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发布时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下面这些都是关于古文字书籍如:甲骨文、竹简、锦书、等古文字,如果学习古文字下面这些文字专业书籍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这些书在均出自图中红色印章处,印章三个字叫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如果你不认识的话也就没必要学习古文字,内中还有很多文字类的古籍《古文字构型学》《古代文史研究新探》《中国史纲要》《说文解字注》《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 银雀山汉墓竹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阜阳汉简诗经研究》《陈梦家:汉简缀述》《金文编 容庚》《中国语言学史》《中国文字学概要》《甲骨文合集释文(1-4)》《《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从人字说起》(萧启宏著 东方)》《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文刻辞摹释总集校订》《甲骨文—汉字对应表》《甲骨文与殷商史 新二辑》《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学纲要》《甲骨文字形字典》《甲骨文字诂林》《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全》《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 (上编)》《甲骨文字释林》《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张俊民 肩水金关汉简(壹)释文》《张家山汉墓竹简 二四七号墓 释文修订本》《放马滩秦简日书图片(甲乙种)》《散见简牍合辑》《敦煌汉简释文》《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中研院甲骨文》《从甲骨卜辞看殷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甲骨文字形考察殷商社会的婚丧习俗》《古文字笔记p1-23 甲骨文金文部分》《武威汉代医简注解》《武威汉简》《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说文解字注》《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01卷  甲骨文字研究及殷契余》《图释古汉字》《敦煌汉简释文》《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释文·注释》《清华简研究 第一辑》《秦汉魏晋出土文献 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秦简日书集释》《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李零+三联书店2004)》《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郭店楚墓竹简》《郭煌悬泉汉简释粹》《里耶秦简牍校释 第一卷》《银雀山汉墓竹简 贰》《大辞海语言学分卷》《古代汉语教程》《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郭店楚简校读记》《郭店楚简校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商周古文字读本》《文字学概要》《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导论》

一、专著1、《殷墟甲骨断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2、《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与李学勤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3、《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2月。4、 《文子校注》,巴蜀书社,2006年7月。二、工具书1、《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本人参加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2、《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主编,本人参加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3、《甲骨金文字典》(与常正光,方述鑫合作),巴蜀书社,1993年出版。三、论文1、《卜辞中的土、河、岳》,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5月。 2、《释小甲》,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5月。3、《也论历组卜辞的时代》,《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1期。4、《嘉鼎铭文考释》,《考古与文物》编辑部编:《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古文字论集》,1983年11月。5、《小屯乙十一基址与M238的时代》,《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6、《“非王卜辞”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7、《殷墟甲骨断代与殷墟考古》《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四十四辑,1989年。8、《宾组卜辞的时代分析》,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6月。9、《殷墟甲骨分期新论》(与李学勤合作),《中原文物》1990年3期。10、《殷墟地层与甲骨分期》(与李学勤合作),《文博》1990年6期。11、《徐中舒先生传略》,《成都文物》1991年第1期。12、《屯南2384甲骨与历组卜辞的时代》,《考古与文物》1992年2期。13、《 组卜辞分类研究及其他》,《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中华书局,1992年8月。14、《金文研究与古代典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1期。15、《宜侯夨簋与吴文化》,《炎黄文化研究》1995年第2辑。16、《殷代卜法新探》,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夏商文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17、《从“上甲廿示”卜辞看历组卜辞的时代》,罗世烈主编:《先秦史与巴蜀文化论集》,历史教学社,1995年10月。18、《也谈子犯编钟的“五月初吉丁未”》 ,《中国文物报》1996年2月11日,第三版。19、《司徒逼簋考释及相关问题》,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20、《安阳小屯东南灰坑55H1的绝对年代》,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编:《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21、《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学上的贡献》,《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3期。22、《保卣新解》,《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4期。