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员

发布时间: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员

1 、《从阮籍的身世个性看其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象》,《贵州社会科学》,独著,2004年第2期。2 、《论〈诗经·桧风〉的创作时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独著,2004年第3期。3 、《原型与象征:〈楚辞·招魂〉主旨新探》,《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独著,2004年第3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04年第五期转摘要点)。4 、《魏晋陈留阮氏及其家学家风考论》,《天中学刊》,独著,2004年第4期。5 、《〈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兼与宁稼雨先生商榷》,《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6、《曹丕〈柳赋〉创作背景及时地考辨》,《古籍研究》,独著,2004年卷下(总第 46 期)。7、《孙盛若干生平事迹及著述考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8、《论孙绰的文学贡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6年第五期。9、《论永嘉中原南渡士族与东晋文学发展之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0、《论清谈文化与东晋门第之关系》,《天中学刊》,2008年第6期。11、《〈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20世纪以来〈洛阳伽蓝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6期。13、《〈洛阳伽蓝记〉的作者及创作年代辩证》,《江汉论坛》,2009年第10期。14、《〈洛阳伽蓝记〉从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4期。15、《〈洛阳伽蓝记〉与北魏洛阳的佛教文化》,《文史知识》,2010年第6期。16、《古代城市文学资源与城市文化特色构建——以洛阳为例》(合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17、《谢混年岁及仕历补证》,《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2002年至今,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工作,现任学院副院长。论文:《技术工具论的表现形式及悖论分析》(第二作者)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2、7转载《座架的发生与此在的生存》宁夏大学学报6《交互主体性问题由理论向实践维度的转向》 河北学刊 4《判断力批判视野中的范式问题》洛阳师范学院学报6《工程哲学的实践哲学基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3期《海德格尔前后期空间思想的内在联系》人文杂志 2005年第1期《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伽达默尔诠释学理论的困境分析》西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与李约瑟问题》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第4期,陕西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013《动物之动物性与人之人性》—海德格尔的动物学研究及其意义 人文杂志2007年3期《海德格尔和卡西尔在瑞士达沃斯的辩论》世界哲学200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B6)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主体伦理学中伦理责任人的缺失》浙江学刊2008第2期《从他人的先验构造到让他人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第3期《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安徽大学学报2008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B6)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从范式理论的发展与困境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合流 》河南大学学报 2008第3期《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中的人文向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第4期《现代休闲悖论及其克服》湖北大学学报2009第2期《暴力的政治及其无力》人文杂志2009第5期《牟宗三对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误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第1期《精神现象学从绝对的绝对开端》现代哲学2010第1期《从马尔库塞的绝望和海德格尔的暴政看应对现代技术之困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第1期《海德格尔本真概念的三重意蕴》复旦学报2010第1期《叔本华悲观主义伦理学的形而上学根源和实践根源》哲学研究2010年第6期著作:《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24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译著:海德格尔《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20万字)2006年(版权问题未能出版)海德格尔《真理的本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和泰阿泰德篇》(22万字) 华夏出版社,2008年9月海德格尔《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6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员待遇

使用谷歌学术,例如得到蒋娜红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9(5): 138-其余的自行完成即可

文学与传媒学院有专兼职教师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20人、硕士27人。另有享受国家级特出津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得者3人。基本形成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优良的教师队伍。 姓名 职务职称 专业与研究方向 张宝明 博士,硕士生导师 ,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省管优秀专家,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启蒙思想史 张凌江 文学院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宪梓教育奖三等奖获得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研究 李少咏 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赵海彦 教授,博士,科研处处长 ,省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刘继保 教授,博士,洛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省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研究 丁喜霞 教授,博士,设备处副处长 ,省青年骨干教师 语言学古代汉语 朱青 教授 文艺学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鲁晓霞 教授,新闻系主任,写作教研室主任 ,省级优秀教师 写作学新闻写作 王建国 副教授,博士,中文系主任 ,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王文参 教授,博士,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研究 李军 副教授,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解放区文学研究 刘艳萍 副教授,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研究 来德强 博士 语言学古代汉语 赵爱武 博士 语言学古代汉语 吕豪爽 副教授,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吴雪玲 副教授,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研究 尹雪华 副教授,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高慎涛 副教授,博士 古代文学佛教与文学研究 李政学 副教授,博士 文艺学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 马春华 博士 语言学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 袁 园 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司全胜 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研究

