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

发布时间: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

1/12【题 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分析及防护【作 者】张洪亮【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4)-88-88,1082/12【题 名】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防护措施【作 者】李小亮【刊 名】科学之友2007(06B)-60-613/12【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护措施【作 者】赵晶宇【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7)-304-3054/12【题 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防护【作 者】陈洁[1] 刘友红[2]【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4)-328-3295/12【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作 者】李丽 满玉【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2)-39-406/12【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浅析【作 者】齐太金【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6(7)-85-877/12【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护【作 者】王永【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11)-331-3328/12【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及防护【作 者】张百永 向俊 朱小刚【刊 名】安徽建筑2006,13(1)-98-999/12【题 名】沥青路面破坏及防护【作 者】彭素良【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2)-301-30210/12【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浅析【作 者】吕权【刊 名】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139-14011/12【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浅析【作 者】尹美波 李秋蓓【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27(7)-20-2112/12【题 名】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的防护措施研究【作 者】张建宁 梁力 张峰春【刊 名】东北公路2003,26(4)-25-261/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作 者】马小伟[1] 吕端然[2]【刊 名】科学之友2007(08B)-53-542/100【题 名】高等级沥青路面雨水侵蚀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边卫东【刊 名】公路与汽运2007(4)-66-673/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作 者】霍清阁【刊 名】交通世界2007(07S)-101-1024/100【题 名】某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分析【作 者】杭永山 俞小靖 刘军【刊 名】交通与运输2007,23(B07)-86-885/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作 者】马月红[1] 吴齐正[2]【刊 名】浙江交通科技2007(2)-40-42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作 者】侯继先 徐永丰【刊 名】民营科技2007(7)-169-1697/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分析【作 者】何铁元[1] 张利先[2]【刊 名】民营科技2007(5)-98-988/100【题 名】浅谈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作 者】杨云森【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9X)-204-2049/100【题 名】浅谈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作 者】杜昌芬【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6)-18-18,2010/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罗凯军 刘朝伟【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0)-136-13611/100【题 名】浅谈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作 者】翁雯【刊 名】广东建材2007(7)-106-10712/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形式及预防措施【作 者】王刚平 安平【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2007,19(8)-187-18813/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作 者】于合家【刊 名】北方交通2007(6)-99-1001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析【作 者】李常青【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19)-169-16915/100【题 名】如何防治沥青路面孔隙水破坏【作 者】单新荣 陈国华【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18)-53-531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初探【作 者】张瑞芳【刊 名】科学之友2007(06B)-69-7017/100【题 名】沥青路面裂缝破坏原因【作 者】郑义坤【刊 名】交通世界2007(05S)-66-6718/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作 者】李建华【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X)-201-20119/100【题 名】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类型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作 者】刘世忠 孟范清【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X)-214-21420/100【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与防治【作 者】谢长林【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3)-285-28621/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崔爱民【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1)-99-9922/100【题 名】超载车辆对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作 者】赵峰【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7(5)-199-20223/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 者】徐飙【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3)-15-15,172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作 者】刘艳红 刘艳波【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3)-31-31,3325/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分析【作 者】李奇峰【刊 名】职业圈2007(03X)-159-1592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与防治【作 者】田伟【刊 名】北方交通2007(4)-33-3627/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区及其预防性养护对策【作 者】王永红 饶红胜 邹强 刘涛【刊 名】交通世界2007(04S)-92-9328/100【题 名】高等级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杨书利【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4)-102-10529/100【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防治【作 者】徐子玉【刊 名】安徽建筑2007,14(2)-85-8630/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分析及防治措施【作 者】何演[1] 李明[2] 王随原[3]【刊 名】公路交通技术2007(2)-52-5431/100【题 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过早破坏的原因分析【作 者】朱军【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63-6332/100【题 名】半刚性沥青路面水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探讨【作 者】张彤[1] 魏晓荣[2]【刊 名】机场工程2007(1)-17-1933/100【题 名】车载作用下半刚性沥青路面破坏的数值分析【作 者】巩伟芳[1] 王晓伟[2]【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9)-285-2863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作 者】张宇【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3X)-158-15835/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与对策【作 者】刘世亮【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2)-50-5136/100【题 名】水平力对含裂纹沥青路面面层破坏的影响分析【作 者】厉永举 宫亚峰 梁春雨【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7(1)-64-6637/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分析【作 者】陈志敏【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9S)-55-5538/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因素分析与防治措施【作 者】梁海涛【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6S)-77-7739/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浅析【作 者】李洪珍 相志华【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2X)-49-4940/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与对策【作 者】刘世亮【刊 名】科技资讯2006(34)-50-5141/100【题 名】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对策【作 者】刘波 赵扶民【刊 名】林业科技情报2006,38(4)-81-8242/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的破坏成因及预防【作 者】张惠彬【刊 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6)-15-16,2943/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作 者】潘常科【刊 名】科技资讯2006(30)-75-764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作 者】姜春龙[1] 于海生[2]【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11)-9-9,1145/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及其施工工艺的联系【作 者】黄振【刊 名】广东科技2006(11)-75-774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研究【作 者】高立伟【刊 名】河南科技2006(10)-74-7547/100【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防治【作 者】李辉 王玲 郑雅君【刊 名】建筑与预算2006(5)-46-4848/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龚新杰 李振川【刊 名】甘肃科技2006,22(9)-176-17749/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与控制措施【作 者】杨翠花【刊 名】公路交通技术2006(5)-59-6050/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分析【作 者】王兆顺【刊 名】科技资讯2006(26)-77-7751/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杨波【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2006(22)-42-42,4152/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毋文彦【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8)-278-27953/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李云峰[1] 罗绍建[2]【刊 名】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B06)-60-61,9554/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分析【作 者】焦保国【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5)-283-28455/100【题 名】沥青路面破坏的成因及防治【作 者】安宁[1] 刘晓芳[2]【刊 名】北方交通2006(7)-40-4156/100【题 名】浅谈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作 者】薛松【刊 名】科技资讯2006(17)-28-2857/100【题 名】沥青路面入浸水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王新贵[1] 刘嫒嫒[2] 娄本涛[2]【刊 名】河南科技2006(7)-69-7058/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刘洋【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5X)-136-13759/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作 者】刘艳峰 魏忠【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9)-5-5,760/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渗透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曹罡 高文波【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9)-16-1761/100【题 名】浅谈预防沥青路面破坏机理及建议措施【作 者】李金宇[1] 衣英俊[2]【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9)-59-5962/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防治【作 者】宫磊[1] 王颖[2]【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8)-63-6463/100【题 名】分析超载车辆对沥青路面破坏原因【作 者】李国辉[1] 申哲奎[2]【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6)-36-3664/100【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与防治【作 者】盛阳【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5)-41-4265/100【题 名】浅谈水破坏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影响【作 者】黄宽【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6(7)-80-8266/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 者】杨志刚【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14)-330-33167/100【题 名】浅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现象【作 者】范桥辉【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13)-324-32568/100【题 名】城市沥青路面早期结构破坏理论【作 者】连佳机[1] 杨孟余[2] 张晓东[1]【刊 名】中外公路2006,26(3)-115-11869/100【题 名】超载车辆对沥青路面破坏原因分析及对策【作 者】訾爱民【刊 名】交通科技2006(3)-58-6070/100【题 名】南方多雨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分析及对策【作 者】刘毅[1] 彭安平[2]【刊 名】湖南交通科技2006,32(2)-21-2471/100【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护【作 者】王永【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11)-331-33272/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李光天 朱桂林【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2)-26-2773/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刘爱萍【刊 名】科技资讯2006(6)-53-5474/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损害疲劳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作 者】傅搏峰[1] 周志刚[2] 陈晓鸿[1] 吕贵宾[3]【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27(1)-51-5875/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作 者】范广宇[1] 时松[2]【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2)-78-797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王海涛【刊 名】交通世界2006(01A)-74-7577/100【题 名】沥青路面破坏及防护【作 者】彭素良【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2)-301-30278/100【题 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作 者】孙文香 姜厚荣 李春雷【刊 名】交通科技2005(6)-9-1179/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作 者】亓鹏程 阮宾【刊 名】中国交通建设监理2005(6)-68-7080/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探【作 者】林桂清【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5(12)-90-9281/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 者】刘红娜【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2)-285-28682/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宋锦萍 