23、《周公摄政考》,《文史》第45辑,中华书局,1998年9月。24、《国学大师徐中舒先生》,《文史知识》1998年第10期。25、《麦四器与周初的邢国》,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26、《高山仰止》,《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27、《谥法探源》,《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28、《关于西周金文月相的一点意见》,《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2期(夏之卷)。29、《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文物》1999年第6期。30、《指事说》,《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1、《殷代日界小议》,《殷都学刊》2000年第2期。32、 《董家村裘卫四器年代新探》,《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33、《新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34、《西周铜簋年代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第1期。35、《伯懋父考》,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编:《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36、《历组卜辞“日月有食”“日、月有 ”卜骨的时代位序》,《殷都学刊》2001年第2期。37、《历组卜辞补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一辑,中华书局,2001年10月。38、《读〈郭店楚墓竹简〉札记》,《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华书局,2002年7月。39、《晋侯苏钟年代浅议》,上海博物馆编:《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7月。40、《班簋补论》,文集编委会编:《追寻中华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41、《西周金文所见夷厉二王在位年数及相关问题》,《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42、《周初的殷代遗民》,《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43、《西周青铜器窃曲纹研究》,《考古学报》2002年第4期。44、《西周金文中的“贾”》,《考古》2003年第2期。45、《〈尚书〉研究的新成果》,《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2期。46、《宾组卜辞五次月食的先后次序》,《中原文物》2003年第3期。47、《读楚简随记》,《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6期。48、《读〈战国楚竹书﹙一﹚〉随记三则》,谢维扬、朱渊清主编:《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81–82页。49、《周伐猃狁及相关问题》,《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50、《六帝说》,《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51、《逨器的启示》,陕西师范大学、宝鸡青铜博物馆主办:《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52、《古文字材料在古书释读中的重要作用举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53、《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铜方鼎笔谈》,《文物》2005年第10期。54、《上博简〈民之父母〉对读〈礼记·孔子闲居〉》,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编:《康乐集——曾宪通教授七十寿庆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55、《三门峡虢季墓新考》,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编:《东方考古》第2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98—201页。56、《虢国东迁考》,《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57、《上博竹书〈孔子诗论〉札记二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华书局,2006年11月。58、《东周青铜盆、盏、敦研究》,《考古学报》2008年第2期。59、《〈孔子诗论〉随记二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9月。60、《〈郭店楚简〉札记四则》,《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5期。61、《觉公簋年代管见》,《考古》2008年第10期。62、《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释札记》,《语文知识》2009年第2期。63、《禅让说源流及学派兴衰——以竹书〈唐虞知道〉、〈子羔〉、〈容成氏〉为中心》,《历史研究》2009年第3期,第4—15页。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5辑

《帝系新研: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1日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楚竹书记载的尧舜传说考察尧舜在大一统帝王世系中地位的形成、战国楚竹书中所见尧舜之前古帝王系统的初步研究、出土文献中所见的楚先祖世系传说及其相关问题等。 《古文字与古文献论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丛书2011年6月1日本书是郭永秉先生自2005年至2010年的有关古文字与古文献方面学术文章的结集。内容包括:《上博藏西周寓鼎铭文新释》、《商周金文所见人名补释五则》、《秦驷玉版铭文考释中的几个问题》、《补谈“栾氏”玉器伪铭的来源》等。

虞万里,男,浙江绍兴人,1956年5月生于上海。1980年底应聘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辑工作,被录取进汉大任编纂工作。1982年7月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词典进修班进修一年。1997年调入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辞室,修订《古汉语大词典》,主持99版《辞海》审音工作,并策划音序版编排。前后编纂《汉语大词典》《辞海》等大型语文工具书达二十年之久。2001年10月调入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科院院学术委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主编,“经学与文献”特色学科带头人,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2013年7月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任特聘教授。 1996年6月至8月赴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任访问学者。