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学欣赏》杂志

发布时间:

《文学欣赏》杂志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为文学理论刊物。刊载有关中国古今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及中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书评和学术消息等。主要栏目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编:赵炎秋ISSN:1003-7535CN:43-1084/1地址: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邮政编码:410081

文学欣赏杂志社

这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诗歌文化经历多年萧条冷落期的大转折点——上个世纪末,世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场大革命,那就是网络文化的诞生——其结果是网络诗歌文学的兴盛。以原野牧夫为重要代表的一批新汉诗诗人开始反思诗歌文化的走向,并在诗歌创作上默默进行探索,一方面承袭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的汉文化衣钵,一方面又在广泛猎取来自西方和其他国家地区民族文化土壤上生长出的现代诗歌技巧,并逐渐在新时期以网络文学为主要特征的领域里形成自己独有的西方式文体、东方本土化诗歌语言艺术,多元化创作——新汉诗。以下提供两篇诗歌代表作及赏析文章,供大家阅读。【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原野牧夫河滩上没有风。麦田里的收获季节随着石头的呢喃早早来临。而你是那只透视空气的青鸟,站在石头边的麦垛上那么多镰刀的声音。水车在忙碌。赶在雨季之前汗水还是从脸庞上流淌。低落的盐扎进泥地里,让一阵子风吹的到处乱跑我怎能说出那句话。让雨点羞红着五月的荷花悬浮于睡眠的水面,那是田田荷叶掩盖在麦穗里的心思。水看出这是没有成熟的爱情来年还是这样一块麦田,还是这样的镰刀发出收割的声音。而你让我过早就将一个童话安插在河岸,让石头默默无语我想我会是什么。我是你前世丢失的麦粒儿从上帝的掌心上滑落,让风吹到这条小河边,停止了流浪。而我却不是麦田的宠幸还有一些心思,藏在睡眠的荷叶与水底下我不想让自己沉落。卵石和游鱼。鸟翅在运送许多马路上逐跑的消息。雨季终于来临那就这样吧,让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那已经是来年的事情,却让人们等到一个收割的愿望我看见了每天守望在河边的姑娘,她收拢着一个童话【赏析】读原野牧夫的诗感觉是:清馨,抒情。这的确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诗恰好就具有这两种特征。虽然它的形式是命题诗歌,但是对擅长抒情的牧夫来说,他轻车熟路,写起来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这个题目应该是牧夫熟悉抒情的题目。他诗歌的底蕴和对诗歌的新鲜感受,带给读者直抒胸臆的愉悦和感受。诗人独有的情怀可以在他的诗里来感受:“河滩上没有风。麦田里的收获季节/随着石头的呢喃早早来临。而你/是那只透视空气的青鸟,站在石头边的麦垛上//”,无意于细致的描摹,只是一些心境的捕捉,寄托着诗人对爱的诸般思索和慨叹。直接抒情,“我怎能说出那句话。让雨点羞红着五月的荷花/悬浮于睡眠的水面,那是田田荷叶/掩盖在麦穗里的心思。水看出这是没有成熟的爱情//”,还没成熟的爱深埋在心底,轻易不肯表白,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构成他诗惯有的风格情调,构成灵活而生动的整体。语言宁静依情感和思维的波动自然而然变动着。“来年还是这样一块麦田,还是这样的镰刀/发出收割的声音。而你让我过早/就将一个童话安插在河岸,让石头默默无语//”。这里有许多意象,都是为爱情提供注解的,爱情已经接近成熟,但还需要时间的濡染。“我想我会是什么。我是你前世丢失的麦粒儿/从上帝的掌心上滑落,让风吹到/这条小河边,停止了流浪。而我却不是麦田的宠幸//”对自己的爱没有信心,或者说对自己所深爱的人给予了希望,希望自己成为“麦田的宠幸。”其实只要付出真情就会有丰厚的收获。诗的结尾:“那就这样吧,让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那已经是来年的事情,却让人们等到一个收割的愿望/我看见了每天守望在河边的姑娘,她收拢着一个童话//”。诗的结尾试图让读者真的看到了麦子成熟和希望,但不是今天而是来年的事情了,诗人在等待,在等待真的爱情的成熟,等待一个收割的渴望,等待她心怡可爱的姑娘,这应该不是童话,即使是童话,那也是美丽的童话,因为有河边姑娘的日夜守望。爱情一定会和美丽的愿望一起成熟。希望看到一派丰收的场面。相信只要付出劳动和心血,那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成熟的让读者为之心动的诗歌。牧夫的诗里,融进了对爱的渴望和深情的向往,有执著的等待,有美好的祝愿,有深情的表白。诗写得激情而洋溢、多情而温婉,显得潇洒从容、诗意连贯、深情款款,给读者以诗意的回味和情感的共鸣。(文/觅雪嫦晴)(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文学欣赏》,新世纪高职高专实用教材,公共基础系列,93-96页。张子泉、黄维主编,2006年8月第1版,12月第2次印刷。)【七月流火】◎原野牧夫看见一条河流。风景和水车。我只是一个七月出生的上帝的孩子,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我的爱情使命和生命一样简单。不再是飞翔。天空中轮回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我的家也不知道究竟安置在哪里。叫不出来名字我赤足站在沙滩上。不远处的垂柳恹恹地挂满了夕阳和人们所有的日子,水早就流淌无声知了。知了。也就在这样叫喊,在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中月光下站直双腿。我便沦为你唯一的风情鸟焚烧自己最后的羽毛。引那堆篝火无意间上当七月。流火。河面上的白色云朵也终于被无端点燃,羽毛哔剥作响的声音一直在睡眠的水底下飘摇。我看不见浮藻和水蚤一只火鸟。一片羽毛。而我的柔弱生命永远都不做替身。谁的召唤和轻抚在一道伤口上边悬浮。让盐穿越水面月光翅膀我不再哭泣。上帝满手都是血迹在一个焚烧羽毛的夜晚我扯动母亲二十七岁的发丝降生。看见一条河流【赏析】反复阅读原野牧夫的这首《七月流火》,惊叹于他诗的激情,心智的成熟。在诗中,感情的真挚。诗意的流畅,真是令人感叹和佩服。在他诗的抒唱里,语言的常新性往往见诸于如音乐在自然流动中,“看见一条河流。风景和水车。我只是一个七月出生的/上帝的孩子,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节奏是舒缓的,但是用“一只逃生的火鸟”来象征自己的爱情,却是形象而又生动的。“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我的爱情使命/和生命一样简单。不再是飞翔。天空中轮回/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感觉爱情明显的受阻,爱情的使命,不在飞翔,那只爱情鸟的翅膀是被雨水淋湿了,还是在暴风雨折断了,这里诗人没有说,但能明显的感觉到诗人的隐寓在里面。这是一种技巧,就在牧夫的指尖上,他把这种技巧浓缩到他的诗情里去,甚至可以说变成感情了。“知了。知了。也就在这样叫喊,在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中/月光下站直双腿。我便沦为你惟一的风情鸟/焚烧自己最后的羽毛。引那堆篝火无意间上当//”,我不知道别人看了这些诗句有何感想,但我当读到它时,灵魂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尽管我对牧夫的诗可谓很熟悉。这首诗语言炽热,触物生情,诗人直抒胸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对爱给予了无限的关注和深情,“一只火鸟。一片羽毛。而我的柔弱生命/永远都不做替身。谁的召唤和轻抚/在一道伤口上边悬浮。让盐穿越水面月光翅膀//”寓情于形,融形入情,一再升华诗意,“永远都不做替身”,这表明了诗人对爱的专一和执着的追求。不作爱情的替身,追求完美,追求生死相守,不离不弃的爱,这样美好的愿望融进了诗里,为美好的爱唱一首赞歌。“真正的诗往往是心底的诗,往往是心底的歌。”诗结尾爱在升华,是诗人的希望所在,看见那条河流,那是一条爱的河流,那只爱情鸟在一个夜晚焚烧了自己的羽毛之后又重新诞生,诗让我轻易想起了郭沫若的“凤凰涅磐”,那只为爱焚烧自己后又重获新生的凤凰就如诗中的爱情鸟一样。