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耐火材料论文选题背景

发布时间:

耐火材料论文选题背景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about the impact of reflective coatings on building surface temperatures, airtempera- ture, globe temperature, energy consumptionandthermal comfort for buildings located in Shanghai, C Thislo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ot summers and cold winters, and the overalleffects of reflective coatings are complex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sin the summer and the potential penalties during In parallel, anotherexperiment with four smaller test cell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impact of envelope material thermal properties combined with 这篇论文介绍了有关反射涂层的实验研究,分别是对位于中国上海的建筑物的表面温度,空气温度,温度计的温度,能量损耗和热舒适度的影响。本位置的特点是炎热夏季和寒冷冬季的气候,考虑到夏季潜在的收益和冬季潜在的罚款,发射涂层的整体效应比较复杂。同时,有关四个更小实验间的实验已经被执行用来调查包含了反射涂层的外层材料的热力学性质。

硅砖泥料混练过程研究山东中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266043)摘要: 通过对Φ1 600×450 湿碾机混练硅砖泥料过程中泥料主要成分的混合均匀度、泥料成型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 发现在各种物料加入湿碾机时, 同时存在着扩散混合作用, 延长干混、湿混阶段的时间, 对于提高混合均匀度实际上没有意义; 随捏练时间延长, 泥料成型性能改善, 砖坯气孔率呈下降趋势, 但捏练14 min 以后继续延长捏练时间, 采用正常压制制度时, 砖坯气孔率降低值已经很小。根据试验结果, 将混练过程的各个时间段进行调整, 在保证泥料成型性能的同时, 大大缩短了混练时间,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关键词: 硅砖泥料; 混练工艺; 混合均匀度; 成型性能; 离散度; 气孔率中图分类号: TQ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4620( 2008) 02- 0008- 04半干法成型硅砖用泥料的混练工艺是一个混合、造粒、捏练的复合过程, 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泥料的成型性能、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高低。所以, 对该过程进行较细致的分析研究很有意义。1 混练过程及原理混合是将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颗粒在空间上分布均匀的过程, 在食品、医药、材料、塑料、化肥、建筑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对粉体进行高效混合至关重要, 良好的混合是产品质量的保障。尽管粉体混合工艺的应用很广泛且由来已久,但对混合过程中粉体混合机理的认识和研究却是在近代才起步的。1937 年, 日本药剂师小山( Y Oyama)试图通过转动来均匀混合不同大小的药粒, 却发现转动使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了。其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 转动和振动会使容器中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而不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的越混越均匀。几十年来, 尽管人们掌握了丰富的关于混合的知识和技术, 但是由于粉体混合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设计混合工艺和模拟混料过程的能力还有限[1]。在混练设备中, 一般认为物料的混合作用方式有3 种: 对流混合( 也称为移动混合) 、扩散混合与剪切混合。实际上在各种混合机中, 3 种机理都在起作用, 只是因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使得某种机理起主导作用。在一般的混合过程中, 各种物料在混合物中均匀程度的变化遵从下述规律:图1 为用某组分在混合物中分布标准偏差的对数值lnS 与混合时间的关系。混合过程可分为3 个阶段: 混合初期的第1 阶段( Ⅰ) , 标准偏差的对数值lnS 依曲线下降, 在此阶段对流混合起主导作用, 扩散混合和剪切混合起辅助作用; 然后进入标准偏差对数值lnS 依直线减小阶段( Ⅱ) , 此阶段扩散混合起主导作用, 剪切混合起辅助作用; 当混合时间达到一个有效时间ts 时, lnS 达到一个最低值, 混合过程进入动态平衡阶段( Ⅲ) , 也就是进入随机完全混合状态。进入此状态后混合质量不会再有提高, 一般情况下反而会降低。实验证明, 任何流动性好、粒度不均匀的物料都有分离的趋势, 这是由于在混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反混机制, 亦即偏析或分料机理。当物料被混合到一定均匀度后, 偏析或分料机理将起主导作用, 进一步延长混合时间, 混合均匀度也不会再提高, 反而会降低, 一般不可能再达到最初的最佳混合状态[2]。在混合过程阶段( Ⅱ) 和动态平衡阶段( Ⅲ) 结合段, 会出现一个混合质量高于动态平衡阶段混合质量的短暂过程, 把握好这个阶段, 就会取得用最短混合时间获取最高混合质量的效果。对半干法成型生产硅砖而言, 泥料混练的工艺中包含造粒过程。通过破粉碎和筛分得到的各级颗粒料称为一级颗粒, 这些颗粒由硅石细粉和矿化剂通过黏结剂均匀包覆而形成的粒子称为二级颗粒。通过这个造粒过程使泥料中的矿化剂、结合剂以及其它组分得以均匀分布且有效地防止离析现象发生, 还能改善泥料的填充性和成型可塑性。从粉体技术的角度, 把物料同相之间的移动叫混合, 不同相之间的移动叫搅拌, 又把高黏度液体与固体相互混合的操作叫捏练( 捏合与混练) 。对硅砖泥料的制备过程而言, 通常把已经完成细粉对大颗粒的包覆后, 对由二级颗粒组成的泥料继续处理以使其排除气体, 达到致密化的过程也称为捏练。硅砖泥料常规的混练工艺一般为首先把> 1mm 颗粒加入混练机内混合一段时间, 此过程称为干混; 随后加入结合剂( 石灰乳+ 纸浆废液) 进行捏练, 以使结合剂均匀涂敷于颗粒表面, 形成芯粒子,此过程常称为湿混; 最后加入< 1 mm 颗粒, 通过层积作用生成具有包覆结构的二级颗粒, 同时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使泥料进一步混匀且致密化, 此阶段是整个混练过程中时间最长的过程。太长了,发不完,留下邮箱吧。

