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期刊的收藏地是什么

发布时间:

期刊的收藏地是什么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两院孰优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人匹敌。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铜器;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幅,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台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图》,现在台北,北京没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北没有。龙袍,中国历代只有清王朝留下来的,当时的学者认为清朝的东西价值不大,没有拿,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龙袍也没有。  三十七年(1948)秋,国共战争形势逆转,故宫和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博筹备处决定挑选文物精品运往台湾。该年年底,第一批文物箱件由海军载运驶离南京,抵达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军载运。故宫运台文物共2,972箱,只是北平南迁箱件(13,491箱)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颇多精品。中博筹备处运台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  运台图书文物,政府成立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联管处将文物迁往台中县雾峰乡北沟新建的山边库房存放,又开凿防空山洞。联管处时期,进行对文物的抽查、清点;接着从事整理编目,先后编印了多种书籍,并有小型陈列室对外开放参观。其间也曾挑选精品前往美国,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也参加过纽约「世界博览会」。  故宫迁来台北之后,陆续扩建数次,陈列空间逐渐扩大。五十七年(1968),又将图书文献从书画组中划分出来,使典藏文物单位由原来的古物、书画两组扩编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五十九年(1970),又在文献处之下增设图书馆。其业务略举大端:如对文物重新点检、整理,详细登录;并且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如六十年起协助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增设中国艺术史组,这是台大艺术史研究所的前身。该组作育出许多艺术史研究人才,部分并在故宫任职。六十七年(1978),与国史馆合作校注《清史稿》,后由国史馆整理增订出版为《清史稿校注》。故宫也展开编辑和研究的工作,先后出版了多种期刊、专书、目录,以及书画、器物、善本古籍、清代文献等书册和裱装画轴、手卷等。故宫积极选派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及参与国际学术性活动。主办数次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如五十九年(1970)的「中国古画讨论会」;挑选精品出国参展,在日本大阪的「万国博览会」和韩国汉城的「中国展览会」,均大获佳评。  蒋复璁任职十七年馀,至民国七十二年(1983)因病请辞,国民党党史会主委秦孝仪接任院长。七十三年(1984),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器物、书画与图书文献三处的文物大都移至新大楼地下两层的库房存放。正馆陈列室加大,并作整体性的更新设计。库房和展览场所都建立恒温、恒 、防火、防潮、防震的措施以及二十四小时防盗的安全监控系统。七十四年(1985),故宫举办六十周年院庆,并举行学术演讲和讨论会。七十六年(1987),故宫正式成为行政院部会级的一级机关。此期间故宫接受「摩耶精舍」之捐赠,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并且营建「至善园」,八十五年(1996)新建图书文献馆落成。  民国八十年以后,故宫挑选文物出国展览。例如,是年美国华府的「探险时代的艺术」大展、八十五年至八十六年(1996-1997)美国的「中华瑰宝」巡回展览、八十七年(1998)法国巴黎的「帝国的回忆」展览。八十二年(1993),故宫开始与民间团体合作,借展西洋美术。例如,是年的「莫内及印象派画作」特展;八十四年(1995)的「罗浮宫博物馆珍藏名画」特展;八十七年(1998)的「毕卡索的世界」特展。八十八年(1999)开始,借展大陆文物。例如,是年的「三星堆传奇」特展;以及配合故宫「汉代文物大展」而商借的「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的文物展览。  八十九年(2000)五月,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胜接任院长,以去政治化,回归艺术文化本质经营国立故宫博物院,揭橥本土、中华与世界兼具的多元文化观,注重美的普世性,本乎人性,成就人文,不以国家民族之荣耀为限。一年来他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举办定期小型研讨会,配合展览推出学术讨论会,如「文学与美术学术讨论会」、「清代档案与台湾史研究讨论会」等,并邀请国内外学者专题演讲。要求展览深入浅出,以收教育之功效,举办「展前说明会」,邀请院内同仁、志工与中小学教师提出看法与建议。  