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艺报编辑人宋阿曼

发布时间:

文艺报编辑人宋阿曼

文学代表作​《脚趾上的下弦月》《女人和果实》《笔若诗集》《晚秋》,音乐作品《诗人与歌》。2008年开始创作,2015年走红于网络,目前他是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人物之一,同时还是中国90后纯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青年作家排代表人物:陈昂、王占黑、李尚龙、蕊希、卢思浩、王苏辛、周朝军、张皓宸、明星煌、宋阿曼、左小祺、顾倾城、洪绍乾、杜成、苏禹、肖子洛、马文秀、邹佩、边琼、林为攀、张牧笛、辜妤洁、原筱菲、后博寒、张培亮、刘景南、许仕龙、康远飞、麦兜兜。

韩寒。。。随便说的

中国青年作家排代表人物:陈昂、王占黑、李尚龙、蕊希、卢思浩、王苏辛、周朝军、张皓宸、明星煌、宋阿曼、左小祺、顾倾城、洪绍乾、杜成、苏禹、肖子洛、马文秀、邹佩、边琼、林为攀、张牧笛、辜妤洁、原筱菲、后博寒、张培亮、刘景南、许仕龙、康远飞、麦兜兜。

文艺报总编辑

个人认为相比姜昆还是略欠火候的,姜昆的相声结合南北两派所长,而李金斗老师虽然基本功也很扎实,但有些拘泥于套路了。

《东山青年》报系1997年5月在林纯红、颜文涛、郑维光、翁绍基等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由资深教师赵钦宣直接指导创办的。它取名为《东山青年》,主要是为了纪念1958年李达校长首创的《东山》杂志,1982年李广校长发起成立的“东山青年编辑部”。以表示后来者饮水思源,不敢数典忘祖之意。其办报宗旨与方向主要有:1、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2、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3、倡导素质教育,传播新思想;4、净化校园,改良社会的理想。现该报为月报,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为办报精神始终坚持厚重大气的办报理念。报纸大四开,分四片,第一次为通讯版,主要报道与校园有关的新闻,如学校校庆、校园建设、艺术节、体育节、高考成绩、好人好事的及学校食堂卫生、健康等问题,都摄入其中,另外,专设了“师者之心”、“心灵驿站”、“社会纵横”、“校园传真”四个栏目。“师者之心”主要是本报通讯员采访校内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方法、教学经验等:“心灵驿站”是学校心理咨询室,主要是针对广大学生心理上的疑难进行解释和辅导;“社会纵横”是针对一些典型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论;而“校园传真”则登载学校每月发生的主要事件 ,以纪念1982年刘佐明老师主找下的《一中简讯》油印小报。第二版为美文版,主要是刊登一中学生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侃一族”、“来稿拾贝”两个重要栏目,“侃一族”是由文学社定期在校园中发起讨论话题,收集校园热论话题的优秀言论并刊登上报;“来稿拾贝”则是刊登学生校稿作品中的优秀句段。第三版是综合版,上半部分有自由发表个人评论的“自由论坛”、刊登学生优秀课堂作文的“课堂新作”,以及“文史殿堂”、“三味书屋”、“教师文苑”(老师的优秀作品)几个栏目,下半部分是“艺术长廊”,展示优秀的书画作品;第四版为副刊“风铃草”,是为了纪念以前一种的先觉学子所创办的手抄小报“风铃草”而设的,主要有“校友撷英”,刊登一中毕业的学长所作的优秀作品;“域外来风”则是外校学生交予文学社的优秀文学作品;“古韵华章”则刊登学生创作的古体诗;“若水诗句”则是现代诗词;“边走边写”是学生的学习感悟、随笔等;还新设了“碧海潮声”一栏,主要介绍潮汕名家作品。近几年来,该报在胡展航、杨启盛、潘经锋等校领导的重视支持与程锐刚老师的主抓下,在社会上,尤其是中学生群落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因此博得了许多名人名家的厚爱。先后为其题词的有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郝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金坚范、《光明日报》原副总编、网络顾问周隆滨、香港凤凰卫视台著名主持人吴小莉、许戈辉、著名学者王富仁、陈方竞等。潮汕知名人士如吴南生、李雪光、姚璇秋、陈小奇、王杏元、雷铎、钟咏天、蔡金才、董建伟以及潮阳的青年才俊如许旭文、黄建潮、王少辉、肖涛生、郭大平、郭棉生等人也曾时《东山青年》有过较大的关心与支持,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还有很多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学生编委为《东山青年》付出了许多,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东山青年耕耘《东山千年》,《东山青年》也培养了东山青年。这几年,东山青年的文章不但编入了《全国中学生优秀习作评》、《全国优秀文学社团佳作大观》等书,而且还发表于《绿叶》、《中学生》、《中国新一代》、《语文世界》等国家刊物,还自己 编辑出版了潮阳一中校园文学作品集《风里的铃声》一书。今日的《东山青年》,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我们相信,有这么多热心人士的关怀、支持与鼓励,明天的东山,将有一轮崭新的太阳冉冉升起!潮阳一中《东山青年》编辑部2009年1月东山青年文学社社史▲1964年,一中创办了《一中简讯》油印小报。▲1982年,“东山青年”编辑部成立,负责开展各项活动及出版《东山青年》黑板报。▲1989年,学校“东山青年”文学社中选出部分成员组成学生会。▲1994年,一中先觉学子自己筹资出版手抄小报《风铃草》(现并为报纸第四版,为《东山青年》报纸的核心内容并独立计算期数)。▲1996年12月加入全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成为集体成员,系潮汕地区第一个加入该协会的文学社团。▲1997年10月15日,我社邀请著名作家,潮阳报副总编董建伟先生到我校举办文学讲座。▲经我社指导老师赵钦宣老师推荐,我社于1996年12月申请加入全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成为集体会员,系潮汕地区第一个加入该学会的文学社团。▲1998年3月8日,出版第五期《东山青年》,开设“四海潮人一家亲”栏目,原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同志寄文章并发表于《东山青年》之上。▲1998年7月11日,我社指导老师赵钦宣老师应邀参加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暨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中心第二届年会,后赴泰国访问。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与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郝斌为我社题词。▲1998年10月29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汕头作协副主席钟泳天先生应文学社邀请到我校举行主题为“认识文学”的文学讲座。▲1999年5月14日,应我社邀请,市文联主席蔡金才先生到我校举办文学讲座。▲1999年5月《潮阳报》记者报道《东山青年》办报业绩。▲2000年,我社组织编辑的校园文学作品集《风里的铃声》一书出版发行,全国人在副委员长王光英先生为该书题词。▲2000年5月10日,我社邀请著名作家王杏元到我校举办文学讲座。▲2000年5月20日,第22-23期《东山青年》出版。“四海潮人一家亲”栏目联系介绍了中国大词曲作家小奇先生。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许戈辉发来贺词。▲2001年4月1日,我社参加了援助小娟珠治病而举办的(风里的铃声)义卖活动。▲2001年4月8日至12日,我社指导老师赵钦宣应邀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主办的“中国作家世纪论坛”。▲2001年5月10日,汕头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郑明标先生应邀到我社举办文学讲座。▲2001年5月,《文艺报》总编辑金坚范先生,《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周隆滨先生以及其他各兄弟文学社纷纷发来贺词,庆祝我《东山青年》创刊四周年。▲2002年5月17日,青年评论家、饶平文联江锐歆先生应邀我校举行文学讲座。▲我社指导老师赵钦宣出版《大海会作证》一书,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朱良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2003年6月22日,首次提出成立“汕头市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的建议,呼吁各文学社团结一致,携手共进。▲2003年9月13日,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先生莅社指导。2003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文学社”。▲2004年3月组织通讯部外出调查禽流感对潮阳人生活的影响。▲2004年5月社庆之际,举办优秀作品展及第八届“东山杯”征文赛,并邀请黄挺教授莅社指导,举办贺社庆七周年历届作品展。▲2005年12月我社被评为2005年汕头市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2006年6月,我社邀请汕头作协作家郑名标莅临我社指导,并开展文学讲座。▲2007年5月28日10周年纪念日,我社邀请王富仁教授莅临我社指导▲2008年12月6日我校开放周期间,我社邀请汕头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方竞教授莅临我社指导,并开展文学讲座。

