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洛阳大学学报期刊号

发布时间:

洛阳大学学报期刊号

烂学校

邢永强1,2 温宏亮2(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郑州 400053)《洛阳大学学报》文章编号:1007-113X-(2004)-02-0077-04摘要 石灰桩作为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快速的软弱地基加固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近两年来利用石灰桩处理软弱地基的成功经验。文章阐述了石灰桩的加固机理、使用条件和成桩应注意的问题,说明了加固后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关键词 软弱地基 石灰桩 复合地基 地基加固1 前言在地质条件差的软弱地基上修建建筑物会遇到地基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其目的是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及降低土的压缩性以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迄今,人们已发展了许多种地基处理的方法,其中,石灰桩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具有可靠、快速加固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方法是在软弱地基中用人工或机械成孔,填入作为固化剂的生石灰及粉煤灰,夯实成柱体,即为石灰桩。利用生石灰的吸水、膨胀、放热作用和土与石灰的离子交换反应、凝硬反应等,改善桩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石灰桩和周围被改良的土体一起组成复合地基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2 石灰桩加固机理1 桩周土的加固1 膨胀挤密石灰桩在成孔后,灌入生石灰后因吸水膨胀,对桩间土产生强大挤压,这种挤压对地下水位以下软粘土的挤密起主导作用。2 脱水固结生石灰消化反应要吸收周围土的水分,同时,反应中放出的大量热量提高了地基土的温度,使土产生一定的脱水,从而使土中含水量降低,孔隙比减小,土体被挤密。地下水位以上受桩影响范围内的土孔隙水几乎全部被生石灰吸收。3 胶凝作用生石灰吸水生成的Ca(OH)2中有一部分与土中CO2发生碳酸化反应,使桩周土硬结,另一部分与粉煤灰中的 SiO2,Al2O3,Fe2O3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高强度水化硅酸钙[CaO·SiO2·(n+1)H2O]、水化铝酸钙[CaO·Al2O3·(n+1)H2O]、水化铁酸钙[CaO·Fe2O3·(n+1)H2O]等水化物。水化物对土颗粒产生胶结作用,使土聚集体增大,从本质上改变了土的结构,提高了土的强度,并且土体的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加。2 桩体强度增强、压缩性降低生石灰吸水膨胀,在周围土的约束下,桩体本身亦被挤密。另外,生石灰与粉煤灰拌和夯实成桩后,生石灰通过吸水膨胀、放热及综合反应等作用与含有较高SiO2,Al2O3,Fe2O3的粉煤灰产生火山灰反应,生成具有高强度、水硬性及水稳性的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铁酸钙。因而,桩体强度增强,压缩性降低,同时还解决了石灰桩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硬化问题。3 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必须满足建筑物对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 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环境·生态·水文·岩土:理论探讨与应用实践式中:fc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n为石灰桩与桩周土的应力分担比,根据实测,n取值范围为3~5;m′为石灰桩膨胀后的面积置换率,m′=(5~8)m,m为置换率设计值; 为加固后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 =ηfsk;fsk为原状土承载力标准值;η为地基土承载力增长系数,按实测分析η=2。2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地基压缩层范围内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按下式验算:σz+σcz≤fz(2)式中:σz为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σcz为自重应力;fz为下卧层的容许承载力。基底处的附加压力P0往下传递时,可假定按某一角度θ向外扩散,并均匀分布在扩散后的面积上。压力扩散角θ应根据处理后的土层情况而定。3 地基沉降计算石灰桩复合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包括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和下卧层的压缩变形,故总沉降量S由下式计算:S=S1+S2(3)式中:S1为复合地基加固区的压缩量;S2为下卧土层的压缩量。沉降量S1的计算采用天然地基的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地基变形模量则采用反映石灰桩和桩周土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压缩模量Esp。Esp=[1+m′(n-1)]E′s式中:E′s为加固后桩间土压缩模量。4 工程实录1 场区地质概况场区位于黄河一级阶地,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利工程地质因素较多。其中1层为杂填土,2—1层为淤泥及淤泥质土,2—2 层为粉质粘土夹粉土,均属高压缩性土,是石灰桩重点加固层。其下为粉土质粘土,属中压缩性土,分布较稳定,埋深3~5m,是石灰桩较理想的桩端持力层。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除杂填土中含浅层水外,其余各层土为弱含水或相对隔水层,水质有利于石灰桩加固。