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科学报告期刊

发布时间:

科学报告期刊

期刊

美国《科学》杂志为周刊 一年51期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名为《科学》(Science)、年代久远、影响卓著的科学刊物。   美国《科学》杂志   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1]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Nature》也属于周刊。杂志简介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   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杂志每星期在全世界发行6万份,大约四分之一发行到图书馆和研究机构。   其中文网站:英国自然杂志《自然》杂志也为周刊。

《科学报告》期刊

919Nature Communications属于Nature出版社,是Nature系列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于2010年创刊。从现有的记录来看,Nature Communications的2019年影响因子(JCR2018)是878,2018年影响因子(JCR2017)是353。期刊名: 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名缩写:NAT COMMUN。国际刊号:2041-1723。2021年影响因子/JCR分区:919/Q1。出版国家或地区:England。出版周期:Bimonthly。出版年份:2010。年文章数:4316。是否OA开放访问:Yes。影响:《自然—通讯》和《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集团(NPG)旗下增长最快的两本刊物。《自然—通讯》和《科学报告》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推出,这两本期刊在2013年6月双双实现发表论文数量达到2000篇的里程碑,同时两份刊物的论文投稿数和发表数继续快速增长。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自然—通讯

Science report科学报告 例句:EST to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the new science Report Card and

区别是:nature是英国,science是美国;nature的影响因子稍高于science一点;nature的创刊时间比science早一些。《Nature》创建于1869年的《自然》杂志(Nature)是国际领先的科学周刊,也是自然科研这一品牌的核心期刊。自然科研还出版一系列冠名“自然”的研究和综述类订阅型期刊、国际领先的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包括大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在内的其它开放获取期刊,以及现统称为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的合作类刊物。自然科研网站每月访客人数超过800万,网站提供自然科研的出版物与服务,如《自然》杂志的新闻和评论以及国际领先的科研人员招聘平台Naturejobs。自然科研的一系列研究者服务则包括了在线和面对面的培训、专业的语言和编辑服务等。自然科研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品牌,集团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教育和专业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了全球最多的学术书籍,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同时也是推动开放研究的先行者。集团在全球约有3万名员工,遍及50多个国家。施普林格·自然在2015年由自然出版集团、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麦克米伦教育、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合并而成。《Science》是美国的期刊《科学》成立于1880年。它是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期刊之一,它的引用率可以反映这个情况。在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提供的2007年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科学》在影响评级方面位于所有科学期刊的第十四位。自1900年以来,美国科促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这个非营利组织每周出版一期《科学》期刊,而科促会成立于1848年。如今,《科学》有131286名订阅者,加上传阅的读者的话,其流通率估计有70万。和它的商业同行《自然》一样,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期刊,《科学》充当了促进学科之间观念转移的一个中介。它向全世界的科学发声,并且消除不同学科和学科之外的代沟。除了发表原创的科学研究论文之外,《科学》还发布旨在总体上更可读且有趣的新闻和各种形式的分析。我们一般说是否为顶级期刊,可能更多的是说它们的影响因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science》在2016-2017最新影响因子是205,而《nature》则为137。就这个数字来看,二者确实算是影响力很大的期刊了。而且很多科研院所都把重要的科研成果投向这两个刊物所在的机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看法,比如《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等等。另外,一些科研机构也会列出自己领域的重要期刊,甚至会要求其科研人员必须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才能结题或毕业等等,这种做法其实不值得提倡。

科学报告是什么期刊

SCI EI ISTP 都是国际 期刊的检索工具。 其中SCI 在学术权威上是比较高的。如果你写的论文能在SCI上检索的话。说明你的学术造诣一定很高了。

sci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ei是工程引文索引,istp即CPCI(科技会议录索引)

