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东北大学编辑部王琨

发布时间:

东北大学编辑部王琨

柳树小学更名兆麟小学

[1] 吕阳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J] 辽宁经济, 2008,(12) [2] 涂晓凤 新时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科技风, 2008,(05) [3] 杨赞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4] 杨彩萍 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的探讨[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9) [5] 蔡志勇 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1) [6] 米银奎 新时期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西部探矿工程, 2007,(01) [7] 张芳 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21) [8] 杜德春,周明 面对新会计环境,会计人员应怎样提高自身素质[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02) [9] 王新才 对高级会计人员素质再提升的思考[J] 交通财会, 2007,(10) [10] 赖秋红 对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J] 经济师, 2008,(04) [1] 侯丽颖 影响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及重塑会计诚信的举措[J] 科技资讯, 2009,(32) [2] 徐蓓 基础会计课程德育渗透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22) [3] 王琨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天津经济, 2009,(11) [4] 罗华菁 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探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S2) [5] 杨绍先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与现行会计工作体制状况[J] 辽宁经济, 2009,(11) [6] 刘志荣 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9) [7] 王礼新,蒋健 简析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J] 公用事业财会, 2009,(04) [8] 耿丽,韩庆海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06) [9] 袁锐 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 财会通讯, 2009,(31) [10] 虞晓峰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 安徽水利财会, 2009,(02)

一、太原市55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大同路142二、太原市55中附近公交站五十五中途经公交有15路;37路;820路;820支林场途经公交有15路;37路;820路;820支太钢程南小区途经公交有15路;37路;820路;820支古城途经公交有15路;37路;820路

原来叫太钢5中[是个市重点中学],初高中都有。开始属于太钢教育局,后来收归太原市教育局直接管理。改名为太原55中又名双良中学。在太原市北部的大同路上,乘坐37,15可以直接到达。

东北大学编辑部

024-83687392,024- 23891272区号:024 号码前加:836校内常用电话一览表 一、党办、校办主任室:87355 副主任室:87356 87315 秘书科:87316 校务科:87359 接待科:87361二、研究生院院长办公室:87554 管理办处长室:87555 培养办处长室:88686 招生办:87556三、教务处处长室:87365 副处长室:87327 教学管理科:72366 实验管理科:87429四、科技处处长室:8731 副处长室 87372 高新科:87373 开发科:87374 基础科:87375 综合管理科:87267 专利事务所:87376五、人事处处长室:87382 副处长室:87381 师资科:87383 培训科:86961 人事科:87385 工资科:87386六、计划财经处处长室:87501 副处长室:87530 会计科前台:87502 出纳:88333 资金管理科:87503 107室:87506七、外事处处长室:87411 副处长室:87292 处长助理室:81976 国际交流科:87412 综合科:81923 外招餐厅:71417 87508八、各学院院办基础学院:24245301 文法学院:87643 外国语学院:88501 艺术学院:87131 工商管理学院:87650 理学院:83382 资土学院:87524 87526 材冶学院:87750 机械学院:87613 信息学院:87760 软件学院:80498 体育部:87791 网络学院:80560 成教学院:83875九、直属部门办公室图书馆:87577 计算中心:87601(网络中心:咨询87251 运行管理部87240)继教中心:87437 (培训招待所:84208 培训餐厅:一楼87645 二楼87690)档案馆:80082 87594 出版社:83655 (编辑部:71454 印刷厂厂长:83621生产调度室:87418) 学报编辑部:自然版87378 社科版87253 软件中心:23782255 自动化所:87510 RAL:87220 EPM:81758 医院:78510 后勤服务中心:综合部87607(汉卿会堂:89100 变电所:87542 电话科:87273 邮件科:87360 车队:83322 物业报修:70000)产业集团:87353 机械厂:87337) 东荣宾馆:83151十、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室:87715 书记室:87717 副院长(教学、科研、研究生):87725 副院长(人事、行政):87716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81505 院办:87750 87742 传真23906316 教学科研办:87735 87324 学生办公室:本科87674 研究生87404 《材料与冶金学报》编辑部:87664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所:87731 冶金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87727 钢铁冶金研究所:87718 、87720 有色金属冶金研究所:87726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程中心:86462 材料研究所:87733 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研究所:87744 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72218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87322 实验与测试中心:87322

