山佛学院 521021《台州佛教》 临海市赤城北路142号 317000《净业通讯》 浙江省临海市宝城巷42号 317000《浙江佛教》 杭州市天竺路78号之8 310013《觉苑通讯》 浙江省杭州市天竺路78-8号省佛协弘法利生功德会 310013《杭州佛教》 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杭州佛教杂志社 310013《多宝讲寺资讯》 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多宝讲寺 317102 《三门佛教通讯》 浙江省三门县海游老街48号 317100《妙智》   浙江省温州市南白象头陀寺 325015《重庆佛教》 重庆渝中区罗汉寺街7号 400011《彩云法雨》 云南昆明市圆通寺 650031《菩提之音通讯》 云南省大理市凤阳邑法真寺菩提慈善事业基金会 671003《慈霖月刊》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锦亭寺莆田市佛教慈善功德会 351100《福建佛教》 福州市法海路1号 350001《法炬》   福建省莆田南山广化寺福建佛学院 351100《音声海》  福建省福鼎市莲峰山资国寺 355200 《黄檗》   福建省福清市黄檗山万福寺 350307 《慈善》   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 361005《福鼎市佛协通讯》 福建省福鼎市下龙山三台136号福鼎市佛教协会 355200《慈善会弘法通讯》 福建省泉州市新华路程中段29号市佛教协会弘法慈善会 362000《泉州市弘法通讯》 福建省泉州市南俊巷15号市佛教协会弘法基金委员会 362000《龙泉佛学》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分局九号信箱 030024《闻思修》  山西省太原市东华苑小区 E3-7-22 030013《河东佛教通讯》 山西省运城市静林寺 043100《佛缘》   山东省泰安市红门路12号净心佛阁 271000《菩提》《菩提通讯》 海口市洪浮路20号湖中寺管委会 570001《宁夏弘法利基金委员会通讯》 宁夏银川市玉皇阁南街65-4号宁夏弘法利生基金委员会 750004

中国佛学刊物有哪些名称

广州市大佛寺主办的《如是雨林》,免费订阅的,里面都是劝人向善的小故事,短小精悍,适合很多初学佛的人看。觉得好看可以随喜助刊。是我唯一能坚持每期整本看完的佛教杂志。

有个刊物叫《如是雨林》相当于《意林》和《读者》一样,非常好看,是广东的一个寺院创办,可以免费索取的。

《六祖坛经》!!

应该是《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是由著名佛教大师圣严法师编写的学佛书籍,与《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并称为“学佛三书”。圣严法师根据当代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原了佛教的本来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