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流行病学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流行病学相关论文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  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以及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流行病学的范围日益扩大,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  所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指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人群(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中的发生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这些分布经常并非千篇一律、平均分布的。这些分布特点应该用数量正确地把它表示出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上。  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或数量有不同,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的不同。  我国进行了1973-197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大规模调查,自始至终有流行病学专家参加,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国资料。全国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如精神病、神经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老年病、计划生育等等,都需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才易顺利完成。  (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等)。流行病学可以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从而探讨预防或控制这些疾病的方法。传染病虽然病因已知,根据其分布特点可探讨引起散发、爆发或流行的因素,从而可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1.察布查尔病 系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曾发生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是肉毒中毒。  2.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是40年代初在美国儿童中发现的一种逐渐使人失明的疾病。经流行病学研究,查明该病与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有关系。以后减低氧的浓度即减少了此病的发生。  3.先天性白内障 于4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突然增多。经眼科医师Gregg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得出与孕妇在妊娠早期患风疹有关的结论。  4.少女阴道腺癌 是一种少见的疾病,Herbst医师用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使用已烯雌酚有关的结论。  5.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习惯与生活方式(lifestyle)(如吸烟、酗酒等)、心理、社会、遗传因素等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致疾病等等,均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探讨。  (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  1.应用流行病学知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认识疾病的自然史 许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变动较大,轻型病人很少到医院就诊。仅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经常见到的是症状比较重的,常把这些当作疾病的“典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可到各种类型的病例,从而可以了解个体和群体疾病的过程和结局,即该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在诊断时不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就可能误诊。现举几例:  (1)麻疹:由于广泛应用疫苗及球蛋白,现在不少病人症状很轻,缺少Koplik斑及“典型”皮疹。在病程早期如能了解他与麻疹病例的接触史及他周围儿童正在患麻疹的事实,则不易误诊或漏诊。  (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像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也有的可以有咳血、高烧,病死率很高,甚至于误诊为肺鼠疫;还有的在烧退后出现眼色素膜炎等症。仅按临床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病,耽误治疗,也耽误预防与防疫工作。上述几种疾病,尽管有的病临床症状类似,但各有各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乙型脑炎是高度散发的,极少能见到多数病例在一个小地区内同时发生,而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时则可以。如果注意到该病所表现的流行病学特点就不易诊断错误。  2.判断某些症状有无诊断价值 过去所记载的认为可诊断某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蛔虫斑诊断蛔虫症),是有诊断价值,还是仅仅按机遇二者在同一人同时存在的偶合。如为后者,则没有临床诊断价值。此点可以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判断。  3.判断药物疗效及安全性 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某种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氯霉素)的安全性或某种新药的副作用,都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  4.选择治疗方案 一位临床医生对于任何病例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知道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病人好转的可能性的大小或病死的危险性的大小,需要知道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否则不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或建议时所需的这些资料,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协助取得。  医院儿科医生对于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哮喘的重要性的认识,被其在医院的经验所限制。因为,大量病例在家中用抗生素治疗是成功的,许多转到医院的病例是早期治疗不成功的。这些病例与在家治疗成功的病例,对药物反应不相同。在确定急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时,应看到全部病例治疗情况,而不应只看到自己在医院内治疗的几例。  流行病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学在处理个体病人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展了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临床流行病学。  (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比如,用什么办法使有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病人少发生;用什么对策或措施能最快、最经济地在一个地区控制或消灭一种疾病;用什么办法不让一种病传入一个地区。这些对策或措施的效果又如何?  (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  流行病学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状况,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知道人群中的疾病及有关因素所造成的负担,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益,可以有助于确定优先的预防及保健项目的卫生规划。在某些特殊地区着重研究某些暴露的特殊环境。  可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及效益,如确定某病(如心肌梗死)的最合宜住院期限,确定治疗某病(如高血压)的价值,确定什么治疗方案最为经济有效(如对肾衰、心肌梗死等等),确定应用卫生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效果等。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展是很重要的。  由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到,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诊断、治疗、判断效果等等,以至于探讨病因,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都需要流行病学知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为了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完成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在学好临床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学好流行病学。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流感还易使患者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由季节变化引起的伤风、感冒屡见不鲜,冬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每年都有百万人患上流感,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患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我国1953~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下面就流感的预防治疗和广读者探讨。 1 流感的含义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热、咽痛、干咳、乏力、球结膜发红、全身肌肉酸痛。般持续数日全身不适,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流感是一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因为它除了可引起发热和周身不适外,还易使患者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规模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世界上目采用疫苗和药物预防两措施。疫苗对甲、乙型流感均有预防作用,但流感疫苗的使用,目前在国内还不广泛。 2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流感与感冒有类似的病名及相似的症状,但两者从发病原因、病程变化、危险度来比较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感冒是由腺病毒等引发的鼻腔和咽喉部位的轻微病毒感染,有时无需用药就能痊愈,虽然感冒也会导致其他感染,但些并发症的发病率低,危险性较小。而流感是感染了流感病毒后发生在呼吸道以及中耳的急性病毒感染,比感冒来势更凶猛,持续时间也更长。流感还合并恶心、呕吐、腹泻、畏寒、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引发身体多系统病变,包括中耳炎、支气管感染、心肺疾病的恶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哮喘。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 3 流感的预防与治疗 1 流感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2)房间里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3)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4)接种流感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宜儿童、老人、慢性患者等高危人群。(5)多喝水,常吃水果蔬菜,适当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6)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口密度大、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幼儿园、学校、工厂、机关等单位发生流感爆发疫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患者;科室、车间、办公室等可用1%~2%漂白粉澄清液或含氯消毒液喷洒等进行消毒。 2 流感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 咽、 口腔卫生。(2)对症治疗。高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咳嗽给予止咳剂;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适当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3)肺炎型流感的治疗。要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输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

