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华女子学报2022年目录

发布时间:

中华女子学报2022年目录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全国唯一一所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任学院名誉院长。 中华女子学院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成人高校。1987年改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迁址、扩建,正式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并于1996年开始招收普高毕业生。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华女子学院正式转为普通本科高校。 坐落在北京亚运村东,现代化花园式的中华女子学院,占地160亩,建筑面积 70000平方米。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和各系资料室现有图书共2万册,电子图书3万种。 学院目前设有十系一部和两个二级学院,即女性学系、经济管理系、社会工作系、法律系、学前教育系、人力资源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计算机系、金融系,公共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中华高丽学院。学院在山东省济南市设有"山东分院"。 中华女子学院目前有10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社会工作、学前教育、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英语、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财务管理。 目前在校学生4000余名。数十年来,中华女子学院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为国家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中华女子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条件完善。学院的妇女理论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发行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作为全国妇联对外交流的窗口,学院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与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正以自己的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妇女教育、妇女理论研究、妇女对外交流、妇女图书资料信息的重要基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由中华女子学院主办。《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坚持“双百方针”,立足学院科研,立足妇女教育,关注妇女研究最新理论动态,反映刊登研究妇女问题的研究成果,突出女性特色。

中华女子学报

我国“中”字头的大学不少,如以“中国”起头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或以“中央”起头的: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而以“中华”起头的大学却只有一所——中华女子学院。这所大学在首都北京。中华女子学院是一所二本招生的大学,基本上只招女生,当然也招男生,只不过每年很少,1%左右。而且只有一个专业招男生。中华女子学院虽然是一所二本招生的院校,但在安徽、山东、湖南等省份也会招生一部分的本科一批的学生。部分专业也会招收专科学生。这所学校虽然是二本院校,在来头不小,是直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教育部的院校。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女子学校。学校低调有实力,创办人是: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老一辈妇女革命家。学校与新中国同龄。一,学校历史学校前身是1949年,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接管的河北省立北平女子职业学校。同年,更名为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87年,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开始面向全国社会各界招收女生。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2002年升为本科。二,优势专业学校有21个本科专业,4个高职专业。学校最厉害的专业是:女性学。这个专业在一本招生,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本科层次的女性学专业,且全国排名第1。第二个优势专业是: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在二本招生,这个专业在全国排名第6,学前教育专业在排名前十的大学,其他院校清一色是师范类大学。第三个优势专业是:社会工作。这个专业也是在二本招生,全国排名第6,在它前面的是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这三个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另外还有一个是旅游管理,排名全国除开这4个专业,法学、审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也是值得推荐的优势专业。注意,中华女子学院只有播音与支持艺术专业是招男生的,其他的专业全部只招女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在中华女子学院男女生兼收,不设比例限制。4个专科专业是:学前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高级家政管理)、旅游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音乐表演(限北京市单考高职)。

中华女子学院是二本学校。  中华女子学院坐落于我国首都北京市,直属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这是我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不仅是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高校,同时还是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高校。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中华女子学院在北京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中华女子学院是本科大学。(注:自2019年开始,北京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      学校前身是1949年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2002年正式转制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首先教育部门并没有将大学划分为一本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根据公开信息可知:中华女子学院在北京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中华女子学院是本科大学。(注:自2019年开始,北京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如果你不是北京考生,中华女子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中华女子学院是二本大学。  中华女子学院共建有校本部、北校区、汇佳校区和房山校区,开设了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系、外语系、金融系、汉语国际教育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等6个学院、4个系和2个部,开办了21个本科专业和4个高职专业。

中华女子学院是二本高校。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设有1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4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学前教育、法学2个专业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社会工作、学前教育、女性学3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和女性学2个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有教职工总数546人,有专任教师304人,其中正高职称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副高职称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中级职称1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在聘荣誉教授48名,特聘教授11名,讲座教授5名;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以上内容参考 中华女子学院——学校简介

