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橡胶杂志怎么样知乎

发布时间:

中国橡胶杂志怎么样知乎

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橡胶工业,从发展初期就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民国初期,地处民族工商业萌芽地的广州先声夺人;上世纪中叶,经济增速亚洲居首的东三省蕴育了当时最大的橡胶工业基地,有着洋派思维的上海率先“走向全国”;新世纪之初,发展模式让全世界惊奇的山东广饶大王镇轮胎产业集群和衡水桃城工程橡胶产业集聚区,则是民营经济崛起的最好注脚。在中国橡胶工业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橡胶重镇发展轨迹。衡水工程橡胶之首衡水产业集群成就了国内工程橡胶产业,工程橡胶又令河北衡水市桃城区蜚声全国。全国八成以上的新建公路、铁路、桥涵、水利、轻轨、建筑等基础建设项目中都有衡水工程橡胶的身影。汕头海湾大桥、青藏铁路、南京长江二桥、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鸟巢)等重大工程建设都使用了衡水生产的工程橡胶产品。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前会长鞠洪振的话来说就是:“离开衡水,离开桃城区,谈工程橡胶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中国工程橡胶基地之首,衡水拥有中国最早的工程橡胶研发基地,产品涵盖了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球型支座、橡胶止水带、桥梁伸缩缝装置共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但当时间倒回2000年,已有1200多家工程橡胶生产、经销企业的桃城区,却一直没有一个完善的专业流通市场,企业交易要到河南、云南等地,企业成本和市场风险很大。群体大、规模小,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业内恶意竞争不断等问题和矛盾凸显,衡水工程橡胶这一传统特色产业,走到了十字路口。其实,这里的企业早就有了在本地建立市场的需求。但单靠一厂一店没能力办,各打算盘又使联建屡屡流产。因此,政府牵头,协调金融部门、企业和社会多方融资9000多万元,兴建了河北衡水橡胶城等专业市场。此举不仅结束了时当地橡胶业有“市”无“场”的历史,而且还吸引区外70多家企业来此经营,河南、广东橡胶产品商也来此从事交易,寻找信息。2002年,全国最大的橡胶、化工原辅材料集散地——河北衡水橡胶城建成;2004年,中国(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晋升国家级;2005年12月,中国(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博览中心建成;2007年,全市53家工程橡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现在,衡水市桃城区仍以工程橡胶全国产业规模最大、专利最多、产品种类最全、综合实力最强和市场覆盖最广五大优势而令全国瞩目。辽宁曾经的最大基地辽宁橡胶加工业虽然现在在国内并不算突出,但辽宁却曾是中国最大的橡胶工业基地。1921年,大连橡胶总厂的雏形协盛胶皮工厂在大连成立。上世纪30年代沈阳、辽阳和丹东3个橡胶工业生产地形成,三省胶皮工厂、满蒙胶皮工厂、抚顺护谟工业所、大利胶皮工厂、辽阳橡胶工厂等企业先后涌现。1940年前后,辽宁橡胶工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41年,沈辽丹已具有汽车轮胎6万条、马车轮胎6万条、胶鞋3000万双、自行车胎62万条的年生产能力,居全国之冠。遗憾的是,辽宁橡胶工业在1945年遭到严重破坏,设备损失一半以上,生产能力只剩下20%;1948年成立东北橡胶公司,后调整为9个橡胶厂和1个橡机厂。虽然受到重创,但全国最大的橡胶企业东北橡胶公司,仍属辽宁。1950年,沈阳的一、二、六厂和辽阳九厂全迁到牡丹江和哈尔滨,丹东八厂迁到长春,同时地方两个橡胶厂北迁到吉林图们和辽北铁岭。这样,辽宁橡胶基地90%的生产资料和50%的生活资料橡胶品迁到外地;丹东和辽阳两个基地已不复存在;沈阳只剩下三、四、五、七厂和橡机厂,实力大为削弱。1965-1970年,沈阳仅有的几个工厂又向外转移。沈阳七厂全迁至辽西,成立辽宁朝阳轮胎厂。沈阳橡机厂的人员设备迁往桂林和益阳。沈阳三厂的设备人员支援了银川和桂林,老厂在2000年之后迁往沈西工业区,新成立的和平子午胎公司于2012年为青岛赛轮收购。沈阳四厂在1958年同五厂合并为新四厂,并于1959年成立沈阳橡胶工业设计研究分院,后改为制品研究所。后来,其民品生产设备全迁到石家庄和铁岭,军工橡胶制品支援了西北橡胶厂和西北橡胶工业研究所,特种轮胎研究室分出去后成为曙光橡胶研究所。沈阳橡胶制品所的硅氟橡胶研究室同北京院一室合并,成立了西北橡胶工业研究所。如今,沈阳这个国营橡胶工业老基地不仅没有一家央企,原来的国营企业在改制中也几乎全部民营化。广州中国橡胶工业发源地中国第一双胶鞋产自何方?第一个安全套产自哪里?答案都是广州。100年前在广州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广东兄弟树胶公司,成为中国橡胶工业诞生的标志。在最鼎盛的时候,广州制造的自行车、摩托车轮胎世界知名,曾经10条轮胎里有8条产自广州。1931年,广州橡胶工业发展到15家,除南强一家资本为10万元的企业之外,全部为家庭式手工作坊;1942年爆增至120多家,除了大华橡胶略显规模以外,“土法打胶”、“火烤硫化”成为广州橡胶工业的独特一景。1945年,广州土法小工厂更是增加到200家,后几经整顿,工厂数量有所减少,但落后面貌没有任何改变。