我认为他的相声水平比姜昆高。他的相声表演十分精彩,给人一种十分完整的感觉,让人听完之后十分满足。

文艺报编辑部

1981《沉重的翅膀》,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2004年,《无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首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附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一届  评选时间范围:1971~1981  评选所耗时间:一年  获奖作品、作者: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东方》(魏巍)  《李自成》(第二部)(姚雪垠)  《将军吟》(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芙蓉镇》(古华)  第二届  评选时间范围:1982~1984  评选所耗时间:一年  获奖作品、作者:  《黄河东流去》(李准)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  《钟鼓楼》(刘心武)  第三届  评选时间范围:1985~1988  评选所耗时间:两年半  获奖作品、作者:  《少年天子》(凌力)  《平凡的世界》(路遥)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第四届  评选时间范围:1989~1994  评选所耗时间:三年  获奖作品、作者: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战争和人》(王火)  《白门柳》(刘斯奋)  《骚动之秋》(刘玉民)  第五届:  张平的《抉择》  阿来的《尘埃落定》  王安忆的《长恨歌》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1、2)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居正》 作者 熊召政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无字》 作者 张洁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历史的天空》作者 徐贵祥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英雄时代》 作者 柳建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东藏记》 作者 宗璞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书画艺术类报刊:《中国书画艺术报》中国书画报社是1985年7月1日经中共天津市委决定,天津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建立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全民事业单位。《中国书画报》以传播书画信息、教授理论技法、介绍名人名作、引导收藏鉴赏为己任,是我国唯一集书法、国画、篆刻艺术及综合美术于一体的专业报纸。《中华书画》《中华书画》杂志2005年4月在北京创刊,是一本关注艺术品市场、报道艺术品市场走向、展现当代书画家风采、纪录艺术家真实生活的书画类杂志。杂志是由中国泽楷集团投资、中国国际神州传媒集团主办的一本书画收藏类杂志,内容包括艺术市场、艺术消费、艺术名家、艺术生活、艺术状态等栏目,宗旨是以权威的观点反映艺术大市场,以全新的视角展现当代书画家,以时尚的概念引领艺术新生活,以真实的资料展示艺术家全状态。《艺术中国报》1995年 7月19日,创办了《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艺术门类的综合性报纸。 社址2011年由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搬迁到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奥体东门东北角)。《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文联主管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文联系统十佳报刊之一。《中国书画家》《中国书画家》杂志是由中国新华传媒集团主办的艺术类双月刊。杂志全方位、多渠道向海内外宣传、发行。《中国书画家》定位为:当今书画家和未来书画家。艺术特色是:以人为本,弘扬“书画精神”。主要宣传介绍书画家的创作经历、心路历程、艺术感悟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过程中的动人事迹,让人感受到书画家的人格魅力,给人以感召和启迪,从而推动书画艺术更加发扬光大!其他一些: 《书法通讯》、《农民日报(大地书画报)》、 《西冷收藏》、《新世纪书画》、《炎黄书画》《书画家报》、《可人轩》、《翰园书画》、《诗书画》。《书法导报》450003河南省郑州市经七路34号省文联院内《中国书画报》天津河西区大沽南路873号邮编300211《红山书画》山东济南刘长山路10号汇都花园2号楼东单元501室《文墨书画信息》报046000山西长治市北关街64号《书画宛》473000河南南阳市小西关北夹后42号 《西域书画研究》730710甘肃会宁中川街12号(会州书画艺术院)《中日文化交流》100031北京市西城佟麟阁路永宁胡同10号《翰墨缘》300220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969号云泰总汇三层《中国书画家报》577500山东滕州市善国中路30号凌河区兰花里新世纪书画研究院《羲之书画报》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邮编250011《文化艺术报》710014西安北关正街26号《中国钢笔书法》310025浙江省杭州市省府大院2号楼《书法之友》230063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81号九州大厦4楼《青少年书法报》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山街105号《书法报》430071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横路4号《钢笔书法报》437100湖北省咸宁温泉《钢笔书法报》社《青少年书法》450002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66号《书法生活报》252000山东省聊城市湖北小区24--4--407室《书法生活报》编辑部《书法》200235上海市钦州南路81号405室《中国美术报》365000福建三明市艺术大厦三层《中国书画报》300211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873号中国书画报社

