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国红豆杂志什么出版社

发布时间:

南国红豆杂志什么出版社

作者是 王维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红豆又叫相思豆,思念的意思!

是唐朝时期王维所作

《红豆》杂志社

《红豆》1972年7月创刊。南宁市文联主办。邮发代号: 48-23 全年价: 0 出版社: 南宁市红豆杂志社 单价: 0 发报刊局: 广西区邮政书报刊发行 刊期: 月刊 出版日期当月01日 主要栏目:报告文学本月主打小说长廊特别记忆散文空间诗歌部落未来文坛隔岸观火

《红豆》(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由南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南宁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自2002年底起全新改版。《红豆》走的是“名家+新人”的路线,保持着强大的作者阵容,是名人新作和新人佳作展现的平台。《红豆》2014年主要栏目:南宁名片、实力作家、小说长廊、特约专栏、文化视点、散文空间、诗歌部落、翰墨丹青等。

内容简介:1956年,作为新来的干部,江玫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大学母校。总务处为她安排的宿舍恰是她上学时住过的房间。房间内一切如旧,她在耶稣像后找到了自己当年放的小盒子,里面是镶着两粒红豆的银丝指环。她拿起这两粒依然鲜亮的红豆,往事像一层烟雾一样从心上升起,泪水遮住了她眼睛。1948年,江玫上大学二年级,她的生活中闯进了两个人。一个是她的同屋、物理系大四学生萧素,另一个是萧素的同班同学齐虹。萧素以渐进引导的方式,启蒙了江玫的革命思想,鼓励她加入歌咏团唱《黄河大合唱》,在新诗社读艾青和田间的诗,带她阅读革命书籍,邀请她在诗歌朗诵会中扮演《火把》中的唐尼,让她参加墙报抄写、游行救护等工作。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白色面孔的齐虹,以他在音乐和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赢得了江玫的爱情。二人爱得如痴如醉。北京解放前夕,萧素突然被捕,齐虹的反应让江玫清楚地意识到两人间的鸿沟无法跨越。与此同时,江母告诉了江玫她父亲死亡的真相。原来,十五年前,江父也是因思想罪被抓走,不明不白地再没有回来。父亲的屈死和母亲的眼泪,切身的家庭悲剧,让江玫更清楚自己的人生选择。最后,在国仇家恨的交错下,她坚定地拒绝与齐虹一起去美国,以“我不后悔”为两人的爱情画下了句点。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作家宗璞从大学开始创作小说,1950年后以她感到文学的范围越来越窄,只能写工农,而且有模式。她认为与其写一些公式化的东西,不如不写。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她觉得可以依个人意愿写东西了,于是,结合平素的所见所感,她以自己熟悉的知识分子和校园生活为题材,创作小说来表现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的十字路口的内心搏斗。在当年的年底,她完成了小说《红豆》。《红豆》送到《人民文学》编辑部后,编辑们无异议通过这篇小说 ,将其作为“双百”方针的创作体现,发表在1957年7月《人民文学》“革新特大号”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豆