期间曾去法国巴黎汉学研究所作学术交流。2007年10月至12月赴台湾静宜大学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古代注疏学。期间受邀至十余所大学、研究机构作演讲。2011年10月至11月赴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作特约访问学人。期间至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主持会议和演讲交流十多次。自1993年起赴香港、台湾及各地演讲四十余场次。 论著《榆枋斋学术论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万字。《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53万字。《榆枋斋学林》,16开,上、下精装二册,120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古籍与近人著作整理:《南宋杂事诗》(22万字)清厉鹗等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马一浮集》(承担第一册和第三册部分,约80万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2011年新版。《经义述闻》(70万字,与傅杰等合作)清王引之著,传世藏书之一,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癸巳存稿》(41万字,合作)清俞正燮著,新万有文库,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姜亮夫全集》第十五卷《中国声韵学》《古汉语语音学》(40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孙诒让全集》中《东欧金石志》整理,中华书局2014年版。词典编写与改编:《汉语大词典》(主要编写人员),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年~1993年。《多功能汉语大词典索引》(实际主持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700万字。《中华古代文化辞典》(语言部分撰写),齐鲁书社,1996年,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新版。《古汉语大词典》(实际主要改编者),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典故小词典》(第一作者),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责编文史书籍:《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谢启昆《小学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辞海》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论文目録:1、《清代的两部小尔雅义证》,《字词天地》创刊号,1983年,4千字。2、《〈尔雅义疏〉及其作者郝懿行》,《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7千字。3、《段玉裁〈诗经小学〉研究》,《辞书研究》1985年第5、第6期连载,5万字。4、《歌支韵部字探赜》,《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1万字。5、《文献中的山东古方音》,《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1万字。6、《“自诒伊戚”“自诒伊阻”考》,《语文研究》1988年第3期,6千字。7、《黄庭经新证》,《文史》二十九辑,中华书局,1988年,3万字。8、《官奴考辨》,《温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1期,5千字。9、《王羲之与黄庭经帖》,《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3期,5万字。10、《避讳与古音研究》(与杨蓉蓉合作)《1991年武汉汉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论集》,1991年, 5万字。11、《金文对扬历史观》,《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4万字。12、《郝懿行评传》,《中国古代语言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版,1992年,8千字。13、《吐鲁番雅尔湖旧城出土毛诗残纸考释》,《孔子研究》,1993年第1期,9千字。14、《唐五代字韵书所反映之唐代避讳与字形》(与杨蓉蓉合作),《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3期,3万字。15、《唐写文选集注残本中陆善经行事考略》,《文献》1994年第1期,5千字。16、《正续清经解述略》,台湾林庆彰主编《经学研究论丛》第一辑,1994年,8万字。17、《经典释文单行单刊考略》,《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2万字。18、《从古方音看歌支关系及其演变》,《音韵学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4年, 5万字。19、《三国志裴注引书新考》,《温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5千字。20、《桃符风俗源流考》,《中国民间文化》,1995年第1期,2万字。21、《春秋释例谥法篇辑说》,《学术集林》第八辑,1996年,5万。22、《敦煌摩尼教下部赞写本年代新探》,《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辑,1996年,1万字。23、《斯坦因黑城所获单疏本春秋正义残叶考释与复原》,台湾《敦煌学》第二十辑。1996年,3万字。24、《尹湾汉简神乌赋笺释》,台湾《第一届国际暨第三届全国训诂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又《学术集林》第十二卷,1998年,4万字。25、《东汉肥致碑考释》,《中原文物》,1997年第4期,1万字。26、《照子说略》,《辞书研究》1998年5期,3千字。27、《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语言研究》1997年第二期,1999年, 5万字。28、《美柯蔚南东汉音注手册三礼资料订补》刊《国际汉学》第五辑,大象出版社1999年,6万字。29、《陆善经行历索隐》(增订稿),《中华文史论丛》六十四辑,1999年,1万字。30、《黑城出土辽希麟续一切经音义残叶考释与复原》刊《吴其昱先生八秩华诞敦煌学特刊》台湾1999年,1万字。31、《先秦讳礼析论》,《文史》第四十九辑中华书局1999年,8万字。32、《先秦动态称谓发覆》,《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2万字。33、《从十驾斋说到钱大昕及其全集》,《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3期,7千字。34、《黄庭经用韵时代新考》,台湾《第十八届中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2万字。35、《先秦名字、爵号、谥号、庙号与避讳论略》,《国学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2000年,2万字。36、《由甲骨刻辞多字结构说到多诸之音义及其民族与时地》,《中国文字研究》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4万字。37、《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拾遗》,《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1万字。