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编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体国经野之道》(百家文库),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9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1月;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周振鹤、李晓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体国经野之道》,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月。 《周振鹤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学腊一十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长水声闻》(三十年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随无涯之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逸言殊语》,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6月。《中人白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知者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逸言殊语》(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余事若觉》,中华书局,2012年3月。 《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周振鹤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圣谕广训:集解与研究》,周振鹤撰集、顾美华点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3月。《汉书地理志汇释》,周振鹤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明)王士性撰:《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此外还主编有《上海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 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象郡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期方言地理与历史行政地理的关系,复旦学报,1984年第3期(合作)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地理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合作)秦汉宗教地理略说,中国文化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汉县城特殊职能探讨,历史地理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唐代安史之乱与北方人民的南迁,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从北到南与自东徂西——中国文化地理差异的考察,复旦学报,1988年第6期中国历代移民大势与汉语方言地理关系,国外人文地理,1988第1期秦一代为四十八郡说,历史地理第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历史地理第9辑,行政区划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1990年第4期方志所见16-19世纪上海方言,顾颉刚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新闻史上未被发现与利用的一份重要资料——评介范约翰的《中文报刊目录》,复旦学报,1992年1期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 地理学报,1992年第1期明代卫所屯田的典型实例,中华文史论从,第51辑,一九一三年俄人波列伏依的中文报刊目录,出版史料,1993年第3期汉郡再考,文史集林,第1辑,上海远东出版社,地戏起源臆测,道儒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复旦学报,1994年第6期假如齐国统一天下,二十一世纪,1995年第2期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上行政区划的等第变迁,中国方域,1995年第2期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中国历史代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复旦学报,1995年3-4期别琴竹枝词百首笺释——洋泾浜英语研究之一,上海文化,1995年第3期从汉代“部”的概今来理解县乡亭里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畲诞辰二百周年,中国研究,1996年第1期客家源流异说,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秦汉风俗区划浅议,历史地理,第1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存史”应是评判方志质量的主要标准,上海修志向导,1996年第4期 中国古代划分行政区划边界的两大原则,中国方域,1996年5-6期十九二十世纪之际中日欧语言接触研究——以历史、经济、封建三译语为说,传统与现代化1996年6期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中国方域,1997年1-2期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复旦学报,1997年第3期从“九州异俗”到“六合同风”——两汉风俗地理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 县制起源三阶段说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上,后收入1999年出版的《周振鹤自选集》官绅新一轮契约——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复旦学报,1998年第4期同时代的人对容闳的看法,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晚清上海书院西学与儒学教育的进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遐尔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的地理学术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第19辑,1999年3月澳门与MACAO得名缘由,辞海新知,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6月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设想,历史地理,15辑,1999年10月家谱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国牒谱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六合丛谈》综述,中华文史论丛,第6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早稻田大学所藏《西域水道记》修订本,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行政区划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历史学:在人文与科学之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秦代洞庭、苍梧两郡悬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持渡书在中日书籍史上的意义——以《戌番外船持渡书大意书》为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周振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脱亚入欧”的虚与实——对日本前近代社会的断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献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文化史意义,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