从知网上可以查询,方法如下:1、首先,搜索“中国知网”,单击官网进入,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2、其次,完成上述步骤后,在首页上进行搜索,例如键入“结核”开始搜索,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3、接着,完成上述步骤后,在搜索结果中,随意单击一个文档,例如,选择“18”号文档并单击,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4、然后,完成上述步骤后,单击“导出参考文献”按钮,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5、最后,完成上述步骤后,就可以进行查看了,如下图所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员要求

文学与传媒学院有专兼职教师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20人、硕士27人。另有享受国家级特出津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得者3人。基本形成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优良的教师队伍。 姓名 职务职称 专业与研究方向 张宝明 博士,硕士生导师 ,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省管优秀专家,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启蒙思想史 张凌江 文学院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宪梓教育奖三等奖获得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研究 李少咏 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赵海彦 教授,博士,科研处处长 ,省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刘继保 教授,博士,洛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省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研究 丁喜霞 教授,博士,设备处副处长 ,省青年骨干教师 语言学古代汉语 朱青 教授 文艺学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鲁晓霞 教授,新闻系主任,写作教研室主任 ,省级优秀教师 写作学新闻写作 王建国 副教授,博士,中文系主任 ,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王文参 教授,博士,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研究 李军 副教授,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解放区文学研究 刘艳萍 副教授,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研究 来德强 博士 语言学古代汉语 赵爱武 博士 语言学古代汉语 吕豪爽 副教授,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吴雪玲 副教授,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研究 尹雪华 副教授,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高慎涛 副教授,博士 古代文学佛教与文学研究 李政学 副教授,博士 文艺学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 马春华 博士 语言学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 袁 园 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司全胜 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研究

校园网作为开放式网络在加快校园信息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应用的新挑战,网络安全成为校园网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键词:校园网;网络安全;安全策略;防火墙;入侵检测  在各个学校中,校园网已经成为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科学研究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如果校园网络的安全受到威胁,那将会影响到学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甚至会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校园网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所有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1 校园网安全特点1 速度快和规模大高校校园网大都使用以太网技术,校园网的带宽一般不低于50Mbps,而且校园网的用户群体数量比较大。正是由于高带宽和大用户量的特点,网络安全问题蔓延快、涉及面广和对网络的影响比较大。2 活跃的用户群体高校的学生通常是最活跃的网络用户,而且数量较大,对网络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勇于探索发现。有些学生会尝试使用网上学到的、甚至自己研究的各种攻击技术,在校园网络当中实践,这就可能会对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3 开放的网络环境由于学校具有教学和科研的特点,所以要求校园网络的环境必须是开放的,从管理方面来说比企事业网络更宽松一些,这样就留下一些安全隐患。4 盗版资源泛滥盗版软件、影视资源在校园网中广泛使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而且从网络上随意下载的软件中可能隐藏木马、后门等恶意代码,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2 校园网面临的安全性威胁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安全性威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1]。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的更改、删除、延迟这些PDU。被动攻击中攻击者只是观察和分析某一个PDU而不干扰信息流,例如截获数据。根据以上分类,联系校园网的安全特点,可以总结出校园网面临的一些安全性威胁:(1)计算机蠕虫病毒,属于主动攻击,将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信息安全、网络运行;(2)外来的系统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行为,属于主动攻击,其中有些计算机已经被攻破,用作黑客攻击的工具;拒绝服务攻击目前越来越普遍,而且不少开始针对重点高校的网站和服务器;(3)截取信息,属于被动攻击,校园网主机保存了高新技术信息,如重大科研项目的数据、进度和成果,这些信息对竞争对手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校园网开展远程教育,课程的考试也通过网络进行,一些考生可能想从网上窃取考题,修改成绩或请人替考,这些都会影响校园网的安全运行。以上这些只是校园网作为计算机网络有可能发生的一些攻击,因为校园网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有着特殊的用户群,所以校园网还面临着自身特有的一些安全性威胁:(1)内部用户的攻击行为,主要是由于在校学生的好奇心理、探索性,进行一些不顾后果的尝试,影响校园网的正常运转,有可能给学校带来损失;(2)垃圾邮件、不良信息的传播,有的利用校园网内无人管理的服务器作为中转,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3)普遍存在的计算机系统的漏洞,对信息安全、系统的使用、网络的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4)用户的计算机水平不同,一些用户由于防范意识低,会打开一些携带病毒的文件,导致计算机的运行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网络。