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方主要国家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

西方主要国家核心价值观

普世价值是美国的价值观,很多中国人也无法理解,因为两国意识形态不同,对是非黑白的认知,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而是受周边环境,价值趋向,信息(教育、宣传)的影响,不同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不同。——从小身边人都说你邻居是坏人,通常来说,你就会认为他是坏人

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经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的不断凝练以及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不断宣扬和整合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口号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思想成果;另一方面,作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的工具呈现出抽象人性论、价值绝对化和阶级欺性的特性,体现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唯心性与虚伪性。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始于两次思想运动。中世纪的欧洲,是神权和王权共同主宰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社会,人身依附、教会宰制、等级世袭、禁欲主义等压抑着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活力。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育、成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及封建宗教神学愈来愈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和障碍。为了发展商品经济、争取政治地位和保护私有财产,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进行了两次思想斗争。一是始于14世纪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类理性、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神性、禁欲束缚、等级桎梏。二是17、18世纪以自然法学说与社会契约论为思想基础的启蒙运动,从霍布斯的自然权利论、斯宾诺莎的理性自由观、洛克的民主平等思想,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关于天赋人权、自然平等、生而自由、社会契约、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成为资产阶级向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神学禁锢宣战的理论武器,并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西方精神文化危机的根源 目前不仅中国社会陷入了道德沦丧、理想缺失的精神文化危机,而且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精神的现代西方文化也陷入了危机,不同的只是中国社会正在从前工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变,而西方国家正在由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工业文明向以知识经济、智业经济为主导的新的文明形态转变,我们将这种正在出现的新文明称为智业文明。 中国社会“革命理想”的破灭和革命意识形态信仰的坍塌并不是今日之事,而是早在“文革”结束时就出现了。“文革”最终使国人猛醒:那些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神圣名义下进行的“斗私批修”的“革命”行动,原来只是一些“篡党夺权”、争权夺利的丑恶勾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领导层虽然在政治上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否定了“文革”,但继续倡导过去的革命意识形态价值观,并禁止学习吸收现代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所以中国社会的精神信仰缺失问题并没有解决,改革开放初潘晓所引发的那场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大讨论,就是对这种社会信仰危机的生动写照。于是,随着中国改革的推进,社会风气日益恶化、腐败蔓延、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需要的新的道德、新的理想、新的文化价值观在哪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从人类现存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去寻找。对此,国内思想界主要有三种主张: 一是主张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这是新儒家的观点。儒家文化虽然在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深厚传统,但现在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四书五经”所倡导的那套价值观,更没有人会相信《论语》会引导中国实现现代化。 二是主张以民族主义作为凝聚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但民族主义只有在一个民族遭受外来威胁或欺压的特殊时期才有团结和凝聚民心的作用,而不可能作为任何一个民族和平建设时期的道德和精神依托,过分宣扬民族主义,不但会加剧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最终可能将一个国家引向军国主义的歧途。从国内一些民族主义青年在网上宣扬中国军队横扫东南亚、饮马印度洋的言论,就可以看出极端民族主义的危险性。 三是主张以现代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基督教文化取代传统的革命意识形态。赞成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其中的一些人已经改信了基督教。中国社会要现代化,当然必须确立自由民主价值观,但自由民主价值观只能成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而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终极或最高价值观,现代西方人是以基督教文化作为道德精神支柱。并且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世俗价值观与主张谦卑、奉献、节制的传统基督教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始终是现代西方社会文化没有克服的内在矛盾。况且,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已经标志着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及其文化已经走到了尽头,绿色主义等新的价值观正在修正或取代西方传统的工业文明价值观。而要把缺乏宗教传统的多数中国人变成基督教徒更是不可能的。 显然,上述三种主张都是不可行的。而且我们观察人类历史就可以发现,人类文明史以来的所有文化价值观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抛弃,宗教的生命力虽然比世俗文化强大得多,但也在许多历史时期遭遇到生存危机。其中的原因何在呢?根本原因在于迄今为止人类的所有文化价值观都是坚持以物为本的,都是以某种物作为衡量价值的根本标准的。如中国儒家文化主张以“礼”为中心,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坚持以神为中心,以君主等权势人物的话作为标准,即权力为本;或者以宗教典籍倡导的原则作为标准,即以神为本;前苏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则是以某种集体为中心;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则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而由于权势、神、国家、民族等这些“物”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变化甚至消失,以这些“物”为中心的价值观也将随之变化或过时。 人是世界上惟一行为不受生物本能支配而主要受思想支配、具有精神创造性和行为自主性的动物,而人类行为的自主性意味着人类的命运完全由自己主宰,既可以行善而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使人类生生不息地无限繁衍;也可能为恶而相互残害,很快就自我毁灭。所以人类要生存发展,要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光明的前景,避免自我毁灭的命运,就必须建立一种约束人类相互残害的为恶行为,使人向善避恶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类所要寻找和建立的这种指导人类行为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应该是一种相对恒定不变的价值观。