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杂志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

杂志的历史发展史

中国最早的杂志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行时间延续5年多,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本样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号纪年。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由VIVA无线新媒体制作的《2013年度中国数字杂志阅读报告》2月25日在京公布。《报告》指出,通过以手机为主的无线智能终端阅读杂志的中国用户已经超过5亿人,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在线阅读而不是下载阅读,娱乐、时尚、新闻、数码是用户首选的阅读内容,用户在手机上看杂志越来越投入,阅读每本杂志的平均时间从2012年的63秒增长到230秒。杂志发展到今日早已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而人们也不只限于通过报刊亭等实体店去购买。在当当网、淘宝网、杂志铺等网站上,就可以订购一期或者是一年的杂志,省去了中间购买的不必要环节,杂志按时邮寄到订阅者手里,省时省力,而且还有很多额外优惠,这些优势决定了杂志订阅走向电商是一种趋势。

电子杂志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BBS热潮中。“亡牛的祭奠”(Cult of the Dead Cow)声称于1984年发行了第一部电子杂志,并且持续了20多年之久。但是,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存在激烈争议。费力克(Phrack)于1985年发行了自己的电子杂志,不同于“亡牛的祭奠”的单篇文章杂志,费力克的电子杂志每期都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别的文章,更近似于我们的纸质杂志的模式。网络合作小说杂志--《Dargonzine》于1984年在BITNET的学术网页上制作了自己的电子版本,而且直至今日仍在发行。“电子杂志通常指的是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它的内容在早期顺理成章地与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相关。它的出版发行手段既得益于技术,同时也不免受到当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局限。以由美国休斯顿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89年的电子杂志《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评论》(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缩写为PACS Review)为例,其办刊宗旨是对图书馆所有的可以为公众所利用的电子资源,包括联机书目、CD-R0M数据库等进行详细而及时的介绍。其出版于1990年1月的第一期使用的文件格式是ASCII格式,通过“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LIST”(PACS-L)发行。由于当时的电子邮件系统无法处理较大的文本文件,稍有长度的文章都不得不被分割成多个小文件向订阅者发出。“杂志的电子版',则通常指的是已发行印刷版的杂志,因为看好电子版面和电子发行手段的优势,又补充发行的电子版。其电子版和印刷版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只是版面和发行的手段有异。发行“杂志的电子版”的杂志,其印刷版往往已有相当大而稳定的读者群。发行电子版是一个适应时代技术发展的尝试。“杂志的电子版”,往往被界定为印刷版的附加物。但是由于杂志已有的基础及实力,以及出版商相对丰富的出版稍发行经验,这类“杂志的电子版”现在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国内引进的美国《科学》杂志电子版,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就概念而言,“电子杂志和“杂志的电子版”之间的差异现在已渐渐为人所忽略。当人们提到“电子杂志”(e-journal)时,指的往往就是所谓的“杂志的电子版”(Magazine Online)。

杂志的历史发展

一)国外杂志史1、杂志媒体的廉价化和普及2、杂志媒体的繁荣、竞争和集中(二)中国杂志史1、外国人在我国创办的杂志2、近现代中国杂志和开拓3、当代中国杂志及其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前,我国杂志的出版曾出现两次高潮,即1959年和1964年;1967年到1972年是我国解放后杂志出版最少的年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杂志开创崭新局面。2008年各类媒体广告经营额 类型 营业额(亿元) 同期增长 增长比率% 占全国比重% 电视 50 55 2 4 报纸 67 48 36 04 广播 34 52 79 60 期刊 02 56 23 63 网络 76 57 21 46 杂志发展新趋势§ 杂志种类和印数的激增,必然来带激烈的竞争,必然带来发展新趋势。这种趋势的特征:Ø 第一,竞争求生的局面将继续加剧,市场调节机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杂志质量的高低成为杂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Ø 第二,在竞争中,杂志从业人员优胜劣汰。Ø 第三,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是竞争的必然趋势。