另外,物理安全也是校园网安全的一个方面,例如网络设施遭受人为破坏、盗窃或者是自然灾害等。综上,校园网面临的安全性威胁是多方面的。要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能,需要运用当前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3 校园网网络安全对策网络安全是指为了保护网络不受来自网络内外的各种危害而采取的防范措施[2]。网络安全策略则是指预防网络中可能会发生的硬、软件及数据被破坏、更改、泄漏的情况,在网络管理过程中,采取的针对各种不利情况进行处理的方法或措施,以保证网络安全运行。为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性,一般应采用以下策略。1 设备安全在校园网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将一些重要的设备,如各种服务器、主干交换机、路由器等尽量实行集中管理。2 技术安全网络安全技术包含了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入侵检测、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存取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和安全协议等内容[3]103。针对校园网来说,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技术措施,来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1 采用VLAN技术 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实现原理是通过交换机的控制,某一VLAN成员发出的数据包只发给同一VLAN的其它成员,而不会发给该VLAN成员以外的计算机。使用VLAN技术不仅可以隔离广播包,还有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对不同权限的VLAN成员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限制用户的非法访问。2 防火墙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3]104。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网与外部网隔离开,保护校园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者侵入。3 运用网络入侵检测手段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DS)可以分为基于网络数据包和基于主机的两种方式,基于网络数据包的网络入侵检测是在网络通信中寻找网络入侵模板数据包,并作出相应反应,基于主机网络入侵检测是在宿主系统审计日志文件中寻找攻击特征,然后给出统计分析报告[3]105。入侵检测系统也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4 漏洞扫描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定期对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管理系统(DBMS)进行漏洞扫描,安装系统补丁,关闭无用端口,审核系统日志等。5 杀毒软件 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在校园网络中的传播。6 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是核心的对策,是保障数据安全最基本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基础。3 强化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网络技术人才吃透专业和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之上,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相关专业进行教学。这是构建新型职教模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3 加强学生管理,形成良好的学风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因而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而言,思想和情绪等各方面都极不稳定,而且容易先入为主,辅导员应趁此机会多与同学沟通。对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或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更要及时疏导情绪,给予及时的关心、帮助和给予必要心理指导。辅导员应从多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学校应坚持经常地进行此项工作。总之,学习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要素之一,它是学习者的内在力量,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动力问题至关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之产生学习的动力,推动学习者的自觉性。参考文献:[1]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子课题组职校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38~[2] 张红兵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74~[3] 孙宏伟,孙氵勇,蔡学军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与学习动力缺乏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8):44~[4] 吴林岚林业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8(3):57~[5] 陈 平论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1(7): 24~责任编辑:孙忠才(上接第69页)1 广泛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利用校园的传播媒体对师生进行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进行定期专业讲座,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2 定期组织和安排网络安全培训 通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使网络用户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和必要的网络操作技能。3 培养网络技术人才 稳定的网络专业技术队伍,是网络安全的技术保障。因此,学校应鼓励网络人员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进修,从而才能培养出一批技术全面、知识丰富的网络技术人才,以确保校园网网络的安全运行。4 灾难恢复 为保障网络系统发生灾难后做到有的放矢,必须制定出完整可行的事件救援、灾难恢复计划及方案。同时,还要做好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及各种数据资料的备份。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员名单