耐火材料论文选题

硅砖泥料混练过程研究山东中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266043)摘要: 通过对Φ1 600×450 湿碾机混练硅砖泥料过程中泥料主要成分的混合均匀度、泥料成型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 发现在各种物料加入湿碾机时, 同时存在着扩散混合作用, 延长干混、湿混阶段的时间, 对于提高混合均匀度实际上没有意义; 随捏练时间延长, 泥料成型性能改善, 砖坯气孔率呈下降趋势, 但捏练14 min 以后继续延长捏练时间, 采用正常压制制度时, 砖坯气孔率降低值已经很小。根据试验结果, 将混练过程的各个时间段进行调整, 在保证泥料成型性能的同时, 大大缩短了混练时间,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关键词: 硅砖泥料; 混练工艺; 混合均匀度; 成型性能; 离散度; 气孔率中图分类号: TQ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4620( 2008) 02- 0008- 04半干法成型硅砖用泥料的混练工艺是一个混合、造粒、捏练的复合过程, 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泥料的成型性能、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高低。所以, 对该过程进行较细致的分析研究很有意义。1 混练过程及原理混合是将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颗粒在空间上分布均匀的过程, 在食品、医药、材料、塑料、化肥、建筑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对粉体进行高效混合至关重要, 良好的混合是产品质量的保障。尽管粉体混合工艺的应用很广泛且由来已久,但对混合过程中粉体混合机理的认识和研究却是在近代才起步的。1937 年, 日本药剂师小山( Y Oyama)试图通过转动来均匀混合不同大小的药粒, 却发现转动使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了。其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 转动和振动会使容器中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而不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的越混越均匀。几十年来, 尽管人们掌握了丰富的关于混合的知识和技术, 但是由于粉体混合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设计混合工艺和模拟混料过程的能力还有限[1]。在混练设备中, 一般认为物料的混合作用方式有3 种: 对流混合( 也称为移动混合) 、扩散混合与剪切混合。实际上在各种混合机中, 3 种机理都在起作用, 只是因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使得某种机理起主导作用。在一般的混合过程中, 各种物料在混合物中均匀程度的变化遵从下述规律:图1 为用某组分在混合物中分布标准偏差的对数值lnS 与混合时间的关系。混合过程可分为3 个阶段: 混合初期的第1 阶段( Ⅰ) , 标准偏差的对数值lnS 依曲线下降, 在此阶段对流混合起主导作用, 扩散混合和剪切混合起辅助作用; 然后进入标准偏差对数值lnS 依直线减小阶段( Ⅱ) , 此阶段扩散混合起主导作用, 剪切混合起辅助作用; 当混合时间达到一个有效时间ts 时, lnS 达到一个最低值, 混合过程进入动态平衡阶段( Ⅲ) , 也就是进入随机完全混合状态。进入此状态后混合质量不会再有提高, 一般情况下反而会降低。实验证明, 任何流动性好、粒度不均匀的物料都有分离的趋势, 这是由于在混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反混机制, 亦即偏析或分料机理。当物料被混合到一定均匀度后, 偏析或分料机理将起主导作用, 进一步延长混合时间, 混合均匀度也不会再提高, 反而会降低, 一般不可能再达到最初的最佳混合状态[2]。在混合过程阶段( Ⅱ) 和动态平衡阶段( Ⅲ) 结合段, 会出现一个混合质量高于动态平衡阶段混合质量的短暂过程, 把握好这个阶段, 就会取得用最短混合时间获取最高混合质量的效果。对半干法成型生产硅砖而言, 泥料混练的工艺中包含造粒过程。通过破粉碎和筛分得到的各级颗粒料称为一级颗粒, 这些颗粒由硅石细粉和矿化剂通过黏结剂均匀包覆而形成的粒子称为二级颗粒。通过这个造粒过程使泥料中的矿化剂、结合剂以及其它组分得以均匀分布且有效地防止离析现象发生, 还能改善泥料的填充性和成型可塑性。从粉体技术的角度, 把物料同相之间的移动叫混合, 不同相之间的移动叫搅拌, 又把高黏度液体与固体相互混合的操作叫捏练( 捏合与混练) 。对硅砖泥料的制备过程而言, 通常把已经完成细粉对大颗粒的包覆后, 对由二级颗粒组成的泥料继续处理以使其排除气体, 达到致密化的过程也称为捏练。硅砖泥料常规的混练工艺一般为首先把> 1mm 颗粒加入混练机内混合一段时间, 此过程称为干混; 随后加入结合剂( 石灰乳+ 纸浆废液) 进行捏练, 以使结合剂均匀涂敷于颗粒表面, 形成芯粒子,此过程常称为湿混; 最后加入< 1 mm 颗粒, 通过层积作用生成具有包覆结构的二级颗粒, 同时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使泥料进一步混匀且致密化, 此阶段是整个混练过程中时间最长的过程。太长了,发不完,留下邮箱吧。