广州橡胶工业的转机出现在1964年。这一年,中国橡胶工业公司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并建立起由12个橡胶厂、1个机械厂和1个研究所组成的广州橡胶工业正规基地。其中4个工厂建在粤北花县,形成华南新的橡胶工业基地,改变了广州橡胶工业的落后面貌。之后,分公司转为地方广州橡胶工业局,并新建番禹轮胎工业基地——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不过,随着广州市橡胶工业局撤销改称广州橡胶工业公司,公司性质发生改变,各工厂企业统一管理形势不复存在。100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橡胶工业第一大国,但广东橡胶产业却在下滑,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中广东企业已很难寻觅。目前,广州只剩10多家橡胶企业,且多为民营和外资。广州周边的几个城市,已形成多个橡胶工业集群基地。例如,深圳的自行车胎、仿形人体器材,惠州的轮胎,东莞的鞋类,中山的电子橡胶零件,还有梅州工农业和地形轮胎等,都已颇具规模。东营中国轮胎之都“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东营,东营轮胎看广饶。”虽然东营轮胎企业的发展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但这句顺口溜广为流传,甚至为外国人所熟悉。山东东营市有个广饶县。这里诞生了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轮胎窝”。家家做轮胎,厂厂成公司,公司成集团——广饶轮胎企业大致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广饶轮胎企业多于1994年、1996年前后起家,几乎是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2002年是广饶轮胎行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那年广饶所在的东营市一气儿就上了6条全钢子午胎生产线。这6条全钢子午胎生产线全部都来自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饶县的大王镇、稻庄镇等。到2007年,东营市的全钢子午胎生产能力已达1330万条,尤以广饶轮胎发展最为火爆。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据当地统计,2006年,广饶轮胎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条。这相当于1978年全国轮胎的产量。也就是说,从1935年第一条双钱牌汽车轮胎诞生算起,中国轮胎企业用了30多年才达到的规模,广饶轮胎企业只用了十几年就达到了。而且这是在国家完全没有投资的前提下完成的。尽管百余个广饶轮胎企业各有各的特点,但仔细分析,他们有许多共同点。譬如,这些企业没有一家是国家投资建的,一部分是原县办企业改制而成,一部分是村民集资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民间集资始终是主要渠道;这些企业创业时,人才就是靠挖;这些企业基本上走“外向型经济”之路,原料、设备、销售都在外;这些企业也把上子午胎、上大生产线作为奋斗目标;这些企业很少打广告,品牌效应主要靠用户的口口相传;这些企业管理上都有家族特色。如今,东营市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基地、全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山东省外贸转型升级(轮胎)专业型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国轮胎之都。上海火种撒向全国中国橡胶工业诞生于广州,发展于上海。20世纪40年代,上海外滩聚集着大大小小130多家橡胶厂,他们分布在各个区的街边弄堂,成为上海橡胶工业一景。其密集程度,中国独有,世界少见。这里的橡胶企业通过外迁,辐射全国,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先是上海正泰橡胶厂1943年南下广东,同兴隆合资在广州设立正泰橡胶厂广州分厂。大中华橡胶厂于1948年北上天津,独资收购天津第二化学厂。紧接着,正泰又与广州大华合作生产自行车胎。从1954年开始,为解决生产厂点过于集中的问题,上海橡胶企业间除合并重整之外,还采取了转行和内嵌的举措。一是将10余家橡胶厂划转电子公司、笔业公司。二是把一部分企业迁往内地,支援橡胶空白地区。从1954-1965年先后分四批连人带设备全迁到全国各地,从湖南、湖北、广西、江西、四川、安徽、福建、贵州、山西一直到大西北的兰州,遍及10多个地区城市,其生产能力占到上海的1/4。上海橡胶工业真的“走出去”了,将火种由上海沿海一处,撒遍全国各地。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上海橡胶工业又开始新一轮的扩散,在市郊和外省市先后建立起50家联营分厂,全上海橡胶工厂最多时达到342家。上世纪90年代后,一大批企业从市区迁到市郊区县,并同外省市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对内则转制为股份公司。例如轮胎公司收购海口和徐州2家轮胎厂成为跨地区企业;胶带公司收购武汉、南昌、重庆的多个胶带厂,并同外资合办企业;胶鞋公司重新组建为回力、双钱2个鞋业总厂。如今,上海橡胶工厂几乎已全部迁到市郊各区县,只留下了几个公司总部。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不断增多,成为多家外企总部所在地。

