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京林业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南京林业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

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副教授专业技术资格。曾任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1996年01月任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1998年01月任南京市农林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0年10月任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02年04月任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2009年09月任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省林业局局长、党委书记。 2012年4月省委决定:夏春胜同志为正厅级

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省级及重大工程横向科研项目50多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厅级二等奖2次,在国家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1篇,15篇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二、三等奖或被SCI、EI、ISTP收录,主编和副主编出版教材4部。是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TC17(地基处理)委员会成员,多国岩土工程灾害与修复委员会成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土建类委员,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森林工程”编委,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建筑类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交通出版社工程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编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1)人工冻结技术在地铁等城市地下工程中应用、其冻胀、融沉特性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2)城市软土地下空间开发引起周围地表、建筑物和构筑物变形、沉降的预测理论和控制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既有桩基的影响研究;(3)深大基坑新型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4)住宅产业化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详细信息点击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2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3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收稿日期: yyyy-mm-dd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4 层次标题序号 1 层次标题左顶格。2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 2, 3 …;二级标题使用1, 2, 3, …; 3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4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5 其他序号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6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1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2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3 作者机构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4 摘要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5 关键词 1 应有3~8个关键词。2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4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6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3 英文摘要1 文题 1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2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3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4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2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1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2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3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4 摘要正文 1 字数为100~150实词。2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3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 尽量使用简单句;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5 关键词1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2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4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2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3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4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1 斜体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2 黑斜体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2 正体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1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2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3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141 592 6”。4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7 插图1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2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3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4 图注的字体、字号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5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8 p,或3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4 p,或15 mm)。 6 函数图要求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7 照片、灰度图:清晰。8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8 表格1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4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5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9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的要求 1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4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5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2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3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林业基础科学 S71 森林动物学 S6 森林昆虫学 S7森林数学(统计、数模、林价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学 S8 造林计划 S721森林土壤学 S714 林木育种 S722 苗圃学 S723森林水文学 S715 造林技术 S725 森林经理学 S757森林生物学 S718 森林经营学 S750 测树学 S758树木学 S4 森林保护学 S76 病虫害及防治 S763森林生态学 S5 木材学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荐TS6建筑科学与技术 TU 1 木材化学加工 TQ351 林副产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观赏园艺 S68 植物遗传学 Q943机械工程 TH 1 分子遗传学 Q75 基因工程 Q78汽车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学 Q945 植物病理学 S1电子工程 TN 造纸工业 TS7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 TS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 3 自动化 TP 1 电机工程 TM环境科学与工程 X 化学工程 TQ 经济管理 F 2

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省级及重大工程横向科研项目50多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厅级二等奖2次,在国家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1篇,15篇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二、三等奖或被SCI、EI、ISTP收录,主编和副主编出版教材4部。是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TC17(地基处理)委员会成员,多国岩土工程灾害与修复委员会成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土建类委员,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森林工程”编委,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建筑类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交通出版社工程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编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1)人工冻结技术在地铁等城市地下工程中应用、其冻胀、融沉特性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2)城市软土地下空间开发引起周围地表、建筑物和构筑物变形、沉降的预测理论和控制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既有桩基的影响研究;(3)深大基坑新型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4)住宅产业化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详细信息点击