对于赵树理等的创作,是否可以看作一个小说流派,人们的观点并不一致。不过,在50年代,文学界确有催成山西小说作家形成创作流派的努力。1956年7月,周扬到了山西,明确提出有意识地发展有特色的文学流派。当年10月,山西的文学刊物《火花》创刊,对赵树理等的创作经验的总结是该刊的经常性主题。1958年5月,《文艺报》和《火花》在山西召开座谈会总结山西作家的创作特色。不久,《文艺报》还以“山西文艺特辑”的专栏(注:《文艺报》1958年第11期。),介绍、高度评价山西作家的创作成绩。建立“流派”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后来没有继续得到强调,但他们的创作仍形成了某些有迹可寻的共同性。这包括:一、地域的特征。赵树理、马烽等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作品也多取材于晋西北、太行山和太岳山盆地及汾水流域。山西乡村的民情风俗参与了他们小说素质的构成。二、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小说的艺术自足性受到怀疑;“不作旁观者”的文学主张,不仅是叙事意义上,而且更是小说“社会功能”上的。赵树理的“问题小说”的观念,他们关于写小说是为了“劝人”,能“产生指导现实的意义”(注:赵树理《也算经验》,1949年6月26日《人民日报》。)的预期,是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但又认为,“本来面貌”,是以一个有先进思想的农民的眼睛的所见、所闻、所感。四、重视故事叙述的完整和语言的通俗,以便能让识字不多的乡村读者接受。关于这个“流派”,评论界使用的称谓有“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山药蛋派”等。  这个“流派”的作家,除赵树理外,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马烽(1922-),山西孝义县人。小学没有毕业时,参加了八路军。战争期间,从事晋绥边区报纸、出版社编辑工作。1945年,与西戎合著长篇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传》。50年代初到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1956年回到山西。马烽五六十年代的创作,除《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电影文学剧本,和在刊物上连载的传记文学《刘胡兰传》外,大都是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结婚》、《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太阳刚刚出山》、《我的第一个上级》、《老社员》等。西戎(1922-)抗日战争期间在晋绥边区工作时开始小说创作。50年代初,在四川任《川西日报》、《四川文艺》编委、主编。1954年回到山西。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姑娘的秘密》、《丰产记》,后一个集子的作品(《灯芯绒》、《赖大嫂》、《丰产记》等),写于1961年以后,风格转而向朴实趋近。其中,《赖大嫂》用揶揄的笔调,写一个“无利不早起”的自私、爱撒泼的农村妇女,在生活中的处处碰壁和受到的教育。在60年代,这个短篇既为倡导“现实主义深化”的批评家援引来阐述其论点,也为后来批判“现实主义深化”和“写‘中间人物’论”所重点抨击的“标本”。(注:参见邵荃麟《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邵荃麟评论集》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文艺报》编辑部《关于“写中间人物”的材料》(《文艺报》1964年8、9期合刊),紫兮《“写中间人物”的一个标本》(《文艺报》1964年11、12期合刊)等。)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40年代,以《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左翼文学界,获得很高声誉。50年代以后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登记》、《求雨》、《金字》(根据记忆重写)、《“锻炼锻炼”》、《老定额》、《套不住的手》、《杨老太爷》、《张来兴》、《互作鉴定》、《卖烟叶》,长篇《三里湾》,电影故事《表明态度》,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部)、特写(或传记)《实干家潘永福》。另外,还写有鼓词《石不烂赶车》,小调《王家坡》,泽州秧歌《开渠》,上党梆子《十里店》和改编的上党梆子《三关排宴》。他的有些作品,被改编为各种文艺样式。如《登记》便以《罗汉钱》的名字,分别改编为秦腔、豫剧、粤剧、评剧、沪剧等剧种演出。赵树理的这些小说,大多仍取材于晋东南他的家乡。他与这个地区的人、事仍保持着密切而持久的联系,因而,故事和人物也依然具有来自“生活底层”的那种淳朴、诚实的特色。他继续着打通“新文学”与“农村读者”的隔阂的试验。(注:赵树理把他1963年出版的小说集定名《下乡集》(作家出版社),说它是专为“农村的读者同志们”印的。但对“农村读者”的概念,他没有做进一步的说明。另外,他不像过去那么自信,而有些疑惑地说,“尽管我主观上是为你们写的东西,实际上能发到农村多少份、你们哪些地方的人们愿意读、读过以后觉得怎么样,我就知道得不多了”(《随〈下乡集〉寄给农村读者》)。)在小说观念上,也坚持小说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同一的理解。不过,后来他似乎不再特别坚持把小说当作农村工作指南的那种看法,而更突出了从传统戏曲等相承的“教诲”的功能观。“俗话说,‘说书唱戏是劝人哩!’这话是对的。我们写小说和说书唱戏一样(说评书就是讲小说),都是劝人的。“写小说便是要动摇那些习以为常、但不合理的“旧的文化、制度、风俗、习惯给人们头脑中造成的旧影响”(注:赵树理把他1963年出版的小说集定名《下乡集》(作家出版社),说它是专为“农村的读者同志们”印的。但对“农村读者”的概念,他没有做进一步的说明。另外,他不像过去那么自信,而有些疑惑地说,“尽管我主观上是为你们写的东西,实际上能发到农村多少份、你们哪些地方的人们愿意读、读过以后觉得怎么样,我就知道得不多了”(《随〈下乡集〉寄给农村读者》)。)。因而,在《登记》、《三里湾》、《“锻炼锻炼”》等作品中,虽说农村开展的“运动”仍构成它们的骨架,但他在日常生活中所展开的关于社会风习、伦理的变革在农民心理、家庭关系、公私关系上留下的波痕和冲突,是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部分。  比起40年代来,赵树理这个时期的小说,确是“迟缓了,拘束了,严密了,慎重了”,“多少失去了当年青春泼辣的力量”(注:孙犁《谈赵树理》,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这是因为他离“当年”的“青春”渐远。如果从作家所处的环境而言,那么,在战争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写作的规范,仍存在着较大的“空间”,来有限度地容纳作家的创造,容纳他的感性的、民俗文化的艺术想像;而赵树理那时对农村传统习俗和观念所期望的更新,也与革命政治在农村所推动的变革,有许多重合之处。到了50年代,不仅文学写作的规范更加严密,而且激进的经济、社会变革进程对农村传统生活的全面冲击,使“社会发展”与“传统”的冲突,引发作家尖锐的内心忧虑。他的那种建立在对民俗、民间文化的体认基础上的艺术想像,受到抑制而不能得到充分施展。