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投稿经验分享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科重要辅助工具,对师生解决学科上的难点和重点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更多的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是指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更有效地传递知识和经验。以下是我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能否有效地运用的初浅认识:一、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回归课堂,立足课堂。”是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扬长避短,让教学变得更轻松方便。丰富了课堂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范例引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手段之一。但是,教师要想使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发挥淋漓尽致,就得掌握用它的时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适时地为教学服务。由于学科的性质的不同,可能课堂教学所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的时机有个准确的把握,以保证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效果是最佳的。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出现在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为新课创设理想的情景,且学生对所要引入的知识有足够的兴趣,并且能为以后的教学做最理想的铺垫,这时可以尝试使用;其次,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而这样的教学环节用我们普通的教学手段解决起来困难,不形象、不直观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借助这方面的力量;最后,为了对文本知识的延伸,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致的概括,需要用到这样必要的手段。二、利用解决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上的整合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有个整体的认识,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于精,不在于多。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各类情境,综合运用图象、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概念,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但是,它毕竟是一种为解决教学服务的工具,它的应用往往是解决常规教学中的学生较难理解、不熟悉、缺少感性认识等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而这就对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主体——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明确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为所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服务,这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教师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琢磨,在什么时间、情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展示。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文字,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要只是从文字上去简单地理解文本的意境是不现实的,即使这方面的研究的工作者也需要去仔细揣摩,所以如何降低文本要求,同时能利用有效的手段达到小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形象化的创造是有必要的。如培训教材中的案例中的那位马老师就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本来由于条件限制的课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气氛。又如我以前在教学小语《望庐山瀑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文,也。自己煞费苦心。从多角度的去观察庐山瀑布是理解古诗的切入点,让学生观察实物是不现实的,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就会成为最好的教学手段。虽然当时条件的不允许,学生不可能了解到庐山的“真面目”,为了更好的教学,我专门找到一所影楼,利用他们的电脑选取了几幅有关不同角度的庐山瀑布的照片利用投影仪,来让学生观察,教学事半功倍。二、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教学资源的再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资源再现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更有效地教育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课堂上的外延,是课后与课堂上的互补,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专业性学习的有效途径。而现阶段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往往只停留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的演示,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或其它原因,自己本身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拥有者,决策者,这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有人的因素,就有不可预测性,课堂上总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利用媒体等条件精心设计的环节,就因为学生突然生成的问题而被迫终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只备了课,却忽略了重要的主体——学生。教师能不能用自己对待文本的思考,借助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也跟着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运用上来,可以通过有效地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同时为教师今后的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可能。总之,时代的进步更应体现时代的教学,如何做到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愿我们的教学因现代教育技术而更加精彩。

作文教学曾是许多语文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多年来,大家在“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上狠下功夫,也摸索出了不少好的方法,但仍然难以彻底摆脱“作文难”的现状。探索一条作文教学新路子,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日益更新,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悄然进入课堂。作文教学中,它以超越时空、便捷及时、信息丰富、资源共享、资源重组和重复播放等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发挥眼、耳、口、手、脑的整体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写作材料,使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宽延伸,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欣赏,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是导致他们无话可说,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作文之中。教学之前,根据教学需要,或制作动画,或拍摄学生的活动制成录相,或从网络中搜索相关主题的电视散文,或下载相关的电视电影片段。教学时,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富有直观感受的音像材料,唤醒学生内心深出的美好情愫,激发学生对写作浓厚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而转化的关键是生活情境的刺激。传统作文教学往往只是提供文字命题或者所谓“材料”、“话题”,教师很少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因此学生很难将理解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外部语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心里想得挺好,有很多话要说,可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图片、组画、音乐、影视剧片段、记录片,摄像机可以捕捉到的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有价值的瞬间,这些形式多样的音像资料,弥补了学生平时生活的缺陷,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激活了语言功能。于是学生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有了这种冲动,教师再及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或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或让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启发,为下笔作文奠定基础。  同时,词汇和语言是否丰富是影响学生表达的另一个原因,这一点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加强阅读,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当以上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就可以下笔作文,甚至将各自的习作输入电脑。学生写作的同时,教师利用网上监控技术,随时调出来某生的习作,戴耳机与之交流,进行个别化辅导。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评改,提高评改能力。