世界橡胶工业百年发展史:大体划分为形成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及稳定发展时期四个阶段。 形成时期 早在11世纪,南美洲人民即已开始利用野生天然橡胶。1736年法国人C孔达米纳参加法国科学院赴南美考察队,观察到三叶橡胶树流出的胶乳可固化为具有弹性的物质。后来,亚马孙河流域的野生三叶橡胶树的胶样被寄回巴黎,开始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1823年C麦金托什在英国建立了第一家防水胶布工厂。在同一时期,英国人T汉考克发现橡胶通过两个转动滚筒的缝隙反复加工,可以降低弹性,提高塑性。这一发现奠定了橡胶加工的基础。他被公认为世界橡胶工业的先驱。1839年美国人C固特异发现橡胶与硫磺共热可以大大增加橡胶的弹性,不再受热发粘,从而使橡胶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橡胶硫化方法的发现对推动橡胶的应用起了关键的作用。19世纪中叶,橡胶工业已开始形成。它已能生产胶布、胶鞋、胶管、胶板及一些日用品等。 发展时期 19世纪末期,汽车及汽车轮胎的出现推动了橡胶工业的蓬勃发展。1845年英国人RW汤姆森首次提出了充气轮胎专利。1888年英国人JB邓录普制造出第一条充气自行车胎。1895年第一条充气汽车轮胎问世。不久,汽车轮胎开始了商品生产。为了改进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的使用性能,1893年JF帕尔默将帘布(见帘子线)用于自行车胎。1900年帘布开始在汽车轮胎上应用。1906年,美国人G厄诺拉格用苯胺作硫化促进剂。1912年SC莫特发现了炭黑的补强效果。不久,防老剂也应用于橡胶加工。1916年FH班伯里提出了橡胶密炼机(见塑炼)专利,橡胶加工机械相应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橡胶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橡胶工业的迅速发展,原用野生的天然橡胶在性能和产量方面已不能满足需要,19世纪中后期开始了天然橡胶的人工栽培。到20世纪20~30年代人工栽培的天然橡胶已经逐步取代野生橡胶,成为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天然橡胶供不应求,德国开始了甲基橡胶的小批量生产,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橡胶制品。这种合成橡胶质次价高,战后即停止了生产。30年代开始了合成橡胶商品化的生产,聚丁二烯橡胶(即丁钠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 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等相继投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战略物资的需求,合成橡胶及与战争相关的橡胶制品如汽车轮胎、飞机轮胎、各种军车用轮胎的生产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繁荣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的汽车等工业蓬勃兴起,推动了世界橡胶工业的大发展。1943年钢丝帘布轮胎问世,1948年,法国米什林公司试制成功子午线轮胎。同年,无内胎轮胎也问世。1953年有规立构合成橡胶研制成功。1956年,有规立构合成橡胶开始在轮胎中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部分天然橡胶使用。1965年,热塑性橡胶开始应用于胶鞋及胶粘剂。1970年,首批浇注轮胎(用聚氨酯橡胶)诞生。1972年,芳纶帘子线开始投产。这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为橡胶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原料和技术基础。70年代初期,橡胶加工及橡胶合成的生产技术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从橡胶的耗量看,1950年世界耗胶量为3Mt,1973年达到了89Mt。1950年世界轮胎总产量为4亿套,而1973年猛增到5亿套。其他各类橡胶制品的生产量在 70年代初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是世界橡胶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稳定发展时期 70年代中期,石油涨价,严重冲击汽车工业及石油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随之出现了危机,不景气的局面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期。世界耗胶量1979年为0Mt,1982年下降到6Mt,1982年以后开始缓慢回升。世界橡胶工业开始进入了较为缓慢的增长时期。橡胶企业的主要注意力由扩大产量转移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橡胶生产的技术水平。橡胶制品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促进了橡胶应用技术从技艺向科学的过渡。轮胎浇注工艺突破了原有的轮胎制造技术。热塑性橡胶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橡胶工艺的根本性变革。