杨哲颖【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11)-3-383/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李光天 朱桂林【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11)-38-3984/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 者】苗秋丽 刘冶平【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10)-49-49,5185/100【题 名】浅析北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作 者】赵国强 王洪益 郭伟【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9)-10-1086/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张飞[1] 杨弃疾[2]【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5(9)-55-5787/100【题 名】湖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作 者】汪向阳【刊 名】交通科技2005(4)-17-1988/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雷畅 杜斌【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122-12389/100【题 名】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基面层滑移破坏研究【作 者】苏凯[1] 武建民[2] 陈忠达[2] 戴经梁[2] 孙立军[1]【刊 名】中国公路学报2005,18(3)-22-2690/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探讨【作 者】赵培松【刊 名】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125-12691/100【题 名】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沥青路面早期水破坏探究【作 者】吴为东【刊 名】浙江交通科技2005(2)-1-292/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探【作 者】贾乘鹤【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5(6)-90-9293/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水破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作 者】李细伟[1] 易林枫[2]【刊 名】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22(5)-32-359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初步探讨【作 者】蒋合型【刊 名】交通世界2005(4)-70-7195/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 者】王静【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5)-20-2196/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作 者】姚卓【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5(3)-24-2697/100【题 名】温度差异破坏对沥青路面质量的影响【作 者】刘信功[1] 张健健[2]【刊 名】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18(2)-73-7498/100【题 名】自由水对高等级沥青路面破坏的成因及防治【作 者】李晋安【刊 名】山西建筑2005,31(6)-210-21199/100【题 名】沥青路面层间滑移破坏分析【作 者】苏凯[1] 武建民[2] 姚红云[1] 徐小坤[3]【刊 名】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4(3)-35-38,43100/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溥学峰【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180-1811/53【题 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分析及防治措施【作 者】赵香华[1] 张福生[2]【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5(1)-16-172/53【题 名】沥青路面辙槽破坏分析及车辙试验改进【作 者】谢俊伟【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6)-109-1123/53【题 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的原因及防治【作 者】汪晓青[1] 程东文[2]【刊 名】矿业快报2004,20(12)-38-404/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试验检测及加固处理【作 者】李爱国[1] 吴景海[2]【刊 名】天津市政工程2004,16(3)-1-45/53【题 名】软土地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与对策【作 者】李爱国[1] 吴景海[2]【刊 名】天津建设科技2004,14(4)-43-456/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主要早期破坏的现象、原因和预防【作 者】沙庆林【刊 名】交通世界2004(U09)-17-187/53【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作 者】刘桂强【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3)-25-288/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探【作 者】韩立新【刊 名】山西建筑2004,30(7)-98-999/53【题 名】广东省沥青路面常见的早期破坏形式及措施建议【作 者】潘艳珠[1] 谭积青[2]【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16-1810/53【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 者】王福君【刊 名】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12(3)-112-11411/53【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 者】赵永成【刊 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2(3)-43-44,5212/53【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作 者】张有安【刊 名】中国公路2004(20)-129-13013/53【题 名】防微杜渐——沥青路面水因破坏的综合治理【作 者】王祖东【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4(11)-95-9814/53【题 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破坏分析与路面结构优化【作 者】陈湘华【刊 名】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04(3)-14-2215/53【题 名】沥青路面局部早期破坏分析【作 者】张红利 宋惠民【刊 名】公路交通技术2004(5)-49-50,7216/53【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王涝谦【刊 名】山西交通科技2004(A01)-19-2017/53【题 名】塘龙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处治【作 者】龙锦松【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8-1018/53【题 名】转运料车沥青路面离析破坏的克星【作 者】孙颖【刊 名】中国公路2004(17)-83-8419/53【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徐立国 徐立君【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7)-258-25820/53【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防治【作 者】薛连旭 林江淮【刊 名】广东公路交通2004(2)-35-3721/53【题 名】沥青路面的水破坏及其防治【作 者】何玉波【刊 名】云南现代交通2004,1(2)-22-2422/53【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彭亚荣【刊 名】中国公路2004(10)-62-6323/53【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作 者】陈湘华【刊 名】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04(1)-30-3724/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作 者】赵保平【刊 名】山西交通科技2004(2)-37-3825/53【题 名】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作 者】王志萍【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4)-134-13426/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分析及防治措施【作 者】郭天龙【刊 名】云南现代交通2004,1(1)-33-3927/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浅析【作 者】刘军勤[1] 张玉花[2]【刊 名】山西交通科技2003(A02)-58-59,6328/53【题 名】轮胎在超载下对沥青路面的破坏与橡胶改性沥青【作 者】张安强 王炼石 林雅铃【刊 名】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3,32(4)-16-2029/53【题 名】沥青路面水损破坏分析【作 者】何慧斌 郭铜元 刘丽【刊 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24(6)-30-3330/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作 者】丁玉录【刊 名】中国公路2003(22)-64-6531/53【题 名】城市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作 者】徐洪润【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3(6)-9-1232/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作 者】李建才 韩丽馥【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3(6)-17-1933/53【题 名】深圳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研究【作 者】林少扬【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5)-19-2234/53【题 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作 者】李延慧【刊 名】东北公路2003,26(2)-9-1135/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王淑平【刊 名】山西建筑2003,29(9)-126-12736/53【题 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公路学会七省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调研报告【作 者】无【刊 名】中国公路.建设市场专刊2003(3)-33-3937/53【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成因及防治【作 者】李鹏飞[1] 王伟霞[2] 王庆波[1]【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26(3)-1-238/53【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刘淑红 刘振国 尹同江【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4)-11-1239/53【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预防措施【作 者】黄丽平[1] 张建华[2]【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4)-15-1640/53【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及产生原因【作 者】石东[1] 李小花[2]【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2,25(3)-24-25,641/53【题 名】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水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张勇【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2,25(1)-2-342/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及防范的初步研究【作 者】于春双 杨明昌【刊 名】铁道建筑技术2002(4)-50-5243/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分析【作 者】姚毓君【刊 名】山西建筑2002,28(11)-118-11944/53【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破坏现象及预防【作 者】李琳【刊 名】山西建筑2002,28(11)-122-12345/53【题 名】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作 者】林伍湖【刊 名】华东公路2002(2)-38-4046/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早期破坏成因【作 者】杨瑞华 陈富坚 等【刊 名】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22(3)-256-25847/53【题 名】浅析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作 者】刘立新【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8)-155-15548/53【题 名】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分析【作 者】侯旭 赫英【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8)-184-18449/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洪秀敏【刊 名】中国公路2002(14)-76-7750/53【题 名】沥青路面抗滑表面早期破坏初探【作 者】董武斌 白茂【刊 名】公路交通技术2002(2)-35-3751/53【题 名】对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破坏的认识【作 者】王端宜 邹桂莲 等【刊 名】东北公路2001,24(1)-23-2552/53【题 名】川藏公路改建工程米拉山至达孜段部分沥青路面破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作 者】张保兴【刊 名】西藏科技2001(1)-74-7553/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初探【作 者】李建民[1] 白晓芸[2]【刊 名】西北公路2001(3)-10-12

·专著1、吴晓等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978-7-5641-2323-9,9万字)2、吴晓,魏羽力编城市规划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7-978-7-5641-1937-9,30万字,“城市规划原理丛书”出版规划教材)3、[英]维基·理查森新乡土建筑[M]吴晓,于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ISBN7-112-06059-1,60万字)4、[英]彼得·绍拉帕耶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M]吴晓,虞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ISBN7-112-08781-5,42万字)5、张彤,吴晓,陈宇等绿色北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中英双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ISBN978-7-5641-1387-2,6万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6、吴明伟,吴晓等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ISBN7-5641-0035-4,24万字)7、[英]彼德·布伦德尔·琼斯现代建筑设计案例[M]魏羽力,吴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ISBN7-112-06926-2,40万字)8、阳建强,吴晓,孔令龙等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优秀作业选(2002-2007)[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ISBN978-5641-1003-1,58万字)9、王建国,刘博敏,阳建强,吴晓等编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ISBN978-7-112-10621-9,62万字,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内第一本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要求而编写的重要教材)·论文和书中章节1、吴晓城市公园系统小议[J]新建筑,1999(6),P2、吴晓规划开发中的“守法”和“执法”问题[J]城市规划, 2000(3)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初探[J]新建筑,2000(4)4、吴晓,马红杰“边缘城市”的形成和形态初探[J]华中建筑,2000(4)5、吴晓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J]城市规划,2001(12)6、吴晓,张靖公共住宅: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性差异透视[J]城市规划,2002(3)7、吴晓,吴明伟物质性手段:作为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一种整合思路的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 2002(2)8、吴晓当前我国有形市场的发展方向浅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吴晓“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J]城市规划,2003(7)10、吴晓再审新乡土建筑——读维基·理查森的《新乡土建筑》有感[J]新建筑,2003(6)11、吴晓,吴明伟国内外流动人口聚居区之比较[J]规划师,2003(12)12、吴明伟,吴晓,刘博敏,雒建利 打造城市喧嚣中的“后花苑”——上虞市曹娥老区改造及曹娥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J] 城市规划,2004(1)13、吴晓“城中村”现状调查与整合[J]规划师,2004(5)14、吴晓,王承慧本科转型教学中的住区规划课程[J]规划师,2005(3)15、王承慧,吴晓,权亚玲,巢耀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5(4)16、吴晓南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现状调查[J]建筑学报,2005(4)17、吴晓译一件未问世的作品:汉斯·夏隆的曼海姆国家剧院方案[J]建筑师,2005(5)18、吴晓,吴明伟,徐伟 基于车行体验的公路沿线景观建构研究——以同三高速公路射阳连接段的景观控制性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5(11)19、吴晓,魏羽力译北欧建筑师希古德·莱维伦茨述评——以圣彼得教堂设计为例[J]新建筑, 