38、《上博简〈诗论〉“七歌绅而荡”臆解》《新出楚简与儒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辅仁大学文学院合编,2002年,5千字。39、《从汉文古籍看古代西域(新疆)的人种问题》(与徐文堪合作)《古代新疆居民及其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3千字。40、《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补证(上)》,《史林》2002年第2期,1万字。41、《正续清经解编纂考》,《学术集林》第四卷,1995年。《经学研究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增订稿(5万字),《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作为《正续清经解》影印本序言,江苏凤凰出版社,2005年,置第一册前(全书共十三册)。42、《黑城文书〈新编待问〉残叶考释与复原》,台湾《汉学研究》2003年第二期。8万字。43、《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补证(中)》,《史林》,2003年3期,5万字。44、《吕祖谦与〈近思录〉》,《温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1万字。45、《上博简〈缁衣〉与郭店简本及传本异同疏证(下)》,《史林》2004年第1期,4万字46、《献古文尚书者梅颐名氏地望辨证》,《文史》2004年第四辑(总第69辑),5千字。47、《由〈诗论〉“常常者华”说到“常”字的隶定》,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九辑,2004年10月,5万字48、《桃和鬼》,刊《趣味考据》(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6万字。49、《天理本〈庄子音义〉与碧虚子所录景德本比较研究》,刊《音史新论——庆祝邵荣芬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5月,4万字。50、《〈缁衣〉正文与孔子关系》,台湾国立师范大学《第二届儒道国际学术研讨会——两汉论文集》,2005年10月,2万字。51、《〈缁衣〉与先秦君臣、君民关系索隐》,上海《社会科学》2005年10期,1万字。52、《〈缁衣〉简本与传本章次文字错简异同考征》,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第一辑,2005年11月,4万字。53、《三礼郑注“字之误”类征》,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第十六卷,2005年12月,6万字。54、《有关永乐大典几个问题的辨证》,《史林》2005年第6期,8万字。55、《正统道藏编纂刊刻年代新考》,中华书局《文史》,2006年第四辑,总七十七辑,4万字。56、《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上海社科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2006年,3万字。57、《从〈诗经〉授受、运用历史看〈缁衣〉引〈诗〉》,上海社科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二辑,2006年,3万字。58、《从先秦礼制中的爵、服与德数字一体诠释〈缁衣〉有关章旨》,《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庆祝沈文倬先生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6年,2万字。59、《上博〈诗论〉简“其歌绅而荡”臆解》,《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4千字。60、《〈郑风·缁衣〉诗旨与郑国史实、封地索隐》,《史林》2007年第1期,4万字。61、《黑城文书〈资治通鉴纲目〉残叶考释》,《欧亚学刊》第七辑,180页~202页,中华书局2007年6月。8万字。62、《马一浮与竺可桢》,刊中国艺术学院《中国文化》第二十五、二十六期,2007年。6万字。又载《马一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3、《从简本〈缁衣〉论〈都人士〉诗的缀合》,刊《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5万字。64、《康熙字典》总阅官、纂修官行历考实》,海峡两岸《康熙字典》研讨会论文,刊《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2008年,3万字。65、《马一浮佚诗佚文小笺——马一浮与龙榆生交往因缘剪影》,《大连图书馆百年纪念学术论文集》,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25万字。66、孙诒让《广韵姓氏刊误》推阐(卷上),《孙诒让研究论文集》,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7万字。67、《斯坦因三探所获吐峪沟文书字书残片考释》,《语苑撷英——庆祝唐作藩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2万字。68、《宋太宗旧名匡乂、匡义辨证》,北京大学《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3万字。69、《明戴廷仁夫妇墓志释録补正》,《考古与文物》2008年3期,65万字。70、《孙诒让石刻学成就初探》,《史林》2008年第3期,9万字。71、《北宋本〈通典〉刊刻年代和学术价值》,《文汇报》29《学林版》,5600字。72、《〈倭名类聚抄〉引〈方言〉参证》,载《东亚文化交流与经典诠释》一书319-363页,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丛书之一,2008年12月。7万字73、《简本〈缁〉衣引〈诗〉考——兼论前贤以师承和异文区分四家诗之利弊》,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编《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5th论文集》,2009年5月版,6万字。74、《〈广韵〉姓氏来源与郡望音读研究》,《中国语言学》第二辑,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1万字。75、《〈孔子诗论〉应定名为“孔门诗传”论》,《中国经学》第五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11月,25万字。76、《石彦辞墓志》文句正读和史事索隐,8万字(有图),《史林》2009年第6期。77、《阿斯塔那三三二号墓文书〈春秋经传集解〉残片浅议》,6万字,《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78、《从熹平残石和竹简缁衣看清人四家诗研究》,2万字,《中国经学》第六辑,2010年6月。79、《明清以来之姓氏与姓氏书》,8万字,《史林》2010年第3期。80、《先秦至唐宋姓氏书之产生与发展》,9万字,《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81、《马一浮与龙榆生》,5万字,《中国文化》第31期,2010年春季号。82、《郭店简缁衣“人苟言之”之“人”旁点号解说——兼论古代涂抹符号之演变》,3万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83、《佛典音义和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8万字,《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三辑,2010年6月。84、《追忆沈老凤笙先生》,8万字,《中国经学》第七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12月。