张秀兰、徐月宾、梅志里,编著《中国发展型社会政策论纲》,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7月。 杨团、张秀兰主编,《当代社会政策研究II》(第二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文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1月。 屈智勇、张秀兰,“中西部大学生抑郁现状、人群特征及干预效果”,《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20-134,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2008年9期转载。 方黎明、张秀兰,“中国农村扶贫的政策效应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考察”,《财经研究》2007年12月第12期,47-57。 屈智勇、张秀兰、王东明,“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生活与受资助现状调查”,《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0月第10期,88-96。 徐月宾、张秀兰,“全景视角中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国卫生》2007年第10期,91-92。 张秀兰、徐月宾、张玉荣,“社会政策创新与中国的策略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8月第4期,42-47。 张秀兰、徐月宾、王韦华,“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5月第8卷第3期,58-72。 徐月宾、刘凤芹、张秀兰,“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5月第3期,40-53。《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转载,24-29。 徐月宾、张秀兰,“供暖体制改革与社会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104-120;《新华文摘》2006年第18期转载。 张秀兰、徐月宾,“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及途径探索”,《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42-48;《新华文摘》2006年第12期转载。 张秀兰、徐月宾,“发展型社会政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第1期。 张秀兰、徐月宾,“论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北京民政》2006年1月第1期,40-44。 徐月宾、张秀兰,“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80-92。 张秀兰,“充分发挥政协的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海淀政协》2005年第2期,19-21。 张秀兰、徐月宾,“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18-22。 徐月宾、张秀兰、Gerry Bloom,“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监控和评估框架”,《中国卫生经济》2004,第24卷增刊,18-20。 顾昕、降薇、张秀兰,“社会安全网的再编织: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的困境与转型”,《公共管理评论(第二卷)》,清华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73-86。 张秀兰,“发展型社会政策: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操作化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19-25;《新华文摘》半月刊2005年第2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9-12转载。 张秀兰,“老龄化与财政政策调整”,《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5月31日第22期,61。 张秀兰、徐月宾,“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框架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211-216;《社会学》月刊2004年第9期,9-14转载。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84-96;《社会学》月刊2004年第1期,21-32转载。 Xiulan Zhang and Yuebin Xu (Forthcoming)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Families with Dependent Children in Urban China”, Book Chapter in Sarah Cook (ed) Social Protection in A Pamela Arnsberger, Xiulan Zhang, Patrick Fox (Forthcoming) “A Comparison of Informal Care Practic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California”, under the editorial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Family S Xu Yuebin, Liu Fengqin, Zhang Xiulan, “Rural Pover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Winter 2007, 51- Pamela Arnsberger, Brenda Nussey, Patrick Fox and Xiulan Zhang, “Timely Follow-up among Multicultural women with Abnormal Mammograms”,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 2006; 30(1), 51- Xuyuebin and Zhang xiulan, “Reform of Health Care System Seen in the Light of Institution-Build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2006, 134- Xiulan Zhang, “Introduction: Restructuring China’s Social Policy System: An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on Social Policy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Winter 2004, 25(4), 99- Xiulan Zhang, “Development Social Policy: An Operational Model For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Winter2004, 25(4), 129- Mark Duda, Xiulan Zhang, and Mingzhu Dong (2005) “China’s Homeownership-Oriented Housing Policy: An Examination of Two Programs Using Survey Data from Beijing”, Joint Center for Housing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Series W05-7, Also under the editorial review of the Housing S Pamela Arnsberger, Priscilla Ryder, Xiulan Zhang (2005) “Predictors of diagnostic delay among multi-ethnic low-income women in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s” Ethnicity and D Patrick Fox, Pamela Arnsberger, Desiree Owens, Nussey B, Xiulan Zhang, al Patient and Clinical Si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creening Behavior Among Older Multi-ethnic, Low Income Women The Gerontologist, 2004, 44(1), 76-84【获得荣誉】2008 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07 论文“全景视角中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获得《中国卫生》2007年有奖征文优秀论文一等奖2007 国务院2006年政府特殊津贴2006 论文“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获得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5 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99 博士论文“Cigarette Smoking and Nursing Home Utilization”入选美国司法部烟草诉讼专用方案1999 学术论文“State estimates of Medicare expenditures attributable to cigarette smoking, 1993”研究结果被美国白宫和司法部采用1998 学术论文“State estimates of Medicaid expenditures attributable to cigarette smoking, fiscal year 1993”在美国ABC电视网络,洛杉矶时报(LA Times), San Francisco Examiner及Berkeleyan上有专题报道1998 学术论文“State estimates of total medical expenditures attributable tocigarette smoking, fiscal year 1993”在美国CNN电视网络及National Public Radio 上有专题报道1991-1992 Ira Abraham, S and Georgina Abraham Scholarship1990-1991 Joan H Wheeler and Elliott H Wheeler Fellowship1990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系统”获美国Ma Xingfang基金会优秀论文奖1988 “区域生产力布局中非平衡思想思辨”获北京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学术节论文评比佳作奖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是谁