到万方这类论文数据库找,那里论文多,且质量高。自己懒得去找的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店主应该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

耐火材料的论文选题

可参考“耐火材料手册”,结合你公司设备,原料,半成品,烧成制品,及相关的应用案例编写。

硅砖泥料混练过程研究山东中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266043)摘要: 通过对Φ1 600×450 湿碾机混练硅砖泥料过程中泥料主要成分的混合均匀度、泥料成型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 发现在各种物料加入湿碾机时, 同时存在着扩散混合作用, 延长干混、湿混阶段的时间, 对于提高混合均匀度实际上没有意义; 随捏练时间延长, 泥料成型性能改善, 砖坯气孔率呈下降趋势, 但捏练14 min 以后继续延长捏练时间, 采用正常压制制度时, 砖坯气孔率降低值已经很小。根据试验结果, 将混练过程的各个时间段进行调整, 在保证泥料成型性能的同时, 大大缩短了混练时间,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关键词: 硅砖泥料; 混练工艺; 混合均匀度; 成型性能; 离散度; 气孔率中图分类号: TQ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4620( 2008) 02- 0008- 04半干法成型硅砖用泥料的混练工艺是一个混合、造粒、捏练的复合过程, 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泥料的成型性能、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高低。所以, 对该过程进行较细致的分析研究很有意义。1 混练过程及原理混合是将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颗粒在空间上分布均匀的过程, 在食品、医药、材料、塑料、化肥、建筑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对粉体进行高效混合至关重要, 良好的混合是产品质量的保障。尽管粉体混合工艺的应用很广泛且由来已久,但对混合过程中粉体混合机理的认识和研究却是在近代才起步的。1937 年, 日本药剂师小山( Y Oyama)试图通过转动来均匀混合不同大小的药粒, 却发现转动使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了。其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 转动和振动会使容器中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而不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的越混越均匀。几十年来, 尽管人们掌握了丰富的关于混合的知识和技术, 但是由于粉体混合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设计混合工艺和模拟混料过程的能力还有限[1]。在混练设备中, 一般认为物料的混合作用方式有3 种: 对流混合( 也称为移动混合) 、扩散混合与剪切混合。实际上在各种混合机中, 3 种机理都在起作用, 只是因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使得某种机理起主导作用。在一般的混合过程中, 各种物料在混合物中均匀程度的变化遵从下述规律:图1 为用某组分在混合物中分布标准偏差的对数值lnS 与混合时间的关系。混合过程可分为3 个阶段: 混合初期的第1 阶段( Ⅰ) , 标准偏差的对数值lnS 依曲线下降, 在此阶段对流混合起主导作用, 扩散混合和剪切混合起辅助作用; 然后进入标准偏差对数值lnS 依直线减小阶段( Ⅱ) , 此阶段扩散混合起主导作用, 剪切混合起辅助作用; 当混合时间达到一个有效时间ts 时, lnS 达到一个最低值, 混合过程进入动态平衡阶段( Ⅲ) , 也就是进入随机完全混合状态。进入此状态后混合质量不会再有提高, 一般情况下反而会降低。实验证明, 任何流动性好、粒度不均匀的物料都有分离的趋势, 这是由于在混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反混机制, 亦即偏析或分料机理。当物料被混合到一定均匀度后, 偏析或分料机理将起主导作用, 进一步延长混合时间, 混合均匀度也不会再提高, 反而会降低, 一般不可能再达到最初的最佳混合状态[2]。在混合过程阶段( Ⅱ) 和动态平衡阶段( Ⅲ) 结合段, 会出现一个混合质量高于动态平衡阶段混合质量的短暂过程, 把握好这个阶段, 就会取得用最短混合时间获取最高混合质量的效果。对半干法成型生产硅砖而言, 泥料混练的工艺中包含造粒过程。通过破粉碎和筛分得到的各级颗粒料称为一级颗粒, 这些颗粒由硅石细粉和矿化剂通过黏结剂均匀包覆而形成的粒子称为二级颗粒。通过这个造粒过程使泥料中的矿化剂、结合剂以及其它组分得以均匀分布且有效地防止离析现象发生, 还能改善泥料的填充性和成型可塑性。从粉体技术的角度, 把物料同相之间的移动叫混合, 不同相之间的移动叫搅拌, 又把高黏度液体与固体相互混合的操作叫捏练( 捏合与混练) 。对硅砖泥料的制备过程而言, 通常把已经完成细粉对大颗粒的包覆后, 对由二级颗粒组成的泥料继续处理以使其排除气体, 达到致密化的过程也称为捏练。硅砖泥料常规的混练工艺一般为首先把> 1mm 颗粒加入混练机内混合一段时间, 此过程称为干混; 随后加入结合剂( 石灰乳+ 纸浆废液) 进行捏练, 以使结合剂均匀涂敷于颗粒表面, 形成芯粒子,此过程常称为湿混; 最后加入< 1 mm 颗粒, 通过层积作用生成具有包覆结构的二级颗粒, 同时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使泥料进一步混匀且致密化, 此阶段是整个混练过程中时间最长的过程。太长了,发不完,留下邮箱吧。