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经过多次反复的修改而成的。因此作文写好后,便要进行评改。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这项工作几乎是由教师一人包揽,这种做法受时空限制、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开通,为作文的评改提供了人机交互的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作文评析修改,人机交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一)利用大屏幕集体评改。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认识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作文的评改,亲身感受评改过程,进一步明确了评改的目的,掌握评改的方法,以最终达到提高习作自改能力的目的。每次阅完学生作文后,教师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如果是抄写在作文本上的,可以将其置于实物展示台,若是输入电脑的,就直接打开,)投影在大屏幕上,并让小作者范读。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同学们发言:“听了这位同学的习作,大家一定有话要说,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时,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有的指出优点,供大家学习,有的对不足之处也毫不客气地指出来,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总结,提出修改建议。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并在存在问题的位置作出相应的批注。如在一篇写人的习作中,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或心理描写,而文中缺少这些内容,教师通过与作者交谈,与其余学生商讨,在相应位置补上必要的外貌(或心理)描写。对字、词、标点符号的错误及病句等也示范地用事先学会的修改符号一一修改。这样,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辨析习作中的问题,且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有样可学。当包括小作者在内的所有学生亲眼看到修改前后作文的变化时,他们心中的成就感和兴奋之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二)利用网上邻居互评互改。集体评改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认识和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学会了欣赏美和鉴赏美,初步掌握了修改习作的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作文评改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评改活动之中。局域网又为学生提供了同学间互评互改的条件,当大家都将各自的习作输入电脑后,学生可以利用网上邻居查看别人的文章,既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又可以指出别人作文中的不足,在需要修改的句子下面划线,将修改意见或修改后的句子用不同颜色的字打出来。这样的修改,既可以引起同学的注意,又可以看出修改的意图。教师通过连机全程监控学生互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养成评改习惯。互评之后,针对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学生自己再完成作文的整体修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评改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完成习作后,都希望被认可,被欣赏,这就需要一个交流展示的空间。过去的优秀作文通常只能在班内朗读,或利用黑板报办习作园地,范围再大一点是向报刊投稿,但文章发表的机率太小,而且需要漫长的等待。现代媒体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学生作文的交流渠道和交流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相关网站投稿,学校还可以建起校园作文网,为学生创设展示风采的舞台,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自己创办电子报纸,设计作文的页面,出版作文集,链接到校园作文网中,供同学们鉴赏和评价。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光灰城市

现代教育技术投稿经验分享会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2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指示,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21世纪在即,处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20年,展望未来,我们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充满信心。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指明了教育技术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  1、发展教育技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  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  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政府领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  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9万盘,录音带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  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拔出来,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  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  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  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政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  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  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  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通过各类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发展多种行业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到2010年前后,将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扩展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在更多的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远程教育。  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正以开创生机勃勃的工作新局面,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将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纪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教育的整体改革服务,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执笔:刘雍潜、陈庆贵、张敬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宜城中学 -黑夜舞 最佳浏览环境 IE0 800*600 分辨率

很多初投稿的作者对于论文发表录用编修中存在疑惑,论文发表录用编修的理解就是作者的文章审核已经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并且被期刊录用了,只是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因为论文正在排版待发行。对于那些被拒稿或修稿的同行来说已经是个好讯息了。那么从论文发表录用编修中到录用所需时间是重点,还跟期刊周期有关,期刊可分为月刊、季刊、双月刊等,所以作者务必要了解期刊的发表周期,以防赶不上计划时间,尤其是以此来评定职称的作者,从而错过了评定职称的最佳时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出版社沟通交流好,确保自己的论文能够如期见刊,最快的一到两个月便可见刊。1、如果您是通过邮箱投稿的,请咨询您投稿的教育杂志编辑部,因为邮箱投稿是直接投到了教育杂志的投稿邮箱里。2、如果您是通过中教数据库官网选择的教育杂志投稿,请登录官网咨询编辑,或者通过作者查稿app直接查看审稿情况。3、如果您是通过邮寄稿件投稿的,也请咨询教育杂志编辑部,因为是编辑部老师在负责审稿。

现代教育技术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但知识并不等于智能,从知识转化为智能是有条件的。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到智能的发展,不仅与掌握的知识内容、掌握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克服困难的意志、愿望有密切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应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在于启发,而启发的核心是激发思维、引导思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作文教学曾是许多语文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多年来,大家在“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上狠下功夫,也摸索出了不少好的方法,但仍然难以彻底摆脱“作文难”的现状。探索一条作文教学新路子,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日益更新,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悄然进入课堂。作文教学中,它以超越时空、便捷及时、信息丰富、资源共享、资源重组和重复播放等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发挥眼、耳、口、手、脑的整体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写作材料,使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宽延伸,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欣赏,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是导致他们无话可说,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作文之中。