《金天翮与〈女界钟〉》,《史林》,2003年3月  《一个大写的人—纪念冯玉祥》,《近代中国》,2003年6月  《南京路神韵》,《文汇报》,2003年5月  《重访戴维斯》,《文汇报》,2003年3月  《抗击非典与城市精神》,《新民晚报》,2003年5月  《上海摩登的另一种解释》,《新民晚报》2003年9月  《丽江行》文章,《文汇报》,2003年10月  《海外上海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冯桂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鸦片战争以前中文出版物对英国的介绍》,安徽史学,2004年1月  《略论冯桂芬在中国近代史思想上的地位》,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月  《万川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5月  《江南文人与科举考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  《小刀会起义与上海社会》,东南民众运动与上海小刀会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6月  《待客之道:从外事活动看近代上海华界与租界关系》,学术月刊第7期,2004年7月  《海外上海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1日  《冯桂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1日  《上海学平议》,史林第5期,2004年10月1日  《上海历史文脉与城市雕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10月1日  《上海集中营真相》,《社会科学报》,2005年6月  《论李平书》,《史林》第3期,2005年6月  《华洋共处之一——耶稣会士在上海(上)》,《社会观察》2005年第3期  《华洋共处之一——耶稣会士在上海(下)》,《社会观察》2005年第4期  《英商初次来沪(上)》,《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  《英商初次来沪(下)》,《社会观察》2005年第6期  《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工具书)(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和谐社会》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海外上海学研究透视》,《海外中国学评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  《上海城市文明特点》,《上海档案史料研究》,2006年3月  《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史林》,2006年4月  《清江中学散记》,《淮安日报》,2006年6月  《除了读经,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做什么》,《解放日报》,2006年8月  《上海香山人与香山文化》,《社会科学》,2006年9月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圣约翰大学史》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晚清中国对美国总统制的解读》,《史林》,2007年2月  《东方的哈佛-圣约翰大学简论》,《社会科学》,2007年5月  《贯通近代百年历史的鸿篇巨制》,《近代史研究》,2007年9月  《下大力气挖掘上海城市文化底蕴》,2007年9月  《外争权益与内省公德-上海外滩公园歧视华人社会反应的历史解读》,《学术月刊》,2007年10月  《荣辱观的价值与向度研究》及撰写传统荣辱观的教化系统一章主编,2008年1月  《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史林》,2008年5月  《清史西学志纂修的一点心得——晚清逻辑学译介的问题》,《清史研究》,2008年5月  《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社会科学》,2008年7月  《晚清中国关于西方礼俗的论辩》,《学术月刊》,2008年8月  《由银杏树而想起的》,《往事掇英》,2008年8月  《陈旭麓先生的一生》,《浮想录》,2008年12月  《上海文化发展与变迁:实践与经验》绪论{上海文化30年(1978—2008)}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12月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郭实腊《贸易通志》简论,《史林》,2009年6月  《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史研究》,《辉煌六十年:历史变迁与历史学》 ,2009年9月  《中国传统城市特质的变异与延续》,《学术月刊》,2009年10月  《城市嬗变及展望》(上卷),专著(集体项目),2010年1月  《淮安与上海——兼谈运河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关联》,《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年4月  《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2010年4月  《博识通透的历史学家-读<方诗铭文集>》,《史林》,2010年6月  《西风东渐》,编著(集体项目),2010年6月  《论近代通人郑观应》,《郑观应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2010年7月  《吴地文化的务实精神》,《吴文化与区域发展》,2010年9月  《上海的美国文化地图》,编著(集体项目),2010年9月  《西物东渐与历史研究话域的拓展》,《学术月刊》,2010年11月  《中国城市史:枝繁叶茂的新兴学科》,《人民日报》,2010年11月  《上海的英国文化地图》,编著(集体项目),2010年12月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是谁啊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体国经野之道》(百家文库),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9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1月;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周振鹤、李晓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体国经野之道》,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月。 《周振鹤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学腊一十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长水声闻》(三十年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随无涯之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逸言殊语》,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6月。《中人白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知者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逸言殊语》(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余事若觉》,中华书局,2012年3月。 《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周振鹤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圣谕广训:集解与研究》,周振鹤撰集、顾美华点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3月。《汉书地理志汇释》,周振鹤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明)王士性撰:《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此外还主编有《上海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 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象郡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期方言地理与历史行政地理的关系,复旦学报,1984年第3期(合作)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地理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合作)秦汉宗教地理略说,中国文化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汉县城特殊职能探讨,历史地理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唐代安史之乱与北方人民的南迁,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从北到南与自东徂西——中国文化地理差异的考察,复旦学报,1988年第6期中国历代移民大势与汉语方言地理关系,国外人文地理,1988第1期秦一代为四十八郡说,历史地理第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历史地理第9辑,行政区划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1990年第4期方志所见16-19世纪上海方言,顾颉刚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新闻史上未被发现与利用的一份重要资料——评介范约翰的《中文报刊目录》,复旦学报,1992年1期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 