耐火材料论文选题意义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about the impact of reflective coatings on building surface temperatures, airtempera- ture, globe temperature, energy consumptionandthermal comfort for buildings located in Shanghai, C Thislo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ot summers and cold winters, and the overalleffects of reflective coatings are complex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sin the summer and the potential penalties during In parallel, anotherexperiment with four smaller test cell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impact of envelope material thermal properties combined with 这篇论文介绍了有关反射涂层的实验研究,分别是对位于中国上海的建筑物的表面温度,空气温度,温度计的温度,能量损耗和热舒适度的影响。本位置的特点是炎热夏季和寒冷冬季的气候,考虑到夏季潜在的收益和冬季潜在的罚款,发射涂层的整体效应比较复杂。同时,有关四个更小实验间的实验已经被执行用来调查包含了反射涂层的外层材料的热力学性质。

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古城炉料新型水泥窑用耐火材料介绍  河南省新郑市古城冶金炉料厂坚持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以满足各类大型水泥企业不断追求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内在需求,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05年以来,厂内就瞄准了水泥企业的发展机遇,确立了依靠科技创新,走高端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国家级科研单位——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起科研合作关系,对公司产品进行了全面优化和提升。古城牌耐火材料已形成六大系列60个品种,产品先后进入一些大型水泥企业。  为了不断提升古城牌耐火材料的内在品质,公司以国外先进指标为参照值,制订出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体系,并以此作为科研开发的方向和产品质量考核的标准。与此同时,公司科研人员联合有关专家,对各种耐火材料的上百种配方进行科学对比研究和性能测试,以提高产品使用效果。在原料选用上,公司坚持选用优质原料组织生产。这些措施的采用使古城牌耐火材料的防爆、耐磨及热稳定性能远远优于国家颁布的《水泥窑用耐火材料使用规范》所规定的指标。  第一部分  古城炉料现代机立窑节能型衬里技术与实践  机立窑水泥企业是中国水泥工业的特色,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环保执法的力度加大,以及ISO新标准的实施,对立窑企业将是一个严竣的挑战,因此立窑企业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依靠合理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彻底的粉尘治理,才能够以低成本的投入,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即各种生产指标、经济效益)达到现代化的水泥生产要求,立窑企业才有生存空间。  机立窑是我国建材工业中大量消耗能源的窑炉之一,节约能源显得十分重要。十几年来随着机械化立窑的不断发展,对优质耐火材料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种市场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我所在耐火材料方面的研究更进一步,并向优质高效、多品种、系列化发展,在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今在全国400多机立窑厂家使用实践表明,可降热耗15—20%,且改善操作工况,为高产优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一章:立窑窑衬的作用及机理  一 窑衬的作用  保护筒体  立窑是一个高温煅烧设备,料球在烧成带的煅烧温度达到1450℃,然而立窑筒体只是一个用一厘米厚的钢板卷制成的外壳,必须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和密封性能的窑衬材料来保护它,共同承担来自窑内物料和气体的高温、高压、腐蚀、磨损作用,以完成物料在窑内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减少热损失  每生产一吨熟料,需要消耗发热量为5500×18KJ/kg的实物煤146~200公斤,这其中真正用于熟料煅烧的用煤约80公斤,即:理论热耗仅占51%;另外,蒸发料球水分的热耗占8%、熟料带走5%、烟气带走2%,其余55%为包括“窑壁散热”在内的各种热损失。因此,窑衬材料的隔热保温对于立窑煅烧节能十分重要。  稳定热工制度  在立窑内,物料主要依靠自重作垂直向下运动,相互之间交叉换位较少,造成料球受热不均;加上窑体结构带来的先天不足,如:“边风过剩、中心通风不良”及窑壁散热损失等原因,使中部需要热量少、边部需要热量多,在立窑的同一断面上,煅烧所需要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边部比中部多需要(300~500)×18KJ/kg,这给生产工艺及煅烧操作带来难度。从传热角度考虑,优化窑衬材料、强化隔热保温效果、减少窑壁散热损失,是均衡立窑断面热力强度、稳定热工制度的最佳选择。  4.改善立窑煅烧状态  窑体内壁的形状由窑衬材料砌筑所决定,它直接影响着窑内风、料、煤的动态三平衡。上部预烧带的喇叭口角度、下部冷却带的倒喇叭口和倒阶梯形式,对控制立窑煅烧过程中的加料速度、上火速度、卸料速度三平衡至关重要。它不仅引导边风向窑中心移动、强化中心通风,而且在冷却带逐步扩大物料之间的空隙率,减小通风阻力、预热底风、改善熟料质量;近年来研制的新型节能窑衬材料,配套合理、热阻增大,还可以适当减薄立窑衬里厚度,在窑体规格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窑内有效容积,提高单机生产能力及熟料台时产量。  二 立窑对窑衬材料的要求  常用的窑衬材料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耐火材料、隔热保温材料和胶结材料。  耐火材料  ①抗高温热力损失: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称之为耐火材料。在窑内高温作用下,不软化、不溶化;在正常或不正常的情况下,都能保持一定的结构强度和体积密度的稳定性。