2006(6)20、吴晓译历史视野中的乡土建筑——一种充满质疑的建筑[J]建筑师,2006(6)21、吴晓,吴明伟,徐伟基于旅游功能策划的景区规划——以射阳岛区的总体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7(10)22、吴晓,虞刚关于数字技术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再思考——读《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一书有感[J]建筑学报,2007(5)23、吴晓,魏羽力关于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的思考[J]规划师,2007(6)24、吴晓,顾震弘编译Bo01欧洲住宅展览会,马尔默,瑞典[J]世界建筑,2007(7)25、吴晓,顾震弘编译维基实验新区,赫尔辛基,芬兰世界建筑,2007(7)26、吴晓,顾震弘编译哈默比湖城, 斯德哥尔摩,瑞典世界建筑,2007(7)27、吴晓,施梁斯德哥尔摩的“地下艺术长廊”浅析——以地铁站点的艺术陈设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7(7)28、高源,杜嵘,吴晓东南大学-代尔夫特大学建筑联合教学成果介绍评析[J]华中建筑,2007(9)29、吴晓,阳建强瑞典高校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探察——以皇家工学院(KTH)的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J]华中建筑,2007(12)30、吴晓,谢泉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校园演化与空间环境探析——以KTH的历史性主校区(Valhallavägen)为例[J]新建筑,2007(6)31、施梁,吴晓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32、吴晓,吴明伟美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贫民窟整治初探[J]城市规划,2008(2)33、吴晓立足于求租群体的住房租赁市场探察——以南京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4、吴晓,孙静欧洲“移动谷”的演化与建设初探——瑞典著名的Kista科技园区考察[J]新建筑,2008(3)35、孙静,谢泉,吴晓基于文化环境建构的校园雕塑建设研究——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规划师,2008(6)36、吴晓,阳建强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用初探[J]城市规划,2008(7)37、高源,吴晓,杜嵘中荷联合教学的回顾与评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院[J]新建筑,2008(5)38、王承慧,吴晓,巢耀明适应时代需求的住区规划“转型教学”模式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8(11)39、吴晓,吴珏,王慧等现代化浪潮中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变迁实考[J]规划师,2008(9)40、吴晓斯德哥尔摩战后新城的规划建设及其启示华中建筑,2008(9)41、吴晓北欧科学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以瑞典和芬兰的高科技园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08(10)42、吴晓,汪晓茜芬兰生态型居住区探察——以赫尔辛基的Viikki实验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8(11)4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建设[J]城市规划,2009(2)44、吴晓北欧生态型城镇的规划建设及思考[J]城市规划,2009(7)45、吴晓,王湘君,高军军生态导向下环境评估方法在北欧城镇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09(2)46、吴晓,高军军,孙世界基于GIS平台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引导初探[J]规划师,2009(7)47、魏羽力,吴晓从伽考农庄看雨果·赫林的有机建筑观[J]新建筑,2009(2)48、高军军,吴晓大城市中心区楼宇经济的实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9)49、徐卞融,吴晓城市广场与城市交通的关联研究[J]华中建筑,2009(2)50、陈薇,王承慧,吴晓道路遗产与历史城市保护——以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9(5)51、吴晓,王承慧,王艳红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市一级)的总体思路探析[J]城市规划,2010(9)52、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分离量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0(5)53、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规划师,2010(7)54、魏羽力,吴晓斯普利特:从宫殿到城市[J]建筑师,2010(2)55、吴晓我国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的微观探析及其对策研究——以南京市的租居型外来工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6)56、吴晓,王承慧公共住宅——作为我国进城农民一种安置手段的思索[J]新建筑,2010(3)57、徐华林,吴晓大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形态演变的实证解析[J]新建筑,2010(2)58、吴晓,王松杰,方宇基于GIS数字平台的大尺度空间密度导控[J]建筑与文化,2010(10)59、吴晓,徐卞融,孙世界城市景观视野下雕塑建设的系统性导控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0(2)60、王松杰,吴晓城市中的雕塑[J]建筑与文化,2010(7)61、方宇,吴晓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的演变——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1(11)62、吴晓我的城市居所在哪里?——农民工居住空间的供给刍议[J]城市规划,2011(1)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查询

关于公布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的通知(西大学位字〔2012〕54号)校属各单位:为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各博士点学科重新修订了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并经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次工作会议(2012年6月15日)审议通过。现将《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予以公布。附件: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广 西 大 学 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1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从就读到提出申请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国外权威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外高级别经济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居前10位、影响因子均大于1)发表论文1篇,这些刊物包括: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影响因子3);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8);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IT Press,影响因子5);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0);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Blackwell Publishing,影响因子8);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7);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4);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Academic Press for the 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影响因子3);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2)。国内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内经济学权威刊物《经济研究》或人文社科类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1篇。国内外较高级别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篇:可在国内CSSCI目录中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目录为准)。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加上其他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或CSSCI目录为准)。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4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加上列入CSSCI目录的其它相关期刊(含CSSCI目录分类中的管理学,统计学,综合性社会科学,人文、经济地理,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CSSCI目录为准)。所列5项要求须满足其中1项。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增刊(或专刊)和论文集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 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论文的研究写作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论文发表必须与导师共同署名,但学位申请人至少要有1篇论文是第一作者(申请人不是第一作者的论文,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申请人必须是第二作者)。学位申请人只有达到了本学科科研成果的要求后,方可申请博士毕业及进入博士论文答辩阶段。所列第5点中的“其它相关期刊”包含《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2生物学(一级学科)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期刊最新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2)署名第一(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或部门审定的植物(作物、经济林)新品种权1项;3)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一等奖排名前3,二等奖排名前2,导师必须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且科研成果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或“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如是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 “广西大学”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3生态学(一级学科)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及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4.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并至少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或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或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且要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4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基本条件:(1)至少在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投稿当年为准)的专业期刊上或重点认定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A)。(2)获得一项与研究方向相关并投入工业应用的发明专利。(3)在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B,不含增刊)。(4)在SC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C)。(5)在指定E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D)。(6)至少发表一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英文论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学位:满足上述基本条件(1)或(2);满足上述基本条件(3),并满足基本条件(5)和(6);满足上述基本条件(4),并满足基本条件(5)。论文必须以广西大学(业务关系及科研项目、成果管理关系均在广西大学,如“广西大学”、“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名义、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署名发表。研究生以广西大学的名义以第一作者或者以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其指导教师)发表的论文或获得的发明专利予以确认,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攻读硕士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或发明专利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或专利。所有博士生(包括在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在读期间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在职培养博士生在读期间,如有与广西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对博士生本人,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时可不作硬性要求,但广西大学作为合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应当作为署名单位之一。凡不符合上述要求体现的成果,在学位申请时将一律不予考虑,仅作为参考。 博士生学术论文统计,一律以正式发表或收到录用通知为准。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5土木工程(一级学科)1.在本学科领域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2.在本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3.在本学科领域E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2篇。4.获得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说明:以上各项只需符合1项,其中:[1]SCI收录的期刊论文、EI收录的期刊论文不含增刊、国际会议、学校学报发表的论文;[2]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为准;[3]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目录: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水利学报、中国公路学报、建筑学报、机械工程学报;[4]除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外,另要求发表1篇外文论文(可为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5]所有论文均是已发表或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 [6]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6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1、指标要求:在本一级学科及相关领域SCI或E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3篇,其中必须有1篇SC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的论文。未达到要求者,原则上不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2、成果折算:(1)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等同于1篇EI论文。(2)高水平论文,即SCI二区以上的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3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SCI三区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2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7作物学(一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5以上(含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棉花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中草药、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1.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2.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8兽医学(一级学科)在影响因子0以上(含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在影响因子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在影响因子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为第一署名单位。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9制糖工程(二级学科) SCI或EI收录≥2篇(英文,含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非会议论文); SCI或EI收录≥1篇(含录用),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1篇(项); SCI或EI收录≥0篇,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2篇(项)。(说明: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分别为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或经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主持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或授权专利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排序:前二名)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2.