如果像古代社会那样社会价值观主要是由强权统治集团强加给社会大众的,强制要求民众遵循的,或者是像现代西方社会那样主张价值观多元化,那就意味着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是当权者或个人的事情,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探索人类价值观就没有意义。而人类所寻找的不是一种主观的、多元的、会因主体的变化而改变的价值观,而是一种引导和规范人类行为的客观不变的共同价值观,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寻找和建立这样一种人类共同价值观。 我们认为,人类追寻的这种客观不变的共同价值观不是一种以物为本的价值观,而应该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所谓人的价值,实质上就是事物对于人的作用和意义,要探寻人的价值所在,就必须一方面把握事物的本性及其存在发展规律,也就是认识“天道”、“地道”,这正是一切具体科学的任务;另一方面必须把握人的本性及其存在发展规律,即认识掌握“人道”,而这是人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任务。所以人是一切价值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的价值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只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反映了人的本质需要,才能与人这个“本”共存亡,才不会随意变化和过时。 而且只有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能使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得到尊重。历史上的那些以物为本的价值观由于忽视和抹杀了人的价值,都导致了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侵害。以“礼”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倡导“三纲五常”,愚忠和愚孝,导致了对人的生命和本性的摧残,被鲁迅称为杀人的礼教;以神为中心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提倡禁欲主义,号召信徒们轻视世俗的生活,勇于牺牲自己去信奉上帝;前苏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则要人们把自我牺牲作为一种美德,为了某种政治理想和集体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这些价值观无一例外都主张为了某种物、团体、宗教或政治理想的需要而无条件牺牲个人的生命、生活、尊严和价值。 对于人类价值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少思想家早有明确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明确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明确提出了要破除以神为中心的世界,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主张,开启了近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潮流。此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价值观就成了西方工业文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权思想和保护人权的行动在西方社会不断发展。20世纪以后,世界大战、核武威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暴露了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局限性,从而使人本主义价值观日益成为一种为全球认同的价值观。如今,以人为本几乎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口号:社会以人为本,经济以人为本,政治以人为本,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这些提法如今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很流行。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即使现在最发达的西方社会也不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而是一个以物为中心的社会,是一个以经济、科技、金钱为中心的社会,是一个人被异化、被物奴役的社会。原因何在呢?根本原因在于西方人对人之“本”,也即人的本质、本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上,西方社会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把人性主要归结为人的自然、生理方面的本性,结果使不少西方人过分追求生理物质欲望的满足,陷入了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另一种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把人性主要归结为人的精神、道德理性,结果由于对人的理性的过分自信,一方面把人引入了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机械主义的歧途,使人成了机器,成了工业和科技的奴隶,陷入了随时可能被自我毁灭的核弹威胁之中;另一方面则把人引入了通过暴力手段彻底摧毁现存社会以建立“理想社会”的疯狂“革命”之中,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灾难。第三种是19世纪以来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主要把人性归结为人的本能欲望、意志、情感、直觉等非理性方面的特性,结果使一些人沉溺于主观自我的非理性体验之中,陷入了丧失理想、过分自恋、反社会的精神危机之中。 因此,人类的价值观必须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现在东西方文化和精神危机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于对人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而要建立一种真正维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关键在于对人的本性必须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否则,以人为本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经济无比发达,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政治制度高度完美,是其他国家效仿的样板 价值观被广泛接受并传播 美国人的价值观 (转载)记得1998年我参加过一项美国人对中国人价值观和美国人价值观的调查和对比(美国英语学会主办),他们让你说出你自己人生当中最看重的,然后再按照大家所说的几率排出中国人最看重的前十项,也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展示。 结果出来了,中国人第一看重的是“金钱”,其次是“家庭”、“爱情”、“工作”、“学历”等等。 美国人的价值观中位居第一位的是我们做梦都想不到、并且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的:change(变化)。 美国人最崇尚的是“变化”,而因此美国人号称世界上著名的“mobile race”(流动民族)。 其次他们看重的是:“时间”、“挑战”、“机遇”等等,“家庭”和“爱情”自然也在其中,“金钱”也在其中,只不过位置在中间和靠后。 美国人喜欢变化,他们老喜欢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甚至是生活环境。他们的这个变化其实主要是针对于自己的工作而言的。 只有变化,人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才能活的有意义,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而多彩。 美国人就是看重自己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实现。 “人挪活树挪死”,中国人虽然也很赞成这句话,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很害怕,因为“变化”就意味着“挑战”和“不稳定”,甚至是“危险”。 我自己也一直想变换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可却一直拖到现在不愿意离开这个可以衣食无忧的地方。 所以我崇尚的两个字也是“变化”,我用此来激励自己,看看能不能突破自己。 这场调查有十个美国教师志愿者主办,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当时调查完排出顺序并进行对比以后,好多中国人都不好意思,毕竟中国人最爱“钱”。 而美国人就从“变化”里争取得到更多的“钱”,远远没有中国人直接。 那也就是说中国人看重结果,美国人看重过程。他们认为人生当中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人离不开钱,但如果通过挣钱这个过程可以让人的才华和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那才是人最幸福的。 所以他们看重:人在自己喜欢的环境当中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并能够挣最大限度的M 结束以后,让中国人提问题,十个美国老师一并排站在讲台上,足足等了约十五分钟,全场几百人无一人发问,他们尴尬的走下了讲台。 中美价值观有差别,文化有差别,就连性格、教育方式、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 但彼此对比和借鉴应该说是有必要的。 美国人的价值观,对中国的孩子甚至大人应该有一定的启发。