流行病学相关论文范文

从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起步  摘要:本文根据发展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理论,借鉴印度非正规经济部门医疗保险制度创新的经验,论证在中国大陆建立普及性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传染病专项保险的作用,不仅在于从财务安排方面促使患者及  基层部队医院加强传染病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部队医院 【摘要】 目的 抓好基层部队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控制疫情漏报。方法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以法律形式强化对传染病的监管,提高各科防治传  论传染病的国际控制与国家的国际法义务  摘要:19世纪中叶,传染病的国际性扩散迫使各国在传染病的控制上开始进行国际合作,并创建了传统的国际传染病控制体制。二战后,伴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以及《国际卫生规则》的制定,现代传染病国际控制体制正式  传染病区危害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及预防  作者:莫艳芬 张四  传染病流行病学和防制  提要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两个影响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疫源地、流行过程、流行强度;传染病的防制措施(综合措施、主导措施);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消毒。疾病监测  全球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及研究动态  目前,传染病仍是世界上儿童和年轻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近几年,全球每年因传染病致死的人数约为1300万。在发展中国家,有半数死因是由传染病导致的。全球每小时约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且大多数发生在贫  “传染病临床教学”困境与对策  【摘要】 分析传染病临床教学遭遇的困境以及成因,探索教学医院如何管理及更好的开展传染病临床教学,寻求走出“临床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传染病预防措施可

