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城市管理杂志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城市管理杂志投稿经验

国内杂志主要由以下十二个刊物个人感觉不错的,当然其他的未列入的也不错,只是我不太熟悉。1、《城市规划》杂志2、《城市规划学刊》3、《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原名《国外城市规划》)该期刊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份介绍国外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国家级专业刊物,建设部优秀期刊, 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一个主题:对于城市规划的重点和热点进行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海外信息速递:提供海外最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栏目文章:涵盖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各个层面。4、《规划师》杂志5、《上海城市规划》由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主办,为双月刊。6、《中国城市规划》(英文版)杂志,可能就是《城市规划》的英文版。7、《城市问题》杂志8、《城市发展研究》杂志,该杂志是国家级专业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94年创刊以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立足专家学者,面向城市决策者,架起专家学者与决策者之间的桥梁,为城市的健康发展而奋斗。主要业务范围是刊载国内外城市科学研究成果,最新城市发展理论和城市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总体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专论、综述或讨论,及时反映学术动态和各城市发展的成功实践。2004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确定为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的中文核心期刊,并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出版(即第四版)。2009年北大、南大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城市科学、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区域与城市、城市发展理论前沿、城市规划、住房保障、创意产业、产业结构、城市生态、城市社会学、市长论坛等。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为双月刊。9、《江苏城市规划 》期刊由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主办,月刊。10、《现代城市研究》期刊,月刊。11、《城市建设》杂志,内有一部分是关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内容不错。12、《城市中国》杂志,是由建设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学术智慧资源共同参与

朋友你是要发表论文么?找九品文化呀,问问他们就知道发什么合适了,用得着在知道里面来问么?真是的

2-400《城市管理与科技》,北京出版的杂志,双月刊,单价12元。4-649《城市公用事业》上海出版,双月刊,单价6元,你随时可以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果你住在柳州,我可以上门为你办理订阅。谢谢。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应该适合的

城市管理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纸质投稿。地址是:北京四环中路33号 北京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编辑部,邮编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应该适合的

由天津市城乡建设研究所和天津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的管理学类杂志。分有探讨与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城市地理、规划与设计等栏目。

城市管理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说实话,从学校的大门走出来的时候,我还真没想到将来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城管队员,暑去寒来,转眼已经一年了,从不懂、不了解到慢慢走近、慢慢熟悉,直到融入其中,我开始感受到、理解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开始为自己的这身制服、这份职业而自豪。走进城管,我感受到这份职业的艰辛。每天清晨,我们是最早上班的人群;烈日下,我们汗流侠背,身上的制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夜幕降临,还是我们穿梭在街头,目送匆匆回家的人们;夜晚,我们加班到夜静人疏,孤单的身影伴着清冷的路灯……这就是我们城管人的一天,起早贪黑 , 忙忙碌碌。走进城管,我看到了城管人最真实的一面。