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

发布时间:

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

要管理图书馆资源,首先要知道图书馆资源有哪些。大体说来。图书馆资源包括三个方面:1、文献信息资源2、设施资源3、人力资源现在的图书馆,大多数都用ERP理念对图书馆资源实行自动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比较人性化和生态化。具体给你分析如下: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有利于人民学习文化知识

目前,在信息技术的潮流下,我国各行各业均迈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图书馆作为信息汇集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掌握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基地,传统的图书馆发展模式在新世纪内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需积极采取信息化方式,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丰富图书馆的基本内涵,才能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容量,对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但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图书馆信息化成为了目前最为主要的难题。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现如今,在科技的发展下,将图书馆业务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发展,才能真正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信息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保障在图书馆中会蕴藏这非常多的信息资源,作为传播信息与载体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逐渐从传统的模式转变为数字化发展模式,并且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以及服务手段也发生本质的变化。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市场经济日趋激烈,图书馆要想真正推动自身的发展,则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自身健康发展[2]。除此之外,图书馆还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意识,积极拓展服务渠道,更新服务形式以及服务方式,以此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属于一种公益性质的行业,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读者角度分析,图书馆是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收集图书资料的重要所在,是读者查阅资料、学习与进步的重要区域。换而言之,图书馆对读者的思维开拓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起到一定的之多作用,所以图书馆在新形式下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变化。二、做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从本质上而言,虽然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会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与困难,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对策。(一)保证信息建设的规范化以网络为主要依托成为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实现网络资源的信息化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形式。从某种角度分析,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关系到图书馆建设的成与败,需要从图书馆建设角度出发,将信息化理念贯穿其中。其中在整个信息系统建设之中,图书馆需要统一技术规范,选取效率高的软件与硬件,以此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3]。另外,图书馆还要加强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根据客户端的不同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针对系统安全问题提进行考虑与分析。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整理与分析,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内容包括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所以,为进一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则需要选择可行的网络设备,从根本上保证网络系统能够得到稳定发展。另外,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产权意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二)定位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图书馆作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其信息化建设的构建能够让图书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稳定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能够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学生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在学校之中,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图书馆中均可以找到答案[4]。所以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图书馆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进行准确定位,保证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在本着培养文明学子,着眼社会生活的同时,积极打造新型图书馆,使其成为综合性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三)积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关系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好与坏,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养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那么则会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造成影响与阻碍,无法真正保证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甚至会导致信息化资源出现浪费[5]。所以,需要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以及教育活动,积极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提高其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四)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开拓图书馆功能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会出现大量的数字信息资源,这种现象会进一步加大管理难度,在图书信息检索中存在非常的的影响。虽然说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基本模式,对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有所冲击,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有部分部门比较清闲,有部分部门工作比较繁琐,需要积极设置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其中在设置内部组织结构的时候需要围绕信息技术开展,以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为主,利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人工工作方式,以此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6]。此外,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方式以及图书馆职能的开拓对调整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推动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顺利开展,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整个实践过程之中,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特征制定不同的技术服务部门,定期对图书馆内的技术设备进行检查,从根本上保证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性。目前,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之中,往往以网络为载体,可以实现文献资料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所以需要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在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同时,逐渐成为了人民群众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载体,图书馆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各类文献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提供具体的阅读服务。图书馆还需要加强对信息化资源的应用,应用数字图书馆的各项优势,建立以网络为中心的辐射型网络系统,保证实现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图书馆的作用进行发挥,才能将图书馆的教育作用进行发挥。

建设图书馆是为了学习学习是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保持平衡的必要条件。动物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需要学习,而人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要改造环境,使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就更需要学习。广义地说,学习与生命并存,对一切具有高度组织形式的动物而言,生活就是学习,但生物的发展水平不同,它们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学习在它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有人认为,低等动物的生活方式极为简单,只要依靠本能行为就能适应环境、取得平衡。例如,没有神经系统的原生动物只有最低的感应能力,对学习几乎没有要求或要求极低。但是现在已经证明,草履虫经过练习能减少在毛细血管中旋转的时间,这显然是由于经验引起了行为变化。由此可见,在原生动物中也有学习发生。至腔肠动物阶段,出现了神经系统,可以建立暂时神经联系。