正是忧虑于当代激进的经济、政治变革对农村传统生活和道德的过度破坏,对建立在劳动之上的传统美德的维护和发掘,成为后期创作的主题。与《小二黑结婚》、《传家宝》、《登记》、《三里湾》等表现“小字辈”挣脱老一辈的障碍而走向新生活不同,在《套不住的手》、《互作鉴定》、《实干家潘永福》中,老一辈农民身上的品格,被叙述为年轻一代最重要的精神传统。赵树理五六十年代的小说艺术,总体面貌与以前并无重大变化。然而,如评论者所说,这些“渊源于宋人话本及后来的拟话本”的作品,由于作者对某一形式的“越来越执著”,导致“故事进行缓慢”,有“铺摊琐碎”、“刻而不深的感觉”(注:孙犁《谈赵树理》,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  三 赵树理的“评价史”  对赵树理小说和他的文学观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的看法且相距甚远。即使是左翼文学界之中,评价也并不一律,且时有变化。在40年代,最早、而且系统地对赵树理的小说给予很高评价的,是周扬发表于1946年的《论赵树理的创作》(注:1946年8月26日《解放日报》(延安)。)。在这篇文章里,赵树理被誉为“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李有才板话》是“非常真实地,非常生动地描写农民斗争的作品,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杰作”;赵树理的小说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作为这种评价的延伸,次年8月,在晋察鲁豫边区文艺座谈会上,与会者“同意提出赵树理方向”,将之“作为我们的旗帜”(注: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1947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在此前后,“解放区”的出版社,编印了多种赵树理创作的评论集(注:如冀鲁豫书店1947年7月初版的《论赵树理的创作》,华北新华书店1947年9月编辑印行的《论赵树理的创作》,华北新华书店1949年5月初版、中南新华书店1950年4月重印的《论赵树理的创作》,苏南1949年6月初版的《论赵树理创作》等。),收入周扬、茅盾、郭沫若、邵荃麟、林默涵、荒煤、力群、冯牧等的文章。第一次文代会前后出版的两套大型丛书中,赵树理被做了颇为特殊的处理。他的创作理所当然地入选展示“解放区”文学实绩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中,但他又和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一起,作为“1942年以前就已有重要作品出世的作家”,而在《新文学选集》(茅盾主编)中设有他的专辑。事实上,赵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出版于1943年。这种安排,反映了将之“经典化”的急迫。到了1956年的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周扬的报告中,赵树理与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一并被称为“语言艺术大师”。  不过,进入50年代以后,文学界对于赵树理的评价也有些犹豫不定。在继续把他作为一种“榜样”来推崇的同时,他的小说的“缺点”也在不断发现。这种发现,是“根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来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因而,批评家提出了赵树理“善于表现落后的一面,不善于表现前进的一面”的问题,并暗示他对创造新的英雄形象还缺乏自觉的意识。(注:竹可羽《评〈邪不压正〉和〈传家宝〉》(1950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再谈谈〈关于《邪不压正》〉》(2月25日《人民日报》)。)长篇《三里湾》发表后,在受到肯定的同时,“典型化”程度不够的问题被着重地提了出来:对于农村的“无比复杂和尖锐的两条路线斗争”的展示,“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作者对于农民的革命性的力量“看得比较少”,“没有能够把这个方面充分地真实地表现出来”,而对于农村的斗争,农民内部和他们内心的矛盾,也不是表现得很严重,很尖锐,矛盾解决得都比较容易。(注:参见俞林《〈三里湾〉读后》(《人民文学》1955年第7期),周扬《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文艺报》1956年第5、6期合刊。)在50年代后期,这种评价上的犹豫和矛盾,再一次突出。1959年,《文艺报》就“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为题,组织了对《“锻炼锻炼”》的讨论。虽然刊发了认为这个短篇是“歪曲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的现实”、“诬蔑农村劳动妇女和社干部”的否定性的文章,但编辑部却是支持赵树理的,它以王西彦对赵树理“按照生活实际去刻画有个性的活人”的肯定的文章(注:《〈锻炼锻炼〉和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文艺报》1959年第10期。),作为结论性意见。《文艺报》的这种辩护性的讨论,可以看作是为了抵御当时激进文学思潮。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因为赵树理对1957年以后中共的农村政策提出全面的质疑,而在“反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中受到“内部”批判。而在这个期间,文学界在农村题材小说中,作为“方向性”加以凸出的,是李准、王汶石和柳青的更“典型”、更富“理想性”的作品。  到了1962年,在政治、经济的“浪漫主义”的退潮中,文学界也有了“现实主义深化”的提出。这时,赵树理的“价值”又被“现实主义深化”的提倡者所发掘和重新阐释。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茅盾、邵荃麟等认为,“前几年”对赵树理的创作估计不足,“评价低了,这次要给以翻案”;“因为他写了长期性、艰苦性”,“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这些观点,在随后康濯的文章中得到阐发:“赵树理在我们老一辈的作家群里,应该说是近二十年来最杰出也最扎实的一位短篇大师。但批评界对他这几年的成就却使人感到有点评价不足似的,……事实上他的作品在我们文学中应该说是现实主义最为牢固,深厚的生活基础真如铁打的一般”,“赵树理的魅力,至少在我所接触到的农村里面,实在是首屈一指,当代其它作家都难于匹敌”(注:康濯《试论近年间的短篇小说》,《文学评论》1962年第5期。)。既然赵树理是最能体现“现实主义深化”的作家,那么,“文革”前夕对这种理论的批判,赵树理又必定首当其冲。文学界对赵的评价发生了大转变:“近几年来,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没有能够用饱满的革命热情描画出革命农民的精神面貌”,大连会议“不但没有正确指出”他的“这个缺点”,“反而把这种缺点当做应当提倡的创作方向加以鼓吹”(注:《文艺报》编辑部《关于“写中间人物”的材料》,《文艺报》1954年第8、9期合刊。)。此后“文革”中对赵的激烈攻击,从“文学观”的角度而言,并没有超越这一批评的范畴。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金融时报社总编辑宋辅良