2 石灰桩加固地基石灰桩加固机理已被公认,但紧邻黄河一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仅5~9m,水下石灰桩会不会膏化?通过我们实践体会到,在施工中只要用小水泵排干孔内积水,使桩体密实,水下石灰桩是不会膏化的。由于石灰桩加固层均为高压缩土,且淤泥类土分布广泛,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12-20kPa,按Cu<30kPa 应布设维护桩的经验,5 栋楼需增加维护桩1 440 根,增加造价230 400元。通过现场地质分析,在淤泥类土上部普遍覆盖有1~3m较密实的杂填土,地面平整,不存在淤泥类高压缩土侧向挤出的临空面,且桩底平面下无软弱层。因此,未设维护桩,大大节省了地基处理造价。根据地质条件,桩长一般00m左右,比较适合人工洛阳铲成孔,桩径30m。桩距大多为7m×7m,置换率18~20。淤泥类土分布区,采用长短桩配合,分两个序次施工,多为梅花形排列,置换率25~37。经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桩土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位检测,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设计值170kPa,压缩模量大于5MPa,满足了设计要求。3 石灰桩的质量控制与成桩工艺在石灰桩复合地基加固实践中,要控制好桩体选材、桩材配比和成桩工艺3个关键环节。1 桩体选材构成桩体的主材是生石灰和粉煤灰。生石灰的活性CaO含量应大于85%,灰块直径以5cm左右为宜,粉灰含量应小于20%,矸石含量小于5%;粉煤灰为SiO2,Al2O3活性元素含量较高的新鲜粉煤灰,含水量应小于40%。2 材料配比在孔底有余水残浆时,桩端5m生石灰与粉煤灰比(灰比)为1:1,其他桩体为1:2(均为体积比)。桩端增加灰比解决了桩身密实度和施工安全,但留下了人为的软弱桩段,因此,在桩端5m掺入5%~7%的水泥,亦可消除人为膏化段。3 成桩工艺(1)成孔顺序应由外围向中心推进,以减少和隔离周边水流。为避免塌孔,应间隔成孔。(2)桩孔要圆滑垂直,上下一致,深度以设计桩长和取土观察进入桩端持力层的双控原则。(3)灌孔前孔内应水干浆净(余水残浆应小于20cm),灌孔时速度要快,配比要准,拌和要匀,夯击要实。这是确保成桩质量的要诀。(4)每次虚投厚度应小于40cm,以2~3个强劳力着力夯击5~8击,以夯击声沉闷停夯。5 复合地基检测与加固效果评述复合地基检测布点原则是:①不同地质单元;②面上合理控制;③地质条件较差地段;④施工质量欠佳处;⑤建筑物应力集中,结构体复杂处。根据上述原则,布置5组复合桩静载荷试验和68组(136点)桩体,1/2处桩间土进行N10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原位检测。静载荷试验按复合地基承载力2倍加荷(k=2),以沉降比s/b=015确定承载力。标载承载力fck=176~205kPa,标载沉降量s=46~28mm,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桩土的动静触探检测,检测深度大于桩长,一般在5m左右。桩体承载力fpk=186~278kPa,压缩模量Eps=10~8MPa;1/2桩间土承载力fsk=82~108kPa,压缩模量Ess=5~0MPa,较原土仍有较大提高(表1)。复合地基承载力fck:176~205kPa,压缩模量Ecs=4~2MPa,与静载荷试验结果十分接近。两种检测手段同步进行,龄期28d左右。其桩身强度仅为后期强度的50%~60%,还有较大的安全储备。表1 加固前后1/2桩间土强度提高率6 结语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石灰桩加固软弱地基的实践表明,在进行石灰桩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如场区地质条件和荷载情况的不同,调整配合化、置换率、桩长等,以满足建筑物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要求,防止不均匀沉降的产生。通过石灰桩加固,其土性和强度均有较大改善,变形量有较大减小。石灰桩具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便于就地取材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适用于各种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参考文献龚晓南复合地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刘鹏水泥土桩设计探讨洛阳大学学报,1999,14(4):66~史佩栋,陈环石灰加固软基技术现状与展望岩土工程师,1994,(2):12~王伟堂石灰桩加固大面积厂房软土地基地基处理,1995,(1):82~Stabilizing Soft Foundation with Quicklime PilesXing Yong-qiang1,2 Weng Hong-liang2(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Geo-sciences institute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00053)Abstract:As a reliable technique with a low cost and a high speed of construction,stabili-zing soft foundations by quicklime piles has been widely In this paper,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studying and applying quicklime piles obtained by Geo-sciences institute of Henan Province are Th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quicklime pile is analyzed,use condition,the problem to make a pile and the stabilizing effect are Key words:soft foundation;quicklime pile;composite foundation;stabilizing foundation

