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导弹发展史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中国导弹发展史论文题目

给我你的邮箱,科技论文要不?你是不是大学生啊?

没崛起之前苏联被搞垮了,全都听老美的。崛起了以后老美不能想干就干了,要考虑一下中国的态度了。总的来说你那论文就是世界多极化的一个方面,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中国崛起之后就是美中争霸了,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就是说不管中国崛起与否,老美的做法都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想法,中国的崛起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的速度而已。

你是哪个专业的啊。我是你们教官

as

中国导弹发展史论文选题

我国航天科技工业跟踪世界航天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拼搏腾飞、屹立于世界的发展道路。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刚从国外回国不久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博士提出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中央作出决策,在钱学森的主持下,集中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生,组成最初的科研队伍,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始攀登航天技术高峰。 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1956年10月8日我国建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 院,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8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下令召回全部在华的苏联专家,导弹资料被带走。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接触过导弹,对导弹内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几乎不了解,更谈不上设计、研制导弹了。面对巨大的困难,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发愤图强,刻苦钻研,突破了重重难关。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它的发射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腾空飞起,沿着预定弹道飞行,命中目标。这是中国战略导弹发展的良好开端。6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频传捷报:1966年我国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洲际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最令世界震惊的是,1977年,我国决定1980年向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9000千米以上的远程运载火箭。1980年5月18日上午11时45分,随着一声山崩海啸般的轰响,一枚巨型火箭拔地而起,划破万里长空,直飞南太平洋。经过30分钟的飞行,远在万里之外的火箭落区传来火箭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的喜讯,我国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为征服太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凝聚了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祖国国防力量的壮大,让我们从对历史的回顾中,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敬意。 东风-2型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首发试验于1965年。开发目的是拥有打击日本国土的能力。这是我国第一种正式装备部队的弹道导弹。 东风-3型(又称CSS-2型)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覆盖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该型导弹于1969年开始服役,携带一枚当量约100-300万吨的核弹头。据传,1986年7月,我国开始了东风-3型多弹头系统的研究,改进后的型号可以携带多弹头,当量约5-10万吨,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 东风-4型(又称CSS-3型)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两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覆盖关岛的美军基地,经改进后射程可以覆盖莫斯科。1985年对该型导弹的控制软件作了改进,在命中精度上得到了一定提高。 东风-5型(又称CSS-4型)导弹,是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进行了首次试验。该型导弹射程可以打击到美国的西部区域。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该型导弹自身携带液体燃料(无须战时灌装),贮存于地下发射井中,随时可以发射。1986年,东风-5型导弹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 CSS-N-3潜射弹道导弹(巨浪导弹),是1969年到70年间开始发展的潜射弹道导弹,经过十年的发展,1 982年成功地进行导弹水下发射。如此长的孕育期主要是受制于固态燃料的开发以及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计划。CSS-N-3是两节推进的导弹,携带一枚当量在20万吨到100万吨的弹头。据传,它是改自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型导弹。每艘夏级潜艇上配置两列合计12枚CSS-N-3导弹,其大小与性能约与美国早期北极星。简单概括一下: 1964 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讲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禅头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6年,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1970年1月30日,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1980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务,射程从2,0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 1986年,用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1989年8月,东风-21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机动方式发射成功。1992年,M-11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出口吨。1999年8月2日,中国对外宣布试射“新型远程导弹”成功。