在生活里,我看到城管人奋不顾身地营救跳楼少年;在街道边,我看到城管队员教育和帮助做小生意的商贩;在下班的路上,我看见因遇到违章案件和群众投诉而再次返回办公的车辆;在我们的执法队员身上,我看到因遭遇暴力抗法而留下的伤痕……为了树立文明的执法形象,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为了我们的城市更加靓丽,为了我们头上的国徽,我们的队员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我们忍常人不能忍、为常人所不为,吃着苦受着委屈,但我们仍能看到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在这个城市的街头巷尾,那一群孜孜不倦的绿色身影。城管不好干,这身衣服不好穿啊!或许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执法对象大多是社会的弱者,他们摆摊设点的行为一方面是受生活所迫,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为群众生活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当人性最朴素的同情心和寻求方便的心理相结合时,便产生了对我们城管人的不满、指责。其实,我们也并非铁石心肠,我们也有血有肉,当违章者带着小孩来单位向我们哭诉难处,请求宽大处理时,我们无法不同情、不怜悯他们,我们也心酸心痛,但想到广大群众的利益,想到维护法律严肃性与执法部门的权威性,我们还是要做出处罚决定,要知道,带着同情怜悯做出的处罚决定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我曾为查找一些资料而上网,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搜索到的竟是对城管人的一片指责。当铺天的帖子裹着指责声向我扑来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胸口发闷,血往上涌,心结难平。等我慢慢地平和下来,才更觉出我们的城管执法一线队员们的伟大。在工作中,几乎每一位城管队员都遭遇过执法对象的辱骂,我也亲身经历过违章商贩指着鼻子破口大骂,甚至是恶毒的诅咒,而我们的队员竟能面不改色,笑容以对,这需要怎样的气量和胸怀?我们一直不被理解,我们长期处在一种尴尬的工作环境中,心中除了抒不尽的自豪感与卸不去的责任感外,更多的是道不尽的委屈,但我们是城市的守护者,每一座城市都因我们的存在而美丽。有人说我们素质低,我们想说我们很纯朴,无拘无束的笑容与豪放的笑声就是最好的见证。有人说我们这支队伍没希望,可我们想说我们一直在进步,我们的城市品位在提高,我们的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在上升……一个个沉甸甸的奖杯、一面面红彤彤的锦旗,这些无不凝聚着我们城管人的心血与汗水。我喜欢绿色,因为那代表和平与平安,因为那身橄榄绿是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壮丽诗篇。自从成为了一名城管队员,我更喜欢绿色,因为这种色彩守护着城市,守护着人民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穿上这身绿色制服,它给我一种信念,这种绿色使我感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我爱这绿色的制服,因为我爱我的职业,我为我的绿色而骄傲,因为渲染这身绿色的是城管人的坚韧不拔、努力拼搏,是城管人的使命、责任、荣誉和艰辛。

城管年度个人总结  2010年,我在局、大队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深刻领会和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认真做好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狠抓队伍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两大任务,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奋勇争先、勇于拼搏,紧紧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理念,克服怕苦畏难思想,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各级领导与广大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是注重自身的执法者形象。一支队伍的风气,从队员的自身形象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换句话说队员的形象,就代表了队伍的形象,因此,做一个整洁、礼貌的执法队员,可以使老百姓对城管执法队员有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二是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首先,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上,努力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实践报告者做到八个要也就是要学习政治,坚定信念要钻研法律,娴熟业务;要关心集体,珍惜荣誉;要积极主动,多做贡献;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依法办事,礼貌待人;要洁身自好廉正廉洁。其次,要求队员认真学习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执法队伍内部管理规定,并熟练掌握和运用,以提高自己的执法技能和水平,做到依法行政。再次,要求队员把上级的精神,城管的法规同执法工作实践相结合,针对执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认真思考分析,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弄清主客观原因,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创造性地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廉洁奉公。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十个不准,要廉洁奉公、公私分明、洁身自好,坚持杜绝权钱交易,在内心筑起法纪的防腐墙,要经得住考验,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我将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服务于城市建设而努力奋斗。