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统筹

规划管理国家资源。

资源建设部岗位职责:  编目组职责范围  一、负责中外文图书及其他各类文献的分类标引、主题标引、著录、加工工作。   二、负责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保证数据与资源的一致性。   三、制定并实施图书分类标引、主题标引、著录和机读目录细则。   四、向采访部提出藏书建设及有关图书复本量的建议。   五、做好图书的分编统计工作和分编定额管理。   六、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编目组岗位职责   一、负责从采访部接收送编的文献。   二、熟练掌握文献集成管理编目子系统,负责中西文文献、视听资料的分编工作。根据中西文文献的学科内容、主题,严格按照最新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按照《CALIS联合目录中文图书著录细则》、《西文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进行著录,并依据机读目录(MARC)格式进行中西文文献的查重、分类、编目。   三、按照文献加工的标准格式做好图书加工。   四、对加工完毕的文献根据图书馆典藏分配规则进行典藏分配,每天及时送交流通部及各阅览室,严格交接手续。   五、严格执行工作细则,确保文献分编质量,及时纠正分编差错。   六、负责本部门财产管理、安全消防、清洁卫生等工作。   七、完成馆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采访组职责范围   一、负责收集书目、书评和新书报道等刊物,了解、掌握和研究国内外出版发行动态。   二、根据学校学科设置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负责制定采访计划和新购书刊的目录清单,并办理购书审批手续。   三、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尽快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   四、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及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   五、负责全馆各类图书的采访、验收、登录等工作;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文献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相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   六、加强与各学院资料室联系,了解各系对采访工作的意见,保证各系重点学科与重大科研课题对文献资料的需求。   七、做好预定目录,随时检查图书到馆情况。   八、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采访组岗位职责   一、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掌握和贯彻我馆文献采集方针和原则,按照本馆《文献采访工作细则》,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二、随时了解和掌握图书出版发行信息,掌握学院教学科研动态及本馆馆藏和文献流通情况,征求各系文献采集意见,根据文献经费使用进度计划,精选征订书目。  三、认真审阅圈选订单,避免漏订,杜绝重订。  四、订单终选后,及时输入采访数据,经过多种条件查重后,以打印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订单送交图书供应商。  五、按发货清单清点已到本馆的图书包数。  六、对照原始清单开包,按种数、单价和册数一一验收,并审查图书是否有缺页、脱页、倒页、污损和撕裂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与供应商联系、更换。   七、按照本馆《文献采访工作细则》中规定的位置、要求给每册图书打财产号、贴条形码、盖藏书章。  八、在电脑中的采访数据库中对每一册图书进行验收,分配财产号。  九、每个工作日按时将验收过的图书送交编目部。  十、及时核算图书账目清单。  十一、分批打印图书总括登帐清单、个别登帐清单。  十二、遵守劳动纪律,做好本部门财产管理、安全消防、清洁卫生等工作。  十三、完成馆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和这些院校的建设一样,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信息资源建设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在信息的组织和知识的传播等方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传统的藏书建设已经被信息资源建设所取代。新信息环境下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应当以服务为核心建立新型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现状 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馆藏量一般在50万册左右,且品种少、复本多,数字化资源收藏甚少。虽然80%以上的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有部分条件较好的馆还建有电子阅览室,但是受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及传统办馆理念的影响,多数馆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从事藏书建设工作,从读者服务的角度来看,除了服务手段的改变外,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有的电子阅览室形同虚设,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文献检索,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这种状况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高层次需求。 经费紧张、人才缺乏是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目前书刊价格飞涨,人才流动加快的情况下显得更为突出。多数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购置费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的占学校事业经费的5%有较大差距,馆藏量离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院校生均100册的馆藏量更是相差甚远。 另外,许多院校为求发展都面临升格的问题,这些院校图书馆的经费、设备、馆藏量等各项指标必须达到要求,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这些院校的评估及发展。 2.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应当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中小型院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基础较差,应当面对现实确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服务要求和馆藏特色的目标,以服务为核心集成建设具有协同保障能力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全面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质量和层次。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当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走资源共享之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方式受到了冲击。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正在由传统的个体分散模式向社会化的协作模式发展,共建共享已成为全球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传统的馆际互借发展到电子文献传递和文献提供,再发展到联合馆藏和共享存取,这对中小型院校图书馆尤为重要。目前书刊的数量增加、价格上涨,而高校师生信息需求的质量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只有走共建共享之路才能利于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中小型院校图书馆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就要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输过程中,在宏观调控下分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其主要包括: 1信息资源的协调采购。要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建立各级权威管理机构或者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信息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各中小型图书馆要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和重点,对利用率高的核心文献可以重复采集,对非核心文献则要协调采购、加强合作,突出各馆特色,形成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保障体系。 这些馆的购书经费有限,要提高信息资源保障率、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就要加强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协调采购,并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协调采购的方式可按地区、按学科或按文献类型进行。这些馆可根据本地区本院校的实际情况作为成员馆加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如东北三省的135所高校按重点学科进行协调采购,其目标是国内文献保障率达到95%以上,国外文献达到80%以上。 数字资源的建设同样如此,各馆可参与集团购买中外文数据库,争取以最优惠的价格获取这些资源的使用权。 2信息资源的编目、加工、存储都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图书馆网络化兴起之后,标准化是维系图书馆网络的基础。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数据格式、描述语言及标引语言等只有符合大家可公认和遵守的统一标准,才能实现用户与系统及系统与系统间的有效沟通。