“我不再哭泣。上帝满手都是血迹/在一个焚烧羽毛的夜晚我/扯动母亲二十七岁的发丝降生。看见一条河流//”,可谓缘境生情,情动于衷,让人体会到诗人从心底迸发出的热情和希望。整首诗的表达是流畅的,情感是炙热的。(文/觅雪嫦晴)(文献出处:《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版《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版,《中学生作文指导》杂志社编,2007年7月 出版。 另见:中学语文网,现代诗:原野牧夫《七月流火》原文与赏析) 【零点写作:一个孤旅诗人的独白】◎原野牧夫这是一个墙内世界。我的文字攀缘于墙上像一只黑蚂蚁一样,从那些蝙蝠的羽毛上跌落下来。风无端吹进飘落一地。顺手从窗口朝外扔出去那个带字的火焰中纸团儿沾满了它浓黑的血迹。刚刚凝固下来我看见它在湿漉漉的地下拼命挣扎我想具体地说点什么,从那些伤口我试图想打开这个世界我固执地认为,它已经死亡我甚至敢肯定它死在诗歌的心脏部位我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头脑里面还是一团乱麻。刚刚从二楼摸了上来喘着粗气,但我觉得我的思想有些道理我把一只弄脏的手搁在它的毛孔上边我的指纹贴近它细腻的皮肤我没法逃避。我已经呼吸有些困难已经感觉到天气突然太寒冷。这个鬼天气——你就帮我仔细打听一下它的下落。它的去向它最先的症状是南方感冒,比较流行感冒的这个季节,它的脸色呈现出鱼肚一样的白。我认为它太饥饿许多人都认为它悄悄离开了这个世界。是不幸死亡;或者是假死亡。像一条刚刚死去的鲸,搁浅在海滩。至少在刚刚死去的那一刻,心脏是跳动的那么,诗歌离它死亡的时间离我打开这扇门,窗。总共还不到十分钟——哦,这是多么可怕的夜晚啊还是让我点一支烟吧。想想你不会在这个时间向我提出戒烟的忠告。我看见那两个字走在朝着回家方向的路上逃出了你以往的那些记忆。不过墙外它已经不属于诗歌。或者死亡对它来说,已经不构成威胁对你来说,也失去全部意义只对我,还有一定利用的剩余价值很多人都在逃亡的路上看见过它流浪。在那些灯红酒绿的世界街头和巷尾。三个卖唱为生的男孩女孩和一个疯子无意间撞见了它,撞伤它半条腿它跌跌撞撞,没个人敢上前扶住它它无法活到天亮,我想是。我分明看见它只剩下一根会走的灵骨。它仿佛看见这个夜晚,无端就吞没了三个孩子的身影都是无家可归。而它却是在我扶着墙体走回来的路途上,一不小心就打盹了。这小鬼头啊丧魂;失魄。我真不愿意看见它会蜷缩在古城墙角。我看不清这个世界它会藏身在哪一处。这个世界太幽深、黑暗,尤其是夜晚。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它容身的角落。想必流浪是它唯一的出路。最终无法逃脱的命运是它的归宿。我想了想终归还是它不该在我设计的路上走丢了。丢了整整一晚是它让我在墙角的某处,幸好还发现有一条德国或法国狮子狗,遍身都长满雪白的卷毛沿途嗅着馒头的香味,让人想起海子的麦地飘香想必它也是走丢了。丢失了狗在这个世界不成罪过。何况它走丢的那个时间,离我现在蛰伏写作究竟有多久,也就是说有多长的时间,它和我的文字一起流浪。会呆在一起。别问我——我也说不清楚。可以说是我已经不小心弄掉了一直都引以为憾,感到罪孽深重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那条小狗,那么可爱一直到刚才为止。我看见那些纸团上渗透鲜红的血迹这整个夜晚,多么漫长。死寂的世界我本是从那个被人盗窃打开的墙体逃出来我的脑里始终处在一种兴奋状态我在纸上面乱画一通。试图想在那条纯毛狗身上找到,哪怕一点点蛛丝马迹。我想它和我的文字整个晚上都呆在一处。它们的生命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没有人会真正知道它生前究竟来自哪一个国度。哪一个民族它的主人给它取过什么名字,让他们感到特别骄傲它或许就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出生,或许就在繁华无比的唐人街头。它几乎让所有华人感到气愤和丢脸,想挥挥拳揍它它幸亏被一个留学生带在了身边,在回国的船上天哪,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竟然来到了我身边,伏在我的足前。据说它连连撞伤了华尔街好多人。他们的肤色和头发和我们有着明显不同,和我们说着不一样的语言让人想不通的是,它居然还撞伤了华人。他们祖先发明的汉字早在数百年前这些文字就以唐宗宋祖的姿态流传到了那些人的国家。而它今天会有谁想到,现在它失踪了如同我弄丢的那两个字,被人在街边恃强打伤刚刚已经死在我的诗歌夹缝墙角里面我的精神再度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让我连同那张揉皱的雪白的纸被扔出了窗外。我停止写作零点十分。这个世界在墙外还是那样喧哗无比,让我无法静下心来我的世界和它隔着一堵墙,两堵墙我甚至感受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我开始在一天天怀疑这堵墙的厚薄,和它真实的意义它究竟代表什么,或不代表什么压根儿我就毫无兴趣知道这些我的指尖触摸到键盘的时刻我开始感受到心脏部位的跳动与不安我努力想用热启动的方式来激活全部记忆的存储我在紧盯住一个汉字又一个汉字复活的过程我只想把这些文字以生命状态唤醒过来,让墙内黑暗极度郁闷像大鸟的翅膀一样。盘旋在我的头顶这个夜晚开始复苏。已经经过零点。大概时间超过十分钟左右。我胡乱地敲打我的脚边有那只小爱犬跑动的声音那些文字跌落在它的舌尖上接受它的甜吻,我想弯腰下去伸手抚摩它雪白的卷曲毛发我看见了我回家的那两个字和它的皮肤我不想再问及它的过去和丢失的日子我也无法确切地知道一些什么我想,这一夜天气太冷。我不会让你的狮子狗躺在屋檐下阶台上它就躺在我的皮肤下面,月亮照着它那双明亮的眼睛,就像高原湖泊那只船头战栗的鱼鹰,不时地想起一位孤独的旅人【赏析】原野牧夫先生的新诗《零点写作:一个孤旅诗人的独白》象时钟一样不紧不慢的、恰到好处的、准时为诗人们敲响了警钟,他提醒诗人们要关注新诗的发展,他用诗歌的语言为人们展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带给我们一些清新的感觉。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话题,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深远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也是诗歌风起云涌的时代。人们浮躁的心灵正在寻找一个宁静的家园,想在这个家园中安置自己的灵魂。这个时候,多如牛毛的诗歌流派就冒了出来,一些人想出奇出新,这个不能否认,但如何让新诗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如何把握诗歌的内在风格和表现形式,这是我们应该探索的。在我看来,原野牧夫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孜孜以求的现代诗人。他是少数能卓然独立于任何群体和宣言之外的默默前行的诗人,是少数构建着“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诗学理论体系,同时在诗歌写作中践行“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诗学理念的诗人。我想强调的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中国诗坛,有那么多缺乏个人诗学理念而只知道追赶潮汐的风头诗人,有那么多标榜个人性写作同时又大搞小圈子小帮派的两面诗人。那么我阅读原野牧夫的许多诗作时,发现他的诗学理论与诗歌写作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互补互证的关系。原野牧夫的《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就象平静的水面丢了一快石子。溅起涟漪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诗歌变革敲起了警钟,为我们诗歌铺垫了许多基石。破茧成蝶,从此让我们的诗歌飞跃起来也未必不可呢。他在《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里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诗人,我知道诗歌历来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但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而且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净化心灵世界,抚慰受伤的心灵和内心的浮躁不安,更何况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诗国,诗歌历来是可以唤起一个国家的觉醒和民族的崛起,诗歌是中华文化的本原和这个民族的文化的根本象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的弘扬新汉诗文化的先行者。