从2012级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10植物病理学(二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5以上(含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1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二级学科)在影响因子0以上(含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在影响因子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在影响因子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说明:发表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获奖、发明专利等)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在《广西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可作为国内核心期刊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在各增刊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期刊目录附录A 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当年认定为准)的专业期刊或重点认定SCI期刊:(一)电气工程类 Proceedings of the IEEE(SCI:1区,IF=151)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SCI:2区,IF=355)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SCI:3区,IF=425)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SCI:3区,IF=722)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3区,IF=152)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SCI:3区,IF=872)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CI:3区,IF=816)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SCI:3区,IF=202) Applied Energy(2区,IF=915) Solar Energy(2区,IF=172)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1区,IF=07)(二)应用数学类Mathematical Programming(SCI:1区,IF=970)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 (SCI:2区,IF=091)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SCI:2区,IF=159)附录B 国内顶级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数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附录C SCI收录期刊:(一) 电气工程类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3区,IF=235)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3区,IF=562)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3区,IF=3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3区,IF=212) 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Power(4区,IF=450) 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4区,IF=577) 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4区,IF=779) Power(4区,IF=133)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3区,IF=07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4区,IF=744)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3区,IF=902) Electrical Engineering(4区,IF=368)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Japan(4区,IF=165) Electromagnetics(4区,IF=844)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4区,IF=840)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Funda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3区,IF=580)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3区,IF=334)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4区,IF=712) Energy S Energy Journal(3区,IF=402)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3区,IF=767) Powder Technology(3区,IF=887) IET Circuits Devices & Systems (4区,IF=495)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3区,IF=283) 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3区,IF=11) IEEE Electrical Insulation M

西交大学报2018-07-18 初投稿;2018-07-21 盲审;2018-10-29 修改,索要版权协议;2018-11-07 上传修改稿、邮寄版权协议,复审;2018-11-12终审;2018-11-13 录用待刊出。投稿作者单位是外校双非,整个审稿过程顺利,外审回来提了8个问题,一一回答。编辑发邮件觉得稿件很有特色。修改完后很开被录用。期间因为是有2个月的暑假,可能耽误点时间。总之该期刊很公平,只要写的有创新都会被录用,大家踊跃投稿吧!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电话

1)Hamlet and His Delay《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之谜解》,(英文博士论文选刊),见《中国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硕士、博士论文文库》,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Poems of Mao Zedong《毛泽东诗词译注》(英文版)(英文注释并英译全部诗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The Book of Tao and Teh《老子英译》(英文版译著)(并撰有英汉语长篇论文),香港,199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Studies in Shakespeare《莎士比亚研究》(英文专著,),香港,1993;5) 150Masterpieces in Yuan Qu-poetry《元散曲150首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6)《英国浪漫派散文精华》,编译,作家出版社,1989年;7)《张爱玲散文精华》(主编),作家出版社,1989年;8)《第三世纪》,人民出版社,1989年,主译;9) 《世界名诗鉴赏词典》(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主编(与马相武合作),作家出版社,1991年;11) 《世界诗歌鉴赏大典》(主编)(上下卷),台湾地球出版社,1992;12) 《东西诗研究合璧论》(专著),香港,1993;13) 《林肯文集》(卷下),(译著),三联书店,1993;14)《辜正坤纯抒情诗选集》,香港,1993年;15) 《马约尔诗选》,(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16) 《未来之路》(比尔·盖茨著),(主译、主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 《英美名诗选》(校内用自编教材),北京大学,1995;18)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教程》(校内用自编教材),北京大学,1995;19)《中国古代名诗三百首》评注,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20)《外国名诗三百首》评论,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21) 《元曲300首英译》,(即出);22)《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辜正坤译,见《莎士比亚全集》卷八,译林出版社,1998年;23)《汉英对照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辜正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汉英对照注释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台湾书林出版社1999年买走版权;24)《英美诗歌鉴赏金库》,辜正坤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25)《比较诗学》,迈纳著,王宇根等译,辜正坤审校,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26)《亨利六世》(上、中、下),覃学岚译,辜正坤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27)《智慧书》,主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28)《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一,译林出版社,1998年;29)《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一,译林出版社,1998年;30)《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无事生非》,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二,译林出版社,1998年;31)《动物宝宝成长记》(法译中)(共6小分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11月。32)《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理论专著,修订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33)《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理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4)《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注译本》,中华书局约稿,(拟于2004年出版)。35)《古希腊文学史》,《莎士比亚概论》,1999年。36)《美国文学精华》(共四册),合译,四川师大出版,1985年;37)《中西文化比较演讲录》,(完稿,即出)。(上述书目中有些书是修订重版书,特注。) 1)《乌鸦与叩门》(比较文学论文)(英文),《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二期;2)《古英语与古汉语句法结构比较》(英文),《四川师大学报》《外国语文专刊》,1986年第1期;3) 《老子思想体系概论》,(英文),见Lao Tzu, New Century Publisher, Hong Kang, 1993;4)《论毛泽东诗词》(英文),见Poems of Mao Zedong, Peking University, 1993;5) 《莎士比亚阴阳论》(英文),见Studies in Shakespeare, Shakepeare & Company, 1993;此文并在洛杉矶召开的第六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中宣读;6) 《莎士比亚管窥》(英文),见《中国莎学年鉴》,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7) 《东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见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ILD PEONY出版社《文化对话与误读》(英文版)一书,1997年版;又见《贸易报》1996年4月号;8)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冒险家们》(英文),见Studies in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 Company, 1993;9) 《Chang Xiuzhen教授〈老子道德经英文翻译诠释书目研究〉序》,《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10)《论前导翻译学》(英文),《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2000年第2期;第30-36页。11)《玄翻译学原理》(I)(Metatranslatology)(英文),《中国翻译》,2002年4期。12)《玄翻译学原理》(II)(Metatranslatology)(英文),《中国翻译》,2002年5期。 13)《荒原与凤凰涅盘》,《四川师大学报》《外国语文》1984年第一期;《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一期;14)《尝试与成功-荒原与凤凰涅盘语言风格略论》(比较文学论文),《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1期;15)《元文学与泛文学-兼论文学批评多向互补太极模式》,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一期;16)《三欲原动力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四期;17)《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国翻译》,1989年第1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1期;《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当代翻译百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译学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8)《万理万教相贯同源互补论》(古文体),《百家》,1989年第一期;19)《中西诗译例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3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20) 《互构语言学与人类的命运》,在全国第四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上宣讲的论文,曾引起强烈反响;21)《西方莎评四四百年》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一,1992年;22) 《十九世纪西方倒莎论》,《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三期;23) 《互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3年第一期;24)《汉语为什么没有演变成为拼音文字》,《汉语学习》,1993年第5期;25) 《十九世纪前西方倒莎论述评》,《国外文学》,1993年第五期;2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名作欣赏》,1993年第五期;27) 《诗书画论》,《巴黎龙报》,1993年9月18日;28) 《汉语与拼音文字》,《巴黎龙报》,1994年4月16日;29)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994年第三期;30) 《三欲论与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之谜解》,在94国际莎士比亚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大会宣讲);31) 《诗与人类世界的命运》,人民日报《大地》月刊,1994年2月号;32)《翻译教学法研究》,(与安美华教授合作),《大学英语》,1993年第三期;33)《中国名诗300首》序(古文体),人民日报社主办《大地》月刊,1994年9月号;34) 《互构语言学中的三元结构论》,《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5年第一期;35)《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六期;36)1995年9月28日在国际华人文化研讨会上宣讲论文《语言音义同构论与文化发展之谜》(作为大会论文宣讲),其中提出的崭新的观点汉语音义同构论引起极强烈反响。大会评论人陈公仲教授在大会上发言说此文在国际国内宣告了一个崭新学科的诞生,并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语言文化学术界的重大突破;37) 《东西文化演进七大律》,在国际比较文化研讨会上宣讲的论文,1995年10月;北京大学校刊1996年第733-734连载;38)《互构语言学与三元结构模式》《学术月刊》,1996年第1期;39)《信息高速公路与人类大文化》,《人民日报》1996年5月22日;40)《电脑·信息·文化》,《中国电子报》,1996年5月28日;41)《电脑与哲学》,《市场经营报》,1996年6月;42)《电脑无端,大道不泯》,《软件》杂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 1997年第一期(总第215期);43)《未来之路译名说》,《软件》杂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1997年第二期(总第216期);44) 《翻译理论著作序言3篇》,《中国翻译》,2004年第2期。45)《经典翻译理论命题辩证》,《巴蜀译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46)《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47)《中国人失掉了人格吗?-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读书人报》,1998年第29期;48)《再谈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读书人报》,1998年第30期;49)《互构语言学与经典语言学命题辩证》,《语言研究丛刊》,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编,2004年第1辑。50)《我译智慧书》,《中华读书报》,1998年5月;51))评《走向混沌》,《演艺圈》,1999年第期;52)《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与经典语言学命题新解》,《语言学研究》第二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77页—86页。53) 《高考试题设计理路与中学语文水平测试目的》,《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54)《语言演进律与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理论的批判》,《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55)《译学大辞典》序,《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999,1-2期。56)《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一,1997年10月57)《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二,1997年10月58)《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三,12,1997年10月59)《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四,1997年10月60)《莎士比亚的浪漫传奇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学者谈名著》五,1997年10月61)《网络与中西文化》,见文池编《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力量》,新世界出版社,2000、6。62)《从罗塞蒂的一首诗歌论诗歌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翻译》,2000年第6期。64)《世界诗歌鉴赏五法门》(7万字论文),《世界名诗鉴赏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66)《中西智慧观与中西文化比较》,《博览群书》,67)《翻译理论著作序文四篇》,《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第23-27页。68)《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译注加评论,《中国翻译》,2000年第3期,第71-74页。69)《文学翻译学建构理论略论-〈文学翻译学〉序》,《中国翻译》,2000年6期。70)《欣看译海卷新涛》(为黄新渠教授《翻译的浪花》一书所作序),见光明日报社《博览群书》2002年4期。71)《北京大学研究生翻译课程设置探讨》,《翻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翻译协会出版,2001年。