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号

发布时间: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号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垃圾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辽宁科技大学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171人,其中教授193人、副教授358人、讲师46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40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在领军人才方面,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6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层次人选39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7人。2、合作交流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目前与国外4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38所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自1996年招收来华留学生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类型与学历层次逐步提高,2009年获批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培养单位,2014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硕士)培养单位,2021年获批“国家级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项目”1项。学校现招收汉语授课本科专业53个、英语授课本科专业7个,研究生专业15个,实现了本、硕、博学历人才培养全覆盖。历经20余年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形成了“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工科教育为主、人文教育协同”的新局面,先后为近40个国家培养了高水平专业人才和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辽宁科技大学学科科研相关资料学校学科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钢铁冶金学科体系,首创的焦化、耐火材料学科填补了中国冶金教育史上的空白,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辽宁省特色学科。“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0项,科技经费33亿元。授权专利823件。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1项,其中,学校参与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高影响力论文2253篇,其中,2017年青年教师孙呈郭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2019年《辽宁科技大学学报》影响力指数位居学科136名,第一次进入2区(Q2)。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号查询

是本科大学学报,不是核心期刊。——君子期刊论文网刊名:辽宁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iaoning主办:辽宁科技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辽宁省鞍山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4-1048cn:21-1555/tf复合影响因子:267综合影响因子:12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曾用刊名:鞍山科技大学学报;鞍山钢铁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2011)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还行,一般般

不是的

垃圾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号多少

我就是那个学校毕业的,平时就是学生会的把报纸发到寝室里。基本一两个月有一份报纸,平时最多也就看看标题,一般不去看内容。除非有什么大事才看看 没什么用。

垃圾

二楼,看仔细了,人家问的是咱们学报,不是咱们学校的校报。我们学校只是一般院校,你想想我们学校的学报,科研价值会高吗?肯定不行

不是的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号是什么

辽宁科技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14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辽宁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简称“辽科大”,坐落在辽宁省鞍山市,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百校工程、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辽宁省学分制管理试点高校、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拥有研究生推免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48年,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鞍山钢铁学院,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同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原为冶金工业部直属,1998年转为辽宁省与教育部共建共管,以辽宁省管为主。原鞍山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辽宁省人民武装学校、省食品工业学校、省冶金工业学校和省建材工业学校相继并入。办学条件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目前与国外3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23所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十二五”以来,留学生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类型与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开设国际化课程本科专业13个,研究生学科18个,获批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招收资格,获批中组部“外国专家千人计划”项目及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学校人才培养学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业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竞赛,获得国际级奖项17项,国家级奖项140项,省部级奖项754项,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校桥牌队连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冠军,并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取得了优异成绩。面向未来,辽宁科技大学师生员工将抓住机遇,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突出应用、国内知名、省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师资力量根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7人,副高级职称430人。学校还聘请了20余位包括两院院士(特聘)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学科建设根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4个。学校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钢铁冶金学科体系,在国内首先设立耐火材料、焦化专业。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被评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学科:钢铁冶金辽宁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辽宁省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立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平台:机械设计及理论、钢铁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教学建设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和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十二五”以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省本科教学成果奖16项,获得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教学团队8个,省教学名师11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校企协同培养体制改革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规划教材11部。国家级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辽宁省示范性专业: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冶金工程、采矿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省级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线性代数、传热学、爆破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机化学、数据结构、大学英语、工程力学、现代企业管理、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精制工艺学、金属材料学、国际贸易实务、钢铁冶金学、大学体育、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科研平台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学校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一个、省级重点实验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个。科研成果2004年至2014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200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72项,授权专利154件。

期刊出版 PERIODICALS'PUBLICATION期刊出版PERIOLICALS'PUBDICATION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 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组织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的通知》(科技发学字〔2012〕14号)精神,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积极申报,经过专家评审,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每年奖励办刊经费200万元,连续支持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900余种刊物中仅有5个学会主办的刊物英文版获得一等奖。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学报》(中文版、英文版)、《地质论评》三刊同时荣获新闻出版总署、清华大学CNKI数据库颁发的“2012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学报》(中文版)再次荣获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颁发的“2011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期刊服务面和影响力继续扩大中国地质学会与江苏省地质学会合办的《地质学刊》质量不断提高,“编辑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正式启用,并成为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的收录期刊。《西北地质》、《地质与勘探》等刊物载文量持续扩大,影响因子不断提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四川地质学报》、《重庆地质矿产》、《贵州地质》、《新疆地质》及上海、辽宁、安徽、河南、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科技刊物稿源丰富,充分发挥了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为推出新成果、新进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地质学会主办(联合主办、协办)刊物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社科院评选的核心期刊;辽宁高等教育研究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核心期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核心期刊;辽宁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核心期刊;辽宁教育学院学报是社科院的核心期刊;辽宁教育研究是社科院的核心期刊;辽宁农业科学是中科院和中信所的核心期刊;辽宁青年是北京大学的核心期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信所的核心期刊。

还行,一般般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

一般学报都要收极少量外部论文,这个,很大程度看你和编辑那边的关系哦

辽宁科技大学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171人,其中教授193人、副教授358人、讲师46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40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在领军人才方面,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6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层次人选39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7人。2、合作交流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目前与国外4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38所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自1996年招收来华留学生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类型与学历层次逐步提高,2009年获批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培养单位,2014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硕士)培养单位,2021年获批“国家级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项目”1项。学校现招收汉语授课本科专业53个、英语授课本科专业7个,研究生专业15个,实现了本、硕、博学历人才培养全覆盖。历经20余年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形成了“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工科教育为主、人文教育协同”的新局面,先后为近40个国家培养了高水平专业人才和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辽宁科技大学学科科研相关资料学校学科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钢铁冶金学科体系,首创的焦化、耐火材料学科填补了中国冶金教育史上的空白,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辽宁省特色学科。“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0项,科技经费33亿元。授权专利823件。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1项,其中,学校参与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高影响力论文2253篇,其中,2017年青年教师孙呈郭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2019年《辽宁科技大学学报》影响力指数位居学科136名,第一次进入2区(Q2)。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