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北方文物杂志社出版个人图书

发布时间:

北方文物杂志社出版个人图书

中国陶瓷史稍显过时了,有些理论跟不上了<<景德镇现代艺术陶瓷投资与鉴藏>> 画册刊录作者作品展”是集瓷都景德镇陶瓷艺术众多名家高手的一次大型规模作品。集中展示画册刊录作者的一百八十件作品,其中画册刊录作品百余件,部分陶瓷大师的作品被海内外收藏界誉为惊世之作。日用陶瓷鉴别——现代陶瓷教科丛书本书作者:李雨苍 编著 作 者: 李雨苍 编著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陶瓷书目(按:以下系天涯社区·闲闲书话注注书友的藏书目录。含雪堂陶瓷书目以下为我收藏的部分陶瓷类书籍,凡在其他书籍、图集中包含陶瓷内容者,均不列入本书目。饮流斋说瓷,广州许之衡守白著,线装排印本,(民国)上海朝记书社印行,中华书局代印竹园陶说,刘子芬著,民国十四年线装自印本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陶瓷(上)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陶瓷(中)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陶瓷(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一版三印中国陶瓷大系之一汉唐陶瓷大全中国陶瓷大系之二宋元陶瓷大全中国陶瓷大系之三明代陶瓷大全中国陶瓷大系之四清代陶瓷大全——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1-1993版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1997年一版三次中国的瓷器(修订版),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研究所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3年7月修订一版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一版四次中国陶瓷名著汇编,中国书店1991年5月初版中国陶瓷美术史,熊寥著,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朱裕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一版三次古瓷鉴赏与收藏,张海国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陈德富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一版二次古代瓷器,赵丛苍主编、小鹿编著,中国书店1997年9月初版中国古代仿古瓷,赵宏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中国古陶瓷研究论文集,周仁等著,轻工业出版社1982年12月初版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编,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论文集,叶文程著,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10月初版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资料第三辑,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编,内部资料,1983年6月厦门大学印元代瓷器,叶佩兰著,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初版清代陶瓷,刘兰华、张柏著,北方文物杂志社1988年12月初版中国青瓷史略,陈万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1月一版二次童书业说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中国古陶瓷论丛,傅振伦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马说陶瓷,马未都、王春元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东方的青花瓷器,(英)哈裏迦纳著,叶文程、罗立华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1月一版二次陶瓷路,(日)三上次男著,宋念慈译,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80年2月1日初版陶瓷探隐,蔡和璧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宋代官窑瓷器,李辉柄著,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5月一版三次长沙窑,长沙窑课题组编,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长沙窑瓷绘艺术,周世荣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石湾陶瓷发展史,佛山大学石湾陶瓷艺术研究课题组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景德镇陶录》详注,傅振伦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2月初版明朝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全开图壹张),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承名世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12月景德镇陶瓷艺术(古代部分),熊寥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景德镇的青花瓷,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11月初版景德镇瓷俗,邱国珍著,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青花瓷器鉴定,张浦生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中国青花瓷,马希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青花名瓷,马希桂主编,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93年4月30日初版青花青,郭良蕙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0年6月15日二版明代民窑青花瓷大观,胡雁溪编著,团结出版社1995年11月一版二次清代民窑青花瓷,胡雁溪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2月初版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民间陶瓷,左汉中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中国民窑瓷绘艺术,毕克官著,外文出版社1991年初版清代民窑彩瓷500图,胡雁溪、杨小涟编著,团结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馆藏中国历代陶瓷特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7年7月初版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院藏中国清代瓷器,柯玫瑰著,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古瓷片,毕克官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中国古代瓷塑玩具大观,白建国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瓷砚赏析,谢志峰著,广西美术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陶瓷,刘以鬯著,香港文学研究社1979年11月初版濑户乃海的中国陶瓷,广岛县立历史博物馆,平成三年非卖品宋瓷天目欣赏、原太乐陶瓷作品展,日本便利堂株式会社1984年4月14日发行古陶瓷修复,毛晓沪编著,文物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61,陶说,(清)朱琰著,分说今、说古、说明(代)、说器上、说器中、说器下六卷,缕述景德镇瓷器源流。(木兆轩主人赠)62,陶瓷,10开精装本图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10月一版一次,印数1500,50元。就我有限的视野所及,有关陶瓷的全彩色大型图集,在60年代可能仅出过此一种。63,景德镇《瓷器》季刊10册:1963年1、2、3、4,1964年1、2、3、4和1965年1、2期。64,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东京国立博物馆1978年3月印制,8开画册,日文及英文,207页。钤印:李知宴藏书。65,中国陶瓷文献指南,徐荣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精装872页,1-3500册。66,EARLY MING WARES OF CHINGTECHEN(明初官窑考),ADBRANKST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104P。67,中国陶瓷史,吴仁敬、辛安潮著,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初版,1954年11月修订重版,128页,1501-4000册。68,《中国历代陶瓷题记》,孙彦等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290页,1-3000册。69,《古瓷辨赏》,王健华、李国强著,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6月初版,16开彩色铜版纸印,168页。70,《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发掘报告》,广东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5月初版,16开64页,图版41幅。71,《中国历代陶瓷款识汇集》,童依华著,台湾大业公司1984年10月初版印行,16开200页。72,《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余继明、杨寅宗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4月四次印刷,精装340页,9001-14000册。73,《中国古代陶瓷造型与装饰》,关玉琮著,辽宁省硅酸言研究所1979年内部印刷,16开油印本,248页。74,《伊斯坦布尔的中国宝藏》中文版,土耳其共和国外交部2001年编印,8开156页。长乐老寄赠。75,《中国陶瓷史纲要》,叶喆民著,轻工业出版社1989年4月初版,精装329页,3000册。小黄黄托人从香港购得。76,《四川古陶瓷研究》第一辑,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主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4年6月初版,精装315页,1500册。77,《四川古陶瓷研究》第二辑,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主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4年10月初版,精装231页,1000册。也许地处盆地的缘故吧,四川的考古研究非常封闭,许多新发现外界不能及时得知,刚出土的器物连考古所和北大考古系也无法看到。这两册书要不是在旧书店偶然发现,我也不知道四川曾在80年代出过这样一套书。其中关於四川境内一些古窑址的文章十分有意义。78,《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马文宽、孟凡人著,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135页。79,《海底瓷都与海外珍瓷》,周世荣、魏止戈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6月初版,120页,3000册。80,《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朱培初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8月初版,237页,5200册。81,《瓷国游历记》,[纽西兰]路易艾黎著,轻工业出版社1985年10月初版,16开铜版纸精装134页,3500册。木兆轩主人赠。82,《学瓷琐记》,王志敏著,文汇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16开243页,2000册。83,《黄冶唐三彩窑》,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16开精装81页,2500册,彩版74页+图版34页。84,《人间瓷话》,钱汉东著,学林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铜版纸精装226页,5000册。85,《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汪庆正顾问、程庸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铜版纸119页。

