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微生物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发布时间:

微生物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回答 亲,可写以下几点,中药制药纯化水消毒的过程和方法,在用科学表明该方法作用,最后该选题的重点内容总结 亲,你要明白论文的作用是什么,理由是最好找的,比如你看到与选题中观点一致或相反的资料、事例引发的思考,或者是由于所研究的内容具有明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亲,你要明白论文的作用是什么,理由是最好找的,比如你看到与选题中观点一致或相反的资料、事例引发的思考,或者是由于所研究的内容具有明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选题理由要从观点的由来和研究历程着手,提出论文是对以往研究的总结还是创新,并且研究有利于完善或是明确这一观点,而且可以指导实践,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我简单说一个理由,比如“中药制药纯化水系统是怎样消毒杀菌微生物的, 更多3条 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可以来源于社会生活、工程或生产实践、教师科研等各个方面,在论文选题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搞清楚。这三者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又有所区别。首先,论题不同于课题。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其次,论题又不同于题目。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它的研究范尉一般比论题要小。我们要结合自己专业学习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正确而又合适的题目,来撰写毕业论文。通过选题,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研究问题的方向。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做起后面的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

1、选题的大小一定要适中,难易要适度 选题的方法。注意两点:一是选题的大小一定要适中,难易要适度。我们从本科生写论文的实践上看,主要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种是选题比较小。因为自己的资料积累的少,视野比较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概括还不够。所以选题呢,比较小。选题小就撑不开。有些学年论文一般3000字,这个训练习惯了,选题一选就选小了。你选题8000字到10000字的,大小要适中,另外难易要适度。就是说你不要选难度特别大的,你自己控制不住。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种情况是选题过大。选题过大的情况,一般是搜集的材料特别丰富,一下子就觉得什么也要说,就选了个大题目。当然有的同学并不知道什么样的题目叫大,什么样的题目叫小。脑子里有个题目就马上出来了。或者是他脑子里什么题目都没有就盲目的去搜集材料,这就更危险。比如有个学生,他写的一个题目叫《WTO与保密工作》,这个题目太大,完全可以写出一个博士论文了。WTO是个大架势,保密工作没有时间限制,到底从哪里开始呢?如果是当代,那你就应该说当代保密工作或者说近几年的。所以我让他换题目。因为他是个自考学生,他的题目给我的时候就已经连论题、提纲和论文就都出来了。他们以为写了论文稿给老师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你们以后选了题目以后,一定要注意先跟老师沟通一下。老师对题目的大小、难易都把握好,通过以后,你们再去列提纲,再去写论文。