这个作业好大啊~~~

流行病学相关论文题目

“文发网”可以免费提供参考文献 同时还可以帮忙发表 学术 论文哦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省12岁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提供相关信息。方法 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南省12岁城乡常住人口777人,进行口腔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2岁人群患龋率为9%,龋均为1;患龋者中,因龋充填率仅为6%;男、女生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龋均男女间和城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龈出血率为6%,牙石检出率为6%,城乡之间和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南省12岁人群龋病状况处于“很低”等级水平,且其中绝大部分龋齿未得到治疗,牙周健康状况不良,牙龈炎患病率较高。 【关键词】 龋齿;牙列,恒;牙龈出血;牙石;学生 为了解海南省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以及规律,评估口腔卫生的需求,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海南省卫生厅组织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等有关人员参加了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健康调查,现将海南省12岁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法,抽取海南省12岁城乡常住人口777人,且均为在校学生,调查时已连续在当地居住不少于6个月,其中男生406名,女生371名。抽样分2个阶段,第1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由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技术指导组负责抽取全省的区(县)级单位以及街道(乡镇)级单位。海南省城市地区抽取海口市、五指山市、三亚市,每个市随机抽取1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农村地区抽取琼海市、陵水县东方市,每个市随机抽取3个乡镇。第2阶段由海南省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组以简单随机的方法从每一个乡镇(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在居委会附近选1所小学,随机抽取22人。 2 方法 负责检查诊断的检查员共3名,均从事口腔临床工作,经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小组培训合格,并通过龋病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在85以上。按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检验标准,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CPI)探针,检查依次从上颌牙16开始检查至26,再从下颌牙36开始检查到46。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1 恒牙龋患情况 表1显示,有9%的12岁儿童患有龋病,而充填率仅有6%。男、女生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2 恒牙龋龋均 由表2可见,海南省城乡12岁人群恒牙龋均为1,男、女之间和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5)。 3 牙周健康状况 海南省城乡12岁男女学生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情况见表3。城乡之间和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12岁人群恒牙龋均为1,高于全国第3次调查的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龋病流行程度的评价标准〔1〕(恒牙龋均在0~1属于“很低”等级),海南省12岁龋病状况属于“很低”的等级水平。 海南省12岁人群患龋率为9%,明显高于同时进行的全国第3次调查的结果(9%)〔2〕,说明海南省12岁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海南省地理因素、生活水平、卫生习惯以及口腔卫生保健宣教相对比较滞后有关〔3-6〕,同时也表明,在海南省12岁人群是预防恒牙龋病的重要人群。张辉〔4〕等报道的北京市城乡6个年龄组恒牙龋病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患龋率均高于城市。本次调查中发现,海南省12岁人群患龋率城市略高于农村,龋均则农村略高于城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5),说明海南省农村的龋病发病率已和城市接近,甚至超过城市。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群生活水平及习惯发生了变化,增加了精制食物和糖的摄入量,而缺乏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因此农村人群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海南省12岁人群恒牙患龋率女生高于男生,这是由于女性在生理上发育早于男性,致使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与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龋病侵蚀均早于男性有关〔5〕,与张辉〔4〕等报道的北京市城乡6个年龄组恒牙龋病调查结果一致,这要求对女性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要提早开展。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海南省12岁人群龋齿充填率仅为6%,不仅低于其他发达城市〔2-3,5,7〕,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而12岁学生的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明显高于广东省12岁学生的牙龈出血检出率(8%),牙石检出率低于广东省12岁学生(2%)〔8〕。除与标准掌握存在差异外,也许还有其他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建议加强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包括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龋齿的危害、及时治疗的意义等知识,推广使用各类合格的口腔卫生用品,进行口腔卫生宣教,以促进学生定期口腔检查和及时治疗的行为,这需要学校与卫生主管部门、口腔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  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以及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流行病学的范围日益扩大,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  所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指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人群(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中的发生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这些分布经常并非千篇一律、平均分布的。这些分布特点应该用数量正确地把它表示出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上。  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或数量有不同,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的不同。  我国进行了1973-197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大规模调查,自始至终有流行病学专家参加,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国资料。