为解决本院长期存在的参观动线混乱、馆外人车杂 等问题,考虑台湾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防震设施,强调以科技方法维护文物,以及本院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故宫新世纪」建设计划,提报行政院,分为五个子计划,针对展览空间,馆外交通,文物维护及分院之发展设立,勾勒本院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蓝图。  “两岸故宫藏品,比起来哪家的多?哪家的精品多?”这是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都不甚清楚而又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在比较前,我想首先说明三个情况:  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国成立后,其中相当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伯远帖》、《中秋帖》等。  二是,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共13491箱,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所留文物相当多,也有不少珍品,沦陷期间还在继续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并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南京政府曾下令马衡院长选择留平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马院长虽将珍品编目造册报南京,但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南迁文物后来运台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当然多是精品。其实留下的78%精品也相当多。国民党向台湾运文物,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内地。  三是,两岸故宫文物藏品构成上稍有不同。运台故宫文物约60万件,其中清宫档案文献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器物书画5万余件;加上抵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余件。北京故宫原有明清档案800万件,善本特藏50多万册(件、块),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明清档案划出,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将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藏书拨交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现北京故宫有藏品150余万件,其中1949年后征集24万多件,80%以上仍为清宫旧藏。  我们再从几大项文物来具体比较:  一、书画收藏。台北故宫藏有书画总计9120件,据介绍其中一半为优等和次等,元以前绘画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后像),元以前书法155件。北京故宫有书画15万件左右,约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的1/4,其中约1/3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绘画,310件元以前的书法。元以前书画总收藏量,数量上北京故宫低于台北故宫。但相对严格的鉴定工作,使得北京故宫早期(元以前)书画中,很少有早期和晚期(明清)之争。在绘画的时代方面,北京故宫的早期藏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面貌,特别是东晋顾恺之的两件北宋摹本《列女图》卷和《洛神赋图》卷真实地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绘画风格。就唐、五代、两宋绘画而言,台北故宫在数量上较北京故宫要多,但北京故宫元代绘画众多的收藏量和完善的品质堪称世界之冠。就宋代绘画而言,台北故宫的山水画珍品多于北京故宫,但北京故宫的人物画珍品则占有重要地位。北京故宫绘画藏品种类较全面,除卷轴画外,还藏有版画、年画、清宫油画、玻璃画、屏风画、贴落等,这些是台北故宫所缺乏和不足的。此外北京故宫还有10件唐宋壁画、7件唐五代敦煌纸绢画、1铺元代大幅壁画等。北京故宫庋藏的明清大幅宫廷书画也是台北故宫所缺少的,因为这些在文物南迁时有一定运输难度。由于台北故宫主要接收的是清宫旧藏历代书画,而18、19世纪的“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清初的“金陵诸家”、“四僧”等许多流派的绘画和书法为清宫所缺,如今已是国之重宝。北京故宫于上世纪60年代初已将上述几个时期书画收藏齐备。在书法方面,台北故宫的收藏量和品质不如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有4万多通明清尺牍,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远胜台北故宫在这方面的收藏。在碑帖方面,北京故宫的碑帖善本占全国大多数。目前尚没有见到文物南迁中有关碑帖的记录。  二、陶瓷类文物。北京故宫有35万件,一级品1100多件,二级品约6万件,还有上世纪以来在全国110多个窑口所采集的3万余片陶瓷标本。台北故宫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收藏均占优势,著名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绝大多数都藏在台北故宫。