1 、《从阮籍的身世个性看其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象》,《贵州社会科学》,独著,2004年第2期。2 、《论〈诗经·桧风〉的创作时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独著,2004年第3期。3 、《原型与象征:〈楚辞·招魂〉主旨新探》,《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独著,2004年第3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04年第五期转摘要点)。4 、《魏晋陈留阮氏及其家学家风考论》,《天中学刊》,独著,2004年第4期。5 、《〈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兼与宁稼雨先生商榷》,《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6、《曹丕〈柳赋〉创作背景及时地考辨》,《古籍研究》,独著,2004年卷下(总第 46 期)。7、《孙盛若干生平事迹及著述考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8、《论孙绰的文学贡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6年第五期。9、《论永嘉中原南渡士族与东晋文学发展之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0、《论清谈文化与东晋门第之关系》,《天中学刊》,2008年第6期。11、《〈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20世纪以来〈洛阳伽蓝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6期。13、《〈洛阳伽蓝记〉的作者及创作年代辩证》,《江汉论坛》,2009年第10期。14、《〈洛阳伽蓝记〉从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4期。15、《〈洛阳伽蓝记〉与北魏洛阳的佛教文化》,《文史知识》,2010年第6期。16、《古代城市文学资源与城市文化特色构建——以洛阳为例》(合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17、《谢混年岁及仕历补证》,《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校园网作为开放式网络在加快校园信息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应用的新挑战,网络安全成为校园网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键词:校园网;网络安全;安全策略;防火墙;入侵检测  在各个学校中,校园网已经成为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科学研究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如果校园网络的安全受到威胁,那将会影响到学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甚至会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校园网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所有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1 校园网安全特点1 速度快和规模大高校校园网大都使用以太网技术,校园网的带宽一般不低于50Mbps,而且校园网的用户群体数量比较大。正是由于高带宽和大用户量的特点,网络安全问题蔓延快、涉及面广和对网络的影响比较大。2 活跃的用户群体高校的学生通常是最活跃的网络用户,而且数量较大,对网络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勇于探索发现。有些学生会尝试使用网上学到的、甚至自己研究的各种攻击技术,在校园网络当中实践,这就可能会对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3 开放的网络环境由于学校具有教学和科研的特点,所以要求校园网络的环境必须是开放的,从管理方面来说比企事业网络更宽松一些,这样就留下一些安全隐患。4 盗版资源泛滥盗版软件、影视资源在校园网中广泛使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而且从网络上随意下载的软件中可能隐藏木马、后门等恶意代码,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2 校园网面临的安全性威胁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安全性威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1]。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的更改、删除、延迟这些PDU。被动攻击中攻击者只是观察和分析某一个PDU而不干扰信息流,例如截获数据。根据以上分类,联系校园网的安全特点,可以总结出校园网面临的一些安全性威胁:(1)计算机蠕虫病毒,属于主动攻击,将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信息安全、网络运行;(2)外来的系统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行为,属于主动攻击,其中有些计算机已经被攻破,用作黑客攻击的工具;拒绝服务攻击目前越来越普遍,而且不少开始针对重点高校的网站和服务器;(3)截取信息,属于被动攻击,校园网主机保存了高新技术信息,如重大科研项目的数据、进度和成果,这些信息对竞争对手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校园网开展远程教育,课程的考试也通过网络进行,一些考生可能想从网上窃取考题,修改成绩或请人替考,这些都会影响校园网的安全运行。以上这些只是校园网作为计算机网络有可能发生的一些攻击,因为校园网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有着特殊的用户群,所以校园网还面临着自身特有的一些安全性威胁:(1)内部用户的攻击行为,主要是由于在校学生的好奇心理、探索性,进行一些不顾后果的尝试,影响校园网的正常运转,有可能给学校带来损失;(2)垃圾邮件、不良信息的传播,有的利用校园网内无人管理的服务器作为中转,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3)普遍存在的计算机系统的漏洞,对信息安全、系统的使用、网络的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4)用户的计算机水平不同,一些用户由于防范意识低,会打开一些携带病毒的文件,导致计算机的运行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网络。另外,物理安全也是校园网安全的一个方面,例如网络设施遭受人为破坏、盗窃或者是自然灾害等。综上,校园网面临的安全性威胁是多方面的。要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能,需要运用当前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3 校园网网络安全对策网络安全是指为了保护网络不受来自网络内外的各种危害而采取的防范措施[2]。网络安全策略则是指预防网络中可能会发生的硬、软件及数据被破坏、更改、泄漏的情况,在网络管理过程中,采取的针对各种不利情况进行处理的方法或措施,以保证网络安全运行。为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性,一般应采用以下策略。1 设备安全在校园网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将一些重要的设备,如各种服务器、主干交换机、路由器等尽量实行集中管理。2 技术安全网络安全技术包含了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入侵检测、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存取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和安全协议等内容[3]103。针对校园网来说,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技术措施,来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1 采用VLAN技术 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实现原理是通过交换机的控制,某一VLAN成员发出的数据包只发给同一VLAN的其它成员,而不会发给该VLAN成员以外的计算机。使用VLAN技术不仅可以隔离广播包,还有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对不同权限的VLAN成员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限制用户的非法访问。2 防火墙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3]104。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网与外部网隔离开,保护校园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者侵入。3 运用网络入侵检测手段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DS)可以分为基于网络数据包和基于主机的两种方式,基于网络数据包的网络入侵检测是在网络通信中寻找网络入侵模板数据包,并作出相应反应,基于主机网络入侵检测是在宿主系统审计日志文件中寻找攻击特征,然后给出统计分析报告[3]105。入侵检测系统也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4 漏洞扫描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定期对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管理系统(DBMS)进行漏洞扫描,安装系统补丁,关闭无用端口,审核系统日志等。5 杀毒软件 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在校园网络中的传播。