理财成为时下较为热门的话题。虽然在经济学史和财政学史等学科中,对我国古代的理财思想、各个朝代的理财思想、杰出人物的理财思想都有论述,如对孔子的理财思想、孟子的理财思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以及包括民国初年的理财思想、孙中山的理财思想、陈云的理财思想等等均有论述,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CAJV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The Origin and Expressions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deas of Yunnan Minority Nationalities PU Wei-ming(Pre-college School;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Kunming 650031;China)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deas of Yunnan minority nationalities emerged from their primitive recording of daily costs and followed the principle of adapting to the living surroundings 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expressions of such ideas,which should be helpful to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mind,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y ar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Keyword】:minority nationality;financial management idea;origin and expression 【参考文献】 共(1)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1 条 1 陈强胜; 我国民族地区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探析 [J]; 贵州民族研究; 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共(45)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找到 4 条 1 邱凌; 汉字中数字的文化研究 [D];重庆师范大学; 2006年 2 田志亮; 《庄子》哲学的神话溯源 [D];中央民族大学; 2007年 3 邱德明; 论怀特海的“现实体” [D];黑龙江大学; 2007年 4 刘鹏; 默顿学派与爱丁堡学派基本思想的差异与融合 [D];西北大学; 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找到 4 条 1 刘雅杰; 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 [D];东北师范大学; 2005年 2 马增强; 《仪礼》思想研究 [D];西北大学; 2003年 3 龚孝华; 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 [D];华中科技大学; 2005年 4 刘业进; 分工、交易和经济秩序 [D];北京师范大学; 2008年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10 条 1 管彦波; 谷魂信仰:稻作民最普遍的信仰形式——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 [J]; 贵州民族研究; 2005年03期 2 马雪峰; 僳僳族节日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 [J]; 保山师专学报; 2006年06期 3 李静; 不冒险的旅程——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 [J]; 当代作家评论; 2003年01期 4 寸瑞红; 高黎贡山僳僳族传统森林资源管理初步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Z1期 5 李孝林; 会计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说 [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6期 6 周惠杰; 乌托邦精神:马克思人学本体论的核心 [J]; 北方论丛; 2004年06期 7 张香兰; 论教育的冒险属性及实践诉求 [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06期 8 张爱芳; 论怀特海的大学理念 [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年06期 9 唐凯麟; 道德思维引论 [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02期 10 李梦; 原始思维的具体性与中国美术 [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0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共(3)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3 条 1 于国山; 原始社会会计产生及其记帐方法 [J]; 会计之友; 1997年03期 2 赛音塔娜; 试论满族始祖女神 [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01期 3 杨毅; 论西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源头 [J]; 云南社会科学; 2000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杨智杰; 《周礼》理财思想考析 [J];财会月刊; 2007年14期; 64-66 2 出走的精灵 [J];医学美学美容; 2002年09期; 32-33 3 欣欣,布丁; 一杯清茶一抔文化 [J];中外食品; 2007年04期; 46-49 4 丁晶; 秦汉饮食文化交流 [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6年02期; 12-15 5 周真; 吸收历史文化精华 促进茶业经济发展——对发展杭州茶业经济的几点建议 [J];农业考古; 1992年04期; 17-19 6 李颖;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茶俗文化 [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02期; 73-75 7 吴里平; 奇特的“龙虎斗”茶 [J];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7年03期; 58 8 明珠; 肥美的手抓羊肉 [J];中国食品; 1980年08期; 30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马天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D];山东大学; 2006年 2 吴文星; 延边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D];延边大学; 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 关永军; 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央行工作 [N];金融时报; 2005年 2 肖飞; 福建省政协力推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出台 [N];人民政协报; 2007年 3 郑益民; 从治理外部环境入手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N];内蒙古日报(汉); 2005年 4 刘传葵; 延续传统理财文化梦想 [N];证券时报; 2006年 5 记者 丁艳; 开行:5年内安排400亿元额度 [N];中国经济导报; 2005年 6 记者 刘德伟; 国家开发银行:“钱袋子”向民族地区倾斜 [N];中国民族报; 2005年 7 记者  蒙志军 实习生 佘珍臻; 加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 [N];湖南日报; 2006年 8 王扎东(作者系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 优化金融服务 繁荣民族经济 [N];甘肃日报; 2006年 9 记者 白林 通讯员宋焕忠; 以信贷杠杆促民族经济腾飞 [N];中国城乡金融报; 2003年 10 金融时报社总编辑 宋辅良; 注重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创新实践与理论研究 [N];金融时报; 2006年