教学之前,根据教学需要,或制作动画,或拍摄学生的活动制成录相,或从网络中搜索相关主题的电视散文,或下载相关的电视电影片段。教学时,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富有直观感受的音像材料,唤醒学生内心深出的美好情愫,激发学生对写作浓厚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而转化的关键是生活情境的刺激。传统作文教学往往只是提供文字命题或者所谓“材料”、“话题”,教师很少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因此学生很难将理解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外部语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心里想得挺好,有很多话要说,可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图片、组画、音乐、影视剧片段、记录片,摄像机可以捕捉到的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有价值的瞬间,这些形式多样的音像资料,弥补了学生平时生活的缺陷,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激活了语言功能。于是学生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有了这种冲动,教师再及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或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或让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启发,为下笔作文奠定基础。  同时,词汇和语言是否丰富是影响学生表达的另一个原因,这一点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加强阅读,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当以上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就可以下笔作文,甚至将各自的习作输入电脑。学生写作的同时,教师利用网上监控技术,随时调出来某生的习作,戴耳机与之交流,进行个别化辅导。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评改,提高评改能力。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经过多次反复的修改而成的。因此作文写好后,便要进行评改。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这项工作几乎是由教师一人包揽,这种做法受时空限制、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开通,为作文的评改提供了人机交互的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作文评析修改,人机交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一)利用大屏幕集体评改。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认识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作文的评改,亲身感受评改过程,进一步明确了评改的目的,掌握评改的方法,以最终达到提高习作自改能力的目的。每次阅完学生作文后,教师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如果是抄写在作文本上的,可以将其置于实物展示台,若是输入电脑的,就直接打开,)投影在大屏幕上,并让小作者范读。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同学们发言:“听了这位同学的习作,大家一定有话要说,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时,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有的指出优点,供大家学习,有的对不足之处也毫不客气地指出来,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总结,提出修改建议。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并在存在问题的位置作出相应的批注。如在一篇写人的习作中,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或心理描写,而文中缺少这些内容,教师通过与作者交谈,与其余学生商讨,在相应位置补上必要的外貌(或心理)描写。对字、词、标点符号的错误及病句等也示范地用事先学会的修改符号一一修改。这样,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辨析习作中的问题,且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有样可学。当包括小作者在内的所有学生亲眼看到修改前后作文的变化时,他们心中的成就感和兴奋之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二)利用网上邻居互评互改。集体评改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认识和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学会了欣赏美和鉴赏美,初步掌握了修改习作的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作文评改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评改活动之中。局域网又为学生提供了同学间互评互改的条件,当大家都将各自的习作输入电脑后,学生可以利用网上邻居查看别人的文章,既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又可以指出别人作文中的不足,在需要修改的句子下面划线,将修改意见或修改后的句子用不同颜色的字打出来。这样的修改,既可以引起同学的注意,又可以看出修改的意图。教师通过连机全程监控学生互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养成评改习惯。互评之后,针对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学生自己再完成作文的整体修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评改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完成习作后,都希望被认可,被欣赏,这就需要一个交流展示的空间。过去的优秀作文通常只能在班内朗读,或利用黑板报办习作园地,范围再大一点是向报刊投稿,但文章发表的机率太小,而且需要漫长的等待。现代媒体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学生作文的交流渠道和交流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相关网站投稿,学校还可以建起校园作文网,为学生创设展示风采的舞台,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自己创办电子报纸,设计作文的页面,出版作文集,链接到校园作文网中,供同学们鉴赏和评价。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代教育技术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2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指示,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21世纪在即,处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20年,展望未来,我们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充满信心。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指明了教育技术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  1、发展教育技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  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  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政府领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  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9万盘,录音带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  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拔出来,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  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  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  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政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  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  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  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通过各类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发展多种行业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到2010年前后,将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扩展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在更多的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远程教育。  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正以开创生机勃勃的工作新局面,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将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纪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教育的整体改革服务,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执笔:刘雍潜、陈庆贵、张敬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宜城中学 -黑夜舞 最佳浏览环境 IE0 800*600 分辨率