楼上说的是考古和文物方面的,博物馆只有《故宫博物院院刊》列入了cssci扩展目录,除此之外,文博方面最好的应该就算是《中国博物馆》了。

《考古》《寻根》(这个主要针对民俗文化现象)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书目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程甲本,《红楼梦》版本史、传播史上第一个正式出版的排印本。关于程甲本的成书过程,程高序言讲得很清楚。程小泉说他先得百廿卷之目及前八十回,后历数年,陆续得后四十回之漶漫旧稿,经与友人高兰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合前八十回,“抄成全部,复为镌板”。可见他们所采取的底本由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两部分构成,其整理工作自辛亥春进行到冬至后,用时近一年。程甲本以百二十回全本出版,弥补了抄本时期只有八十回的神龙有头无尾的缺憾。此后的各种刻本,绝大多数是以程甲本为底本,如藤花榭本、本衙藏板本、东观阁本、双清仙馆本、妙复轩本、卧云山馆本、金玉缘本,等等,形成了所谓“程本系统”。程甲本现存十部以上,国家图书馆(藏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大学、人民日报社、台湾大学及一些私人均藏有此书。另外,国外(如俄罗斯、日本)亦有若干套收藏。建国后出版的影印本主要有四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原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2005年又出版了3印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吉林文史2000年线装版;貌似翻印吉林文史版的沈阳版。 程甲本为木活字排印,受当时木活字印刷技术条件的限制,估计仅印了一百部左右。程甲本印行七十多天后又活字排印程乙本。程乙本很长时间不被人注意,程甲本却一再被人翻刻,一百三十多年中流行的都是程甲本。直到1927年胡适将程乙本标点,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程乙本才取代程甲本的地位,成为最流行的版本。程乙本与程甲本的版式插图等完全一样,但文字上有两万多字的差异,且多出一篇由程伟元和高鹗联合署名的“引言”。此书现存数量多于程甲本,如国家图书馆、中国书店、山东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绍兴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一些私人均有收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