查了下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1450年,欧洲的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  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虽是周报,但很快波及整个欧洲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纸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这一时期,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几万份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层人士到中下层人士这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宣告了一个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这一次“飞跃”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顶峰  以上是发展历史的几个重要阶段,以下是关于报刊的历史走向  报纸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时间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中国在7世纪,唐朝宫廷内就发行过手写的传阅版,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报纸  1450年,欧洲的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1493年,罗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了哥伦布航海的消息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  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虽是周报,但很快波及整个欧洲世界上第一张日报在1660年发行于德国,法国1631年才出现报纸,而英国由于当时发生了政治事件,报纸才得以发行美国的第一张报纸是独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顿邮局局长发行的《波士顿通讯》历史发展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报纸已在欧洲各国相继发行,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纸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这一时期,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几万份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层人士到中下层人士这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宣告了一个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这一次“飞跃”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顶峰  相对于封建社会的“小众化”(贵族化)而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报刊已经具有了“大众化”的倾向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将资产阶级报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普通民众为读者对象的“廉价报纸”(亦即“大众化”报纸)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报纸日渐迎合下层民众的口味,且售价低廉,读者范围不断扩大然而,这一时期的“大众化”只是具有初步的形态,其发展也十分不稳定,与后来的大众化报纸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这次飞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19世纪大众化的廉价报纸出现以后,尤其是19世纪末报纸的“大众化”过程完成之后,报纸不再接受党派津贴而转为自由出版,独立经营报社也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闻检查而享有了较为充分的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在内容方面,报纸以各类信息为主,尽可能的向读者提供有关各项事务的信息,并给包括各界人士在内的广大读者以充分的言论表达自由在此过程中,报纸作为“社会公器”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使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倡导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得以贯彻与此同时,经过自身的实践,报界对资产阶级言论自由的原则进行了补充,修正,使它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由此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  再次,它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产生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之时,他以19世纪“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为起点,实行企业化经营,以降低售价,刊登广告,扩大发行作为生存之道,由此而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世纪之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竞争日趋激烈,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商家采取各种手段推介产品,扩大销售在此过程中,作为大众信息载体的报纸愈发受到他们的青睐于是,发行量大的报纸就获得了大量的广告,而广告又刺激报纸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赢得更多的读者这样又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其结果是数额巨大的广告费源源而来,成为报纸的一项主要收入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生产,资本集中过程的加剧,报纸上的广告越来越多,广告收入在报社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以美国著名的报纸《纽约时报》为例,报纸大量刊登广告,大小广告共占报纸总篇幅的三分之二;在其总收入中,30%来自报纸的发行,70%来自广告广告“养活”了报纸,成为它的经济命脉;同时,通过刊登广告,推销产品,报纸又反过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它启动消费,平衡供需,促进市场的繁荣,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报纸业的飞跃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产业化工业革命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报纸的商品属性日渐突出,报业也由小生产的经营方式逐渐过渡到企业化管理,并日益成为一种有利可图且利润丰厚的资本主义行业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报业资本迅速集中,出现了报业垄断组织“报团”,由此形成了媒介产业化的格局到了20世纪末,这些报业集团更是滚动发展成为财力雄厚,多角延伸,跨国经营的媒介产业集团例如,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在报刊,图书出版,音乐,电影和有线电视等领域全面出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媒介的产业化是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过来又促进大众化报业的发展,使它拥有了更为雄厚的资金和更大的规模这是因为,产业化是各种资源的优化和强化,它有助于报社更新设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有助于报纸的稳定售价,扩大发行,争取更多的广告;有助于报业经营者集中监控,统一管理  报纸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报纸的进一步“大众化”以及互联网的出现,报纸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现代,造纸要想发展,就要走品牌化战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即“质量”这样才有利于报纸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报纸的质量呢?