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诗人执著地追求新汉诗朴实真诚的感觉。同时也看到了诗人在深入诗歌内核,将自然和人生、人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更看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感慨。原野牧夫和许多诗人一样崇尚精神的高洁,尤其在现代汉诗的推广上,他提倡“个性化”写作,要写出有生命力的好作品贡献这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是不幸死亡;或者是/假死亡。像一条/刚刚死去的鲸,搁浅在海滩。至少/在刚刚死去的那一刻,心脏是跳动的/那么,诗歌离它死亡的时间/离我打开这扇门,窗。总共还不到十分钟/——哦,这是多么可怕的夜晚啊。”隐含在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诗歌死亡或者是假死亡,这个双向转换的具象与抽象,在相互对峙、预示着诗歌已经濒临死亡、有一种令人震撼的冲击力。这首诗中的“死亡”、“假死亡”与“我打开这扇门”、“窗”等隐喻得以建立,是直接依赖于或生或死相互铰合的逻辑归谬:在“死亡之前”我要打开这扇门和窗,让诗歌重新看到希望,探索出诗歌的新路途,在让你看到思想的风景之时,让你猛然省悟,它就是新汉诗的思想之路。追求很探索出一条新路,适合新汉诗发展的新路来,这个很重要。有许多所谓的前卫试验者,给诗歌这方乐园栽进不少杂草,还不知道是绿地还是荒原,这些有待后人去鉴定。有果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杂草,也会有果木的高低粗细的不齐。在高低粗细不齐的果园里,我们看见《零点写作:一个孤旅诗人的独白》,真正用心灵灌溉的果木长势良好,让人们倍感欣慰。读过原野牧夫的诗歌,灵魂会得到净化。他是真正领悟缪斯的神韵,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在推广现代汉诗的写作方面,他提倡:诗性化和多元化写作。“这是一个墙内世界。我的文字攀缘于墙上/像一只黑蚂蚁一样,从那些/蝙蝠的羽毛上跌落下来。风无端吹进/飘落一地。顺手从窗口朝外扔出去/那个带字的火焰中纸团儿。”牧夫的诗歌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他把感性和理性完美的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写技娴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丢失了狗/在这个世界不成罪过。何况它走丢的/那个时间,离我现在蛰伏写作/究竟有多久,也就是说/有多长的时间,它和我的文字一起/流浪。会呆在一起。别问我——/我也说不清楚。可以说是我已经不小心弄掉了/一直都引以为憾,感到罪孽深重/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那条小狗,那么可爱/一直到刚才为止。我看见那些纸团上/渗透鲜红的血迹。”诗里所呈现的文字境界高远,它裹卷着一股深入骨髓的漩涡,但它又不是浑浊的“急流”,而是在偶然的迷失中具象与坚定的必然的抽象之间错置、游离,精确而敏锐的直观,内敛而强劲的语势,这里的丢失的狗是直抵诗人心中的绝对真实的感受,诗歌和小狗都是作者最喜爱的东西,他们那么可爱,本真之物出场、逼近,让读者自然的走进诗的内核。原野牧夫说得好:“诗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文化,是一种让人心灵世界得到震撼、涤荡和平静的语言艺术。这是一个物欲横流普遍出现信仰危机的迷茫时期,而诗歌却可以拯救人们迷失或不安的灵魂,可以唤起人们的良知和真诚,可以让人在浮躁和迷茫中寻找到精神的出口。”诗歌。首先应该是生活和精神的高度和谐和统一,其次是凝练的,经过反复锤炼的语言精华,还有应该有它深刻的内涵,诗歌缪斯的灵魂应该是高尚的,而非所谓的逆转传统。我们要传承我们祖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去伪存真,把我们灿烂的文明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诗歌的艺术是应该耐得了寂寞,诗歌是应该个性化、诗性化和多元化并存;个性和共性并存,能够真正体会诗歌魅力的人才是诗歌拥有者的精灵。读原野牧夫的诗歌,你可以体会到这些风格,那就是大气和大度并存、思想的纯真和明朗并存,不断给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他运用抒情的方式却不是滥情成灾,他的诗歌功底厚重,将我们祖国的诗歌文化底蕴用个性表达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天然合成,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爽朗的,他的诗歌理念是高尚的,不仅有男性的阳刚美,也有刚中带柔的韵律美,他的诗歌装满淳朴和激情。我们可以坦言:没有睿智的人生感悟是写不出这样的诗歌。原野牧夫先生也正是以提倡新汉诗写作的方式,努力向人们反映些什么,揭示些什么,以引起人们对现代汉诗的关注,以体现诗人的魅力。我想,不管原野牧夫的这个目的是否达到,但他的诗歌已具有很深刻的意义。翻开诗歌的历史,早在数百年前诗歌就以唐宗宋祖的姿态流传到了现在。“而它今天/会有谁想到,现在它失踪了/如同我弄丢的那两个字,被人在街边恃强打伤/刚刚已经死在我的诗歌夹缝墙角里面/我的精神再度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让我连同那张揉皱的雪白的纸/被扔出了窗外。我停止写作。”这里作者捕捉和确立自己的诗歌意象,使之获得永恒的魅力,尽管精神仍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也是每一位诗歌写作者的精神迷茫的原因所在。就原野牧夫而言,诗歌的生存和死亡显然就是他在诗歌中刻意重现的生命意象,我隐约看到了他对诗歌写作的那种关注和热爱,诗歌是他生命潜意识中的底色,是一种生命交融的图像,两者构成了他生命空间中时时关注的意象和命题。他无数次在诗中强调写作,其实可能就是在阐述一种对诗歌不可割舍的情结,一种埋藏在灵魂深处极不愿触及的美好和感伤。背离往往是由于更深刻地靠近,在我对原野牧夫诗歌的阅读中,常可看到他借助无意识的运用对内心世界的躲闪,由此给予一种渗透到骨髓的深切疼痛的效果。在诗人中,有不少是因有了被现实生活所激化的灵感后才被动写诗的,可悟性较高的智慧者,则不是被动地为诗而诗,而是无为而诗,自然而诗,自觉而诗。我想原野牧夫正是这样的诗人,他始终强调,诗人要能到达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必须去探采到心灵的宝藏,开启神秘的诗歌大门,进入无限广阔和美好的诗歌世界。“我想,这一夜天气太冷。我不会让你的狮子狗/躺在屋檐下阶台上/它就躺在我的皮肤下面,月亮/照着它那双明亮的眼睛,就像高原湖泊/那只船头战栗的鱼鹰,不时/想起一位孤独的旅人。”如果内心浮躁,功利性强,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我的指尖触摸到键盘的时刻/我开始感受到心脏部位的跳动与不安/我努力想用热启动的方式来激活全部记忆的存储/我在紧盯住一个汉字又一个汉字复活的过程/我只想把这些文字以生命状态/唤醒过来,让墙内黑暗极度郁闷/像大鸟的翅膀一样。盘旋在我的头顶。”每一位真正具有纯粹意义的诗人,都必将在自己的作品中寄托自己对世界的关注,这些在写作中逐渐凝聚的关注如磁场般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诗人以一种热启动的方式,渐次激活自己对文字的记忆。正如人世的文字精灵游于天地之间,它必将在作者的强力呼唤中苏醒过来,必将在它即将死亡的之前被重新唤醒。原野牧夫正是满怀着对诗歌的热爱,使我在阅读他的诗歌时,清楚看到了一种来自诗人灵魂深处的呼唤,这种呼唤在诗歌园地里犹如强劲的春风迎面吹拂而来……许多具有优秀文学天赋的诗人,在艺术水平上停足不前,热衷于名利,醉心于吹捧,玩转于文字。我们强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静下心来,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诗人在创作观念和态度上,要澹泊宁静。原野牧夫的个人诗观是:诗歌无路,惟有天成;天成无时,惟有勤奋。我用经商挣的钱来养活贫寒的诗歌,同时也用诗歌来拯救自己孤独和不安的灵魂。“要靠经商来养活我贫寒的诗歌”,让我为之心动甚至落泪的话语。最后还是用原野牧夫的话作为结束语:“说实话,我不怎么喜欢太考究或过于雕琢的文字,但也不喜欢缺乏诗性的阐述或毫无意义的沉吟。但我说过,“我不拒绝任何人的诗歌,只是我照样爱走自己的路。”因为再赏心悦目的文字,假如没有自己的个性化和独特的心灵世界,来作为诗歌背后的承载,它会很快就被时间淹没的……所以,我一直都主张诗歌文字的个性化、诗性化和多元化,提倡心境中的特殊情感写作。我想:原野牧夫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期待他走得更坚实。(见觅雪嫦晴:《一种来自诗人灵魂深处的呼唤》)