这种耐火材料砌筑的窑体衬里,才能维持正常的操作和生产。  ②抗酸碱化学侵蚀:物料在窑内的煅烧过程,要经过一系列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不同部位产生的酸性气体或碱性熔渣都会侵蚀窑衬。尤其是烧成带,反应物料在高温下出现液相,对耐火材料的化学侵蚀作用更为强烈。因此要求材料不能参与化学反应,不出现粘料现象。  ③抗物料运动磨损:立窑煅烧过程中,物料从由上到下、从低温到高温、再到低温不停地运动。窑体内壁的衬里始终经受着物料的运动磨损,尤其是煅烧后形成的熟料磨琢性较强,对衬里的磨损更为严重。因此,砌筑在窑体内壁的耐火材料必须具备较强的抗磨能力。  ④规范的外形尺寸:耐火材料的砌筑质量对立窑煅烧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立窑内壁不圆,煅烧时容易引起“偏火”现象;砖面不平、接触不紧密,在窑内底火位置不稳定时,由于热震现象会发生衬里松动,降低使用寿命和窑体热损失增加等等。因此,耐火砖的形状和外形尺寸一定要规范和准确,这是保证砌筑质量最基本的条件。  GC-75高强耐磨砖 100mm  本产品采用多种规格的高铝熟料,并加入复合铝系超微粉和纳米级的硅微粉,使成品砖中氧化铝的含量达到75%以上,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抗侵蚀能力,延长了耐磨砖的使用寿命,使用时间达到一年以上,最高可达两年。  性 能  performance  SA  化 学 成 份chemical composition  Al2O3, %  ≥75  Fe2O3, %  ≤2  CaO, %  ≤6  耐压强度 MPa cold crushing strength  ≥70  体积密度 g/cm3  bulk density  ≥6  2MPa荷重软化开始温度 不低于 ℃  2MPa soften temperature under load ≥℃  ≥1350  耐火度 ℃  refractoriness ℃  ≥1780  隔热保温材料  ①导热系数小:传递热量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称之为导热系数。金属导热系数大于非金属、液体导热系数大于气体;数值越大,传热能力越强,反过来说:隔热能力越差。在固体材料中,一般把导热系数最小的(≤22W/m·℃)非金属材料称之为隔热材料。这些材料气孔多、分布均匀、容积密度小,隔热保温性能好。  ②热稳定性好:隔热材料的使用温度低于耐火材料,一般在1100℃以下。在使用温度范围内,要求长期工作不变质、不损坏、不腐蚀立窑筒体;材料中可燃物、有机物、含水量极少。  ③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隔热保温层一般设置在耐火砖与筒体之间,需要满足施工要求,并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除隔热保温制品之外,在其余空间还要用不定型的浇注料,来胶结成一个保温的整体。  (1)GC-FB复合砖 120mm  本产品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刺激、防水、不可燃。容量轻,导热系数小,保温绝热性能良好,物理性能稳定,不老化,施工快捷,可随意弯曲裁剪。也是大型机立窑的必需材料。  理化名称  physical &chemical name  单位  unit  指标和数值  index & date  Al2O3+SiO2 ≥  %  96  Al2O3 ≥  %  50  Fe2O3 ≤  %  2  K2O+Ma2O ≤  %  5  工作温度 ≥  service temperature  ℃  1000—1200  渣球含量(>25mm) ≤  slag content (>25mm) ≤  %  5  线收缩1150℃×6h ≤  linear shrinkage 1150℃×6h ≤  %  4  含水量 ≤  water content ≤  %  5  容量  volume density  Kg/m3  100—150  (2)GC-QZ多孔保温砖 180mm  本产品是采用轻质骨料和耐火粉料混合制作,具有多孔结构的保温砖,导热系数降低到小于等于4 W/(k),筒体高温带外部的温度小于等于45℃,保温性能更好,热能损失更少,节省了能源。因而达到整体密实的保温效果。  理化名称  physical & chemical name  单位  unit  指标和数值  index and date  常温耐压强度 >  cold crushing strength >  MPa  3  重烧线变化 不小于2%的试验温度  test temperature of linear change on reheating, ≥2%  ℃  1350  导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w/(m·k)  50  建议使用温度  suggested service temperature  ℃  1200  体积密度 <  bulk density <  ㎏/m3  1000  (3)GC-135高强高温浇注料 220mm  本产品常温、中温强度高,具有很高的抗高温气流冲刷及耐磨损性能,热震稳定性好,高温体积微膨胀,有效保证窑炉衬底的气密性。  理化名称  physical & chemical name  单位  unit  指标和数值  index & date  耐压强度  crushing strength  常温  room temperature  MPa  5  110℃  MPa  8  1000℃  MPa  4  线收缩1000℃×2h  linear shrikage  %  ±3  导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W/(m·k)  42  耐火度  refractoriness  ℃  1200  建议使用温度  suggested sercive temperature  ℃  1000  体积密度  bulk density  ㎏/m3  2300  (4)GC-QZ陶粒隔热砖 300mm  本产品由轻质粘土陶粒,经高温烧制而成,具有轻质、隔热、隔音、高强、导热系数低、耐火、耐腐蚀、耐磨和抗震性好的特点。  