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是江西省办刊最早的学报。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坚持“二为”方向,强调学术品位,注重对当代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突出理论研究的思想性、前瞻性、地域性、师范性、创新性、可读性。尤其重视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的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分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不是,是校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先后出版《比较教育导论》、《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课程与教师发展》、《学校教育变革的反思》、《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全球化视野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当代比较教育学》、《课程:走向新的身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与案例》、《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国际比较》、《幼儿园课程的国际比较》、《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教师教育课程论:历史透视与国际比较》、《课堂教学综合训练教程》等著作30余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民族教育研究》、Ind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等中外重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陈时见主编《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陈时见主编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与案例》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陈时见主译《课程:走向新的身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陈时见参与主编 《当代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陈时见主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陈时见主编《比较教育导论》, 商务印书馆2007陈时见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陈时见主编商务印书馆《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2006陈时见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全球化视野下的多元文化教育》,2006陈时见主编商务印书馆《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2006陈时见主编《当代世界教育改革》重庆出版社,2006陈时见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案例》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陈时见主编《学校教育变革的反思》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陈时见主编《英语教学新思维》接力出版社, 2003陈时见主编《边缘崛起:广西民族贫困地区妇女社区学习研究》接力出版社,2003陈时见主编《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理论与案例》接力出版社,2003陈时见主编《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多元文化的检视》学苑出版社,2003陈时见主编《边际解读:广西基础教育课程现状与变革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陈时见著《课堂管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陈时见主编《比较教育管理》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陈时见主编《课堂学习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时见副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时见主编《走向创新教育:教育变革的反思与前瞻》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陈时见主编《教育论文写作》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陈时见主编《雷沛鸿国民教育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陈时见南非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制度[J] 教师教育研究,(6)陈时见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5)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视野下比较的生成逻辑[J] 比较教育研究(5)陈时见 论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与价值取向[J] 教育研究 (2)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的现实境遇与发展前景[J] 外国教育研究(2)陈时见 国际视野下中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走向[J]全球教育展望, (5)陈时见 实证分析范式的产生及其对比较教育发展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 (4)陈时见 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文化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 (3)陈时见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运行模式——以美国南部院校协会(SACS)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12)陈时见 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 (6)陈时见 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内容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陈时见 西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使命[J] 民族教育研究, (2)陈时见 美国国际教育的历史、多重身份与新发展[J] 大学研究与评价, (1)陈时见 西南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发展之比较[J] 西南大学学报, (1)陈时见 人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 (12)陈时见 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 光明日报(理论版), (10)陈时见 论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特征、优势与局限[J] 比较教育研究, (8)陈时见 日本“21世纪COE计划”:背景、内容及意义[J] 比较教育研究, (7)陈时见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模式探析[J] 西南大学学报, (6)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 比较教育研究, (3)陈时见 On reform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ANWESHIKA[J] IND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陈时见 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现代走向 [J] 大学研究与评价, (12)陈时见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历史发展、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陈时见On Epochal Miss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J]Frontier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6.(2)陈时见课外的探索必须回归课堂[J]中国教育报, 2006.(1)陈时见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陈时见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陈时见论民族幼儿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与对接——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幼儿教育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 2005.(4)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 2005.(3)陈时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陈时见教师教育发展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1)陈时见网络学习资源类型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3.(11)陈时见论网络学习资源的意义、功能与类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陈时见中大班幼儿亚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6)陈时见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课程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陈时见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3.(1)陈时见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课程批评[J]教育研究,2002.(7)陈时见终生学习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7)陈时见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4)陈时见论当代课堂管理的变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陈时见多元文化与课程发展2002.(1)陈时见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学[J]教育研究, 2001.(10)陈时见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背景与趋势[J]基础教育研究,2001.(6)陈时见国际学校和国际学校课程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陈时见论脑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 (4)陈时见走向创新教育:国际视野下的反思与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2)陈时见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陈时见广西贫困地区女童教育观之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01.(1)陈时见影响中学生课堂学习的因素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9)陈时见课堂管理与学生发展——当前中小学课堂管理状况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6)陈时见美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0.(6)陈时见一元与多元: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陈时见互适与互促:民族教育与民族社会现代化的双重变奏[J]广西民族研究,1999.(4)陈时见壮、京、仫佬、毛南族现代化意识调研报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4)陈时见挑战理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的诘难[J]比较教育研究,1999.