各中小型馆可参与地区的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共享成员馆的信息资源。 3要在合作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前提下,实现这些信息资源的网上共享。 事实上,多数中小型院校图书馆受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限制,走馆藏数字化之路困难重重。但是数字化、特色化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克服困难,从目前着手,进行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否则在未来的数字化社会中难有立足之地。馆藏的数字化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应对相关人员进行版权知识的培训,以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要走合作开发的道路,将自己的数字化资源作为网络资源与成员馆共享,实现网上特色化馆藏建设,建立包括书目、文摘、原始文献和多媒体在内的特色数据库,换取其他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权,实现资源共享。 2.2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应当注重支持重点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当注重特色化,这是理论界公认的。搞好特色馆藏是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就这些馆来讲,笔者认为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应当体现在对重点学科的支持上,将有限的经费有重点、有计划的投入,扶持一些重点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使其尽快占领国内乃至国际本学科的学术制高点,推出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成果。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职能,高校图书馆首先应该对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确保其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实现本馆的科研特色馆藏,对重点学科的主要科研项目给以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支持,使本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在数量、质量、品种、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并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情报价值,并且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使其具有多种检索途径和检索功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本院校的重点学科及科研情况做全方面的了解,及时跟踪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对各种相关信息动态了如指掌,以便能及时、完整、准确地提供信息支持。 近年来,许多普通高校都引进了不少高层次人才,他们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中都迫切需要最新最前沿的学术信息,科研特色馆藏不能只满足于现实资源的建设,还要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国内外相关学科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应当加强数据库建设,通过自建、购进和网上下载等手段进行数据库的建设,并根据重点学科的用户需要,科学地组织、开发网上信息,为重点学科提供诸如教学、科研、技术动向、市场动态等各种信息,使研究人员不断获取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资料。 搞好科研特色馆藏,除了收集某一学科领域的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文献信息资料外,还要注重地方文献中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如实验室的试验报告、会议文件、简报、内部杂志、各团体的文件、地方性的刊物、地方专家学者的手稿等。 2.3合理调整印刷型文献和各种电子文献的馆藏结构,完善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提高文献利用率。 印刷型文献迄今仍是馆藏的主体,它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主要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动摇。它比较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且易于获取、浏览方便,浏览是文献检索和文献筛选的重要方式。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有其特定的读者群,在电脑没有普及而且大部分读者的经济支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馆藏信息资源还应以印刷型文献为主。印刷型文献的收藏应该能满足教学和科研80%以上的需求,其余的通过光盘型和网络型信息资源获取。缩微型信息资源的阅读需要专门的设备,而这种设备并不普及,所以缩微型信息资源的收藏比例会不断下降。 电子文献是一种新型的知识和信息载体,它具有体积小、存储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检索方便和易复制等特点,它包括光盘等普通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出版物。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各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正在逐步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藏力度。然而,相当一部分电子文献的内容与印刷型文献的内容是相同的,再加上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就要合理处理印刷型文献和各种电子文献的关系。对于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来讲,购买电子文献的目的并不是要单独形成一个电子文献体系,而要使已有的信息资源体系更加完善、实用性更强、更加方便读者的检索。所以,在同一信息资源有多种载体的情况下,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文献类型。一般情况下,对于检索类文献以及经常更新且不必整本浏览的资料,如期刊、会议记录等,可发挥计算机检索的优势,在文献收藏上宜选用电子文献取代印刷品。检索类电子文献应当选择全文本与文献检索一体化的文献,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部分利用率高的文献,可同时收藏电子版和印刷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途径检索要求,如:《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法律年鉴》等。印刷型文献可供读者日常使用,光盘数据库可用于定题服务。另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本馆的设备状况也是选择文献载体应当考虑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连续出版物性质的光盘数据库时,要看是否有以网络数据库方式提供的同类产品,因为随着网络速度、网络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光盘数据库会逐渐被网络数据库取代,且光盘数据库较滞后,还需配备光盘塔、光盘库、服务器等设备,所以同类产品中应首先考虑购买网络数据库的许可权。 4注重虚拟信息资源的建设 “拥有”和“获取”是现代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两个重要观念,我们在重视拥有现实信息资源的同时,决不能忽略对虚拟信息资源的获取。 对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来讲,虚拟信息资源的建设只能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辅助部分,以弥补现实信息资源的不足以及提供方式方面的欠缺。虚拟信息资源的建设要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条件,从事一些易于实现的开发项目。如可根据目前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需求状况,编制一些网上导读系统,指导读者利用网上资源。如专业信息指南系统的建设就是专业人员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对某一主题信息进行网上查询、浏览,并参考有关文献,选择参考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总结、归类、组织、设置类目,使信息资源更加系统、准确,导航作用更加突出。另外,可根据本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有计划的下载一些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本馆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虚拟信息资源应当注重以下原则: 总之,新信息环境下,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新的理念,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陆地关于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5):21—22 2 于家利论中小型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化过程中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3):55—57 3 林志成,肖希明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之路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4):64—67 4 席会芬网络时代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情报学报,2003,(8):847—849 5 周永红,陈能华中国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77-80