85、《尚书郑王比义序》,8万字,《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八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86、《清华简〈尹诰〉“隹尹既﨤汤咸又一悳”解读》,1万字,《史林》2011年第2期。87、《别集流变论——〈王鸣盛、阮元、钱大昕三家遗文〉序》,5万字,《中国文化》2011年夏季号。88、《〈说文〉“姓”“氏”义重校新释》,6万字《中国经学》第八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6月89、《以丁晏〈尚书余论〉为中心看王肃伪造〈古文尚书传〉说——从肯定到否定后之思考》,2万字,台湾中研院《文哲研究所集刊》,2011年9月。又载《首届国际〈尚书〉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0、《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7万字,《史林》2011年第4期。91、《北宋本〈通典〉刊刻年代、流传踪迹与学术价值》,1万字,《庆祝许嘉璐从教五十周年纪念会论文集》。92、《先秦至唐宋姓氏书之产生与发展》,9万字,《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历史学》2010年第12期。93、《从儒典“音义”说到佛典之〈一切经音义〉》,3万字,《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2010年。94、《小学考弁言》,《小学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95、《从儒典“音义”说到佛典之〈一切经音义〉》,3万字,《佛经音义研究——第二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凤凰出版社2011年。96、《姓氏起源新论》,4万字,中华书局《文史》,2011年第四辑。97、《上海图书馆藏稿本〈齐鲁韩三家诗释〉初探》,2万字,《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四期。98、《从夏小正传文体式推论其作者》,2万字,《中国经学》第九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11月。98、《由清华简〈尹诰〉论〈古文尚书·咸有一德〉之性质》,4万字,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中心编辑《〈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史林》2012年第2期。99、《罗振玉熹平石经研究》,《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九、第十合辑,2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01、陈舜俞《庐山记》卷帙辨证,3万字,《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100、《〈咸有一德〉之“一德”新解》,7万字,《中国经学》第十辑,2012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02、《汉语大词典》编纂琐忆,8万字,《辞书研究》,2012年第2期。103、《王国维东西土文字异同理论之创立与影响》,5万字,台湾第廿二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榆枋斋学林》2012年版。104、《〈汉石经鲁诗残碑校史一则〉辨证并论〈辞通〉之误》,《史林》2012年第1期。105、《“邺架”补义》,《辞书研究》2012年第6期。106、《中华姓氏源流大典序》,7万字,台湾静宜大学《静宜大学学报》创刊号,2012年6月。《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前,中华书局2014年版。107、《王国维魏石经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集刊》4、5、6辑,4万字。凤凰出版社2012年。108、《〈江阴东兴缪氏家集〉序》,1万字,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史林》2013年3期。109、《由简帛〈老子〉重论其书之形成和篇章分合》,4万字,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化》第三十七辑,2013年5月。110、《“夺情”补义》,《辞书研究》2013年第4期。111、《精神与学术的典范——〈裘锡圭学术文集〉读后》,6万字,《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4期。112、《六朝〈毛诗〉异文所见经师传承与历史层次──以陆德明〈毛诗音义〉为例》,5万字,《出土材料与新视野》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年12月。113、《王念孙读书杂志整理本序》,1万字,《史林》2014年第1期。114、《〈诗经〉异文与经师训诂文本探赜》,3万字,中华书局《文史》2014年第一期。115、《“洛”、“雒”异文与汉魏二朝之五行忌避》,2万字,《社会科学》2014年第六期。116、《郑玄所见〈三礼〉传本残阙错简衍夺考》,6万字,《中国经学》第十二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年6月。承担课题1、承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02年BLS004《上博楚竹书〈缁衣〉与郭店简本及传本的比较研究》,于2004年完成,30万字。2、原上海市课题(2002年BLS004)后续研究,后作为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03JZD0010)子项目,将出版专著《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约53万字。3、参与许嘉璐副委员长主编的教育部2002年规划课题《孙诒让全集》,任编委,承担《东瓯金石志》《永嘉瑞安石刻文字记》等的整理与研究。30万字。中华书局已陆续出版。4、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石经鲁诗异文看清人四家诗研究》,预计2014年初完成。5、主编、整理点校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计划。2010-2020古籍出版规划。全书约500万字。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6、主编、整理点校《高邮王氏四种》,约300万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经传释词》已于2013年出版,《读书杂志》预计2014年出书。7、扬州大学《尚书》研究中心国家重大课题《尚书文献研究集成》(2012)子课题负责人。8、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儒家石经研究集成》(13&ZD063),预计线装300册,60函。汇集宋已来所有有关石经之拓片、专著、题跋、论文,为石经研究史上前所未有的集大成之作。获奖情况☆1993年《避讳与古音研究》(与杨蓉蓉合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1986~1993)优秀成果三等奖。☆1997年,《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一文(7万字)获上海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1999年,《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一文(7万字)获王力语言学奖金二等奖。