这个范围很广啊

生物学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说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极其精确和完善的机制,生物所具有的许多卓有成效的本领是人造机器所不可比拟的。人们在技术上遇到的某些难题,生物界早在千百万年前就曾出现,而且在进化过程中就已解决了。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并没有自觉地对生物的功能进行模仿,而走了不少弯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生物系统是开辟新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开始自觉地把生物界作为各种技术思想、设计原理和创造发明的源泉。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等方面。随着生物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在,生物科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等方面。如果考虑到仿生学,它还影响到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人口、食物、环境、能源问题是当前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目前,世界人口每年的增长率约20%,大约每过35年,人口就会增加一倍。地球上的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着。人口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生态学问题。人们必须对人类及环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周密的定量的研究,才能对地球、对人类的命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学会自己控制自己,使人口数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字上。在这方面生物科学应该而且可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内分泌学和生殖生物科学的成就导致口服避孕药的发明,已促进了计划生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在人口问题中,除了数量激增以外,遗传病也严重威胁人口质量。一些资料表明,新生儿中各种遗传病患者所占的比例在3%~5%之间。在中国的部分山区,智力不全者占2%~3%,个别地区达10%以上。揭示产生遗传病的原因,找到控制和征服遗传病的途径无疑是生物科学又一重要任务。目前,进行家系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遗传病,对患者提出有益的遗传指导和劝告;通过对胎儿的脱屑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和各种酶的生化分析,以诊断未来的婴儿是否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这些方法都能避免或减少患有遗传病婴儿的出生,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将基因工程应用于遗传病的治疗称为基因治疗,在实验动物上对几种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已取得一些进展。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将为控制和治疗人类遗传病开辟广阔的前景。食物匮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严重问题,当前世界上有几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从目前到21世纪初,粮食生产至少每年要增长3%~8%才能使食物短缺状况有所改善。人类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在陆地上扩大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增加食物产量的主要道路是改进植物本身。过去,在发展科学的农业和“绿色革命”方面,生物科学已做出巨大的贡献。今天,人类在一定限度内定向改造植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培育优质、高产、抗旱、抗寒、抗涝、抗盐碱、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已经不是不切实际的遐想。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些关键技术已经有所突破,得到了一些转基因植物。此外,利用富含蛋白质的藻类、细菌或真菌,进行大规模培养,并从中获得单细胞蛋白质。由于成功地利用了基因工程并取得了大规模连续发酵工程的技术经验,单细胞蛋白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植物蛋白往往缺少某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果在食品中添加某种氨基酸,将会大大提高植物蛋白的生物科学价值。目前,用微生物发酵、固定化细胞或固定化酶技术生产氨基酸,已经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可以预料,氨基酸生产将在营养不良问题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和食品工业相结合,已使食品工业成为新兴的产业而蓬勃地发展起来。20世纪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唤醒人类重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大量排放,农用杀虫剂、除莠剂的广泛使用,使大面积的土地和水域受到污染,威胁着人类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人们更深入地研究生物圈中物质和能的循环的生态学规律,并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以及其他社会生活中,正确的运用这些规律,使生物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现代生物科学证明,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催化活性是极为广泛的,利用富集培养法几乎可以找到降解任何一种含毒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还可以不断提高它们的降解作用。因此,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及其酶制剂就成为消除污染的有力手段。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以部分代替严重污染的有机杀虫剂也是大有前途的。在农业中尽快使用生物防治、生物固氮等新技术,改变农业过分依赖石油化工的局面,这是关系到恢复自然生态平衡的大事,也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农业必将向以生物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生态农业转变全世界的化工能源(石油、煤等)贮备总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枯竭。因此,自然界中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物量)又重新被人所重视。自然界中的生物量大多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将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加工,就可以把纤维素转化为酒精,用作能源。有人估计,到20世纪末全世界的汽车约有35%将使用生物量(酒精)。沼气是利用生物量开发能源的另一产品。中国和印度利用农村废料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已作出显著成绩。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利用固相化细胞技术的工业化沼气厌氧反应器。一些单细胞藻类中含有与原油结构类似的油类,而且可高达总重的70%,这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太阳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强大的能源,而生物的光合作用则是将太阳能固定下来的最主要的途径,可以预测,利用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能源问题是大有希望的。此外,对人口、食物、环境、能源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开创各种综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农业生态工程的兴起,最终将发展新的、大规模的近代化农业。由此可以看到,生物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

农业微生物论文选题意义

怎么说呢 现在地球能源是一天天在少 有些能源虽然新 可能有污染或者破坏等 所以从生物能源下手 生物中只有微生物这个大群体 有无限的开发潜力 发酵工程不是造福了人类那么久么 所以要研究微生物哦

dui

利用电脑先查些资料 然后根据题意展开联想 想象要丰富 才能得高分

微生物论文>>巧塔桥助达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帮助学生达标。巧设疑,搭好兴趣—思维之桥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线形动物门——蛔虫时,学生对蛔虫比较熟悉,可是教师提出:蛔虫体积这样大,怎么能在人体内寄生呢?人体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为什么不能将其消化吸收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目标,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

生物教学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你要是老师的话干嘛不自己写啊 鄙视作弊的人 中国的教育已经很差了 你··· ···