《文学欣赏》杂志社

这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诗歌文化经历多年萧条冷落期的大转折点——上个世纪末,世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场大革命,那就是网络文化的诞生——其结果是网络诗歌文学的兴盛。以原野牧夫为重要代表的一批新汉诗诗人开始反思诗歌文化的走向,并在诗歌创作上默默进行探索,一方面承袭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的汉文化衣钵,一方面又在广泛猎取来自西方和其他国家地区民族文化土壤上生长出的现代诗歌技巧,并逐渐在新时期以网络文学为主要特征的领域里形成自己独有的西方式文体、东方本土化诗歌语言艺术,多元化创作——新汉诗。以下提供两篇诗歌代表作及赏析文章,供大家阅读。【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原野牧夫河滩上没有风。麦田里的收获季节随着石头的呢喃早早来临。而你是那只透视空气的青鸟,站在石头边的麦垛上那么多镰刀的声音。水车在忙碌。赶在雨季之前汗水还是从脸庞上流淌。低落的盐扎进泥地里,让一阵子风吹的到处乱跑我怎能说出那句话。让雨点羞红着五月的荷花悬浮于睡眠的水面,那是田田荷叶掩盖在麦穗里的心思。水看出这是没有成熟的爱情来年还是这样一块麦田,还是这样的镰刀发出收割的声音。而你让我过早就将一个童话安插在河岸,让石头默默无语我想我会是什么。我是你前世丢失的麦粒儿从上帝的掌心上滑落,让风吹到这条小河边,停止了流浪。而我却不是麦田的宠幸还有一些心思,藏在睡眠的荷叶与水底下我不想让自己沉落。卵石和游鱼。鸟翅在运送许多马路上逐跑的消息。雨季终于来临那就这样吧,让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那已经是来年的事情,却让人们等到一个收割的愿望我看见了每天守望在河边的姑娘,她收拢着一个童话【赏析】读原野牧夫的诗感觉是:清馨,抒情。这的确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诗恰好就具有这两种特征。虽然它的形式是命题诗歌,但是对擅长抒情的牧夫来说,他轻车熟路,写起来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这个题目应该是牧夫熟悉抒情的题目。他诗歌的底蕴和对诗歌的新鲜感受,带给读者直抒胸臆的愉悦和感受。诗人独有的情怀可以在他的诗里来感受:“河滩上没有风。麦田里的收获季节/随着石头的呢喃早早来临。而你/是那只透视空气的青鸟,站在石头边的麦垛上//”,无意于细致的描摹,只是一些心境的捕捉,寄托着诗人对爱的诸般思索和慨叹。直接抒情,“我怎能说出那句话。让雨点羞红着五月的荷花/悬浮于睡眠的水面,那是田田荷叶/掩盖在麦穗里的心思。水看出这是没有成熟的爱情//”,还没成熟的爱深埋在心底,轻易不肯表白,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构成他诗惯有的风格情调,构成灵活而生动的整体。语言宁静依情感和思维的波动自然而然变动着。“来年还是这样一块麦田,还是这样的镰刀/发出收割的声音。而你让我过早/就将一个童话安插在河岸,让石头默默无语//”。这里有许多意象,都是为爱情提供注解的,爱情已经接近成熟,但还需要时间的濡染。“我想我会是什么。我是你前世丢失的麦粒儿/从上帝的掌心上滑落,让风吹到/这条小河边,停止了流浪。而我却不是麦田的宠幸//”对自己的爱没有信心,或者说对自己所深爱的人给予了希望,希望自己成为“麦田的宠幸。”其实只要付出真情就会有丰厚的收获。诗的结尾:“那就这样吧,让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那已经是来年的事情,却让人们等到一个收割的愿望/我看见了每天守望在河边的姑娘,她收拢着一个童话//”。诗的结尾试图让读者真的看到了麦子成熟和希望,但不是今天而是来年的事情了,诗人在等待,在等待真的爱情的成熟,等待一个收割的渴望,等待她心怡可爱的姑娘,这应该不是童话,即使是童话,那也是美丽的童话,因为有河边姑娘的日夜守望。爱情一定会和美丽的愿望一起成熟。希望看到一派丰收的场面。相信只要付出劳动和心血,那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成熟的让读者为之心动的诗歌。牧夫的诗里,融进了对爱的渴望和深情的向往,有执著的等待,有美好的祝愿,有深情的表白。诗写得激情而洋溢、多情而温婉,显得潇洒从容、诗意连贯、深情款款,给读者以诗意的回味和情感的共鸣。(文/觅雪嫦晴)(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文学欣赏》,新世纪高职高专实用教材,公共基础系列,93-96页。张子泉、黄维主编,2006年8月第1版,12月第2次印刷。)【七月流火】◎原野牧夫看见一条河流。风景和水车。我只是一个七月出生的上帝的孩子,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我的爱情使命和生命一样简单。不再是飞翔。天空中轮回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我的家也不知道究竟安置在哪里。叫不出来名字我赤足站在沙滩上。不远处的垂柳恹恹地挂满了夕阳和人们所有的日子,水早就流淌无声知了。知了。也就在这样叫喊,在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中月光下站直双腿。我便沦为你唯一的风情鸟焚烧自己最后的羽毛。引那堆篝火无意间上当七月。流火。河面上的白色云朵也终于被无端点燃,羽毛哔剥作响的声音一直在睡眠的水底下飘摇。我看不见浮藻和水蚤一只火鸟。一片羽毛。而我的柔弱生命永远都不做替身。谁的召唤和轻抚在一道伤口上边悬浮。让盐穿越水面月光翅膀我不再哭泣。上帝满手都是血迹在一个焚烧羽毛的夜晚我扯动母亲二十七岁的发丝降生。看见一条河流【赏析】反复阅读原野牧夫的这首《七月流火》,惊叹于他诗的激情,心智的成熟。在诗中,感情的真挚。诗意的流畅,真是令人感叹和佩服。在他诗的抒唱里,语言的常新性往往见诸于如音乐在自然流动中,“看见一条河流。风景和水车。我只是一个七月出生的/上帝的孩子,或许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鸟/太阳的翅膀上曳动的羽毛,或许只是一小片儿”,节奏是舒缓的,但是用“一只逃生的火鸟”来象征自己的爱情,却是形象而又生动的。“从看不见尽头的河湾里飘浮上岸。我的爱情使命/和生命一样简单。不再是飞翔。天空中轮回/已经没有划落过翅膀的河流”。感觉爱情明显的受阻,爱情的使命,不在飞翔,那只爱情鸟的翅膀是被雨水淋湿了,还是在暴风雨折断了,这里诗人没有说,但能明显的感觉到诗人的隐寓在里面。这是一种技巧,就在牧夫的指尖上,他把这种技巧浓缩到他的诗情里去,甚至可以说变成感情了。“知了。知了。也就在这样叫喊,在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中/月光下站直双腿。我便沦为你惟一的风情鸟/焚烧自己最后的羽毛。引那堆篝火无意间上当//”,我不知道别人看了这些诗句有何感想,但我当读到它时,灵魂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尽管我对牧夫的诗可谓很熟悉。这首诗语言炽热,触物生情,诗人直抒胸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对爱给予了无限的关注和深情,“一只火鸟。一片羽毛。而我的柔弱生命/永远都不做替身。谁的召唤和轻抚/在一道伤口上边悬浮。让盐穿越水面月光翅膀//”寓情于形,融形入情,一再升华诗意,“永远都不做替身”,这表明了诗人对爱的专一和执着的追求。不作爱情的替身,追求完美,追求生死相守,不离不弃的爱,这样美好的愿望融进了诗里,为美好的爱唱一首赞歌。“真正的诗往往是心底的诗,往往是心底的歌。”诗结尾爱在升华,是诗人的希望所在,看见那条河流,那是一条爱的河流,那只爱情鸟在一个夜晚焚烧了自己的羽毛之后又重新诞生,诗让我轻易想起了郭沫若的“凤凰涅磐”,那只为爱焚烧自己后又重获新生的凤凰就如诗中的爱情鸟一样。“我不再哭泣。上帝满手都是血迹/在一个焚烧羽毛的夜晚我/扯动母亲二十七岁的发丝降生。看见一条河流//”,可谓缘境生情,情动于衷,让人体会到诗人从心底迸发出的热情和希望。整首诗的表达是流畅的,情感是炙热的。(文/觅雪嫦晴)(文献出处:《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版《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版,《中学生作文指导》杂志社编,2007年7月 出版。 另见:中学语文网,现代诗:原野牧夫《七月流火》原文与赏析) 【零点写作:一个孤旅诗人的独白】◎原野牧夫这是一个墙内世界。