我国航天科技工业跟踪世界航天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拼搏腾飞、屹立于世界的发展道路。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刚从国外回国不久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博士提出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中央作出决策,在钱学森的主持下,集中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生,组成最初的科研队伍,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始攀登航天技术高峰。 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1956年10月8日我国建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 院,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8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下令召回全部在华的苏联专家,导弹资料被带走。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接触过导弹,对导弹内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几乎不了解,更谈不上设计、研制导弹了。面对巨大的困难,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发愤图强,刻苦钻研,突破了重重难关。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它的发射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腾空飞起,沿着预定弹道飞行,命中目标。这是中国战略导弹发展的良好开端。 6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频传捷报:1966年我国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洲际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最令世界震惊的是,1977年,我国决定1980年向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9000千米以上的远程运载火箭。1980年5月18日上午11时45分,随着一声山崩海啸般的轰响,一枚巨型火箭拔地而起,划破万里长空,直飞南太平洋。经过30分钟的飞行,远在万里之外的火箭落区传来火箭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的喜讯,我国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为征服太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凝聚了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祖国国防力量的壮大,让我们从对历史的回顾中,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敬意。 东风-2型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首发试验于1965年。开发目的是拥有打击日本国土的能力。这是我国第一种正式装备部队的弹道导弹。 东风-3型(又称CSS-2型)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覆盖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该型导弹于1969年开始服役,携带一枚当量约100-300万吨的核弹头。据传,1986年7月,我国开始了东风-3型多弹头系统的研究,改进后的型号可以携带多弹头,当量约5-10万吨,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 东风-4型(又称CSS-3型)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两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覆盖关岛的美军基地,经改进后射程可以覆盖莫斯科。1985年对该型导弹的控制软件作了改进,在命中精度上得到了一定提高。 东风-5型(又称CSS-4型)导弹,是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进行了首次试验。该型导弹射程可以打击到美国的西部区域。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该型导弹自身携带液体燃料(无须战时灌装),贮存于地下发射井中,随时可以发射。1986年,东风-5型导弹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 CSS-N-3潜射弹道导弹(巨浪导弹),是1969年到70年间开始发展的潜射弹道导弹,经过十年的发展,1982年成功地进行导弹水下发射。如此长的孕育期主要是受制于固态燃料的开发以及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计划。CSS-N-3是两节推进的导弹,携带一枚当量在20万吨到100万吨的弹头。据传,它是改自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型导弹。每艘夏级潜艇上配置两列合计12枚CSS-N-3导弹,其大小与性能约与美国早期北极星。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讲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禅头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6年,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1970年1月30日,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1980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务,射程从2,0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1986年,用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1989年8月,东风-21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机动方式发射成功。1992年,M-11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出口吨。1999年8月2日,中国对外宣布试射“新型远程导弹”成功。

以前防务杂志曾经连载过建国来我国防空体系建设问题。不知这杂志现在还有没有的卖啊。

中国导弹发展史论文

我国导弹发展史以年代划分:1、第一代防空导弹上世纪50年代末,在引进苏联SA-2的基础上,一方面装备部队,一方面仿制生产并改进形成了第一代中高空防空导弹2、第二代以后防空导弹 世界上的第二代防空导弹从上世纪50年代中就开始发展了,到70年代末就形成了作战武器,由于“文革”等原因,中国在此时导弹武器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所以这时研制生产的其实是一代半,只是在70年代末才真正开展第二代防空导弹的研制。3、 第三代防空导弹 当时我国正处在国际上第二代防空导弹正式装备、第三代防空导弹全面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技术上引进了许多新的思想与概念,我们参照美国、俄国(前苏联)、英国、法国等发展的第二防空导弹,“爱国者”-1、SA-10、海标枪、响尾蛇等导弹与系统的技术,发展了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防空导弹系统,如前卫便携式导弹、FM-80、FM-90等低空近程导弹。其后自主研发了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FD-2000等型号,形成了配套齐全的防空导弹武器。 4、 新一代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末应该作为第三代防空导弹发展与装备的标志年代,同样也孕育新一代防空武器的胚胎。因为精确打击、防区外(或超视距)发射、隐身与饱和袭击已成了空袭体系的主要作战方式;多武器配合协同、网络化指挥已成为完整体系。防空武器系统面临着多层次、多目标、隐身与非隐身、干扰与反干扰、真假目标混合饱和的精确打击,这就要求不仅单个和单类防空武器的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必须形成多种防空武器有组织的防空体系,与相应的空袭体系对抗。

我国航天科技工业跟踪世界航天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拼搏腾飞、屹立于世界的发展道路。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刚从国外回国不久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博士提出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中央作出决策,在钱学森的主持下,集中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生,组成最初的科研队伍,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始攀登航天技术高峰。 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1956年10月8日我国建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 院,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8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下令召回全部在华的苏联专家,导弹资料被带走。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接触过导弹,对导弹内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几乎不了解,更谈不上设计、研制导弹了。面对巨大的困难,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发愤图强,刻苦钻研,突破了重重难关。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它的发射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腾空飞起,沿着预定弹道飞行,命中目标。这是中国战略导弹发展的良好开端。6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频传捷报:1966年我国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洲际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最令世界震惊的是,1977年,我国决定1980年向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9000千米以上的远程运载火箭。1980年5月18日上午11时45分,随着一声山崩海啸般的轰响,一枚巨型火箭拔地而起,划破万里长空,直飞南太平洋。经过30分钟的飞行,远在万里之外的火箭落区传来火箭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的喜讯,我国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为征服太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凝聚了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祖国国防力量的壮大,让我们从对历史的回顾中,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敬意。 东风-2型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首发试验于1965年。开发目的是拥有打击日本国土的能力。这是我国第一种正式装备部队的弹道导弹。 东风-3型(又称CSS-2型)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覆盖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该型导弹于1969年开始服役,携带一枚当量约100-300万吨的核弹头。据传,1986年7月,我国开始了东风-3型多弹头系统的研究,改进后的型号可以携带多弹头,当量约5-10万吨,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 东风-4型(又称CSS-3型)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两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覆盖关岛的美军基地,经改进后射程可以覆盖莫斯科。1985年对该型导弹的控制软件作了改进,在命中精度上得到了一定提高。 东风-5型(又称CSS-4型)导弹,是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进行了首次试验。该型导弹射程可以打击到美国的西部区域。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该型导弹自身携带液体燃料(无须战时灌装),贮存于地下发射井中,随时可以发射。1986年,东风-5型导弹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 CSS-N-3潜射弹道导弹(巨浪导弹),是1969年到70年间开始发展的潜射弹道导弹,经过十年的发展,1 982年成功地进行导弹水下发射。如此长的孕育期主要是受制于固态燃料的开发以及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计划。CSS-N-3是两节推进的导弹,携带一枚当量在20万吨到100万吨的弹头。据传,它是改自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型导弹。每艘夏级潜艇上配置两列合计12枚CSS-N-3导弹,其大小与性能约与美国早期北极星。简单概括一下: 1964 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讲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禅头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6年,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1970年1月30日,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1980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务,射程从2,0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 1986年,用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1989年8月,东风-21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机动方式发射成功。1992年,M-11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出口吨。1999年8月2日,中国对外宣布试射“新型远程导弹”成功。

