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范文

经常会听到一些老板、高管说人才培养很重要,要招聘人才、要培养人才,那么今天就聊聊人才培养机的问题。还是一样,在聊人才培养问题之前先来聊聊作为企业或老板为什么要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很喜欢任何事情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刨根问底,这也得益于我大哥对我魔鬼式的思维训练,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搞清楚目的是什么?有人会说人才培养是因为没人用,培养出人为我所用,赚更多的钱,这个逻辑没错吧?没错,有些老板不好意思承认培养人才是为了赚更多钱,没什么好不承认的,这是事实,只不过有些老板在这个过程中升华了,终极目标不再是赚更多钱,而是要做事业,通过团队、人才和系统的配合去做生态位中的头部企业,成为市场的主宰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种老板会为组织和团队找到一个使命,即我们为什么而干的问题,这些老板是思考明白了在竞争同质化的现在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去盘点你的人才,把50%的精力放在培养你的人才上,因为有人才才会有团队,有了团队才能创造绩效,所以已经思考清楚了这个时代真正拼的时人才;而另一些老板/高管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培养人才是为了帮我赚更多的钱的阶段,那么这两种企业/团队的的人才培养难度就会不一样,你会发现第一种升华了找到使命的的老板/高管身边更能聚人,大大降低了人才吸引和培养的难度。那么,你是哪一种老板/者高管呢?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再去思考人才培养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会有不同的视角。说清楚为什么要培养人才的问题我们来聊聊人才培养这个事情。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我认为是人才识别,什么样的人对你来说是人才?这又回到了作为老板/高管要非常详细的思考清楚你要干啥?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干这件事情需要个拥有什么特质的人,也就是人员画像,有些老板/高管自己都没整明白我要一个啥样的人,也没有明确清晰的人员画像,先招来再说,招来后别说培养了,所有人在他眼中是一样的,都是为我打工的,殊不知拥有这些特质的你需要的人才你的团队本来就有,然后感叹没有人才可用,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各位老板/高管可以深度的分析你的每一个员工,这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步,人员画像清楚了以后第二部是判定我的团队有没有这样特质的人?如果有,那么给他机会,教练式辅导,给一些相同的工作让他去锻炼、是错内部人员就盘活了,如果没有再去精准招聘。这时候想说一下人力资源关于人才画像的问题,很多老板和高管觉得人力资源没用,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就没有与人力资源负责人沟通清楚要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人力资源部只是接到指示说我要招聘一个项目经理或者运营经理或者什么其他岗位,没有在要干的事情上同频,更没有在人员画像上同频,要做这个事情或者项目需要什么特质的人?所以老板或用人部门老是抱怨人力资源为什么招不到合适的人之前沟通真的很重要,当然人力资源负责人对于业务的理解能力也要相当强才能够同频。第三步才是真正的培养。如何培养一个人?培训?听课?让他去干你想让他学会的事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干之前沟通清楚目的和结果,干之前沟通清楚目的和结果,干之前沟通清楚目的和结果,给大家教一个我大哥的办法,问:干这件事请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清楚了为什么要干的时候,他会创造出比你更棒的结果,干的时候过程辅导,最后鼓励赞扬,完成。

学期中进行公开课、示范课的评教记录;就某一教学问题的研讨记录。

《教研室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各位上级领导、同志们:  我很庆幸来到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道德学术殿堂,得到了校长和同事的悉心指导,鼓励,包容和宽容,使我这样一个年届天命之年的人在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换一个工作,等于换一个角色,换一个脑子,换一种活法努力的结果,我融入了这个集体,进入了角色,找到了感觉,并且还有了一些点滴的进步现将一年来的主要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  ◎ 增强每个成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引导大家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自觉地将自己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校荣我荣成为每个成员的最基本的道德觉悟  ◎ 注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平时注意加强学习,工作中以身作则,遇事多和大家商量  ◎ 坚持科室学习制度:理论学习,业务学习,重点是将科室的工作与房山区教育的要求联系起来,让大家真切的感到,基层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强劲需求,课程改革对每个教研员素质的日益增长的要求让大家理解,只有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才能为基层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自主发展和房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营造一种和谐的合作氛围主要是正面引导,提升大家的思想境界,把兴奋点集中到工作上来,减少和规避内部的无谓纷争,实现大家共赢  2,精心制定和实施科室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处室的工作性质,我在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时几上几下,几易其稿,处室每个成员又依据处室计划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在第二学期又增加了一个环节,在处室内部交流个人工作计划既达到了使大家相互借鉴的目的,又便于使大家了解各个工作之间的联系相互借鉴促进共同进步,增进了解有利于相互配合  教科室是一个综合性很强处室下设德育教研中心,心理教研中心,课改监控与评价,教育学会办公室,课题管理,课题规划办,教育信息等六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都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教委主要业务处室还经常直接布置各种工作点多,线长和面广是教科室学会工作的特点如何实现科室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项目管理,任务驱动的工作模式是最好的破解困局的良方  ⑴ 德育和心理  成立了德育和心理教师工作室工作室下设三个项目组:课题研究,咨询和管理  每个项目组又分为两大主题:课题组分为德育课题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心理课题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咨询组分为个别辅导和班组辅导;管理组分为师资培训和业务交流  教研员牵头,基地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主任为主要成员本处室的郑杰,蔡建新,夏光月,倪永娟,师训处的时书明,孙明松是牵头人学科工作室的所有的成员都做了明确的分工都有比较具体的工作和任务  成立德育心理工作室的目的,在于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深入有效地开展国家级,市级和区级课题研究,积极营造房山区良好的育人氛围  到目前为止,十一五德育和心理课题已经正式启动  ⑵ 课题管理  成功完成了十五课题结题工作和十一五开题工作  ◎全区十一五课题情况如下:单独承担的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规划课题3个,学会课题8个,参与的市级以上课题7个,另有一批07年的市级规划课题正在申报之中区级立项课题208个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或集中,或分片参加课题前期论证和开题,对已经开题的课题进行过程性管理对我区十五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如初中我们重点抓了房山二中,高中重点抓了实验中学,小学重点抓了良乡一,二,三小,窦店中心校等重点推广了自主探究,分层评价,中学生阅读障碍与矫治策略的研究,网络德育研究,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实验研究,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中化传统美德教育行动,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区域推进策略的研究和房山区心理课题的研究目前,科室和基层学校的积极性都很高,全区已经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氛围  ⑶ 课改监控与评价工作  小学,初中的课改监控与评价进展顺利其中,小学已经经过了6年一轮的实验,现在市里正要求我们认真总结,五月份拿出初步文本总结  高中课改已经全面启动我和暴主任作为房山区高中课改工作小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区里市里的通识培训,参与了房山区高中课改台前幕后的几乎所有的工作从区里方案的确定到具体的方案的撰写,我们都参予了工作日,休息日,白天晚上,任劳任怨  高中课改,教科室主要负责课改监控与评价工作,课改专题研究工作和课改专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前期,我们已经通过电子邮箱,向各高中校发送了多份与高中课改有关的材料,其中包括我们科室自己编辑的《房山区高中课程改革应知应会ABC》现在,我们一方面加强调研,一方面正着手编写《高中课改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就课改专题研究指南征求各高中校的意见例如实验中学,我们还请来了市里的专家帮助总结,以便更好的发挥这所实验校的作用十五期间,实验中学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提前走了一步,其实他们的许多做法已经非常符合或接近了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了比如,他们的办学理念,以项目管理为特征的扁平化组织管理,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培养学习综合能力为宗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活动类课程的开发,都是全区高中校学习的样板我们和周口店中学的干部教师交流,认为像周中这样的学校,在这次课改中应该是大有作为的他们在传统体育项目,在美术教育方面都有较深的积淀,他们还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资源,如周口店猿人遗址,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只要开发利用好了,教师的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就会得到根本的提高,学校的特色发展就可能成为现实我们认为,高中课改也给我们教科室提供了机遇因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当仁不让,积极作为  ⑷ 初中建设工程诊断评价工作  今年年初,我们将全区各初中校送交的报告,经过认真整理,编辑成册送到了市教委相关部门和市科研部门以及区教委的相关领导手中  考虑到良五中,房五中两个新建校的要求,我们在深入学校与干部教师座谈交流的基础上,请来了市里的专家帮助他们就学校的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现在,我们正通过各种渠道征求部分初中校的意见,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请专家进行一次全区范围的辅导  ⑸ 信息工作  房山教育研究专刊已经出版一期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将负担起每月一期的课改专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第一期已经发到各高校第二期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我们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刊物按时出版  ⑹ 校本研究工作  十五以来,特别是实验中学科研现场会以来,全区校本研究成蓬勃发展的态势教科室有一项很重的任务,就是帮助学校设计校本研究的方案,对于一些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还有一个普及科研知识和方法的任务对于基层学校的要求,我们都想方设法的给予满足我和我的同事,每周都要跑若干所学校,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欢迎  ⑺ 学会工作  教科室和学会合作办公以后,学会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工作一点也没有放松要求,在很多方面还有进步2006年底,会员总数上升到有学会以来的最好水平,即达到了1600多人,今年又增加了400人,会员总数超过了2000人  目前,区教育学会代管了8个北京市教育学会的课题学会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无论是课题的前期论证,开题,还是课题的中期管理,都做得有声有色  区教育学会组织了中国教育报社,中央教科所等多家单位组织的征文活动,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普遍欢迎  召开了学会联络员会议,组织大家学习房山区教育学会章程,通报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明确学会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基层学会的学会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组织了丛书意向作者与丛书办专家交流座谈会,召开了房山区丛书作者讲学活动,开展了八所学丛书基地校调研工作,完成了丛书征文评选工作  在兄弟处室的配合下,完成了2006年年会论文评比工作今年年会论文的特点是数量大,质量普遍较高共征集年会论文2600多篇,其中评出一等奖365篇,二等奖937篇,三等奖893篇  3,成功策划和组织了几次全区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活动:  ◎ 全国德育工作现场会房山分会场即电业中学,石楼中心校现场会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 房山二中市级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现场会  ◎ 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活动  ◎ 房山区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4,撰写了多个全区性的报告和方案:  ◎《房山区中小学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房山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可持续发展教育(简称ESD)房山实验区实施方案》  ◎《房山区教师家长协会单程》  ◎《房山区教师家长协会实施方案》  5,组织参与了《初中建设工作工程诊断分析报告 房山卷》的编辑工作  6,协助北京教科院,市基教科,初教院完成了多次调查问卷的组织工作,包括网上调查和纸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7,和区教委一起,研究,检查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8,出席全国,市,区各种工作和学术会议,主持部分会议或作总结性发言  二,几点体会和感受  1,用多把尺子和发展的眼光看,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  教科室的工作性质:教科室应该是这样一个处室:科研含量最高,专业性最强,人员素质最好这个处室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一种先导作用它所做的工作没有立杆见影成效,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效果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来说,科研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往长远说,是一种高度和一种境界,从效果上看,是一种积淀,一种厚积而薄发的力量房山二中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研的影响从十年前就有了,十年的酝酿才有了今日的成效实验中学的成功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份喜悦,是多年积淀的成果  我常常问自己,也用同样的话问我的同事:我们工作的效果在哪里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工作的成效在一次次现场会上领导的褒扬之中,在基层学校一面面奖牌的光华中,在无数成才学生的灿烂的笑容之中,在一个个生动的活动现场,主题班会上家长和学生感动的泪花之中  什么叫呕心沥血,什么叫皓首穷经,搞科研的人最知道  《房山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研究报告》,《房山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报告》还有三天两头的各种开题报告,结题报告以及总也看不完的课题报告,各种论文…,眼看疼了,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白天完不成的晚上做,工作日做不完的休息日做至少我来之后,还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过加班和补助虽然,有时候心里也不平静,也会发出诸如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感慨,但仅仅是说说而已,过后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夏光月老师,已经是临近退休的人了,但她整日乐呵呵的,两脚忙得朝天也不喊累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对学会的工作一往情深,工作又积极又主动  王兆凤老师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但是,她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工作,课题研究,联系学校,下基层讲座,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开展各种教研活动,都积极主动,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李永清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个人做课,演讲比赛样样争先一个人负责着三项课题,整天埋头在数据和文字当中去年下半年,区教委牵头承担的课改与管理制度创新的课题结题任务压在了她的头上她要面对是的是市里最严格的专家报告一次次送上去,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修改今年4月底终于获得通过个中滋味,局外人很难体会得到  其他人的情况也是如此老蔡退了,郑杰整日的忙小蔡,惠春等都很忙,小倪一有时间就回来帮忙老顾,宝华都是热心人,都常常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  2,搞科研的人要坐得住,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耐得住寂寞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教科室是会就最多原因是,教科室的工作头绪多细分一下:德育研究,心理研究,课题管理,课改监控与评价,信息,教育学会我们面对的上级业务部门有北京教科院,中央教科所,北京市课题规划办,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心理学会中教科,小教科还经常直接派工作我们参加的会议有学术讲座会,正是在一场场的学术报告中我们的科研人员的学术素养得以提高;我们参加的会议有专业交流会,正是在一次次的专业交流中一线教师的研究意识得以萌发;我们参加的会议有行政决策会,正是在一次次的行政会上我们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如果说研究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开会就是科研帮助教师,服务学校,促进教委科学决策的最重要的工作形式  学校给了我们一定的照顾,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自己想办法去开会我也考虑过有些会的价值问题,但体制的东西我们自己解决不了,房山需要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需要与各郊区县搞好关系,所以会得开,事得办,不能让上面说我们不听话,不能让兄弟区县瞧不起  坐得住考验的是定力,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对搞教育科研的人来说,这是要求,也是境界  3,老骥已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三十不学艺,而我已经年过五十虽然说,搞教育科研是我多年的梦想,但我现在却深深的感到自己的功力不足于是我便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提高自己我给自己规定了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啃那些以前味同嚼蜡的学术文章;虚下心来向身边的同事学和基层的干部教师学;珍惜每一次学术会议,积极的向专家学或许是受朝闻夕死精神的影响,或许是从不服输的性格所致,或许是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或许是三者兼而有之,选择拼搏,知难而进!  五十的人或许不会再刻意的追求荣誉,但肯定会好自为之,一生辛苦的走来,现在又欣逢学校发展的最好时期,朝着一个光明的目标,携手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成就一番泽被当代后代的事业,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谨借此诗以表心迹!  20××年××月××日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论文