上海城市管理杂志投稿经验

比如:《管理学家》《今日中国论坛》等刊物都可以的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地质环境工作以服务城市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保障城市安全为主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政府决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城市管理职能实践中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在部、市合作三维城市地质、中国地调局长三角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项目、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一五”防治工作等的共同推动下,在一系列机制体制的保障下,上海地质环境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地质环境调查环节前置,优化规划国土资源管理流程图1 世博会园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上海积极贯彻落实地质环境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保障作用,将地质环境调查作为基础性工作纳入到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流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上海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的有关成果已直接应用于世博会园区(图1)、临港新城及嘉定新城、松江新城等11个新城的规划与建设及建设用地审批上,为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与地面建筑布局规划等提供了决策参考(图2)。近几年,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热点,陆续开展了虹桥商务区、迪斯尼、大浦东等规划区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有关成果直接作为规划编制地理要素底图之一。全市地球化学成果直接应用于基本农田精确落地、农用地分等定级,实现了土地质量评估与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对接。编制了《上海市城乡规划地质调查与评价技术导则》,为今后城市地质工作服务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借鉴,初步建立了城市地质工作服务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机制。图2 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地质模型二、地面沉降监测预警,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筑起地质防护网自20世纪90年代上海第一条地铁建成投入运营以来,地质部门就开始参与地铁长期沉降监测研究工作,通过监测和日常巡查,发现并及时预警处置了多起安全事故,成为地铁管理部门的长期合作伙伴和技术总体负责部门。“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以城市生命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和预警为重点,在沉降防治合作机制和骨干监测网建设等方面进展迅速。2009年,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与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地铁运管中心、天然气管网公司、磁悬浮交通等在内的6家生命线工程运营管理单位签订了“生命线工程运营期间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在生命线工程地面沉降防治方面的各自职责。2010年,以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为切入点和示范,在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和申通地铁的合作推动下,双方就轨道交通监测与防治工作形成定期会商制度,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建设也被纳入了《上海市“十二五”地面沉降防治规划》中。目前已经建成了由41座基岩标组成的全球首个轨道交通沉降高程控制基准网,满足了现有的11条运营线路和3条建设线路沉降监测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了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保障能力,是上海市政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行城市管理职能的实践性突破(图3)。