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外文学导读论文目录模板

发布时间:

中外文学导读论文目录模板

一般学校里都有最后论文定稿时为了统一格式而依据的样板格式,所以刚开始写的时候没必要拘泥于详细的格式要求。一般的论文分为题目、内容提要(中/英文都要)、目录、正文、参考书目、结论几部分,最好是询问老师有关论文格式的问题,不然到时候论文审稿就难过了

一、封面1、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1、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章节条目:五号宋体。3、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七、章、节、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一级标题序号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一)二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1)四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①五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十、参考文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一、附录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二、提示【页边距设置】上5cm,下5cm,左0cm,右0cm。【页码制作】视图页眉页脚自动图标集选中第X页共Y页。【28磅设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输入28磅文字。外国文学论文范文赏析:外国文学课程应用型改革的必然性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服务于时代,教学制约于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高校开始扩招到本世纪初毛入学率达到20%,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由传统精英教育向现代大众教育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以专科院校合并升格方式组建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世纪前后持续扩招的10年里,这些新建地方院校与老牌院校一起,共同承担了消化新中国建立后第二个人口生育高峰(上世纪80年代)蕴积的高等教育重任和完成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任务的社会责任。在持续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中,他们对自身地位处境、办学目标方向、发展出路等问题未及进行准确定位思考,事实上高速发展的大众教育形势也不容思考。只需例行一年一度“打开门”,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和疲于应付的工作任务。办学思路、模式无需创建和开拓,只需延续精英教育阶段“全国一盘棋”万众一心建设综合性大学的老路。在发展历史短底子薄、地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地域封闭学缘校缘联系欠佳等不利因素下,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追求学术型大学建设目标。客观地说,在此宏大目标下,这些院校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使办学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自身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回避的是,诸多现实问题也随之产生,且日渐凸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困扰地方院校、困扰全社会,以至制约我国大众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院校是在办学条件有限、生源质量较差情况下,走与老牌综合大学同样的学术精英人才培养之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教育活动收效甚微。教学中,一方面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教师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多年不变地守着同一个培养计划同一个大纲,竭尽所能地讲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驯化出来的课外书籍基本不看、学习基本被牵着鼻子转的学生,在高校大信息量、满堂灌的课堂上难以适应和疲于应付。应试教育阶段,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和社会参与,导致常识性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阅历积累不足。加之地方院校低分录取的学生知识功底较弱的特殊问题,使以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为指针的教学活动困难重重。学生对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识传授难于消化和理解,与教师之间难以形成“反馈”与“互动”的良好关系。于是教师全情投入的教学就成了单边进行无人喝彩的独角戏,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突出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体系及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校情学情,造成教学和教育质量同时滑坡。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数激增,给日常教学带来种种困难。人数激增,班型扩大,使课堂教学秩序难以把握,教学形式更趋于易于操作的满堂灌和一言堂,而以小班为易,曾经作为传统教学补充的研讨式、探析式、参与式教学难以坚持。另一方面是人数激增,使以拓展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难以开展。人数激增,并列班级增加,教学场所紧张。教室流动使用,学生走班,学生学习及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班级名存实亡,使第二课堂以及其它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参与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难于组织。在这两大问题之下,最终检验学校教育成效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毕业生的两大出口———考研和就业,均出现困局。重在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目标是培养理论功底扎实有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但如此教育之下的毕业生,首先在专业知识检验的第一道关口毕业论文(设计)中,常常照抄照搬甚至“满纸荒唐言”。之后在被看作专业知识水平终极检验的考研中,整体成绩也不理想。成功率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不能与生源质量较好又有深厚学术积淀的一本院校同日而语。而绝大多数选择毕业即择业的学生,在并不与他们所学专业、课程直接对应的职业招聘考录中言不成文、语不成体,在考查综合素质能力的面试中手足无措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现实是,一方面是学生苦读四年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难以录用到学用相适、上岗即能工作的实用人才。更为严峻的是,现今地方性院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院校总数6/7的份额,已无可置疑成为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主体。而这些院校办学方向模糊造成的投入产出失衡、学生学用不适、校地人才供求脱节,不是个案和局部,而是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问题是:这些院校越是在既有路线上发展扩大,越是造成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其教师在一心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的课堂上传授越多,对学生掌控越多,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越是不足,越是难以逃脱“理论基本不用”“、实践基本不会”和“毕业即失业”,的魔咒。而国家,在缓解了人口压力造成的高等教育压力的同时,却把就业压力抛向了社会,造成了新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同质化教育引发的地方院校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整体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管理部门到实体院校,早已形成自省自警的共识。