微笑与教学东川区第四小学  施祖清【摘要】“愉快教学”目的是为了“愉快学习”,实施“愉快教学”的方式方法各式各样,因事而异、因生而异、因师而异,因科而异。不论何种课程、何种方式、方法,都应该抓住“愉快”二字,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笑眯眯”。【关键词】 教学 微笑 愉快【正文】“和谐社会”已是当今百姓人人皆知的词儿,“和谐校园”、“和谐课堂”应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细胞,“新课堂”是和谐教育的载体。传统的“棍棒教育”、“满堂灌”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1世纪的教育是培养新人才的“素质教育”,这种教育应该既不是“为升学作准备”,也不是“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也即“为人生打基础”,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上出高质量的课,真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深受喜爱,实属不易。将近15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使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笑眯眯的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和谐、活跃、幽默的课堂气氛是桥梁,怎样创设这样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呢?“微笑”,动之以情的微笑,是良药。在我看来,微笑,能放松自己,给自己增添人格魅力;微笑,能滋润学生的心灵,是有形的快乐;微笑,能播下友谊的良种,是无声的问候,无意中改善了师生关系,……;在这里,我高声呼吁:请把“微笑”带进课堂。一、把“微笑”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迪,使学习轻松起来。动之以情的微笑,真正地爱学生,才能真确引导学生,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潜能是每个人的潜在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潜能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这个“智力巨人”只有以轻松、和谐的方式才能唤醒“她”。面带微笑这个巨人就乐意和你交朋友;真情流露,这种“金矿”便在你面前闪闪发光。如:2010年11月27日我在东川区第四小学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微笑着说:“11根小棒如何摆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当有同学说出十根捆起来时又笑眯眯地给予肯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教新知识时采用引导探究法,给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索,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愉快教学目的是为了愉快学习,直观的认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玩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笑眯眯地学习。二、把“微笑”带进课堂有利于沟通师生关系,使教师取得学生的亲近、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会不会导致学生不怕老师,纪律涣散呢?不会,恰恰相反,这样做能使学生更集中注意力。老师在课堂上能恰到好处的微笑,学生在精神上能很轻松,能大胆思考大胆发言,能畅所欲言,学生往往在这样的气氛中“发了光”。就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更及时地了解学生 ,获得反馈,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在微笑之中,师生之间心与心相连,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尝试到成功的滋味,更有了信心。如:我在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当认识了“十”和“一”两个概念后,教师笑眯眯地说:“我们的小手也可也捆起来”,之后带学生做“捆小手”的游戏。 “捆小手”是我的小创造,有趣、简单,学生在“玩中学”。而后教师又笑眯眯地说:有了“十”和“一”这两个“小家伙”帮忙,我们就能快速说出有几根小棒了(课件出示)。之后提问:12里面有( )个十和()个一;15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教师再次笑眯眯地:在“11、12、13、14、15、16、17、18、19”这些数中,你喜欢哪一个?你想摆一摆吗?(学生摆小棒,请几个同学用实物投影演示,并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教师微笑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我认为能让学生“笑眯眯学习”就是愉快教学,另外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体验了学习过程,尝试到成功的滋味,从而学得“笑眯眯”。三、把“微笑”带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微笑,并不费力,但它具有无限的力量。当孩子思考问题时,当孩子回答问题正确时,投去一个甜美的微笑,这是对他极大的鼓励,为其他孩子树立了榜样;当孩子犯了过错时,教师如能制怒于心,严而有格,笑而适度,便是对学生的鞭策而不伤其心,师生情感能得到共鸣,学生情绪由紧张变缓和,从而使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微笑”,使学生“不怕”教师,喜欢课堂,不再厌学了。如:我在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有一个片段:19根再摆一根是几根?怎样摆能一下子就看出是“20”?你能想个办法吗?(把另外10根也捆起来)。“设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微笑着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四、把“微笑”带进课堂有利于教师忘却一切烦恼,从而专注于课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也难免在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是,这烦恼不能带进校园,更不能带进课堂。学会微笑,学会坦然,才能做好其它事情;课堂里的微笑,能把一切杂念从教室里驱逐出“境”,使教师不易发脾气;使孩子感到亲切、温暖,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如果说,绿叶是红花的背景;爱是心的背景;那么,“微笑”恐怕是课堂的润滑剂。经历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深感:微笑是激活学生的重要手段;微笑,是课堂高潮迭起的好帮手之一。我想,微笑,应是人生一道亮丽风景线。作为教师角度,我要高声呼吁:不论何种情况下,请把“微笑”带入课堂!请不要总是板着个面孔面对学生!当然,笑必须有度、有时机、有分寸,而非分分秒秒、随处在笑。【作者简介】:施祖清,男,汉族,1978年5月出生,云南东川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工作于昆明市东川区第四小学,通讯地址:昆明市东川区第四小学,邮编:654100,电子邮箱:869356624@QQ。

下周给你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浅谈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李小芹;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游岩平;;以陶为师 构建小学语文 “自学——研讨”教学模式[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高奇;蔡元培的教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我对小学语文创新教法的思考 识字教学的新教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目录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学期中进行公开课、示范课的评教记录;就某一教学问题的研讨记录。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小学教育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张建萍 内容提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校本培训——行动研究的探索实践,建立起学校自己的培训方式。本文从研究背景着手,确定了学校行动研究目标在于建设一支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具有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充满凝聚力和生机活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即促使教师专业(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科研)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学校开展行动研究的途径、方法和新的思路,并对研究的结果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关键词:行动研究 专业发展 有效途径一、研究背景 综观当前教育热点,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了迫切要求改善的问题。一方面,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风起云涌,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理论专著,大有压倒高校专家研究成果的气势。