但北京故宫的收藏数量是台北故宫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代嘉庆至宣统官窑瓷器、历代民窑瓷器以及古陶瓷窑址标本、实物资料收藏方面,北京故宫均占有明显优势。北京故宫在历代官窑瓷器收藏方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也都相当可观,不容忽视。在古陶瓷收藏方面,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三、青铜器方面。北京故宫藏历代铜器5万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这三个数量均占中外传世与出土数量总和的1/10以上,是国内外收藏中国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另外有历代货币1万余枚、铜镜4000面、印押1万余件。台北故宫收藏有5615件青铜器,先秦有铭文的约500件。两岸故宫青铜器都以传世品为主,台北故宫藏品的总量和精品数量都较少,但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重器则十分有名。  四、工艺类藏品方面。北京故宫藏有玉器28461件,数量上多于台北故宫的11445件,而且又征集了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玉器数百件,其中安徽凌家滩遗址与六安杨公乡战国墓出土的一些玉器,为世所罕见,目前仅北京故宫有收藏。另外,北京故宫的“大禹治水”玉山,重逾万斤,还有重量数千斤的几件玉山,是台北故宫所不能及的。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杂项”,台北故宫总计7605件,北京故宫则有101355件。漆器总体上台北故宫精品较少;金属珐琅器,两岸所藏特点相近,但北京故宫的一些大型金属珐琅制品则是台北故宫所没有的;从台北故宫出版的有关如意、文玩等出版物所选文物看,其工艺水平明显逊于北京故宫藏品。另外,北京故宫还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而台北故宫无此收藏。  五、宫廷类文物收藏。北京故宫具极大优势,从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无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玺“二十五宝”、卤簿仪仗等为台北故宫所无,帝后冠服也最为齐全;反映清代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仪器、钟表亦为北京故宫特藏。清代皇帝稽古右文,重视文玩鉴赏,其鉴赏所用的印章,绝大部分藏在北京故宫。清代皇家信仰多种宗教,以本民族传统的萨满教、道教与藏传佛教为主。北京故宫收藏有大量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还完整地保存了宫廷中一些藏传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状。  六、图书典籍方面。台北故宫所藏版本时代早(宋、元、明版较多)、卷帙完整、书品好者居多,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及部分“天禄琳琅”藏书等,多是独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相当珍贵。北京故宫所存数量不多的宋元版书多已拨交国家图书馆,但现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种、数量众多,包括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书的定本,从未发刻的清代满、蒙、汉文典籍,为便于皇帝阅览或携带而重抄的各式书册,以及为宫内外殿堂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此外还有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未刊行书籍,各地藏书家进呈之书;一大批宫中戏本和档案;帝后服饰和器物小样、“样式雷”建筑图样、舆图等特藏文献,等等,以上共约5万册(件)。另有20余万块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书版。这些构成了北京故宫善本特藏的特色。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除了所存旧藏外,有近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各省市积极支持下征集、购买的散佚清宫文物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解放初期,国家就毅然花50多万港币从香港买回著名的“三希”中的两希——《伯远帖》和《中秋帖》。当时台湾也想买,但经费没有落实,他们至今引为憾事。迄今为止,先后有600多人向北京故宫捐献文物。毛主席三次将友人送自己的文物转送故宫保存。张伯驹、朱翼庵、孙瀛洲等人的无私捐赠,彪炳千秋。新征集的文物,许多在价值上比清宫旧藏毫不逊色。这使故宫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对北京故宫文物藏品状况不很清楚,有人以为好东西都到了台湾,有的甚至说:“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这显然是误解。当然,文物自有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两岸故宫的收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有从整体上来看待,才能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来源:光明日报)