☆2001年,获全国第四届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2000-2001年,《由甲骨刻辞多字结构说到多诸之音义及其民族与时地》一文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2003年,《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补证》(上、中、下)一文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2007年,《正统道藏编纂刊刻年代新考》一文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2009年,《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一书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之一)一书获清华大学首届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三等奖。☆2013年8月,《榆枋斋学林》获2012年度全国古籍整理与研究二等奖。☆2013年12月,《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作为《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之一,整套丛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整理图书获奖☆参与整理之《马一浮集》(负责学术著作整理,第一卷和第三卷部分),获浙江省古籍整理一等奖,华东地区1997年古籍整理一等奖。☆参与整理之《姜亮夫全集》(24卷,云南人民出版社)获第九届云南图书奖荣誉奖(整理第十五卷《中国声韵学》等)☆参与编纂十七年之《汉语大词典》多次获奖,从略。

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二辑

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等。  文字辞书:《古文字释要》,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罗文宗《古文字通典》、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沈康年《古文字谱》、高明《古文字类编》等。集刊:《古文字研究》、华东师大《中国文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 武汉大学《简帛》、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张玉金《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台)许锬辉《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等。 通假类 :《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古字通假会典》、《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通假字汇》、《上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等。  音韵类: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汉字古今音汇》等。 辞典类 :《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辞典》、《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等。文字辞书:《古文字释要》,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罗文宗《古文字通典》、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沈康年《古文字谱》、高明《古文字类编》等。集刊:《古文字研究》、华东师大《中国文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武汉大学《简帛》、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张玉金《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台)许锬辉《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等。通假类:《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古字通假会典》、《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通假字汇》、《上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等。音韵类: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汉字古今音汇》等。辞典类:《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辞典》、《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卷

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等。  文字辞书:《古文字释要》,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罗文宗《古文字通典》、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沈康年《古文字谱》、高明《古文字类编》等。集刊:《古文字研究》、华东师大《中国文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 武汉大学《简帛》、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张玉金《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台)许锬辉《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等。 通假类 :《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古字通假会典》、《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通假字汇》、《上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等。  音韵类: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汉字古今音汇》等。 辞典类 :《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辞典》、《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历史教育学 历史教育学 《历史教学论》 赵克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新石器考古与文明起源夏商周考古《夏商周考古》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夏商周考古与青铜器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汉唐考古与历史文化 2009 年文物学考古学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战国秦汉出土文献《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商周古文字读本》 刘翔等 语文出版社 2004 年《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李零 三联书店 2008 年北京史 北京史 《北京史》(增订本) 北大历史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北京社会生活史 北京社会生活史 《北京史》(增订本) 