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注意

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和这些院校的建设一样,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信息资源建设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在信息的组织和知识的传播等方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传统的藏书建设已经被信息资源建设所取代。新信息环境下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应当以服务为核心建立新型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现状 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馆藏量一般在50万册左右,且品种少、复本多,数字化资源收藏甚少。虽然80%以上的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有部分条件较好的馆还建有电子阅览室,但是受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及传统办馆理念的影响,多数馆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从事藏书建设工作,从读者服务的角度来看,除了服务手段的改变外,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有的电子阅览室形同虚设,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文献检索,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这种状况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高层次需求。 经费紧张、人才缺乏是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目前书刊价格飞涨,人才流动加快的情况下显得更为突出。多数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购置费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的占学校事业经费的5%有较大差距,馆藏量离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院校生均100册的馆藏量更是相差甚远。 另外,许多院校为求发展都面临升格的问题,这些院校图书馆的经费、设备、馆藏量等各项指标必须达到要求,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这些院校的评估及发展。 2.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应当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中小型院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基础较差,应当面对现实确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服务要求和馆藏特色的目标,以服务为核心集成建设具有协同保障能力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全面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质量和层次。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当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走资源共享之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方式受到了冲击。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正在由传统的个体分散模式向社会化的协作模式发展,共建共享已成为全球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传统的馆际互借发展到电子文献传递和文献提供,再发展到联合馆藏和共享存取,这对中小型院校图书馆尤为重要。目前书刊的数量增加、价格上涨,而高校师生信息需求的质量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只有走共建共享之路才能利于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中小型院校图书馆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就要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输过程中,在宏观调控下分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其主要包括: 1信息资源的协调采购。要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建立各级权威管理机构或者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信息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各中小型图书馆要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和重点,对利用率高的核心文献可以重复采集,对非核心文献则要协调采购、加强合作,突出各馆特色,形成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保障体系。 这些馆的购书经费有限,要提高信息资源保障率、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就要加强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协调采购,并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协调采购的方式可按地区、按学科或按文献类型进行。这些馆可根据本地区本院校的实际情况作为成员馆加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如东北三省的135所高校按重点学科进行协调采购,其目标是国内文献保障率达到95%以上,国外文献达到80%以上。 数字资源的建设同样如此,各馆可参与集团购买中外文数据库,争取以最优惠的价格获取这些资源的使用权。 2信息资源的编目、加工、存储都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图书馆网络化兴起之后,标准化是维系图书馆网络的基础。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数据格式、描述语言及标引语言等只有符合大家可公认和遵守的统一标准,才能实现用户与系统及系统与系统间的有效沟通。各中小型馆可参与地区的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共享成员馆的信息资源。 3要在合作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前提下,实现这些信息资源的网上共享。 事实上,多数中小型院校图书馆受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限制,走馆藏数字化之路困难重重。但是数字化、特色化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克服困难,从目前着手,进行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否则在未来的数字化社会中难有立足之地。馆藏的数字化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应对相关人员进行版权知识的培训,以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要走合作开发的道路,将自己的数字化资源作为网络资源与成员馆共享,实现网上特色化馆藏建设,建立包括书目、文摘、原始文献和多媒体在内的特色数据库,换取其他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权,实现资源共享。 2.2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应当注重支持重点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当注重特色化,这是理论界公认的。搞好特色馆藏是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就这些馆来讲,笔者认为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应当体现在对重点学科的支持上,将有限的经费有重点、有计划的投入,扶持一些重点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使其尽快占领国内乃至国际本学科的学术制高点,推出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成果。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职能,高校图书馆首先应该对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确保其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实现本馆的科研特色馆藏,对重点学科的主要科研项目给以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支持,使本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在数量、质量、品种、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并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情报价值,并且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使其具有多种检索途径和检索功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本院校的重点学科及科研情况做全方面的了解,及时跟踪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对各种相关信息动态了如指掌,以便能及时、完整、准确地提供信息支持。 近年来,许多普通高校都引进了不少高层次人才,他们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中都迫切需要最新最前沿的学术信息,科研特色馆藏不能只满足于现实资源的建设,还要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国内外相关学科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应当加强数据库建设,通过自建、购进和网上下载等手段进行数据库的建设,并根据重点学科的用户需要,科学地组织、开发网上信息,为重点学科提供诸如教学、科研、技术动向、市场动态等各种信息,使研究人员不断获取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资料。 搞好科研特色馆藏,除了收集某一学科领域的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文献信息资料外,还要注重地方文献中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如实验室的试验报告、会议文件、简报、内部杂志、各团体的文件、地方性的刊物、地方专家学者的手稿等。 2.3合理调整印刷型文献和各种电子文献的馆藏结构,完善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提高文献利用率。 印刷型文献迄今仍是馆藏的主体,它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主要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动摇。它比较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且易于获取、浏览方便,浏览是文献检索和文献筛选的重要方式。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有其特定的读者群,在电脑没有普及而且大部分读者的经济支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馆藏信息资源还应以印刷型文献为主。印刷型文献的收藏应该能满足教学和科研80%以上的需求,其余的通过光盘型和网络型信息资源获取。缩微型信息资源的阅读需要专门的设备,而这种设备并不普及,所以缩微型信息资源的收藏比例会不断下降。 电子文献是一种新型的知识和信息载体,它具有体积小、存储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检索方便和易复制等特点,它包括光盘等普通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出版物。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各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正在逐步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藏力度。然而,相当一部分电子文献的内容与印刷型文献的内容是相同的,再加上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就要合理处理印刷型文献和各种电子文献的关系。对于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来讲,购买电子文献的目的并不是要单独形成一个电子文献体系,而要使已有的信息资源体系更加完善、实用性更强、更加方便读者的检索。所以,在同一信息资源有多种载体的情况下,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文献类型。一般情况下,对于检索类文献以及经常更新且不必整本浏览的资料,如期刊、会议记录等,可发挥计算机检索的优势,在文献收藏上宜选用电子文献取代印刷品。检索类电子文献应当选择全文本与文献检索一体化的文献,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部分利用率高的文献,可同时收藏电子版和印刷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途径检索要求,如:《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法律年鉴》等。印刷型文献可供读者日常使用,光盘数据库可用于定题服务。另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本馆的设备状况也是选择文献载体应当考虑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连续出版物性质的光盘数据库时,要看是否有以网络数据库方式提供的同类产品,因为随着网络速度、网络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光盘数据库会逐渐被网络数据库取代,且光盘数据库较滞后,还需配备光盘塔、光盘库、服务器等设备,所以同类产品中应首先考虑购买网络数据库的许可权。 4注重虚拟信息资源的建设 “拥有”和“获取”是现代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两个重要观念,我们在重视拥有现实信息资源的同时,决不能忽略对虚拟信息资源的获取。 对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来讲,虚拟信息资源的建设只能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辅助部分,以弥补现实信息资源的不足以及提供方式方面的欠缺。虚拟信息资源的建设要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条件,从事一些易于实现的开发项目。如可根据目前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需求状况,编制一些网上导读系统,指导读者利用网上资源。如专业信息指南系统的建设就是专业人员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对某一主题信息进行网上查询、浏览,并参考有关文献,选择参考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总结、归类、组织、设置类目,使信息资源更加系统、准确,导航作用更加突出。另外,可根据本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有计划的下载一些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本馆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虚拟信息资源应当注重以下原则: 总之,新信息环境下,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新的理念,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陆地关于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5):21—22 2 于家利论中小型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化过程中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3):55—57 3 林志成,肖希明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之路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4):64—67 4 席会芬网络时代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情报学报,2003,(8):847—849 5 周永红,陈能华中国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77-80