(1)陈时见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1998.(6)陈时见课堂行为管理的基本模式[J]基础教育研究,1998.(4)陈时见西方课堂行为管理主要理论述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4)陈时见发展师范教育问题与展望新析[J]教育科学,1998.(3)课题研究2010 主持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比较教育理论体系研究2005 主持 横向资助:“综合实践活动与素质教育研究”2003 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2003 主持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02 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项目:“民族贫困地区妇女社区学习研究”2002 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项目:“ 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研究”2001 主持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课程论》网络资源开发与教学模式研究”2001 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资助项目:“ 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2000 主持 国家教育部网络课程开发研究项目:“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1983年06月至1985年09月,在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任助教,1988年至1990年,在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90年至1992年,在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任讲师;1992年至1996年,在广西师范大学任副教授;1996年至1998年,在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98年至2001年08月,任广西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2001年08月至2006年00月,任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2006年00月至2008年06月,任广西梧州学院院长。2008年06月,任广西师范学院院长。2007年05月,当选民盟广西区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2007年12月,当选民盟中央十届常委2008年01月,当选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常委2008年03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2013年09月,任广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广西区政协委员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核心刊物《实验技术与管理》杂志第五届编委广西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广西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广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荣誉理事等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专著《自然科学辩证法》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国家发展的辩证法》获湖南省社科成果优秀奖。合著《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论》、《统一战线基本知识讲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统一战线》等、《女性群体与联谊》、《第一生产力论》等。参编《毛泽东早期文稿》(获省社科成果优秀奖)等。发表学术论文《对“三段式”也要进行辩证的否定》、《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初探》、《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等多篇。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9部,其中有40多篇文章被国内外权威刊物全文转载或介绍,有10篇文章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主要论著有:《哲学论纲》;《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主编的《陕西师大学报》。曾3次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编辑和十佳先进出版工作者。1996年被山西省教委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9年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事迹被收入《当代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等10多种辞书中。

1963年9月生,湖南新化人,1996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实验及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赴德国宇航中心从事特殊职业人员选拔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行为与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华航空航天医学会委员、陕西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身心医学会常务理事。同时还兼任《心理学报》审稿专家和《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教师教育杂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以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一、二层次。近年来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和中国民航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在SCI、SSCI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旅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航空心理学》等著作5部。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应用认知、职业心理健康评价和航空人员选拔与人因训练等领域。2015年7月,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胡小鹏,男,法学博士,编审,博士生导师,学报主编张 兵,男,文学博士,编审,博士生导师,社会科学处处长王兆璟,男,教育学博士,编审,博士生导师,学报副主编,学报编辑部主任岳天明,男,法学博士,教授,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周 蓉,女,文学硕士,编审,古代文学、语言学编辑王明丽,女,文学博士,副编审,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编辑胡晓春,女,副编审,经济学编辑 俞诗源,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报主编,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生命科学编辑。惠松骐,男,硕士,副编审,学报副主编。计算机、地理科学、信息科学编辑。马宇红,男,博士,副编审。数学、物理学编辑。陆泉芳,男,博士,编辑。化学编辑。

(9部)1.《英汉语比较导论》,2003年1月第一版;2010年修订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该书为全国首套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教材之一)2.《英汉比较翻译教程》,2004年7月第一版,2010年修订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该书为高校英语选修课教材之一;研究生、本科生通用) 《英汉比较翻译教程练习》,2004年7月,清华大学出版社。(该 书为高校英语选修课教材之一;研究生、本科生通用)4.《汉英比较翻译教程》,2006年12月第一版,2010年修订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该书为高校英语选修课教材之一;研究生、本科生通用)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练习》,2006年12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该书为高校英语选修课教材之一;研究生、本科生通用)6.《课文译文与练习答案》(主编之一,为徐燕谋主编《英语》第7、8册配套),198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比较文学教程》(参编)(主编为刘献彪、刘介民),200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8.《中国新诗选》(汉译英)(合译)(王耀东主编),200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生活的色彩》(汉译英)(与张梦井合译),2010年,厦门大学出版社。 (31篇)1.“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来源,《中国语文》,2007年第5期。 英汉时间主语比较及翻译,《外国语》,1997年第1期。 AS+V-ing结构初探,《现代外语》,1982年第2期 。 汉语句型系统的解构与重构,《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论语言共性研究,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比较翻译法,《翻译季刊》,香港翻译学会出版,2002年第25期。 (本文被收录到由陈宏薇主编的《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之八-----方法·技巧·批评----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一书,2008年10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7.论比较翻译教学法,《翻译学研究集刊》,台湾翻译学会出版,2010年第13辑。 比较翻译教学法的个案研究,罗选民主编《语言认知与翻译研究》, 外文出版社, 2005年10月。 比较翻译教学法的过程控制,杨仁敬、吴建平主编《华东外语论坛》(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主语省略影响译文质量,《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9月。11.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比较文学研究》,200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12.从东西方诗歌看通感意象的存在的方式,《东方丛刊》,1993年第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3.意象反馈论,《云南文艺评论》,1989年第1辑。14.叙事诗的立体性一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1987年10月辑。15.文化概念之界定,《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1辑。16.文化的孪生子:宗教与科学,《鹭江大学学报》,1995年第3辑。17.邓小平与中国新时期科学文化观,白丽娟主编《高校教学科研论文汇编》,1997年,中国大地出版社。 简论《老子》的三个译本,《鹭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2辑。 评Jane Eyre的11个译本,杨格主编《翻译散论》,世界华人出版社,2001年。 翻译语言·当代汉语?翻译标准,《鹭江大学学报》,1994年第2辑。 翻译语言与民族语言----论汉语文学语言中的翻译语言成分,《鹭江大学学报》,1996年第3辑。 英汉方式状语比较与翻译,(上),《鹭江大学学报》,1997年第3 辑。 英汉方式状语比较与翻译,(下),《鹭江大学学报》,1997年第4辑。 AS+V-ing结构简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外语专辑),1986年 。 AS+V-ing结构再探,《零陵师专学报》,1985年第2期。 略论英语重音节奏语调与音乐之关系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第4辑。 