《脂砚斋重评红楼梦》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稳坐第一的宝座,这个人民教育出版社相信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吧!有很多人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这个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一直到大学,据说人教还是由太上老君开创的呢!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它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它是隶属于国家教育部的一所大型出版社,邓小平同志亲自为该出版社提笔写下了出版社的名字。3、重庆出版社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重庆出版社是一所大型的出版社,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排名第三,它的前身是西南人民出版社,在1980年的时候改名成为重庆出版社。该出版社向社会提供了很多的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益的图书。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创立于1979年,是一个集外语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教育出版集团,企业综合实力、销售码洋、年利润和总资产在国内出版界位居前三。5、江苏教育出版社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江苏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是十大出版社排名之一,主要出版学校和业余教育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育科学理论、学术著作。建社至今,苏教社走过了20载风雨历程,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和市场经济的磨练,从稚嫩迈向成熟,带着成功的喜悦,带着未来的期盼,步入了崭新的世纪。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贝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均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全资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上海贝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均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之全资子公司。

人物杂志人民出版社

字数不同。

人物传记杂志有:《传记文学》,《人物》,《名人传记》等。《传记文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物传记类大型月刊。《名人传记》杂志是目前国内传记类杂志中影响力较大的品牌期刊,专注于财经领域,致力于各类财富人物的深度挖掘与报道。《人物》杂志是由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以刊载名人传记和当代高端人物报导为主的人物传记类期刊。1980年创刊,是国内创办最早的人物传记类刊物。其他的人物传记杂志:《山西青年》、《人物》、《时代人物》、《中华儿女》、《科学家》、《南方人物周刊》、《传奇文学选刊(紫色年华)》。关于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和杂志社合作出版图书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新闻出版事业和著作权的直属机构,在著作权管理上,以国家版权局名义单独行使职权。新闻出版工作在建设、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正式成立。建国初期的出版总署遵循"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的基本方针,集中力量统一管理全国的出版事业,形成了以国营出版为主体,编印发合理分工,法规制度统一的出版体系。1954年11月出版总署撤消,所有出版行政业务归文化部管理,文化部设置出版事业管理局;1973年7月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国家出版局)成立;1987年1月成立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新闻出版署先后颁布了《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务管理条例》等一整套政策法规,明确了出版者、印刷者、发行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各级出版管理机关的权力和职责,使新闻出版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出版了一大批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优秀出版物。尤其是重点图书、重点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全国百家期刊、优秀报纸的评选反响强烈,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生产力和发展,积极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00年,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更名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升格为正部级,并在职能上进行了调整,加强了两项职能:1、全国扫除"黄色"出版物,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出版物市场的执法监管,2、新闻出版和著作权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工作;增加了一项职能:审核互联网从事出版信息服务的报批,对互联网出版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转变了一项职能:与直接管理的出版、印刷、发行企事业单位脱钩。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内设11个职能司(厅局),主要职能是对图书、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市场等进行总量、结构、布局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审批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印刷、发行等单位的成立、分工、变更等事项;对新闻出版市场实施监督管理;草拟新闻出版、著作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参与起草与著作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草案;检查著作权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我国加入的国际版权公约在国内的执行情况;承办新闻出版和著作权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事务;承办政府间文化协定中有关新闻出版、著作权项目的执行工作等。 当前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以集团化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2002年正式组建了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印刷集团也已成立,中国发行集团即将成立。全国已组建试点出版集团7家,发行集团5家,期刊集团1家,报业集团38家。在不断强化监管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依法行政,《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有效地净化了文化市场,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使版权贸易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国政府和中国新闻出版界在加入WTO以后必将充分发挥中国东方文化和巨大市场的诸多优势,与国外新闻出版界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中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主要职责 (一) 起草新闻出版、著作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研究拟定新闻出版业的方针政策;制订新闻出版、著作权管理的规章和重要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 制定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规划、宏观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并指导实施;制定全国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参与拟定新闻出版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的经济性宏观调控措施;指导、推进新闻出版业的改革。 (三) 审批新建出版单位(包括图书出版社、报社、期刊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等,下同)和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下同)总发行单位;审批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审批著作权集体管理和涉外代理等机构;核准新闻出版外商投资企业和出版物进出口单位及其在境外设立的类似机构。 (四) 对新闻出版活动(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进出口贸易等)实施监督管理;查处或组织查处违禁出版物和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进出口单位的违规活动。 (五) 审核互联网从事出版信息服务的申请,对互联网出版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 (六) 拟定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并指导实施;查处或组织查处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活动;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扫黄打非"工作;组织、协调、指导"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 (七) 拟定出版物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并指导实施;对出版物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八) 负责音像制品出版、复制管理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复制、发行管理。 (九) 负责全国印刷业(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及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的监督管理。 (十) 组织、指导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以及教科书和其他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工作。 (十一) 管理著作权工作,查处或组织查处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权侵权案件和涉外侵权案件;代表国家处理涉外著作权关系,组织参加著作权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协议的谈判、签约和国内履约活动。 (十二) 负责新闻出版和著作权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有关工作;承办政府间文化协定中有关新闻出版、著作权项目的执行工作;管理、协调图书、报纸、期刊和电子出版物的进口贸易;组织、推动出版物的出国(境)展览、展销和出口贸易。 (十三) 负责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 (十四) 编制新闻出版业科技发展规划和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规划并指导实施,组织协调新闻出版业的科技进步工作。 (十五) 编制新闻出版业和著作权管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规划并指导实施;负责新闻出版业和著作权管理工作全国性评奖和表彰活动。 (十六) 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文 号: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1号 标 题: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 颁布日期:2005年9月30日 实施日期:2005年12月1日 终止日期: 类 别: 颁布单位:新闻出版总署 内 容: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1号)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已经2005年9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第1次署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言源 二00五年九月三十日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我国期刊业的繁荣和发展,规范期刊出版活动,加强期刊出版管理,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期刊出版活动,适用本规定。 期刊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本规定所称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 本规定所称期刊出版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期刊社。法人出版期刊不设立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期刊编辑部视为期刊出版单位。 第三条 期刊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条 期刊发行分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 内部发行的期刊只能在境内按指定范围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发行、陈列。 第五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期刊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全国期刊出版的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建立健全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期刊年度核验制度以及期刊出版退出机制等监督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期刊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期刊出版单位负责期刊的编辑、出版等期刊出版活动。 期刊出版单位合法的出版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扰、阻止、破坏期刊的出版。 第七条 新闻出版总署对为我国期刊业繁荣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期刊出版单位及个人实施奖励。 第八条 期刊出版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 期刊创办和期刊出版单位设立 第九条 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不与已有期刊重复的名称; (二)有期刊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三)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 (四)有确定的期刊出版业务范围; (五)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六)有适应期刊出版活动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 (七)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 (八)有确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在境内长久居住的中国公民;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前款所列条件外,还须符合国家对期刊及期刊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总体规划。 第十条 中央在京单位创办期刊并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系统创办期刊并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其他单位创办期刊并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十一条 两个以上主办单位合办期刊,须确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并由主要主办单位提出申请。 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应为其主管单位的隶属单位。期刊出版单位和主要主办单位须在同一行政区域。 第十二条 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由期刊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期刊出版申请表》; (二)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拟任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简历、身份证明文件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编辑出版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办刊资金来源、数额及相关的证明文件; (六)期刊出版单位的章程; (七)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八)期刊出版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十三条 新闻出版总署应当自收到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的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直接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期刊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一)持批准文件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领取《期刊出版登记表》,填写一式五份,经期刊主管单位审核签章后,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在15日内,将《期刊出版登记表》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二)公开发行的期刊,可以向ISSN中国国家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并向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申领条型码;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期刊出版登记表》审核无误后,在10日内向主办单位发放《期刊出版许可证》; (四)期刊出版单位持《期刊出版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期刊出版登记表》由期刊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各留存一份。 第十五条 期刊主办单位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之日起60日内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批准文件自行失效,登记机关不再受理登记,期刊主办单位须把有关批准文件缴回新闻出版总署。 期刊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90日未出版期刊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并由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发生前款所列情形的,期刊出版单位可以向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六条 期刊社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经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本规定所称期刊业务范围包括办刊宗旨、文种。 各省市新闻出版署 省别 通讯地址 邮编 区号 电话 传真 北京市 朝阳区和平街11区甲24号 100013 010 84253627 84251823 天津市 河西区尖山路82号 300211 022 28335388 28308463 河北省 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050061 0311 8641046 7773777 山西省 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0351 4922105 4922213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老缸房街15号 010010 0471 4935490 4913873 辽宁省 沈阳市北一马路108号 110001 024 2366788 2325549 吉林省 长春市区人民大街124号 150010 0431 5644763 5642914 黑龙江 哈尔滨市道里区森林街68号 150010 0451 4617319 4614852 上海市 上海市绍兴路5号 200020 021 64339117 64332452 江苏省 南京市高云岭56号 210009 025 6638657 3364921 浙江省 杭州市庆春路标225号西湖时代广场 310006 0571 87163127 87263126 安徽省 合肥市回龙桥路1号 230063 0551 2826708 2822677 福建省 福州市东水路76号 350001 0591 7532008 7559325 江西省 南昌市阳明316号 330008 0791 6895193 6895217 山东省 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综合楼 250011 0531 6061707 6061795 河南省 长沙市展览馆路11号 450002 0371 5721316 5730425 湖北省 武汉市黄鹂路75号 430077 027 86780585 86792613 湖南省 长春市区人民大街124号 410005 0731 4302568 4302566 广东省 广州市东水阴路11号 510075 020 3607420 广 西 南宁市金水湖路53号 530021 0771 5516030 5516031 海南省 海口市海路59号 570204 0898 65373395 65339391 重庆市 重庆观因桥建新东路3号百夜兴大厦17楼 400020 023 67708100 67708123 四川省 成都市大石西路36号 610015 028 87026768 87028958 贵州省 贵阳市中华北路289号 550001 0851 6828624 6800761 云南省 昆明市环城西路36号 650034 0871 4198048 4129428 西 藏 拉萨市林廊北路20号码 850000 0891 6829432 6833591 陕西省 西安市北打街131号 710003 029 7205025 7205004 甘肃省 兰州市庆阳路230号 730030 0931 8455382 84566777 青海省 西宁市同仁路10号 810000 0971 6143402 6141890 宁 夏 银川市解放西街47号 750001 0951 5045582 5046836 新 疆 乌鲁木齐市解放南路15号 830001 0991 2823648 2815715