72)《良药与毒药-中西文化比较》,见《知识的绝响-徘徊在空间、时间与创造之间》,沉睡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73)《中西翻译大潮与西化一千年》,见《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灵光》,新世界出版社,1。74)《中西文化比较略论》,见《北大讲座》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75)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召开的外国诗歌翻译座谈会上的发言,《世界文学》76)《难以相融的中西文化》,见《北大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7)《英语学习门径探微》,《外语沙龙》,5;转载《专家学者谈如何学习英语》,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8)为叶子南《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所做序,光明日报《博览群书》,79)《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元-泛比较文学论》,《北京大学学报》,80)《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81)《玄翻译学原理与诗歌翻译标准厘定问题》,第四届全国诗歌翻译研讨会论文,2002年12月21日。82)《自发性家族共产社团考察与中国社会的前途》,北大讲座,即出。83)《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与经典翻译命题辩证》,《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一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84) 《从中西文明差别看中国的崛起及战略思考》,《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7期。85)《对话:学问—翻译—与国际接轨?》,(为叶子南《翻译对话录》一书所做的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86) 《中西文化比较与中国文化战略回应》,《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8期。87) 《中西文化比较背景下的教育战略》,《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9期。88) 《辜正坤教授访谈录》,辜正坤谈,刘昊记录整理,〈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3年第2-3期。89) 《中西文化比较与教育观》,《博览群书》,2003年第8期。90) 《中西翻译大潮与西化问题》,《探索与创新》(全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4月。91)《玄翻译学原理与诗歌翻译标准厘定问题》,第四届全国诗歌翻译研讨会论文(作为大会主题论文宣讲),2002年12月21日于广东中山大学。92) “The Raven” and “Knocking on the Door”,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V4, December 93) 《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11期。94) 《玄翻译学与中国翻译理论建构的前途》,全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大会首位宣讲论文,2003年7月13日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95) 《玄翻译学与中国文化建设问题》(大会宣讲论文),全国首届张谷若先生纪念会暨翻译研讨会,山东烟台,2003年8月13日。96) 《<;汉英双解英语同义词词典>;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97)《从中西文明比较看中国的崛起》,《北大讲座》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8) Shakespeare: Its Impact up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BESETOHATokyo Conference 2003,East Asia through Other Eyes,Tokyo University,2004年3月。99)《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批判与语言学新定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4月。100) 〈语言的必然性〉,〈语言学研究〉第三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101) 《中西文化价值定位与全球文化建构方略》,载《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3年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02) 《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载《北大清华名师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103) 《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与经典语言学命题新解》,《语言学研究》第二辑,2004年2月。104) 翻译主体论与归化异化考辨》,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1期。(上述文章中有个别文章因不同刊物使用情况有别,有重复处,特注。) 105)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芙蓉芳姿情高洁》获奖专集当代书画名家栏目中,'96中国芙蓉杯诗书画印大奖赛编委会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106)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北大人书画作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07)创作水墨荷花作品一幅载《中国艺术家优秀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编,中国致公出版社,1999年;63)创作水墨荷花作品一幅,载《世界华人书画作品精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08)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人民画报及中国画报出版社,2000年11月。109)水墨荷花图二幅,载《全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年12月。110)水墨荷花图一幅载《映日荷花别样红》获奖专集当代中国诗书画印名家作品一栏中(第149页),'96中国芙蓉杯诗书画印大奖赛编委会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8月版114)水墨荷花一幅载于《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珍藏本),(西北卷第25页),香港华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月12月版。

(1)《信息资源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信息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主编(3)《计算机情报检索(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Managing IT in Government, Business & C IRM Press, Hershey PA, USA, 本人和研究生傅欣、张莉扬负责其中第七章的撰写工作(5)《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11月 本人和研究生侯艳飞、李箐负责其中一个分支——“20世纪信息检索技术新进展”的撰写工作(6)《网络传播研究》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年7月 主编之一, 论文集(7)《21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年7月 主策划之一(8)《信息数字化与法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问题》 法律出版社, 2002年6月 本人和研究生孙广芝、田敏负责其中两篇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9)《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之一, 多人合著(10)《电子商务案例》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本人和研究生田敏负责其中3个案例的撰写工作(11)《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教育部高教司组编,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 本人和研究生范晓虹负责书中第一章“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撰写工作(12)《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 北京出版社, 1999年9月 主编, 多人合著(13)《信息高速公路——面向未来社会的震荡》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 二人合著(14)《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3月 本人负责其中三章的编写工作(15)《21世纪的信息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年7月 二人合著(16)《计算机情报检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主编, 三人合著(17)《档案干部继续教育讲座》 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本人负责其中一讲“情报科学与情报技术”(18)《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情报·档案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 本人负责若干条目的撰写和审改工作(19)《科技文献检索指导》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月 主编(20)《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年12月 分支学科负责人(21)《文摘的概念与方法》(译著)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年6月 主译之一, 负责统稿(22)《索引编制工作手册》(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4月 主译之一, 负责统稿(23)《目录学论文选》 书目文献出版, 1985年 主编之一(24)《科技文献检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 主编 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4年修订再版,2007第9次印刷学术论文 2007年以后1 赖茂生,闫慧,关于中国公益信息制度的战略思考,图书情报工作 20112 赖茂生,邢博,从公务员招聘看我国情报学人才培养,情报科学 20103 赖茂生,知识时代的LIS如何定位和发展,图书情报工作 20104 赖茂生,EA、制度与顶层设计,电子政务 20105 赖茂生,赵康,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情报科学 2010-07-15 3 3087 赖茂生,龙健,新媒体的节目内容创新研究,科技传播 2010-02-23 1 2328 赖茂生,屈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01-21 7 9199 龙健,赖茂生 ,DOI的兴起与我国的对策,情报杂志 200910 赖茂生,龙健,信息化调研综述,产权导刊 200911 赖茂生,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与电子政务深化应用,电子政务 2009-09-15 1 24712 赖茂生,屈鹏,用户需求模式协同构建的初步探索,情报科学 2009-09-15 1 18113 赵康,赖茂生,我国期刊网络出版业的市场环境分析,情报探索 2009-09-15 0 12514 王芳,赖茂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电子政务 2009-08-15 11 72715 赖茂生,孙鹏飞,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发展研究,情报科学 2009-08-15 8 54916 赖茂生,提升学科理论水平 关注信息制度研究——祝贺《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45周年,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7 赖茂生,屈鹏,中文搜索引擎查询与反馈词语特征研究,中文信息学报 200918 赖茂生,叶元龄, 闫慧,李璐,从产业融合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基于广东产业发展的分析,情报科学 200919 赵康,赖茂生,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应用研究,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20 赖茂生,屈鹏,赵康,论期刊评价的起源和核心要素,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1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的搜索入口与跳转行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22 赖茂生,屈鹏,搜索引擎查询日志的词性标注和挖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923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的查询与点击行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24 赖茂生,屈鹏,李璐,张丽丽,网络用户搜索的语言使用行为研究——实验设计与搜索价值,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25 赵康,赖茂生,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结构与创建,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926 赖茂生 ,深入了解前沿,把握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图书情报工作 200927 赖茂生,屈鹏,谢静,知识组织最新研究与实践进展,图书情报工作 200928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情报科学 200929 赖茂生,屈鹏,相关性基础理论及其在检索建模中的作用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30 叶元龄,赖茂生,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对农村信息化政策的启示——基于广东的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0831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研究,情报科学 200832 赖茂生,闫慧,网络搜索中语言使用特征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33 赖茂生,闫慧,用户自然和社会属性对网络搜索中语言使用行为的影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34 赖茂生,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政务 200835 赖茂生,闫慧,龙健,海峡两岸信息资源产业比较研究,情报科学 200836 赖茂生,信息管理的核心领域和发展前瞻——兼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37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信息获取语言使用行为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38 黄敏,赖茂生,语义检索研究综述,图书情报工作 200839 赖茂生,闫慧,龙健,海峡两岸信息资源产业比较研究,情报科学 200840 赖茂生,闫慧,龙健,论信息资源产业及其范畴,情报科学 200841 赖茂生,把握前沿,规划远景,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图书情报工作 200842 赖茂生,王琳,李宇宁 ,情报学前沿领域的调查与分析,图书情报工作 200843 赖茂生,王琳,杨文欣,李宇宁,情报学前沿领域的确定与讨论,图书情报工作 200844 黄昆,赖茂生,图像情感特征的分类与提取,计算机应用 20082005年-2007年[1] Guifa Teng, Maosheng Lai, Peng L A New Retrieval Scheme Using Meaning Attributes for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V8, N3, 2005[2] Guifa Teng, Maosheng Lai, Jianbin M Feature Extracion of Chinese E-mail Documents for Authorship Mining, INFORMATION, V8, N3, 2005[3] 王琳、赖茂生:对知识资本与虚拟经济研究的思考,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351-356页[4] 陈芬、赖茂生:美国的基因信息隐私权保护,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282-286页[5] 熊艳红、赖茂生: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现状简析,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140-148页[6] 申静、赖茂生、钱程:知识型服务创新对信息和通信技术聚合的影响情报科学, 2005(10)[7] 赖茂生:读《参考咨询新论》有感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8] 赖茂生:高校知识管理浮出水面中国教育网络,2005(9)[9] 赖茂生:如何破解知识社区三大难题 专家把脉数字资源建设 中国教育网络, 2005(8)[10] 赖茂生、侯艳飞:跨语言检索技术:策略与方法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 汪媛、赖茂生:网络版全文数据库综合评价模型的测试应用分析 情报科学, 2005(7)[12] 王妙娅、赖茂生: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询问翻译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4)[13] 傅湘玲、赖茂生、黄昆:企业内容服务的战略设计与实施 情报学报, 2005(3)[14] 汤艳莉、赖茂生:ontology在自然语言检索中的应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2)[15] 黄昆、赖茂生:感性工学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5)[16] 岳珍、赖茂生:国外“情景分析”方法的进展 情报杂志, 2006(7)[17] 黄昆、赖茂生:以用户情感为线索的图像检索研究 情报科学, 2006(9)[18] 赖茂生、吴龙婷等:国外用户网络搜索行为研究进展, 情报学报, 2006(s1)[19] 赖茂生、王琳:情报检索发展路径的转向, 情报学报,2006(6)[20] 岳珍、赖茂生:基于信息构建的网站设计理念研究 情报科学,2006(11)[21] 陈芬、赖茂生:视频检索的用户策略 情报科学, 2007(1)[22] 岳珍、赖茂生:特派员制度的创新意义中国科技论坛, 2007(3)[23] 赖茂生:数字时代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工作, 2007(4)[24]丁璐璐,赖茂生,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的运营模式研究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7[25]王琳,赖茂生,信息集成的领域分析研究,图书情报知识 2007[26]耿骞,赖茂生,自然语言检索的实现及其关键问题,情报科学 2007[28]屈鹏,隆捷; 吴龙婷; 赖茂生,国内外情报学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情报资料工作 2007[29]王琳; 赖茂生,信息技术接受机制研究——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导入的启示,情报科学 2007[30]邱惟明; 赖茂生,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和软件人才趋势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情报科学 