同时也都预见到,随着生育高峰期人口完成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数实际减小,我国高等教育已在蕴积新的矛盾和危机,那就是即将到来的院校间残酷的生源竞争。生源竞争将是物质基础、学术环境都相对较差的地方院校必然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那么地方院校的出路在哪里?发展图存的希望何在?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谋发展,在自身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中求生存。要充分领会教育行政部门“分类指导、准确定位、办出特色”的指示精神,要充分理解国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高等院校层级化发展思路,从中找到适合自身内情与环境的合理定位。那就是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宗旨,以立足一方服务一方为原则,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地域化个性化发展之路,办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地位新世纪之后,国家和教育部持续适时颁发纲领性文件,实施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2005年教高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出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部署,倡导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扩大规模向加强内涵建设的战略性转移。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提出“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的基本路线,并以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资金支持,落实高等教育从“保量”到“提质”的切实转换。紧随其后的教育部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总体路线。到2012年教育部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则进而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方针。国家层面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清晰透明,这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及实践者对大众化教育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以及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层级化发展诸问题的广泛探讨,更推动了学界和实体高校对源于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应用性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国家继续实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新开辟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政策、资金、项目、平台等支持下,对于占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主体地位的地方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及实践的探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形成的成果结论看,刚刚建立的大众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出现新的“结构性短缺”。首先是学科分类内部结构失调。从大的学科分类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集中在理工类和新兴应用类学科上。主要探索上述学科实验教学场地、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人才培养渠道的开发和建设。而既难言成果转化也难言实际应用,而一向作为提高人综合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的传统人文社科类遭冷遇、被搁置,在“应用型”理论和实践大潮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继而在人文社科范畴内,外国文学课程所属汉语言文学及历史等传统人文类专业,因其既非“理论”也非“科学”,而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物、事件、精神、物质等成果材料的汇集梳理,且不与当前经济社会特定产业、行业直接对接,不具备“实操性”和“应用性”,从而全局失利,在方兴未艾的“应用型”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失重失语。在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自我绘制的“精文、强理、重应用”的发展蓝图中,文科的下行路线已十分明晰。进而在已经失重的人文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主干课外国文学又因其不具有文学及写作理论课对创作实践的先验指导性,也不具有语言课对言语文实践的经验总结性,而与中国各段代文学课一起与“应用”相关的一切断裂和绝缘。从“文科”到“人文”再到“文学”,在当前经济社会,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众高等教育中,似乎已毫无用处,丧失了安身立命的依凭。第二,是实践及理论探索的视域有所局限。统观国内相关理论成果材料和实践总结报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主要局限在学校宏观体系建设方面,如制度保证、资金落实、项目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进等宏观因素。而对决定教育改革成败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教育活动主体内容———教学层面落实问题探索不足。还局限在“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原则意见的提出,而对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模式方法、评介考核等应用型改革与实践实操层面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实为缺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的奠基者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因此课程建设是当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对于以人才培养类型作为分类标准的高校分类,最终也要落实在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建设应用型本科课程是当前推进高校分类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因而,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资金大力支持、院校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宏观体系构划业已就绪局面下,学科、专业、课程三级教学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无可退缩,它已占据大众教育改革深化最后攻坚克难的关键地位。而外国文学作为地方院校非应用类专业的主干课,也应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努力探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建立应用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课程体系。这既是大众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当务之急,也是地方院校一线教师当前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任务。任务重大而紧迫而,不容松懈。

你学习的是什么专业,那个学校的因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都是标题、目录、主题词、正文、参考文献一项也不能少的具体到设置的格式为页面:上下边距为2cm,左为5cm,右为2cm。因为是因为论文需要左装订。字:标题为二号黑体其余为四号字,正文的一级小标题为四号黑体二级小标题为四号楷体。

中外文学导读论文目录要求

我、可、以、帮、你。

同学 找到组织了啊 我们一定是一个学校 一个老师 一堂课的 希望不会找到一样的

因为不知道你们老师的要求,所以给你几条写论文的提示: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我们的老师也让我们写论文,一起加油吧!不知道这个答案你是否满意?