地理学报,1992年第1期明代卫所屯田的典型实例,中华文史论从,第51辑,一九一三年俄人波列伏依的中文报刊目录,出版史料,1993年第3期汉郡再考,文史集林,第1辑,上海远东出版社,地戏起源臆测,道儒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复旦学报,1994年第6期假如齐国统一天下,二十一世纪,1995年第2期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上行政区划的等第变迁,中国方域,1995年第2期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中国历史代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复旦学报,1995年3-4期别琴竹枝词百首笺释——洋泾浜英语研究之一,上海文化,1995年第3期从汉代“部”的概今来理解县乡亭里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畲诞辰二百周年,中国研究,1996年第1期客家源流异说,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秦汉风俗区划浅议,历史地理,第1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存史”应是评判方志质量的主要标准,上海修志向导,1996年第4期 中国古代划分行政区划边界的两大原则,中国方域,1996年5-6期十九二十世纪之际中日欧语言接触研究——以历史、经济、封建三译语为说,传统与现代化1996年6期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中国方域,1997年1-2期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复旦学报,1997年第3期从“九州异俗”到“六合同风”——两汉风俗地理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 县制起源三阶段说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上,后收入1999年出版的《周振鹤自选集》官绅新一轮契约——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复旦学报,1998年第4期同时代的人对容闳的看法,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晚清上海书院西学与儒学教育的进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遐尔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的地理学术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第19辑,1999年3月澳门与MACAO得名缘由,辞海新知,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6月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设想,历史地理,15辑,1999年10月家谱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国牒谱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六合丛谈》综述,中华文史论丛,第6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早稻田大学所藏《西域水道记》修订本,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行政区划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历史学:在人文与科学之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秦代洞庭、苍梧两郡悬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持渡书在中日书籍史上的意义——以《戌番外船持渡书大意书》为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周振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脱亚入欧”的虚与实——对日本前近代社会的断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献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文化史意义,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

《金天翮与〈女界钟〉》,《史林》,2003年3月  《一个大写的人—纪念冯玉祥》,《近代中国》,2003年6月  《南京路神韵》,《文汇报》,2003年5月  《重访戴维斯》,《文汇报》,2003年3月  《抗击非典与城市精神》,《新民晚报》,2003年5月  《上海摩登的另一种解释》,《新民晚报》2003年9月  《丽江行》文章,《文汇报》,2003年10月  《海外上海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冯桂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鸦片战争以前中文出版物对英国的介绍》,安徽史学,2004年1月  《略论冯桂芬在中国近代史思想上的地位》,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月  《万川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5月  《江南文人与科举考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  《小刀会起义与上海社会》,东南民众运动与上海小刀会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6月  《待客之道:从外事活动看近代上海华界与租界关系》,学术月刊第7期,2004年7月  《海外上海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1日  《冯桂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1日  《上海学平议》,史林第5期,2004年10月1日  《上海历史文脉与城市雕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10月1日  《上海集中营真相》,《社会科学报》,2005年6月  《论李平书》,《史林》第3期,2005年6月  《华洋共处之一——耶稣会士在上海(上)》,《社会观察》2005年第3期  《华洋共处之一——耶稣会士在上海(下)》,《社会观察》2005年第4期  《英商初次来沪(上)》,《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  《英商初次来沪(下)》,《社会观察》2005年第6期  《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工具书)(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和谐社会》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海外上海学研究透视》,《海外中国学评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  《上海城市文明特点》,《上海档案史料研究》,2006年3月  《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史林》,2006年4月  《清江中学散记》,《淮安日报》,2006年6月  《除了读经,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做什么》,《解放日报》,2006年8月  《上海香山人与香山文化》,《社会科学》,2006年9月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圣约翰大学史》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晚清中国对美国总统制的解读》,《史林》,2007年2月  《东方的哈佛-圣约翰大学简论》,《社会科学》,2007年5月  《贯通近代百年历史的鸿篇巨制》,《近代史研究》,2007年9月  《下大力气挖掘上海城市文化底蕴》,2007年9月  《外争权益与内省公德-上海外滩公园歧视华人社会反应的历史解读》,《学术月刊》,2007年10月  《荣辱观的价值与向度研究》及撰写传统荣辱观的教化系统一章主编,2008年1月  《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史林》,2008年5月  《清史西学志纂修的一点心得——晚清逻辑学译介的问题》,《清史研究》,2008年5月  《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社会科学》,2008年7月  《晚清中国关于西方礼俗的论辩》,《学术月刊》,2008年8月  《由银杏树而想起的》,《往事掇英》,2008年8月  《陈旭麓先生的一生》,《浮想录》,2008年12月  《上海文化发展与变迁:实践与经验》绪论{上海文化30年(1978—2008)}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12月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郭实腊《贸易通志》简论,《史林》,2009年6月  《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史研究》,《辉煌六十年:历史变迁与历史学》 ,2009年9月  《中国传统城市特质的变异与延续》,《学术月刊》,2009年10月  《城市嬗变及展望》(上卷),专著(集体项目),2010年1月  《淮安与上海——兼谈运河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关联》,《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年4月  《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2010年4月  《博识通透的历史学家-读<方诗铭文集>》,《史林》,2010年6月  《西风东渐》,编著(集体项目),2010年6月  《论近代通人郑观应》,《郑观应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2010年7月  《吴地文化的务实精神》,《吴文化与区域发展》,2010年9月  《上海的美国文化地图》,编著(集体项目),2010年9月  《西物东渐与历史研究话域的拓展》,《学术月刊》,2010年11月  《中国城市史:枝繁叶茂的新兴学科》,《人民日报》,2010年11月  《上海的英国文化地图》,编著(集体项目),2010年12月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是谁呀