2007[31]叶元龄; 赖茂生,关于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思考,商业时代 2007[32]黄昆,赖茂生,彩色自然风景图片的四季特征提取,情报学报 20072004年之前[1]信用信息及其传播 《情报科学》 2004年05期 合著[2]Web信息检索技术及研究进展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年05期 合著[3]继续发挥好情报学理论传播主渠道的作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4期[4]商标图像检索技术述评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年04期 合著[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理论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3期[6]信息哲学研究综述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3期 合著[7]企业知识管理集成的研究 《情报学报》 2004年03期 合著[8]信息经济学体系探索 《情报学报》 2004年01期 合著[9]关于信息构建(IA)的十个问题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4年01期[10]信息技术与零售之王沃尔玛 《情报科学》,2003年09期[11]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用户体验和系统可用性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年01期 合著[12]认知过程链与情报学的新定位 《情报资料工作》 2003: 3, p5- 合著[13]信息技术在商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3, p249- 合著[14]中国网络咨询业的发展及对策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2, p102- 合著[15]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1, p8- 合著[16]情报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1, p80-84+[17]情报学的学科发展与教育问题 《情报学报》 2003: 1, p1-[18]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息支持问题 《情报资料工作》 2003: 1, p10-12 [19]国内IT管理咨询业的兴起与发展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2, p86-[20]IT管理咨询业发展分析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1, p90-[21]IT管理咨询企业运营分析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0, p80-[22]“三问”IT管理咨询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9, p28-[23]网络传播的内涵、功能和效果初探 《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P1-[24]第三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综述 《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P378-[25]Images Organization on N 《数字图书馆: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7月 合著[26]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Flow, Cash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in E-C 《信息资源管理协会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2年5月 合著[27]Inform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C 《信息资源管理协会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2年5月 合著[28]论信息经济的制度变迁 《情报学报》 2002: 5, p608- 合著[29]信息空间构建(IA)初探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4, p79- 合著[30]基于语义联想的中文图像搜索引擎——构想与实验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2: 3, p63- 合著[31]商业企业信息化的脚步 《信息系统工程月刊》 2002: 1, p6- 合著[32]政府信息公开与立法研究 《情报学报》 2001: 3, p276- 合著[33]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信息导报》 2001: 12, p8- 合著[34]中国网络咨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45周年学术讨论会》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年10月[35]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评价实验 《情报学报》 2001: 6 & 8, p299-301, p430- 合著[36]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研究 《情报学报》 2001: 4, p174- 合著[37]信息化与数字鸿沟 《现代信息技术》 2000: 12, p84-[38]现代咨询机构的若干特征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9, p54- 合著[39]亚马逊漂流——由亚马逊的经营模式想到的 《信息系统工程月刊》 2000: 6, p16- 合著[40]信息主管如何驾驭信息 《信息化建设》 2000: 5, p25-[41]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5, p56-[42]情报学的发展观 《图书情报知识》 2000: 4, p2-4+[43]从电子出版到数字出版 《中国电子出版》 2000: 3, p40-[44]21世纪的电子信息服务体系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1 & 2, p6-9, p10-[45]信息主管: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CONDEX/China’ 99 讲演 1999年3月[46]因特网信息传播中的管理问题及其对报刊的影响 《中国新闻学院学报》 1999: [47]对当前“知识经济”宣传的思考 《科学决策》 1998: 5, p20-[48]CNII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 第二届信息基础结构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8年4月[49]企业需要高素质的CIO 中国计算机报 1998: [50]CIO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中国计算机报 1998: [51]浅议情报科学及其教育问题 《情报科学》 1998: 1, p12-[52]信息高速公路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广州市信息服务业发展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1997年10月 P82-[53]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创函授教育新局面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信息管理系五十周年专刊) 1997年9月[54]立足于大信息观念的专业教育改革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信息管理系五十周年专刊) 1997年9月[55]科技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框架初探 中国第二届科技传播暨中国科学社与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 1997年6月, 杭州[56]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立法研究 《中国信息化法制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1997年3月 合著[57]我国现行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与法律研究 《科技与法律》 1997: 1- 合著[58]国民经济信息化政策立法的国际经验研究 《科技与法律》 1997: 1- 合著[59]Effects of National Economy Informatization on E 信息资源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6年, 武昌[60]美国情报学会第58届年会评述 《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 1996: [61]科技传播中的法律问题 《科技传播研究——首届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选》 孙宝寅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3月 合著[62]九十年代的信息经济学研究动态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1995年年会, 1995年, 北京[63]光盘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情报学年评》(第一卷) [64]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出版发展概况 《电子出版》 1995: 12, 1996: [65]基于超文本结构的后控词表管理系统 《情报学报》 1995: 合著[66]华语地区数据库著作权法规研究 《情报科学技术》 1995: [67]中文全文数据库开发与检索技术 《高校文献信息》 1995: 合著[68]欧共体在数据库版权保护方面的进展 《情报学报》 1995: 合著[69]中国数据库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与法律》 1995: 合著[70]企业竞争情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论文, 1994年9月, 北京 合著[71]中小企业情报需求分析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4: 合著[72]汉语自动标引加权方法实验研究 《第十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会议文集》, 1993年10月 合著[73]日本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分析比较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3: [74]国外自动编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3: 合著[75]中文图书自动编目的初步构想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3: 合著[76]情报检索词汇的后控技术 第九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2年10月, 浙江梅宁 合著[77]An Outline of Automatic Cataloguing for Chinese B Paper to be presentedto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nd Exhibition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Technologies of Library S S 7-11, 1992, B With Ding W[78]情报检索系统的词汇控制技术 《情报学报》 1992: [79]Vocabulary Control Method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S Paper to be presented to The 3r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iz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 14-18, [80]关于叙词法性能的探讨 《情报学刊》 1991: 合著[81]电子图书馆的构想与实现 《情报科学技术》 1991: [82]日本的数据库产业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1: [83]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Automatic Indexing for Chinese Scientific & Technical L In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Information Needs; 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ized Information R E By Zeng Minzu, Aslib, London, P179-[84]数据库与光盘技术发展动向 第八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0年10月, 长沙[85]CD-ROM的性质、应用与影响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88: 1, p31-[86]汉语科技文献自动标引系统 《情报学报》 1987: 4, p277- 合著[87]标引深度及其优化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6: [88]情报咨询服务 《科技情报工作》 1985: 10-11, p24-26, p24-[89]国外两大电视信息检索系统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3, p21-[90]新的情报技术之二——电视信息检索系统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3, p34-[91]新的情报技术——光学录像盘和光盘技术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1, p25-[92]评1945-1981年间美国联邦政府有关二次情报系统与机构的政策(译文) 《图书馆学情报学参考资料》 书目文献出版社, 第4辑, p1-[93]我国出版的科技文献检索刊物 《科技情报工作》 1984: 7, p29-[94]著者索引和专用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11, p25-[95]引文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10, p29-[96]关键词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8, [97]后组式字顺主题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7, p29-[98]先组式字顺主题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6, p29-[99]检索工具的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5, p23-[100]目录性和题录性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4, p28-31+[101]文摘性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3, p28-[102]文献检索与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2, p31-[103]情报与文献 《科技情报工作》 1980: 12, [104]关于情报学的范围 《科技情报工作》 1980: 3, p31-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

1、专著《艰难的起飞—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实证分析》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苏南城乡企业的考察报告》载经贸大学学报1989年3期,该报告获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首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3、《我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形成演化的思考》载《投资理论与实践》4期头版,该文获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征文”二等奖4、《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措施》载《国际贸易问题》25、《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89-1990年度研究课题“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调研报告”中的子报告,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调查撰写,为主要撰稿人之一,1992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6、《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制定原则初探》,经贸大学学报5期7、《两类“两权分离”典型形式的比较》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1992年4期该文获北京高校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993年)8、《我国大型外贸企业试行股份制的设想》,《经济研究参考》1992年150期9、《股份制度的起源发展特征和类别》,《经济研究参考》992年158期10、《股份制—外贸企业深化改革的又一模式选择》载湖北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主办的《国际经贸》5期11、《我国“复关”以后的外贸体制改革》载经贸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1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大辞典》承担第三篇:“关贸总协定与中国”的部分内容,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关贸总协定与中国企业经营指南》经贸部政发司刘向东主编承担第八章“入关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外贸企业应变对策”的写作,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14、《“入关”在即,基层外贸企业亡乎?存乎?》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现代企业导刊》1993年第12期15、《企业对外贸易指南》承担第三篇“关贸总协定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约6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6、《国有批发商业企业的困境与出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现代企业导刊》1994年1期,约4500字17、《1994年我国五项体制改革要点概览》载《现代企业导刊》1994,218、《谈谈增值税》,载《现代企业导刊》1994年第3期19、《主题: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导刊》1994年第4期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名词解释》外经贸部部长吴仪作序,部长助理刘向东主编,主要编撰人之一,1994年1月出版21、《外贸体制如何改革》,《经济参考报》1994年3月26日22、《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之道》一文,被山东省科委《科技信息》杂志1994年第2期转载(该文曾载《管理现代化》1993年第5期)21、《国内贸易运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设想—-治理企业拖欠行为的对策研究》载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主办的《管理现代化》杂志1994年第5期《中国商务知识大全》第八篇第2、4、9章。