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点评模板怎么写

发布时间:

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点评模板怎么写

其实,本案涉及的正是民法中所述及的“人身权”,属于最基本的人格权利。法律既然保护姓名、形象,对于最本位的身体自然也是不容侵犯和践踏法官自由裁量权,是因为在法律制定中总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个案也有不同状况,法律构成中往往使用“可以”或者“应当”从轻或者从重处罚,具体如何从轻从重,除了高院出台一些说明之外,自由裁量权往往很泛泛。例如,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前不久冒名顶替上学、工作的案情,因时效限制,并且又发生在文革时期,导致很多政治大背景而无法适用任何具体法律,只得用宪法精神!!!而,有时候法律与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发生冲突时,当事人是权力不对等的,而自由裁量权的应用却未必都偏向于弱势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外文书名: China Law Review Volume 2平装: 207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9787503686672条形码: 9787503686672尺寸: 28 x 4 x 4 cm重量: 499 g内容简介《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想做的,就是一件推进法学中西交流的事情。《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有三个版本形式:内地简体字版、台湾繁体字版、英文版,简体字版先期出版,我们力图收集当代华语学者的上佳表现,并以中英文版的三种面目展现给世人。一位学者的一篇文章,将以三个版本,就教于海内外学人,犹如三种声道的同声传译,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的问题传播到两岸四地与七洲。或许今日中国法学学术与实践尚不够成熟,但《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仍然要将这尚不成熟的、但终将成长的华人表现,推到世界面前。与此同时,我们也将收入国际学者的上乘表现,这不仅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沟通、鞭策,还是一种“世界工厂”的全球化式的表现。

没证据是不行的

一般来说,评论性文章常常涉及到的角度有以下几类:一、时空角度:时间角度:历史、现实、未来等空间角度:地方、国内、全球等二、因果角度先例举现象、分析原因先例举现象推论结果三、正反角度先正后反先反后正四、先外后内、由浅到深的角度先分析现象、再揭示本质先从人们熟悉的常理角度分析,再上升到哲理角度分析,再上升到美学角度分析先感性、再理性,先道德、后法律,先物质、好精神先他人、后自己,先普通人,后圣贤,先分析、后总结

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点评模板

1、《法学》月刊  2、《中国法学》  3、《北大法律评论》  4、《民主与法制》  5、《中外法学》  6、《法学研究》  7、《法学杂志》  8、《法学家》  9、《政法论坛》  10、《现代法学》  11、《当代法学》  12、《法商研究》  13、《法律科学》  14、《法学论坛》  15、《政治与法律》  等等。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外文书名: China Law Review Volume 2平装: 207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9787503686672条形码: 9787503686672尺寸: 28 x 4 x 4 cm重量: 499 g内容简介《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想做的,就是一件推进法学中西交流的事情。《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有三个版本形式:内地简体字版、台湾繁体字版、英文版,简体字版先期出版,我们力图收集当代华语学者的上佳表现,并以中英文版的三种面目展现给世人。一位学者的一篇文章,将以三个版本,就教于海内外学人,犹如三种声道的同声传译,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的问题传播到两岸四地与七洲。或许今日中国法学学术与实践尚不够成熟,但《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仍然要将这尚不成熟的、但终将成长的华人表现,推到世界面前。与此同时,我们也将收入国际学者的上乘表现,这不仅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沟通、鞭策,还是一种“世界工厂”的全球化式的表现。