我的文字攀缘于墙上像一只黑蚂蚁一样,从那些蝙蝠的羽毛上跌落下来。风无端吹进飘落一地。顺手从窗口朝外扔出去那个带字的火焰中纸团儿沾满了它浓黑的血迹。刚刚凝固下来我看见它在湿漉漉的地下拼命挣扎我想具体地说点什么,从那些伤口我试图想打开这个世界我固执地认为,它已经死亡我甚至敢肯定它死在诗歌的心脏部位我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头脑里面还是一团乱麻。刚刚从二楼摸了上来喘着粗气,但我觉得我的思想有些道理我把一只弄脏的手搁在它的毛孔上边我的指纹贴近它细腻的皮肤我没法逃避。我已经呼吸有些困难已经感觉到天气突然太寒冷。这个鬼天气——你就帮我仔细打听一下它的下落。它的去向它最先的症状是南方感冒,比较流行感冒的这个季节,它的脸色呈现出鱼肚一样的白。我认为它太饥饿许多人都认为它悄悄离开了这个世界。是不幸死亡;或者是假死亡。像一条刚刚死去的鲸,搁浅在海滩。至少在刚刚死去的那一刻,心脏是跳动的那么,诗歌离它死亡的时间离我打开这扇门,窗。总共还不到十分钟——哦,这是多么可怕的夜晚啊还是让我点一支烟吧。想想你不会在这个时间向我提出戒烟的忠告。我看见那两个字走在朝着回家方向的路上逃出了你以往的那些记忆。不过墙外它已经不属于诗歌。或者死亡对它来说,已经不构成威胁对你来说,也失去全部意义只对我,还有一定利用的剩余价值很多人都在逃亡的路上看见过它流浪。在那些灯红酒绿的世界街头和巷尾。三个卖唱为生的男孩女孩和一个疯子无意间撞见了它,撞伤它半条腿它跌跌撞撞,没个人敢上前扶住它它无法活到天亮,我想是。我分明看见它只剩下一根会走的灵骨。它仿佛看见这个夜晚,无端就吞没了三个孩子的身影都是无家可归。而它却是在我扶着墙体走回来的路途上,一不小心就打盹了。这小鬼头啊丧魂;失魄。我真不愿意看见它会蜷缩在古城墙角。我看不清这个世界它会藏身在哪一处。这个世界太幽深、黑暗,尤其是夜晚。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它容身的角落。想必流浪是它唯一的出路。最终无法逃脱的命运是它的归宿。我想了想终归还是它不该在我设计的路上走丢了。丢了整整一晚是它让我在墙角的某处,幸好还发现有一条德国或法国狮子狗,遍身都长满雪白的卷毛沿途嗅着馒头的香味,让人想起海子的麦地飘香想必它也是走丢了。丢失了狗在这个世界不成罪过。何况它走丢的那个时间,离我现在蛰伏写作究竟有多久,也就是说有多长的时间,它和我的文字一起流浪。会呆在一起。别问我——我也说不清楚。可以说是我已经不小心弄掉了一直都引以为憾,感到罪孽深重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那条小狗,那么可爱一直到刚才为止。我看见那些纸团上渗透鲜红的血迹这整个夜晚,多么漫长。死寂的世界我本是从那个被人盗窃打开的墙体逃出来我的脑里始终处在一种兴奋状态我在纸上面乱画一通。试图想在那条纯毛狗身上找到,哪怕一点点蛛丝马迹。我想它和我的文字整个晚上都呆在一处。它们的生命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没有人会真正知道它生前究竟来自哪一个国度。哪一个民族它的主人给它取过什么名字,让他们感到特别骄傲它或许就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出生,或许就在繁华无比的唐人街头。它几乎让所有华人感到气愤和丢脸,想挥挥拳揍它它幸亏被一个留学生带在了身边,在回国的船上天哪,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竟然来到了我身边,伏在我的足前。据说它连连撞伤了华尔街好多人。他们的肤色和头发和我们有着明显不同,和我们说着不一样的语言让人想不通的是,它居然还撞伤了华人。他们祖先发明的汉字早在数百年前这些文字就以唐宗宋祖的姿态流传到了那些人的国家。而它今天会有谁想到,现在它失踪了如同我弄丢的那两个字,被人在街边恃强打伤刚刚已经死在我的诗歌夹缝墙角里面我的精神再度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让我连同那张揉皱的雪白的纸被扔出了窗外。我停止写作零点十分。这个世界在墙外还是那样喧哗无比,让我无法静下心来我的世界和它隔着一堵墙,两堵墙我甚至感受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我开始在一天天怀疑这堵墙的厚薄,和它真实的意义它究竟代表什么,或不代表什么压根儿我就毫无兴趣知道这些我的指尖触摸到键盘的时刻我开始感受到心脏部位的跳动与不安我努力想用热启动的方式来激活全部记忆的存储我在紧盯住一个汉字又一个汉字复活的过程我只想把这些文字以生命状态唤醒过来,让墙内黑暗极度郁闷像大鸟的翅膀一样。盘旋在我的头顶这个夜晚开始复苏。已经经过零点。大概时间超过十分钟左右。我胡乱地敲打我的脚边有那只小爱犬跑动的声音那些文字跌落在它的舌尖上接受它的甜吻,我想弯腰下去伸手抚摩它雪白的卷曲毛发我看见了我回家的那两个字和它的皮肤我不想再问及它的过去和丢失的日子我也无法确切地知道一些什么我想,这一夜天气太冷。我不会让你的狮子狗躺在屋檐下阶台上它就躺在我的皮肤下面,月亮照着它那双明亮的眼睛,就像高原湖泊那只船头战栗的鱼鹰,不时地想起一位孤独的旅人【赏析】原野牧夫先生的新诗《零点写作:一个孤旅诗人的独白》象时钟一样不紧不慢的、恰到好处的、准时为诗人们敲响了警钟,他提醒诗人们要关注新诗的发展,他用诗歌的语言为人们展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带给我们一些清新的感觉。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话题,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深远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也是诗歌风起云涌的时代。人们浮躁的心灵正在寻找一个宁静的家园,想在这个家园中安置自己的灵魂。这个时候,多如牛毛的诗歌流派就冒了出来,一些人想出奇出新,这个不能否认,但如何让新诗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如何把握诗歌的内在风格和表现形式,这是我们应该探索的。在我看来,原野牧夫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孜孜以求的现代诗人。他是少数能卓然独立于任何群体和宣言之外的默默前行的诗人,是少数构建着“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诗学理论体系,同时在诗歌写作中践行“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诗学理念的诗人。我想强调的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中国诗坛,有那么多缺乏个人诗学理念而只知道追赶潮汐的风头诗人,有那么多标榜个人性写作同时又大搞小圈子小帮派的两面诗人。那么我阅读原野牧夫的许多诗作时,发现他的诗学理论与诗歌写作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互补互证的关系。原野牧夫的《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就象平静的水面丢了一快石子。溅起涟漪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诗歌变革敲起了警钟,为我们诗歌铺垫了许多基石。破茧成蝶,从此让我们的诗歌飞跃起来也未必不可呢。他在《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里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诗人,我知道诗歌历来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但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而且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净化心灵世界,抚慰受伤的心灵和内心的浮躁不安,更何况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诗国,诗歌历来是可以唤起一个国家的觉醒和民族的崛起,诗歌是中华文化的本原和这个民族的文化的根本象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的弘扬新汉诗文化的先行者。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诗人执著地追求新汉诗朴实真诚的感觉。同时也看到了诗人在深入诗歌内核,将自然和人生、人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更看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感慨。