50年代的作家基本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无法跳出“爱情+革命”的枷锁,而宗璞的《红豆》却能够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真实地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感生活,写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反拨了传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模式,体现了作家对爱情、对人性的一种关怀。 读宗璞的《红豆》,满眼的兰芷,宗璞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中描摹真切、语言简约,纯净沉郁,以质朴无华的文字传达爱之深,痛之切的情思,真实而感人,字里行间充满雅韵逸致,文化气氛浓郁。 可以说宗璞是一位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又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化”过的知识性女作家。宗璞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正是有着这样特殊是文化气息,使她在后来的创作中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创作风格。 她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1953年毕业后,大部分时间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世事纷争,岁月留下了一些难以忘却的记忆。当江玫不期然而面对那两颗色泽依旧“十分匀净而且鲜亮”的红豆时,一段不寻常的往事如潮般涌上心头。宗璞的《红豆》是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激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在短小的篇幅内可贵地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浮光掠影,却隐晦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突现出作者在当时特殊年代对青年的爱情观和心理活动的人性关怀。 然而,《红豆》面世以来,由于当时读者对《红豆》理解的视角和主题的切入点不同,以及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了读者的解读产生了分歧,并且有许多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在1958年“反右”的大风波中,难免受到严厉的批判。令人遗憾的是,生活在当时环境下的作家没有重视《红豆》发表后所引起的读者的注意和知识分子的共鸣与欣赏,而一味地站在政治的角度上看《红豆》。具体的说,《人民文学》10月号上刊登了孙秉富的《批判〈人民文学〉七月号上的几株毒草》和《这是什么样的革新——本刊编辑部整理》两篇文章,无疑将《红豆》一棍子打进了死胡同。孙在文中明确指出“小说《红豆》也是一株莠草,受了党的六年教育的女主人公江玫在回忆她过去的那个极端仇视人民革命,在解放前夕怆惶逃往美国的贵族大学生的时候,是多么惋惜,怅惘和悲痛。”让人更加痛心的是,1958年7月,北大海燕文学社召开了题为“《红豆》问题在哪里?”的座谈会更把《红豆》往死里送。几乎全部与会者都义无返顾或者言不由衷地判定《红豆》是一个宣扬小资产阶级恋爱至上,暴露了作者思想改造不彻底的坏作品。 其实,为什么会出现当时这种恶劣的批判情况,应该是当时的作家在“双百”方针提出来的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理解。结合当时作家的革命心理,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当时的作家将“文艺为社会服务”错误理解为“文艺为政治服务”,然后片面地强调政治的重要性,演绎着“文艺为社会——社会为政治”的怪圈。谢冕先生曾说:“中国特有的社会忧患总是抑制文学的纯美倾向和它的多种价值,总是驱使它向着贴近中国现实以求有助于改变中国生存处境的社会功利方向。”整体上说,当时文艺界存在的目的就是歌颂无产阶级英雄的纷纷涌现,而不是为探索人性奥秘、表达真情实感,挖掘并感染人性中真切存在的爱情、亲情等元素。所以出现了这种政治意识形态深刻影响创作主体的荒诞现象,并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泛滥成灾。有些文章尖锐地指出:“这篇小说特别突出的陈旧恋情的痛苦回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值得党的工作者江玫如此痛苦的怀念?”这些指责完全歪曲了文本误读了作家,是毫无道理的恶意攻击,在今天看来是极为荒谬可笑的。事实上,当时许多作家仍然没有跳出“爱情+革命”的枷锁,而宗璞却能够正视现实,正视具体的人生,写出了江玫、齐虹这样生活在充满了复杂矛盾是世界中活生生的人,真切而生动。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这一系列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爱情和革命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下,小说真实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江玫性格与心灵的清晰脉络。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 其实作家宗璞在真实地将这对恋人恋爱中的欢乐、痛苦、缠绵描写得细致入微,感人肺腑的同时,就是要激起当时在爱情上的种种正确观念的产生。让这种对爱情如泣如诉的抒写能够在那个以歌颂为主的“文学独白”的年代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特别的作家更多地去思考人的思想,人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等因素,让中国的文艺界多生产一些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可以说《红豆》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不仅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且表达了一种爱情观念。所以小说中齐虹与江玫的三次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凶残”本质,可以理解为青年人对爱情的痴迷、深情。 可以肯定,宗璞的《红豆》是一部真真切切的爱情小说,它通过江玫与齐虹的一场恋爱表明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爱情观念。同时,作品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刻画也正表明了《红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痕迹,这是一种文艺界真实美的启明星。