《洛阳大学学报》创建于1986年6月,是洛阳大学主办的高级学术理论期刊,是ISSN国际学术交流刊物,也是CN刊号的《洛阳大学报》的“姊妹期刊”。该刊一、三期为哲社内容,二、四期为自科内容。1995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发行。

洛阳大学学报期刊

洛阳大学创办于1980年9月,是我国利用世界银行教育贷款和通过洛阳市财政投入发展起来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过25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1997年实施异地扩建之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基本形成文理工综合,多科性的办学格局。1993年被国家教委列为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20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8年《洛阳大学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和德国《数学文摘》收录,此项水平在全国大专类院校中位居前10名。

《洛阳大学学报》,有强大的科研配置支持。洛阳大学现有教职工总数为592人,其中专任教师419名,其中,正高职23人,副高职1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133人,攻读博士10人,攻读硕士研究生的42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洛阳市拔尖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专家10名。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由原《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和《洛阳大学学报》合并而成,分为《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分别于199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学报为大16开96页,季刊。《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分别于199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学报为大16开96页,双月刊。

洛阳大学学报

邢永强1,2 温宏亮2(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郑州 400053)《洛阳大学学报》文章编号:1007-113X-(2004)-02-0077-04摘要 石灰桩作为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快速的软弱地基加固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近两年来利用石灰桩处理软弱地基的成功经验。文章阐述了石灰桩的加固机理、使用条件和成桩应注意的问题,说明了加固后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关键词 软弱地基 石灰桩 复合地基 地基加固1 前言在地质条件差的软弱地基上修建建筑物会遇到地基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其目的是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及降低土的压缩性以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迄今,人们已发展了许多种地基处理的方法,其中,石灰桩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具有可靠、快速加固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方法是在软弱地基中用人工或机械成孔,填入作为固化剂的生石灰及粉煤灰,夯实成柱体,即为石灰桩。利用生石灰的吸水、膨胀、放热作用和土与石灰的离子交换反应、凝硬反应等,改善桩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石灰桩和周围被改良的土体一起组成复合地基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2 石灰桩加固机理1 桩周土的加固1 膨胀挤密石灰桩在成孔后,灌入生石灰后因吸水膨胀,对桩间土产生强大挤压,这种挤压对地下水位以下软粘土的挤密起主导作用。2 脱水固结生石灰消化反应要吸收周围土的水分,同时,反应中放出的大量热量提高了地基土的温度,使土产生一定的脱水,从而使土中含水量降低,孔隙比减小,土体被挤密。地下水位以上受桩影响范围内的土孔隙水几乎全部被生石灰吸收。3 胶凝作用生石灰吸水生成的Ca(OH)2中有一部分与土中CO2发生碳酸化反应,使桩周土硬结,另一部分与粉煤灰中的 SiO2,Al2O3,Fe2O3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高强度水化硅酸钙[CaO·SiO2·(n+1)H2O]、水化铝酸钙[CaO·Al2O3·(n+1)H2O]、水化铁酸钙[CaO·Fe2O3·(n+1)H2O]等水化物。水化物对土颗粒产生胶结作用,使土聚集体增大,从本质上改变了土的结构,提高了土的强度,并且土体的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加。2 桩体强度增强、压缩性降低生石灰吸水膨胀,在周围土的约束下,桩体本身亦被挤密。另外,生石灰与粉煤灰拌和夯实成桩后,生石灰通过吸水膨胀、放热及综合反应等作用与含有较高SiO2,Al2O3,Fe2O3的粉煤灰产生火山灰反应,生成具有高强度、水硬性及水稳性的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铁酸钙。因而,桩体强度增强,压缩性降低,同时还解决了石灰桩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硬化问题。3 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必须满足建筑物对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 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环境·生态·水文·岩土:理论探讨与应用实践式中:fc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n为石灰桩与桩周土的应力分担比,根据实测,n取值范围为3~5;m′为石灰桩膨胀后的面积置换率,m′=(5~8)m,m为置换率设计值; 为加固后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 =ηfsk;fsk为原状土承载力标准值;η为地基土承载力增长系数,按实测分析η=2。2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地基压缩层范围内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按下式验算:σz+σcz≤fz(2)式中:σz为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σcz为自重应力;fz为下卧层的容许承载力。基底处的附加压力P0往下传递时,可假定按某一角度θ向外扩散,并均匀分布在扩散后的面积上。压力扩散角θ应根据处理后的土层情况而定。