嘿嘿

文献保护是为使馆藏文献免遭自然的和人为的损毁,延长文献保存期限和使用寿命,尽可能保持其原来形态的技术和措施。书刊损坏后要及时进行修补,装订线断了应立即重新装订,封面脱落的应修补增添副页,加盖封面等。为使馆藏文献免遭自然的和人为的损毁,延长文献保存期限和使用寿命,尽可能保持其原来形态的技术和措施一、 防火纸质文献和缩微文献均为易燃物,因此防火是文献收藏单位的首要任务。1、 馆内严禁烟火,严禁易燃物带入馆内;2、 经常检查电路和电器设备,防止电路老化而起火;3、 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多种灭火用具和器材;4、 在组织上要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做到各负其责,闭馆前要对馆内各个部分进行认真地清查,切断电源,关掉电闸,节假日要有安全值班。二、 防虫纸质文献由于载体本身有适于昆虫繁殖生长的物质如植物纤维、装订所用的浆糊,加上书库通风不好,书刊放置不当,温湿度较高,卫生差、有灰尘和其他残物等,较容易招来虫害。要定时更换、投放防虫药品。发现图书虫害要及时处理,必要时报告馆领导。三、 防潮纸质文献因纸张既易吸收水分而膨胀发霉、变形,又易放出水分而收缩,使纸张干燥脆裂。温度忽高忽低或湿度经常波动,会使纸张变形出现浮凸现象,降低强度和弹性。应做好自然通风,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等选择时机开关门窗,调节温湿度。四、防鼠由于书刊经过装订、修补,有浆料或因书刊粘有食物而致使被老鼠啃咬,有时老鼠还会把书咬碎做窝。防鼠的办法是:书库内不能让鼠类有生存和繁殖的条件;不能将食物带入馆内;不能将油块等粘在书刊上;搞好清洁卫生,清除图书馆周围的杂草、垃圾,疏通沟渠、水道,使老鼠无处藏身;堵塞鼠洞;切断鼠路,防止老鼠进入书库。五、防破损书刊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损。书刊损坏后要及时进行修补,装订线断了应立即重新装订,封面脱落的应修补增添副页,加盖封面等(见中国古籍修补)。六、缩微文献和音像文献的保护对于缩微文献和音像文献,一般应采取如下特别措施:1、 大量资料应辟耐火的贮藏室或资料库贮存,少量资料可用耐火橱柜或保险箱贮存,需要长期贮存的磁盘应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2、 贮存设备应高出地面15厘米以上,以防水的浸害。

空间使用功能:分析读者的体能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要等多种因素,通过合理的室内空间布局和设施家具的设计,使室内环境适应读者要求。视觉环境设计:空间界面色彩要求搭配和谐、色调淡雅,墙面色一般比天花色稍深,采用明亮的中间色,而不用纯白色,可以减少读者眼部疲劳。空气环境设计:使室内空间湿度、温度适应工作、阅读和藏书保护要求,其中以自然通风为主,并运用现代化设备保证室内湿度、温度指标。图书馆大开间的布局特点、大面积的书架和阅览桌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建设不论属于何种范围,一般都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或步骤:①对现有文献资源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主要对一定范围内所藏文献的类型、学科、语种、数量、分布情况、文献利用情况、对决策和研究的保障和支持情况、各收藏单位的收藏重点与所形成的特色(强项)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资源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或建议。②制订规划,确定目标。在综合考虑文献资源现状、文献需求状况以及其他可能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目标和采用的布局模式。③建立有权威的管理或协调机构,确定参加单位,建立协作关系,获得经费保障。对参加单位的数量在原则上不应限制,但参加单位必须具有馆际互借和直接阅览等条件,重点单位应是具有一定收藏特色的文献情报机构。各参加单位一般都要订立协议,确立文献收集的分工合作,资金分配以及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权利与义务。应有适当经费资助,但不能减少各馆本身的经费或其他渠道的经费。④实际进行文献合作采集或分担收集工作。这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此外还必须开展相应活动,如确立文献寄存制度、建立贮存图书馆;编制联合目录或建立计算机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立计算机化的文献采购系统、文献检索系统、馆际互借系统等。⑤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活动。包括文献报导、查询、阅览、复制,以及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综合评述等。⑥定期进行文献资源建设评估活动。主要利用各单位馆藏目录或文献数据库,运用一致的标准和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馆藏状况和使用状况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见馆藏评价)。