sci是一定的,叫检索。

期刊的收藏单位是什么

右击鼠标 再查路径 或用文件指针来找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两院孰优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人匹敌。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铜器;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幅,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台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图》,现在台北,北京没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北没有。龙袍,中国历代只有清王朝留下来的,当时的学者认为清朝的东西价值不大,没有拿,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龙袍也没有。  三十七年(1948)秋,国共战争形势逆转,故宫和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博筹备处决定挑选文物精品运往台湾。该年年底,第一批文物箱件由海军载运驶离南京,抵达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军载运。故宫运台文物共2,972箱,只是北平南迁箱件(13,491箱)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颇多精品。中博筹备处运台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  运台图书文物,政府成立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联管处将文物迁往台中县雾峰乡北沟新建的山边库房存放,又开凿防空山洞。联管处时期,进行对文物的抽查、清点;接着从事整理编目,先后编印了多种书籍,并有小型陈列室对外开放参观。其间也曾挑选精品前往美国,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也参加过纽约「世界博览会」。  故宫迁来台北之后,陆续扩建数次,陈列空间逐渐扩大。五十七年(1968),又将图书文献从书画组中划分出来,使典藏文物单位由原来的古物、书画两组扩编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五十九年(1970),又在文献处之下增设图书馆。其业务略举大端:如对文物重新点检、整理,详细登录;并且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如六十年起协助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增设中国艺术史组,这是台大艺术史研究所的前身。该组作育出许多艺术史研究人才,部分并在故宫任职。六十七年(1978),与国史馆合作校注《清史稿》,后由国史馆整理增订出版为《清史稿校注》。故宫也展开编辑和研究的工作,先后出版了多种期刊、专书、目录,以及书画、器物、善本古籍、清代文献等书册和裱装画轴、手卷等。故宫积极选派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及参与国际学术性活动。主办数次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如五十九年(1970)的「中国古画讨论会」;挑选精品出国参展,在日本大阪的「万国博览会」和韩国汉城的「中国展览会」,均大获佳评。  蒋复璁任职十七年馀,至民国七十二年(1983)因病请辞,国民党党史会主委秦孝仪接任院长。七十三年(1984),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器物、书画与图书文献三处的文物大都移至新大楼地下两层的库房存放。正馆陈列室加大,并作整体性的更新设计。库房和展览场所都建立恒温、恒 、防火、防潮、防震的措施以及二十四小时防盗的安全监控系统。七十四年(1985),故宫举办六十周年院庆,并举行学术演讲和讨论会。七十六年(1987),故宫正式成为行政院部会级的一级机关。此期间故宫接受「摩耶精舍」之捐赠,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并且营建「至善园」,八十五年(1996)新建图书文献馆落成。  民国八十年以后,故宫挑选文物出国展览。例如,是年美国华府的「探险时代的艺术」大展、八十五年至八十六年(1996-1997)美国的「中华瑰宝」巡回展览、八十七年(1998)法国巴黎的「帝国的回忆」展览。八十二年(1993),故宫开始与民间团体合作,借展西洋美术。例如,是年的「莫内及印象派画作」特展;八十四年(1995)的「罗浮宫博物馆珍藏名画」特展;八十七年(1998)的「毕卡索的世界」特展。八十八年(1999)开始,借展大陆文物。例如,是年的「三星堆传奇」特展;以及配合故宫「汉代文物大展」而商借的「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的文物展览。  八十九年(2000)五月,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胜接任院长,以去政治化,回归艺术文化本质经营国立故宫博物院,揭橥本土、中华与世界兼具的多元文化观,注重美的普世性,本乎人性,成就人文,不以国家民族之荣耀为限。一年来他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举办定期小型研讨会,配合展览推出学术讨论会,如「文学与美术学术讨论会」、「清代档案与台湾史研究讨论会」等,并邀请国内外学者专题演讲。要求展览深入浅出,以收教育之功效,举办「展前说明会」,邀请院内同仁、志工与中小学教师提出看法与建议。  