3 地基沉降计算石灰桩复合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包括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和下卧层的压缩变形,故总沉降量S由下式计算:S=S1+S2(3)式中:S1为复合地基加固区的压缩量;S2为下卧土层的压缩量。沉降量S1的计算采用天然地基的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地基变形模量则采用反映石灰桩和桩周土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压缩模量Esp。Esp=[1+m′(n-1)]E′s式中:E′s为加固后桩间土压缩模量。4 工程实录1 场区地质概况场区位于黄河一级阶地,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利工程地质因素较多。其中1层为杂填土,2—1层为淤泥及淤泥质土,2—2 层为粉质粘土夹粉土,均属高压缩性土,是石灰桩重点加固层。其下为粉土质粘土,属中压缩性土,分布较稳定,埋深3~5m,是石灰桩较理想的桩端持力层。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除杂填土中含浅层水外,其余各层土为弱含水或相对隔水层,水质有利于石灰桩加固。2 石灰桩加固地基石灰桩加固机理已被公认,但紧邻黄河一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仅5~9m,水下石灰桩会不会膏化?通过我们实践体会到,在施工中只要用小水泵排干孔内积水,使桩体密实,水下石灰桩是不会膏化的。由于石灰桩加固层均为高压缩土,且淤泥类土分布广泛,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12-20kPa,按Cu<30kPa 应布设维护桩的经验,5 栋楼需增加维护桩1 440 根,增加造价230 400元。通过现场地质分析,在淤泥类土上部普遍覆盖有1~3m较密实的杂填土,地面平整,不存在淤泥类高压缩土侧向挤出的临空面,且桩底平面下无软弱层。因此,未设维护桩,大大节省了地基处理造价。根据地质条件,桩长一般00m左右,比较适合人工洛阳铲成孔,桩径30m。桩距大多为7m×7m,置换率18~20。淤泥类土分布区,采用长短桩配合,分两个序次施工,多为梅花形排列,置换率25~37。经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桩土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位检测,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设计值170kPa,压缩模量大于5MPa,满足了设计要求。3 石灰桩的质量控制与成桩工艺在石灰桩复合地基加固实践中,要控制好桩体选材、桩材配比和成桩工艺3个关键环节。1 桩体选材构成桩体的主材是生石灰和粉煤灰。生石灰的活性CaO含量应大于85%,灰块直径以5cm左右为宜,粉灰含量应小于20%,矸石含量小于5%;粉煤灰为SiO2,Al2O3活性元素含量较高的新鲜粉煤灰,含水量应小于40%。2 材料配比在孔底有余水残浆时,桩端5m生石灰与粉煤灰比(灰比)为1:1,其他桩体为1:2(均为体积比)。桩端增加灰比解决了桩身密实度和施工安全,但留下了人为的软弱桩段,因此,在桩端5m掺入5%~7%的水泥,亦可消除人为膏化段。3 成桩工艺(1)成孔顺序应由外围向中心推进,以减少和隔离周边水流。为避免塌孔,应间隔成孔。(2)桩孔要圆滑垂直,上下一致,深度以设计桩长和取土观察进入桩端持力层的双控原则。(3)灌孔前孔内应水干浆净(余水残浆应小于20cm),灌孔时速度要快,配比要准,拌和要匀,夯击要实。这是确保成桩质量的要诀。(4)每次虚投厚度应小于40cm,以2~3个强劳力着力夯击5~8击,以夯击声沉闷停夯。5 复合地基检测与加固效果评述复合地基检测布点原则是:①不同地质单元;②面上合理控制;③地质条件较差地段;④施工质量欠佳处;⑤建筑物应力集中,结构体复杂处。根据上述原则,布置5组复合桩静载荷试验和68组(136点)桩体,1/2处桩间土进行N10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原位检测。静载荷试验按复合地基承载力2倍加荷(k=2),以沉降比s/b=015确定承载力。标载承载力fck=176~205kPa,标载沉降量s=46~28mm,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桩土的动静触探检测,检测深度大于桩长,一般在5m左右。桩体承载力fpk=186~278kPa,压缩模量Eps=10~8MPa;1/2桩间土承载力fsk=82~108kPa,压缩模量Ess=5~0MPa,较原土仍有较大提高(表1)。复合地基承载力fck:176~205kPa,压缩模量Ecs=4~2MPa,与静载荷试验结果十分接近。两种检测手段同步进行,龄期28d左右。其桩身强度仅为后期强度的50%~60%,还有较大的安全储备。表1 加固前后1/2桩间土强度提高率6 结语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石灰桩加固软弱地基的实践表明,在进行石灰桩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如场区地质条件和荷载情况的不同,调整配合化、置换率、桩长等,以满足建筑物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要求,防止不均匀沉降的产生。通过石灰桩加固,其土性和强度均有较大改善,变形量有较大减小。石灰桩具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便于就地取材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适用于各种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参考文献龚晓南复合地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刘鹏水泥土桩设计探讨洛阳大学学报,1999,14(4):66~史佩栋,陈环石灰加固软基技术现状与展望岩土工程师,1994,(2):12~王伟堂石灰桩加固大面积厂房软土地基地基处理,1995,(1):82~Stabilizing Soft Foundation with Quicklime PilesXing Yong-qiang1,2 Weng Hong-liang2(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Geo-sciences institute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00053)Abstract:As a reliable technique with a low cost and a high speed of construction,stabili-zing soft foundations by quicklime piles has been widely In this paper,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studying and applying quicklime piles obtained by Geo-sciences institute of Henan Province are Th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quicklime pile is analyzed,use condition,the problem to make a pile and the stabilizing effect are Key words:soft foundation;quicklime pile;composite foundation;stabilizing foundation