可以的。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自然—通讯》和《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集团(NPG)旗下增长最快的两本刊物。《自然—通讯》和《科学报告》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推出,这两本期刊在今年6月双双实现发表论文数量达到2000篇的里程碑,同时两份刊物的论文投稿数和发表数继续快速增长。最新发布的2012年期刊引用报告(JCR)把《自然—通讯》列为全球十佳多学科科学期刊的第3位,《科学报告》位列第 《自然》杂志依然在多学科科学期刊分类中位列第1,其影响因子为597,在2012年全年共被各类论文引用554,745次,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科学期刊。根据2012年期刊引证报告,《自然—通讯》在2012年共被引用了7,000多次,其影响因子达到015,目前已在全世界所有的科学期刊跻身前2%。《科学报告》今年第一次得到影响因子的评估,其影响因子在2012年达到927,在56种多学科科学期刊中排名第8位。《自然—通讯》的网站在2013年1-6月期间,已经有超过430万的页面访问量,目前每月收到的论文提交数量已经超过《自然》杂志。《自然—通讯》在今年前6个月发表了723篇论文,这一数字已经比2012年全年发表的702篇还要多。在今年上半年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目前已发表论文总量的36%,预计全年将发表1,650篇论文。《自然—通讯》为论文作者提供一个开放获取的选择, 38%的已发表论文是可以开放获取的,这些论文都遵守共同创作协议(CC)。《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集团(NPG)增长最快的期刊,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刊物。今年以来,《科学报告》已经发表了超过1,000篇论文,占到自2011年6月推出以来发表论文总量的一半。《科学报告》中的所有文章都是在创作共用许可协议(CC)下让读者开放获取的。今年以来,《科学报告》的网站已经有350万的页面访问量。《自然—通讯》在2012年期刊引证报告科学版中同另外18本《自然》旗下的刊物一起,跻身全球最佳50本期刊。该期刊引证报告科学版是考量了全球8,411本科学期刊后,所得出的排名结果。另外《自然》旗下的《自然气候变化》,其首次的影响因子就达到了472,在所有环境科学类期刊中位列第1。

科学报告是几类期刊

可以的。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刊物的级别应该是普刊(国家级、省级)、科技核心、北核、南核。影响因子越来越高。这些都是预先评估好了的。北核三年评一次。

等级 论文收录数据库一类 《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EI)《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HCI)《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新华文摘(全文)二类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三类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国内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学报四类 其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

没有什么规定,唯一明显的就是 核心 普刊 SCI EI 等, 普刊 分国家级 省级,法律上没有划分普刊 一般根据主办主管单位来看 个人意见,网页输入壹品优继续了解。。

社会科学期刊调查报告

挺适合类似于社会调查的论文,可以写一些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进行调控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