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初次踏上南美大陆。在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西班牙人还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立斯特勒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1823年,英人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把白色浓稠的橡胶液体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缝制了"马金托什"防水斗蓬,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1852年,美国化学家古特义在做试验时,无意之中把盛橡胶和硫磺的罐子丢在炉火上,橡胶和硫磺受热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块状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古特义的这一偶然行为,是橡胶制造业的一项重大发明,扫除了橡胶应用上的一大障碍,使橡胶从此成为了一种正式的工业原料,从而也使与橡胶相关的许多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可能。随后,古特义又用硫化橡胶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双橡胶防水鞋。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九死一生,从亚马逊河热带丛林中采集7万粒橡胶种子,送到英国伦敦皇家邱植物园培育,然后将橡胶苗运往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西亚等地种植并获得成功。至2004年,世界人工种植天然橡胶成功已有128年历史。1888年,英国人邓禄变发明汽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工业的兴起,更激起了对橡胶的巨大需求,胶价随之猛涨。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

中国相交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距离现在有600多年的历史

橡胶工业杂志怎么样啊知乎

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橡胶工业,从发展初期就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民国初期,地处民族工商业萌芽地的广州先声夺人;上世纪中叶,经济增速亚洲居首的东三省蕴育了当时最大的橡胶工业基地,有着洋派思维的上海率先“走向全国”;新世纪之初,发展模式让全世界惊奇的山东广饶大王镇轮胎产业集群和衡水桃城工程橡胶产业集聚区,则是民营经济崛起的最好注脚。在中国橡胶工业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橡胶重镇发展轨迹。衡水工程橡胶之首衡水产业集群成就了国内工程橡胶产业,工程橡胶又令河北衡水市桃城区蜚声全国。全国八成以上的新建公路、铁路、桥涵、水利、轻轨、建筑等基础建设项目中都有衡水工程橡胶的身影。汕头海湾大桥、青藏铁路、南京长江二桥、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鸟巢)等重大工程建设都使用了衡水生产的工程橡胶产品。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前会长鞠洪振的话来说就是:“离开衡水,离开桃城区,谈工程橡胶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中国工程橡胶基地之首,衡水拥有中国最早的工程橡胶研发基地,产品涵盖了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球型支座、橡胶止水带、桥梁伸缩缝装置共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但当时间倒回2000年,已有1200多家工程橡胶生产、经销企业的桃城区,却一直没有一个完善的专业流通市场,企业交易要到河南、云南等地,企业成本和市场风险很大。群体大、规模小,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业内恶意竞争不断等问题和矛盾凸显,衡水工程橡胶这一传统特色产业,走到了十字路口。其实,这里的企业早就有了在本地建立市场的需求。但单靠一厂一店没能力办,各打算盘又使联建屡屡流产。因此,政府牵头,协调金融部门、企业和社会多方融资9000多万元,兴建了河北衡水橡胶城等专业市场。此举不仅结束了时当地橡胶业有“市”无“场”的历史,而且还吸引区外70多家企业来此经营,河南、广东橡胶产品商也来此从事交易,寻找信息。2002年,全国最大的橡胶、化工原辅材料集散地——河北衡水橡胶城建成;2004年,中国(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晋升国家级;2005年12月,中国(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博览中心建成;2007年,全市53家工程橡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现在,衡水市桃城区仍以工程橡胶全国产业规模最大、专利最多、产品种类最全、综合实力最强和市场覆盖最广五大优势而令全国瞩目。辽宁曾经的最大基地辽宁橡胶加工业虽然现在在国内并不算突出,但辽宁却曾是中国最大的橡胶工业基地。1921年,大连橡胶总厂的雏形协盛胶皮工厂在大连成立。上世纪30年代沈阳、辽阳和丹东3个橡胶工业生产地形成,三省胶皮工厂、满蒙胶皮工厂、抚顺护谟工业所、大利胶皮工厂、辽阳橡胶工厂等企业先后涌现。1940年前后,辽宁橡胶工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41年,沈辽丹已具有汽车轮胎6万条、马车轮胎6万条、胶鞋3000万双、自行车胎62万条的年生产能力,居全国之冠。遗憾的是,辽宁橡胶工业在1945年遭到严重破坏,设备损失一半以上,生产能力只剩下20%;1948年成立东北橡胶公司,后调整为9个橡胶厂和1个橡机厂。虽然受到重创,但全国最大的橡胶企业东北橡胶公司,仍属辽宁。1950年,沈阳的一、二、六厂和辽阳九厂全迁到牡丹江和哈尔滨,丹东八厂迁到长春,同时地方两个橡胶厂北迁到吉林图们和辽北铁岭。这样,辽宁橡胶基地90%的生产资料和50%的生活资料橡胶品迁到外地;丹东和辽阳两个基地已不复存在;沈阳只剩下三、四、五、七厂和橡机厂,实力大为削弱。1965-1970年,沈阳仅有的几个工厂又向外转移。沈阳七厂全迁至辽西,成立辽宁朝阳轮胎厂。沈阳橡机厂的人员设备迁往桂林和益阳。