信息时代的新变革 信息时代打信息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大量运用,使战争样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 精确制导武器作为时代产物已成为未来武器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分类主要包 括精确制导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导弹有防空、反坦克、空空、空地、(舰)地 、地地战术巡航等;弹药主要有炮弹、炸(舰)弹、激光、电视、红外制导弹药 和末敏弹药等。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导弹有300多种,可谓种类繁多,用途各 异。制导技术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微电子制导技术,各发达国家都把它作为最关 键技术放在军事技术发展的首位,主要包括微波雷达制导、智能制导、卫星制导 和全球定位等;二是光电制导技术,它以激光器和先进探测器为基础,主要应用 于军用卫星、侦察机、舰船和车辆的光电侦察。在监视、预警及火控方面,用于 导弹武器的技术主要有电视、红外、激光、光纤和图像匹配制导等,它们制导精 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三是水声制导技术,这是海军特有的一项高科技,主要与 人工智能技术和军用光电子技术相结合,对水雷、鱼雷等水中兵器进行精确制导 。 以美国战斧式导弹为例,这种多用途巡航导弹,可海、空发射,且命中精度 不断提高,其误差已达1米以内,它可由 B—2等飞机在1000多公里以外发射,被 袭击的国家很难对飞机进行报复。 远程化 隐身化 通用化 当前,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几乎融入了当今信息时代所有最新的科学技术, 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发展成果。近年来,世界一些地区的武装冲突 中几乎到处都有精确制导武器的身影,它正在将人类战争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然而,精确制导武器并没有发展到顶峰,主要军事大国都在总结经验教训,力 争进一步改进。 系列化。其一是精确制导使用上的系列化,如反坦克导弹形成了近程单兵携 带型和中、远程车载式及机载型体系。美军“空地一体”的空中反装甲作战中安 排了三个梯次的火力:4公里以内用 A H— I S“眼镜蛇”直升机发射陶式导弹; 5公里左右用 A H—64“阿帕奇”直升机发射“海尔法”导弹;距离远时由空军的 A—10攻击机发射“小牛”导弹。其二是同类精确制导武器的系列化,如防空导 弹已经形成了便携式、低空近程、中高空远程的系列。其三是精确制导武器自身 形成了不同型号的家族系列,如美军“宝石路”空地炸弹的导引头已经发展了三 代,空军的“响尾蛇”导弹发展改进了11个型号,“小牛”发展了7个型号,并广 泛采用了电视、激光、红外三种制导技术。 智能化。其实,目前的精确制导武器仍不如想像得高,只有50%—60%命中率 ,而提高其智能化水平后情况便大不相同了。主要做法是:(1)红外探测方式从 点源探测向成像探测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高目标探测的精度;(2)探测元件从 单元向多元方向发展;(3)采用多种制导头,以对付不同目标或者软件可调,以 适应打击不同目标的需要;(4)采用复合制导技术;(5)信号处理电路由模拟 式向数字化处理方向发展。 远程化。目前,国外市场正在发展各种远射程的精确制导武器,目的之一便 是提高发射平台的生存概率。如美军正在研制“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并计划 将现有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A T A C M S)的射程提高到150至250公里, 同时改进现有的“战斧”巡航导弹,增加射程,并采用 G P S辅助制导等。其他 国家正在研制的防区外发射武器有:以色列的 R A F A C P O P E R Y( H A V E N A P)导弹,射程100公里;法国射程为150公里的 A P A C H E子弹药散布 器等。 隐身化。为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突防能力,隐身化是重要途径,如美国正在 研制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J D A M)和“三军防区外攻击导弹”( T S S A M)等。然而,法国专家等认为,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突防能力,与其花很大力 量研究隐身措施,还不如采用现有的超音速攻击,使对方防御系统来不及反应, 同样可以达到提高生存能力的目的。因此,提高精确制导武器攻击速度也成为一 大发展方向。 通用化。对一种导弹进行改进,使其适应其他各种作战任务需要。当前通用 化的渠道至少有3种:将精确制导某个分子系统改装成按模块化制导,如美“陆军 战术导弹系统”( A T A C M S)为攻击不同目标,可以携带反装甲、攻击硬目 标、反跑道弹头、地雷、反软目标弹药等几种弹头中的任何一种;将一种导弹经 过改造满足另一种作战任务要求。如美“麻雀”空空导弹,经过加装高度表,改 造弹翼,重新设计发射装置,就成了“海麻雀”航空导弹;同一种导弹经改进后 可由不同平台搭载,但仍完成同一种任务。例如“飞鱼”导弹和“战斧”巡航导 弹均可航载,也可以由潜艇发射。目前,大批导弹经改进后,战斗力水平均产生 了新的飞跃。