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机构出台的有关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学历提高、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比武、自学考试等,但这些培训,都侧重于教师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技能规范方面的培养,能促进教师创新素质提高的内容和方法的培训不多,从现代社会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问题的症结何在?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寻找教育科研、教学水平、自己职业成长发展的结合点,这似乎成为一个困惑。 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而校本培训中最有成效的方法是行动研究。何为行动研究,它是由教育工作者通过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行动所进行的研究。由于行动研究与专业研究者所进行的应用研究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它既是教师的研究方式,同时也是教师的工作方式,因此,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具有深刻、内在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业务水平协同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新形势下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当然,行动研究的目的不是发现问题严格的因果关系,而是注重此时此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时空性和时效性,其理论是针对具体教育情境中独特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的结果。因此,行动研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目前,能较系统科学地开展行动研究的学校还不多见。 2000年,我校参加了 “建立行动研究机制,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项目研究,该项目由教科文组织APEID(联合国亚太地区教育为发展服务)计划浙江大学联系中心副主任汪利兵博士总协调,由浙大教育学院周谷平副院长、盛群力教授等知名专家组成课题实施小组。该项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在实验学校建立起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学校教师在高校项目导师的指导下形成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实验过程中,通过专家对实验教师的行动研究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专题报告,定期的学校访问,项目导师与实验教师的现场研讨,实验学校校际间研究的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校业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通过行动研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发挥所学理论知识的支柱作用,而且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 1、学校层面:初步形成学校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如何发挥管理优势,在制度建设和措施保障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起新的学校科研机制。 2、教师层面:培养一支能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在不断反思研究教学实践各种问题的过程中, 形成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反思性教学,掌握新的教学科研工作方式——行动研究。 3、综合层面:通过行动研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工作态度,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及其教学的对象。三、研究过程 (一)制订规划 我们根据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要求,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的行动研究计划和设想, 提出了分阶段、科学系统开展学校行动研究的方案。 在培训保障机制上,我们通过建立研究制度、 研究汇报会、 研究座谈会、研究讨论会、专家会诊、信息通报等研究方式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理论培训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抓教师的理论培训,是因为它是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在行动研究中主要抓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其一,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现状深入了解可以使教师把发现的问题置于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中予以考虑。其二,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在形成行动研究成果时,更科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手册 为帮助实验教师掌握系统的行动研究方法、程序,我们学习并研究了总课题组编写的《行动研究手册》,使全体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行动研究的关键部分——行动研究操作流程,进行了重点的学习,使实验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操作, 了解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科学实验的区别,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掌握理论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归因法,及观察法、调查法。探讨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教改前沿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相关理论掌握教学情境变化的可能性,理解各种教学现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使教师能将专家的教学理论与个人的专业经验进行转换、修正与反省,以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 分析案例 案例,可以说,它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范例,是行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校本培训内容。案例的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理论,用理论提升和改善自己的实践。当然,案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也可以是同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摘要

Abstract "Jiao Yanzu teachers engaged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s also the school's teaching an effective form of leadership," Jiao Yanzu building is good or bad,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schools teaching work, do a good job Jiao Yanzu work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chools An important Jiao Yanzu seriously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 can be farsighted guidance Jiao Yanzu management, school administration is one of the key This study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on how to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s Jiao Yanzu, ultimately enhance the overall capacity of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roughout the I passed inspection Jiao Yanzu literature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schools and other schools Jiao Yanzu management methods, through interviews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leadership of the Nanjing Jiao Yanzu primary mode of management, through case analysis of how a new primary school in Jiangning Jiaoyan Zu-oriented management team in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School-based research highlights Jiao Yanzu eventually come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building good Jiao Yanzu school building is the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a harmonious cultural environment, play a team spirit is to promote healthy schoo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iao Yanzu basis, the entire process of building full of process management mechanism outstanding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 of fine And ensure that the school is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Jiao Yanzu that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overall ranks of schools is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key Jiao Yanzu, teach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re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s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Jiao Yanzu means Key words: Jiao Yanzu school construction, teacher development, school management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张建萍 内容提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校本培训——行动研究的探索实践,建立起学校自己的培训方式。