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话邮箱

发布时间: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话邮箱

基本信息 院长: 唐俊琪 电话:029-33691100 所在地区: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 地址:陈阳寨世纪大道 邮编:712000 电子邮箱: 学校官网:点击查看 建校时间:1952 年 国家重点学科:3个 图书馆藏书:59余万册 学校概况“医药”类院校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药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4平方米,分南、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连接西安咸阳的世纪大道南侧,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新校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全校拥有77个教研室,35个实验中心,23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室,6个计算机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万元,生均3元;图书馆藏书827033册,生均3册,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拥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体育馆、体操房、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场及200米跑道的田径训练场。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68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0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4名。有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分别与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陕西省“三五”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名老中医7人,省级名中医9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3人,陕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9人。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涌现出张学文、杜雨茂、傅贞亮、王朝宏、郭谦亨、郭诚杰、马振亚、孙绍良、吕兰薰、李石蓝、张登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 三、人才培养 开设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等2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医、理、文、管、工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28届毕业生。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0049人(含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6107人,硕士研究生690人,高职学生1631人,成人脱产学生1621人。 2004年以来,学校共建成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04年以来主编、副主编各类教材87部,获省级优秀教材奖3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1项,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 1项。 近5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2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近几年来,该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39项。在校学生发表论文170篇,在非英语专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7人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2007年本科生就业率分别达到1%、1%、3%。 四、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厅局级重点学科4个。 2004年~2008年,学校承担了287项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237项横向科研课题;2004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项。全校主编学术著作50部、副主编学术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年均发表论文496篇。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等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中医药教育研究》是出版多年的教育研究期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设置床位1400余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年门诊量80多万人次、住院人数6万余人次均居咸阳市前列,年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五十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3个(脑病科、肿瘤科、骨伤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3个(中医眼科、中西结合肿瘤科、肛肠外科)。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综合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有以获2007年度“中国医师奖”的心脏外科专家柏本健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临床带教队伍,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在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促进的机制。学校制药厂自主研发的“固肠止泻丸”、“骨痨敌”等药品,年销售收入达5000余万元。借助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带动地方经济,使咸阳市辖区制药厂由九十年代初期的1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近40家,其中36家通过了GMP认证,成为咸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学校支持、帮助省内商洛、宝鸡、咸阳等地区规模种植中药材,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2003年以来,累计出国出境留学、研修或学术交流人员60多批次,接待来访100多人次。目前有在校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48人,硕士研究生1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坚持20多年的“百花奖”文艺汇演、大学生辩论赛、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及冬季万米长跑赛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现有岐黄研究会、诗歌研究会、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军乐团等校园社团47个,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整体素质、锻炼和展现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04、2006、2007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

党委副书记、院长:周永学

查了一下 所有中文类的 核心期刊目录,都查不到这个期刊。所以这个期刊 就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就是 普通期刊。陕西中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同样也查不到任何核心期刊。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话