简单的说:文献信息就是资料,文献信息体系建设就是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可参考一下:1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文献信息服务的功能与种类变得多种多样,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不同的用户或用户群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文献检索,还可以毫无困难地跨越不同服务平台获取自己需求的信息资源,甚至可以按照自己要求向有关服务提供商订制相应的信息资源。众所周知,由于最终用户(群)的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分析必须以形成准确、实效和方便的文献信息供给能力,以多渠道多形式资源供应能力的整合作为指导,通过转变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优化信息资源建设结构,强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用户需求分析和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资源供应(服务)方式作为最为根本的保证。因此满足目前我国各种用户群体异常繁杂的信息需求,是我国目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最大课题。同时由于我国巨大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这也将是我国目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然而目前,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还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且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地各部门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还是各自为政,即各自有自己的标准体系,资源的完全共享还是一个美好的设想,作为能够显示信息最强大力量的因素——信息群体优势,并未发挥出来。笔者针对目前对国内较为知名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分析及服务系统的使用分析,看到有相当部分的系统对用户需求的支持度并不十分完善,对于不同的用户及用户群体不能提供灵活的检索手段,有些信息服务系统还存在检索方式单一、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不全面、文献信息的时效性不高、所获取的信息不能够代表当时该专业的真实状况和最高发展水平等状况,以致于文献信息的检准率普遍不高,其结果就是下一步的信息分析不准确,不能够为有关决策者进行正确判断和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2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1现有的信息存储体系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趋势明显向着印刷版与电子版信息互为补充,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相互依存的国家级或跨国组织所垄断的海量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与经营体系方向发展。仅仅经过数年发展,目前上述组织或服务提供商的信息资源早已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科技成果、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标准、声像的文献的存储与共享。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各地传统的文献信息研究部门大都是以小而全、自成体系的图书馆馆藏模式为依托建设的,在这种体制下,目前信息资源的建设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重复建设的局面。各个部门都有自己完整的文献资源体系,文献信息资源的更新有专门的部门运作,更不可能形成信息共享的局面。这种各个单位的各自独立的的文献信息管理、服务与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条件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要求。2落后的技术支持不能适应现代用户环境要求目前,国际上以“3S技术”、现代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为主流的现代技术已全面应用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中去,高效快速的信息服务在发达国家中已深入到其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多层级跨领域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浪潮正在极大地推动着该领域建设向着完善、共享、协作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全球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正在向信息化、一体化、产业化迈进的同时,面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业已开展的数字地球和信息基础设施等信息化工程的建设、面对周边国家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入的咄咄逼人形势,我国政府虽然也于近些年启动了全国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制定《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力图在短时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但是由于地域、体制以及历史等原因,先进的应用型技术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中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这样的状况使得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长期以来处于结构资源分布不合理、保障服务能力有限、条块分割等弊病。各类信息资源拥有单位在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中缺乏应有的全局观念,更谈不上信息共享。3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进展缓慢在当今社会,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巨大和多层次的的特点,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满足用户对信息利用效能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就是要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满足多极用户多样化文献信息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一般低于40%,能转化为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比值就更低。并且从我国每年有2万多项较为重大的科技成果和5万多项专利这样一批宝贵的财富真正被开发、转化为工业产品的不足5%的状况来看,我国有相当数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仍处在被束之高阁的状况。这样的状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用户间无法形成对有用信息的有效传递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4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不足随着学科交叉和渗透的日益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广大用户对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单位的信息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多数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和服务机构对信息服务的能力却表现得明显不足:一是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收藏的局限性导致读者无法顺利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二是上述机构所能提供的查询文献途径不畅,使用户很难准确找到并顺利获取自己想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三是从事文献信息资源服务部门的有关从业者对相关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亟待加强和提高。要解决好当前用户特别是我国广大基层用户的信息需求,解决目前在我国广泛存在的信息服务效率不高、商业化程度低、体系运作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就必须要探索出一种合理的、适用的和能实现良好共存的信息服务公益机制和商业化利益分配机制,使得信息服务公益机制能够生存并顺利运行,在商业化运作中使得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化、信息效益实现最大化、信息收益分配公平化,保证信息服务产生的各种利益能够合理共享、利益均沾,最终营造多方“共赢”的信息服务新局面。3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新动向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迅速渗透,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方式不但建立了以磁介质、光介质、电介质及其他新型介质为主体,并且建立了与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库的接口,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部网络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条件;传统意义上的由不同部门独立掌握的文献信息资源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方向发展;支持各种网络功能的各种新型阅读工具正在逐步进入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领域,如电脑终端、激光全息阅读器、多媒体视听装置,便携式阅读器、微型电子刊物等;特色文献的数字化把传统的馆藏文献推上了新的高度,网络的加入为特色文献创造了更高效的服务平台,提升了用户对文献的满意率,为未来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远程利用打下了基础。特色化和数字化成为当代文献信息资源发展的两大主流。以上这些在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动向,为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广泛应用上述新技术、新方法,大量的原始文献信息资源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以数据库形式存储起来,并通过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操作系统,结合对各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资源的重组,可以在短期内优化各种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虚拟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利的信息检索和专利查询服务,从而改善现在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科技信息支持的不利局面,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化管理