本文从研究背景着手,确定了学校行动研究目标在于建设一支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具有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充满凝聚力和生机活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即促使教师专业(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科研)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学校开展行动研究的途径、方法和新的思路,并对研究的结果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关键词:行动研究 专业发展 有效途径一、研究背景 综观当前教育热点,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了迫切要求改善的问题。一方面,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风起云涌,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理论专著,大有压倒高校专家研究成果的气势。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机构出台的有关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学历提高、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比武、自学考试等,但这些培训,都侧重于教师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技能规范方面的培养,能促进教师创新素质提高的内容和方法的培训不多,从现代社会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问题的症结何在?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寻找教育科研、教学水平、自己职业成长发展的结合点,这似乎成为一个困惑。 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而校本培训中最有成效的方法是行动研究。何为行动研究,它是由教育工作者通过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行动所进行的研究。由于行动研究与专业研究者所进行的应用研究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它既是教师的研究方式,同时也是教师的工作方式,因此,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具有深刻、内在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业务水平协同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新形势下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当然,行动研究的目的不是发现问题严格的因果关系,而是注重此时此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时空性和时效性,其理论是针对具体教育情境中独特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的结果。因此,行动研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目前,能较系统科学地开展行动研究的学校还不多见。 2000年,我校参加了 “建立行动研究机制,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项目研究,该项目由教科文组织APEID(联合国亚太地区教育为发展服务)计划浙江大学联系中心副主任汪利兵博士总协调,由浙大教育学院周谷平副院长、盛群力教授等知名专家组成课题实施小组。该项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在实验学校建立起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学校教师在高校项目导师的指导下形成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实验过程中,通过专家对实验教师的行动研究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专题报告,定期的学校访问,项目导师与实验教师的现场研讨,实验学校校际间研究的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校业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通过行动研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发挥所学理论知识的支柱作用,而且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 1、学校层面:初步形成学校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如何发挥管理优势,在制度建设和措施保障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起新的学校科研机制。 2、教师层面:培养一支能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在不断反思研究教学实践各种问题的过程中, 形成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反思性教学,掌握新的教学科研工作方式——行动研究。 3、综合层面:通过行动研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工作态度,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及其教学的对象。三、研究过程 (一)制订规划 我们根据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要求,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的行动研究计划和设想, 提出了分阶段、科学系统开展学校行动研究的方案。 在培训保障机制上,我们通过建立研究制度、 研究汇报会、 研究座谈会、研究讨论会、专家会诊、信息通报等研究方式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理论培训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抓教师的理论培训,是因为它是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在行动研究中主要抓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其一,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现状深入了解可以使教师把发现的问题置于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中予以考虑。其二,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在形成行动研究成果时,更科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手册 为帮助实验教师掌握系统的行动研究方法、程序,我们学习并研究了总课题组编写的《行动研究手册》,使全体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行动研究的关键部分——行动研究操作流程,进行了重点的学习,使实验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操作, 了解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科学实验的区别,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掌握理论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归因法,及观察法、调查法。探讨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教改前沿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相关理论掌握教学情境变化的可能性,理解各种教学现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使教师能将专家的教学理论与个人的专业经验进行转换、修正与反省,以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 分析案例 案例,可以说,它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范例,是行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校本培训内容。案例的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理论,用理论提升和改善自己的实践。当然,案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也可以是同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题目

sdafdsa