图3 全球首个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在上海启用三、地质信息汇交和共享,推动成果转化和社会应用以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为契机,上海整合了自1842年以来的地质资料信息,建成了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截至2011年底,共收集工程地质钻孔85万个,中心城区可满足岩土工程勘察初勘阶段要求,已被纳入市规土局指挥中心信息系统、上海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了更好地发挥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效应,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与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联合发文,与市建筑业管理部门共同梳理建筑施工管理流程,在建筑施工许可环节增加了地质资料汇交告知书和催交环节,实现了全覆盖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依据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制定《上海市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纳入规划和土地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上海搭建了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共享服务平台,按照“共同建设、共享资源”的原则,与二十余家市政管理、岩土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单位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图4);与海事局、航道局、华师大等单位合作,形成海岸带地质环境数据的长效维护更新机制。目前,该平台可满足共建单位、社会单位和普通公众的各类地质信息需求。图4 上海市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纸质投稿。地址是:北京四环中路33号 北京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编辑部,邮编

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投稿经验

征稿范围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始性学术论文以及反映管理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高质量文献综述。来稿应创新性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摘要、关键词均需中英文对照。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 , 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并提供通讯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具体到学院)、所在城市、邮码、职称、学位、联系电话以及E-mail 。(2) 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不宜使用缩略词;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摘要,中文字数一般有 200~300 字,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关键词的个数为 3~8 个。(3) 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4) 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表格推荐采用三线表形式。(5) 稿件的格式、体例请参考出版的期刊。 投稿约定(1) 原稿必须是在正式刊物上未发表的论文。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不仅稿件将按退稿处理,而且将通知作者单位和有关期刊。作者本人的稿件本刊今后将不会录用。(2) 稿件审查结果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 , 在此其间 , 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编辑部会在2个月期满通知作者。超过2个月(以收稿日期为准)后,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请通知编辑部。编辑部决定录用稿件后 , 将及时通知作者。(3) 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30日,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出退稿处理。(4) 文责作者自负, 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规范性、文字性修改。对内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的同意。(5) 论文发表后 , 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包括上网的版权)。(6) 作者需交纳审稿费和发表费, 编辑部将给予一定的稿酬,同时赠寄当期杂志2册。

给您推荐《城市建设》国家级期刊,《中小企业与管理》《大科技》省级期刊。您可以到58期刊网上看看,选择一下。另外,站长团上有产品团购,便宜有保证