图书馆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为帮助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王教授为大家提供六条指导性建议,相信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所裨益。1、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及资源布局。即了解图书馆有哪些馆藏资源及在哪里可以获取这些资源。图书馆馆藏资源既有纸质资源,也有数字资源。纸质资源(如图书、期刊等)一般存放在书库、阅览室,可以借阅或在阅览室阅读。数字资源可以通过校园网在图书馆主页检索、下载、阅读,部分资源通过专门APP关联到烟台南山学院后可以下载到手机,离线阅读。2、了解和充分利用图书馆主页。图书馆主页上,有本馆纸质资源的所有信息,利用OPAC可以检索各种类型的图书书目,了解所需资源的有无信息和外借情况等,根据需要到馆找书并自助办理借还手续。充分利用图书馆主页上的数字资源、集成资源,包括电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各类学习资源,海量高效获取信息资源。3、了解各类资源的主要作用和自己利用资源的目的。无论是纸质资源,还是数字资源,都可归类为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只是阅读方式和检索效率不同而已。一般而言,图书用于基础学习、基本知识补充和兴趣阅读等;期刊、会议论文等用于新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写作,可以先查阅学位论文数据库,利于借鉴和避免相似;创新、发明等一定要先查阅标准、专利,避免不规范和重复劳动。只有了解自己利用文献资源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高效使用资源。4、了解获取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即资源的检索方法和如何得到资源。前者是知道如何查到所需资源,后者是如何把资源拿到手。这就需要了解文献分类法、了解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了解搜索引擎的基本用法、资源下载方法等。图书馆的图书是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字母代表22 大类)进行加工,分放在书库和阅览室,读者在借阅、浏览阅读纸质资源时,可以依据书架上的分类架标号查找到所需资源,如查找文学、小说,可以直接到 “I 文学”书架处。以此类推,F经济、K0-K8历史、R医学、T工业技术、V航空,等等。数据库资源可以按书名(题名)、主题、作者、关键词等,检索到所需的资源,直接阅读或下载。5、利用好网络资源和手机资源。现在的图书馆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节省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和科研效率,尤其是MOOC一类的公开课程,可以和大师面对面交流,享受一流的大学教育资源。同时,互联网上也有许多免费获取资源,如各类开放获取资源(OA资源)。手机是百事通,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游戏工具,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收集学术资源的工具,可以下载一些学术、科学类搜索引擎APP和知识管理类APP,如百度学术、知乎、一席、白描、印象笔记等。还可以到超星歌德电子书机(南山馆和东海二楼文科阅览室)将喜欢的书刊下载到手机上,随时随地阅读,实现“口袋图书馆”的愿望。6、对同学而言,更重要的是制定阅读计划,培养阅读兴趣。读书的质与量决定人的思想高度和眼界宽度。同时,读书又必须是一个持续行动,积沙成塔。大学期间,制定并执行读书计划,其结果就是走向社会与他人的分水岭。读书既要有重点、有选择地看自己喜欢的书、专业相关的书,又要广泛涉猎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文学、历史 、计算机等方面的书籍,完善知识结构。

亲,很高兴为你解答,参考图书馆的导读书目制定自身的读书计划,图书馆为了让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开展有导读栏目,会定期推出不同类别的好书书目呃,学生们可以参考这些书目,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读书计划,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简单的说:文献信息就是资料,文献信息体系建设就是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可参考一下:1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文献信息服务的功能与种类变得多种多样,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不同的用户或用户群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文献检索,还可以毫无困难地跨越不同服务平台获取自己需求的信息资源,甚至可以按照自己要求向有关服务提供商订制相应的信息资源。众所周知,由于最终用户(群)的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分析必须以形成准确、实效和方便的文献信息供给能力,以多渠道多形式资源供应能力的整合作为指导,通过转变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优化信息资源建设结构,强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用户需求分析和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资源供应(服务)方式作为最为根本的保证。因此满足目前我国各种用户群体异常繁杂的信息需求,是我国目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最大课题。同时由于我国巨大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这也将是我国目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然而目前,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还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且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地各部门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还是各自为政,即各自有自己的标准体系,资源的完全共享还是一个美好的设想,作为能够显示信息最强大力量的因素——信息群体优势,并未发挥出来。笔者针对目前对国内较为知名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分析及服务系统的使用分析,看到有相当部分的系统对用户需求的支持度并不十分完善,对于不同的用户及用户群体不能提供灵活的检索手段,有些信息服务系统还存在检索方式单一、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不全面、文献信息的时效性不高、所获取的信息不能够代表当时该专业的真实状况和最高发展水平等状况,以致于文献信息的检准率普遍不高,其结果就是下一步的信息分析不准确,不能够为有关决策者进行正确判断和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2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1现有的信息存储体系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趋势明显向着印刷版与电子版信息互为补充,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相互依存的国家级或跨国组织所垄断的海量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与经营体系方向发展。仅仅经过数年发展,目前上述组织或服务提供商的信息资源早已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科技成果、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标准、声像的文献的存储与共享。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各地传统的文献信息研究部门大都是以小而全、自成体系的图书馆馆藏模式为依托建设的,在这种体制下,目前信息资源的建设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重复建设的局面。各个部门都有自己完整的文献资源体系,文献信息资源的更新有专门的部门运作,更不可能形成信息共享的局面。这种各个单位的各自独立的的文献信息管理、服务与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条件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要求。2落后的技术支持不能适应现代用户环境要求目前,国际上以“3S技术”、现代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为主流的现代技术已全面应用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中去,高效快速的信息服务在发达国家中已深入到其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多层级跨领域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浪潮正在极大地推动着该领域建设向着完善、共享、协作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全球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正在向信息化、一体化、产业化迈进的同时,面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业已开展的数字地球和信息基础设施等信息化工程的建设、面对周边国家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入的咄咄逼人形势,我国政府虽然也于近些年启动了全国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制定《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力图在短时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但是由于地域、体制以及历史等原因,先进的应用型技术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中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这样的状况使得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长期以来处于结构资源分布不合理、保障服务能力有限、条块分割等弊病。各类信息资源拥有单位在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中缺乏应有的全局观念,更谈不上信息共享。3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进展缓慢在当今社会,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巨大和多层次的的特点,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满足用户对信息利用效能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就是要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满足多极用户多样化文献信息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一般低于40%,能转化为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比值就更低。并且从我国每年有2万多项较为重大的科技成果和5万多项专利这样一批宝贵的财富真正被开发、转化为工业产品的不足5%的状况来看,我国有相当数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仍处在被束之高阁的状况。这样的状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用户间无法形成对有用信息的有效传递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4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不足随着学科交叉和渗透的日益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广大用户对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单位的信息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多数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和服务机构对信息服务的能力却表现得明显不足:一是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收藏的局限性导致读者无法顺利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二是上述机构所能提供的查询文献途径不畅,使用户很难准确找到并顺利获取自己想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三是从事文献信息资源服务部门的有关从业者对相关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亟待加强和提高。要解决好当前用户特别是我国广大基层用户的信息需求,解决目前在我国广泛存在的信息服务效率不高、商业化程度低、体系运作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就必须要探索出一种合理的、适用的和能实现良好共存的信息服务公益机制和商业化利益分配机制,使得信息服务公益机制能够生存并顺利运行,在商业化运作中使得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化、信息效益实现最大化、信息收益分配公平化,保证信息服务产生的各种利益能够合理共享、利益均沾,最终营造多方“共赢”的信息服务新局面。3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新动向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迅速渗透,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方式不但建立了以磁介质、光介质、电介质及其他新型介质为主体,并且建立了与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库的接口,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部网络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条件;传统意义上的由不同部门独立掌握的文献信息资源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方向发展;支持各种网络功能的各种新型阅读工具正在逐步进入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领域,如电脑终端、激光全息阅读器、多媒体视听装置,便携式阅读器、微型电子刊物等;特色文献的数字化把传统的馆藏文献推上了新的高度,网络的加入为特色文献创造了更高效的服务平台,提升了用户对文献的满意率,为未来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远程利用打下了基础。特色化和数字化成为当代文献信息资源发展的两大主流。以上这些在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动向,为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广泛应用上述新技术、新方法,大量的原始文献信息资源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以数据库形式存储起来,并通过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操作系统,结合对各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资源的重组,可以在短期内优化各种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虚拟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利的信息检索和专利查询服务,从而改善现在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科技信息支持的不利局面,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