为解决本院长期存在的参观动线混乱、馆外人车杂 等问题,考虑台湾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防震设施,强调以科技方法维护文物,以及本院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故宫新世纪」建设计划,提报行政院,分为五个子计划,针对展览空间,馆外交通,文物维护及分院之发展设立,勾勒本院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蓝图。  “两岸故宫藏品,比起来哪家的多?哪家的精品多?”这是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都不甚清楚而又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在比较前,我想首先说明三个情况:  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国成立后,其中相当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伯远帖》、《中秋帖》等。  二是,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共13491箱,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所留文物相当多,也有不少珍品,沦陷期间还在继续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并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南京政府曾下令马衡院长选择留平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马院长虽将珍品编目造册报南京,但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南迁文物后来运台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当然多是精品。其实留下的78%精品也相当多。国民党向台湾运文物,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内地。  三是,两岸故宫文物藏品构成上稍有不同。运台故宫文物约60万件,其中清宫档案文献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器物书画5万余件;加上抵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余件。北京故宫原有明清档案800万件,善本特藏50多万册(件、块),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明清档案划出,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将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藏书拨交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现北京故宫有藏品150余万件,其中1949年后征集24万多件,80%以上仍为清宫旧藏。  我们再从几大项文物来具体比较:  一、书画收藏。台北故宫藏有书画总计9120件,据介绍其中一半为优等和次等,元以前绘画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后像),元以前书法155件。北京故宫有书画15万件左右,约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的1/4,其中约1/3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绘画,310件元以前的书法。元以前书画总收藏量,数量上北京故宫低于台北故宫。但相对严格的鉴定工作,使得北京故宫早期(元以前)书画中,很少有早期和晚期(明清)之争。在绘画的时代方面,北京故宫的早期藏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面貌,特别是东晋顾恺之的两件北宋摹本《列女图》卷和《洛神赋图》卷真实地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绘画风格。就唐、五代、两宋绘画而言,台北故宫在数量上较北京故宫要多,但北京故宫元代绘画众多的收藏量和完善的品质堪称世界之冠。就宋代绘画而言,台北故宫的山水画珍品多于北京故宫,但北京故宫的人物画珍品则占有重要地位。北京故宫绘画藏品种类较全面,除卷轴画外,还藏有版画、年画、清宫油画、玻璃画、屏风画、贴落等,这些是台北故宫所缺乏和不足的。此外北京故宫还有10件唐宋壁画、7件唐五代敦煌纸绢画、1铺元代大幅壁画等。北京故宫庋藏的明清大幅宫廷书画也是台北故宫所缺少的,因为这些在文物南迁时有一定运输难度。由于台北故宫主要接收的是清宫旧藏历代书画,而18、19世纪的“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清初的“金陵诸家”、“四僧”等许多流派的绘画和书法为清宫所缺,如今已是国之重宝。北京故宫于上世纪60年代初已将上述几个时期书画收藏齐备。在书法方面,台北故宫的收藏量和品质不如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有4万多通明清尺牍,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远胜台北故宫在这方面的收藏。在碑帖方面,北京故宫的碑帖善本占全国大多数。目前尚没有见到文物南迁中有关碑帖的记录。  二、陶瓷类文物。北京故宫有35万件,一级品1100多件,二级品约6万件,还有上世纪以来在全国110多个窑口所采集的3万余片陶瓷标本。台北故宫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收藏均占优势,著名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绝大多数都藏在台北故宫。