首先你要搞清楚你老师让你写的这些论文到底是什么要求,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才行。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0年4月25日-2010年5月10日调查地点:网络调查与实地考察结合调查对象:在校及毕业两年内大学生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调 查 人:调查结果:1、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有焦虑心理、失落心理、矛盾心理、嫉妒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求职观念狭隘、铁饭碗观念2、现代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要求:共性要求和特殊要求 共性上要求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精深,新知识储备大 特殊要求可包括管理、教育、科研、工程、服务等各类需求3、麦可思参考美国SCANS标准,把35项基本工作能力划归为五大类型,分别是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满足度则为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4、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流向分布5、智联招聘网的调查表明,57%的企业招聘官在招聘毕业生时,首先看求职者的实习经历和表现。 零点研究咨询报告的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仅有7%的有实习经历。6%接受调查者表示大学生实习经历将影响就业《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实习的目的:积累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1%;获得专业实践机会,3%获得就业机会,7%了解职场沟通技巧,5%;了解用人单位需要,3%…6、2008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实习分布2008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实习对毕业半年后就业率的影响6、大学生实习期间应注意7、生源地与工作所在地对比调查感想: 现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面对就业这一严峻的问题,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和想法:1、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开拓进取,勇于创业2、满足知识需求可通过参与科研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方式,如参加学术报告、讲座,学科知识竞赛,科技社团,课题研究,收集资料,写作等3、实习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续,是从大学走向职场的过渡。实习的主要功效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因此,大学生应有目的性地选择实习岗位,关注各种招聘信息。利用网络,收集企业实习生信息。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或由学校或院系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主动联系你向往的企业。 实习时要注意做到五勤:脑勤、眼勤、手勤、嘴勤和腿勤;四主动:主动请缨、主动沟通、主动帮助他人和主动汇报工作。值得提醒的是,实习结束时,应注意获得实习鉴定,以证明你的实习经历和实习情况。4、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困难是存在的,前途是光明的。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为什么这么说??①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后是沿海的小城市与农村地区,随之而来的将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发展平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更大。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②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国务院规定,政府支持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结果。 ③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将会逐步改进大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大学已经开始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5、大学生的就业出路有困难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前景光明我们不能坐等光明到来。那么大学生就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为使自己顺利就业,我们能做些什么?£及早规划 要利用有限的大学四年时间创造自己的简历,而不是毕业时编写自己的简历 要想走更远的路,既要马不停蹄地赶路,还要尽量不走弯路。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为了不走弯路,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矢志不渝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没有目标注定要兜圈子,目标不能恒久也照样可能南辕北辙。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人我们或许会“怒其不争”,而自强不息勤奋刻苦的人如果因为走了太多的弯路而最终一无所获,我们更加会“哀其不幸”。大学毕业的出路无非有三个大方向:仕途,商界,学术。为了进入不同的领域,大学四年要做的准备是不一样的,因此,及早规划人生方向缩短大学里的迷茫期,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自己的简历,在就业时就多了一份保障。“入仕为官”指进入党政军和其他一切“吃皇粮”的事业单位。“经商”指的是加入或创建以营利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而学术之路主要是指获得一定学位、在某个学术领域有一定造诣之后,在大学或者其他学术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一些企业的技术研究人员似乎也可以归入到学术的行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坚定了自己努力前进的方向,才能少走弯路,才可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光芒。£梳理技能,树立信心,准备就业有了方向,路还是得一步一步走;满满的信心,来自于强大的实力!大学阶段有了人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就得时时刻刻为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充分为将来参加工作准备好自己的实际能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广泛的,人才标准的内涵也很丰富。那么,作为一个准备将来能顺利就业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这个问题总的要从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大学生应该学会生存。在当前的环境之下,大学生必须要有肚量容忍不可变动的,有勇气突破有可能突破的,并且要有智慧有经验正确区分这两者。第二,大学生要学会学习。大学生必须在大学生活当中逐步改变只以成绩论英雄的看法,转向以业绩的好坏为评判标准,这其中则包含了各种学问。第三,学会做人。现代社会中,智商决定录用,而情商决定提升。这一点主要是说大学生应该处理好人际关系。其实寝室、班级、学校就是一个个小社会,大学生必须从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上锻炼驾驭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分享”。第四,学会发展。大学生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个人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以自立为基础上的。总是想依靠别人是根本无法获得成功的。 当然,一个合格的建设人才,过硬的专业知识也是不能少的。深厚的知识积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在大学阶段就要有意识得培养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毕业的时候才不至于懊悔四年时间什么也没有学到,导致自身硬件不合格而失业。£调整就业心态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这说明心态好不好,对于一个硬件过硬的大学生找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十几载的求学经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希望本身并不是坏事,但不要变成苛刻的奢望才对。有一颗平常心,可以从零做起,这往往是毕业生最难做到的,虚心的态度是极为缺乏的。现在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会,经常要求一到公司就担当重要职位,但到公司才发现其实实际操作与课本学到的内容相差太多,而且要在一个公司内挑大梁至少得了解公司文化,结果到公司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做不了。中国石油大学社会科学院的李教授在《中国青年研究》学术期刊上发表题为《大学生就业要转变六个心态》的论文。全文就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进行了论述,给出了六点建议。 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应该做到,在理解本科教育实质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当前就业现状。既不一味悲观,又不盲目乐观,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期间做好就业前的能力储备工作,打牢个人实力的基础。就业时摆正心态,不自轻自贱,也不盲目自信,好高骛远。以紧张的状态准备,平常的心态就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