南国红豆杂志期刊

论戏曲的多样性 刘文峰 【期刊】艺术学界 2009-07-31试论粤剧的形成和改良 刘文峰 【期刊】南国红豆 2009-05-20少数民族戏曲:多元化发展及其保护 刘文峰 【期刊】艺术评论 2007-12-15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刘文峰 【期刊】民间文化论坛 2007-04-20电视剧中的历史文本构建 刘文峰 【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3-16清末民国年间粤剧改良的启迪 刘文峰; 李玲 【期刊】戏曲研究 2006-11-15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 刘文峰 【期刊】中华戏曲 2006-11-15传统戏曲艺术陷入危机 刘文峰 【期刊】瞭望新闻周刊 2006-07-03山西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日记 刘文峰 【期刊】中国戏剧 2006-03-18山西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日记(一) 刘文峰 【期刊】中国戏剧 2006-02-18二人转的起源 孙红侠; 刘文峰 【期刊】戏曲艺术 2006-02-15戏曲的生存现状和应对措施 《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综述 刘文峰 【期刊】中国戏剧 2006-01-18二人转行业习俗的文化解读 孙红侠; 刘文峰 【期刊】戏剧文学 2005-11-10豫剧在海峡两岸发展的启迪 刘文峰 【期刊】东方艺术 2005-09-20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刘文峰 【期刊】艺术百家 2005-08-30张庚戏曲方志学理论初探 刘文峰 【期刊】中华戏曲 2005-08-15从歌仔戏的特点看闽南戏曲的发展趋向 刘文峰 【期刊】戏曲研究 2004-11-15论戏曲的多样性及对少数民族戏曲的保护 刘文峰 【期刊】西藏艺术研究 2004-09-30全球化时代香港动作片对好莱坞的冲击 刘文峰 【期刊】电影艺术 2004-07-05戏曲艺术不会消亡 刘文峰 【报纸】中国民族报 2004/06/18戏曲的生存“危机”和应对措施——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综述 刘文峰 【期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26《中国戏曲志》的资料价值、学术成就和对学科建设的影响 刘文峰 【期刊】中华戏曲 2003-05-15试论戏曲多样性的成因 刘文峰 【期刊】艺术百家 2003-03-30昆曲的历史定位及保护与利用 刘文峰 【期刊】艺术百家 2002-12-30怪力乱神的视觉狂欢──世纪之交香港电影的高科技浪潮评析 刘文峰 【期刊】电影创作 2002-01-10中国传统剧场的变革与戏曲发展的关系 刘文峰 【期刊】戏曲研究 2001-12-15中国戏曲在港澳和海外年表(下) 刘文峰 【期刊】中华戏曲 2001-05-15魔幻中的古代中国与浪漫主义精神──徐克三部电影作品的解读 刘文峰 【期刊】电影创作 2001-05-10《中国戏曲志》的学术价值及对戏曲学科建设的意义 刘文峰 【期刊】文艺研究 2000-03-20荀派艺术的价值及对当代戏曲发展的影响 刘文峰 【期刊】中国京剧 2000-01-25中国戏曲在港澳和海外年表(中) 刘文峰 【期刊】中华戏曲 1999-03-15对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刘文峰 【期刊】戏剧之家 1997-04-16从梆簧的兴衰看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 刘文峰 【期刊】中国戏剧 1996-08-18会馆戏楼考略 刘文峰 【期刊】戏曲研究 1995-12-15雪域圣地 戏剧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中国戏曲志·西藏卷》评述 刘文峰 【期刊】西藏艺术研究 1994-05-15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一瞥 刘文峰 【期刊】当代电影 1988-10-27秦腔史料新得 (续) 刘文峰 【期刊】当代戏剧 1985-05-01秦腔史料新得——清代秦腔刻本三十种简介 刘文峰 【期刊】当代戏剧 1985-04-01八十年代香港喜剧影片 刘文峰 【期刊】当代电影 1985-03-02一张珍贵的戏单——易俗社第二次赴京演出实录 刘文峰 【期刊】陕西戏剧 1984-05-30《中国戏曲志》编纂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 刘文峰 【期刊】戏剧报 1983-06-15戏曲的生存现状和应对措施——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综述 刘文峰 【会议】《民族遗产》(第一辑) 2008-04-01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刘文峰 【会议】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 2006-08-01戏曲的生存危机和发展保护 刘文峰 【报纸】文艺报 2004-04-27保护小戏是地方上的大事 刘文峰 【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06-21中国传统戏剧的危机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 刘文峰 【报纸】社会科学报 2007-03-29少数民族戏曲,在尘封的历史皱褶中舒展开来 刘文峰 【报纸】中国民族报 2008-02-29传承人是传统戏剧保护的核心 刘文峰 【报纸】光明日报 2008-06-27

没有。杂志《南国红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在1980年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2001年第4期现已不再发售,没有购买途径了。

红豆教育和红豆杂志

《红豆》1972年7月创刊。南宁市文联主办。 邮发代号: 48-23 出版社: 南宁市红豆杂志社 单价: 0 发报刊局: 广西区邮政书报刊发行 刊期: 月刊 出版日期当月01日 主要栏目: 报告文学 本月主打 小说长廊 特别记忆 诗歌部落 未来文坛 隔岸观火

《红豆》1972年7月创刊。南宁市文联主办。邮发代号: 48-23 全年价: 0 出版社: 南宁市红豆杂志社 单价: 0 发报刊局: 广西区邮政书报刊发行 刊期: 月刊 出版日期当月01日 主要栏目:报告文学本月主打小说长廊特别记忆散文空间诗歌部落未来文坛隔岸观火

红豆杂志社官网

《红豆》(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由南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南宁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自2002年底起全新改版。《红豆》走的是“名家+新人”的路线,保持着强大的作者阵容,是名人新作和新人佳作展现的平台。《红豆》2014年主要栏目:南宁名片、实力作家、小说长廊、特约专栏、文化视点、散文空间、诗歌部落、翰墨丹青等。

是不是搜索的不对??

哪个杂志,都是每个月收稿啊。哪能只收一个月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