1.《法治的脸谱》,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2.《法治的声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主观违法要素理论——以目的犯为中心的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刑法总论》,【日】山口厚著,(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从新判例看刑法》【日】山口厚著,(与刘隽合译,第一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1.无情的法律与理性的诠释——许霆案的深层解读(第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副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3.金融犯罪的全球考察(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刑法分论》(谢望原、赫兴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2011年第2版。2.《刑法总论精释》(陈兴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一)犯罪论体系序列 犯罪概念的分层含义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再宣扬——以“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规范理解为切入, 《法学评论》2015年第2期;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宣言与自省,《中外法学》2010年第1期;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改造研究的现场叙事——兼对一种改良论主张的若干评论,《法律科学》2009年第2期(转载于《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4期); 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基本依托和意义所在,《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金陵法律评论》2008年春季号; 违法性理论的应然位置,《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转载于《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11期); 关于德日犯罪论体系的若干辩驳,《云南法学》2008年第3期;(收入于改之、周长军教授主编:《刑法与道德的视界交融——西原春夫刑法理论研讨》,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目标定位——二阶层、三阶层还是四阶层?载冯军主编:《比较刑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所面临的基本课题,载梁根林主编:《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刑事领域的违法性冲突及其救济——以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检讨和反思切入,与梁根林教授合著,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0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刑法基础理论序列 刑法规范的供给不足及其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刑罚积极主义立场下的刑法适用解释,《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 论刑法用语德明确性与概括性,《法律科学》2013年第2期; 行为犯概念否定论,《政法论坛》2013年第6期; 应否允许抽象危险犯反证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 善待罪刑法定——以我国刑法第3条的检讨和反思切入,《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8期转载); 论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以刘海洋事件为视角的考察,《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5期转载); 刑事一体化:梳理、评价与展望——一种学术史意义上的现场叙事,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三)主观违法要素与目的犯研究序列 非法定目的犯的甄别与定位——以伪造货币罪为中心,《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4期转载) 论金融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法学杂志》,2008年第4期;   论中国刑法中的典型的法定目的犯,《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论目的确定的推定化,《当代法学》,2008年第2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6期转载) 论主观违法要素的地位与范围,《刑事法评论》第17卷,2006年3月版; 论主观违法要素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刑事法探究》第一卷,2007年5月版。(四)财产犯一般理论序列 论刑法介入财产权保护时的考量要点,《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论刑法对财产权保护中的均衡性原则,《法学》2011年第5期;(五)刑法适用具体问题研究序列 论抢劫罪与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之间的关系——以孙某寻衅滋事案为切入点,《法学》2015年第2期; “情节较轻”的认定应不考虑法定从宽情节——以防卫过当故意杀人行为的量刑为切入,《法学杂志》2014年第10期; 累犯情节前置论,《法学》2014年第7期; 死刑案件裁量过程中的司法软骨病及其祛除,《法学》2013年第10期; 恶意散布他人捏造事实行为之法律定性,《法学》2013年第6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2年第11期转载); 绑架罪既遂标准的重新论证,《法学评论》2012年第1期; 论绑架罪的修正构成的理解与适用——兼评修正案对绑架罪的修改,《法学家》2009年第3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11期转载); “躲猫猫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法学》2009年第4期; 利用ATM故障恶意取款案法律性质辨析,《法学》2008年第2期;   许霆案背后的几点反思,《法制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20日。 拐卖幼女并奸淫行为之定罪量刑,《法学》2007年第10期; “奸淫被拐卖的妇女”应如何理解,《法制日报》理论版,2007年9月9日。 论军警人员抢劫行为之法定刑适用,《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10期转载) 持假枪抢劫该如何定性,《法制日报》理论版,2009年4月8日。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之法律适用,,《人民检察》,2007年第9期; 典型案例的标本价值,《人民检察》,2008年第7期; 求仁而得仁,何怨?《人民检察》,2007年第15期; 婚内强奸犯罪化应该缓行,《刑事法判解》第4卷,2001年版; 死刑犯的生育权,《刑事法判解》第5卷,2002年版。 超越与缺憾——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总置评”,《刑事法评论》,第13卷,2003年版。(六)其他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时代潮》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法学随笔20余篇;在《北京商学院学报》、《现代财经》、《财会月刊》等杂志上发表经济类论文5篇(2000年以前) 。

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点评文章模板

a类b类c类 是某单位 或某省地区规定的,中国的期刊分为核心期刊,和费核心期刊,核心期刊,里面有分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A类 应该就是南大核心,B类应该是北大核心。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外文书名: China Law Review Volume 2平装: 207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9787503686672条形码: 9787503686672尺寸: 28 x 4 x 4 cm重量: 499 g内容简介《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想做的,就是一件推进法学中西交流的事情。《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有三个版本形式:内地简体字版、台湾繁体字版、英文版,简体字版先期出版,我们力图收集当代华语学者的上佳表现,并以中英文版的三种面目展现给世人。一位学者的一篇文章,将以三个版本,就教于海内外学人,犹如三种声道的同声传译,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的问题传播到两岸四地与七洲。或许今日中国法学学术与实践尚不够成熟,但《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仍然要将这尚不成熟的、但终将成长的华人表现,推到世界面前。与此同时,我们也将收入国际学者的上乘表现,这不仅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沟通、鞭策,还是一种“世界工厂”的全球化式的表现。