沈阳三厂的设备人员支援了银川和桂林,老厂在2000年之后迁往沈西工业区,新成立的和平子午胎公司于2012年为青岛赛轮收购。沈阳四厂在1958年同五厂合并为新四厂,并于1959年成立沈阳橡胶工业设计研究分院,后改为制品研究所。后来,其民品生产设备全迁到石家庄和铁岭,军工橡胶制品支援了西北橡胶厂和西北橡胶工业研究所,特种轮胎研究室分出去后成为曙光橡胶研究所。沈阳橡胶制品所的硅氟橡胶研究室同北京院一室合并,成立了西北橡胶工业研究所。如今,沈阳这个国营橡胶工业老基地不仅没有一家央企,原来的国营企业在改制中也几乎全部民营化。广州中国橡胶工业发源地中国第一双胶鞋产自何方?第一个安全套产自哪里?答案都是广州。100年前在广州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广东兄弟树胶公司,成为中国橡胶工业诞生的标志。在最鼎盛的时候,广州制造的自行车、摩托车轮胎世界知名,曾经10条轮胎里有8条产自广州。1931年,广州橡胶工业发展到15家,除南强一家资本为10万元的企业之外,全部为家庭式手工作坊;1942年爆增至120多家,除了大华橡胶略显规模以外,“土法打胶”、“火烤硫化”成为广州橡胶工业的独特一景。1945年,广州土法小工厂更是增加到200家,后几经整顿,工厂数量有所减少,但落后面貌没有任何改变。广州橡胶工业的转机出现在1964年。这一年,中国橡胶工业公司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并建立起由12个橡胶厂、1个机械厂和1个研究所组成的广州橡胶工业正规基地。其中4个工厂建在粤北花县,形成华南新的橡胶工业基地,改变了广州橡胶工业的落后面貌。之后,分公司转为地方广州橡胶工业局,并新建番禹轮胎工业基地——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不过,随着广州市橡胶工业局撤销改称广州橡胶工业公司,公司性质发生改变,各工厂企业统一管理形势不复存在。100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橡胶工业第一大国,但广东橡胶产业却在下滑,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中广东企业已很难寻觅。目前,广州只剩10多家橡胶企业,且多为民营和外资。广州周边的几个城市,已形成多个橡胶工业集群基地。例如,深圳的自行车胎、仿形人体器材,惠州的轮胎,东莞的鞋类,中山的电子橡胶零件,还有梅州工农业和地形轮胎等,都已颇具规模。东营中国轮胎之都“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东营,东营轮胎看广饶。”虽然东营轮胎企业的发展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但这句顺口溜广为流传,甚至为外国人所熟悉。山东东营市有个广饶县。这里诞生了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轮胎窝”。家家做轮胎,厂厂成公司,公司成集团——广饶轮胎企业大致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广饶轮胎企业多于1994年、1996年前后起家,几乎是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2002年是广饶轮胎行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那年广饶所在的东营市一气儿就上了6条全钢子午胎生产线。这6条全钢子午胎生产线全部都来自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饶县的大王镇、稻庄镇等。到2007年,东营市的全钢子午胎生产能力已达1330万条,尤以广饶轮胎发展最为火爆。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据当地统计,2006年,广饶轮胎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条。这相当于1978年全国轮胎的产量。也就是说,从1935年第一条双钱牌汽车轮胎诞生算起,中国轮胎企业用了30多年才达到的规模,广饶轮胎企业只用了十几年就达到了。而且这是在国家完全没有投资的前提下完成的。尽管百余个广饶轮胎企业各有各的特点,但仔细分析,他们有许多共同点。譬如,这些企业没有一家是国家投资建的,一部分是原县办企业改制而成,一部分是村民集资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民间集资始终是主要渠道;这些企业创业时,人才就是靠挖;这些企业基本上走“外向型经济”之路,原料、设备、销售都在外;这些企业也把上子午胎、上大生产线作为奋斗目标;这些企业很少打广告,品牌效应主要靠用户的口口相传;这些企业管理上都有家族特色。如今,东营市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基地、全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山东省外贸转型升级(轮胎)专业型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国轮胎之都。上海火种撒向全国中国橡胶工业诞生于广州,发展于上海。20世纪40年代,上海外滩聚集着大大小小130多家橡胶厂,他们分布在各个区的街边弄堂,成为上海橡胶工业一景。其密集程度,中国独有,世界少见。这里的橡胶企业通过外迁,辐射全国,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先是上海正泰橡胶厂1943年南下广东,同兴隆合资在广州设立正泰橡胶厂广州分厂。大中华橡胶厂于1948年北上天津,独资收购天津第二化学厂。紧接着,正泰又与广州大华合作生产自行车胎。从1954年开始,为解决生产厂点过于集中的问题,上海橡胶企业间除合并重整之外,还采取了转行和内嵌的举措。一是将10余家橡胶厂划转电子公司、笔业公司。二是把一部分企业迁往内地,支援橡胶空白地区。从1954-1965年先后分四批连人带设备全迁到全国各地,从湖南、湖北、广西、江西、四川、安徽、福建、贵州、山西一直到大西北的兰州,遍及10多个地区城市,其生产能力占到上海的1/4。上海橡胶工业真的“走出去”了,将火种由上海沿海一处,撒遍全国各地。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上海橡胶工业又开始新一轮的扩散,在市郊和外省市先后建立起50家联营分厂,全上海橡胶工厂最多时达到342家。上世纪90年代后,一大批企业从市区迁到市郊区县,并同外省市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对内则转制为股份公司。例如轮胎公司收购海口和徐州2家轮胎厂成为跨地区企业;胶带公司收购武汉、南昌、重庆的多个胶带厂,并同外资合办企业;胶鞋公司重新组建为回力、双钱2个鞋业总厂。如今,上海橡胶工厂几乎已全部迁到市郊各区县,只留下了几个公司总部。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不断增多,成为多家外企总部所在地。