必须从报纸的权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广度,和亲切程度入手  第一,报纸的权威高度没有权威,没有高度,报纸的消息顶多是读者饭后的谈资,自然谈不上什么影响力了如何提高权威高度?一是要做独家新闻,以独一无二来打造权威;二是作政府新闻,用政府的权威来提升报纸的权威;三是作原则新闻,实事求是,坚持观点,用坚持正义来树立权威不因为广告投放多就不批评报道,不因为没有或少广告投放就放肆批评,这样必然使报纸提前进入衰退期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权威的话语权已经作为报纸的一种无形资产,成为构筑报纸高影响力的重要砝码  第二,报纸的思想深度随着社会现象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社会信息流每年成几何级数增长,从而干扰受众的生活更加复杂与节奏快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使受众更多的接受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使受众更多的需要信息服务于是报社发布的新闻信息更容易成为读者判断某一事物或决定某一行为的材料依据一次,报纸媒体要想有更大的影响力,不仅要成为读者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要成为读者的思想源谁能更好的,更丰富的提供思想的参考,谁更具有思想的深度,谁能将同一新闻事件分析的更透彻,谁就在读者的心中达到最佳的影响力  第三,报纸的信息广度信息量的大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张报纸实力的象征近年来,国际国内“厚报”现象的流行真实的反映了读者对报纸媒体信息量的需求趋势即便是专业报,读者也希望从报纸上看到的专业信息尽可能的全面和丰富,甚至还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也决定和左右着报纸在受众力中的影响力  第四,报纸的亲切程度一篇报道,多用会议语言,空话套话连篇;一篇评论,专业词汇迭出,故作高深,读者看不懂;一个版面,一年四季一个模样,面目可憎等,像这样的熬制至少在感觉上就与读者拉开了距离,就更谈不上影响报纸的影响力与报纸的亲切程度密切相关,影响力影响的是人心,不从读者的角度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用读者善于接受的方式,排读者容易接受的版面,就不能让读者感到报纸的亲切,就影响不了读者的心,自然谈不上报纸的影响力了  创建高质量的报纸,走报纸的品牌化道路是报纸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报纸的发展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给读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从而促进报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另外一个关于报纸起源的考证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文书抄本它是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称为《邸报》它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可认为是最早形式的 “政府公报”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经历的报纸出现在1493年,是罗马当时印制的第一份报纸当时的报纸并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时才临时刊印  1609年,索恩在德国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报纸不久,报纸便在欧洲流行起来,消息报道的来源一般都依赖于联系广泛的商人  日报首次发行于1650年,是德国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虽然只发行了3个月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有固定名称,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现在多数报纸每日出版一次或数次,也有每周出版几次或每周出版一次的这种意义上的报纸只出现在现代社会,古代社会的“报纸”或不是纸质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连续发行,一定意义上也不是面向公众的  现代报纸的直接起源是德国15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新闻纸(单张单条的新闻传单)一般把1615年创刊的《法兰克福新闻》视为第一张“真正的”报纸,因为该报有固定名称、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张纸上印有数条而不是单条新闻(但是该报是单面印刷)“报纸”的英文一词(Newspaper)最早出现于1665年英国第一家报纸《牛津公报》上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现最早的日报《新到新闻》,但是日报成为报纸的主角,是在18世纪以后日报的普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业得以成熟,因为日报的连续出版,对信息的采集和发送、印刷技术、新闻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初期的报纸和杂志是混同的,有新闻,也有各种杂文和文学作品,简单地装订成册对于这个时期的报纸和杂志,通常笼统地称“报刊”,英国、法国、中国早期的“报刊”概念,便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英国和法国从18世纪起,报纸与杂志开始明显地分离,中国在本土出现现代“报刊”后约二十年,报纸和杂志的分野得到明确  报纸可以作为商品,也可以作为政治斗争的宣传品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官报时期、党报时期和商业报纸时期在官报时期,报纸对于封建王权来说主要是政治斗争的宣传品,但对于特许经营报纸的出版商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出售而获利的商品党报时期,相当多的报纸从属于各个政党或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但也存在较大的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商业性报纸19世纪中叶,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多数报纸,每份报纸的价格便宜到只是本国货币的最小单位(美分、便士)当报纸面向下层公众之时,它们开始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于是,党报时期结束,进入了商业报纸时期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发行量,报纸除了刊登新闻和强化新闻的平民化外,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娱乐方面的内容在与电子媒介的竞争中,报纸新闻的深度报道得到更大的重视  大众化报纸逐渐在报纸总体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是,以中上层公众为读者对象的所谓“高级报纸”也逐渐稳定下来,于是形成大众化报纸、“高级报纸”各自的生存空间前者发行量巨大,获利较多,后者发行量有限,但在影响舆论和赢得声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形较为明显的国家,例如英国、德国;而另一些国家,这种分野并不很清晰,例如美国、法国、日本