但北京故宫的收藏数量是台北故宫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代嘉庆至宣统官窑瓷器、历代民窑瓷器以及古陶瓷窑址标本、实物资料收藏方面,北京故宫均占有明显优势。北京故宫在历代官窑瓷器收藏方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也都相当可观,不容忽视。在古陶瓷收藏方面,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三、青铜器方面。北京故宫藏历代铜器5万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这三个数量均占中外传世与出土数量总和的1/10以上,是国内外收藏中国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另外有历代货币1万余枚、铜镜4000面、印押1万余件。台北故宫收藏有5615件青铜器,先秦有铭文的约500件。两岸故宫青铜器都以传世品为主,台北故宫藏品的总量和精品数量都较少,但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重器则十分有名。  四、工艺类藏品方面。北京故宫藏有玉器28461件,数量上多于台北故宫的11445件,而且又征集了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玉器数百件,其中安徽凌家滩遗址与六安杨公乡战国墓出土的一些玉器,为世所罕见,目前仅北京故宫有收藏。另外,北京故宫的“大禹治水”玉山,重逾万斤,还有重量数千斤的几件玉山,是台北故宫所不能及的。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杂项”,台北故宫总计7605件,北京故宫则有101355件。漆器总体上台北故宫精品较少;金属珐琅器,两岸所藏特点相近,但北京故宫的一些大型金属珐琅制品则是台北故宫所没有的;从台北故宫出版的有关如意、文玩等出版物所选文物看,其工艺水平明显逊于北京故宫藏品。另外,北京故宫还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而台北故宫无此收藏。  五、宫廷类文物收藏。北京故宫具极大优势,从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无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玺“二十五宝”、卤簿仪仗等为台北故宫所无,帝后冠服也最为齐全;反映清代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仪器、钟表亦为北京故宫特藏。清代皇帝稽古右文,重视文玩鉴赏,其鉴赏所用的印章,绝大部分藏在北京故宫。清代皇家信仰多种宗教,以本民族传统的萨满教、道教与藏传佛教为主。北京故宫收藏有大量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还完整地保存了宫廷中一些藏传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状。  六、图书典籍方面。台北故宫所藏版本时代早(宋、元、明版较多)、卷帙完整、书品好者居多,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及部分“天禄琳琅”藏书等,多是独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相当珍贵。北京故宫所存数量不多的宋元版书多已拨交国家图书馆,但现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种、数量众多,包括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书的定本,从未发刻的清代满、蒙、汉文典籍,为便于皇帝阅览或携带而重抄的各式书册,以及为宫内外殿堂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此外还有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未刊行书籍,各地藏书家进呈之书;一大批宫中戏本和档案;帝后服饰和器物小样、“样式雷”建筑图样、舆图等特藏文献,等等,以上共约5万册(件)。另有20余万块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书版。这些构成了北京故宫善本特藏的特色。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除了所存旧藏外,有近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各省市积极支持下征集、购买的散佚清宫文物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解放初期,国家就毅然花50多万港币从香港买回著名的“三希”中的两希——《伯远帖》和《中秋帖》。当时台湾也想买,但经费没有落实,他们至今引为憾事。迄今为止,先后有600多人向北京故宫捐献文物。毛主席三次将友人送自己的文物转送故宫保存。张伯驹、朱翼庵、孙瀛洲等人的无私捐赠,彪炳千秋。新征集的文物,许多在价值上比清宫旧藏毫不逊色。这使故宫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对北京故宫文物藏品状况不很清楚,有人以为好东西都到了台湾,有的甚至说:“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这显然是误解。当然,文物自有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两岸故宫的收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有从整体上来看待,才能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来源:光明日报)

