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官网

文稿内容要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文字精练、文笔流畅、数据准确无误。所用名词术语以国家规定或已通用者为准。中药用正名,切忌使用不规范名称及术语。1.图表和照片要少而精,正文与图表避免重复。文内图应标明序号,对所示病变要加注箭头。2.参考文献主要选用亲自阅读的文章,并注意与原文核实;引用及书写要规范。3.投寄本刊的稿件要求作者发E-mail,同时寄纸样稿件及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1份(注明来稿是作者独立原创作品,未曾发表过,无一稿多投,作者署名及排序无争议,该论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和其他合法权利)。4.论文首页写清楚作者姓名、E-mail地址、有效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工作单位;并写明通讯作者姓名、E-mail地址。5.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综述类文章需要另附英文的文题、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及关键词,其他栏目不需要英文内容。如为科研课题请写明课题名称及项目编号。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3号;邮编:100040。

鳞屑性:患者有眼痒、刺痛、烧灼感;眼睑边缘有充血、潮红等炎症表现;眼睑边缘及睫毛表面附有鳞屑,睫毛根部可见皮脂;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眼睑边缘无溃疡或脓点。溃疡性:患者也会有眼痒、刺痛、烧灼感,但比鳞屑性更严重;皮脂更多,睫毛根部可见脓疱,表面附有痂皮,去掉痂皮后可见溃疡;睫毛脱落后不可再生,形成秃睫;溃疡愈合后瘢痕收缩可导致倒睫;长期患病可引起慢性结膜炎及溢泪、眼睑边缘肥厚变形。眦部睑缘炎:多为双侧,主要位于外眦部(外眼角);患者除有眼痒、刺痛、烧灼感外,还会有异物感;病变局部充血、水肿、浸润、糜烂。严重者可累及内眦(内眼角),还可导致邻近结膜慢性炎症。

中国中医药眼科杂志官网

中华医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复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东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江苏医药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山东医药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天津医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 中国公共卫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卫生研究 营养学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环境与职业医学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中国卫生经济 毒理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妇幼保健 中国学校卫生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生殖与避孕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针炙 中成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药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华中医药杂志针刺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中医杂志 新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天然药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生理学报 解剖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生理科学进展 中华病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病毒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检验医学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糖尿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华肿瘤杂志 癌症 中国肿瘤临床 肿瘤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肿瘤防治研究中国癌症杂志实用肿瘤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研究 眼科新进展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牙体牙髓周病学杂志口腔医学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3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放射学实践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抗生素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华西药学杂志

韦企平,男,1948年5月出生,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医眼科世家韦氏眼科第四代学术继承人。省级中医眼科名医培养工程指导和带教老师;北京中医局“薪火传承3+3工程”韦玉英名老中医研究室负责人;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眼科协作组青盲协作分组负责人。同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眼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省级中医眼科名医培养工程指导和带教老师;北京中医局“薪火传承3+3工程”韦玉英名老中医研究室负责人;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眼科协作组青盲协作分组负责人。同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眼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主任,东方医院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承担北京同仁医院朝阳医院及外地多所眼科医院的会诊工作。浙江中医学院第三附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院等客座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班。是我国著名中医眼科世家——韦氏眼科第五代传人。曾先后从师我国著名西医眼科专家张承芬劳远秀费佩芬等教授。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多种疑难眼病及青光眼白内障显微外科手术。尤其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各种视神经疾病独具特色和疗效。撰写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官网投稿

对象主要是各级从事中医眼科工作和与此相关学科的科研及临床人员。并根据读者和作者定位决定每期选题。本刊特色以突出中医眼科辨证论治为主,特别是应用中医眼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眼科疑难病症研究进展的报道。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投稿须知: 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18个汉字以内;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 作者及其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具体至院系、科室,地区、邮编)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编、固定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 摘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所有来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正文前;英文摘要150个实词左右,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名应全部列出,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英文作者和单位应与中文对应。关键词:所有栏目应附关键词3-8个,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C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医药名词》(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基金资助要求中英文对照,请查找原始英文。 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作者未见文献报道”。 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以下标题用“”、“1”、“1”等标注。 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练。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科技名词术语:使用1989年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中医药名词》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医药词语全文应统一。使用英文缩略语,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注明中文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缩略语。中药一药一名,不可连写,使用药典名称或常用名,一药多名者,文稿中应统一;如属引用医籍内容,可按原书所用;地方药应加以注释。西药中文名称应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典》中的化学名,可在括号内标注商品名。草药注明拉丁学名。中医古籍使用全名,如文章内容需要,可标注相关版本信息。 图表、数字及计量单位:图表要求少而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编排采用“三线式”,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及中文数字。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具体可参阅《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符号和缩略词:数字公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等均应用符号书写,可另注明所用文种(如拉丁文、希腊文、日文)、字体(正斜体、大小写)和形式(上下角标)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内部资料、文摘、转载、保密资料、未发表论文等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本刊不再受理无参考文献的文章。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官网速度