理化名称  physical & chemical name  单位  unit  指标和数值  index and date  耐压强度  crushing strength  常温  room temperature  MPa  19  110℃  MPa  5  1000℃  MPa  16  线收缩1000℃×2h  linear shrinkage  %  ±5  导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W/(m·k)  42  耐火度  refractoriness  ℃  1000  建议使用温度  suggested temperature  ℃  900  体积密度  bulk density  ㎏/m3  1000  胶结材料  在砌筑耐火砖和保温砖的时候,需要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与砖接近的结合剂,来填充砖缝、使衬里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就是胶结材料。俗称:耐火泥(或称火泥)。它是由粉状耐火物料和结合剂组成的一种不定形耐火材料。按火泥的材质可分为粘土质,高铝质,硅质和镁质火泥,其粒度根据使用要求常控制在1毫米以下。选用时,除注意必须与所砌材料性质一致(或相当)之外,还要求它必须具备粘结力强、施工性能好、耐酸碱腐蚀、耐冲刷磨损和必要的耐火度;同时,不能因干燥和烧成引起的膨胀或收缩而造成砖缝开裂。  MF-170涂料(抹面料)  理 化 名 称  physical & chemical name  单 位  unit  指 标 及 数 值  Index and date  适用温度  Suggested temperature  ℃  -40—800  浆体密度  Slurry density  g/m3  600—700  容重  volume density  kg/m3  180—220  导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w/(m·k)  <052  体积收缩率  volumetric shrinkage  %  <15  抗压强度  Compressive strength  MPa  >100  粘结强度  adhesive strength  MPa  >25  产品特点  Product specification  1、 产品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刺激、防水、不可燃。  1, nonpoisonous, harmless, non-pollution, waterproof,   2、粘结度高、收缩率小、用料省、不开裂、无施工缝隙、整体性好、中高温隔热效果优越。  2、high adhesive strength, little shrinkage, material saving, non-construction crack, good integral performance, superior heat insulating   第二章:立窑衬里节能技术的优化进程—新型窑衬材料的发展  立窑衬里材料的配套选用和砌筑质量,直接影响到立窑煅烧的产、质量,以及能耗和安全生产,这一点早已被人们所共识。上个世纪,立窑一直是我国水泥生产的主体,从70年代起,国家曾经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工业试验。提出了一些办法和措施,并在生产中也曾经取得过一定的效果,但应用周期不长。主要原因之一是:“生产工艺变化较多、材料质量改进不足”。  九十年代后期,国、内外材料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冶金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耐火材料行业的高速发展。许多新型耐火材料、隔热保温材料相继出现,其品质指标、使用性能,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它带动了水泥行业的窑衬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相关部门也自动地由单一的熟料煅烧工艺研究,转变为衬里材料的品质、性能、配套、优化研究。  磷酸盐结合高铝质耐火砖简称为:磷酸盐砖。目前被公认为是水泥窑炉优质耐火、耐磨衬里之一。磷酸盐砖近于中性砖,无论是在氧化气氛、还是还原气氛,都不会影响使用强度。在1500℃以下,磷酸盐砖的化学稳定性非常好、在高温下,热稳定性也非常好,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磨损能力;实践证明,作为立窑高温带衬里,比高铝砖使用寿命长1~2倍。一般情况下,用于立窑喇叭口的磷酸盐砖寿命为5~2年、用于烧成带的寿命为3~4年。  磷酸盐砖以高铝矾土熟料为骨料和细粉,其吸水率为4%,体积密度12g/cm3;根据制品的使用条件,适当加入石墨粉、工业硅等,以磷酸或磷酸铝为结合剂,采用半干法成型,在400~600℃热处理,化学结合成为高铝质耐火制品。该耐火制品按结合剂不同分为:  (1)磷酸盐结合高铝质砖(简称:磷酸盐砖)。代号P,锁缝砖代号PC。结合剂为磷酸溶液、浓度5%~50%;  (2)磷酸铝结合高铝质耐磨砖(简称:耐磨砖)。代号PA。结合剂为工业氢氧化铝、工业磷酸配成的磷酸铝溶液。耐磨砖的耐磨性优于磷酸盐砖,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立窑衬里应优选耐磨砖。  用于立窑衬里的保温材料,除了要求导热系数小(热阻大)之外,还要看其使用温度能否达到900℃以上,否则保温层非常容易粉化,失去应有的强度和隔热性能。选择导热系数低于05w/m℃的硅酸钙隔热板与硅酸铝板、空心球浇注料等配套的保温层,能够使保温层整体化、延长服务年限,同时,厚度最薄、隔热效果最好。基本达到窑内中、边部物料温度差不大于50℃、烧成带窑体外壁温度低于45℃。最简单、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在现场去触摸窑体烧成带外壁,不感觉烫手。这样的工作状态,就给立窑煅烧热工制度稳定、实现优质、节能、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章、新型窑衬材料的技术经济分析  河南省新郑市古城冶金炉料厂,多年来与科研院校合作,为耐火、保温材料的研制、开发,进行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对水泥立窑节能衬里的材质优化、应用配套,为用户之急所急、为用户之想所想,取得了显著效果,赢得了赞誉。厂内提出“快乐来自为人着想、成功在于以诚相待”的服务宗旨,2004年获得“全国建材行业诚信、维权标兵企业”、“全国耐火材料行业领军企业放心品牌”的光荣称号。  在立窑煅烧过程中,影响产、质量及能耗的因素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三大类:工艺因素、机械因素和操作因素。工艺因素如:配料方案、生料合格率、易烧性、煤质与配热、成球质量等;机械因素包括:窑体结构、加料装置、卸料篦子、通风除尘等;操作因素是指:煅烧方法、热工制度、控制手段、岗位工技术水平等等。