西方国家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中西方精神文化危机的根源 目前不仅中国社会陷入了道德沦丧、理想缺失的精神文化危机,而且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精神的现代西方文化也陷入了危机,不同的只是中国社会正在从前工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变,而西方国家正在由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工业文明向以知识经济、智业经济为主导的新的文明形态转变,我们将这种正在出现的新文明称为智业文明。 中国社会“革命理想”的破灭和革命意识形态信仰的坍塌并不是今日之事,而是早在“文革”结束时就出现了。“文革”最终使国人猛醒:那些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神圣名义下进行的“斗私批修”的“革命”行动,原来只是一些“篡党夺权”、争权夺利的丑恶勾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领导层虽然在政治上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否定了“文革”,但继续倡导过去的革命意识形态价值观,并禁止学习吸收现代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所以中国社会的精神信仰缺失问题并没有解决,改革开放初潘晓所引发的那场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大讨论,就是对这种社会信仰危机的生动写照。于是,随着中国改革的推进,社会风气日益恶化、腐败蔓延、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需要的新的道德、新的理想、新的文化价值观在哪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从人类现存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去寻找。对此,国内思想界主要有三种主张: 一是主张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这是新儒家的观点。儒家文化虽然在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深厚传统,但现在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四书五经”所倡导的那套价值观,更没有人会相信《论语》会引导中国实现现代化。 二是主张以民族主义作为凝聚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但民族主义只有在一个民族遭受外来威胁或欺压的特殊时期才有团结和凝聚民心的作用,而不可能作为任何一个民族和平建设时期的道德和精神依托,过分宣扬民族主义,不但会加剧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最终可能将一个国家引向军国主义的歧途。从国内一些民族主义青年在网上宣扬中国军队横扫东南亚、饮马印度洋的言论,就可以看出极端民族主义的危险性。 三是主张以现代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基督教文化取代传统的革命意识形态。赞成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其中的一些人已经改信了基督教。中国社会要现代化,当然必须确立自由民主价值观,但自由民主价值观只能成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而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终极或最高价值观,现代西方人是以基督教文化作为道德精神支柱。并且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世俗价值观与主张谦卑、奉献、节制的传统基督教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始终是现代西方社会文化没有克服的内在矛盾。况且,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已经标志着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及其文化已经走到了尽头,绿色主义等新的价值观正在修正或取代西方传统的工业文明价值观。而要把缺乏宗教传统的多数中国人变成基督教徒更是不可能的。 显然,上述三种主张都是不可行的。而且我们观察人类历史就可以发现,人类文明史以来的所有文化价值观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抛弃,宗教的生命力虽然比世俗文化强大得多,但也在许多历史时期遭遇到生存危机。其中的原因何在呢?根本原因在于迄今为止人类的所有文化价值观都是坚持以物为本的,都是以某种物作为衡量价值的根本标准的。如中国儒家文化主张以“礼”为中心,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坚持以神为中心,以君主等权势人物的话作为标准,即权力为本;或者以宗教典籍倡导的原则作为标准,即以神为本;前苏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则是以某种集体为中心;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则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而由于权势、神、国家、民族等这些“物”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变化甚至消失,以这些“物”为中心的价值观也将随之变化或过时。 人是世界上惟一行为不受生物本能支配而主要受思想支配、具有精神创造性和行为自主性的动物,而人类行为的自主性意味着人类的命运完全由自己主宰,既可以行善而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使人类生生不息地无限繁衍;也可能为恶而相互残害,很快就自我毁灭。所以人类要生存发展,要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光明的前景,避免自我毁灭的命运,就必须建立一种约束人类相互残害的为恶行为,使人向善避恶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类所要寻找和建立的这种指导人类行为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应该是一种相对恒定不变的价值观。如果像古代社会那样社会价值观主要是由强权统治集团强加给社会大众的,强制要求民众遵循的,或者是像现代西方社会那样主张价值观多元化,那就意味着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是当权者或个人的事情,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探索人类价值观就没有意义。