不知道你说的杂志是已经有的还是没有的,需要申请的。如果说是先有的杂志,出版一期杂志,则需要以下:  1、制作的提前量一般两到三个月  2、各个阶段中的任务分工不同  3、每月流程存在任务交叉  步骤:  选题会:各编辑报选题,然后各自回头做稿子  第一次截稿  美术设计/第二次截稿  最终截稿  一校  美编设计截稿  二校  改二校  外校三校  改三校  主编终审  核红  改核红/一次发厂  改大样  二次发厂  签菲林  杂志开印  印完 发行 上市  如果说没有,需要申请,则需要以下步骤  杂志出版,需要的手续和相关流程  如何申请刊号?(转帖)   申请刊号的关键  申请刊号的关键是寻找一个能负政治责任和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由其出面申请。为什么大家申请难,就是没有主管单位  1什么是主管单位  在我国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有如下副厅以上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机关、学 校、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协会、国有企业),或正县一级政府机构以上,(包括政协、人大、法院、检察院)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如地市的新闻出版局,宣传部、广播电视局、日报社、新闻办、地市级总工会、纪律委员会、政法委、编制委,民族自治地区的科委,侨乡地区的侨办,大的出版社或其他认可的主管单位(如我国十四个副省级城市的副厅级单位和某些相当于副厅级民办大学和研究机构)。具体可以查寻当地的年鉴。  怎样寻找主管单位  由于要负政治责任,一般单位主管单位都不太愿意,根据经验。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找到一个副省以上领导,退下的也可以,由他出面联系。另一个就是从下往上走,找到主管单位一定级别的主要领导。这很重要,没有他们支持无法申请。  申请流程  中国刊号申请归口有四个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国家侨办,解放军总政治部。一般期刊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类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和省科委报国家科委再到新闻出版署。侨刊报国家侨办再到新闻出版署。  民间办刊关键  目前民间办刊的五个出口,  1) 科协、  2) 工商联、  3) 相当于副厅级民办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深圳综合研究院或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另外有50个大的民办大学中有部分相当副厅级的);  4) 某些国家字头的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论坛(他们一般是部省级别领导下来办的事业单位,是民间协会。  5) 中图渠道和省新闻出版局的出版社渠道。  申请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般申请需要先办6期以上的杂志,一般是用丛刊、协作出版、书号形式、光碟号形式、增刊形式、内部准印证形式。(千万不要用国际刊号)。要求期发行量如消费经济类在20000份以上、技术经济类5000以上、学术类1000以上(不能底于500份),我国目前有几百种发行量在500份左右的学术期刊,这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但许多期刊是通过这样说服主管单位的或找到主管单位,一定要有过程。  还有在申请时一般是专门成立新的主办单位,以事业单位为好,(也可以公司制)以适应要出版期刊的出版宗旨 (如许多人挂靠地方上的,地市级总工会、纪律委员会、政法委、编制委。他们一般专门成立如XX经济发展中心,XX企业战略研究会,XX研究会,XX人才研究会,XX职工技术改革研究,XX企业文化研究会。最好是以跟出版内容相适应机构。我知道有纪律委员会办的文摘杂志,他们的主办单位就是XX战略研究会 。  如何通过挂靠主管单位合作出版  1) 直接申请,请几个副省级别的领导或院士出面做顾问,一般3个人以上,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经费保障。向新闻行政单位或市科协,国家科协申请。 能请到副委员长或政协副主席以上领导,会很快。  2) 如果是所在地区指标缺,可以请主管部门出面,到其他地区调一个刊号,一般也是选同行业方面的,将他的刊号转过来,他们的内容可以合到其他杂志。或他们的内容用协作出版的方式用书号出版。国际刊号不变。类似目前许多学术期刊形式。  3) 以上都是过程,有时申请可能需要一两年,对时机而言,时间太久,风险大。可以用收购合作的形式办,我们讲收购期刊也要通过主管单位进行。有省内收购和出省收购。有省内收购一般可以逐渐用新的主管单位接手。出省收购则需要用合办的形式或者购买一个新指标补偿原有的地区。  4) 与新闻出版局下的出版社合作,他们派编审,费用10000--15000元每期。他们可以帮你用增刊号的形式,或安排某杂志合办的方式。这一般是新办杂志的过度。  5) 打主管单位本身杂志的主意,捆绑在一起的方法,待市场培养较好后再创刊一种是A、B卷形式将A卷为《要办的杂志》, B卷为原来的主管单位杂志,定价不变还是原样。但A卷为《要办的杂志》进入用打折的方式零售市场,如只卖?元等。另外是将主管单位杂志改书号协作出版将其刊号用于《要办的杂志》出版,但这样最好能改月刊或半月刊安排的好可以变成三四本杂志(如科普版)(综合版)(学术版)(专题版)价值才大  6) 走丛刊道路,与出版社协作出版或用内部准印证的形式捆绑其他杂志发行,这需要好好找,需要有资金保证 。利用增刊号申请邮发,解决订户问题。一年出版2期正式期刊,  7) 最坏情况用内部准印证的方式发行,在许多同类杂志上交换广告如XXX等进行会员发展,用会员方式征定。或用邮购形式零售,如许多内部杂志目前是免费,但其邮费则很贵,如无线电定向要8元,中国无线电要12元。还有20多的,30多的。通过快递发行落地。不需要有资金保证 。到一个发行临界点再申请正式刊号。  注意事项  有的地方刊号的指标非常紧张,申请要注意看他们的刊号走向,你可以查《媒介》 杂志上面有一个出版公告,一般在申请刊号时,内紧外松,地方上要挡驾,国家会支持,但技术经济类杂志他有个总量规划布局,如果一种类型太多他可能会限制,但可以用自己设立主办单位的方式规避,如文化类申请困难,可以用经济类,以经济文化内容为主。  科技类杂志特别是地方协会办,一般当地的省市科协会会挡驾或强调很难。这时你们需要强硬一点,质问他们,同不同意办一本科技杂志,一般情况他们没有理由,如果他们没有理由,请他们支持就盖章行文,或者先让支持办一个省内的连续内部准印证。上面新闻部门批不批是一回事,你们报不报又是一回事。新闻部门政策性强,人员修养高,只要你坚持,不会为难,还会给建议,出主意在权限内,就都会批准。  