北大历史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家庭史 家庭史《中国社会史》 谢和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年《中国社会史》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文物鉴赏 艺术考古《中国考古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中国史学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史学史》 瞿林东 北京出版社 2005 年《西方史学史》 张广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年西方史学史中西史学比较与交流 《历史的理论与方法》 李振宏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年中国史 秦汉史 秦汉史《秦汉史》(中国断代史系列)林剑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北朝史》 王仲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隋唐五代史 隋唐五代史 《隋唐五代史简编》 吴宗国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 年宋史 宋史 《宋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陈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明清史 明清史 《简明清史》 戴逸 人民出版社 1980 年《明史》汤刚、南炳文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年中国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简明历史文献学》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简帛学 《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赵淡元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年历史军事地理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修订本)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 邹逸麟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年历史政区地理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彭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李侃等 中华书局 2005 年《中国现代史》(上) 王桧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敦煌社会历史文献研究敦煌宗教文献研究 敦煌学概论 《敦煌学概论》 郝春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敦煌学术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 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5 年《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 中国古代典章制度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严耕望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史世界史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上古史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西欧中世纪史 西欧中世纪史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世界现代史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俄国史、苏联史欧洲史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 英国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法国史日本史 日本史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全球史理论全球史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中世纪欧洲与地中海世纪近现代西方文明与全球化历史上的跨文化交流全球史视野下的国际冲突研究全球史中的中国与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945 年前)现代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王绳祖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战后国际关系史 008 历史学院(全日制文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册

《帝系新研: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1日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楚竹书记载的尧舜传说考察尧舜在大一统帝王世系中地位的形成、战国楚竹书中所见尧舜之前古帝王系统的初步研究、出土文献中所见的楚先祖世系传说及其相关问题等。 《古文字与古文献论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丛书2011年6月1日本书是郭永秉先生自2005年至2010年的有关古文字与古文献方面学术文章的结集。内容包括:《上博藏西周寓鼎铭文新释》、《商周金文所见人名补释五则》、《秦驷玉版铭文考释中的几个问题》、《补谈“栾氏”玉器伪铭的来源》等。

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等。  文字辞书:《古文字释要》,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罗文宗《古文字通典》、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沈康年《古文字谱》、高明《古文字类编》等。集刊:《古文字研究》、华东师大《中国文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 武汉大学《简帛》、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张玉金《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台)许锬辉《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等。 通假类 :《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古字通假会典》、《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通假字汇》、《上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等。  音韵类: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汉字古今音汇》等。 辞典类 :《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辞典》、《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