专著教材1、《行政法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2、《创建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4月3、《四川省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4、《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和谐发展的行政障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5月5、《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6、《地方政府流程再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7、《行政法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8、《薪酬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9、《走向有限政府: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6年1月10、《公共管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11、《环境社会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3月 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子课题;2、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我国地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面向西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景区集成管理模式研究》子课题;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5、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6、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WTO西部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8、主持教育部哲社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成渝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报告》;9、主持国务院办公厅委托项目:《省级政府政务公开与管理创新》;10、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西部地区社会和谐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11、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和谐四川进程中的行政障碍与制度创新研究》;12、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ARS与地方政府危机管理》;13、主持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基础项目:《四川省人才市场机制的构建与政府服务》;14、主持四川省软科学项目:《四川省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5、主持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项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16、主持四川省政府项目:《行政改革与政府服务中心建设》;17、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四川省中介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8、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重点项目:《地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19、主持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研究项目:《公共管理专业科研、教学互助关系研究与实践》;20、主持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招标项目:《成都市统筹城乡年度报告》;21、主持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招标项目:《统筹城乡背景下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22、主持成都市政府招标项目:《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研究》;23、主持成都市“十一五”规划项目《成都市政府管理体制创新》;24、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领导干部素质培养》;25、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市干部创新能力研究》;26、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科学发展研究》;27、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成都市统筹城乡研究》;28、主持成都市政府项目:《乡镇机构改革研究》;29、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方案》;30、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成都市行政审批程序与前置条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31、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电子政务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32、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3、主持成都市政府委托项目:《城市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34、主持成都市房管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房管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35、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托项目:《成都市工商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36、主持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委托项目:《成都高新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37、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托项目:《工商管理干部行政能力提升与培训》;38、主持彭州市政府委托项目:《彭州市政府职能配制》;39、主持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委托项目:《政务公开与政府管理创新》;40、主持成华区政府委托项目:《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成都模式---成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与惠民工程研究报告》;41、主持绵竹市政府委托项目:《规范化责任性政府建设》;42、主持成都市新都区项目:《政府服务流程再造》;43、主持成都市金堂县委托项目:《金堂县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科学化研究》;44、主持成都市青羊区委托项目:《青羊区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45、主持成都市温江区项目:《温江区城乡一体行政管理体制研究》;46、主持成都市人事局委托项目:《成都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47、主持成都市新都区纪委监察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新都区行政效能评估(2009年度)》;48、主持成都市新都区纪委监察局委托项目:《成都市新都区行政效能评估(2008年度)》;49、主持双流县项目:《成都市双流县投资软环境评估与规划》;50、主持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龙泉驿区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研究》;51、主持成都市温江区项目:《温江区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与再造》;52、主持新津县编办委托项目:《花源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53、主持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项目:《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54、主持金堂县竹篙镇委托项目:《金堂县竹篙镇产城互动中的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机制研究》。 