生物教研主题有哪些教研论文的选题类型确定选题解决的是教研论文该写什么的问题。事实上,一线教师拥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选题方向,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其中,比较容易入手的有以下几种。1 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对教材疑难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在这些工作中,时常会涌现教师预设之外的问题:反复讲解,学生却依然不理解的知识点;多次叮嘱,学生却仍然出错的试题;不停强调,学生却还是搞混的实验操作……如何处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所以,及时记录、整理和总结教学问题,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应该用心完成的,以此为选题,可以撰写非常有意义的文章。例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消费者未利用的能量的归属问题;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为什么没有作“白眼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等其他假设;遗传题中,面对非典型后代基因型和表型比例,如何推算亲代的问题;糖类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鉴定试剂的使用问题;DNA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复习中,如何串联复制、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知识……教师可以从问题的发现入手,继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对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2 教学方法教学是一线教师的基本工作。如何让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是一线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比较重视的一方面。教学方法归根结底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有意或无心,都在使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只是并没有将这些方法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抽取出来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惯用的教学方法的由来和内涵进行综述介绍,也可以基于某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教学案例展示,还可以就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教授同一知识内容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等等。例如,同课异构是一种常见的教研活动,在钦佩授课教师的表现之余,听课教师完全可以用文字记录相同知识的不同呈现和处理方式,达到的不同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以及对比反思自己的相关教学。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可以自己在不同班级和不同年级的授课中开展同课异构,并获得珍贵的写作素材。3 教学设计案例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学情等,对具体教学行为的设计和安排,一般在课前形成,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将较为成熟的教案进行整理,再添加一些内容之后,就可能形成一篇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类文章。添加的内容可以涉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效果的反思或教学设计的二次优化等,单单教案本身,无法称之为一篇文章。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是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反馈、学习情况等,应具有真实性,不可主观臆造。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是授课教师对教学的记录、评价、分析等,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如听评课教师的反馈,应具有针对性,不可泛泛而谈。教学设计的二次优化一般是针对原始教学设计的不足而进行的改进,可以是教学活动的调整、提问表述的改变、练习题的更换等,除针对性外还需具有可行性,不可理想化。例如,教师可以从分析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及学情入手,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接着展示教学各环节及设计意图,最后反思教学效果,从而形成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文章。

化学生物学:研究生命过程中化学基础的科学

当今,世界生物制药技术产业正处于投资收获期,得到了迅速发展。生物技术药品在医药、日化产品、保健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改造传统制药产业发挥重要作用,它在新药物的开发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广泛的运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成为当今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很多学者认为,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科学技术是物理学和化学这两大学科。但21世纪占主导的科学技术是依赖生物学的成就。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依照当前的速度,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到2015年将会得革命性突破。它的发展将帮助人类解决很多当前无法人类疾病,同时还可以改革食品的生产过程,彻底消除人类的营养不良。这些将极大的延长人类寿命,改善人们的生活。