一个生产多年的立窑水泥厂,在这诸多的影响因素中,采用“立窑节能衬里配套技术”,见效最快、受益最明显。因为仅“减少热损失和保温层减薄”这两点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十分可观。  中国水泥协会立窑研究会提出“现代立窑八个基本条件”后,各地立窑企业纷纷采用二十项适用技术,进行节能挖潜技术改造。河南省新郑市古城冶金炉料厂参与的就有许多家,他们原来的熟料热耗都在(1000~1100)×18 KJ/kg左右,改造后都达到900×18 KJ/kg以下,窑体外壁温度也能触摸不烫手。根据国内建材研究院校热工检测部门,对立窑热工标定的统计数据表明,立窑烧成带窑壁温度降低1℃,窑内熟料热耗可降低10~15KJ/kg。这些厂普遍都降低30℃以上,窑内熟料热耗一般降低(100~200)×18KJ/kg,相当于每生产一吨熟料可节省实物煤(发热量为5500×18KJ/kg)18~36公斤。一台年产十万吨熟料的立窑,每年就可以节煤1800~3600吨,折合当前的国内平均价格(400元/吨煤)节支人民币72~144万元。  采用新型耐火、隔热保温材料配套的窑体衬里,尽管材料价格有所增加,但整体用量减少,因此与传统材料相比,窑衬总投资基本持平。由于窑衬的厚度减薄,断面直径增加15~2米,窑内煅烧容积增大,熟料台时产量一般可提高1~2吨,每年、每台立窑熟料增产8~6万吨,折合人民币增收100~200万元。  其它效益,如:改善通风质量后,风机阻力减小的节电效益;断面热力强度改善,提高熟料质量的效益;延长窑衬材料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的效益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该新型节能窑衬已列入《立窑水泥企业技术进步指南》中的二十项适用技术,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已被上百家立窑企业所证实和共享,必将为立窑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效益,开劈一条新的途径。  第四章、环保节能的新型机械化立窑  老式水泥立窑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是做出重大贡献的,但随着现代化大型,新型干法回转窑的快速发展立窑水泥退出数量上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历史必然。但作为中小水泥企业主体的立窑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依然是我国水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更是不可忽视的。这些相对规模较小的水泥企业的合理布局,能缩短水泥运输距离,并且能充分利用中、小型石灰石矿山资源,这些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所以不加区别的一律全世界人民部淘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如果不加改造,落后的立窑企业也缺乏竞争能力,也将被淘汰出局,唯一方法是加快技术改造到节能环保效果的现代化新型机械化立窑。  表 国内不同型先进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窑 型  熟料质量  MPa  熟料热耗  Kcal/k(X18KJ)  水泥综合电耗kWh/t  全员劳动产率  (t/人·a)  熟料吨投资  (元/吨)  新型干法 700t/d  53~60  900  120  700以上  280~350  1000t/d  53~60  850  110  1000以上  300~330  2000t/d  53~60  760  100  2000以上  230~260  4000t/d  53~60  740  95  4000以上  260~280  湿法  53~60  1400  100  600左右  湿磨干烧  53~60  900  110  1000以上  100~150  (改造)  现代立窑窑 1000t/d  53~60  850  70  1000以上  100~120  JT型立窑1000t/d  55~60  800  60  2000以上  100左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环保、节能的要求国内外对材料学的研究加大了力度,各种新型优质的耐火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相继出现。其品质指标与使用性能都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圣奥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优质的节能型立窑衬里,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推广使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在全国水泥立窑生产企业用户已突破了3000家,并参与了多家企业的节能挖潜技术改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机立窑节能型衬里是一种高效、新型的水泥立窑窑衬,采用该窑衬一般要依据水泥立窑的设备和工艺条件进行砖型设计和热能设计,并涉及窑衬配套施工方法、水泥生料成分及其配料量的控制等多项技术。  该技术的综合效果显著、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强,已成功地应用于多项机立窑综合节能改造工程,经几百台各种规格的立窑采用,均取得良好效果。根据各应用厂的使用报告的综合反映和热工测试报告,可心充分肯定节能型窑衬具有以下功能:  ①降低熟料热耗,节能显著;  ②降低窑体表面温度;  ③增加立窑台时产量;  ④提高熟料质量。  ⑤结构稳定可靠,保温效果持久,使用寿命长。  为了提高熟料台时产量而扩径。窑径的扩大通常是通过减薄耐火砖的厚度来达到的。为了保证扩径后立窑的表面温度及表面散热损失不致提高,则更有必要采用节能型配套耐火材料,使窑体表面温度及散热损失大大降低,窑内边壁温度提高,断面温度场梯度趋于平衡,进而改善煅烧情况。  军事机械界里有一条来复线原理,在现代枪炮膛内刻上了一条螺旋形纹路,就是来复线,子弹沿着这条来复线的轨迹高速旋转飞出枪膛,这就是现代枪支先进的设计理念。我们利用来复线原理将现代立窑节能型耐火材料衬里有意识地砌筑成类似的结构,可以使窑面的通风均匀和均衡,中风得到了加强与改善,从而大大降低废气中一氧化碳量,避免过高的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大大降低热耗,提高产量。  