目前,在信息技术的潮流下,我国各行各业均迈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图书馆作为信息汇集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掌握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基地,传统的图书馆发展模式在新世纪内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需积极采取信息化方式,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丰富图书馆的基本内涵,才能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容量,对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但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图书馆信息化成为了目前最为主要的难题。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现如今,在科技的发展下,将图书馆业务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发展,才能真正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信息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保障在图书馆中会蕴藏这非常多的信息资源,作为传播信息与载体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逐渐从传统的模式转变为数字化发展模式,并且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以及服务手段也发生本质的变化。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市场经济日趋激烈,图书馆要想真正推动自身的发展,则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自身健康发展[2]。除此之外,图书馆还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意识,积极拓展服务渠道,更新服务形式以及服务方式,以此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属于一种公益性质的行业,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读者角度分析,图书馆是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收集图书资料的重要所在,是读者查阅资料、学习与进步的重要区域。换而言之,图书馆对读者的思维开拓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起到一定的之多作用,所以图书馆在新形式下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变化。二、做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从本质上而言,虽然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会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与困难,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对策。(一)保证信息建设的规范化以网络为主要依托成为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实现网络资源的信息化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形式。从某种角度分析,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关系到图书馆建设的成与败,需要从图书馆建设角度出发,将信息化理念贯穿其中。其中在整个信息系统建设之中,图书馆需要统一技术规范,选取效率高的软件与硬件,以此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3]。另外,图书馆还要加强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根据客户端的不同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针对系统安全问题提进行考虑与分析。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整理与分析,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内容包括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所以,为进一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则需要选择可行的网络设备,从根本上保证网络系统能够得到稳定发展。另外,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产权意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二)定位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图书馆作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其信息化建设的构建能够让图书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稳定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能够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学生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在学校之中,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图书馆中均可以找到答案[4]。所以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图书馆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进行准确定位,保证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在本着培养文明学子,着眼社会生活的同时,积极打造新型图书馆,使其成为综合性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三)积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关系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好与坏,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养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那么则会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造成影响与阻碍,无法真正保证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甚至会导致信息化资源出现浪费[5]。所以,需要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以及教育活动,积极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提高其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四)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开拓图书馆功能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会出现大量的数字信息资源,这种现象会进一步加大管理难度,在图书信息检索中存在非常的的影响。虽然说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基本模式,对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有所冲击,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有部分部门比较清闲,有部分部门工作比较繁琐,需要积极设置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其中在设置内部组织结构的时候需要围绕信息技术开展,以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为主,利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人工工作方式,以此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6]。此外,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方式以及图书馆职能的开拓对调整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推动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顺利开展,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整个实践过程之中,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特征制定不同的技术服务部门,定期对图书馆内的技术设备进行检查,从根本上保证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性。目前,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之中,往往以网络为载体,可以实现文献资料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所以需要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在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同时,逐渐成为了人民群众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载体,图书馆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各类文献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提供具体的阅读服务。图书馆还需要加强对信息化资源的应用,应用数字图书馆的各项优势,建立以网络为中心的辐射型网络系统,保证实现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图书馆的作用进行发挥,才能将图书馆的教育作用进行发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