而人类所寻找的不是一种主观的、多元的、会因主体的变化而改变的价值观,而是一种引导和规范人类行为的客观不变的共同价值观,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寻找和建立这样一种人类共同价值观。 我们认为,人类追寻的这种客观不变的共同价值观不是一种以物为本的价值观,而应该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所谓人的价值,实质上就是事物对于人的作用和意义,要探寻人的价值所在,就必须一方面把握事物的本性及其存在发展规律,也就是认识“天道”、“地道”,这正是一切具体科学的任务;另一方面必须把握人的本性及其存在发展规律,即认识掌握“人道”,而这是人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任务。所以人是一切价值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的价值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只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反映了人的本质需要,才能与人这个“本”共存亡,才不会随意变化和过时。 而且只有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能使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得到尊重。历史上的那些以物为本的价值观由于忽视和抹杀了人的价值,都导致了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侵害。以“礼”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倡导“三纲五常”,愚忠和愚孝,导致了对人的生命和本性的摧残,被鲁迅称为杀人的礼教;以神为中心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提倡禁欲主义,号召信徒们轻视世俗的生活,勇于牺牲自己去信奉上帝;前苏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则要人们把自我牺牲作为一种美德,为了某种政治理想和集体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这些价值观无一例外都主张为了某种物、团体、宗教或政治理想的需要而无条件牺牲个人的生命、生活、尊严和价值。 对于人类价值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少思想家早有明确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明确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明确提出了要破除以神为中心的世界,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主张,开启了近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潮流。此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价值观就成了西方工业文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权思想和保护人权的行动在西方社会不断发展。20世纪以后,世界大战、核武威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暴露了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局限性,从而使人本主义价值观日益成为一种为全球认同的价值观。如今,以人为本几乎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口号:社会以人为本,经济以人为本,政治以人为本,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这些提法如今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很流行。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即使现在最发达的西方社会也不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而是一个以物为中心的社会,是一个以经济、科技、金钱为中心的社会,是一个人被异化、被物奴役的社会。原因何在呢?根本原因在于西方人对人之“本”,也即人的本质、本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上,西方社会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把人性主要归结为人的自然、生理方面的本性,结果使不少西方人过分追求生理物质欲望的满足,陷入了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另一种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把人性主要归结为人的精神、道德理性,结果由于对人的理性的过分自信,一方面把人引入了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机械主义的歧途,使人成了机器,成了工业和科技的奴隶,陷入了随时可能被自我毁灭的核弹威胁之中;另一方面则把人引入了通过暴力手段彻底摧毁现存社会以建立“理想社会”的疯狂“革命”之中,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灾难。第三种是19世纪以来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主要把人性归结为人的本能欲望、意志、情感、直觉等非理性方面的特性,结果使一些人沉溺于主观自我的非理性体验之中,陷入了丧失理想、过分自恋、反社会的精神危机之中。 因此,人类的价值观必须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现在东西方文化和精神危机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于对人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而要建立一种真正维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关键在于对人的本性必须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否则,以人为本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以人为本