简  介]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由国家教育部备案、国家财政部全额拨款的全国唯一的一所兼有普高、成高和高职的女子普通高等学府,学校办学性质为公办院校。她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女子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成人高校,更名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再次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女性人才和女干部的培养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为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 查看详情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由国家教育部备案、国家财政部全额拨款的全国唯一的一所兼有普高、成高和高职的女子普通高等学府,学校办学性质为公办院校。她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女子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成人高校,更名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再次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女性人才和女干部的培养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为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的倡导下,全国妇联从1990年春节开始酝酿,希望在原有的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实行迁址、扩建,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筹建一所新型的、综合性的女子大学。这就是1995年的中华女子学院,当时全国妇联的设想是:这所大学的性质属于普通女子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突出女性特色和女子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同时兼有成人高等教育职能,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养高层次女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中直管理局、北京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包括海内外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1977 粉碎四人帮后,高等教育百废待兴,停办了10年的高考也恢复了。1984年5月26日北京市计委和成人教育局致函全国妇联:“同意成立中华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并建议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准予备案。”全国妇联收到北京市的批复件后当即给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写信并送上北京市的批件和有关报表,正式申请备案。7月7日,教育部下达的[1984]教字133号文件中,正式认可了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并同意其招收二年制大专生。我院于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了成人学历教育,二十五年来我院为国家培养了几千名妇女人才,其中部分毕业生已经走上了一些各业的领导岗位。中华女子学院通过10年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探索与积累,于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收普高本科学生。在全国妇联和教育部领导的关注下,中华女子学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新形式下,抓主机遇,稳步发展。特别是通过三年的扩招(1999—2001),我院的普高招生规模扩大了,学院的工作重点由成人高等教育转向普通高等教育,明确了办学思路,“求特不求全,求精不求大”,实行‘三个为主’(学历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以中高级女性人才培训为主;学科建设以女性学及特色专业为

中华女子学院学年论文

整体来说是不错的。1、学历北京中华女子学院直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公立大学,学历能得到社会的认可。2、师资力量据2020年9月份学校官网显示,现有教职工506人,其中专任教师 249人,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省部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3、专业丰富设有1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1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同时设有4个高职专业。其中教育部、北京市特色专业、专业特色建设点15个。4、科研成果2012年,学校教师发表CSSCI论文19篇。2013年,学校教师发表CSSCI论文34篇,研究报告35份,其中学校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在女性学、社会工作、社会学等专业领域发表期刊或会议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60部,其中专著13部;主持各类科研课题近90项,其中国际合作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及司局级课题20余项。获得各级别科研奖励共16项,其中省部级奖励5项,地市级奖励2项,学会级奖励5项,校级奖励4项。5、馆藏资源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总计531336册,各二级学院资料室藏纸本图书65394册。有中外文电子图书437876册、中外文纸本现刊949种、电子期刊12502种、各类型电子数据库54个。 2014年共订购中外文纸本图书26207册, 2011年底依托图书馆特藏资源成立中国女性图书馆。参考资料来源:中华女子学院——学校概括

大一在昌平区(郊区很偏)是租借北京商业学校的校区(和中专生是一起的)周一至周五是军事化管理,不能出入校门,周六日可以外出,但是得请假(五点之前回校)大二的时候搬到本部,校区挺小的吧,全是女生,只有播音班有几个男生,在本部这个校区就比较自由了,外出也还方便。。。。好与不好我就不知道怎么说了,在二本院校里还行吧,学校活动很少,我是这个学校的

还行,建议修双学位

2022年报刊杂志目录电子版

Zcom杂志订阅器(全功能完美版)是完全免费的,国内最强大的电子杂志之一,而且没有任 何功能方面的限制。为您提供快速的杂志传输服务,下载速度成倍提高。只要是网上的杂 志它都能找到 ,同时它制作杂志的功能也很强大,并且带有各种格式的转换功能,转换后能 在MP4,IPOD等移动设备上播放,它也能对电子杂志进行各种编辑,提权电子杂志中您需要的 各种元素。目前手机上也出现了电子杂志的表现形式,只要手机能上网就能获取最新的电 子杂志,一般分为在线阅读和离线阅读两种方式,扩大了电子杂志的使用范围。 下载地址 -100-xe

看主办单位的不同,

青年文摘、读者、时尚等等的电子杂志这些更新最全,还是高清的,要数 {杂志屋}这个网站了

中华散文杂志2022年第一期目录

看你写的是什么方面的文章,每个期刊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核心的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都是在壹品优 ,还是挺顺利的。