麦粒肿又名睑腺炎,即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睑腺开口处进入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眼睑深部的睑板腺而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生于睫毛、毛囊或周围的皮脂腺者,称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称为内麦粒肿。这是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患,多发于青年人,预后较好,无损于视力,但反复或多发者,日后可能影响眼睑外观或功能。麦粒肿中医称其为“针眼”,又称“土疳”、“土疡”。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硬结,推之不移。局限于眼睑部,形如麦粒,痒痛并作,继则红肿热痛加剧,拒按,初起多伴有表证,后期多溃破流脓。【方一】芩薄汤【出处】《浙江中医杂志》【组成】黄芩6克,薄荷3克。【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明目。【主治】内、外麦粒肿。【方解】本方中黄芩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之功;薄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效,两药配合,相得益彰。【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的抗菌谱较广,薄荷所含薄荷脑能兴奋中枢神经,扩张毛细血管,麻痹末梢神经,两药合用具有消炎、止痒、止痛等作用。【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5日为1疗程。【方二】秦皮汤【出处】《普济方》【组成】秦皮、黄连(去须)、细辛(去苗叶)各60克,黄柏15克,青盐30克。【功用】清热燥湿,消肿止痒。【主治】内、外麦粒肿。【方解】方中秦皮、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细辛祛风止痛,青盐消肿止痒。【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秦皮所含秦皮素、鞣质等能抑制组织胺所致的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另可镇痛、抑菌。细辛有镇痛、抗炎、局部麻醉作用。【用法】上药共研末,和匀。每用30克,以水3盏,煎取1盏半,去渣,趁热洗患眼,洗后避风。每日洗3次。【方三】解毒汤【出处】《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组成】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草、肿节风各等份。【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睑腺炎,红肿疼痛。【方解】本方用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草清热解毒,肿节风散结消肿止痛。【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蒲公英固醇、蒲公英苦素,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能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并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地丁草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用法】一般共取80克,加清水1000毫升,煎数沸,先取药汁200毫升,日分2次内服,再将剩余药液倒入碗内,趁热先熏后洗患眼。最后将毛巾浸透,热敷患处。每日1剂,日洗2~3次。【方四】四黄膏【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组成】大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份。【功用】清热燥湿,攻积祛瘀。【主治】麦粒肿,睑缘局部红肿压痛。【方解】方中大黄泻火攻积,黄柏、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所含黄连素有加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功能,黄柏、黄芩亦有较强抑菌作用。【用法】将上药制成外用药膏。用75%酒精局部消毒患眼眼睑皮肤后将四黄膏均匀敷于患处,敷药面积为眼睑的大部分,盖敷料固定。次日揭去敷料,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再换药,一般2~3次治愈。【按语】此法应由医务人员在医院操作,切勿让患者自行敷药,敷药时药膏不可进入结膜囊内,用此方法时停用其他治疗方法。【方五】消炎明目方【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组成】食盐15克,明矾10克,冰片3克。【功用】清热解毒,消炎明目。【主治】热毒上攻型麦粒肿。【方解】方中明矾解毒明目,冰片清热消炎。【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明矾可从细胞吸收水分,使之脱水收缩,减少腺体分泌,减少炎性渗出而消炎;并可使局部小血管收缩,血液凝固而止血,低浓度可有消炎、收敛、防腐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用法】上药置碗内(大碗),捣细,即冲入沸开水一大碗,拌匀,泡化,澄清后装瓶备用。用时将药液加热至沸,先熏患眼,待温凉后用药棉蘸药液洗患眼,每次洗3~5分钟。日洗3次。【方六】银蒲解毒汤【出处】《山东中医杂志》【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天花粉、黄芩、赤芍、菊花各15克,荆芥穗、白芷、全蝎、甘草各10克。【功用】清热解毒,疏风行血,消肿散结。【主治】麦粒肿热毒上攻型,症见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便秘溲赤,苔黄,脉数。【方解】方中黄芩、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菊花、荆芥穗、全蝎疏散风热,通络止痛;赤芍清肝火,散瘀血;天花粉排脓消肿。且本方除口服外,又用药渣煎汤热敷,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促使炎症消散,内清外消,获效颇捷。【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蒲公英固醇、蒲公英苦素,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能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并对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可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用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1小时后,煎至400毫升,每日服1剂。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滤出药液,分2次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湿热敷患眼(重复使用时需再加热)。