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跨国公司与中国——'94北京“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研讨会综《管理现代化》杂志社1994年第6期《中国经济合同大全》第35章,约50000字,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版《信用证结算—治理企业拖欠的良方》,《国际经济合作》1995, 《建立农村卫星通讯网,实现管理现代化》载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主办《管理现代化》杂志1995年第2期27、《重新确定国有企业与主管部门的关系》载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 》杂志1995年第7期28、《国有企业的功能结构与改革途径探究》深圳市委理论刊物《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10期29、《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前景的探讨》6200字《管理现代化》630、《乡镇企业发展改革回眸: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希望》管理现代化531、《中国经济论纲 》第一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32、《跨越贫困—-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233、《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经济学思考》管理现代化434、《关于债转股问题的全面思考》国际贸易问题435、《老挝——充满合作商机的热土》国际经济合作 2000。1236、从个人业主到CEO:企业制度变迁与委托-代理关系的演化分析。管理现代化537、公司治理结构看上去很美,中外管理 P3438、《中国经济论纲》(修订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1。主编39、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重筑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4。《西方经济学原理》(新编本)39万字,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10月 《市场经济要求尽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国际贸易论坛,2002。5期43、《加入WTO要求尽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2年联合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2002。944、《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上的完美》中国建设报2002。3。11。并获中国建设报2002好新闻三等奖45、《加入WTO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现代化2002,6期46、《世贸框架下的政府行为转变》深圳:特区理论与实践? 2003。447、《国资委监控下的国有企业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分析》。中国经济时报 2003,8,748、《西方经济学原理》(新编本)习题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849、《公路治理超载超限的利益博弈》中国经济时报2003,12,2350、《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中国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启示》管理现代化2004,151、《加入WTO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收入《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献》执政兴国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52、《公路治理超载超限的利益博弈》中国企业报,2004,5,24第二版53、《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调整的理论分析》国际商务2004,3期54、《产业结构偏差亟待调整》经济日报主办《经济内参周刊》2004年第38期55、《竞争性领域中国有企业内容与形式的冲突》教育经济与管理(香港教育出版社,世界华文传播媒体协会教育类核心期刊)2004年9月。并被评为优秀论文56、《民工短缺:市场与厂商的博弈》中国经济时报2004/11/18第五版57、《中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民经济掣肘之患的研究》美中经济评论。2004年12月号。美国美中经济评论期刊公司出版58、《缩小“资本流出缺口”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经济合作,2005,259、农民工返乡只能使中国”城市化”徒有其表中国经济时报2005/10/17该文被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数十家报刊和网站全文转载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60、Urbanization exhibit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A DAILY,NOVEMBER 3,200561、试论中国农村扶贫的制度安排。经济学动态2006年2期第36-40。该文2006年12月获“北京市高教学会政经社建研究会2006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62、农民工回流与中国城市化目标悖离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2005年专刊。第135-138页63、FDI分布对中国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6期25-28页64、外企工资变化警醒中国制造,中外管理,2006/9月1日出版第66-68页6000字65、在华外企薪酬水平的国际比较。《中国外资》2006-11期。第40-42页66、中国国有企业究竟应定位在哪些行业?中国经济时报2007-4-567、《中国经济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68、中国与印度利用FDI比较。国际经济合作,2007/969、《中国国有企业垄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被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全中国经济国际会议》接受,并在会上宣读论文。2007-12-1270、《论国有企业对命脉行业的垄断与国家经济安全》管理现代化 2007年6期 P7-9、3871、FDI对中国外贸顺差影响的三大效应分析国际贸易2008/8P13-1572、2008年9月26日《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顺差的内在关联分析》一文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宣读并被评为优秀论文。73.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顺差 中国经济时报 2009/1/20 12版74.山西煤炭企业重组的得与失 中国经济时报 2009-1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依据的研究 管理现代化2010/2期 P9-11 5500字Counterfeit market blues 。CHINA DAILY,JULY 3-4,2010 。再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14卷第5期,2010/10,P61。7000字。中国当代经济问题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25万字。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国际经济合作 2010/10期,P13-中国60年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宗旨与初级阶段的辨析。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八次年会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P35-4181.“中国制造”为何内贵外贱——“水客”走私背后的原因剖析。中国经济时报2010/12/3200字82.Why made-in-China goods cost more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2010/12/14 第9版

(1)《信息资源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信息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主编(3)《计算机情报检索(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Managing IT in Government, Business & C IRM Press, Hershey PA, USA, 本人和研究生傅欣、张莉扬负责其中第七章的撰写工作(5)《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11月 本人和研究生侯艳飞、李箐负责其中一个分支——“20世纪信息检索技术新进展”的撰写工作(6)《网络传播研究》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年7月 主编之一, 论文集(7)《21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年7月 主策划之一(8)《信息数字化与法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问题》 法律出版社, 2002年6月 本人和研究生孙广芝、田敏负责其中两篇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9)《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之一, 多人合著(10)《电子商务案例》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本人和研究生田敏负责其中3个案例的撰写工作(11)《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教育部高教司组编,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 本人和研究生范晓虹负责书中第一章“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撰写工作(12)《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 北京出版社, 1999年9月 主编, 多人合著(13)《信息高速公路——面向未来社会的震荡》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 二人合著(14)《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3月 本人负责其中三章的编写工作(15)《21世纪的信息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年7月 二人合著(16)《计算机情报检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主编, 三人合著(17)《档案干部继续教育讲座》 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本人负责其中一讲“情报科学与情报技术”(18)《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情报·档案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 本人负责若干条目的撰写和审改工作(19)《科技文献检索指导》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月 主编(20)《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年12月 分支学科负责人(21)《文摘的概念与方法》(译著)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年6月 主译之一, 负责统稿(22)《索引编制工作手册》(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4月 主译之一, 负责统稿(23)《目录学论文选》 书目文献出版, 1985年 主编之一(24)《科技文献检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 主编 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4年修订再版,2007第9次印刷学术论文 2007年以后1 赖茂生,闫慧,关于中国公益信息制度的战略思考,图书情报工作 20112 赖茂生,邢博,从公务员招聘看我国情报学人才培养,情报科学 20103 赖茂生,知识时代的LIS如何定位和发展,图书情报工作 20104 赖茂生,EA、制度与顶层设计,电子政务 20105 赖茂生,赵康,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情报科学 2010-07-15 3 3087 赖茂生,龙健,新媒体的节目内容创新研究,科技传播 2010-02-23 1 2328 赖茂生,屈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01-21 7 9199 龙健,赖茂生 ,DOI的兴起与我国的对策,情报杂志 200910 赖茂生,龙健,信息化调研综述,产权导刊 200911 赖茂生,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与电子政务深化应用,电子政务 2009-09-15 1 24712 赖茂生,屈鹏,用户需求模式协同构建的初步探索,情报科学 2009-09-15 1 18113 赵康,赖茂生,我国期刊网络出版业的市场环境分析,情报探索 2009-09-15 0 12514 王芳,赖茂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电子政务 2009-08-15 11 72715 赖茂生,孙鹏飞,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发展研究,情报科学 2009-08-15 8 54916 赖茂生,提升学科理论水平 关注信息制度研究——祝贺《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45周年,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7 赖茂生,屈鹏,中文搜索引擎查询与反馈词语特征研究,中文信息学报 200918 赖茂生,叶元龄, 闫慧,李璐,从产业融合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基于广东产业发展的分析,情报科学 200919 赵康,赖茂生,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应用研究,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20 赖茂生,屈鹏,赵康,论期刊评价的起源和核心要素,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1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的搜索入口与跳转行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22 赖茂生,屈鹏,搜索引擎查询日志的词性标注和挖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923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的查询与点击行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24 赖茂生,屈鹏,李璐,张丽丽,网络用户搜索的语言使用行为研究——实验设计与搜索价值,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25 赵康,赖茂生,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结构与创建,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926 赖茂生 ,深入了解前沿,把握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图书情报工作 200927 赖茂生,屈鹏,谢静,知识组织最新研究与实践进展,图书情报工作 200928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情报科学 200929 赖茂生,屈鹏,相关性基础理论及其在检索建模中的作用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30 叶元龄,赖茂生,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对农村信息化政策的启示——基于广东的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0831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研究,情报科学 200832 赖茂生,闫慧,网络搜索中语言使用特征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33 赖茂生,闫慧,用户自然和社会属性对网络搜索中语言使用行为的影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34 赖茂生,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政务 200835 赖茂生,闫慧,龙健,海峡两岸信息资源产业比较研究,情报科学 200836 赖茂生,信息管理的核心领域和发展前瞻——兼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37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信息获取语言使用行为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38 黄敏,赖茂生,语义检索研究综述,图书情报工作 200839 赖茂生,闫慧,龙健,海峡两岸信息资源产业比较研究,情报科学 200840 赖茂生,闫慧,龙健,论信息资源产业及其范畴,情报科学 200841 赖茂生,把握前沿,规划远景,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图书情报工作 200842 赖茂生,王琳,李宇宁 ,情报学前沿领域的调查与分析,图书情报工作 200843 赖茂生,王琳,杨文欣,李宇宁,情报学前沿领域的确定与讨论,图书情报工作 200844 黄昆,赖茂生,图像情感特征的分类与提取,计算机应用 20082005年-2007年[1] Guifa Teng, Maosheng Lai, Peng L A New Retrieval Scheme Using Meaning Attributes for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V8, N3, 2005[2] Guifa Teng, Maosheng Lai, Jianbin M Feature Extracion of Chinese E-mail Documents for Authorship Mining, INFORMATION, V8, N3, 2005[3] 王琳、赖茂生:对知识资本与虚拟经济研究的思考,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351-356页[4] 陈芬、赖茂生:美国的基因信息隐私权保护,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282-286页[5] 熊艳红、赖茂生: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现状简析,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140-148页[6] 申静、赖茂生、钱程:知识型服务创新对信息和通信技术聚合的影响情报科学, 2005(10)[7] 赖茂生:读《参考咨询新论》有感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8] 赖茂生:高校知识管理浮出水面中国教育网络,2005(9)[9] 赖茂生:如何破解知识社区三大难题 专家把脉数字资源建设 中国教育网络, 2005(8)[10] 赖茂生、侯艳飞:跨语言检索技术:策略与方法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 汪媛、赖茂生:网络版全文数据库综合评价模型的测试应用分析 情报科学, 2005(7)[12] 王妙娅、赖茂生: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询问翻译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4)[13] 傅湘玲、赖茂生、黄昆:企业内容服务的战略设计与实施 情报学报, 2005(3)[14] 汤艳莉、赖茂生:ontology在自然语言检索中的应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2)[15] 黄昆、赖茂生:感性工学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5)[16] 岳珍、赖茂生:国外“情景分析”方法的进展 情报杂志, 2006(7)[17] 黄昆、赖茂生:以用户情感为线索的图像检索研究 情报科学, 2006(9)[18] 赖茂生、吴龙婷等:国外用户网络搜索行为研究进展, 情报学报, 2006(s1)[19] 赖茂生、王琳:情报检索发展路径的转向, 情报学报,2006(6)[20] 岳珍、赖茂生:基于信息构建的网站设计理念研究 情报科学,2006(11)[21] 陈芬、赖茂生:视频检索的用户策略 情报科学, 2007(1)[22] 岳珍、赖茂生:特派员制度的创新意义中国科技论坛, 2007(3)[23] 