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诗经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诗经的参考文献

《诗经》中的“雅”是“王畿”之乐,指朝廷正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大雅小雅之分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也可能根据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

[序号] 作者 书名[M] 版本(第1版不注) 翻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页码我在世界文学研究上看到的

《诗经》参考文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 《诗经》中描述的事情跨越时间很大,达五百多年,因此我们分析时也要看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其爱情诗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整体来说,周代婚姻恋爱的习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 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郑风 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看,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周南 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卫风 木瓜》,“投我予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这首诗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召南 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卫风 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邶风 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其中失落与心酸,谁能道尽说完! 《郑风 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鄘风 柏舟》,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 又很多诗细腻地描写出思念情人的忧郁苦闷心理。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中女子怀念远方的爱人,在采卷耳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填满。又如《郑风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还有《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会她,使她寝食难安。《郑风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诗也是情深意切,于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那种深厚缠绵的感情。 《邶风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诗经》中也有不少是祝贺新婚女子的,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诗经》中对美好爱情是歌颂向往的,而对始乱终弃持批判态度,并对受害者予深深的同情。《卫风•氓》这首诗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还有《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在危难时期,相依相靠,但在安乐时候,却将她抛弃。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其实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好的事物总是经得时代考验的,千年过去之后,《诗经》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着人们。 参考文献:《诗经》吴兆基 长城出版社2002 《诗经讲义稿》傅斯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诗经国风今译》蓝菊荪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诗经今注》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诗经》中较为重要的农事诗有:《豳风·七月》、《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 像《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此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种田、养蚕、纺织、染缯、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而劳动成果大部分为贵族所占有,自己无衣无褐,吃苦菜,烧恶木,住陋室,严冬时节,填地洞,熏老鼠,塞窗隙,涂门缝,以御寒风。全诗以时令为序,顺应农事活动的季节性,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诗中客观反映出农夫生活和贵族生活的悬殊差别,在对当时农业生产、农夫生活的平铺直叙中抒发了哀怨和不满,千百年后的读者,不仅能了解到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农夫的生活状况,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不幸和痛苦。

诗经中的爱情诗很多都是表现君臣理想的,并非纯粹浅显意义上的男女爱情

诗经论文的参考文献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思考作文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序号] 作者 书名[M] 版本(第1版不注) 翻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页码我在世界文学研究上看到的

研究诗经的参考文献

《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 颂周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宣王 等的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周末厉王 、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大雅》换现在来说相似于偏正式的音乐,很像现在关于”中国梦“的音乐创作或者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剧曲)《小雅》作品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大体以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出彩,与《国风》有异曲同工之妙。PS:《国风》:地方的土风歌谣(《小雅》换现在来说相似于流行音乐和民歌民谣,很像中国新歌声、寻找刘三姐什么的)至于参考的文献,众说纷纭,自成一家,我个人推荐《诗大序》和《观堂集林说周颂》(《说周颂》虽然主攻《颂》,里面或多或少也谈到《雅》,王国维对《诗经》的解读我很喜欢)

《诗经》中的“雅”是“王畿”之乐,指朝廷正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大雅小雅之分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也可能根据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

1、《诗经》原意研究 (日) 家井 真著 陆越译 ,不管怎么说,在当代总体上日本人对中国古文学的研究比中国的一些学者要严谨。2、诗经研究丛刊 中国诗经学会编3、诗经研究 谢无量著 商务印书馆 1959 4、诗经通论 (清) 姚际恒撰 广文书局 中华民国五十年 [1961 5、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著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6、 先秦两汉诗经研究论稿 袁长江著 学苑出版社 1999 7、诗经要籍解题 蒋见元,朱杰人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8、诗经探索 刘操南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9、名家品诗经 朱自清等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9

杨任之《〈诗经〉今译今注》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孙作云《诗经恋歌发微》 中华书局1966年版 袁琳《〈诗经〉中的情爱诗与水意象关系探微》,《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赵沛霖<建国以来<诗经>情诗研究概说>[J]<中州学刊>(郑州)1987年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 海口:海南出版社, 黄田田论《诗经》中的女性美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1) 瓦西列夫王永嘉,等爱情面面观新世纪出版社 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 北京:商务印书馆, 康正果 《风骚与绝情》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有关诗经的参考文献

1。“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说文解字》 2。“夫孝,天之经也,地之经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孝经》 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长幼有序> 4。“善则称亲,过则称己。” 《礼记 坊记》 5。“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 6。“欲报之恩,昊天罔极”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 7。“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每个版本的书的页码都不同

杨任之《〈诗经〉今译今注》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孙作云《诗经恋歌发微》 中华书局1966年版 袁琳《〈诗经〉中的情爱诗与水意象关系探微》,《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赵沛霖<建国以来<诗经>情诗研究概说>[J]<中州学刊>(郑州)1987年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 海口:海南出版社, 黄田田论《诗经》中的女性美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1) 瓦西列夫王永嘉,等爱情面面观新世纪出版社 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 北京:商务印书馆, 康正果 《风骚与绝情》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联系我。详谈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思考作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