第一章 古代文学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节选)《奥德修纪》(节选)萨福《给所爱》《傍晚之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节选)《旧约》《出埃及记》(节选)《罗摩衍那》(印度)《罗摩衍那》(节选)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一千零一夜》《奴仆卡夫尔的故事》但丁《神曲》(节选)《罗兰之歌》《罗兰之歌》(节选)紫式部《源氏物语》(节选)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彼特拉克《万籁俱寂》《满脑子甜蜜的幻想》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节选)米开朗基罗《艺术家的工作》《灵与肉》拉伯雷《巨人传》(节选)米歇尔·德·蒙田《顺乎自然是一件好事》乔叟《坎特伯雷故事》(节选)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节选)十四行诗两首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节选)培根《论爱情》《论美》《论青年与老年》第四章 17、18世纪文学莫里哀《伪君子》(节选)帕斯卡尔《人算什么》三则卢梭《忏悔录》(节选)弥尔顿《失乐园》(节选)班扬《天路历程》(节选)彭斯《苏格兰人》歌德《浮土德》(节选)第五章 19世纪文学济慈《秋颂》雪莱《西风颂》拜伦《唐璜》(节选)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节选)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波德莱尔《黄昏的和声》雨果《悲惨世界》(节选)巴尔扎克《高老头》(节选)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节选)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节选)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节选)第六章 20世纪文学卡夫卡《城堡》(节选)乔伊斯《尤利西斯》(节选)艾略特《荒原》(节选)辛克莱·刘易斯《大街》(节选)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节选)加缪《局外人》(节选)贝克特《等待戈多》(节选)川端康成《古都》(节选)……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论文目录

比较文学方面的理论书,就国内的著作来说,有不少:卢康华、孙景尧合著的《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充任了入门的向导。这本书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如命名、定义、学派、特征、内容与范围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如可比性与工具性、影响研究法、平行研究法、比较诗学与美学,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介绍;对比较文学的发展史,如在中西方的酝酿、形成、成熟、发展,作了扼要而又鸟瞰式的叙述。在表述上,这本书文字简洁,例证较多,通俗明了,深入浅出,读者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学到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此外,日本大幸男的《比较文学原理》(中译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不过十万字,十分简要地介绍了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异同与优劣,文体学与主题学的基本内涵,发动者、接受者、媒介者及其关系,比较文学与价值判断诸问题,也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入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张隆溪编选的《比较文学译文集》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特性以及国外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的实际情况。张隆溪与温儒敏合编的《比较文学论文集》,精选了我国学者研究比较文学所写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如钱钟书的《读<拉奥孔>》、《通感》、《诗可以怨》,范存忠的《<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黄佐临的《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等。法国作者马•法•基亚的《比较文学》是法国学派的代表作,读者翻阅此书,可以深得影响研究的精神,窥测法国学派的主体风貌。这套丛书还将出海外与港台学者的论文集、北大教授们的专著、《中国比较文学年鉴》等,皆可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研习水平。此外,刘介民编的《比较文学译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曹顺庆编的《中西美学文学比较论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倪蕊琴等编的《比较文学译文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还有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会刊《中国比较文学》、《文贝》等,都可把读者的研习引向纵深。