1撰稿要求1总体要求文稿力求内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数据可靠。文稿一般以4 000~6 0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不得超过8000字。2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系列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新名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名词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采用批准的药名;创新性新药,请参照我国药典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原文。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常用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WBC、RBC、Hb、DNA、HBsAg、IgG、IgA、IgM、CO2、NO等。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3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花诸体,并注意上、下角标使用准确。如kg不能写成Kg,ml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PH或Ph。4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如1999年不宜写成99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近期”等。时间天用“d”表示,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2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至5×10应为3×10~5×10,或(3~5)×10,不能写成3~5×10;60 %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60 mg至70 mg应为60~70 mg不能写成60 mg~70 mg;5±5摄氏温度应写(5±5)℃。3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表示方法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5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和符号。6统计学符号应以国家标准GB/ T 1-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符号一律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2稿件格式1题名题名应恰当简洁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2作者署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集体署名的文章需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位、职称、是否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果需要确定一名对文稿及其研究内容负责的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及全部作者与单位的英译。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字母均大写,名的每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3摘要摘要字数要求在20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采用结构式,内容应包括目的(阐明研究的背景和设想、目的)、方法(必须包括材料或对象,应描述课题的基本设计,双盲、单盲还是开放性,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分组和对照)、结果(应列出主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结论(全文总结,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但文意要一致。4关键词各类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准确,可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系列名词选词,也可以使用主题词标引,具体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注中英文关键词。5正文体例论著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5部分。各级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分级编号示例:“1”“1”“1”“1”。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和参考文献不标序号。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以15字为限,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应一致。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圆括号数码,如:(1)、(2)……;若再分级用圈码,如:①、②……表示。6图表图表要精选,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插图和表格应具有足够的自明性信息,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其内容,并注意勿与正文内容重复。插图和表格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1图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放置方向及作者姓名。图可集中附于文后,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外加方框标明所在位置。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2表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不用竖线)。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可在表内依次用*、#、△、□、☆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并以简练的文字写标注在表格的左下方。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显著性标注统一用*、#、△、□、☆表示P<05;* *、##、△△、□□、☆☆表示P<01。7致谢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8参考文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尽量不引用文摘、综述等第二、三次文献。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J]、普通图书[M]、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报告[R]、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未定义类型者[Z];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报纸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会议论文集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A]//文集的编者文集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止页专利文献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来源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起页-止页3投稿须知1投稿方法电子版来稿请进入相应杂志的主页注册、登陆后投稿,点击“修改全文”上传投稿原文;纸质版投稿采用邮寄方式,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01203)。请勿寄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作者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稿件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编辑部,否则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独家加入《中国期刊网》,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已含各类文摘、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基本信息 院长: 唐俊琪 电话:029-33691100 所在地区: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 地址:陈阳寨世纪大道 邮编:712000 电子邮箱: 学校官网:点击查看 建校时间:1952 年 国家重点学科:3个 图书馆藏书:59余万册 学校概况“医药”类院校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药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4平方米,分南、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连接西安咸阳的世纪大道南侧,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新校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全校拥有77个教研室,35个实验中心,23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室,6个计算机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万元,生均3元;图书馆藏书827033册,生均3册,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拥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体育馆、体操房、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场及200米跑道的田径训练场。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68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0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4名。有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分别与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陕西省“三五”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名老中医7人,省级名中医9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3人,陕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9人。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涌现出张学文、杜雨茂、傅贞亮、王朝宏、郭谦亨、郭诚杰、马振亚、孙绍良、吕兰薰、李石蓝、张登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 三、人才培养 开设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等2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医、理、文、管、工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28届毕业生。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0049人(含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6107人,硕士研究生690人,高职学生1631人,成人脱产学生1621人。 2004年以来,学校共建成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04年以来主编、副主编各类教材87部,获省级优秀教材奖3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1项,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 1项。 近5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2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近几年来,该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39项。在校学生发表论文170篇,在非英语专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7人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2007年本科生就业率分别达到1%、1%、3%。 四、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厅局级重点学科4个。 2004年~2008年,学校承担了287项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237项横向科研课题;2004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项。全校主编学术著作50部、副主编学术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年均发表论文496篇。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等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中医药教育研究》是出版多年的教育研究期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设置床位1400余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年门诊量80多万人次、住院人数6万余人次均居咸阳市前列,年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五十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3个(脑病科、肿瘤科、骨伤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3个(中医眼科、中西结合肿瘤科、肛肠外科)。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综合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有以获2007年度“中国医师奖”的心脏外科专家柏本健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临床带教队伍,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在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促进的机制。学校制药厂自主研发的“固肠止泻丸”、“骨痨敌”等药品,年销售收入达5000余万元。借助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带动地方经济,使咸阳市辖区制药厂由九十年代初期的1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近40家,其中36家通过了GMP认证,成为咸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学校支持、帮助省内商洛、宝鸡、咸阳等地区规模种植中药材,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2003年以来,累计出国出境留学、研修或学术交流人员60多批次,接待来访100多人次。目前有在校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48人,硕士研究生1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坚持20多年的“百花奖”文艺汇演、大学生辩论赛、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及冬季万米长跑赛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现有岐黄研究会、诗歌研究会、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军乐团等校园社团47个,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整体素质、锻炼和展现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04、2006、2007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党委副书记、院长:周永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电话邮箱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编辑单位:《新中医》编辑部 社 长: 主 编:郭桃美 主 任:郭桃美国内刊号:44-1231/R 国际刊号:0256-7415 邮发代号:46-38 定 价:15 电 话:020-36585485、6585489 传 真:020-36590326 EMAIL :, 网 址: 地 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邮政编码:510405