原野牧夫和许多诗人一样崇尚精神的高洁,尤其在现代汉诗的推广上,他提倡“个性化”写作,要写出有生命力的好作品贡献这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是不幸死亡;或者是/假死亡。像一条/刚刚死去的鲸,搁浅在海滩。至少/在刚刚死去的那一刻,心脏是跳动的/那么,诗歌离它死亡的时间/离我打开这扇门,窗。总共还不到十分钟/——哦,这是多么可怕的夜晚啊。”隐含在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诗歌死亡或者是假死亡,这个双向转换的具象与抽象,在相互对峙、预示着诗歌已经濒临死亡、有一种令人震撼的冲击力。这首诗中的“死亡”、“假死亡”与“我打开这扇门”、“窗”等隐喻得以建立,是直接依赖于或生或死相互铰合的逻辑归谬:在“死亡之前”我要打开这扇门和窗,让诗歌重新看到希望,探索出诗歌的新路途,在让你看到思想的风景之时,让你猛然省悟,它就是新汉诗的思想之路。追求很探索出一条新路,适合新汉诗发展的新路来,这个很重要。有许多所谓的前卫试验者,给诗歌这方乐园栽进不少杂草,还不知道是绿地还是荒原,这些有待后人去鉴定。有果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杂草,也会有果木的高低粗细的不齐。在高低粗细不齐的果园里,我们看见《零点写作:一个孤旅诗人的独白》,真正用心灵灌溉的果木长势良好,让人们倍感欣慰。读过原野牧夫的诗歌,灵魂会得到净化。他是真正领悟缪斯的神韵,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在推广现代汉诗的写作方面,他提倡:诗性化和多元化写作。“这是一个墙内世界。我的文字攀缘于墙上/像一只黑蚂蚁一样,从那些/蝙蝠的羽毛上跌落下来。风无端吹进/飘落一地。顺手从窗口朝外扔出去/那个带字的火焰中纸团儿。”牧夫的诗歌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他把感性和理性完美的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写技娴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丢失了狗/在这个世界不成罪过。何况它走丢的/那个时间,离我现在蛰伏写作/究竟有多久,也就是说/有多长的时间,它和我的文字一起/流浪。会呆在一起。别问我——/我也说不清楚。可以说是我已经不小心弄掉了/一直都引以为憾,感到罪孽深重/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那条小狗,那么可爱/一直到刚才为止。我看见那些纸团上/渗透鲜红的血迹。”诗里所呈现的文字境界高远,它裹卷着一股深入骨髓的漩涡,但它又不是浑浊的“急流”,而是在偶然的迷失中具象与坚定的必然的抽象之间错置、游离,精确而敏锐的直观,内敛而强劲的语势,这里的丢失的狗是直抵诗人心中的绝对真实的感受,诗歌和小狗都是作者最喜爱的东西,他们那么可爱,本真之物出场、逼近,让读者自然的走进诗的内核。原野牧夫说得好:“诗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文化,是一种让人心灵世界得到震撼、涤荡和平静的语言艺术。这是一个物欲横流普遍出现信仰危机的迷茫时期,而诗歌却可以拯救人们迷失或不安的灵魂,可以唤起人们的良知和真诚,可以让人在浮躁和迷茫中寻找到精神的出口。”诗歌。首先应该是生活和精神的高度和谐和统一,其次是凝练的,经过反复锤炼的语言精华,还有应该有它深刻的内涵,诗歌缪斯的灵魂应该是高尚的,而非所谓的逆转传统。我们要传承我们祖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去伪存真,把我们灿烂的文明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诗歌的艺术是应该耐得了寂寞,诗歌是应该个性化、诗性化和多元化并存;个性和共性并存,能够真正体会诗歌魅力的人才是诗歌拥有者的精灵。读原野牧夫的诗歌,你可以体会到这些风格,那就是大气和大度并存、思想的纯真和明朗并存,不断给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他运用抒情的方式却不是滥情成灾,他的诗歌功底厚重,将我们祖国的诗歌文化底蕴用个性表达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天然合成,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爽朗的,他的诗歌理念是高尚的,不仅有男性的阳刚美,也有刚中带柔的韵律美,他的诗歌装满淳朴和激情。我们可以坦言:没有睿智的人生感悟是写不出这样的诗歌。原野牧夫先生也正是以提倡新汉诗写作的方式,努力向人们反映些什么,揭示些什么,以引起人们对现代汉诗的关注,以体现诗人的魅力。我想,不管原野牧夫的这个目的是否达到,但他的诗歌已具有很深刻的意义。翻开诗歌的历史,早在数百年前诗歌就以唐宗宋祖的姿态流传到了现在。“而它今天/会有谁想到,现在它失踪了/如同我弄丢的那两个字,被人在街边恃强打伤/刚刚已经死在我的诗歌夹缝墙角里面/我的精神再度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让我连同那张揉皱的雪白的纸/被扔出了窗外。我停止写作。”这里作者捕捉和确立自己的诗歌意象,使之获得永恒的魅力,尽管精神仍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也是每一位诗歌写作者的精神迷茫的原因所在。就原野牧夫而言,诗歌的生存和死亡显然就是他在诗歌中刻意重现的生命意象,我隐约看到了他对诗歌写作的那种关注和热爱,诗歌是他生命潜意识中的底色,是一种生命交融的图像,两者构成了他生命空间中时时关注的意象和命题。他无数次在诗中强调写作,其实可能就是在阐述一种对诗歌不可割舍的情结,一种埋藏在灵魂深处极不愿触及的美好和感伤。背离往往是由于更深刻地靠近,在我对原野牧夫诗歌的阅读中,常可看到他借助无意识的运用对内心世界的躲闪,由此给予一种渗透到骨髓的深切疼痛的效果。在诗人中,有不少是因有了被现实生活所激化的灵感后才被动写诗的,可悟性较高的智慧者,则不是被动地为诗而诗,而是无为而诗,自然而诗,自觉而诗。我想原野牧夫正是这样的诗人,他始终强调,诗人要能到达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必须去探采到心灵的宝藏,开启神秘的诗歌大门,进入无限广阔和美好的诗歌世界。“我想,这一夜天气太冷。我不会让你的狮子狗/躺在屋檐下阶台上/它就躺在我的皮肤下面,月亮/照着它那双明亮的眼睛,就像高原湖泊/那只船头战栗的鱼鹰,不时/想起一位孤独的旅人。”如果内心浮躁,功利性强,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我的指尖触摸到键盘的时刻/我开始感受到心脏部位的跳动与不安/我努力想用热启动的方式来激活全部记忆的存储/我在紧盯住一个汉字又一个汉字复活的过程/我只想把这些文字以生命状态/唤醒过来,让墙内黑暗极度郁闷/像大鸟的翅膀一样。盘旋在我的头顶。”每一位真正具有纯粹意义的诗人,都必将在自己的作品中寄托自己对世界的关注,这些在写作中逐渐凝聚的关注如磁场般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诗人以一种热启动的方式,渐次激活自己对文字的记忆。正如人世的文字精灵游于天地之间,它必将在作者的强力呼唤中苏醒过来,必将在它即将死亡的之前被重新唤醒。原野牧夫正是满怀着对诗歌的热爱,使我在阅读他的诗歌时,清楚看到了一种来自诗人灵魂深处的呼唤,这种呼唤在诗歌园地里犹如强劲的春风迎面吹拂而来……许多具有优秀文学天赋的诗人,在艺术水平上停足不前,热衷于名利,醉心于吹捧,玩转于文字。我们强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静下心来,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诗人在创作观念和态度上,要澹泊宁静。原野牧夫的个人诗观是:诗歌无路,惟有天成;天成无时,惟有勤奋。我用经商挣的钱来养活贫寒的诗歌,同时也用诗歌来拯救自己孤独和不安的灵魂。“要靠经商来养活我贫寒的诗歌”,让我为之心动甚至落泪的话语。最后还是用原野牧夫的话作为结束语:“说实话,我不怎么喜欢太考究或过于雕琢的文字,但也不喜欢缺乏诗性的阐述或毫无意义的沉吟。但我说过,“我不拒绝任何人的诗歌,只是我照样爱走自己的路。”因为再赏心悦目的文字,假如没有自己的个性化和独特的心灵世界,来作为诗歌背后的承载,它会很快就被时间淹没的……所以,我一直都主张诗歌文字的个性化、诗性化和多元化,提倡心境中的特殊情感写作。我想:原野牧夫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期待他走得更坚实。(见觅雪嫦晴:《一种来自诗人灵魂深处的呼唤》)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为文学理论刊物。刊载有关中国古今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及中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书评和学术消息等。主要栏目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编:赵炎秋ISSN:1003-7535CN:43-1084/1地址: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邮政编码:410081