《洛阳大学学报》创建于1986年6月,是洛阳大学主办的高级学术理论期刊,是ISSN国际学术交流刊物,也是CN刊号的《洛阳大学报》的“姊妹期刊”。该刊一、三期为哲社内容,二、四期为自科内容。1995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发行。

洛阳大学学报期刊投稿

1、崔岩,1999年第4期,《评唐太宗的音乐观》,《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第60-63页。2、崔岩,2003年第3期,《也谈太原“黄坑”葬俗的宗教属性》,《洛阳大学学报》,第22-24页。3、崔岩,2003年第3期,《以隋唐为例驳“<通鉴>不载文人”说》,《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第87-90页。4、崔岩,2006年第4期,《论唐代科举制策试的匡时济俗功能》、《扬州大学学报》,第18-21页。5、乔治忠、崔岩,2006年第6期,《韵文述史 审视百代——论清高宗的咏史<全韵诗>》,《文史哲》(CSSCI),第69-74页。6、乔治忠、崔岩,2006年第9期,《清代历史地理学的一次科学性跨越——乾隆帝《题毛晃<禹贡指南>六韵》的学术意义》,《史学月刊》(CSSCI),第5-11页。7、崔岩,2007年第1期,《噶尔丹死亡问题考辩》,《清史研究》(CSSCI),第110-113页。8、崔岩,2007年第3期,《土尔扈特蒙古回归日期再探讨》,《卫拉特研究》,第27-30页。9、崔岩,2008年第5期,《乾隆帝御制诗史学价值探微》,《求是学刊》(CSSCI),第132-137页。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由原《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和《洛阳大学学报》合并而成,分为《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分别于199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学报为大16开96页,季刊。《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分别于199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学报为大16开96页,双月刊。

洛阳大学学报期刊要求

长江大学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洛阳理工学院学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新乡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韶关学院学报,晋中学院学报,重庆文理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湖北二师学院学报,南阳理工学院学报。如果要发表的话,可以具体商量下。

《洛阳大学学报》创建于1986年6月,是洛阳大学主办的高级学术理论期刊,是ISSN国际学术交流刊物,也是CN刊号的《洛阳大学报》的“姊妹期刊”。该刊一、三期为哲社内容,二、四期为自科内容。1995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发行。

洛阳大学创办于1980年9月,是我国利用世界银行教育贷款和通过洛阳市财政投入发展起来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过25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1997年实施异地扩建之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基本形成文理工综合,多科性的办学格局。1993年被国家教委列为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20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8年《洛阳大学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和德国《数学文摘》收录,此项水平在全国大专类院校中位居前10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