如果想要找到某种期刊在国内哪个机构有收藏,可以通过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的: 全国期刊联合目录 不满意请追问,满意望采纳!有问题可以点击我的名字后面的:向TA咨询。我只要在线尽量及时回答。

收藏期刊的阅览室是什么

放在第一层

读书的地方别名叫图书室。

这个不太清楚

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 是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最早是 1948 年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的资料室,很少的学习资料,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但是它最早孕育了今天的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 1950 年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成立,图书资料室的设立,奠定了今日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的雏形。 1958 年吉林财贸学院成立,创建了图书馆。迎来了财大图书馆的新的历史时期。 1992 年吉林财贸学院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为财大图书馆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校区建设, 2005 年 11 月竣工的新图书馆面积 26300 平方米 ,其建筑构思新颖,宏伟壮观,具有多重文化内涵,是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大型高校图书馆。2010年长春税务学院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财大图书馆的发展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管理体制及部门设置学校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现有馆长1人,副馆长2人。图书馆内设五个部门。采编部:负责文献资源的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部:负责图书文献的外借及阅览室的管理,读者辅导工作;阅览部:负责期刊文献及视听资料的阅览及读者辅导工作;网络技术部:负责馆内系统和网络维护、读者注册、网页更新、资源更新等。参考咨询部负责图书馆定题服务、代查代检、馆际互借、原文传递、信息推送、读者培训、论文提交等。馆内业务分工明确、细致,工作氛围和谐向上。人员结构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5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名,占14%;本科生学历24名,占48%;专科生学历13名,占26%;中专生学历3名,占6%。副研究馆员职称14名,占28%;馆员职称17名,占34%;助理馆员职称8名,占16%。图书馆专业毕业11人,占22%;计算机专业毕业3人,占6%。经济专业毕业22人,占44%;外语专业毕业2人,占4%;其他12人,占24%。图书馆队伍整体状况较好,能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较高层次的服务。馆舍和设备状况图书馆建筑面积26300平方米。设有第一图书阅览室、第二图书阅览室、第三图书阅览室、第四图书阅览室(以上四个阅览室实行藏、借、阅、咨一体方式为读者服务)、学生报刊阅览室、合订本报刊阅览室、教师资料阅览室、外文资料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古籍文献阅览室、研究间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听资料室、第一自修室、第二自修室共15个阅览室3500个阅览座位。文献资源建设情况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工作主要依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坚持以专业文献资料为主,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和新建专业倾斜。经过多年建设,我校图书馆建立了以经济、金融、税收、保险、工商、营销、国际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为主的藏书体系。近几年随着专业的增加,对外语、计算机、新闻、数学、法律等专业的图书也做了重点建设。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图书馆共有纸质型图书120万册。图书馆还加强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购置超星、书生公司的电子图书74万种。自建了研究生硕士论文数据库;国家税务总局青年干部培训班论文数据库。引进了CNKI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重要报纸数据库、博士论文数据库、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经济管理类年鉴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中宏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对外经贸合作与WTO法典、资治法典数据库;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NSTL外文数据库;EBSCO外文数据库;读秀知识库;VIPExam学习系统;起点自主考试学习系统;金图国际外文数字图书馆(本馆购买共3000种);国泰安数据库。总计拥有23个专业数据库。现代化建设与设备我校图书馆多年以来重视现代化建设,早在1993年就引进了计算机管理软件,对图书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主要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随着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图书馆业务建设的需要,适应标准化和网络化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更换了原有系统,于2005年6月引进汇文系统管理软件,使我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图书馆设有301个机位的电子阅览室一个,140个机位的视听资料室一个,大厅设置公共查询系统检索机。经过多年发展,图书馆拥有服务器(15台)、大型存储(35T)、交换机、集成管理系统(汇文信息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管理等软硬件设备。服务器全天24小时开放,并建立了网页,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网页,也可以通过校园网了解馆藏情况及借阅信息,检索各种数据库,阅读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制度建设图书馆多年来重视规章制度建设,特别是搬进新馆后,根据“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对原有制度做了修订完善,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确保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制度保证。读者工作图书馆提供外借服务、阅览服务、电子文献检索服务、公共查询服务、馆际互借服务、视听资料服务、复印服务。收藏期刊资料的阅览室都配有复印机,以方便学生利用。第一、第二自修室、研究间阅览室开馆时间从早6点至晚22点,周开馆时间达112小时。学生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听资料室、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图书阅览室开馆时间从早8点至晚22点,周开馆时间达98小时。图书馆近二年日均接待到馆读者6000人次,日均借还图书4000余册次,图书周转率、利用率较高。电子文献日点击率在1500人次,中外文图书、期刊等数据库使用效果好。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几年来,学校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建设、网络化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为重点,以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中心,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的质量,求真务实。全面推动图书文献服务工作的发展与提高。2006年在市里组织的“巾帼建功”活动中,被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2006年5月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吉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对我校图书馆进行了“文献资源建设”和“自动化建设”两个专项评估,取得优秀成绩。2006年9月在吉林省第六届图书馆学会代表大会上,我馆被评为“优秀图书馆”。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果,不断满足学校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学校图书馆必定为我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更高、更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