我对小学语文创新教法的思考 识字教学的新教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创新摘 要:全面建设 学习 型小康 社会 ,迫切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终身 教育 ;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迫切要求优化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国际教育 发展 的新趋势,迫切要求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创新具体包括: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内容 创新;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方法 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供给保障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创新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在努力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加快构建 现代 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 文化素质,实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 历史 使命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深入发展的新情况和新 问题 ,面对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积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肩负着崭新的历史使命。 1.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迫切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有赖于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不能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有鉴于此,教师应当首先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示范,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样板。因此,关心教师发展,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2.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迫切要求优化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当前,尽管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教师队伍建设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怛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层次性失衡。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师资数量供需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小学适龄人口开始减少并逐渐向初中推移,高中学龄人口逐渐增加,使得我国当前的教师供给关系由总量紧缺变为层次性失衡,教师质量问题更加凸显。截至2003年,我国570.28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中专文化程度)为97.85%,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只有40.5%;初中专任教师 349.75万人,学历合格率(大专文化程度)为91.98%,其中获得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只有23.8%;高中专任教师107.06万人,学历合格率(本科文化程度)为75.71%,其中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仅占0.9%;在61万职业中学 (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的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66.3%,二是区域性失衡。我国13亿人口有9亿在 农村 ,基层教师1400万人,农村教师占其总数的3/4。近些年来,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任教,这些学校仍然存在教师不足的现象,而且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是从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其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前 ,农村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一种“条件稍好的教师从乡村学校到乡镇学校、由乡镇学校到区县学校、由区县学校到地市学校”的流失现象,导致中小学教师区域性失衡现象更加突出。三是学科性失衡。中学的语文、数学、外语和 计算 机教师普遍短缺,而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教师又出现过剩现象,由此导致部分教师“教非所学”。因此,尤为迫切的任务是,切实解决由教师供求总量不足所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整体上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 3.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迫切要求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 当代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9月8—11日在日内瓦举办的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是“面向所有青年的优质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大会指出,世界基础教育正面临着要保障青少年在接受初等教育后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素质的挑战,并呈现出一种发展趋势,即:把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放在首位,把对教育的需求视为变革的动力,提高培训水平,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估与国际比较,对增加教育投资的重新置疑,建立新的国际教育管理性机制等。同时指出,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教师的作用除了传播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解决其他问题(如与贫困作斗争、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预防暴力,促进社会融入、教会使用新技术等)的办法。教师的质量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追溯教师教育的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对教师“质”的要求就已取代了对“量”的需要,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提出教师职业专业化,到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把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从 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 研究 报告,到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教师专业化的中长期策略,“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目前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一千多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其专业化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面对我国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态势,以及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教师不适应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更加显露出来。在此情况下,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确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先进理念 树立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是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走向开放、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当前,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先导是观念的转变。 1.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行动纲领,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正因如此,它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人才观和全面的质量观,切实推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实施素贡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即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终身教育观、民主教育观。确立学生主体、师生平等、发展性评价等理念,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凸显教育的主体性、民主性和创新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自我性和创造性,切实推进我国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即“人人都可成才”、“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任何时候,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为此,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为此,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我国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发挥教育在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三是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关注质量,保障质量,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1世纪是注重质量的世纪,21世纪质量的新标准已从“合格产品”变为“用户满意”。