全国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如精神病、神经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老年病、计划生育等等,都需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才易顺利完成。  (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等)。流行病学可以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从而探讨预防或控制这些疾病的方法。传染病虽然病因已知,根据其分布特点可探讨引起散发、爆发或流行的因素,从而可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1.察布查尔病 系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曾发生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是肉毒中毒。  2.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是40年代初在美国儿童中发现的一种逐渐使人失明的疾病。经流行病学研究,查明该病与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有关系。以后减低氧的浓度即减少了此病的发生。  3.先天性白内障 于4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突然增多。经眼科医师Gregg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得出与孕妇在妊娠早期患风疹有关的结论。  4.少女阴道腺癌 是一种少见的疾病,Herbst医师用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使用已烯雌酚有关的结论。  5.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习惯与生活方式(lifestyle)(如吸烟、酗酒等)、心理、社会、遗传因素等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致疾病等等,均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探讨。  (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  1.应用流行病学知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认识疾病的自然史 许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变动较大,轻型病人很少到医院就诊。仅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经常见到的是症状比较重的,常把这些当作疾病的“典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可到各种类型的病例,从而可以了解个体和群体疾病的过程和结局,即该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在诊断时不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就可能误诊。现举几例:  (1)麻疹:由于广泛应用疫苗及球蛋白,现在不少病人症状很轻,缺少Koplik斑及“典型”皮疹。在病程早期如能了解他与麻疹病例的接触史及他周围儿童正在患麻疹的事实,则不易误诊或漏诊。  (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像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也有的可以有咳血、高烧,病死率很高,甚至于误诊为肺鼠疫;还有的在烧退后出现眼色素膜炎等症。仅按临床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病,耽误治疗,也耽误预防与防疫工作。上述几种疾病,尽管有的病临床症状类似,但各有各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乙型脑炎是高度散发的,极少能见到多数病例在一个小地区内同时发生,而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时则可以。如果注意到该病所表现的流行病学特点就不易诊断错误。  2.判断某些症状有无诊断价值 过去所记载的认为可诊断某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蛔虫斑诊断蛔虫症),是有诊断价值,还是仅仅按机遇二者在同一人同时存在的偶合。如为后者,则没有临床诊断价值。此点可以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判断。  3.判断药物疗效及安全性 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某种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氯霉素)的安全性或某种新药的副作用,都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  4.选择治疗方案 一位临床医生对于任何病例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知道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病人好转的可能性的大小或病死的危险性的大小,需要知道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否则不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或建议时所需的这些资料,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协助取得。  医院儿科医生对于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哮喘的重要性的认识,被其在医院的经验所限制。因为,大量病例在家中用抗生素治疗是成功的,许多转到医院的病例是早期治疗不成功的。这些病例与在家治疗成功的病例,对药物反应不相同。在确定急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时,应看到全部病例治疗情况,而不应只看到自己在医院内治疗的几例。  流行病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学在处理个体病人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展了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临床流行病学。  (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比如,用什么办法使有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病人少发生;用什么对策或措施能最快、最经济地在一个地区控制或消灭一种疾病;用什么办法不让一种病传入一个地区。这些对策或措施的效果又如何?  (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  流行病学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状况,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知道人群中的疾病及有关因素所造成的负担,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益,可以有助于确定优先的预防及保健项目的卫生规划。在某些特殊地区着重研究某些暴露的特殊环境。  可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及效益,如确定某病(如心肌梗死)的最合宜住院期限,确定治疗某病(如高血压)的价值,确定什么治疗方案最为经济有效(如对肾衰、心肌梗死等等),确定应用卫生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效果等。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展是很重要的。  由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到,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诊断、治疗、判断效果等等,以至于探讨病因,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都需要流行病学知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为了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完成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在学好临床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学好流行病学。