已经存世出版的品种目录如下简介以 亚非,欧,俄,拉丁美洲来编排次序

第一章 古代文学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节选)《奥德修纪》(节选)萨福《给所爱》《傍晚之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节选)《旧约》《出埃及记》(节选)《罗摩衍那》(印度)《罗摩衍那》(节选)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一千零一夜》《奴仆卡夫尔的故事》但丁《神曲》(节选)《罗兰之歌》《罗兰之歌》(节选)紫式部《源氏物语》(节选)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彼特拉克《万籁俱寂》《满脑子甜蜜的幻想》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节选)米开朗基罗《艺术家的工作》《灵与肉》拉伯雷《巨人传》(节选)米歇尔·德·蒙田《顺乎自然是一件好事》乔叟《坎特伯雷故事》(节选)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节选)十四行诗两首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节选)培根《论爱情》《论美》《论青年与老年》第四章 17、18世纪文学莫里哀《伪君子》(节选)帕斯卡尔《人算什么》三则卢梭《忏悔录》(节选)弥尔顿《失乐园》(节选)班扬《天路历程》(节选)彭斯《苏格兰人》歌德《浮土德》(节选)第五章 19世纪文学济慈《秋颂》雪莱《西风颂》拜伦《唐璜》(节选)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节选)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波德莱尔《黄昏的和声》雨果《悲惨世界》(节选)巴尔扎克《高老头》(节选)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节选)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节选)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节选)第六章 20世纪文学卡夫卡《城堡》(节选)乔伊斯《尤利西斯》(节选)艾略特《荒原》(节选)辛克莱·刘易斯《大街》(节选)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节选)加缪《局外人》(节选)贝克特《等待戈多》(节选)川端康成《古都》(节选)……