由此可见,“发展质量”比“发展速度”更加重要。21世纪的质量竞争将是“品牌竞争”,没有高质量就没有名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质量观,不同的学校亦有着不同的质量定位。教育质量即是教育水平和效果的反映。学校教育质量不仅包括其产品 (学生),还包括教育的所有活动,人才培养的质量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务必坚持评估标准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国际性,注重质量评估的多样性及“个性化”,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全程抓、全面抓和全员抓。 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是学校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实质是,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本,即关注教师的发展,绐终依靠和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学生为本,即关注学生的成长,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学校发展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学校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最优发展,才能适应 时代 发展的要求,获得最大的管理绩效,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为此,要从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终身学习”是人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其一生中不断获得满足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学习权和发展权实现的过程。“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没有时时、处处学习的实践,就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此背景下,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有鉴于此,教师应当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示范,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样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必须充分开发教师资源。然而,我国的教师教育还不能很好地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存在着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脱节的现象,严重不适应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教师培训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变为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的全员继续教育,使得加快教师终身学习的全程规划和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当务之急。学习既是社会的需要、职业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为此,我们应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切实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刻认识“终身学习”既是人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人必须对社会及自身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和指导方针,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规范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把“终身教育”思想具体落实到继续教育实践之中,大力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把起点教育、阶段教育扩展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为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真正做到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重;推动教育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让学习伴随和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 三、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是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冲击,努力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对于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整合优质 教育 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 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的是省、市(地)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教师培训和市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3个层次构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随着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教师教育体系逐渐向高等教育层次集中,使得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和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点。在此情况下,构建开放灵活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要充分运用 现代 远程教育手段,积极推进和实施教师教育网、卫星电视网和互联网即“人网”、“天网”、“地网”3网相互融通、系统集成的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发挥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龙头作用以及师范院校和其他教师教育机构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网联”建设,促进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与全国教师网联的相互衔接,促进符合条件的省属院校与“教师网联”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办学,支持和鼓励区域性教师教育 网络 联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全国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部门、电教机构、电大工作站等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使之形成合力,从而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 学习 与资源中心”、“‘教师网联’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发挥校本研修在实施教师网联计划中的基础作用,努力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 社会 的建设和 发展 。 2.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内容 创新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 农村 ”的原则,制订 科学 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选择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培训内容,把开展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与开展学历学位提升教育相结合,突出培训重点,讲求培训实效,使广大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目前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一要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积极组织和开展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级研修、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注重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 理论 素养,更新知识结构,使之增强学术 研究 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要狠抓师德培训。始终坚持把思想 政治 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多形式组织学习,多途径进行考核,多角度树立典型,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来抓,常抓不懈,真正抓紧、抓实、抓好。三要进行学历学位提高培训。到2007年底,要使全国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达到70%左右,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50%左右,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一定比例,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显著提升。