论文《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责任缺失与履职能力提升》,姜晓萍、张亚珠,《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2、《我国社会焦虑问题研究述评》,姜晓萍、郭兵兵,《行政论坛》,2014年第5期3、《国内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知识图谱》,姜晓萍、苏楠,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4、《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知识图谱》,姜晓萍、苏楠,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2期6、《基于价值取向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姜晓萍、郭金云,《行政论坛》,2013年第6期7、《构建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体系:以成都试验区为例》,姜晓萍、黄静,《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6期8、《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同趋势与地区差异——基于国家和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的比较》,姜晓萍、陈朝兵,《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9、《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2期转载10、《当前我国干部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析》,姜晓萍、史云贵,2012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11、《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姜晓萍、吴菁,《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13年1期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编制管理再造:机理与策略》,姜晓萍、范逢春,《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9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11期13、《论城市房屋征收之被征收人权利保护》,姜晓萍,陈丛刊,《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2期14、《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姜晓萍、衡霞,《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6期15、《还权赋能:治理制度转型的成都经验》,姜晓萍、黄静,《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6期16、《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外部性研究》,姜晓萍、衡霞,《农村经济》2011年11期17、《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的对策建议》,姜晓萍,《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成果专报》,2011年第17期18、《建议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建言》,2011年第9期19、《统筹城乡发展须保障农民权益》,姜晓萍,《四川日报》,2010年11月24日第7版20、《汲取养分的不竭源泉 奉献社会的重要舞台》,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12期21、《国外政府流程再造的核心问题与启示》,姜晓萍、汪梦,《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6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2、《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姜晓萍、邓寒竹,《公共行政》,2009年7期全文转载23、《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姜晓萍、邓寒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24、《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公共需求与可行性分析》,姜晓萍,《理论与改革》,2009年4期25、《四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需求调查与潜在社会风险分析》,姜晓萍、李文星、夏志强,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2008年30-31期26、《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2期27、《地震灾区居民住宅重建的几点建议》姜晓萍《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3期28、《公民行政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姜晓萍、郭金云,《新视野》,2008年3期29、《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治理》,姜晓萍,《理论月刊》,2008年4期30、《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新华文摘》,2007年21期转载3254个字31、《行政问责的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姜晓萍,《政治学研究》,2007年3月32、《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公共行政》,2007年11期全文转载33、《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4期34、《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姜晓萍、兰旭凌,《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10期35、《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姜晓萍、侯军帮,《公共行政》,2007年1期全文转载36、《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姜晓萍、衡霞,《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1期37、《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姜晓萍,《新视野》,2006年5期38、《我国省级政务公开探析》,姜晓萍、姜洁,《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期39、《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姜晓萍,《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40、《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5期41、《我国省级政务公开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42、《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姜晓萍、 侯军帮 ,《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3、《透视地方政府引进ISO9000》,姜晓萍、郭金云,《决策》,2006年第7期44、《从两次“井喷”事故看政府危机管理》,姜晓萍、陈进,《决策》,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C3《管理科学》2006年8期全文转载)45、《以政府制度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姜晓萍,《社科论坛》,2006年3期46、《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姜晓萍、马凯利,《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5年3期)47、《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姜晓萍、范逢春,《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48、《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二有效途径》,姜晓萍、陈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期49、《地方可持续发展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姜晓萍、姜洁,《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0、《地方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个案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姜晓萍、 郭金云,《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7期51、《港台地区网上申报与审批的经验及启示》,姜晓萍、 滕赋骋,《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2期52、《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姜晓萍、唐冉熊,《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2期53、《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姜晓萍,《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11期54、《我国政府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姜晓萍、 