醉酒驾车是一种可控可知的行为,酒驾者必然存在这主观故意,不存在“误动作”,酒后驾车的危害尽人皆知,不再赘述。因此,对酒驾行为的惩戒无论如何严厉都不为过,至于各地量刑标准不太一致应该是出于对刑法理解上的差异,但是,总的原则没有错,也没有必要强求一致,只要处罚达到令酒驾者望而生畏的程度,就已经达到立法目的了。

没证据是不行的

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点评模板下载

在公开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在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1)要件挑选原则与犯罪主体《政治与法律》1988年第4期(2)对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质疑《现代法学》1988年第5期(3)试论收容教养 《劳改劳教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4)犯罪的动机与目的新探《江西法学》1989年第4期(5)刑法上的“国家工作人员”质疑《法制月刊》1989年第10期(6)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再认识《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7)经济法规中的刑事责任初探 《武汉学刊》1990年第5期(8)论法官的职业道德 《江汉论坛》1991年第6期(9)武汉市涉外经济法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习与实践》1991年第12期(10)论收容教养制度《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1)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中权利观比较《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12)职务犯罪辨析 《社会科学家》1992年第6期(13)论职务犯罪的概念和本质《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14)论犯罪的动机与目的 《山东法学》1993年第3期(15)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罪过新探《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16)论犯罪的动机与目的的关系 《江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17)论主观恶性《政治与法律》1993年第4期(18)论量刑的根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家》1993年第5期(19)我国科技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深圳法制报》1993年10月26日(20)量刑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21)罪刑相适应原则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法学评论》1994年第2期(22)论量刑的刑罚经济原则 《法律科学》1994年第3期(23)量刑情节的立法完善 《人民司法》1995年第4期(24)论一案中多种情节并存时量刑的综合平衡《法律适用》1995年第5期(25)论多种量刑情节的适用《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1期(26)完善刑法中量刑规定的立法构想《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获全国法院系统学术研讨会二等奖)(27)论受贿罪的主体 《法律适用》1996年第2期(28)刑事诉讼法系列讲座(共三十篇)《海南日报》1996年6月-11月(29)王英汉流氓集团案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30)论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 《人民司法》1996年第11期(31)量刑失衡与矫正对策 《开放时代》1997年1期(32)鼓励自首立功,明确从轻处罚 《广东法制报》1997年5月12日(33)为何以危害国家安全罪取代反革命罪《广东法制报》1997年6月2日(34)广州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对策 《广州法制报》,1997年4月15日(35)论刑法中从重、从轻、减轻、免刑的适用,《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36)对刑法基本原则的理性思考,《开放时代》1997年第5期(37)穗港两地刑事司法协助探讨,《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38)粤港两地司法协助探讨, 《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39)论刑事责任的根据内部的关系及特征,《中国刑事法》1998年第6期(40)珠江三角洲:反商业间谍在行动,《当代地方科技》1998年第6期(41)澳门法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模式展望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42)关于澳门法制建设问题的思考, 《特区与港澳经济》1999年第12期近十年(2004年至今)发表的论文:(43)犯罪概念的哲学思考 《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CSSCI)被《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收录(44)犯罪客体新论 《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 (CSSCI)被《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收录(45)论我国缓刑的立法完善与司法对策 《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CSSCI)(46)论量刑的平衡 《人民司法》2004年第4期(47)论量刑中的减轻处罚与免除处罚 《人民司法》2004年第8期(48)合同罪若干问题探究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49)论计算机犯罪的几个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50)论合同罪 《经济师》 2004年第12期(51) 论缓刑保证金制度的设立 《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2)论量刑原则的重构 《法学评论》 2005年第1期 (CSSCI)(53)挪用公款罪的几个实务问题探究 《人民司法》2005年第4期(54)农村法庭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55)重刑主义不利于长治久安《检察日报》2005年6月14日理论版(56)对重刑主义的反思 《法律适用》2005年第8期(57)重刑主义的理性思考 《中国刑法学年会论文集》(2005年)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58)我国缓刑制度的反思与重构《马克昌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59)一宗离奇“奸尸”案引发的刑法学思考《当代检察官》2006年第10期(60)恶意逃避债务的刑法规制 《暨南学报》2007年第1期 (CSSCI)(61)和谐社会建设与刑罚轻缓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62)刑法中的人格问题初探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3期(CSSCI)(63)人格刑法视角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64)赌博罪的司法困境及出路 《法律适用》2007年第11期(65)让刑法闪耀人性的光芒 《同舟共济》2007年第6期(66)刑事政策视野下的人格刑法理论解读《中国刑事政策报告》2008年第三辑(67)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畸高薪酬的司法介入 《法治论坛》2008年第10辑( 68)人格理论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启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69)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中国监狱学刊》2009年第6期(70)管制刑保留的必要性及完善,《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71)转型时期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CSSCI)(72)激情犯罪情节法定化的立法思考,《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CSSCI)(73)中国证券犯罪的立法完善与司法对策,《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CSSCI)(74)我国司法实务中赃款赃物处理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处置原则,《学术研究》2011年第3期(CSSCI)(75)激情犯从宽处罚的应然与实然论证,《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CSSCI)(76)论社区服务刑制度在我国的设立,莫洪宪等主编《社会转型与法学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2013年出版。(77)轻微刑事案件不捕标准探讨,《法治论坛》2013年第3辑(78)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反思,《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9期(79)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之检讨,《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CSSCI)(80)人格刑法理论对我国的启示,《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CSSCI) (1)《量刑的基本理论研究》(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2)《中国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3)《警用法学大辞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4)《经济法教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5)《农村普法读本》(二人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6)《刑法学研究新视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7)《人大制度与人大代表》 红旗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8)《广州可持续发展研究》 广州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9)《经济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二人合著,第一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10)刑法学(副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11)量刑与行刑改革探索(专著)群众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目前有6篇公开发表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有一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1990年第4期)转载。有两篇论文论文同时被《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录入。