赖茂生:数字时代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工作, 2007(4)[24]丁璐璐,赖茂生,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的运营模式研究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7[25]王琳,赖茂生,信息集成的领域分析研究,图书情报知识 2007[26]耿骞,赖茂生,自然语言检索的实现及其关键问题,情报科学 2007[28]屈鹏,隆捷; 吴龙婷; 赖茂生,国内外情报学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情报资料工作 2007[29]王琳; 赖茂生,信息技术接受机制研究——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导入的启示,情报科学 2007[30]邱惟明; 赖茂生,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和软件人才趋势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情报科学 2007[31]叶元龄; 赖茂生,关于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思考,商业时代 2007[32]黄昆,赖茂生,彩色自然风景图片的四季特征提取,情报学报 20072004年之前[1]信用信息及其传播 《情报科学》 2004年05期 合著[2]Web信息检索技术及研究进展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年05期 合著[3]继续发挥好情报学理论传播主渠道的作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4期[4]商标图像检索技术述评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年04期 合著[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理论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3期[6]信息哲学研究综述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3期 合著[7]企业知识管理集成的研究 《情报学报》 2004年03期 合著[8]信息经济学体系探索 《情报学报》 2004年01期 合著[9]关于信息构建(IA)的十个问题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4年01期[10]信息技术与零售之王沃尔玛 《情报科学》,2003年09期[11]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用户体验和系统可用性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年01期 合著[12]认知过程链与情报学的新定位 《情报资料工作》 2003: 3, p5- 合著[13]信息技术在商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3, p249- 合著[14]中国网络咨询业的发展及对策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2, p102- 合著[15]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1, p8- 合著[16]情报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1, p80-84+[17]情报学的学科发展与教育问题 《情报学报》 2003: 1, p1-[18]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息支持问题 《情报资料工作》 2003: 1, p10-12 [19]国内IT管理咨询业的兴起与发展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2, p86-[20]IT管理咨询业发展分析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1, p90-[21]IT管理咨询企业运营分析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0, p80-[22]“三问”IT管理咨询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9, p28-[23]网络传播的内涵、功能和效果初探 《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P1-[24]第三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综述 《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P378-[25]Images Organization on N 《数字图书馆: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7月 合著[26]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Flow, Cash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in E-C 《信息资源管理协会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2年5月 合著[27]Inform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C 《信息资源管理协会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2年5月 合著[28]论信息经济的制度变迁 《情报学报》 2002: 5, p608- 合著[29]信息空间构建(IA)初探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4, p79- 合著[30]基于语义联想的中文图像搜索引擎——构想与实验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2: 3, p63- 合著[31]商业企业信息化的脚步 《信息系统工程月刊》 2002: 1, p6- 合著[32]政府信息公开与立法研究 《情报学报》 2001: 3, p276- 合著[33]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信息导报》 2001: 12, p8- 合著[34]中国网络咨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45周年学术讨论会》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年10月[35]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评价实验 《情报学报》 2001: 6 & 8, p299-301, p430- 合著[36]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研究 《情报学报》 2001: 4, p174- 合著[37]信息化与数字鸿沟 《现代信息技术》 2000: 12, p84-[38]现代咨询机构的若干特征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9, p54- 合著[39]亚马逊漂流——由亚马逊的经营模式想到的 《信息系统工程月刊》 2000: 6, p16- 合著[40]信息主管如何驾驭信息 《信息化建设》 2000: 5, p25-[41]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5, p56-[42]情报学的发展观 《图书情报知识》 2000: 4, p2-4+[43]从电子出版到数字出版 《中国电子出版》 2000: 3, p40-[44]21世纪的电子信息服务体系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1 & 2, p6-9, p10-[45]信息主管: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CONDEX/China’ 99 讲演 1999年3月[46]因特网信息传播中的管理问题及其对报刊的影响 《中国新闻学院学报》 1999: [47]对当前“知识经济”宣传的思考 《科学决策》 1998: 5, p20-[48]CNII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 第二届信息基础结构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8年4月[49]企业需要高素质的CIO 中国计算机报 1998: [50]CIO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中国计算机报 1998: [51]浅议情报科学及其教育问题 《情报科学》 1998: 1, p12-[52]信息高速公路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广州市信息服务业发展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1997年10月 P82-[53]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创函授教育新局面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信息管理系五十周年专刊) 1997年9月[54]立足于大信息观念的专业教育改革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信息管理系五十周年专刊) 1997年9月[55]科技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框架初探 中国第二届科技传播暨中国科学社与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 1997年6月, 杭州[56]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立法研究 《中国信息化法制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1997年3月 合著[57]我国现行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与法律研究 《科技与法律》 1997: 1- 合著[58]国民经济信息化政策立法的国际经验研究 《科技与法律》 1997: 1- 合著[59]Effects of National Economy Informatization on E 信息资源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6年, 武昌[60]美国情报学会第58届年会评述 《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 1996: [61]科技传播中的法律问题 《科技传播研究——首届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选》 孙宝寅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3月 合著[62]九十年代的信息经济学研究动态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1995年年会, 1995年, 北京[63]光盘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情报学年评》(第一卷) [64]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出版发展概况 《电子出版》 1995: 12, 1996: [65]基于超文本结构的后控词表管理系统 《情报学报》 1995: 合著[66]华语地区数据库著作权法规研究 《情报科学技术》 1995: [67]中文全文数据库开发与检索技术 《高校文献信息》 1995: 合著[68]欧共体在数据库版权保护方面的进展 《情报学报》 1995: 合著[69]中国数据库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与法律》 1995: 合著[70]企业竞争情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论文, 1994年9月, 北京 合著[71]中小企业情报需求分析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4: 合著[72]汉语自动标引加权方法实验研究 《第十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会议文集》, 1993年10月 合著[73]日本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分析比较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3: [74]国外自动编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3: 合著[75]中文图书自动编目的初步构想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3: 合著[76]情报检索词汇的后控技术 第九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2年10月, 浙江梅宁 合著[77]An Outline of Automatic Cataloguing for Chinese B Paper to be presentedto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nd Exhibition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Technologies of Library S S 7-11, 1992, B With Ding W[78]情报检索系统的词汇控制技术 《情报学报》 1992: [79]Vocabulary Control Method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S Paper to be presented to The 3r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iz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 14-18, [80]关于叙词法性能的探讨 《情报学刊》 1991: 合著[81]电子图书馆的构想与实现 《情报科学技术》 1991: [82]日本的数据库产业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1: [83]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Automatic Indexing for Chinese Scientific & Technical L In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Information Needs; 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ized Information R E By Zeng Minzu, Aslib, London, P179-[84]数据库与光盘技术发展动向 第八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0年10月, 长沙[85]CD-ROM的性质、应用与影响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88: 1, p31-[86]汉语科技文献自动标引系统 《情报学报》 1987: 4, p277- 合著[87]标引深度及其优化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6: [88]情报咨询服务 《科技情报工作》 1985: 10-11, p24-26, p24-[89]国外两大电视信息检索系统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3, p21-[90]新的情报技术之二——电视信息检索系统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3, p34-[91]新的情报技术——光学录像盘和光盘技术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1, p25-[92]评1945-1981年间美国联邦政府有关二次情报系统与机构的政策(译文) 《图书馆学情报学参考资料》 书目文献出版社, 第4辑, p1-[93]我国出版的科技文献检索刊物 《科技情报工作》 1984: 7, p29-[94]著者索引和专用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11, p25-[95]引文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10, p29-[96]关键词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8, [97]后组式字顺主题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7, p29-[98]先组式字顺主题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6, p29-[99]检索工具的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5, p23-[100]目录性和题录性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4, p28-31+[101]文摘性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3, p28-[102]文献检索与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2, p31-[103]情报与文献 《科技情报工作》 1980: 12, [104]关于情报学的范围 《科技情报工作》 1980: 3, p31-

中国公路学报官网

土木工程,rccse中文oa核心期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第1名《中国公路学报》(双月刊)系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公路交通行业最权威的学术性刊物,自1988年创刊以来,一直走在公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公路学报》已成为公路交通领域的名牌期刊,优秀的科技论文都投给了《中国公路学报》,大大提高了《中国公路学报》的社会效益。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提供的数据,2001年,《中国公路学报》总被引频次为146,影响因子为294,他引总引比为84%;2002年,《中国公路学报》总被引频次为199,影响因子为298,他引总引比为83%;2003年,《中国公路学报》总被引频次为280,影响因子为298;2004年,《中国公路学报》总被引频次为636,影响因子为539;2005年,《中国公路学报》总被引频次为1094,影响因子为308;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1988种学术期刊综合排名,根据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中国公路学报》综合排名为第2位;2004-2012年8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中国公路学报》综合排名分别为第1位,居于公路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的最前列。 《中国公路学报》的征稿简则、稿件编排规范、学报动态、交通行业信息等均在中国公路网上发布,使作者、读者与编辑部之间的交流更加及时,在学术期刊传播方式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现已成为公路交通行业知名的门户网站。《中国公路学报》由1988年创刊时的正文页码88页增至1996年的128页,接着实现了由1996年的小16开本统栏排版到2000年的大16开本双栏排版的转变,2006年《中国公路学报》又实现了由季刊到双月刊的跨越。2013年起,页码由原160页增加至192页。《中国公路学报》(大16开本)读者对象为:公路交通界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每期定价00元,全年共00元。

《中国公路学报》(ISSN 1001-7372)是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收录的期刊,也就是常说的EI期刊。题主问的JA期刊,其中JA指的是Journal Artical,也就是期刊文章的意思。与之相对应的是CA,Conference Artical,也就是会议期刊的意思。而《中国公路学报》是美国EI检索期刊,因此也是国际期刊,而且是JA,不是CA。

(1)2001年,《中国公路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成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2)2004-2012年8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1988种学术期刊综合排名,根据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中国公路学报》综合排名分别为第1位是中国公路交通领域惟一获此殊荣的学术期刊。《中国公路学报》入选2011年度排名前300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3)在1999年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4)2000年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5)在200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期刊审读评比中,被评为200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优秀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