杂志的历史发展历程

一)国外杂志史1、杂志媒体的廉价化和普及2、杂志媒体的繁荣、竞争和集中(二)中国杂志史1、外国人在我国创办的杂志2、近现代中国杂志和开拓3、当代中国杂志及其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前,我国杂志的出版曾出现两次高潮,即1959年和1964年;1967年到1972年是我国解放后杂志出版最少的年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杂志开创崭新局面。2008年各类媒体广告经营额 类型 营业额(亿元) 同期增长 增长比率% 占全国比重% 电视 50 55 2 4 报纸 67 48 36 04 广播 34 52 79 60 期刊 02 56 23 63 网络 76 57 21 46 杂志发展新趋势§ 杂志种类和印数的激增,必然来带激烈的竞争,必然带来发展新趋势。这种趋势的特征:Ø 第一,竞争求生的局面将继续加剧,市场调节机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杂志质量的高低成为杂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Ø 第二,在竞争中,杂志从业人员优胜劣汰。Ø 第三,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是竞争的必然趋势。

中国近现代期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壮大繁荣期、艰难发展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五个阶段。中国近现代期刊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舆论宣传和批判功能、培育人才和教育引导功能、信息传递和审美娱乐功能等方面上。可以说,期刊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文明建设程度的标尺。

杂志的历史发展趋势

杂志分众化趋向明显:  综合杂志的创刊已经明显少于市场细分的杂志。很多杂志也开始改版以图适合更细分的读者群的需求。杂志的绝对发行量也不能作为评估杂志的唯一标准。假设一本专业杂志发行5000册,如果这个发行区域内的目标受众也只有5000人,虽然这个杂志发行量从绝对量来说是少的,但是从相对的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本在本专业本细分市场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  创刊的杂志多为补充市场盲点的杂志:  杂志普遍瞄准市场空白点改刊创刊。从一涌而上到有策略的投资,杂志开始有独特的定位。如《父母》、《孩子》定位于抚育和幼教,《理财周刊》定位于中产阶级的各种理财问题等等。  市场规范化数据及监测逐步完善:  ABC、BPA等稽核机构开始为国内一些优秀的杂志服务。稽核数据越来越得到业内重视。目前中国区的杂志约有26家左右通过国际期刊稽核机构的认证,并且增加迅速,如《汽车之友》等,曾经在市场上表现很好的杂志,目前正在申请通过BPA的发行量审核。  多刊办系列刊物:  有实力和资金的刊物,开始发展系列刊物,如现在比较成熟的时尚系列、瑞丽系列、IDG系列等。  增加出版密度:  广告量充足且时效性较强的杂志开始从双月刊改为月刊,月刊改为半月刊甚至周刊。如《财经》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三联生活周刊》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广告收入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杂志开始走向市场,一些曾经以发行为主的杂志开始借助其发行优势进行广告开发。部分杂志开始放弃发行赢利,甚至为了扩大规模开始亏损发行,试图用强有力的攻势占领市场和相应的广告客户。  DM(Direct Mail)直邮赠阅杂志发展迅速: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DM类直邮杂志竞争激烈。这类杂志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不需要申请刊号;针对地域性的广告主;完全放弃发行的赢利以广告客户为导向。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都形成了当地优秀的DM类杂志,如北京的《目标》、上海的《生活速递》等等,其它城市如深圳、沈阳、重庆的DM杂志发展也相当迅速。  跳脱纸媒局限:  杂志由单一纸媒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从阅读的单一概念,到声音和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内容的涉入。杂志只能"看"吗?杂志只能"印刷"吗?杂志只诉诸视觉吗?杂志只能是平面的吗?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产生突破。杂志开始变得数字化,0和1的介入让杂志无所不包。未来的杂志不一定要看,听杂志,闻杂志,未尝不能实现。  杂志地方化:  最近出现很多只在一个城市发行的当地化杂志,一些全国性的杂志也开始做自己的地方版,有的杂志同期在某些版面中,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容。杂志越来越注重地域细分。一些杂志开始更关注地方化的发展,杂志在全国版的期刊基础上,不同市场加入不同的地方版,如《周末画报》、《City Weekend》北京版、上海版等。这样的媒体设置可以有效的抓住一些本地化发展的广告客户,如餐饮娱乐类客户、房产类客户。  读者自助化:  国外一些杂志开始由你选择购买不同部分内容然后装订,达到受众最大程度上的可选择性。  以上特点充分说明,中国杂志市场开始由初步发展走向成熟,传媒资本的活跃、杂志社的努力、读者需求的形成、广告主关注度的提高都使得中国杂志市场拥有前所未有的活跃。从整体市场角度观察,有几个目类的杂志发展迅速,如财经新闻类、专业技术类、文化旅游类、教育教学类等。此点实力媒体将有专业投资分析报告。此处不再赘述。  三、综合论述  杂志市场是中国传媒市场发展开放并与世界接轨的亮点。中国杂志市场以及周边产业蕴涵着无限商机,在未来的3-5年内,我们将看到一大批杂志脱颖而出,形成不同类别的品牌杂志,中国也需要有自己的《财富》。我们对未来的杂志市场发展充满信心

八十年代的东西又流行回来了

多了解

读者杂志的发展历史

《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美国杂志,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行。1922年创刊,现每月发行。《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读者》杂志是甘肃人民出版社社办综合类文摘期刊,于1981年4月诞生于省会兰州。出版发行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从创办之初,这本杂志创刊时选择了《读者文摘》作为刊名,由于与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的注册权产生纠纷,1993年7月,这本杂志改名为《读者》并延用至今。

1981

198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