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学院教师队伍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专职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法学专业,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科研能力,科研成果丰硕。其中崔卓兰教授被聘任教授二级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和广东省首届“中青年法学家”;黄立教授、马栩生教授被评为第二届“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有6名教授被聘为广东省人大立法顾问;黄立教授、杨振洪教授、张永忠教授分别担任广东省犯罪学研究会、广东省社会法学研究会、广东省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首任会长;一批教师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和多个行业的立法咨询专家。另外,学院还聘请了张文显、马怀德、黄进、赵秉志、王保树、谭玲、杨宗仁等知名学者、司法界专家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据统计,2008-201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超过150篇,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期刊发表论文5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文超过10篇。2008-2012年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超过40部;2009年至2011年学院在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位居广东省法学院校第二。 崔卓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太平洋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宪法行政法学会总干事,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吉林省政府、长春市人大、长春市政府立法顾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和广州市政府法律咨询专家,广东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曾任吉林大学法学所所长、《法制与社会发展》常务副主编、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 杨振洪,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社会救助研究服务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社工委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香港浩霸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广东合拓律师事务所律师,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知识产权仲裁院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法学等。曹旅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在《法学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要著作有《秦律新探》、《张家山汉律研究》、《秦汉魏晋法制探微》与《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曾获“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法制史。丛中笑,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财政部天和经济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法经济学、财税法学。陈永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宪法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地方立法学会常务理事,在《光明日报》、《法商研究》、《法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两部,参编10余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黄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第二届“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犯罪学。孔繁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社会法学。马栩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民商法学会副会长,广州、佛山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第二届“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王水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秘书长,“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宣讲团成员,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国际刑法。王涛,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制史、比较法制史。伍劲松,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美国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访问学者。著有《行政解释研究》,在《法学家》、《法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许楚敬,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在《中国国际法年刊》、《现代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和《政治与法律》等法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学。杨晓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体育产业领域的相关教学和研究,主持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课题及横向课题多项,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编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赞助导论》教材,参编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市场营销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与职业设计》教材。在体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于群,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曾从事政府法制工作长达7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法学、民商法学。张芳芳,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从事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先后在《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当代法学》、《人民司法》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论文《体育仲裁协议与商事仲裁协议的比较研究》获2007年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张永忠,教授,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六五”普法高级讲师团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与政府经济管理、信息传媒法、知识产权法学。曾二秀,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研究会理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研究员,兼职律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学。周贤日,教授,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决策咨询机构专家,广东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法学会劳动关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总工会法律顾问团专家,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法学、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商法学等。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外文书名: China Law Review Volume 2平装: 207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9787503686672条形码: 9787503686672尺寸: 28 x 4 x 4 cm重量: 499 g内容简介《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想做的,就是一件推进法学中西交流的事情。《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有三个版本形式:内地简体字版、台湾繁体字版、英文版,简体字版先期出版,我们力图收集当代华语学者的上佳表现,并以中英文版的三种面目展现给世人。一位学者的一篇文章,将以三个版本,就教于海内外学人,犹如三种声道的同声传译,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的问题传播到两岸四地与七洲。或许今日中国法学学术与实践尚不够成熟,但《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仍然要将这尚不成熟的、但终将成长的华人表现,推到世界面前。与此同时,我们也将收入国际学者的上乘表现,这不仅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沟通、鞭策,还是一种“世界工厂”的全球化式的表现。