北京林业大学编辑部主任

王建中,男,1952年生,汉族,祖籍河北曲阳。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学、生物资源利用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资深专家。先后从事植物学(1974年-1992年)、林区多种经营(1992年-1998年)、植物资源利用与天然产物开发、农林产品贮藏与加工(1999年至今)方面的教学和科研。1992年筹建了“林区多种经营”专业,1998年主持筹建了我国林业高校第一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讲授10余门课程,指导培养研究生6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曾任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食品研究所所长、《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林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园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加工分会理事、首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专家组长、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组成员、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理事、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副会长等。教授课程:1 《植物学》2 《树木学》3 《森林植物学》4 《植物显微技术》5 《植物分类学》6 《植物拉丁文》7 《绿色食品与功能食品概论》8 《食用资源学》9 《生物资源及其加工利用》10 《食品营养学》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北方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及繁育技术研究;2 林业部97重点研究课题“板栗粉加工及新食品开发技术研究”;3 国家林业局1998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板栗仁保鲜技术研究”;4 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部门专项)“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研究”子课题“板栗食品加工技术”;5 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板栗深加工技术示范”;6 环境保护部“全国重点物种资源调查”项目,子专题“中国重要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I-IV期);7 环境保护部“全国重点物种资源调查”项目,子专题“中国植物园移地保护植物-北方树种部分调查”;8 环境保护部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项目:“苗岭地区(贵州从江及榕江县)野生植物资源调查”;9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杏加工利用产业链技术体系研发”;10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板栗产业链环境友好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专题:“板栗综合深加工技术体系研发”。主编、参编专著1 王建中、刘忠华主编《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年4月[3] 2 王建中副主编/沈熙环主编《灌木暨山杏选育、栽培及开发利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11月3 王建中参编/李书心主编《辽宁植物志》(上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11月4 王建中参编/付沛云主编《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5年12月5 王建中参编/孙立元、任宪威主编《河北树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12月6 王建中副主编/黄金祥、李信、钱进源主编《塞罕坝植物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8月7 王建中参编/王九龄主编《中国北方林业技术大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0月8 王建中参编/任宪威主编《汉拉英中国木本植物名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1月9 王建中副主编/周云龙主编《华南常见园林植物图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10 李裕久、王建中《植物分类学教学参考资料》,北京林学院印刷厂,1984年11 王建中、欧阳杰、王丰俊《板栗综合加工原理与技术》,中国旅游出版社获奖1 “植物学教学管理建设与改革”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研组集体);2 参编的《辽宁植物志》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3 参编的《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获中国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4 参编的《中国北方林业技术大全》获北京市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5 “森林草原交错带植物多样性及资源利用”获河北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6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干燥花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获河北省山区开发二等奖;7 “全国重点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编目与评估”获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团队研发技术1 仁用杏综合深加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杏肉膳食纤维、杏仁油及其衍生品、杏仁蛋白及功能肽加工等;主要研发产品有:脱苦(山)杏仁、功能性(山)杏仁、杏仁露、固体饮料、杏仁油、杏仁配方油、杏仁肽饮品、杏仁肽粉等。2 核桃综合深加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核桃青皮利用、核桃壳利用、核桃油及其衍生品、核桃蛋白及功能肽加工等;主要研发产品有:青皮预混料、青皮-核壳天然产物、风味核桃仁、核桃露、核桃粉、核桃油、核桃配方油、核桃肽饮品、核桃肽粉等。3 板栗综合深加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板栗栗蓬、板栗花、板栗壳、板栗仁深加工等;主要研发产品有:栗蓬预混料、栗蓬鞣花酸、板栗花露水、袋装栗仁、板栗粉、板栗酱、板栗饮料、板栗低聚糖饮料、板栗淀粉系列改性产品(淀粉磷酸酯、抗性淀粉、氧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等。4 健康配方油加工技术:以符合相应国标的植物油脂为基础,以脂肪酸分子组成为内涵,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脂肪和脂肪酸专家组相关推荐规范,根据不同人群营养需求,调配出脂肪酸组成合理的系列配方油产品。5 植物天然产物类黄酮制备、改性与开发应用技术:以落叶松废弃物、蛇葡萄属植物、虎杖根状茎、国槐花蕾等为原料,提取制备二氢槲皮素、二氢杨梅素、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槲皮素、芦丁等类黄酮天然产物,同时,根据化学结构特点进行改性,增强了上述类黄酮化合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开发了相应产品。6 食源性功能肽制备与应用开发技术:以食用蛋白为原料,经过酶解或发酵、分离、纯化等工艺而制成的新型蛋白水解产品。先后开展了山杏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核桃蛋白ACE抑制肽、螺旋藻蛋白ACE抑制肽、板栗功能肽栗仁、玉米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激活肽等的研究,得到相关功能肽结构序列,获得相关专利;同时,研究了苦味肽脱苦技术,尝试开发了胶原蛋白肽、山杏辅助降糖肽、核桃辅助降压肽等系列产品。7 林果业加工剩余物高值化开发技术:针对林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加工剩余物,譬如核桃、核桃楸、山核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青皮(约占果实鲜重的70%),板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栗枝、栗蓬(约占鲜重的50%)、栗壳,山杏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苦杏肉、核壳、种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高效利用方案。8 沉香、降香、血竭、虎杖等诱导结香增产技术:依据植物免疫理论和繁衍生存策略,开展了沉香、降香、血竭、虎杖等名贵资源诱导结香增产技术,上述技术的研发为植物次生代谢天然产物速增技术体系完善奠定了相关基础。9 秀真干燥花加工技术:以立体仿生姿为目标,开展了秀真干燥花加工技术研究,主要研究了以谷穗、麦穗、高粱、燕麦、青稞等为材料的“五谷秀真干燥花”,以及以荻、芒、蒲苇、巴茅、芦苇为代表资源的“飘逸秀真干燥花”加工技术,部分技术已用于生产。获得授权专利一种营养支持型要素膳及其制备工艺 ZL X[6] 系列护视营养素餐粉及其制备工艺 ZL 2食用花椒香脂加工制备方法 ZL 8一种快速液压榨油机 ZL 2具有高体内活性的降血压肽及其制备和纯化方法 ZL 2原味栗粉制备工艺 ZL 3复合栗酱及其制备工艺 ZL 9一种核桃种皮去除机 ZL 8食用油物理精炼装置 ZL 6监测植物花芽分化或开花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活体成像方法 ZL X高活性降血压肽及其制备方法 ZL 0山杏多肽饮料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ZL 2对样品的颜色进行量化的方法山杏果肉膳食纤维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板栗淀粉磷酸单酯及其制备方法高活性α-葡葡糖苷酶抑制肽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山杏α-葡葡糖苷酶抑制肽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制备板栗蛋白质的方法一种核桃种皮干法去除机利用冷榨山杏仁粕生产速溶型山杏仁粉的方法利用冷榨山杏仁粕生产山杏仁分离蛋白粉的方法团队技术支撑建设的农林产品深加工基地1 河北武安晶品果业有限公司深加工基地2 山西飞鹤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桃深加工基地3山西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木本油料加工基地4 露露集团北京国芝香食品有限公司山杏综合深加工基地5 世纪润和品牌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配方油加工基地6 山东古树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桃精深加工基地7 湖南润农生态茶油有限公司”油茶配方油加工基地8 山西兰蕊投资有限公司核桃深加工基地”(在建中)9 秦皇岛市满堂红食品有限公司板栗深加工基地(在建中)10 唐山东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板栗深加工基地(在建中)