6 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是核心的对策,是保障数据安全最基本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基础。3 强化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网络技术人才吃透专业和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之上,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相关专业进行教学。这是构建新型职教模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3 加强学生管理,形成良好的学风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因而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而言,思想和情绪等各方面都极不稳定,而且容易先入为主,辅导员应趁此机会多与同学沟通。对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或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更要及时疏导情绪,给予及时的关心、帮助和给予必要心理指导。辅导员应从多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学校应坚持经常地进行此项工作。总之,学习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要素之一,它是学习者的内在力量,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动力问题至关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之产生学习的动力,推动学习者的自觉性。参考文献:[1]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子课题组职校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38~[2] 张红兵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74~[3] 孙宏伟,孙氵勇,蔡学军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与学习动力缺乏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8):44~[4] 吴林岚林业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8(3):57~[5] 陈 平论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1(7): 24~责任编辑:孙忠才(上接第69页)1 广泛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利用校园的传播媒体对师生进行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进行定期专业讲座,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2 定期组织和安排网络安全培训 通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使网络用户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和必要的网络操作技能。3 培养网络技术人才 稳定的网络专业技术队伍,是网络安全的技术保障。因此,学校应鼓励网络人员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进修,从而才能培养出一批技术全面、知识丰富的网络技术人才,以确保校园网网络的安全运行。4 灾难恢复 为保障网络系统发生灾难后做到有的放矢,必须制定出完整可行的事件救援、灾难恢复计划及方案。同时,还要做好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及各种数据资料的备份。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人

一、著作类:  《聊斋志异全本译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3年。  《诸葛亮:智圣人生》(独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第l版;1994年由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书名改为《诸葛亮的人生哲学》。  《历代寓言小品》(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历代尺牍小品》(参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后汉书辞典》(参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中华巫术》(与高华平合作),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  《(今注)新译西京杂记》(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今注)新译燕丹子》(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三言二拍佳篇鉴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5年。  《爱国将领的故事》(与程翔章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二十五史通鉴》(主编),团结出版社1997年。  《书画同源》(与程翔章合作),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世界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的命运》(与程翔章共同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典诗文名篇选读》(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古文阅读精要》(独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古代汉语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大学语文》(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今注)新译曹子建集》(独撰),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   二、论文类:  《也释“潦清”》,载安徽师大《学语文》1984年第3期。  《〈离骚〉在时、空与我的关系中展现的诗人“自我”形象》,载《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4年第21期全文转载。  《说“飞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l期。  《〈楚辞〉语词别释三则》,载《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  《试解“吹彻”的“彻”》,载广西大学《语文园地》1986年第2期。  《关于虎符的一点说明》,载江西师大《读写月报》1986年第5期。  《屈赋拾诂》,载《汉中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  《小议〈公输〉中的“云梯”》,载郑州大学《语文知识》1988年第10期。  《关于〈五人墓碑记〉的一个问题》,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2期。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名称之误》,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l期。  《〈左传〉讽刺艺术浅论》,载《高师函授学刊》1989年第6期。  《“审谛”释义小议》,载《辞书研究》1989年第6期。  《不能把柝与刁斗混为一谈》,载华南师大《语文月刊》1989年第7期。  《屈原创作审美心态初探》,载《襄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l期。  《〈孔雀东南飞〉悲剧美简议》,载《高师函授学刊》1991年第l期。  《漫话古诗文中的蝉》,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哈尔滨《知识文库》1991年第8期全文转载。  《略说〈鸿门宴〉的喜剧性》(合作),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l期。  《王夫之诗论中的诗创作心理学思想》,载《时代青年研究》1992年第1期。  《八股文历史地位再认识》(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5期摘要转载。   《〈庄子〉艺术变形及其审美特征》,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转载。  