许多地方协会就是这样给档回,一般北京的机构为什么容易拿到刊号,原因在此,我知道只要主管单位同意,新闻部门就挡不住,因为现在一切都是依法办事,他在规定的时间不答复,你们可以对其行政诉讼,诉行政不做为。一般到这地步,他们会给你一个丛刊号或协作出版书号,让你们出版,几期后根据他们的考核标准,再批准,给正式刊号。  刊号需要多少钱  刊号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数量有限。一般情况下的手续费用非常少。但是任何国家都有出版管制,有一个总量平衡的问题。数量有限,壳就有一个价格,根据评估如消费经济类在100万以上、技术经济类50万以上、学术类30万以上新闻类要150-200万以上,报号要200-500万。 (是对现有刊号指特定情况的最低评估,需要请出版部门的高层协助。能够交易的价格。但学术类有许多可以改类(如改新闻类),所以价值很高)  我的分类是按国际上的一种分法。消费经济类相当大众期刊,技术经济类相当小众期刊。新闻类是指刊期在2周内的。  国际刊号  WTO后中国的出版没有放开的内容,同时任何国家都有出版管制,国际刊号他是一个图书馆的检索标志,不是出版许可。中国刊号包括国际刊号和国内刊号(他实际是出版许可证,有国内刊号可以出版)在香港和许多国家不承认国际刊号 ,通过他们的机构直接到法国申请是免费的。  ⊙—⊙同时香港的出版许可证也是免费的,但很少有人申请,因为监督管理和市场容量的原因,如香港每年出版10000种期刊,但只有750多种登记,(在香港有俗语害人劝他办杂志)在香港杂志出版需要月内按时送样,没有送样一期罚2000港币,还有版权问题处理困难。  ⊙—⊙在香港除必须零售才登记,从某种意义没有登记也是违法的,好在香港商业印刷品可以不登记。所以标的国际刊号也没有意义,我观察许多发行中港台的杂志没有国际刊号,但都有当地落地许可的标  DM广告媒体刊号如何申请 ?(转帖)  目前我国还没有DM广告,国家工商局在1996年2月有一个内控标准,即在出版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出版不包含政治新闻和文学作品内的信息内容。目前我们看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全部是广告内容的印刷品,可以按区域或行业许可审批,但每一次需要按印刷品广告审查。目前邮政DM,电信运营商的DM,金融办的DM,或工商部门办的DM,商业部门办的黄页DM。都是这种形式,由于不含信息内容,不能定价、可读性差和成本高,经营很困难,发展不好。实际DM的广告业务收入在西方广告总量70%。如果DM能放开。以上机构都会成为巨无霸。  二、商情类,发行2000份以上,这是信息管理部门用纸媒质许可证的方式发的一种印刷品,把广告做为信息发布,写各省的管理条例不一样,但一般要通过新闻出版部门前置审批,有纸 媒质许可证号、内部准印证号,印刷品广告号。有纸媒质许可证号是一次性申请,内部准印证号,印刷品广告号逐次审查批准。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DM。但审批困难,有许多地方不批,可以拿一本《慧聪商情》类的DM,跟新闻出版部门做工作,一般他们请示上级后,2个月内会批,(会有主管领导面谈,学习出版和广告条例,获得广告审查证)面向特定群体的还可以获 得工本费许可。付版权费的按50元/千字或协商支付。  如果申请的话,要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需要注意版权问题,按付版权费的按50元/千字或协商支付,需要在引用软文时联系,或者20个字修改一次。各地对DM一般不批,需要挂靠政府信息中心单位或者新闻机构(如电视台)或协会(如广告协会、工商联),年鉴办、工商服务中心等其他部分符合广告宗旨事业单位。申请时先做几期样板,一般用激光打印(彩色也如此)。送信息办、新闻出版局、工商局,他们会报省级单位的信息办、新闻出版局、工商局批准。派2个律师和精通法律的顾问跟进,一般2个月会批下。公开费用很少,每期的审查费用大众广告内容的在1000/期。  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公开费用很少,每期的审查费用大众广告内容的在1000/期。或者需要提供担保。地方或区域性的专版类DM杂志。新闻出版和工商广告方面的协调要好。大众类不建议,行业内可以考虑。开办费用大众类投入地区20万以上,省级200万。除非是有足购的广告资源,建议不要轻易进入。  怎样办一个赚钱的新的经济类杂志  序  这不是一篇充满了术语,看似逻辑严密,盈利的可能性十足的专业媒体投资分析报告(我还不能够教投资方怎样办一个赚钱的经济类杂志)。  本文写来,实在是有感于我所看到和经历到的是在一些新的媒体中,刊物执行总负责人和传媒外的投资方一直上演着重复发生的悲喜连续剧。多版本的故事梗概无一例外都是这样:开始时的相敬如宾,后来是剑拔弩张,最后不欢而散的多,很少见到大家相处愉快。这是最危险的:一是令我们一些具体执行、完成杂志使命的中层就很是为难,二是大乱军心,人心一散,团队不再,这会严重影响杂志社的发展规划,有时就是曲终人散的结局。(哈,我认识的一些媒体朋友们可不要对号入座啊,我只是将一个普遍地现象作一归纳,个案太多,大家的所见所闻都太多,就不举例说明了。)  其实,投资和媒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媒体人和投资人想的问题、想问题的角度都不同,表达方式及语言也差之千里。开始时,大家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般来说,投资方选择操盘手(刊物执行总负责方)就是选择一个自己投入真金白银希望着尽快产出的项目,但他们又不了解内容(编辑部)、销售(广告部)、发行三大部门的操作流程和业内的潜规则,更不理解杂志的盈利是需要有个过程和周期的。杂志的操盘手,更多的是一些文人,他们骨子里比较傲气,对投资者他们可能从心底里,认为他们没有专业,不懂传媒,修为差一点的,傲气也就写在脸上了;同时,内心也还有一种危机感和一种不安全感,对操盘手来说,找到一个展示和实现自己抱负的舞台不容易,操作了半年或者一年,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实现不了他的个人抱负,也一定已经是一件很令他恼火的事了,再遇到……这是双方战争上演着的心理基础。  跳出来回头审视,我想:如果在杂志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姻之前就沟通好,将杂志的DNA――杂志是怎么赚钱的?