可以多参加图书订货会,每年都有很多次,你在网上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信息。另外,多跟这两家出版社保持关系,应该没有错的~降折扣的话,量大一些就可以了

“七颗虫牙”的回答挺好。我觉得这个需要多用心,多跑腿,多打电话,祝你成功。

杂志社只是一个杂志出版、书籍出版的团体,类似于公司组织,就是一个简称。你想办杂志,首先得有出版许可证、得有出版刊号等一系列的批示文件,然后组成你的杂志出版团队,那这样的就是杂志社。至于合作的问题,一般有刊号的机构,你都可以合作。出版社是出版单位,未必有杂志出版刊号。刊号现在基本上批不下来。

出版社图书编辑

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1、就业现状: 目前,中国的新闻出版业随着市场经济进行了改革,目的就是要建立新的出版方针,让出版走向市场化,当今的世界,奋斗和竞争渐成主流,出版要发展要繁荣,就必须如此,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各个出版社进行了机构改革,把人才提到了主导的地位,因而本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的机遇很多,但竞争也十分激烈。2、就业前景:(1)就业方向:编辑出版工作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本专业多为培养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的记者、编辑、编务、策划、发行等专业人才,也有的到一些出版公司或网络公司做网络编辑,领域十分广泛。(2)就业方向职业的岗位职责: 毕业生可以到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也可以选择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或是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也可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 毕业后到出版、新闻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工作。 编辑分为很多种,工作内容差别很大,如书刊编辑、电台编辑、影视编辑等。同是编辑,可以选择: 出版社——做图书编辑; 杂志社——做刊物编辑; 报社——做专栏或版面编辑,也可能兼作记者; 文化、广告公司、网站——做内容编辑。(3)就业方向职业的能力素质要求(任职资格):①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②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 ③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④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 ⑤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知识。