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摘要】素质教育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必须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而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影响受教育者素质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意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它以形象的文字、清晰的画面、丰富的色彩、悦耳的声音以及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和智能化的软件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和灵活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力求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过去的教育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挫伤,影响了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健康成长。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技术。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开始成为影响受教育者素质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等。一、现代教育技术(一)现代教育技术概况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即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先进技术、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进行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探究式、创造式、最优化等教学方法体系,并使之不断现代化,教学媒体用幻灯、电影、录音、录象、投影、电视、激光视盘、计算机、多媒体、卫星教育、远程信息网络等。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地广泛的领域,是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再现、集成、交互、扩充、虚拟等功能。(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储存、传递和呈现方面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使学生可以通过卫星传输及交互式电视听课,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及时地双向沟通,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许多教师或作者编排得很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例集中起来,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3、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自我操作性,易于使学生进入信息交换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信。4、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双向交互,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通过特定教学软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定。5、现代教育技术由于采用了卫星传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科技技术,不仅覆盖面大,而且速度快,学习者只要拥有多媒体计算机并实现联网就可以获取大量所需信息。学习成本也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二、素质与素质教育人的基本素质体现在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个方面。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素质教育有以下特点: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与全面性,2、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与主导性,3、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与立体性。素质教育观是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目前已深入民心。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意识。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广大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教学观念,要具备素质教育意识,要具有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想。其次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的素质。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已跨进21世纪的门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知识型人才观向素质型人才观转变。学习者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地学习,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有效的手段。(一)、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1、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鉴定,通过对教职工在教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编制和运用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2、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的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教育技术中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等手段的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内容和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系统性的优势,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不断地从感性向理性过度,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素质形成的智力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个别化教学,可以,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主题性,全面性,发展性,全体性,开放性,基础性等特点,真正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一方面由于任何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所以首先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并进行信息传播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优化组合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使用、选择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要体现生生互评,探究小组内进行互评,每一个学习小组间的互评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离不开教育媒体和配套软件的支持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的经费来源情况和现在教学设备情况因“校”制宜、因“材”制宜。经费充裕、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考虑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交互式教学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环境。经费紧张、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以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银幕等常规电教媒体进入教室、进入课堂为目标,还可购买配套的光盘等。总之,只有把教育技术真正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使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未来知识密集型劳动者,此时,教育技术也才能真正体现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自身价值。(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变尽管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劲的优势,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富有情趣的讲解、有效的板书、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作用是任何现代化手段都替代不了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失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则其教学效果不仅不会好,还可能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准确地、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2、课件内容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制作与使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不能盲目滥用课件进行教学或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内容等统统编进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这样会造成重点难点不分,学生无法消化教学内容,对知识掌握不牢。应该注意课件的实用性,应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所选择地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制作成课件配合课堂教学,使得教学中重点突出与难点解决,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1、改变传统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双主教学模式。2、加强各种教学媒体资源的应用研究。3、建立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4、实现现代教学媒体资源共享。5、开发各种有益的学习资源。