曹健林 Jianlin Cao, China曹健林教授 ,光学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副部长。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9年获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与日本东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89至1992年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历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常务副所长(法人代表)、所长,中科院院长助理兼中科院光电集团筹备组组长,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院长。2005年1月被提名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院长、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9月起,担任科技部副部长。现兼任《光学精密工程》主编,以及其他几本学术期刊编委。曹健林一直致力于软X射线多层膜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他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首批入选者(1994年);1995年获中科院国家一级青年科学家奖,1997年获国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Jianlin Cao is Professor in Optics and Vice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He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t Fudan University in 1982, and obtained his PhD degree from the joint-training program at th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IOF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and Tohoku University in Japan in From 1989 to 1992, he undertook postdoctoral research at CIOFM, later working as a research professor, supervisor of PhD students, Executive Deputy Director (legal representative) and Director of CIOFM, as well as Director of th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 He served as an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of CAS, head of the preparatory CAS Opto-Electronics Group, and President of the CAS Academy of Opto-E In January 2005, he was nominated for Vice President of CAS, President of the CAS Academy of Opto-Electonics, and Director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 In September 2006, he was appointed as Vice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He is also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holds editorial positions with several other academic   Cao has been working in the area of soft x-ray multilay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has received recognition both domestically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ly for his outstanding He was one of the first researchers to be selected for the “CAS 100 talents” in 1994; he received first grade awards for young scientists from CAS in 1995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of China in 崔天宏Tianhong Cui, USA崔天宏教授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系及纳米制造中心终身教授,兼任该校电子工程系和生物工程系教授。他于2003年任职于明尼苏达大学,2007年获得终身教职。1995至2003年期间,他历任清华大学博士后,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日本计量国家实验室STA研究员,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助教授。1991年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博士学位。目前在各类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80余篇论文。获得了包括NSF, DARPA, NASA and DOE等机构的科研资助。曾获得日本STA和NEDO研究奖,德国洪堡奖,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研究基金会奖。任美国IEEE SENSORS JOURNAL、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瑞士JOURNAL OF NANO RESEARCH三种期刊的副主编,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AND NANOELECTRONICS、SENSOR LETTERS、《光学精密工程》3种期刊的编委。Tianhong Cui is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n Affiliate Senior Member of the graduate faculty of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M He joined the faculty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 2003 and was tenured in From 1995 to 2003, he held research or faculty position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he National Laboratory of Metrology in Japan, and Louisiana Tech U He received his BSc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in 1991, and his PhD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He has more than 180 publications in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prestigious His research has been sponsored by NSF, DARPA, NASA and DOE He has received research awards including the STA and NEDO fellowships in Japan, the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ship in Germany,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Award from 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and the Richard & Barbara Endowed Chai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 He is serving a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the IEEE Sensors Journal, the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and the Journal of Nano RStefan Kaierle, GermanyStefan Kaierle 在RWTH 德国亚琛大学获得电气工程本科学位和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998年担任Fraunhofer ILT 激光系统技术系主任。在这期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激光系统技术,激光材料加工,激光程序控制和光学,以及一些相关学科,如生态效益学,自动化和激光工程。他在相关领域的科技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项。作为客座教授受聘于长春大学(2005年)和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2012年,担任汉诺威激光加工中心(LZH)材料处理部主任 。Stefan Kaierle studie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went on to do his Ph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RWTH Aachen U In 1998 he entered Fraunhofer ILT as a department head for system In this role, his main research was focused on laser system technology, laser materials processing, laser process control and optics, as well as related fields like eco-efficiency, automation and laser He published more than 150 scientific papers in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in that Also, he holds more than 10 He had been appointed to two guest professorships at Changchun University (in 2005) and a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2007), C In 2012, he moved to Laser Center Hannover (LZH) and assume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and P Stefan Kaierle has been the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Laser Institute (ELI) for 10 years (2003-2013) and is now member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Laser Institute of America (LIA) He has been chairman and board member of many international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s have been honored by the Laser Institute of America (Fellow), the European Laser Institute (Fellow) and the CIOMP (Honorary Professor) Mark Andrews, Canada   George Barbastathis, USA   Tarik Bourouina, France  Alexander N Cartwright, USA  Xingdan Chen, China  Kin-Seng Chiang, China  Frank Chuang, USA  Jan J Dubowski, Canada   Claus Emmelmann, Germany   Qihuang Gong, China  Min Gu, Australia  Chunlei Guo, USA  Kazuhiro Hane, Japan  Peter R Herman, Canada  Ghassan E Jabbour, USA  Christian Koos, Germany  Dietmar Kracht, Germany  Byoungho Lee, Korea  Luke Lee, USA   Lin Li, UK  Xingde Li, USA  John Love, Australia  Dongge Ma, China  Hervé Maillotte, France  Wolfgang Osten, Germany  Min Qiu, Sweden  Mark I Stockman, USA   Hongbo Sun, China   Peter Unger, Germany   Xiaojun Wang, USA  Andrew White, Australia  Xiaocong Yuan, China  Hans Zappe, Germany   Shuang Zhang, UKXuejun Zhang, China  Minlin Zhong, China编辑部地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东南湖大路3888号,长春,邮编130033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 3888 Dong Nanhu Road   Changchun 130033 China