【方七】银翘散【出处】《温病条辨》【组成】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薄荷6克(后入)、淡豆豉9克、荆芥穗12克、牛蒡子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淡竹叶12克、芦根12克。【功用】疏风清热,消肿散结。【主治】风热客睑型针眼,症见病初起,胞睑局部微红肿痒痛。【方解】方中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竹叶、芦根、甘草以助清热。【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银花、连翘均具有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薄荷所含薄荷醇作用于皮肤或黏膜的神经末梢,血管收缩,局部产生清凉感,同时麻痹神经末梢,发挥消炎、止痛、止痒作用。【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方八】仙方活命饮【出处】《校注妇人良方》【组成】金银花15克、天花粉3克、防风10克、白芷12克、陈皮6克、赤芍12克、归尾9克、乳香6克、没药6克、皂角6克、穿山甲6克、贝母9克、甘草3克。【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热毒壅盛型针眼,症见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方解】方中金银花、天花粉、甘草清热解毒,消赤退肿;防风、白芷疏散风热,使蕴结之热毒从外消散;配陈皮利气化滞,赤芍、归尾、乳香、没药活血消滞止痛;贝母散结;皂角、穿山甲以消肿攻坚。【药理】金银花具有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赤芍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方九】竹叶石膏汤【出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组成】石膏30克,黄连、黄芩、栀子、竹叶、赤芍各9克,白术、扁豆各10克,升麻、生甘草各6克。【功用】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主治】脾胃伏热型麦粒肿。【方解】方中石膏、竹叶、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生津,赤芍活血散瘀消肿,白术、扁豆健运脾胃,升麻引药上行。【药理】石膏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有消炎、抗水肿作用,煅制后能收敛黏膜、皮肤等组织,减少分泌。方中所用栀子、黄连、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十】生斛花粉汤【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组成】生地黄、天花粉、夏枯草各15克,石斛、连翘、金银花、黄芩、黄柏、焦白术、白扁豆、党参各10克,枳壳6克。【功用】养阴清热,益气明目。【主治】脾胃内热未清,气血虚弱,余邪未净,热毒蕴伏所致的复发性麦粒肿。【方解】方中生地黄、天花粉养阴清热,石斛、连翘、金银花、黄芩、黄柏清热解毒,焦白术、白扁豆、党参益气,枳壳行气。全方以清热解毒,养阴益气,祛风散结为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所含黄连素有加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功能,黄柏亦有较强抑菌作用。天花粉对多种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夏枯草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方十一】二子明目汤【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组成】决明子、青葙子、牡丹皮、夏枯草各15克,桑叶、谷精草、淡竹叶各9克,菊花、赤芍、刺蒺藜各12克,生地黄、赤小豆各24克,生石膏30克,薄荷3克,番泻叶、生甘草各3克。【功用】清肝泻脾,祛风明目。【主治】急性睑腺炎。【方解】方中决明子、青葙子、夏枯草、谷精草、菊花清肝泻火明目,桑叶、淡竹叶、生石膏、薄荷疏风清热,牡丹皮、赤芍、刺蒺藜凉血活血散结,番泻叶泻脾胃积热。本方诸药协同清肝泻脾,凉血活血,祛风明目,解毒散结。【药理】决明子醇浸液有抑制细菌的作用,菊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杀灭作用,赤芍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用法】以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熬半小时,成人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至300毫升顿服。小儿每日1剂,水煎2次,共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每次服100毫升。【方十二】和血蒸剂【出处】《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组成】桑叶9克,明矾、石斛、食盐、山龙胆各3克。【功用】疏风散热,养阴燥湿,消肿止痛。【主治】麦粒肿初期,胞睑肿胀明显者。【方解】方中桑叶疏风散热,明矾燥湿消肿止痛,石斛养阴清热。【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明矾可从细胞吸收水分,使之脱水收缩,减少腺体分泌,减少炎性渗出而消炎;低浓度可有消炎、收敛、防腐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用法】上药加水400毫升,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眼、洗目。每日熏洗1~2次。

对象主要是各级从事中医眼科工作和与此相关学科的科研及临床人员。并根据读者和作者定位决定每期选题。本刊特色以突出中医眼科辨证论治为主,特别是应用中医眼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眼科疑难病症研究进展的报道。

百度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官网招聘

眼科新进展国际眼科杂志英文眼科学报国际眼科杂志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眼科国际眼科纵览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科杂志

生于1921年,幼年受医家世传的熏陶少年从医14岁开始跟父亲庞信卿老先生学医18岁即独步杏林1942年——1945年间在邢台市自立庞赞襄中医眼科诊所1955年成立了邢台市联合诊所1956年5月加入邢台市医院,任眼科主任。任河北省中医研究所临床组组长1956年9月调往保定河北省中医研究院工作,历任眼科临床组组长、眼科研究组组长、眼科副主任1961年至1965年7月任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1965年8月至1983年9月任河北省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教授,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眼科学会名誉委员、河北省中医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等职1998年9月退休2005年5月19日去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