微生物免疫学论文选题意义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 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免疫现象,并由此发展起来对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中国人首先发明了用人痘痂皮接种以预防天花,并且在十五世纪中后期的明朝隆庆年间有较大改进,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来,这一伟大发明传播到日本朝鲜、俄国、土耳其和英国等许多国家。后英国医生琴纳据此研究出用牛痘菌预防天花的方法,为免疫学对传染病的预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全世界能在20世纪70年代末消灭天花,接种牛痘菌发挥了巨大作用。 19世纪末,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研究人和动物的传染病时,分析了免疫现象。并在琴纳的启发下,他发明用减毒炭疽杆菌苗株制成疫苗,预防动物的炭疽病;用减毒狂犬病毒株制成疫苗,预防人类的狂犬病。 著名动物学家梅契尼科夫在长期研究昆虫和动物细胞吞噬异物的现象后,于1883年指出体内的白细胞和肝、脾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细菌的能力。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贝林于1890年发现免疫血清中有抗白喉毒素的抗毒素存在,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也发现抗破伤风毒素的抗毒素,两人共同研究血清疗法成功,对治疗白喉和破伤风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从此,人们开始探讨免疫机制,把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抗毒素的中和作用看成是特异性免疫的根据,并逐步开展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学派的争鸣。 细胞免疫学派的首领是梅契尼科夫,体液免疫学派的首领是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埃尔利希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免疫现象,特别是以蛋白质化学和糖化学作为基础,探讨抗原和抗体的本质及其相互作用,于1896年提出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这一学说直到今天还具有实际意义。两大学派的争鸣促进了免疫学的发展。 到20世纪60年代,对体液免疫的研究已经达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已经弄清抗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同时,对细胞免疫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过去认为小淋巴细胞是处于衰老终末期,而现在已肯定它是免疫系统的一大类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在发挥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后人们进一步阐明了小淋巴细胞的结构,以及个体的发生和分化过程,特别是在杂交瘤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这不仅丰富了一般细胞学的知识,而且为获得单克隆抗体或介质物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许多学者还注意到:当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时候,机体一方面能够获得特异性免疫,另一方面也会出现机体免疫损害。自从德国细菌学家科赫研究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以来,人们逐步发现不仅细菌及其产物可以引起机体免疫损害,就连异种血清蛋白甚至许多很简单的化学物质再次进入机体,也会使机体组织遭到破坏。 20世纪中期,随着组织器官移植的开展,对移植物排斥、免疫耐受性、免疫抑制、免疫缺陷、自身免疫、肿瘤免疫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在机体免疫功能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过去把免疫过程局限于抗传染免疫的片面性,也认识到免疫应答是既可防御传染和保护机体、又可造成免疫损害和引起疾病的一个生物学过程。也就是说,免疫是生物体对一切非己分子进行识别与排除的过程,是维持机体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是机体自我识别的一种普遍生物学现象。 现代免疫学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而免疫应答又表现为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排除非己的能力。免疫功能根据免疫识别发挥作用。这种功能大致有:对外源性异物(主要是传染性因子)的免疫防御;去除衰退或损伤细胞的免疫,以保持自身稳定;消除突变细胞的免疫监视。 只有免疫系统在正常条件下发挥相应的作用和保持相对的平衡,机体才能维持生存。如果免疫功能发生异常,必然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出现免疫病理变化。 免疫系统在发挥免疫功能的过程中,识别是个重要的前提。一切生物都具有这种能力。单细胞生物只具有分辨食物、入侵微生物和本身细胞成分等低级的识别功能。脊椎动物的机体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不仅具有完整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而且免疫活性细胞还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琳巴因子,从而准确地识别自己,排除异物以达到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对保护自己、延续种族和生物进化都有重大意义。高等生物的免疫系统充分发展,它对内外环境的各种抗原异物刺激既表现出多样性和适应性,又表现出特异性和回忆性,这对生物的进化过程、生物种系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免疫学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大进展。防治传染病的生物制品不仅满足国内的需要,而且支援其他一些国家。近年研制的新疫苗如化学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已经消灭天花,并且基本上消灭和控制了人间鼠疫和真性霍乱,等烈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现代免疫学逐步发展成为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特殊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它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手段。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利用免疫学来区分人类的血型。植物分类学很早就应用免疫学的方法。在研究植物和动物的毒素时也采用了免疫学技术。例如,1889~1890年,人们用免疫学技术研究白喉毒素和破伤风毒素,随后又用它来研究植物毒素,如蓖麻毒素、巴豆毒素和动物毒素中的蛇毒、蜘蛛毒。另外,人们很早就利用沉淀反应鉴别动物的血迹。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如放射免疫、免疫荧光和酶免疫等,都为生物学提供了实用的研究手段。 从实质上说,现代免疫学不过是生物-医学的一个分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本身又派生出许多独立的分支学科,例如,与现代生物学有密切关系的分子免疫学、免疫生物学和免疫遗传学,与医学有密切关系的免疫血液学、免疫药理学、免疫病理学、生殖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等。 现在,对免疫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人们正在努力探讨生物的基本生理规律——免疫的自身稳定机制。医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如自身免疫、超敏反应、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遗传等,必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属限选课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及其初步应用。重点任务是使学生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与免疫机制、检验诊断要点及特异性防治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制药工艺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学科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开发研制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保证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良好技术人才,从而更有效地防治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即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因此课堂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图表、幻灯、投影仪、录像等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 还应注意介绍国内外研究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最新成果和新进展,不断地赋予它新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免疫学是研究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他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