截至2015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81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687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医大师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0人次、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5人、江西省首届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71人、江西省省级优秀教师20人、江西省名中医58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30人、博士生导师59人、国家教学团队1个。 国医大师:洪广祥全国优秀教师(名单不全):龚千锋、罗永明、蒋小敏、陈奇国家级教学团队:中药炮制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龚千锋)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4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江西省一级学科高水平学科与“十二五”重点学科5个。 博士后工作站:江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医学、中药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示范性硕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临床医学、中药学江西省一级学科高水平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江西省重点学科: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管理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分别于2001年、2009年获得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学校刘红宁教授牵头主持的“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率先在江西省高等院校中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西中医药大学—九江市中医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药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精品课程:中药炮制学、中医诊断学 国家双语示范课程:中医诊断学示范课程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不全):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际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医病因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制药设备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灸疗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概况 截至2015年底,学校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63项,年均科研经费92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有2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中医药传承 20世纪80年代,该校针灸学家魏稼教授首创“各家针灸学说”和“无创痛穴疗学”。1993年,陈奇教授主编出版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药药理实验研究方法的专著《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校中药药剂学科先后形成了中药复方释药、中药固体制剂等12项核心技术,其中《中药大片、异形片为核心的中药片剂现代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研究突破了中药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制的高速压片机每年生产200亿片,是中国片剂最大生产规模,获得专利14项,被同仁堂等100多家制药企业采用,2011年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陈日新教授带领的医疗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腧穴敏化”新理念,创立了热敏灸新技术,开创了内源性热敏调控治疗疾病的新途径。2008年,该成果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创立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研究成果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院行业建设标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重点推广的传统医疗技术。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达120余万册,购置和自建电子资源数据库40余个。师生读者通过网络可随时查阅馆藏信息,远程在线使用各类数据库资源。 学术期刊 《江西中医药》创刊于1951 年,由江西省中医药学会、江西中医学院主办,是第一批进入中文核心期刊的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并被被《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多家检索刊物及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录,有部分文章被美国《SCI》收录。《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学报、江西省优秀期刊。设有名家论丛、百家争鸣、中医文化研究、道教医学研究、医史文献研究、中药现代化、中药资源、新生代论坛等栏目。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邮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基本信息 院长: 唐俊琪 电话:029-33691100 所在地区: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 地址:陈阳寨世纪大道 邮编:712000 电子邮箱: 学校官网:点击查看 建校时间:1952 年 国家重点学科:3个 图书馆藏书:59余万册 学校概况“医药”类院校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药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4平方米,分南、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连接西安咸阳的世纪大道南侧,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新校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全校拥有77个教研室,35个实验中心,23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室,6个计算机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万元,生均3元;图书馆藏书827033册,生均3册,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拥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体育馆、体操房、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场及200米跑道的田径训练场。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68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0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4名。有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分别与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陕西省“三五”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名老中医7人,省级名中医9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3人,陕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9人。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涌现出张学文、杜雨茂、傅贞亮、王朝宏、郭谦亨、郭诚杰、马振亚、孙绍良、吕兰薰、李石蓝、张登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 三、人才培养 开设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等2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医、理、文、管、工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28届毕业生。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0049人(含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6107人,硕士研究生690人,高职学生1631人,成人脱产学生1621人。 2004年以来,学校共建成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04年以来主编、副主编各类教材87部,获省级优秀教材奖3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1项,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 1项。 近5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2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近几年来,该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39项。在校学生发表论文170篇,在非英语专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7人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2007年本科生就业率分别达到1%、1%、3%。 四、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厅局级重点学科4个。 2004年~2008年,学校承担了287项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237项横向科研课题;2004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项。全校主编学术著作50部、副主编学术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年均发表论文496篇。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等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中医药教育研究》是出版多年的教育研究期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设置床位1400余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年门诊量80多万人次、住院人数6万余人次均居咸阳市前列,年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五十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3个(脑病科、肿瘤科、骨伤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3个(中医眼科、中西结合肿瘤科、肛肠外科)。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综合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有以获2007年度“中国医师奖”的心脏外科专家柏本健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临床带教队伍,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在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促进的机制。学校制药厂自主研发的“固肠止泻丸”、“骨痨敌”等药品,年销售收入达5000余万元。借助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带动地方经济,使咸阳市辖区制药厂由九十年代初期的1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近40家,其中36家通过了GMP认证,成为咸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学校支持、帮助省内商洛、宝鸡、咸阳等地区规模种植中药材,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2003年以来,累计出国出境留学、研修或学术交流人员60多批次,接待来访100多人次。目前有在校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48人,硕士研究生1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坚持20多年的“百花奖”文艺汇演、大学生辩论赛、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及冬季万米长跑赛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现有岐黄研究会、诗歌研究会、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军乐团等校园社团47个,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整体素质、锻炼和展现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04、2006、2007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

查了一下 所有中文类的 核心期刊目录,都查不到这个期刊。所以这个期刊 就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就是 普通期刊。陕西中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同样也查不到任何核心期刊。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医学版官网电话

2008版医学核心R 综合性医药卫生 中华医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复旦学报医学版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广东医学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 新医学 天津医药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陕西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京医学 医学与哲学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卫生研究 营养学报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中国职业医学 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 卫生毒理学杂志 辐射防护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劳动医学(改名为:环境与职业医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医院管理 现代预防医学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 R2 中国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成药 中药材 中医杂志 中国针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药药理与临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医药学报 上海中医药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新中药 时珍国医国药 陕西中医 江苏中医(改名为:江苏中医药) 四川中医 R3 基础医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病毒学报 解剖学报 解剖学杂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上海免疫学杂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中国微循环 神经解剖学杂志 R4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响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 现代康复(改名为:中国临床康复) 护士进修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 R5 内科学 1.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高血压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临床荟萃 R6 外科学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R71 妇产科学含计划生育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生殖与避孕 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 儿科学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R73 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 癌症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肿瘤 肿瘤防治研究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耳鼻咽喉科学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改名为: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 中华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眼科研究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R78口腔科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R8特种医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R9 药学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华西药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要是不确定的可以到新闻出版署查询的。不是核心刊,但属于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是否有资格评选正高要看各单位要求。望采纳!!!!!

这个是核心期刊,要是不清楚也是可以在国家新闻总署输入期刊的名称的。就知道是不是核心期刊啦。在壹品尤刊一样也是查的到是不是核心期刊的。

医学期刊常规来说只分为 SCI 核心期刊 和普通期刊。但是有一些省份会自己把期刊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比如浙江省,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原18号。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高级职称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搜: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农经师、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论文(论文选题、论文范文、论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等。即 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还有河南、陕西、四川 等地也把期刊分为A类B类或者一类二类,也有的是一类为中文核心或者中华牌,二类为科技核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