英汉语比较研究综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汉英语言关系研究,《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1世纪的教育与外语教学,《鹭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2辑。 谈系统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华侨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12月辑。 受动主语、句型配置与翻译,王守仁, 姚君伟主编《华东外语论坛》(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江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1988年7月-2001月6月江西师范大学工作。先后任外语学院党总支干事、团委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学报编辑,管理系主任、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先后被聘为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五个一工程”评委、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项成果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2001年7月-2006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工作。任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室主任、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评为中央党校优秀科研工作者。 2002年9月-2004年12月在职从事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博士后研究。2006年3月至今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工作。任研究员、副所长(2005年10月-2008年6月代理副所长,2008年6月任副所长)。2007年1月-2009年5月兼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总编辑。

《和而不同——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7万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年1月。《江西通史·明代卷》(50万字,与方志远教授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获江西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集体)。《魅力江西:江西省情教育读本》(撰写第二、三章,与方志远教授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论明清时期江西进士的地域分布与特征》(11千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清代徽州棚民问题及应对机制》(16千字),《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徽州的棚民活动为中心》(11千字),《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棚民、土著与国家——以清中期江西省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为例》(18千字),《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2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清中晚期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土客冲突与国家应对》(12千字),《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清代棚民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8千字),《历史教学》2004年第3期。《化干戈为玉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8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三卷第一期,2005年4月。《2005年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综述》(4千字),《历史教学》2005年第10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冲突、阶级矛盾与意识形态斗争》(8千字),《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袁文才、王佐事件再研究——中共党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视角》(9千字),《中共党史资料》2008年第2期。《〈万载县志都图甲户籍贯册〉介绍与解读》(21千字),《文献与田野》第52期,2008年7月。《文本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25千字),《史学月刊》2008年第9期,同时收入张建民主编《10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区域环境、经济与社会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获江西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Text and power: A study on local gazetteers of Wanzai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 4, N ( September 2009 ), 426-《清史宜采用纪传为体章节为用的新综合体》(33千字),《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清代前中期的地方冲突与国家应对》(30千字),载《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黄山书社,2008年8月。《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一卷第二期,2003年10月。《《评〈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三卷第二期,2005年10月。《评周建新〈动荡的围龙屋〉》(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五卷第一期,2007年4月。《评黄志繁〈‘贼’、‘民’之间〉》(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六卷第一、二期合刊,2008年10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清代及民国时期湘赣边区的土客矛盾与区域社会变迁”、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清初以来湘赣边区的移民与区域社会变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江西文化研究与省情教育”、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清代及民国时期赣西移民、宗族与乡村社会研究”以及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青年发展基金、教学研究基金等7项。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主持人为方志远教授,2001年)、国家级项目《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主持人为戴逸教授,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灾荒史研究”(主持人为赫治清研究员,2003年)、参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调研工作(主持人为郭成康教授,2003年)、江西省政府重大项目“江西通史”(主持人为时任江西省政协主席钟起煌,2003年)、国家文物局科技课题“景德镇古瓷业文化遗产体系保护与城市发展” (主持人为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姚亚平,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民间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 (主持人为郑振满教授,2004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明清江西移民与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开发” (主持人为方志远教授,2006年)及 “江西民间历史文献与区域文化传承研究” (主持人为廖华生副教授,2007年)等9项。 2003年8月,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北京及河北蔚县。10月,中山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历史人类学研究生研讨班”,广东广州,报告题目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004年8月,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主办的“首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北京及山西临汾等。12月,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网络与地方社会国际研讨会”,中国香港,报告题目为《化干戈为玉帛: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005年7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2005年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高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江西南昌,会务工作。11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理论部联合举办的“14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地区的环境、经济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湖北武汉。报告题目为《文本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2006年7月,中国经济史学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西南昌,报告题目为《地方文献与社会经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8月,中国社会史学会、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地域中国:民间文献的社会史解读”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安徽黄山。报告题目为《文本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12月,中山大学第二期民间历史文献班,广东广州。2007年11月,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西赣州,报告题目为《明末清初以来赣西北地区的移民与民间信仰》。12月,中山大学第三期民间历史文献班,广东广州。2008年4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湖南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灾害史学术研讨会,湖南湘潭,报告题目为《清代湘赣边区的移民、生计与生态》。7月,中国经济史学会、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广西桂林,报告题目为《国计与民生:明清江西重赋问题及地方社会的反应》。11月,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山大学主办的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暨“政治变动与日常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广东珠海,报告题目为《明清江西重赋问题及地方社会的反应》。12月,中国经济史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苏南京,报告题目为《清代湘赣边区的移民与区域社会变迁》。2009年8月初,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广东广州、江西万载。8月底,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华侨华人资料中心联合举办的“民间文献与地方史研究数据库”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建厦门,报告题目为《江西西部地区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