文学欣赏杂志江苏

名作欣赏杂志的出版地是山西省太原市,主办单位为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征稿对象:各大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生、硕士生;中学语文研究人员及中学语文教师;文学评论者、书画理论研究者;社会各行业中的人文学者等。征稿内容:《名作欣赏·评论版》以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及思潮流变为主要内容,兼及外国文学、艺术作品赏析。内容层面,栏目包括作家研究、作品研究、地域文学研究、性别世界、小说论丛、文苑经纬、诗文评鉴等;作者层面,栏目包括雏凤清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之声、青年学人(讲师、副教授)、院校平台、项目呈现等。本刊愿在第一时间刊布您最新的学术成果,尤其欢迎独出机杼,别具手眼的宏文佳构。欢迎各类社科基金、主题性系列研究稿件。《名作欣赏·学术版》以人文学科前沿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兼及作家、作品研究及思潮流变。内容层面,栏目包括作家研究、作品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影视观察、语言之思、艺术广角、性别世界、小说论丛、文苑经纬、诗文评鉴等;作者层面,栏目包括雏凤清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之声、青年学人(讲师、副教授)、院校平台、项目呈现等。本刊愿在第一时间刊布您最新的学术成果,尤其欢迎独出机杼,别具手眼的宏文佳构。欢迎各类社科基金、主题性系列研究稿件。征稿要求:要求引用率控制在20%,有学术不端嫌疑的请勿投稿,若由此引起不良后果责任自负。本刊文章体例如下:正(副)标题,关键词、摘要、正文、基金项目、注释或参考文献;文中注释号阿拉伯数字顺延,出处相同者文末置于一处,注释页码均放置文后注释中(具体格式见以下例文)。为了对您和读者负责,引文一定要与所引版本核实,确保准确无误。稿件字数以3700字左右(约2个版面)、5700字左右(约3个版面)、7700字(约4个版面)、9700字(约5个版面)为宜。最少两个版面。请将您的详细地址、邮编、电话,附于文后,以便本刊与您联系。

描写 中国国花牡丹的诗词 欣赏。 牡丹花是世界名花之一,早在唐朝就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花也是人们经常提起的花,千百年来,它在我们心中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它盛开在初夏,有白、黄、粉、红、紫、蓝、绿等多种颜色。牡丹的别名很多,有洛阳花、谷雨花、木芍药、醒酒花、宝相花、贵客等等。其中犹以洛阳牡丹为最。相传武则天称帝,曾于严冬昭令百花盛开,偏牡丹不从,武则天一怒之下,把牡丹就贬至洛阳。所以从此,洛阳牡丹花繁色艳丽而闻名天下。 描写牡丹的诗如;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清平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总观牡丹诗,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唐·徐夤)用拟人的手法, 写牡丹的艳丽。“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用对比的手法写牡丹花的艳美多情。“虚生芍药徒劳娘,羞杀玫瑰不敢开。”(唐·徐凝)也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超群芳的特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确),宋代欧阳修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 如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诗:“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筹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第二,借花抒情,伸述心志。白居易的诗中有“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的话。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他在《白牡丹》诗中说得更明显:“白花冷淡无人爱,京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赞善,自指。元和年间,白居易任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他在《秋题牡丹丛》中写出了“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的凄楚心境。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第三,描写了人们爱花、种花、理花、惜花、忆花的情景。欧阳修在古诗《洛阳牡丹图》中,写了洛人爱花的情况:“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时百处开。”陆游的牡丹诗其中也写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赏牡丹的生活乐趣,“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道匆匆一片飞。”“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剪牡丹》) 李商陷有一首牡丹诗是写“醉花阴”的情景,十分生动、形象: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此外,有的牡丹诗中,还写了冬季温室育花,入朝进贡的事,“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清·查浦老人《失题》) 牡丹的故事总离不开帝王、妃子、花神或仙女,逼人的皇家富贵气与“牡丹仙子”美艳神通的浪漫,共同构筑了人们对花王牡丹的遐想唐玄宗在位时,长安牡丹空前繁盛。 一年暮春,唐玄宗来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前观赏牡丹。有大臣说,有一棵牡丹一天四色,早上深红,中午深青,晚上深黄,半夜又成了粉白色。唐玄宗听罢,留宿看牡丹,叹道:真乃奇花。过了几天,唐玄宗又带杨贵妃前来赏牡丹,让乐师李龟年助兴。唱了几曲,玄宗听了全是旧词,不悦:“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令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烂醉的李白被带进沉香亭,唐玄宗即要他作诗助兴。李白看了看牡丹与贵妃,出口成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疑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淮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三首诗一气呵成,花即人,人即花。 第一首,一起用七字:“ 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玉环的衣裳,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成把衣裳想成云,把容貌想成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的感觉。下句“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露华浓”来点染容貌,美丽的牧丹花在晶莹的露珠中的显得更加艳丽,这就使上句更加的具体。下面,诗人的想像忽而升到天堂的王母娘娘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群美貌的女子,恐怕只有在上天的仙境里才见得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四谊的白牧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并没留下任何痕迹,把杨玉环比喻成仙女下凡,真是绝妙! 