四要强化新课程培训。认真组织和安排分类培训和分层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组织有关新课程的“通识”培训,教科研部门组织新课程学科的“专门”培训。在组织和开展省级培训的同时,要积极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县(市、区)开展相应的培训。五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可分为普及培训、等级培训和多媒体技术培训3个层次进行,努力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切实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 应用 能力和水平。 3.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方法 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的创新。要把理论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注重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 问题 。要积极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模式,比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挖掘他们自身资源,引导其自主获取知识信息,自主进行经验反思、知识更新和重构,主要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学术报告、案例教学等方式来实施;“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依据专题来配备导师,让中小学教师分组研究,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在经验反思中实现自我突破;“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不足和问题,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以“研”促“培”,寓“研”于“培”,“研”、“培”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校本培训模式”: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把培训、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涉及到指导教师制度、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区域合作、自学等内容。总之,教师继续教育方法的创新和科学模式的构建,既可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又可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 4.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各地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组织培训者、受训者、科研人员、主管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制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近期计划、培训方案和有关政策,做到目标明确、内容适用、形式多样、方法独到、科学规范、师资优良、政策适宜、保障有力;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注重督查和指导,整合培训、教学、科研机构的力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序、高效、健康运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后期管理涉及追踪调查、检测、监督、任用、反馈、再培训等内容,是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评估检查不可懈怠。要充分发挥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省、市、县3级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和网络的建设,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地建设、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继续教育工作的政策制度建设,注重对继续教育的科学研究,努力发挥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学指导的作用,进而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实践模式的创新是核心,制度的建设是关键。只有制度创新,观念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模式才能得以健康运行,进而通过制度的创新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各项 法律 规章制度,构建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是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深入、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建立政策导向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例如,当前急需科学地制订有关“加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若干规定”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重点,以岗位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培训、新课程培训、师德师风培训为核心内容,切实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开创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建立教师周期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以5年为一个周期,实行省、市(地)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基地具体实施;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应以在职攻读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坚持专业对口、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切实开展教师的岗位培训和学历提高教育。三是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教育支援的力度,从发达、较发达地区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欠发达地区或落后地区支教;从欠发达地区或落后地区选派教学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学校挂职锻炼,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主要是构建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以及管理部门、培训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抓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和资源整合,强化检查与评估,加强咨询与指导。教师培训部门要根据国家、省政府制订的培训规划和要求,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具体组织、管理、协调、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保证培训活动的质量。各级学校要在抓好校本培训的同时,参与外培教师的管理,协助开展师德师能的考核工作,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计划有较强的针对性,内容有实效性,方式多样化,管理科学化。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具体包括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教师继续教育基地评价标准与效益评价标准、发展性教师继续教育评估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现实的教师培训工作中,要注重教师培训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的资格再认证及教师的职务评聘相结合,完善教师培训证书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和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从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4.建立供给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以及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培训成本的分担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基金”;把必要的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教育预算,按照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单独列支,切实予以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行“教师培训券”制度,国家应对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建立教师培训课程资源评审和遴选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释: [1]教育部:《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 教育报》,2004—05—27(2). [2]转引自周满生:《世界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第 3—8页. [3]转引自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报》,2002—01—03(4).

论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