属于化学的有:催化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子催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物理学报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理化检验·化学分册色谱无机化学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B辑: 化学 中国稀土学报 属于化工的有:催化学报分析化学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工程塑料应用硅酸盐学报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 合成橡胶工业化工进展化工学报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世界化学通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精细石油化工 离子交换与吸附煤炭转化膜科学与技术农药燃料化学学报石油化工塑料工业无机材料学报现代化工橡胶工业应用化学中国塑料中国医药工业杂志zhh1249(站内联系TA)国外有什么好的期刊?myqianbao(站内联系TA)化工进展化工学报国外牛杂志比较多,要看你做那个领域的邱实(站内联系TA)化工三大顶级:AICHECESINDENGCHERESyumiao123(站内联系TA)化工学报 化学工程lg8407(站内联系TA)是中文还是英文, 中文:化工学报 英文:chemical engineer science 化工三大顶级:AICHECESINDENGCHERES 我下了那么多期刊,好像没这三个。有网站或下载链接吗?yumiao123(站内联系TA)英文的 AICHE CES INDENGCHERES 中文的 化学工程 化工学报 都是很好的xiaoyuntm(站内联系TA)中文做理论比较多的就是化工学报了。meihuagong(站内联系TA)化工进展 化学工程 化工学报gzqz(站内联系TA)据师兄讲,化工类最好的就是《化工学报》,《化工进展》也很吃得香。搞传质、精馏、分离方向的《石油化工》也很有必要多留意。