2019年9月9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发布了2020的美国大学综合排名(National University Rank),《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英语:US News&World Report)是一本新闻杂志周刊。编辑部位于华盛顿特区,但其总部设在纽约市。该排名主要针对本科教育。对于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教育,US New有单独的研究生院排名。中文名美国大学排名外文名National University Rank来源《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包含哈佛大学88%的人还看了美国大学排行榜2020美国著名大学排行榜德国大学排名美国大学排名一览表基本内容1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2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3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3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 of Technology3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6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6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8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9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10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1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2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2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14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15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15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17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17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19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 Louis20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21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2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22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24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University25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25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27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28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29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9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29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29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29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Rochester34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34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36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37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37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39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40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40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40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40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40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40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46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Wisconsin--Madison46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48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48 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50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50佩珀代因大学Pepperdine University50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PolytechnicInstitute50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54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54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54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57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57宾州州立大学帕克分校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57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Purdue University--WestLafayette57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57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Pittsburgh62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 Rutgers University--NewBrunswick62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64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64 南卫理工会大学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64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Connecticut64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64麻省大学艾姆赫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64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70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70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70 得州农工大学 Texas A&M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中国油画杂志主编王琨

1990年 《朝圣》参加欧亚艺术双年展 土耳其1991年 《高原斜阳》参加第一届中国油画年展,获铜奖 中国历史博物馆1992年 《高原魂》参加纪念“讲话”50周年全国美展,获铜奖 中国美术馆《高原魂》获“天津市美展”金奖1993年 《高原魂·黑云》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 中国美术馆《高原金秋》参加中国绘画展(欧亚24国) 印度1994年 《金色高原》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广州美术馆《高原魂·闷雷》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1997年 《风雪归途》参加走向新世纪——第二届青年美展 中国美术馆1998年 《天地悠悠》参加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中国美术馆中国当代青年油画家九人作品展(11幅作品) 中国美术馆2000年 《高原黑云之三》参加中国当代绘画书法作品展 香港举办王琨油画展 台北2001年 《银白世界》参加中国小幅油画大展 中国美术馆《高原黑云》参加中国西部·西部艺术大展 西安《天地之间》参加20世纪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2003年 《转经》参加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2004年 《温暖的阳光》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 广州美术馆《高原魂·冬》参加中国美术出版界美术家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参加白石·纪油——纪念齐白石诞辰140周年作品展(7幅作品) 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2005年 《大河上下》参加改革开放30年中国油画优秀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2006年 精神与品格——中国油画当代写实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参加中国当代油画50家作品展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王琨新作展 台湾2007年 世纪伟业——中国绘画艺术特展 中国军事博物馆

好像是刘刚

人五人六的真把自己当老师了

有点眼熟啊 是不是抖音上面的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王老师

王缉慈,女,汉族。1946年2月生于昆明。籍贯广西博白。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地理联合会经济空间动态委员会指导委员(IGU Commission on Dynamics of Economic Space,The members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其它兼职工作有:《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世界地理研究》副主编、《地域研究与开发》副主编,厦门创新型城市顾问等。