本厂参与多家企业节能挖潜技术改造直径5~8m立窑;实现立窑中边部截面温度≤50℃,筒体高温带外部温度≤45℃,熟料台时产量增加10~15%(8立窑产量≥25 t/h),28天抗压强度≥56MPa,热耗≤850kcal/kg。  第二部  河南省新郑市古城冶金炉料厂开发水泥回转窑用新型耐火材料  第一章 回转窑烧成带用砖的开发  我们针对大型回转窑烧成带和过渡带温度高,熟料出窑温度可达1400℃,这就要求耐火材料具备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抗热震性能;大型回转窑直径大、转速高,是传统窑炉转速的3-4倍,为适应窑衬极大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要求耐火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碱性和其他化学物质,包括R2O、Cr、SO2,随着窑温的升高会形成液相侵入砖体内部,形成变质层,使砖体结构变脆,失去韧性,导致剥落;因此要求耐火砖必须具备低气孔率和高纯化;为提高窑炉使用寿命,要求碱性砖在化学成分配比上要满足挂窑皮的性能,开发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古城牌特种低铬尖晶石砖,在这里我们引入了一种“活性尖晶石”的概念,由于Fe2+离子扩散到基质中的过程,使得在铁铝晶体石颗粒中有过剩的氧化铝。而且。Mg2+离子也部分扩散到铁铝晶石颗粒中。扩散进来的镁离子和来自铁铝晶石中过剩的氧化铝反应,形成直接结合的尖晶石。这种反应产生了额外的体积膨胀,所以产生了额外的弹性。由于连续的铁离子和镁离子的扩散,这种活性尖晶石的弹性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活性尖晶石)会一直保持着。这种砖特点是:一是利用了尖晶石优良的高温性能,通过人工合成原料,高压成型,高温烧结,产品具有强度高、高温性能好的特点,成功解决了耐火材料强度和热震性能之间的矛盾。二是尖晶石含量高,气孔率低,抗水泥熟料和碱性侵蚀能力强。三是产品的高温韧性好,可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出现的脆性炸裂。四是产品中含铬量很低(Cr2O3<5%),是一种相对环保的产品。五是该产品生产采用国际控制标准,外型尺寸误差小,可满足大型窑炉的砌筑要求。  第二章 耐火浇注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在我国,耐火浇注料在水泥窑上的应用,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但是许多水泥企业仍然寻找不到合适的耐火浇注料。耐火浇注料的质量及相关服务仍然是困扰水泥企业的难题之一,而与此同时,许多水泥生产企业对耐火浇注料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困而认真地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毫无疑问需要耐火浇注料生产企业与水泥生产企业共同的努力。作为耐火浇注料研究与生产服务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我们应对竞争的惟一手段,同时,我们愿意与业内及相关领域内的有识之士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期待能够达成共识,使耐火浇注料在新型干法水泥上的应用不断完善、发展。当前影响耐火浇注料在水泥窑上应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耐火浇注料种类繁多、市场混乱  随着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的迅猛发展,耐火浇注料生产企业日益增多。近几年,国外的供应商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促进了一些供应商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正当竞争、低价竞争等不良现象,尤其出现了让许多供应商和用户十分头疼的市场混乱情况。水泥生产企业在采购耐火浇注料时,由于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名称、牌号、材质、价格及寿命有着极大的差异,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更多请详见下列网站

耐火材料论文选题方向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about the impact of reflective coatings on building surface temperatures, airtempera- ture, globe temperature, energy consumptionandthermal comfort for buildings located in Shanghai, C Thislo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ot summers and cold winters, and the overalleffects of reflective coatings are complex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sin the summer and the potential penalties during In parallel, anotherexperiment with four smaller test cell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impact of envelope material thermal properties combined with 这篇论文介绍了有关反射涂层的实验研究,分别是对位于中国上海的建筑物的表面温度,空气温度,温度计的温度,能量损耗和热舒适度的影响。本位置的特点是炎热夏季和寒冷冬季的气候,考虑到夏季潜在的收益和冬季潜在的罚款,发射涂层的整体效应比较复杂。同时,有关四个更小实验间的实验已经被执行用来调查包含了反射涂层的外层材料的热力学性质。

参考答案: 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更别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