周小川:稳定通胀预期 避免长期负利率局面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央银行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端访谈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灵魂与精髓,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推进人民银行各项工作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努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大力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促进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和管理模式转变,深化金融改革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把应对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及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适当加大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等等。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灵魂与精髓。对于中央银行而言,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推进中央银行各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为此,本报就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央银行工作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伟大战略思想的一系列要求,您认为这对于央行今后的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周小川: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重大实践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认识得越深刻,把握得越准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才能更加自觉,更加坚定。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灵魂与精髓,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推进人民银行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并落实“四点要求”,是对中央银行工作的重要指导,也完全符合金融业实际。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方面,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一般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要坚持多重目标,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需要;在坚持以人为本方面,首先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和制定货币政策时要注重通货膨胀的防治,稳定通胀预期,坚持币值稳定,其次要考虑推动就业,促进和支持消费增长;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央银行工作要注重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不仅要看当前的重要经济指标,更要看时间序列及其外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坚持统筹兼顾方面,应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要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方针,通盘考虑,协同推进。人民银行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央银行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化在头脑里、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到工作中,深入扎实地做好金融调控、金融改革、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工作。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过去五年来,人民银行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周小川: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努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大力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分工协作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业总资产大幅增长,金融机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一些酝酿多年、涉及全局、难度很大的改革顺利实施,金融业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在过去的五年里,人民银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先后14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7次调整存款利率、8次调整贷款利率,有效缓解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使货币信贷总量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调控中,强调更多地使用市场化手段,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如发行央行票据、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发挥信贷政策和窗口指导的作用,加大对农村金融、助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的支持力度,限制对“两高一低”及过热行业的信贷投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国有商业银行、汇率形成机制、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等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平稳完成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了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依托银行间债券市场大力推动直接融资发展,推出了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券、重整资产支持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利率、汇率衍生工具等创新产品,进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试点,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试点,大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满足了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投资和风险管理需要,金融市场在规范和创新中加快发展。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建成并在全国推广运用,信贷征信、国库体系不断完善,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思考、研究和解决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二是凝聚各方面对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开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高度共识,全面认真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决策。三是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改革力度、开放程度和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可承受程度的有机统一。 记者:您认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民银行还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周小川:今后五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促进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和管理模式转变,深化金融改革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努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货币政策要注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提高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企业融资产品,促进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对外交流和开放,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四是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五是深入推进金融稳定机制建设。积极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维持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六是大力改善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在法律制度框架下主动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七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人民银行党建工作。按照贴近业务的原则,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人民银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记者:报告提出“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增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您认为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推进? 周小川:金融体制改革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入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应继续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农业银行改革;全面规划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继续推进其他金融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以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为核心,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记者:报告提出“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未来取向,您有何进一步的设想? 周小川:把应对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及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适当加大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一是综合运用货币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继续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同时逐步发挥特别国债对冲作用。二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工具调控作用,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要避免长期负利率的局面;要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灵活性。三是进一步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适当增强差别化政策引导力度。提示商业银行高度重视风险,加强信贷政策管理和风险防范,积极采取措施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宋辅良/金融时报)