四、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产主与发展,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心理,而且使人人接受平等的教育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人人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提供了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一)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 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个别差异。由于人的先天禀赋的不同,致使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教成无差异的优等生。传统教育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作为教师而言只能用教条化的语言给学生传授知识,既不能忽略差生又不能抵制尖子生,教师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兼顾每个学生。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师可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对教学进度、学习内容难易程度加以调控。利用电视、激光视盘等对学习内容加以巩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二)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人对知识和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直观感觉开始的。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依靠教师语言和教科书来进行教学,这使得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育模式枯燥、乏味,学生感到很吃力,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讲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只凭借单一的文字和符号进行描述,尽管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忙忙碌碌记笔记,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最大的优点和优势就在于,它能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传递教学信息。教师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使一些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理解的东西转化为直观形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使教师摆脱了单纯的教,学生的学,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如物理学科讲授电磁感应、机械振动、惯性等;地理学课讲授天体的运行和地壳运动;生物学课讲授细胞、遗传基因、语文学科讲授戏剧、小说等。(三)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传统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基本采用的是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手段陈旧化、单一化,没能取得好的效果。而现代教育技术使这一现象得到改变。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把一些生动、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收到极好的效果。我们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通过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组织各班学生收看一些思想性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录象。如反映98抗洪抢险救灾的《决胜》、反映缉毒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毒品的危害》、反映儿女情长的故事片《搭错车》等。学校还可利用电视直播形式召开每周一次的校会,以及文艺晚会等。既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挖掘教学中的美,结合音美知识作课件,可提高教学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创造思维,促进美学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教育上的热点问题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能达到减负增效成了关键的问题。上课时,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情绪、兴趣、意志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学生获得的信息,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在相同时间内学生看播放的故事片比看同样内容的故事书效果要好。用课件把课时安排的紧凑,内容充实,作到图、文、声、动画结合,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教育精神。为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更多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就要尽力挖掘教学中的科学美,使抽象概念深刻明晰、公式简洁对称,模型的千姿百态、试验的巧妙精湛,黑衬绿提神,绿和白清晰,黄和黑醒目以及感染力、烘托气氛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对于较难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每个学生耐心指导。这样就能达到预期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必然会被素质教育所代替。单一、枯燥、呆板的教育形式也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学生需要接受的是更多、更新的知识,而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让教师真正作到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参考文献1、何可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第三版2、张丽霞、张立新、宋耀武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3、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第四版4、师书恩 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进步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是毫无疑问的,从教学方法到教育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获取知识的工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教师和学校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唯一途径。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教学手段在教学模式和时空上的限制,突破了传统文字教材内容单一、更新延后等缺点,以图文声像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同时提高丰富的交互工具,如在线讨论、答疑等。MOOC、翻转课堂、虚拟交互等教学形式实现了教育现代化,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教育系统。随着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不单纯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演示手段。它吸收了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传播学、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成为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迈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领域。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技术等,各个要素间是紧密相关的。其中,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讲,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硬件支撑条件,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需要学校具备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能随时代的需要不断更新,不仅需要学校 的主动投入,更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支撑条件,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需要学校教师群体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质,从最基础的软件操作到更高级的编程、数据库管理都是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标志。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终身化注入了生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每个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日新月异 的社会变化和指数式增长的知识爆炸。教育终身化使得教育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个体学习为中心”。现代学校教育将走向满足不同能力、不同兴趣、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的个性化教育,而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教育将成为满足个体需求的自适应教育形态。  为教育而战--雅学云智能教育构建一个强大而又专业的资源渠道,在广西各大区县教育部门做好实验基地等顶层设计、发展规划、蛋糕分配等问题,真正将教育资金用到实处。更多的去赋能我们教育生态圈,去帮助解决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就是我们这群教育服务人员的责任与工作。

教育现代化投稿经验分享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应该可以的吧,税点一般是10%-15%吧,我之前在GO期刊发的,开的票好像是 版面费,后来单位核实发表的论文后,给报销了。

写目前比较前沿的东西,或者教育动态发展方向、或者某一门课程改革的方法,甚至是你教改的先进的教学章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