《唐诗色彩描写漫说》,载武汉大学《写作》1992年第6期。  《锐情开拓,新意迭出——读〈中国佛教与美学〉》,载湖北文联《艺术与时代》1992年6期。  《〈唐宋词百首详解〉摘瑕》(与王武子合作),载《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6期。  《清代学术流变与丛书汇刻之关系》(与王武子合作),载广东《图书馆论坛》1993年第3期。  《简谈明清私家图书的藏与用》,载《时代青年研究》1993年第1期。  《大潮中的图书馆人》,载1993年4月15日《长江日报》。  《唐诗与唐代茶文化》,载1993年3月1日《湖北教育报》。  《论八股文的衰亡》(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l期。  《也释“羽校”》,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l-2期。  《“望其旗靡”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5年第6期。  《一部高品位的庄学专著——阮忠〈庄子创作论〉评介》,载《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图书出版工作》1995年第l期全文转载。  《放达之中见悲愤,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6期。  《文化-心理视野中的〈庄子〉变形艺术》,载《湖北电大学刊》1997年第1期。  《屈赋解诂一则》,载《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  《古代南斗星名辨》,载《文史杂志》1997年第3期  《“倾城倾国”释义商兑》,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风尘三侠〉赏析》,收入《解读八面人生》一书,中国工商联出版社1997年。  《唐代清明节与扫墓风俗问题辨证》,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先秦时代“可得而V”式考释》,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屈原赋语词考释二题》,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社科专辑。  《〈离骚〉“鸷鸟”释义之我见》,载《高等函授学报》2002年第1期。  《“吹寒”、“寒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5期  《关于宋词中若干熏香类词语的解释》,载《文史杂志》2002年第4期。  《也释“香篆”、“宝篆”之类》,载《辞书研究》2002年第5期。  《屈原赋“不豫”新解》,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别解》,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  《说“撩乱”》,载《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  《〈楚辞〉解诂四则》,载《语言研究》2004年第2期。  《对〈马氏文通〉的一点质疑》,载《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国殇〉“凌余阵”新诠》,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九歌〉“展诗兮会舞”考辨》,载《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曹植诗文“体”字释义刍议》,载《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灵轩”释义辨正》,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知方”释义辨正》,载《语文建设》2005年第7期。  《说“麝煤”》,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5年第12期。  《唐宋诗词释词二则》,载《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  《吸取解释学精华 实现训诂学改造》,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大学古汉语文选教学激趣法试探》,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比较互勘在古文阅读及教学中的运用》,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涉江〉“齐吴榜”释义商兑》,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楚文化视野中的〈庄子〉艺术变形》,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广雅〉考释二条》,载《语言研究》2007年第2期。  《朱熹的经典解释学原则》,载《高等函授学报》2007年第10期。  《以类而推 脱然贯通——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试论朱熹“切己体察”的解经方法》,原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朱熹“随文解义”法简论》,载武汉大学《长江学术》2008年第1期。  《朱熹揆以常情的解经方法》,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朱熹论经典理解形成的基本条件》,载《孔子研究》2009年第1期。  《以心体之 重复思绎——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与饶琪合作),载《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朱熹经典诠释的社会担当意识》,载《光明日报》2009年10月19日第12版。

文学与传媒学院有专兼职教师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20人、硕士27人。另有享受国家级特出津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得者3人。基本形成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优良的教师队伍。 姓名 职务职称 专业与研究方向 张宝明 博士,硕士生导师 ,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省管优秀专家,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启蒙思想史 张凌江 文学院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宪梓教育奖三等奖获得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研究 李少咏 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赵海彦 教授,博士,科研处处长 ,省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刘继保 教授,博士,洛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省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研究 丁喜霞 教授,博士,设备处副处长 ,省青年骨干教师 语言学古代汉语 朱青 教授 文艺学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鲁晓霞 教授,新闻系主任,写作教研室主任 ,省级优秀教师 写作学新闻写作 王建国 副教授,博士,中文系主任 ,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王文参 教授,博士,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研究 李军 副教授,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解放区文学研究 刘艳萍 副教授,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研究 来德强 博士 语言学古代汉语 赵爱武 博士 语言学古代汉语 吕豪爽 副教授,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吴雪玲 副教授,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研究 尹雪华 副教授,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高慎涛 副教授,博士 古代文学佛教与文学研究 李政学 副教授,博士 文艺学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 马春华 博士 语言学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 袁 园 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司全胜 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