我是北京林业大学的,貌似是张老师吧

艺术系的老师吧,我也是这个学院,从口碑貌似是张亚池……

你好,请问您现在已经在读研了吗?现在看来是哪个老师比较好?

北京林业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

你好,请问您现在已经在读研了吗?现在看来是哪个老师比较好?

曾任全国林业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馆长,《林业图书情报工作》(季刊)常务副主编。北京林业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国际林联S07学组成员。《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中华大典林业典》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林史研究室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兼林史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

朱建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方法创始人。自1987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90年代创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十年,他是一个思考者和尝试者,他研究精神分析、释梦、催眠等技术。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十年,他是一贯探险者和自修者。他曾经在近一年的时间中,每天用十几个小时对自己做心理训练和自我催眠,甚至冒险诱发自己的幻觉体验和神秘体验,深入潜意识,获得了对人性的直觉的领悟。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著作及合著有《梦—内心的声音》、《蓝色17岁心灵大厦漫游》等18部,文章发表已超过百万字。此外,他还是心理学专业网站(往来心理世界)的网主、《心灵小木屋》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走夜路的人有时会遇到鬼打墙,他们走啊走,走了很久之后却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于是再出发,拖着疲惫的身体,壮着自己的胆子,再走很久之后,发现自己又一次回到了起点……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他们越来越害怕,他们说真是见鬼了,最后他们失望了,再不相信自己能走出这迷茫。鬼并不存在,阻碍他们的“墙”也并不存在,并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阻挡他们的道路,而他们之所以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光:这是在暗夜,他们看不见路标;没有灯塔;他们看不见指引;他们没有望天上看,或者看了,但是天上有乌云而看不到北极星。我们或许可以说“黑暗阻挡了他们的道路”,但是黑暗并不能阻挡一个人的道路,黑暗也并不是实在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阻挡他们的道路,他们之所以走不上想要走的快乐之路,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道路在哪里――道路本来就有,就在那里,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没有道路,直到有人点亮了灯塔,指给他们看北极星,或着一直等到了天亮,他们才能看到道路,道路对他们来说才存在。也并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在“障碍”着我们的心理,但是许多人却实实在在地有了所谓“心理障碍”。从根本上看,心理障碍也并不存在,心理障碍不过就是我们心理的鬼打墙,但是对那些黑暗中行走的人来说,心理障碍却似乎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和快乐是人心灵的本性,永远不会消失,但是对那些黑暗中行走的人来说,却没有幸福和快乐,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 意象对话是什么?说是一种心理调节和治疗的方法,不如说更是一种自知的方法,是黑暗中的眼睛,是眼中的光。意象对话帮助我们看清“鬼”、“墙”和“鬼打墙”这些意象,更帮助我们看清“鬼”、“墙”和“鬼打墙”的虚幻,于是我们不再害怕鬼,鬼不能再诱惑我们,于是我们不再理会墙,墙也不能再阻挡我们,我们知道鬼只是我们自己的化身,是我们自己的恐惧的化身,我们知道墙只是我们自己的化身,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定了限制,于是我们自知了,自知之后我们才有了真正的自由,自由将带我们走向幸福和快乐的道路。即回忆当时周围环境的细节,把由此受到惊吓的画面化解开,面对它。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省级及重大工程横向科研项目50多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厅级二等奖2次,在国家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1篇,15篇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二、三等奖或被SCI、EI、ISTP收录,主编和副主编出版教材4部。是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TC17(地基处理)委员会成员,多国岩土工程灾害与修复委员会成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土建类委员,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森林工程”编委,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建筑类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交通出版社工程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编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1)人工冻结技术在地铁等城市地下工程中应用、其冻胀、融沉特性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2)城市软土地下空间开发引起周围地表、建筑物和构筑物变形、沉降的预测理论和控制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既有桩基的影响研究;(3)深大基坑新型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4)住宅产业化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详细信息点击

现任总编:周跃敏,男,1958年7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高级编辑。1982年2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新华日报体育记者,扬子晚报文体部副主任、第一新闻部主任、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编委兼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6年6月,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原总编:周正荣同志:1995年7月—2006年6月任总编辑1997年7月—2006年6月任党委书记2001年8月—2006年6月任董事长2006年6月13日卸任。2002年12月,新华日报在整合原有版面的基础上,由10—12版增加到16个版 。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第三次改版。这是新华日报自1995年以来第三次改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