郭金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期55、《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姜晓萍、范逢春,《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2期56、《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姜晓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期57、《我国行政审批范围的规范化》,姜晓萍、吴军飞,《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2期58、《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和对策》,姜晓萍、刘汉固,《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6期59、《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姜晓萍,《四川政报》,2003年11、12期60、《香港特区顾客导向型政府之构建及其启示》,何水、姜晓萍,《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61、《地方政府行政审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姜晓萍、李文星,《河北学刊》2002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1期62、《施韦策诘难和道教生态伦理》,姜晓萍、曹玉华,《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5期63、《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支持系统》,李文星、姜晓萍,《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4期64、《西南民族地区的居住模式与婚姻、家庭的变迁》,姜晓萍,《西南民院学报》,2001年3期65、《朱元璋法律意识二重性心理探析》,姜晓萍,《史学集刊》,1996年第5期66、《明代的司法制度与君主专制》,姜晓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67、《“击鼓鸣冤”的由来》,姜晓萍,《法学杂志》,1992年第4期68、《明代的立法及特色》,姜晓萍,《文史知识》,1991年第1期69、《中国古代居室建筑中的“家”的观念》,姜晓萍,《文化史知识》,1994年第7期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体国经野之道》(百家文库),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9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1月;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周振鹤、李晓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体国经野之道》,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月。 《周振鹤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学腊一十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长水声闻》(三十年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随无涯之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逸言殊语》,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6月。《中人白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知者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逸言殊语》(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余事若觉》,中华书局,2012年3月。 《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周振鹤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圣谕广训:集解与研究》,周振鹤撰集、顾美华点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3月。《汉书地理志汇释》,周振鹤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明)王士性撰:《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此外还主编有《上海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 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象郡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期方言地理与历史行政地理的关系,复旦学报,1984年第3期(合作)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地理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合作)秦汉宗教地理略说,中国文化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汉县城特殊职能探讨,历史地理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唐代安史之乱与北方人民的南迁,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从北到南与自东徂西——中国文化地理差异的考察,复旦学报,1988年第6期中国历代移民大势与汉语方言地理关系,国外人文地理,1988第1期秦一代为四十八郡说,历史地理第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历史地理第9辑,行政区划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1990年第4期方志所见16-19世纪上海方言,顾颉刚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新闻史上未被发现与利用的一份重要资料——评介范约翰的《中文报刊目录》,复旦学报,1992年1期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 地理学报,1992年第1期明代卫所屯田的典型实例,中华文史论从,第51辑,一九一三年俄人波列伏依的中文报刊目录,出版史料,1993年第3期汉郡再考,文史集林,第1辑,上海远东出版社,地戏起源臆测,道儒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复旦学报,1994年第6期假如齐国统一天下,二十一世纪,1995年第2期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上行政区划的等第变迁,中国方域,1995年第2期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中国历史代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复旦学报,1995年3-4期别琴竹枝词百首笺释——洋泾浜英语研究之一,上海文化,1995年第3期从汉代“部”的概今来理解县乡亭里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畲诞辰二百周年,中国研究,1996年第1期客家源流异说,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秦汉风俗区划浅议,历史地理,第1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存史”应是评判方志质量的主要标准,上海修志向导,1996年第4期 中国古代划分行政区划边界的两大原则,中国方域,1996年5-6期十九二十世纪之际中日欧语言接触研究——以历史、经济、封建三译语为说,传统与现代化1996年6期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中国方域,1997年1-2期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复旦学报,1997年第3期从“九州异俗”到“六合同风”——两汉风俗地理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 县制起源三阶段说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上,后收入1999年出版的《周振鹤自选集》官绅新一轮契约——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复旦学报,1998年第4期同时代的人对容闳的看法,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晚清上海书院西学与儒学教育的进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遐尔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的地理学术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第19辑,1999年3月澳门与MACAO得名缘由,辞海新知,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6月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设想,历史地理,15辑,1999年10月家谱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国牒谱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六合丛谈》综述,中华文史论丛,第6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早稻田大学所藏《西域水道记》修订本,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行政区划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历史学:在人文与科学之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秦代洞庭、苍梧两郡悬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持渡书在中日书籍史上的意义——以《戌番外船持渡书大意书》为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周振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脱亚入欧”的虚与实——对日本前近代社会的断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献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文化史意义,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主编