OK ,帮你搞定 。

流行病学相关论文选题

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中俄边境鼠携带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和比较研究临床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课题脑胶质瘤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与临床干预措施的研究艾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毒株分型不错喵~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相关文献

流行病学 (医疗卫生科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的基础。起源时间 1854年;开端:约翰·斯诺在伦敦霍乱中的工作。流行病学是人们在不断地同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早年,传染病在人群中广泛流行,曾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人们针对传染病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取防制措施。随着主要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流行病学又应用于研究非传染病特别是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伤、残;此外,流行病学还应用于促进人群的健康状态的研究。【研究范围】一、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研究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等。由于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的数量差异,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不同,进一步寻找影响分布的原因。二、研究疾病的流行因素和病因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至今尚不明,流行病学应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及流行因素。三、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症状出现前阶段、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阶段及疾病结局(如治愈、好转、恶化、死亡等等)这几个阶段。不同的疾病其疾病的自然史是不同的,有的疾病自然史较短,如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一般进展较快,若不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则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而某些疾病的自然史则较长,如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心病。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对研究与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四、患病概率的预测根据人群调查研究,可以估计某因素引起个人患某病的危险性,以及不患某病的机率。例如,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每天吸烟25支以上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32倍。五、研究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采用何种对策或措施可少发生病人,或使一个地区既经济又迅速地控制或消灭某病等。【研究方法】“研究”的方法包括监测、观察、假设检验、分析研究以及实验等。“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时间、地区、不同人群的分析。“决定因素”指影响健康的所有物理、生物、社会、文化以及行为因素。“健康状况”包括疾病、死因、行为如吸烟、对于预防措施的反应以及健康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特定人群”指的是那些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即研究所关注的人群。“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指明了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促进、保护、恢复健康。流行病学曾经有过许多定义。过去50年中,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从早期仅研究传染病扩展到研究与人群健有关的所有现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和实验法两大类:观察法描述性研究通过调查,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在时间、空间和人群间的分布情况,为研究和控制疾病提供线索,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分析性研究通过观察和询问,对可能的疾病相关因素进行检验。分析性研究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和世代研究(cohort study)(也叫定群研究或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一组患某病的人(病例),再选取另一组没有患某病的另一组人(对照),收集两个组人中某一或某几个因素存在的情况,再以统计学方法来确定某一因素是否和该疾病有关及其关联的程度如何。世代研究则是选取一组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人和另一组不暴露于该因素的人,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以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人患某病的情况(如肺癌),以确定某因素是否和某病有关。一般来说,世代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较可靠,但世代研究耗时很长(如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要数十年的时间),需要更多的资源。实验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在实验组实施干预措施,在对照组中不采取措施或者应用安慰剂,通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后,观察各组实验结果的差异,以此评估该干预措施的效果。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该方法分为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和社区实验(community trial)两种。【主要用途】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病因学研究二、疾病预防与控制流行病学监测: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公害病、食源性疾病、老年人常见病、精神疾病、伤害、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并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应急事件处理:在参处理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遵循流行病学原则,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快速准确的溯源病因,并进行控制,将危害减小到最低。疫苗研究:严格对疫苗进行临床四期试验,遵循流行病学原则对疫苗进行效果评价,并对免疫策略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对疾病预防控制及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预测预报,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实施全国性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专题流行病学调查,为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公共卫生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 防制猪流感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作者:查红波, 刘尚高, 会议 第六次人畜共患病学术交流会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 2004年 - 猪流感的流行及其公共卫生学意义 作者:李敏,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 向华, 严悌昆,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 会议 2006中国科协年会2006中国科协年会 2006年 - 猪流感病毒种间传播机制分析与探讨 作者:乔淑丽,贾震虎, 期刊 畜禽业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2006年 第21期 - 中国猪源HSN1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5N1 and H9N2 influenza viruses from pigs in China 作者:李海燕,于康震,杨焕良,辛晓光,陈君彦,赵朴,毕英佐,陈化兰, 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2004年 第01期 - 猪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作者:廖明,叶贺佳,张文炎, 期刊-核心期刊 猪业科学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07年 第10期 - 山东地区猪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作者:陈红军,王怀中,白华,吴时友, 期刊-核心期刊 畜牧与兽医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 2008年 第10期 - 禽流感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赵田夫,鄢明华, 期刊-核心期刊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2004年 第12期 - 猪流感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Swine influenza 作者:朱事康,程珏益,刘中勇,李炳清,罗卓军, 期刊-核心期刊 动物医学进展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2005年 第02期 - 猪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及现状 作者:张雷,姜建宏,李林, 期刊 养猪SWINE PRODUCTION 2004年 第06期 - 猪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及公共卫生意义 The Epidemiology of Swine Influenza Virus in the World and Its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 作者:陈义祥,蒙雪琼, 期刊-核心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MICROBIOLOGY 2008年 第04期 - 猪流感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作者:尹燕博, 陈红军, 田振宇, 吴时友, 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2007年 - 禽流感与公共卫生 作者:杨小燕, 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年 - 猪流感——一个不容忽视的人兽共患病 作者:赵朴, 郑玉姝, 李海燕, 刘兴友, 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2007年 - 猪流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Progress on the Diagnostic Method of Swine Influenza 作者:王方昆,王一成,袁秀芳,徐丽华, 期刊-核心期刊 动物医学进展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2006年 第04期 - 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Avian Influenza on Public Health 作者:马鸣潇,于洋,韩春华, 期刊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去中国知网找,然后找个账号,淘宝上一堆,而且很便宜,google上也有个goole学术搜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