第二首,起句 “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入人花,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哪里及得上当前的花容月貌!就算,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这样的绝色美人,依然要倚仗新妆,哪里比得上杨玉环,不须脂粉,而天然美丽自成。这一首,作者有意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玉环。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玉盘上跳舞,而杨玉环体态丰满,固有“燕瘦环肥”一说。后人编造,杨玉环极喜这三首诗,常常独自吟道,而高力士因曾给李白脱过靴,受了大辱,便进谗,说道:“李白以飞燕之瘦,来讥讽杨玉环之肥。”我并不赞成这一说法,因为,杨玉环当时还并不是贵妃,只是一名带发修行的女道士,她的哥哥杨国忠以及家里姐妹还没成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也不曾干予朝政,李白没有这个必要;其二,用飞燕来形容杨玉环也并没有讥讽的含义在里面,因为,杨玉环也是一名能文能舞的女子,唐玄宗对她的喜爱除了一方面有她容貌以外,还有来自于歌舞等方面的艺术才能;再者,赵飞燕在历来文学中,并没有贬义之说,一般都用来形容女子的容颜美貌和体态轻盈。如果,李白要讥讽杨玉环,大可用:妲己、褒姒、西施等女子。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生活画面。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是指杨玉环咯,诗到此处才正面点明,并用“两相欢”把牧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统一,将牧丹、杨玉环、唐玄宗三位合并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色工笔人物画。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这一句,把牧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散了。末句点明唐玄宗和杨玉环赏花地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幽雅风流! 唐玄宗细细品味,觉得把杨贵妃写得比牡丹还美,很是满意。

浣溪沙 吴文英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鉴赏  初读此词,给人一种大意难解。夏承焘也云:“夫梦窗词用事下语,诚有深入而未能显出者。”其实,这是一首怀人感时之作。  “波面”一句,指水面清澈如镜,古代有些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一个“冷”字,让场面变得异常凄冷,为后面数句抒胸中愁意埋下伏笔。“玉人”一句,陈洵云:“‘玉人’是下句的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纤钩是月,玉人言风景之佳耳”(还《海绡说词》)。“玉人”还是存在的,否则下阕的“晓别”从何而来?甚至可以认为“波面铜花”就是对“玉人”的一个修饰,一个比喻。“玉人”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在池阁中还可感受到夜来的秋风凄冷。  下阕首句“江燕话别成晓别”,即由词人带入追忆场景。江中双燕在当年经常呢喃话归,到次日又劳燕分飞,各奔东西。这一幕也是当年的“我”与“玉人”一再经历的,如今面对“池阁”,往昔已不能追回,真实时不待我啊!所怀之人又知否“我”在追忆她呢?情随事迁,就似水中的花草一样,随着春意的终结,也褪去了艳丽的颜色。如今留下的只有惆怅和无奈。只感觉瑟瑟的西风吹过天井边的梧桐,从那最先飘零的梧桐叶一定也是最先感到秋天的悲凉的。  全词由眼前写到过去,由现实景物写到意识幻境,交错自然,过渡通畅。看似隐晦之词也不难从整体上加以理解。另外,“波面铜花”、“玉人垂钓”为上阕只灵魂,同时也是下阕中“江燕话归成晓别”的最佳伏笔,为下阕做了最好的铺垫。仔细读下来,其实此词并不难理解,并不晦,更不涩。  不好意思了,打字速度慢了点,如果不行可以说  我觉得诗经上的一些用的更好 更随和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赏析  这不是杞人忧天。  这是流浪者之歌,他一边流浪,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了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也无法对忧郁进行理性的分析。忧郁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莫名的悲哀又像一根导火索,常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最容易触景生情。也许伤感的他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印。  吃不饱的哀愁,穿不暖的忧郁,失去亲人的悲伤,在外服役的痛苦,都是有限的,短暂的,可以克服的,并且也是表层的。平民百姓生活中的苦恼,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懊恼,商人亏本的痛苦,政治家仕途受挫的绝望,都可以归入有限的、短暂的、可克服的、表层的悲哀。  其实,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人。但是人不仅在物质的世界中实实在在地活着,他还想要追问为什么要活着,他还要关心同物质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为什么会发光?星星为什么会闪亮?天空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王子,又人生来就是穷光蛋?大地大海有没有尽头?一想到这些解答不了的问题,就会让人悲哀感叹。  真正深刻的悲哀和忧郁,总是同一些虚幻的物品相联系,并且是永远无法解决的。  这个就是《诗经》上的  你自己去查查翻译吧

知音,凤姐推荐

《文学欣赏》杂志简介

小学、中学语文课代表。1983年全国高考浙江金华第三中学语文第一名。1983年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现当代文学课代表,浙江师大征帆文学社长、主编,浙江师大青年美学学会第一副会长,浙江师大《黄金时代》编委、主编。文学士学位。1986年至今浙江省哲学学会、浙江省美学学会会员。1987年获“浙江师大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青年诗人。1988年浙江省金华市美学研究会会长助理。2002年至今浙江金华大学总编辑、中文系教师、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至今沃野大学—浙江网络大学校长、哲学系主任,2009年至今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09年-2011年《中国作家》杂志社签约作家,2008年-2010年国际艺术学院客座教授。2012年7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2013年香港文联作家协会终身会员。1990年以来执教《美育》、《文艺理论》、《实用美学》、《现代汉语》、《汉语言文学知识》、《应用写作》、《古代文学》、《文学欣赏》、《大学语文》等高校课程。1990年以来参编教材《写作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编委、《标准楷行书训练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编委、《实用演讲教程》(天津社科院出版社)编委、《实用文体写作学》(湖南人民出版社)副主编、《美育教程》(民族出版社)副主编。2004年出版诗集《歌》(大众文艺出版社、北京)。著名诗人。无党派人士。2003年以与硕士同等学力人员身份报考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编有讲义《中国哲学解》、《中国哲学简表》。2005年至2007年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中文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