我们学校(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是电视与新闻学院的,虽然在电视系属于不是最好的专业,但是电新本来就很牛啊。原来由于招收人数很少就业对口。现在扩招了一个班40多人,就业形势就有点严峻了,但现在就这么个情况

美国资深编辑人威廉斯认为,出版社图书编辑同时要扮演三种角色,即:狩猎者(睁大双眼搜寻好作品)、魔术师(能化平凡为神奇)、双面人(面对作者时代表出版社,面对出版社时代表作者)。此种归纳,在编辑的属性层面上是准确的。而在功能化上,业内则普通认同:图书编辑即项目经理。图书是产品,必须进入市场流通。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作为中国的图书编辑,既要接轨国际,又不能偏离国家的意识形态。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四种意识和四种能力。 四种意识一是社会意识。也可称社会责任感,就是业内所说的社会效益。皇冠出版社的执行主编韦德说对,“做得好,还要做得对。”图书编辑应该把社会责任感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种社会责任感,既有道德层面的也有法律层面的。 通常有人会误解图书的社会效益,认为它是经济效益的天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比如,我参与组编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解放军征战纪实丛书》、《百战将星丛书》等,自出版以来在社会上反响较好,获得中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等多种奖项,市场销量均在五万套之上,并且,作为常销书,每年都在重印。 二是市场意识。“优秀的图书编辑能像发行人一样思考、规划、作决策。编辑人在文学品位之外必须具备数学概念。”我很赞同这种说法。图书编辑要有市场意识,而市场显然是很难掌控的,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名家的作品市场相对有保证,尽管不是绝对的,但给他们的稿子具有难度;好的影视剧能带动市场。如我社出的《亮剑》,电视剧播放销售平平,电视剧一播,小说卖到几十到册;好的题材也可能有好的市场,但这往往要取决于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态度以及编辑的敏锐度和识力,这一点似乎更考验编辑。 三是创新意识。图书编辑的创新意识,不仅是来自技术或外部形式的,更重要的是思维观念的创新。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的编辑最大的不同是不仅仅会坐在编辑部编稿子,而且还要从事策划、组稿、印制、后期宣传等相关工作,在几乎每个环节都应贯穿编辑的观念。 四是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是图书编辑到了一定层次后的追求。编辑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鞭一类或几类图书,做成自己的品牌。文学、纪实、生活、文化、科普、儿童等读物,都可能做成精品。编辑的精品意识在于充分地正确地认识自己,正视可开掘的潜力,不要盲从,要找准方向,“一口井执着地挖下去”,不信它不出泉水。 四种能力一是策划能力。策划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策划选题需要敏锐的触觉和独到的眼光,选题有新意自不必说,它的市场预期及作家接受创作的程度,都取决于策划的成功与否。在写策划方案前,至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一是方案有没有可操性?二是谁能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三是它的市场前景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有助于图书编辑把方案变成现实。 三是编稿能力。编稿是编辑的基本功。佩因说,文稿编辑是勇于批判的第一位读者。说的就是编辑在案头工作时要有看出文稿问题并毫不讳言地提出的能惫。那么,编稿的能力就不仅仅是文字功力,与作者沟通的能力似乎更加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作家,编稿几乎就是沟通。 四是发现能力。能在众多的书稿中发现有价值、有市场的书稿,能在新人新作中辬识作者是否有潜力,这要考验编辑的耐心和判断力。通常情况是,一部新人的或不知名作者的来稿,编辑翻两页就作出退稿决定。但是,只要更有耐心一些,是不难发现有前途的作者的。想一想,那些知名作家都是从新人开始的,况且,成熟作家的作品毕竟是有限的,没有新人跟上,资源势必要枯竭。

现在说实话,这个什么出版行业的编辑待遇肯定啊,不怎么样,前景也不行,说实话,现在这个啊时代更新的太快了,你像什么出版社的编辑这个起叫夕阳产业了,这个东西像啊,现在都进军网络啦,做这个网络编辑,网络水手或者什么的,哎呀,太多了,你那个这个产业已经到差不多也就是夕阳产业了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