中外文学导读论文目录下载

爱情语言是人类语言中最相通的。爱情把人的精神提升到与心灵对话的层次。爱情在人类社会中以永不衰竭的形式伴随生命存在。所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文学作品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通过对东西方不同爱情观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而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增进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进而促进双方的理解沟通。文学虽然是世界性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由此我们在分析和认识文学作品的某一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对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一个很深人的了解,才能真正理解某种文学创作模式产生的深刻背景。爱情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的爱情观,既有西方文化爱情观的影响,又深深地带着中国传统爱情观的痕迹。将体现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作一番比较,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使中西文学的爱情观念决然不同。我们以传统的中西文学为关照点,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爱情构成了西方人整个生活和生命的全部,爱情就是一切。朱光潜先生对此有精辟论述:“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在西方人眼中,爱情是人生的至乐。人生如果没有了爱情,那就失去了无限的趣味。”所以西方人将宗教家的天堂,称之为“永远的蜜月”,即是此意。西方人认为人在热恋中时,所倾慕的对象就好比天使一样,是完美无缺的,是绝对纯粹的。所以一次真正的爱情,会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道德得以升华。用中国人的话来说,一次真心的爱情,会使人大死大活一番,确使人有脱胎换骨之感。所以西方的文人学者艺术家,无不重视爱情,甚至于一生多次恋爱,以从中寻找灵感与激情。歌德每经过一次恋爱,就有一首好诗,即是此证。西方文学中往往把爱情视为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l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副主教克洛德一直被看做邪恶势力的代表,也是人们极力鞭挞的对象,但如果认真考察他的内心世界及同周围环境的联系,就不难发现他身上不仅有牧师的虚伪,也有着人性遭到压抑之后的悲哀。纵观l4世纪后期的欧洲,资产阶级掀起人文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直接抨击了中世纪的教会的精神独裁和禁欲主义,追求个人的现世幸福已成为普遍现象。克洛德也有了人性的要求。但他一直过着远离女人的清修生活,节制自己的各种欲望,并且自以为是快乐的。直到见到了在巴黎街头跳舞的艾斯美拉达,人的意识才觉醒了。他被这种强烈的爱折磨着,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忍受着一种比死亡力量还要强大的苦刑。作为一个神职人员,这可谓是大逆不道。但是副主教也是一个人,宗教的知识不能满足他对生活的要求,作为一个人,他也有人的感情、人的欲望、人的爱。基于这种爱,他才愤愤不平,发出人性的呼喊:“究竟,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这并不是他的错。”然而,正因为他所要求的这种爱是他所代表的那种势力和环境所不能允许的,因此,它的表现出来的方式便是扭曲的,变形的。在西方,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在文艺领域,只能写对上帝的爱,写恋歌成为一种罪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世纪依然:有法国经院哲学家、唯情论者阿伯拉尔与巴黎名媛哀绿依斯冲破重重阻挠,苦苦相恋,尽管身为僧侣却不理睬教会的禁欲主义,而是写了大量歌颂男女爱情的恋歌,在民间广泛流传,产生很大影响。在德、法两国民间广泛流传的骑士传奇《特利斯坦和绮瑟》中,写特利斯坦和绮瑟无意中喝了一种药.酒,这种药酒使人永远相爱。尽管他们受到绮瑟的丈夫马尔克国王的残酷迫害,但是他们的爱情永远消灭不了。西方文学中的爱情还可以使人摆脱厄运,绝处逢生,在西方关于《白雪公主》的多种版本中,以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白雪公主》为例,王子充满爱的深情的一吻是白雪公主死而复生的秘诀。中西方名人对爱情的评价也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差异。费尔巴哈:爱情,就是要成为一个人。莎士比亚:一个人明明知道沉迷在爱情里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是,在讥笑他人的浅薄无聊以后,偏偏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照样陷入爱情:盈柔的怀抱。歌德:在爱情中,最宝贵的不是占有,而是彼此的尊重与爱慕。孟子:食色,性也。林语堂:一个没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子的情妇就是妻子。傅雷: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部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来无穷的痛苦。老舍:爱情要是没有苦味。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爱情是神秘的,宝贵的,必要的,没有他,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带黄沙,为爱情而哭而昏乱是有味的,真实的!人们要得不着恋爱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假的,人若没有两性的爱,一切的爱都是虚空。之所以选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反映一种冲突,是因为这样才有必然性一一那不是性格的冲突,也未必是人格、品质的冲突,而是“理想的冲突”。他们都在对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合理的。而这理想又如此不同,所以悲剧在所难免。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因而感情的悲剧以婚姻悲剧居多。催人泪下的《孔雀东南飞》,重在写婚姻悲剧。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在于,围绕的轴心不是爱情,而是国计民生,风雅美刺等在我 n看来是重大的社会问题。爱情在我们看来是不重要的,并且在历史上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不能允许的。《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即纯文学理论的总纲,但是“言志”的说法很笼统,在当时主要是指政治上的抱负和志向。所以诗歌历来强调风雅美刺的传统,要写重大而严肃的题旨,没有个人化的私人情感空间,写“家务事”、“儿女情”是不行的。中国人亦深知爱情的美妙,但更知爱情不能仅囿于生理的范围,所以将爱情与孝悌、礼义相配合。由于礼是儒学四端中的其中一个元素,所以在中国传统修身立德上,礼便促使中国人在抒发感情上比较内敛含蓄。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色即才子结缘于佳人,英雄无缘于美女的中国爱情模式。中国的才子以手中的一支笔获取小姐的芳心,寒窗苦度的考场配以柔情似水的情场。“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名列元代四大爱情剧之首的《西厢记》,反映了广大人民美好而善良的愿望。男主人公张生给观众、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魁首”张生,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且富有胆略,张生便以他的风流儒雅、才思敏捷而吸引住莺莺。对于爱情的论断,古今中外,难以记述。但细究中西方的爱情论调,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本质异同,西方人是崇尚爱情的,除了宗教中将“性欲”作为一个需要抑制的东西去约束外,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是带着崇敬的心理去接受的。但在中国,大多数的人,对爱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因素,需要又排斥,接受又逃避,既憧憬爱情激动人心的一面,又恐惧爱情令人痛苦的一面,甚至于直接将爱情视为痛苦。这种矛盾的心态恰恰来自于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西方是有差异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和人家的文化还有历史背景不同。所以,中西方的爱情观是不一样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东西方差异是有的,但我们也有共识。有不同的爱情观,但我们都向往着美好的爱情;无论是梁祝化蝶还是茶花女、卡门或是舞剧天鹅湖,都是我们对冲破传统观念和对爱情的追求及向往。