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点评文章怎么写

中国的法律是改革开放后十年才具体修建的很年轻很不完善,而且有两条大违背明主的法律非法集会和扰乱公共秩序

无论你对作品中的结构、主人公、或者作者等等一些问题有任何看法,你都可以写出来,当然不能违反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些道德伦理和国家法律的原则,其他的你都可以把对这篇作品的看法写出来,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据学术堂的了解,法律论文一般由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插图和参考文献几个部分组成  内容提要: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术论文汗牛充栋,一个人终其一生往往无法阅读一个学科所有的论文了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了,在筛选论文时他们首先看内容提要,以便了解以下信息:1)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2)为什么选这个题目;3)用什么方法(或用什么资料);4)得到了什么结论;5)如果有争议,作者怎么看读者在得到这些信息后,决定要不要看全文所以研究者在撰写内容提要时,需要体现以上几项内容篇幅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写足上述要素;当然也不能太长,长了就啰嗦   关键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国读者一般使用知网和JSTOR这样的电子数据库搜索论文时,往往输入关键词所以,研究者在写关键词时需要斟酌,以便让读者找到自己的论文可惜的是,很多人选择关键词往往很随意,选择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词我们需要以己度人,了解读者喜欢用什么关键词检索一般来说,关键词要能体现选题的重要方面   前言:此部分为正文的前奏,其目的就是回顾研究文献,提出新问题和研究方案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一个选题的研究史,点评前人的论着,既指出他们的成果,又剖析他们的不足实际上,这就是把文献阅读部分的工作成果收入其中在前人的遗留问题之中,挑选一个重要的,又可行的问题作为自己的选题锁定了研究对象还不够,在此部分还要提出一个研究方案来  正文:此部分要展现论证过程选题不同论证过程也不同,需要分别对待文史方面的选题可以分解成若干子问题,然后提供证据,形成子观点;最后由子观点构成大观点科技考古方面的选题,则需要利用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讨论辨析由此获得的数据,然后得到结论  结语:结语的要害在于简要重复论文的主要部分,也就是新问题、研究方法、证据和结论结语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充分呈现论证过程;不宜太长,长了就有啰嗦之嫌在这个部分不能出现新资料和新观点;任何新资料和新观点(想法)只能出现在正文中,结语只是归纳复述正文的重要内容  插图:插图样式多样,可以是照片、线图和表格,现在还可以是视频它是重要的支撑资料,一方面可以说明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提供物证它们既可以展示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对象,帮助读者理解它们,也可以展示物证和数据,支撑论文它们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关键是能够说明论文中关键概念、对象,或者呈现数据在此部分,插图要与正文结合;也就是说正文的重要理论、概念和器物需要插图来说明,观点需要物证和数据来支撑;同时插图不能茫无目的,要为论文服务,否则就不要使用插图需要添加文字,说明插图名称、图例、比例当然,如果插图涉及知识产权,还要注明来源  注释:研究者在写作论文时,少不了引用以往的研究成果,或者观点,或者数据(资料),或者方法为了尊重以往成果,研究者需要做注释,以避免剽窃之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以往成果,既有他人的,也有作者自己的我国不少学者往往在意他人成果,而忽略了自己的成果做注释还有另外用途,就是方便读者查阅出处,检验论文是否严谨扎实因为如果研究者在做注时,没有看过所引论文,或者一知半解,容易出错实际上,注释是一个研究者的信誉晴雨表,如果在注释上不认真,读者会认为研究者是个马虎的人,靠不住的人至于注释的格式,现在各个大学发布的学位论文规范都有说明发表时,各个出版社和期刊也有自己的规定,这里就不赘述了  文献目录:现在学位论文一般要求在论文末尾放文献目录但是文献目录一定要与脚注相一致,脚注里面出现的目录有,同时目录有的脚注也得有  论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写作一篇论文需要遵循可阅读、可检验、可追溯和可检索四条原则作者需要明白论文的结构,清楚各个要素即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插图和参考文献的功能,写好每个要素此外,论文还要注意术语的延续性、体悟读者的需要、避免抄袭、使用平实语言和发掘论文价值

要注意观察,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场景里的一切。找到很多生动的细节,先不考虑这些细节有没有必要。收集这些外在的行为,收集的视角越多,效果越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