杂志的市场运作与合作风险规避、我的杂志能赢利吗?退出程序……这些所有的可能出问题的方面沟通清楚,双方理解,合作方共同努力,按市场规律和经济法则办事,把风险降到最低点,这不比有了问题再来互相责怪的好吗?  第一大问题:期刊盈利模式和周期的共识  期刊盈利模式:  一发行收入,这是最为普遍的盈利模式――杂志的定价一般高于其成本,广告收入少,盈利主要依靠发行收入。  二是依靠广告收入,这是当前国内期刊业最为热衷的盈利模式。一批新兴杂志开始放弃依靠发行盈利的模式,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发行,扩大发行量以吸引更多的广告。  第三种盈利模式则是出售期刊的品牌资源,利用品牌资源发展衍生产品。在有一个好的媒体平台的基础上,方式通常有:重印或合订本、特刊或增刊、图书和光盘、数据库、网站、会展、客户名单、品牌授权和主办会展论坛活动等。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也成为新的盈利点。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刊物资源、影响力为依托,用更开放的思路、更多样的路子、更有效的服务,寻求新的盈利途径,真正实现经营刊物的目的。现在有些刊物已在这些方面进行初步的摸索,如办班、购书服务、举办论坛等。总体看,在依托刊物资源的同时,又受到了刊物本身的局限。  媒体行业无论是产业形态、政策与法律环境,还是盈利模式、投入产出、治理结构、进人与退出机制等都与其他行业有本质的不同,因此用通用的商业分析方法恐怕还不能看透传媒业。这也是为什么以前一些投资银行、券商、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等机构出具的媒体研究报告让人有浮于表面的感觉,观点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偏差和谬误的原因所在。  在传媒界流传甚广的西谚: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就让他去办杂志;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也让他去办杂志。现在这句话也可以演化为:如果你想赚钱,那么就去投资杂志,如果你想赔钱,那么也去投资杂志。期刊的确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也许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如果运作得法,印杂志就像印钞票一样,能够产生丰厚的利润;反之,印出来的杂志卖不掉,广告上不来,就像把钞票变成废纸,“印钞机”就变成了“老虎机”。  不论任何形式的媒体,都有自己容易和困难的地方,杂志最难的地方是一年只有12期,最多只有12次调整与表现的机会,而事实上,如果一本杂志在一年内犯了三次以上的错误,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一年的时间白过了。因为一次错误通常需要2-3期才能发现并挽回。同样,杂志一年的出彩机会也只有12次,如果投入不大,不大可能做到每期都要极高的质量。我们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杂志需要3年时间才能盈利或者看出胜败。这就需要投资方够耐心,《三联生活周刊》坚持七年,才奠定了中国《TIME》的地位。  很多投资人做惯了其他盈利较快的行业,对期刊较长的市场培育期不能理解,也不能忍受,结果导致合作破裂。比如做工业产品的卖出去就赚钱,房地产商挖个地基就开始卖“楼花”,就有钱进账,可投资一份期刊两年了还没持平呢。其实那份杂志可能已经做出一定的影响了,再稍微坚持一下就能赢。很多期刊投资就是这样,往往在水已经烧到90度还差一点就开时挺不住了,十分可惜,这样的例子不少。关键还是对期刊的“影响力经济”的特征和“二次售卖”的盈利模式没有吃透。  另外,新创期刊的不确定性更大,品牌和市场培育的时间较长,即使经过市场调研,所得的数字也存在很多变量,分析也都是预测的、未知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现与想像的差距很大,因此投资风险极大。但一旦成功回报极高,尤其在培育期过后的3-5年内都会保持极高的年增长率。成熟期刊有成熟的品牌、稳定的受众,清晰的盈利模式等,是实业投资和财务投资理想的目标。但成熟期刊对待投资的态度往往是:一)不缺钱,拒绝投资;二)代价高,出让小股融巨资;三)利用老刊的品牌优势为扩张新刊融资,这就又带有新刊投资的色彩了,可能比单纯投资新刊风险相当低一点,但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上谈的是第一个问题,我想解决的是婚姻的双方处于“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危险的防范,我把这些讲清楚,可能双方美好姻缘的几率会大一些?投资的目的就是逐利,利从哪里来,什么时候该来了,这是我们要首先搞清楚的。让业外不懂传媒的投资者能够轻松掌握期刊业的特征和规律,这是我的第一目标。  第二大问题: 面对第三者,媒体人和投资人双方的相互配合与容忍  媒体人和投资人双方的关系就好象一对男女的相亲,既然要论及婚嫁,除了男女双方彼此要相配和喜欢外,还要讨好双方都很在意的亲朋好友(也就是杂志传媒与广告主都在意的读者,也同时是消费者) ,取得读者(也就是消费者)的满意和认可。其实,一些有经验的男女都知道,本来夫妻双方都是恩爱的,但一加上父母亲朋好友的因素,双方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好处理了。  杂志当然在媒体人和投资人外要有第三者,杂志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将读者利益置于中心(当然是在符合国家的宣传政策和新闻规范的前提下),这将直接决定杂志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否实现赢利。进入实操阶段,媒体人和投资人最容易出现代问题是:媒体由于定位不清,得不到读者和广告主的认可;或是思路清晰,但市场不成熟,投资商没有耐心等下去;或是也进行了市场细分,但市场规模不大,竞争却很激烈,依然是赢利无望(当然除此之外,其他外部风险同样不容小觑,如政治政策的影响等可能会成为无妄之灾)……这些是双方不愉快的环境因素。  