同学 找到组织了啊 我们一定是一个学校 一个老师 一堂课的 希望不会找到一样的

论文目录:    《乌托邦叙事的意义——格非〈人面桃花〉阅读笔记》东北师大学报6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解读》《语文建设》7(人大资料全文转载)   《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与精神还乡》《东北师大学报》   《东北民族文化精神的追寻与艺术呈现》《雕塑》   《乌托邦精神的追寻》《作家》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边际性角色体验》《海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由方方、池莉小说中的粗俗女性谈起》(第2位,通讯)《文艺争鸣》   《女性自我、身体疾病及其文化内涵》(第2位,通讯)《东疆学刊》   《从〈泥鳅〉的文学隐喻分析底层叙事》(第2位,通讯)《文艺争鸣》   《祥林嫂年龄辨证》(第2位,通讯)《小说评论》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齐鲁学刊》2003年1期   《思想的行走与精神的守望》《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3期    《边际性: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角色体验》《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4期   《中国现代作家的角色体验与个性人格精神》《蒲峪学刊》2002年2期   《心灵走在回家的路上——作家的故乡记忆与艺术的精神还乡形式》《文艺争鸣》2002年4期   《“文学革命“群体话语的差异性分析》《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5期    《学科教学中学生知识整合实践的设想》《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2期   《巴赫金对话理论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对话性》《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5期    《学术腐败与道德自省》 《新文化报》2002年6月   《冷眼回望散文热》《文艺争鸣》2000年1期   《〈示众〉的叙述智慧》(合撰)《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6期   《三棱镜下的〈紫色学历〉》《吉林日报》2000年1月14日   《在历史与虚构之间》《文艺报》1999年12月28日   《走向色彩的诗学》《文艺争鸣》1999年1期   《哀婉凄清的咏叹——读〈永远的蝴蝶〉》《中学生文史参考》99年4期   《略谈小说叙述中的时间与空间》《写作》1998年9期   《由“单向度”走向“审美之维》《世纪论评》1998年5-6期    《记忆中的那片杏林》(创作)《散文》1998年2期    《艺术家的体验与艺术创造》《社会科学探索》1998年4期。   30《艺术的预成图式的功能》(合撰)《延边大学学报》1997年1期   《经验和艺术的依附与超越》《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3期   《精神的苦旅——追寻与超越中的生命体验》《社会科学探索》1995年3期   《生命缺失体验与文学创作》《蒲峪学刊》1995年4期   《文学解读与误读现象》(合撰)《文艺争鸣》1995年4期    《小说创作中的两种象征变形》《写作》1994年8期   《写作课要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1994年3期   《作家经验与艺术变形》《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4期   《经验视点上的艺术变形》《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增刊。   39.《论艺术变形》《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增刊。   《感知活动的现象分析》《蒲峪学刊》1990年4期    《阅读——一种间接的感知活动》《佳木斯师专学报》1990年6期   《王国维“境界”说辨识》《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4期   《“主题”一解》《语文学习与研究》1988年11期   《关于写作主体知识结构的思考》《蒲峪学刊》1987年4期   《〈人间词序〉作者新证》《文学遗产》1985年2期   《〈人间词话〉写作年代考》《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2期   《关于王国维二题》《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2期   《〈人间词话〉境界论辨证》《克山师专学报》1985年4期   《〈人间词序〉作者考》《文学评论》1982年2期   《王国维死因考辨》《江淮论坛》1982年2期   51.《人间词序出自谁手》《中国文化史500疑案》2004年版。   52.《都云境界妙,谁解其中味》《中国文化史500疑案》2004年版。   53.《文章结构过程概说》《克山师专学报》1986年3期。   《意境浅谈》《函授通讯》1982年11期。   《人间词序》出自谁手 《千古之谜》1   都云“境界”妙,谁解其中味 《千古之谜》1   冬访霍兰河 《巷报》1   被禁锢的白玉兰 《巷报》1     学术著作与教材目录:   《多元矛盾中的个性选择——中国现代作家的生命体验与创作》(专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子夜〉导读》(合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    《小学生作文心理与教育策略》(合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艺术经验论》(专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写作心理学》(专著)台湾艺文公司1994年初版    《汉语言文学基础》(合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    《写作心理学》(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文章结构论》(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写作自学指导》(合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吉林省幼儿教师幼教专科大纲》(合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   《作文法大辞典》(合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名篇阅读与鉴赏》(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9月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上、下册)(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中外文学导读》 吉林教育出版社 主编第一位 1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论文目录

这本书在哪里有卖,我是做幼教的,可以帮你看看!

8xiaode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