中国导弹发展史论文摘要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学术论文也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按写作目的,学术论文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基本类别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们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国家标准 技术报告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历史不会忘记,我国地空导弹武器装备发展的曲折和艰辛。上个  世纪50年代末,那时的中国空军,为了适应国内防空作战需要,提高  国内地空导弹科研水平,从前苏联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地空导弹  —“萨姆-2”,空军地空导弹兵由此诞生。1959年10月7日,诞生仅  一年的地空导弹兵就在国庆十周年首都防空作战中首战告捷,一举击  落美蒋RB-57D高空侦察机,震惊了世界。  在空军地空导弹兵诞生初期,全部以第一代中高空、中程地空导  弹兵器为主。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从前苏联引进了“萨姆-2”兵器  后,便开始了全面的仿制生产。从1965年开始,国产“红旗一号”、  “红旗二号”和“红旗三号”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继完成设计定型并  装备部队。特别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10年间,空军地  空导弹兵部队广大官兵主要运用“红旗二号”兵器,转战大江南北,  先后有18个营机动作战百余次,行军24万多公里,足迹遍布20个省、  市、自治区,先后击落敌机9架(其中U-2高空战略侦察机5架),不  仅在世界防空史上开创了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而且创造了击  落U-2高空战略侦察机最多的纪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为空军地空导弹武器装备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发  展机遇。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亲切  关怀下,开始自主研制我国新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从80年代中期  至90年代中期,十余年时间,有三种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定型  并装备部队。90年代初,空军引进的某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开始装备  部队,标志着空军地空导弹武器装备实现了从第一代向第三代的跨越。  同时,性能先进的国产中高空、中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和低空近程地  空导弹武器系统批量装备部队。  本世纪初的一天,是我国地面防空武器装备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  念的日子。这一天,空军在西北某训练试验基地举行了隆重的三种新  型国产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首套装备授装接装仪式。该型新装备连同另  两型新装备,分别代表了高中低空、远中近程三种新型地空导弹武器  系统,当年完成设计定型、当年生产、当年交付部队,不仅创造了空  军装备发展的一个奇迹,而且标志着我国地空导弹武器研发水平已经  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三种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完成设计定型陆续  装备部队,并很快形成规模战斗力,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进一步  优化了空军地面防空力量的整体装备结构,弥补了原来高低两端,即  高空远程和低空近程的防空火力不足,加强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防空  反导的综合抗击效能和整体防御水平,基本实现了地面防空力量由数  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开辟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地  面防空武器装备发展之路,积累了军地同心、合力研发高新技术装备  的成功经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再一方面是挖掘和整合了我国地面  防空武器系统的研发潜能,促进和带动了国防工业及相关产业的科学  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空军地面防空力量已经  形成多代共存、多型并用、成龙配套的装备体系和远中近程、高中低  空搭配衔接的火力配系,并且具备了较强的反导能力和抗击多目标能  力,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反导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装  备跨越式发展的空军地面防空力量,必将以更加威武的雄姿,守卫祖  国领空,再创新的辉煌。  地空导弹兵_html

中国发展史的论文题目

《百年探索史》、《侵略、反抗与探索》《百年三部曲》

选 你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真正把它写好。图书馆网上都是文献。。

太平天国

参考一下以下这篇,你也许会有灵感“回眸”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无不体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同时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国并不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时,并没有采取像清政府一样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积极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虽然太平天国由于内部的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它却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残酷的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同时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的可贵品质,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祖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定的基石。同时积极开展了各领域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看着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无不倍感自豪与骄傲。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在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 当然,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