读者杂志主编热合曼

《读者》的魅力  《读者》,这样一本看似平凡的杂志,有着怎样的力量,可以打动世界百万读者呢。  核心竞争力 最初《读者》曾以美国《读者文摘》为效仿对象,如今,它已找到了外国作品与中国读者之间的沟通方式:选择外国作品时,以“开阔眼界”“反映人性美”为原则,以实用的信息丰富读者的知识,以感人的作品启迪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以中国人的价值理念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各种现象。  读者给它的评语是“书淡如菊”,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读者》,的确显得淡漠而安静。正如戏剧家魏明伦评论道:“《读者》不靠‘枕头’,不靠‘拳头’,却能超越‘两头’书刊的销量。靠的是什么?文学感染力,知识信息量,观赏趣味性,德育、智育、美育,多种维生素。”不媚俗、不炒作,清新淡雅的封面,温馨流畅的文字,自创刊二十三年来一直如此。  在一次研讨会上,《读者》总编彭长城总结杂志至今受欢迎的原因时说,不断创新与关注“真善美”是《读者》成功的原因。“杂志有一个口号,叫博彩中外、汇聚精华、启迪思想、开拓眼界,开放性的视野打开了外部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我们自身的文化根源。杂志的很多栏目跟人有实实在在的联系,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素养的提高和感情的释放。”  定价策略 这本创刊于甘肃的16开文摘性大众刊物,本着“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宗旨一路走来。刊登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科技、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  《读者》一直秉承高质低价,64页黑白文字,20页彩色插图,售价3元,为同类、同等印刷质量刊物中售价最低。刊载文章全部来自读者的推荐,发表时刊出推荐者姓名。实行一稿三酬,原作者、原刊发媒体、荐稿者皆有稿酬。  平民化之路 有人说,《读者》好像一直隐藏在某个角落,静静地发出某种声音,那种声音不强大,却很有分量。让这种安静有如此分量的,是对读者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打开一期《读者》,在不那么沉重的凡人小事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人情味与对人生、人性的真切关怀。这种关怀散发着一种绵绵磁力,吸引着寻求温暖的灵魂。  有时,这种直指心性的关怀还能够摆脱不同文化背景的牵绊。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是畅行无阻的语言。海外《读者》已累计发行50多万册,读者遍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非典时捐款、教师节时赠阅、慰问戍边官兵,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读者》有一副热心肠。在甘肃刘家峡,有林地5000亩,名为“读者林”,是《读者》在全国读者中募得钱款植建而成。而今,“读者林”的规模已达2万亩。一位中学校长说,《读者》为人们种下的,既有今天就可以开放的花朵,也有明天才可以发芽的种子。(右图:《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所影响的生活》)  产业链延伸 《读者》的主编彭长城曾说,在市场竞争中,杂志的危机时时刻刻都存在着,要使这个特殊商品像常青树一样生存,既要把它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来兴办,又必须当成一个文化产业来经营。  为了方便更多的读者,《读者》盲文版、维文版相继推出;为了给农民办一份属于他们的杂志,《读者·乡村版》于2000年诞生;为了拓展海外市场——继2003年成功“借河行船”打开北美市场之后,时值一周年,《读者》又成功进入欧洲和澳洲市场。正在筹划中的原创版、英文版也将很快面世。伴随着《读者》的忠实读者群的日益扩大,《读者》的事业也“越做越大”,《读者》品牌的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加长和连接。中国期刊业 一个难解的棋局  读者的成功是中国期刊界的一个奇迹,然而也仅只是一个奇迹!我们在欣喜之余,不应忽视的还有很多:  在一篇题为《左边杂志,右边堕落——我的阅读品味是如何堕落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真实的写出了目前期刊界的现状,“大大小小的报摊上,摆满的是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超级模特、电影新星、流行歌手,搔首弄姿地占据着它们的封面;锦衣华服流行情报、欧美家居经典介绍、怪异名车强档出击、美酒咖啡倾情推介,挤眉弄眼地拥塞在它们的内芯。”  另一方面,美国的时代华纳,在上海建立了他们的院线系统,德国的贝塔斯曼在全国建立了书友会,新闻集团在广东落地了……这些一百亿美元以上的营业额的文化和媒体大鳄,携多种媒体跨国界而来了。他们虎视眈眈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报业,还有期刊这块回报最为丰厚甚至可以说暴利的“蛋糕”。偏安一隅的中国期刊业又将如何同他们竞争呢?(左图:《读者》的封面也成为许多人的收藏)  面对内疾外患,我国期刊将如何加快发展步伐,迎头赶上呢?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中美期刊业窥得一二:  新闻期刊的彼尊我卑  相比较于美国三大新闻杂志位居整个杂志业前列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来说,中国却还没有一份具备真正强大影响力的新闻周刊,在中国杂志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的依然是妇女杂志、文摘杂志、娱乐杂志和健康杂志。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集中涌现了一批“新生代”新闻周刊,除《三联生活周刊》外,《深圳周刊》、《新民周刊》、《新周刊》以及《中国新闻周刊》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但10年过去了,这批新闻周刊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停留在继续成长的阶段,在整个中国媒介环境中依然颇为尴尬处于弱势地位,充其量也还只是一种“半主流”或“准主流媒体”。  纵向来看,在时政新闻、评论与财经新闻方面比较突出的,目前只有《南风窗》、《嘹望东方周刊》和《财经》三本(当然,《财经》还不属严格意义上的时政新闻期刊);在社会新闻、文化报道方面,中国《新闻周刊》与《三联生活周刊》各具特色;在区域化方面,《新民周刊》、《深圳周刊》各霸一方;《新周刊》则是在这些领域之间游走,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不同盈利模式下的价格悬殊  从《读者》的经验可以看出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低价位。尤其是在目前中国期刊的整体价格均普遍偏高的情形下。一位旅居美国、曾是《三联生活周刊》专栏作家的娜斯在其随笔集《东看西看》中形象描述了中美两国杂志价格的巨大差异:“说到杂志,我对中国杂志的第一大感受就是:贵。美国杂志靠广告挣钱,又靠读者数量去吸引广告商,所以订阅杂志本身是一项极便宜的消费。”  中美期刊的巨大价格差异和各自不同的盈利模式有关:中国期刊靠发行维持收支平衡,而美国则基本上依靠大量广告赚取利润,并不单纯依靠杂志的发行收入,采取发行与广告经营并举的战略,使杂志获得全方位、综合性的成长。许多杂志的经营甚至更多地倚重广告。而在中国,由于杂志还不是主流媒体,所以目前大多数杂志的广告页数远远少于编辑页数,目前的中国期刊依然主要是靠发行赚钱维持生计。  