大家为什么看好期刊业的市场机会与发展前景呢?相对于报纸来说,杂志的投资小,也不容易出事(政治风险和心理风险小些)。传媒投资近年来持续升温,而期刊在各类媒体中也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且人均创利能力最强,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人员少、成本低、利润高等特点,杂志的赢利的确实很强,可以说一本好杂志就是一棵摇钱树。因为媒体后期投入成本并不大,设备无无非就是几台电脑,投资期刊的成功模式和成功案例最多。所以杂志一开始就背负上了较高的赢利期望值。  任何投资都是为了取得投资收益,得到投资回报,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定位和广告营销定位,没有关于有效发行量、有效覆盖地区、有效版面规模、获得相对竞争优势的版面强度等数量效益界限的计算与把握,以及一系列相应营销措施的配合与跟进,投入很可能会“打水漂”’。  新杂志创刊前,在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后,最好是由媒体人和投资人双方确定杂志的定位。而新期刊按照的定位,运作几期后,必然会咨询来自该杂志定位时假想读者和杂志人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咨询结果通常会显示: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更多的是否定杂志的定位。这时,投资方第一反应就是:开始怀疑定位或执行有偏差。有的投资人开始对期刊的专业管理工作参与过深,而且固执己见,要求被投资人必须言听计从,令行禁止,不管决策正确与否。一种是指手画脚,对办刊人的专业管理工作横加干涉,往往理念不和造成合作破裂,《新××》杂志采编骨干集体跳槽就是这种典型。还有一种是监视和说教,对职业经理人像家长看小孩一样总是监视和不信任的态度。  其实,我的看法:一是主管、主办、投资方应该开明一些、有耐心一些,干涉不能太多。遇到问题要从治理结构上去解决分工、责任和权力的问题。二是要清楚:市场对新生事物,是很难接受的,总是会发现他的一些小毛病,然后放大这些小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是可以进行自我修复的,市场接受是需要付出时间做交换,是有一个过程的。新刊贵在坚持,坚持自己的定位,一年后你会看到胜利的曙光。三是需要合作方共同努力,按市场规律和经济法则办事,把风险降到最低点。遇到相关冲突,这里我强调用市场的手段解决问题,而一定不能用政治的所谓“谋略” 曲线救国来处理。  有的投资方走得更远,因为个人意气,炒掉操盘手,这面对的必然是重新找人替换整个团队,意味着追加一笔不菲的投资,要付出时间和很大的机会成本,而且要命的是,可能这个团队整体不如上个团队,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建议投资人需要学会在观望中忍耐,要尽量策略谨慎地处理。  第三大问题:双方严密规划,商定“过程监测、结果评估、赏罚奖惩”的规则  杂志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姻是一个前景看好的投资热点,同样也存在种种风险。因而对这些风险的论证和防范应具体和量化,这很有必要,投资的目的就是逐利,利从哪里来?风险在哪里?如何运作?投资的底线是什么?投资方必须对自己的目标是清楚明确的,否则自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自己都没有实际的计划,怎么确定执行者的进度。  在实际操作中,现实情况的表现不尽人意时,投资方对原则问题不能妥协。投资方自己和媒体人最好有大家一致认同的可执行的三年内各年度的目标及各年度的分季度分月目标,按杂志的投入产出基本规律,通常将杂志发展分为导入期(一般为3—6个月)、成长期(一般为第6-第36个月)、成熟期(一般为第36-第54个月)及衰退期(根据发展而确定时间)。在进行投入产出核算时,应重点做好导入期和成长期的财务预算。同时,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即在一定原则性的基础上,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超过预算的费用必须经董事会批准,否则一律按计划操作。我认为花钱要谨慎、有计划,浪费是品德的问题,不是经营的问题,经营上当花的一定不能省。所以,不管多大财力的投资者投资报业,合理控制成本,永远是必要的。其中,在投入产出的核算中,必须精确地列出在各个动态发展阶段的预算:  印刷成本。根据需要先进行委托加工生产,但要确保印刷质量和时效。一本杂志100多页,印1万册,用铜板轻涂纸,一期印刷费大概要5-10万,要看具体页数和印场。  固定资产投资。通常以满足基本需要为原则。  管理成本。应尽量减小中层人员,缩短管理等级,强调高效的集约化管理。  采编成本。通常对采编成本应进行总量控制。编辑成本每页算1000元(不算高吧),  广告成本。此项成本主要用于客户联谊、广告推广会等方面。  发行成本。实行不同阶段的费率控制,强调有效发行比片面强调发行总量更有意义。  品牌推广成本。根据品牌建设的规律,在各个阶段进行不同规模的投入。  工资、福利、稿费、差旅费、交通、通讯、税费等相关费用。  9.发行、广告及相关副业的产出。  除了对前期硬件投入、工资、稿酬、运营成本、差旅、印刷、发行、推广、流动资金等进行匡算计划以外,还需要执行人 的具体操作方案。各高管层人员(包括兼职)到岗后,应该在20天内根据杂志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及各人的岗位职责,将自己的工作思路理清并加以细化,从而形成各阶段的操作方案。每个人都必须提供主要包括:工作目标(包括时间限制和最终完成成果);工作思路(如何完成,其过程,所需资源设施人员);管理理念及风格(团队的选择标准及选择方案);下属人员的结构、数量、素质、工作职责、考核办法、人员进退制度等;风险防范;团队配合的工作计划等。

2-400《城市管理与科技》,北京出版的杂志,双月刊,单价12元。4-649《城市公用事业》上海出版,双月刊,单价6元,你随时可以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果你住在柳州,我可以上门为你办理订阅。谢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