收藏期刊的阅览室是干什么的

图书馆包括书库和阅览两种场所,书库可以借还书,阅览室只提供阅览,不外借

用来查阅图书,资料的地方

1、性质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而阅览室是图书馆的服务设施,图书馆内为读者在馆内使用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2、分类图书馆一般分: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六大类。阅览室一般分为普通阅览室、专门阅览室和参考研究室3种类型,在图书的阅览室中馆内不要大声喧哗,不能破坏书籍。扩展资料:图书馆中的其它服务:1、发展读者 (如发放借书证)、读者研究、文献流通和推广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2、文献复制服务、馆际互借、流动图书馆服务等)、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书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阅览室

答:在过去,人们在阅览室中查阅的,主要是报刊和书籍。这些大多是纸质的,这就导致需要大量的地方进行存放,而且每次查找的时候,都会非常不方便。不过还好的是现在有了中南云终端系统之后可以轻松不少,无论是管理还是养护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更何况现在这些报刊杂志和书籍越来越多的开始数字化。因此电脑就成为了必需品,只不过在没有岳阳电子阅览室解决方案的时候,这些电脑同样有着很多的麻烦。

收藏家期刊的藏怎么少

在自家的书架上,或者放在储藏间里面就不太占位置。

期刊来讲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看你侧重那方面  《收藏家》杂志是北京市文物局主管,收藏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收藏类专业核心期刊。延请国内最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和收藏界知名人士组成编委会,1993年创刊以来,曾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和“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奖。以其深湛的学术品位、高度的权威性和美轮美奂的图版印制,赢得了海内外收藏家、文博艺术界研究人员及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本刊刊载古今中外收藏界趣闻轶事,评介、推介国家馆藏和民间珍藏的文物、书画艺术精品,介绍各类藏品鉴赏、珍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时报道国内外收藏界与艺术市场的最新资讯。设有:最新报道、博物精华、赏玩手札、真伪辨微、公私秘藏、知津问津、百科长廊、拍品点评、艺术市场、国宝巡礼以及拍前预览、拍后综述等栏目。  杂志简介:  《文物天地》是老牌杂志,也是本"新"杂志。"老"是指《文物天地》创刊20多年,在文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新"是《文物天地》的重新定位:立足文博界,面向全社会的文物艺术品收藏者。  《文物天地》以宣传贯彻国家文物方针政策为宗旨,传承历史文化,倡导收藏文明,积极引导民间收藏和艺术品投资的健康发展。依托中国文物报社的渠道、专家作者队伍,《文物天地》的内容具有文物博物馆、收藏、拍卖行业权威水准,给读者提供好读(文字生动)好看(图片精美)、可信可靠的文本,和最新最快最受业界关注的信息。全刊分为关 注、人物、鉴赏、考古、收藏、市场、资讯七大版块,以内容"新"、表述"新"和视觉"新"来多层次多视角地反映文物艺术品收藏事业。  中国文物报社在文博行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有着行业尖兵的模范作用,尤其是《文物天地》杂志在收藏、拍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发行量在几万册,随着收藏、拍卖、投资行业的不断升温,发行量继续呈现上升趋势,现已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群,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收藏》 最偏向收藏大众的一本收藏类杂志。3次入围国家期刊奖的权威期刊。  追求大众化、面向低端收藏群体是《收藏》的根本特色。强调收藏文化,普及鉴藏知识,门类繁杂众多,对瓷器、书画、钱币、邮票关注较多。  《收藏家》 最讲究学术水平的一本收藏类杂志。国家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  突出大型文物展览报道,偏重古董与书画鉴藏,品位非凡是其最大特色。  《收藏界》 最爱搞评选活动的一本收藏类杂志。中国收藏界年度评选创建机构。  “主编视线”敢于讲真话,打起假来毫不含糊。侧重瓷器杂玩,关注当代收藏。年度事件和人物评选轰轰烈烈。  《鉴宝》 最关注收藏文化的一本收藏类杂志。  依托央视《鉴宝》节目,致力于“让中国传统文化回归”,让更多的人珍视传统,热爱收藏是该杂志的追求和理念。集鉴藏知识与市场报道于一身。  《艺术市场》 离市场前沿最近的一本收藏类杂志。文化部主管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突出市场,侧重拍卖,关注行情,投资指导性强。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专题策划能力强,“讨论区”经常探讨热点话题。  《文物天地》 最有媒体公信力的一本收藏类杂志。国家文物局主管的权威期刊。  202期的老杂志,2004年改版,由文物转向市场。敢于对国内艺术品市场弊端加以抨击,并就敏感话题展开学术争论。每期的“关注”栏目是一大看点。  《艺术与投资》 最关注当代艺术的一本收藏类杂志。  由杭州迁至北京798,突出当代艺术,关注画廊业动态。书画辨真识伪办得有声有色,对收藏爱好者大有裨益。  《艺术财经》 最追求财经气息的一本投资收藏杂志。  地处望京,倚靠中央美院师生资源。强调财经、学术,突出市场分析,侧重行情盘点和未来趋势研判是该杂志的一大特色。  《艺术新闻》 最具海内外视角的一本收藏类杂志。  突出新闻资讯,重点报道内地、港、台三地和苏富比、佳士得拍卖的最新动态。信息量大、专题深,侧重古董与当代艺术、新闻与艺术二者兼得。  《artvip艺术发现》 中国印量(每期20万册)最大的一本艺术品收藏投资理财直投杂志。  在全国一、二线机场书店直投,面向中高端收入群体和银行理财客户。以“艺术投资,价值发现者”为办刊宗旨,突出艺术品投资、理财和交易。

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做一个榻榻米可以储物的床,你可以把收藏的书籍放在榻榻米下面,经常看的,就摆在外面的书架上!

《收藏家》月刊《文物天地》月刊《鉴宝》月刊《收藏界》月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双月刊《文物鉴定与鉴赏》月刊《中国钱币》季刊《艺术界》双月刊《中国收藏》月刊《收藏·拍卖》月刊《艺术与投资》月刊《收藏》月刊《收藏参考》月刊呵呵,还有很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