北京大学在学术方面的声誉由一连串令人自豪的科学成就赢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北大参与完成;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在北大产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北大设计;锑、铕、铈原子量的国际标准在北大测定。2014年,北京大学科研经费到款6亿(不含医学部);2013年科研经费到款73亿。 2009-2013年北京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一览表 年份获批项目数获批总经费(亿元)7信息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汇总 自然科学研究 “十五”期间,北京大学共获得1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共有10篇论文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其中,王诗宬院士主持的“三维流行拓扑性质的研究”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45分钟特邀报告;杨应昌院士主持的“氮的间隙原子效应及新型磁性材料研究”在2004年被评为中国稀土领域十大科技成就之首;医学部尚永丰教授对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于2005、2006年先后在Nature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发表。环境学院方精云院士关于中国森林植被是一个重要“碳汇”的研究结论被Science评论员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被Nature评述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在高技术应用领域,中校微机电系统研究群体突破了一批关键工艺,首次在国内开发成功MEMS芯片的批量制造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aN基短波长激光器,使中国氮化镓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掌握相关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关于CO分离技术这一独特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医学部细胞免疫实验室研制的肿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通过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评定,获得了新药临床研究批文;中校自主研发的北大众志-863CPU的系统芯片和网络计算机已经在多个领域进行应用示范。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有25位中青年学者入选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5名学者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揭示着北大人文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勃勃生机。 馆藏资源 北京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国立图书馆,是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截止2015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学术期刊 北大所发行的部分学术期刊,是中国大陆当中,少有的获得国际知名的大学所认可、具品级的学术期刊,而一些知名学府如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亦有与北大合作共同发行期刊。北京大学学术期刊一览表 序号期刊名统一刊号 创刊时间 出版周期 编辑部主编备注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2442/N1955年双月刊学报编辑部赵光达 2《数学进展》CN 11-23121955年双月刊数学科学学院丁伟岳 3《物理化学学报》11-1892/O61985年月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唐有祺SCI4《大学化学》CN11-1815/O61986年双月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段联运 5《地学前缘》CN 11-3370/P1994年双月刊地大、北大翟裕生联办6《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1561/C1955年双月刊学报编辑部程郁缀CSSCI7《中外法学》11-2447/D1978年双月刊法学院贺卫方CSSCI8《经济科学》11-1564/F1979年双月刊经济学院刘伟CSSCI9《国外文学》11-1562/I1981年季刊外国语学院季羡林CSSCI10《国际政治研究》11-4782/D1980年季刊国际关系学院梁守德CSSCI11《大学图书馆学报》11-2952/G21981年双月刊图书馆朱 强CSSCI12《市场与人口分析》11-3601/F1994年双月刊人口研究所郑晓瑛CSSCI1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11-4848/G42003年季刊教育学院汪永铨 14《南亚研究》11-1306/C1978年半年南亚文化研究所孙培钧CSSCI15《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1985年 研究生院蔡桂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王玉