制造个人影响 体现个人价值 追求被更多人承认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建议你读读《美国独立宣言》,很经典地诠释了这些价值观。

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中国当前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第一层面 、国家层面 :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第二层面 、社会层面 :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第三层面 、个人层面 :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内容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也是对我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的一个概括,而且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大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看似简单的二十四个字却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内涵,而又是每四个词作为一个单位分别对不用层面做出不同的概括,在十八提出以后就广泛运用到看社会当中并且我们也发现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要求记住的并且知道却深刻的含义。 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各有不同的含义以及是针对不同的层面的 这样的层面我们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不同的表述也确切到每一个层面的不同的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国家层面上的,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在社会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个人层面的。对于国家来讲我们希望建设一个国强民富的,m人民当家作主的,又是文明的并且是安全的这样一个国家为人民建设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对于社会来讲希望我们希望对于大家来讲是自由的,大家都是平等的,以及大家生活上是公平的并且有法可依,而对于自身来讲就是要做到爱国,对于工作室尽心尽责地,是诚信的并且对人是友善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深度学习的  核心价值观看似看似很简单但是其含确实需要我们大家用心去体会的,仅仅只是背住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去践行它而不是仅仅只是在思想上有这样的觉悟。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个人的价值观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我们迷茫的时候可以去看一下核心价值观并且为之付出行动,那么你将收获更多并且对于自身在未来的生活当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讲就是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非常的高无论是对于我们而言还是国家社会来讲,所以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我们要切身做出行动而不是空谈。

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自《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主要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容:  第一层面 、国家层面 :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第二层面 、社会层面 :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第三层面 、个人层面 :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西方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比较

我也说不好,感觉最大的区别是:内求与外求。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围绕人民的幸福为了人民谋谋福利。西方的价值观是为了自身的切身利益。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比西方先进的地方太多,求同存异,天下大同,中国追求互利共赢,不是西方能比的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的公约下发挥个人的潜能。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一切按照党的要求去做。

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随心、简单

提高个人素质没有妥协,人附属于生活环境。

基督教,以及从基督教教义派生出的灵魂独立平等的观念,还有就是契约精神。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中国,西方价值观念主要是指来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思潮,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政治思潮及其宣扬的西方政治价值观,而并不包括那些正确的西方社会科学知识。重视个体。着眼于个体、立足于个体、以个体为出发点和轴心来构建价值观体系,这是价值观现代化的重要特点。核心价值观至少有三种功能:1、约束功能就是告诉我们一种尺度和标准,比如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2、调节功能使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3、驱动功能就是激发人内在的创造,激发能动性,放飞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像马斯洛所说的,是人生的巅峰体现。所以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没有这样一种约束功能、调节功能和驱动功能,人就可能不知道怎么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