A辑 人性的灯盏  人性的灯盏  读词  荒原笔记  让我们活着感到美好(两篇)  熟梦地  民间的经典  汉代人的悲情安顿  B辑 告诉你这样一段人生  我们怎样成为敌人  毛兔,秋天了  周围(四篇)  告诉你这样一段人生  写作的意义(两篇)  追忆往日似水爱情  原始居民(外一篇)  我是乌鸦  粗糙  C辑 繁星与野花  吧廊里的风景  杂合面  繁星与野花  颜色(三篇)  伦敦的速度  守望山垅(外一篇)  李商隐与永州  D辑 寂寞书院冷  去法兰西  雁荡杂记  大地上的事情  人民  寂寞书院冷  红叶初染净业寺  拉斯维加斯之夜  中国西部  E辑 时间之水徐缓而过  那年桥南  藏胞·青草·喇嘛庙  暗盒笔记  当代阅读  时间之水徐缓而过(两篇)  女人心情  边缘及其他  F辑 生活中最初的重量  下雨天(外一篇)  马路的秘密  情人节玫瑰  生活中最初的重量  从乡村来到城市  漂档先生(外一篇)  G辑 清水里浮出的莲  尘封与独处  在以色列大使馆最初的日子  “深蓝”之前,不亦乐乎  清水里浮出的莲(三篇)  应是绿肥红瘦(四篇)  丽娃河畔的生活  落雪苏州  邮局与邮差  亮缎锦袍与虱子  H辑 一个人的和声  小巷美人  四片叶子  低下头是人间  请自重,涵泊兄  洋教师乔治  一个度假者(外两篇)  一个人的时代  一个人的和声  生活以及和生活有关的事情  亲近泥土  琐记飘零

文化复兴与经典重温(代序)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深层智慧:先秦诸子之文一、天人合一:秩序建构中的生命智慧二、圆融中和:秩序建构中的艺术精神第二章 中国叙事学的原点:先秦史家之文一、先秦历史叙事文本的存在样态二、先秦历史叙事的策略及其能力第三章 务实切用的经世文章:汉代论说文及其流变一、汉代论说文之兴革二、西汉鸿文:谋臣的嘉言谠论第四章 以人为本位的史传文学:《史记》一、以人系史:司马迁超越历史的人本视野二、传记人物:司马迁塑造形象的如椽巨笔第五章 倾诉与批判:两汉叙事抒情散文一、“辞气纷纭”的西汉书信文二、东汉抒情叙事之文的低落与新变三、碑文、游记的成熟:叹生悲与绘景留史第六章 苦难中的清峻超脱:魏晋南北朝散文综述一、沉默与旁发之六朝散文二、从“文学蓬转”到“志深笔长”的建安散文三、正始名士与“竹林七贤”之文四、文章中兴与超然情趣之两晋散文五、多元化的南北朝散文第七章 文学审美的自学:六朝骈文及其流变一、六朝骈文的审美艺术特征二、骈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三、骈文文体的发生与演变四、六朝骈文的评价第八章 文以明道的现实情怀(一)唐代韩柳之文与其他散文名家一、隋唐五代散文概述二、韩、柳古文的历史文化定位三、韩、柳古文的新观点四、韩、柳散文的文体的变革与创新第九章 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晚唐小品文一、晚唐世情与文风二、晚唐小品文的代表作家三、晚唐小品文的总体特点及其成就第十章 文以明道的现实情怀(二):宋代欧苏之文与其他散文名家一、宋代散文概述二、宋代散文的历史定位三、欧阳修与新古文运动四、欧苏散文的艺术成就第十一章 从文必秦汉到文宗唐宋:明代的复古文风一、复古文风的兴起二、复古文风面面观三、复古文风的成败与影响第十二章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晚明小品文一、晚明小品文的兴起二、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三、丰富多彩的晚明小品文第十三章 明清易代文人的苦与痛: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一、学人之文二、文人之文第十四章 清代文坛之正统:桐城派散文及其流变一、桐城派形成的政治及文化思想背景二、戴名世与桐城三祖三、桐城派的流变第十五章 散文的鉴赏与教学一、散文思想理趣的鉴赏与教学二、散文艺术形式的鉴赏与教学后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