1、《中俄贸易结算的非金融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河北金融》, 1995年第十期。2、《从日元汇率变动中引出的思考》,《日本问题研究》,1996年第四期。3、《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国际汇率波动的原因探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6年第五期。4、《世界游资对90年代国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河北金融》, 1996年第十一期。5、《美国汇率政策的功效及启示》,《世界经济》, 1996年第十二期。6、《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7、《化解不利因素,提高经济效益­——河北省一季度外贸出口形势分析》,《河北日报》, 1997年6月11日。8、《对开展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的论证分析》,《河北金融》, 1997年第九期。9、《对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的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十期。10、《对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的思考》,《国际经济》1997年第十一期(全文转载)。11、《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的原因及启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7年第五期。12、《中国信托业:呼唤产业化管理》,《投资与合作》,1998年第一期。13、《泰国金融动荡带给我们什么》,《河北商业研究》,1998年第二期。14、《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的原因及启示》,《金融与保险》1998年第三期(全文转载)。15、《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的实施效果及前景预测》,《北京金融》, 1998年第三期。16、《信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的现实选择》,《河北金融》, 1998年第五期。17、《非欧洲人也应关心欧元》,《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三期。18、《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评析》,《世界经济》,1998年第六期。19、《面临挑战,出路何在—亚洲金融危机对我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中国气象出版社,1998年版。20《欧元启动的影响及我国金融的对策》,《中国招标》,1998年第十一期。21、《论美国的金融霸权》,《石家庄日报》, 1999年6月27日第四版。22、《从国际金融危机看美国的金融霸权》,《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9年第四期23、《境内外美元利率提高后,人民币会贬值吗?》《河北经济日报》, 2000年6月12日24、《境内外美元利率提高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0年第六期25、《我国融资体制的改革与融资方式的选择》,《现代财经》,2001年第一期26、《有利于控制金融风险的我国融资方式研究》,《青年工作论坛》,2002年第2期27、《金融风险与融资方式的关系研究》,《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28、《融资方式与金融风险》,《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6期29、《透视人民币汇率之争》,《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30、《从人民币汇率之争看美国的金融霸权》,《社科论坛》,2003年第10期31、《人民币汇率之争的背后》,《农村金融研究》,2003年第10期32、《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和力量》,《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2期33、《适应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服务业发展》,《经济问题》2004年第2期34、《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方略研究》,《经济纵横》,2004年第3期35、《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4期36、《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4期37、Analysis on the Reason Why the Exchange Rate for RMB is still stablewhile its Interest rate is lowered Sh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38、《我国工业重型化关键在于产业政策创新》,《经济日报》理论周刊,04年12月27日39、《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融资机制》,《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2期40、《加快构建我国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第4期41、《我国新型重化工业化与产业政策创新》,《经济经纬》,2005年第4期42、《新时期我国服务产业政策创新研究》,《经济纵横》,2005年第6期43、《健全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6期44、《我国新型重化工业化的发展与政策选择》,《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45、《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7期46、《产业政策创新:新一轮重化工业发展的关键》,《浙江经济》,2005年第9期47、《构建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经济纵横》,2005年第9期48、《促进我国新一轮重化工业发展的方略思考》,《当代财经》,2005年第9期49、《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创新》,《经济管理》,2005年第17期50、《新时期我国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及政策取向》,《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9期51、《中美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博弈》52、《“十一五”时期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构建的思考》53、《“十一五”时期构建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54、《透视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人民币汇率》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第1作者周叔莲、吕铁:《中国高增长行业的转型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7月《模块化、模块再整合与产业格局的重构——以“山寨”手机的崛起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7期《富士康大幅涨薪对我国工业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 领导参阅》,2010年第19期(2010年7月5日)《发达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做法与启示》,《理论动态》,2010年第2期,第2作者《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中国工业高增长行业》,《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产业结构演变与产业政策的互动关系》,《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产业组织的垂直分解与网络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10月(独著)《正确判断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9月25日,第1作者《如何看待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9月25日,第5版,第2作者《2009年工业经济走势分析》,《经济时报》,2009年2月5日,第2作者Fast-growing sectors as the drivers of China’s growth, China Economist, 《保增长、促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期,18-《正确认识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课参考》,2009年第1期《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的经验及教训》,《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8年第29期(2008年11月15日)《汽车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载金碚主编:《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8):企业成本与竞争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中国工业增长的行业因素:分布、特征与结构变动》,《改革》,2008年第8期,第1作者《中国能源投资与能源投资规模的确定》,《中国能源》,2008年第8期《宏观调控要警惕经济下滑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8年第21期(2008年7月15日)《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世界地位的变迁(下)》,《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世界地位的变迁(上)》,《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调整结构,推进创新,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分析与2008年预测》,《经济管理》,2008年第3期,第3作者《我国企业成长与产业增长的一致性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3期《价值链的片断化及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邮政速递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及对策》,《通信管理与技术》,2007年第5期《市场份额越大越好吗?》,《企业管理》,2007年第6期《国家营销与“中国制造”升级》,《经济管理》,2007年第11期Industrial Manufacturer but with Low Efficiency, China Economist,《网络效应、反盗版及其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1期《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管理转型的制度困境》,《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F22《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7年第2期转载《垂直解体和网络范式下的企业成长》,《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5期(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 China)收录)《化学工业“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展望》,《化工技术经济》,2006年第8期《快速成长与文化缺口》,《企业管理》,2006年第7期;《企业家信息》2006年9期转载《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价格竞争的一种解释——存在转换成本的双寡头价格博弈》,《经济管理》,2006年第7期,第1作者《中国成品油主要消费市场的容量、地域差异和未来趋势》,中国成品油批发与零售行业展望国际论坛《企业理论、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作者《电子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及其影响》,《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产业组织的垂直解体与网络化》,《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浅析移动通信价格战》,《价格与市场》,2005年第4期,第1作者《在华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解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1作者《MBO的理论依据及其制度缺陷》,《山东经济》,2005年第1期《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1期,第2作者《对加入WTO后“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考》,《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F10《国民经济管理》2004年第7期转载《打破“木桶定律”》,《轻松管理》第1期,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如何构建人力资源体系》,《经理人》,2001年第8期《邮政“三网”的深化与融合》,《中国邮政》,2001年第5期《论邮政“三网”的完善与融合》,《人民邮电》,2001年8月28日《“小步快走”建设物流信息网》,《中国邮政》,2003年第10期《全有模式及其对中邮专送广告的启示》,《中国邮政》,2002年第10期《老企业的营销困境与出路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年第7期《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山西金融》,2000年第5期《高分子材料臭氧法接枝的研究》,《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第2作者

你要知道他是什么学院的,教什么的,然后在经贸的网页上就可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