3版本啊,第3版本现在刚出一册,听说和第2版差不多,变化不大

中国橡胶杂志怎么样

《CPRJ中国塑料橡胶》主办:雅式出版有限公司 协办:介绍各国塑料和橡胶工业的最新加工工艺、机械设备、原材料和市场动态等。预告世界各地的塑料和橡胶工业展览。 《橡胶世界》主办:灵点国际资讯网 协办:灵点国际传媒(香港)有限公司橡胶行业核心刊物,专业 实用 引领橡胶新时代!《塑料制造》主办: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 协办:传播 服务 引导只找到了这几个,希望能够帮到你。

你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网站上查一查,也可以到中国橡胶协会网站上查一查,还是比较多,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可能还有大型企业出的;有橡胶类,轮胎类、再生胶类、管带类、橡胶运输带类等等。

应该有不少。查找免费文献,推荐到OA图书馆试试。

中国橡胶杂志怎么样啊

《中国橡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是2009-07-21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拂林路9号景龙国际名苑4层B单元501室。《中国橡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692318326X,企业法人邓雅俐,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国橡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中国橡胶》杂志;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利用自有媒介发布广告;承办展览展示;会议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技术咨询。(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通过爱企查查看《中国橡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你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网站上查一查,也可以到中国橡胶协会网站上查一查,还是比较多,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可能还有大型企业出的;有橡胶类,轮胎类、再生胶类、管带类、橡胶运输带类等等。