中国期刊的高价格制约了读者数量,而读者数量少的杂志自然不会吸引投资人和广告商的目光,在广告投放量稀少的情况下,期刊又只能以相对较高的上市价格维持自身经济平衡,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产业化、集团化程度的巨大差异  让我们来看看这组数字:目前,我国已有39家报业集团,但期刊集团却只有《家庭》1家;美国出版三本以上杂志的期刊集团有500个。中国9000本期刊分散在5000多家杂志社中,平均每家杂志社运作6种杂志;中国刊物最多的期刊社拥有12种刊物,而西方大期刊集团拥有60到80种刊物。(右图:《时代》每期的封面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典型的例子是《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起,时代公司连续成功推出了《生活》、《体育画报》、《人物》等一系列畅销杂志,并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国际版。20世纪60年代至今,时代公司陆续进入电影娱乐、有线电视、音乐和互联网等领域,发展为著名的时代华纳媒体集团。  事实上在我国的期刊市场上已经发展起来一大批具有集团化经营能力的期刊社,比如《读者》、《知音》、《时尚》等。期刊集团化已是历史的必然,一个出版社活杂志社只出版一本杂志,已越来越无利可图,甚至几乎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发行、广告、宣传、管理成本的不断增长,将使那些只有一本刊物的刊社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下去。报刊治理整顿 如何走好这步棋  2003年中国报刊治理整顿,是建国以来报刊工作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就期刊而言,主要源于“划转”这一举措带来的办刊宗旨、方向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划转,顾名思义,一是划,就是期刊主管主办者由原来的党政机关,划归为其他单位或者团体。二是转,期刊的报道宗旨、方向,由原来纯粹指导工作,转为面向市场。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研究如何吸引读者,开拓市场。划转后的期刊怎么办?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著名期刊的经营理念值得一读:  实行严格的编辑和经营相分离   国外著名期刊普遍将内容编辑质量视为刊物的核心竞争力,注重维护自身品牌。为了确保内容不受广告商和经营环节的影响,刊物内部大多将编辑部门同广告、经营部门业务严格分离,采编报道不同广告、经营发生任何关系,广告、经营部门无权过问采编部门的事务。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刊物的定位和编辑方针的实现。(左图:我国期刊市场鱼龙混杂)  注重品牌战略,延伸品牌效应   国外各家著名期刊非常注重开发品牌资源,逐步营造以期刊品牌为核心的媒体集团。《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自身品牌向图书、图片库、教育产品、地图、电视节目、网站等方面推广,充分发挥该品牌的强大影响力。《电视指南》杂志拥有《电视指南-名人逸事》、《有线电视指南》等系列子刊,并相继开发了电视指南频道和电视指南在线网站。《读者文摘》、《新闻周刊》也以各自品牌为纽带,整合不同媒体资源,形成多媒体集团。    充分应用高新技术,积极开发新型媒体   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往往能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代公司抓住摄影技术出现的契机,成为图片新闻的先驱和出版业的领先者;50年代当电视冲击出版业的时候,投资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网。华纳公司依托电影新技术起飞。美国在线(AOL)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世界最大的ISP服务商。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并购更是“大媒体观”下媒体融合的典范。《读者文摘》、《新闻周刊》、《时代》等期刊都先后开发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时代》的门户网站并不仅仅将刊物内容平移到网上,而是报道更全、角度更新、分析问题更透彻深入,还可以滚动发布、连续报道、追踪采访,充分发挥网上时效性强内容丰富的优势。   在保持刊物传统编辑方针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要不断创新   国外著名期刊非常重视以读者阅读需要为中心,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以保持刊物的长盛不衰。美国《人物》周刊最初主要是一份影迷杂志。进入20世纪80年代,该刊扩大报道范围,加强了对广大民众所关心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深度报道,如里根遇刺、旧金山大地震等,社会新闻色彩越来越浓。90年代,该刊在报道即时新闻的同时,着重加强对癌症、早孕、饥饿、虐待儿童、种族歧视等中长时段社会性问题的报道,力图引导读者全面了解社会。  适应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要,内容风格趋向细化   国外著名期刊十分重视市场调查,研究不同读者群体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职业收入、阅读习惯,以此确定办刊思路和内容取向。美国《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同为著名的三大商业财经类期刊,但内容风格有着显著不同。《商业周刊》新闻性最强,是三者中唯一的周刊。《财富》重点强调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更侧重于对企业,尤其是大公司的报道。《福布斯》则推崇精英群体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力,总是不遗余力地介绍企业家,介绍企业的成功之道。

林清玄毕业於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工商时报》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20岁出版第1本书《莲花开落》。获台湾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有3百万人次听过林清玄的演讲,林清玄成为许多人的「心灵导师」。1979年与陈彩銮结褵,育有1子。1996年与陈彩銮离婚,1997年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结婚3个月,即将临盆。此事当时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妇女团体甚至当众焚书,有人在网络上大骂林是「伪君子」,以示抗议。网络论坛上有人质疑他一手写佛书,一手屡屡婚变的行为,并嘲讽他真正具体地实现了『嘴念经手摸奶』(台语谚语,意思为形容1个人「道貌岸然」、「假正经」)的境界。只会用嘴巴讲道理自己却做不到,他在用自己的行为来验证果报。在婚变之后,林清玄在台湾人气大跌,近年来积极前往中国开创新市场。

1971年后历任新疆人民出版社文学翻译编辑室主任,《世界文学选译》、《读者》杂志主编,编审。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也可以参照一下丰子恺的 《渐》写得也非常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