1.《地方立法目的转变势在必行》,载《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最高人民法院),总第7辑,法律出版社。2.《中国大陆地方立法的走势》,载《法令月刊》(台湾),2004年第11期。3.《地方立法膨胀趋向的实证分析》,载《吉林大学社科学报》,2005年第5期。4.《地方立法膨胀趋向的实证分析》,《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2期。5.《论立法质量的科学性评价标准》,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6.《地方立法质量提高的分析和探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7.《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local legislation in China》,《Pakistan Vision》,2006、7。8.《试论我国立法质量评价标准及其构建》,载《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五卷),邓正来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9.《地方立法质量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载《法治论坛》,广州市法学会,2006年第3辑。10.《地方立法发展趋势的回顾与展望》,《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064511.《我国地方立法自主性探析》,《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33412.《我国地方立法观念的推陈出新》,《当代法学》,2007年第3期。1157613.《我国地方立法观念的推陈出新》,《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7年第7期。1157614.《法国地方分权制度的变迁——从法国大革命到2003年修宪》,《行政法史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1098615.《试论地方立法抄袭》,《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论地方专属立法权》,《当代法学》2008年第2期。《立法权去中心化与立法模式转变》,《河北法学》2008年第8期。《试论地方行政强制设定权——以《行政强制法(草案)》为文本、兼与《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比较》,《长白学刊》2008年第5期。19.《论地方性事务——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新进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中央与地方立法分权的宪政解读》,《河北法学》2009年第8期。《行政立法人性化趋势解读》,《长白学刊》2010年第1期。

上海有两个法学为主的学校,上海政法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也叫做华东政法学院,我觉得全国最好的的法学类大学有3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的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的主要特点1,整体实力。首先,上海政法学院是二本,绝对比不上一本高校!在二本高校里,上海政法学院因为地域优势——上海;行业优势——直属于政法委、司法局,即上海市公检法系统,由于后台强硬,并且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发展,重视学科建设,因此,这所学校在二本里还是比较好的。2,学校排名。上海政法学院的专业以社会科学为主: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管理学、新闻学、外语等。人文学科为辅。现在还没有理工科。因为大学排名都讲究大而全,所以,上海政法学院的排名是比不过上海的一些综合性高校。但是,就文科而言,上海政法学院在全国的二本高校中是很好的,在上海的二本高校中是位于前列的。建议文科学子读文科为主或者文理并重的高校,如果你去了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你会感觉文科只是一个陪衬。3,办学历史。上海政法学院最初是1985年的上海市政法干部管理学院。20世纪90年代,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大学法学院合并,建设成为拥有博士点、硕士点的法学院。2004年,上海大学法学院独立成为上海政法学院,成为一所独立的二本高校。所以,上海政法学院的师资都是一本的。4,专业特点。现在,上海政法学院除了法学院,还建设了8个系,如经济学系、管理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外语系、新闻系等,因为上海政法学院的党委书记是法学出身,校长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方向)出身,所以,社会科学是上海政法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所以,上海政法学院并非法学一枝独秀,其他社会科学专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在上海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拥有一个楼群,其他专业如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外语、政治、国际事务、中文等专业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整栋办公楼。所以上海政法学院各学科的发展是比较公平的。3,师资力量。上海政法学院原来的师资是上海大学法学院的师资,是一本高校的师资。上海市司法局非常重视上海政法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在近十年内大力引进优秀教师,已经有许多海内外名校的教授和博士成为上政的教师,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等等。当然,上海的一本高校的师资力量更强,海归特别多,牛人特别多。上海政法学院是二本高校,在上海,二本高校的教师许多都是国内名校博士,以上海和北京名校毕业的博士居多,也有一部分欧美大学的博士或者是联合培养的博士。4, 学风:很好但单调。上海政法学院位于郊区(当然上海的高校的新校区基本上都在郊区)。学校很漂亮,学校周围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设施(这一点和其他高校很不一样),就像一座偏远的公园;管理非常严格(违反校纪者(如打架)会被开除),只适合学习,生活很单调!这一点让少数上海政法学院的学生非常讨厌这所学校。5,热点:上海政法与华东政法的区别整体而言,华东政法大学比上海政法学院好!这是肯定的。因为华东政法大学是一本;上海政法学院是二本,二本肯定比不过一本高校。上海政法学院在上海招收达到二本线的学生,但有50%-60%的学生是外地学生,这些学生都是超过当地一本线很多的学生。当然,如果要考取华东政法大学分数要求会更高!在上海政法学界、华东政法大学是老大哥,直属于上海市教委;上海政法学院是贤弟,直属于上海市政法委、司法局。当然,上海政法的有些特色专业比其他学校好,如监狱学、刑法学等。毕竟,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特别强的学科专业!由于上海政法学院获得了政法系统(公检法系统)的支持!不管是在经费、实习机构安排与帮助学生就业方面都得到了政法系统的大力支持

上海有两个法学为主的学校,上海政法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也叫做华东政法学院,我觉得全国最好的的法学类大学有3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的法学院,其他的像北大、人大的虽也不错,不过分数好高。上海政法今年的录取线我看过又忘记了,资料在学校给别人了,但是上海政法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在外地一般都是过一本线的,不过上海政法学院是二本,华东政法学院是一本,如果你成绩在一本线以上的么,你可以考虑优先选择考取华东政法大学,其次可以考虑上海政法学院,想本科毕业留在上海工作的话,建议优先选择上海政法学院,因为上海的公检法都和上海政法学院有点关系,华东政法在上海这些机关的影响力倒是小很多,上海政法学院有上海政法党校,公检法党员很多都是在那学习的。记得前提是你上一本线没多少问题的话,可以考虑上海政法学院,我看到好些个山东的都超出了一本线二十分左右进的上海政法。09年报考上海政法学院的话,你要记得报考国安局那个,这是上海政法最好的专业,四年才招生一次的,不要错过机会,提前批的刑事司法系也不错,算是特色系,出来做监狱警察的可能比较大,其他的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法律类的专业。你对自己上一本线没多大信心的话,建议就不要考上海来了,以免落榜,喜欢法学的话可以考虑东北或者西北的一些法学类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