中国橡胶杂志怎么样投稿

回答 邮箱投稿 这是当下最基础,使用最广的投稿方式。不用纸张、不花邮资、没有时间差,环保高效,所以现在大多数都通过该方式收稿。 一些文学网站或论坛会采取这样的方式。你只需要在上面注册一个账号,然后在网站或论坛内指定版块投稿即可。论坛或网站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端访问。 提问 接受纸质稿吗? 回答 现在应该都是电子稿了 提问 电子和尚曲谱很难打啊! 电子稿很难打啊! 回答 确实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是收电子稿了抱歉不好意思 提问 电子稿曲谱很难打的 回答 虽然大部分都要求电子投稿了,但目前还有少部分是只支持纸质投稿的,当然审过可能问你要电子版,也可能不要。 有些还是可以接受纸质版但是老师也晓不得是哪些抱歉不好意思 提问 好的,谢谢子! 回答 不用了老师应该的啦 更多11条 

您好 《中国商界》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商报社主办,中国商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级权威经济类刊物,是国家级期刊, 投稿邮箱: 投稿请带上联系方式,谢谢。

你想投那种类型的杂志,去买一本相关的杂志,杂志上就有投稿网址了

新手投入写作之前要先确定自己擅长的写作领域和文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稿目标平台。新手投入写作之前要先确定自己擅长的写作领域和文体。先从自己的长项入手,擅长各种散文就先多写多练散文,作为自己投稿写作生涯的突破口。新手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才行,先求专再求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先不要写,驾驭不好的文体先不要尝试,开始的时候信心最重要,不要看到征稿启事就按捺不住,要先认真分析结合自身情况再做决定。万事开头难,通过自己擅长的文体打开突破口,积累自信以后路就好走多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稿目标平台。新手最初的平台选择不宜盲目追求高大上,国内一线报纸杂志每天的投稿量数不胜数,作为新手选择这样高起点的平台难以出头,不如把目光锁定在那些三线媒体杂志,你所在城市的地市级报纸就是个稳妥的选择。报纸发行量大,且每天都会出版,对读者来稿的需求量也大,竞争相对比杂志低一些。你只需买份报纸找到上面的评论版以及副刊版,仔细研读上面的征稿启事,看清要求,一旦有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就要马上动笔,早写完早投给编辑,这样见报的希望也会大一些。切记,一定要按照征稿启事上的要求写作。值得一提的是,给报纸投稿一定要对这份报纸有个初步的了解,风格、定位等等要明确,虽然全国的城市生活类报纸都差不多,但各家报社对稿子的口味还是有所不同的,这需要你多研究一下这份报纸每天评论版上发表的文章是什么风格?副刊版上登出的文章又有什么特色?同样的题目你会怎么去写?你写出的有没有见报的文章好?多找找差距和不足。另外,投稿前不要随便联系编辑,直接写完稿子按照联系地址投给他就好,稿子多日未见发表可以适当联系下编辑,一定要注意态度谦和些。当你在报纸上发表的稿子越来越多之后,经验积累得足够丰富了,你也可以尝试更高的挑战,向杂志社投稿。杂志社跟报社的情况不同,由于出版周期长,再加上对稿件风格文体要求更严格,投稿难度要大得多,所以前期要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多。跟向报社投稿一样,起初你需要多买几期你要投稿的杂志,研究各个栏目的定位,把握杂志面向的读者群的口味,写读者爱看的文章,尤其是故事性强的小说等等。揣摩编辑的喜好,记住各各栏目编辑的名字,查看杂志每一期相应编辑选择的文章,把握编辑的审美口味。这些工作必须去做,心里有把握了在动笔写,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论是给报社还是向杂志社投稿,一定要认清和编辑的关系,我们投稿的文章是为了给广大读者看的,就应该迎合读者的口味,而编辑的工作是为了帮读者选择可读性强的好文章,本质上说,你和编辑都是为读者服务的,同时编辑还掌握着你投稿文章的命运,所以一定要和编辑搞好关系,不需要刻意低声下气地讨好,起码的尊重就足够,理解编辑工作的辛苦之处,要多换位思考,甚至要养成一种编辑思维,文章写好后要用编辑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文章,不要给编辑增加额外的工作量。要多注意细节,在这种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得到互相的尊重,编辑也才会对作者印象深刻,不要自视甚高,即使编辑没有认可自己的文章也不要觉得编辑没有眼光,调整好心态继续努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