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物世界杂志2000年2期目录及标题

发布时间:

文物世界杂志2000年2期目录及标题

学术论文序号分类篇名著译者刊物名称出版年、期或出版时间1综 合论徐州汉画像石王黎琳文 物1980年2期2综 合徐州地区的石椁墓王 恺江苏社联通讯1980年13期3综 合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汉画像石墓的分布与墓葬形制——汉画像石墓研究之一王 恺江苏考古学会年会学术论文(1981年)1981年4综 合有关画像石的几个问题武利华江苏考古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选1982年5综 合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散论陈永清、田秉锷江苏考古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选1982年6综 合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汉画像石墓墓葬形制王 恺汉代画像石研究;文物出版社1987年7综 合略述苏北地区汉画像石墓与汉画像石刻尤振尧汉代画像石研究;文物出版社1987年8综 合绚丽的画卷形象的史籍——徐州汉画像石一瞥李文杰旅 游1987年6期9综 合深沉雄大、艺术瑰宝——徐州汉画像石李银德中国文物世界(香港)1988年46期10综 合苏鲁豫交界地区汉画像石墓的分期王 恺中原文物1990年1期11综 合自然与人的契合与“完美”王圣云汉画研究(1991)年创刊号12综 合徐州汉画像石研究综述武利华汉画研究1992年2期13综 合徐州汉画像石研究中公认现象的再认识王黎琳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3期14综 合徐州地区的汉代石椁墓王 恺汉文化研究论丛1993年第一辑15综 合苏鲁豫皖交界区西汉石椁墓及其画像石的分期燕生东、刘智敏中原文物1995年1期16综 合徐州的几座再葬汉画像石墓研究周保平文 物1996年7期17综 合徐州汉画像石管窥郭希铨淮海文汇1997年3期18综 合徐州汉画像石钱国光中国名城1997年3、4期19综 合鲁东南与苏北汉画像石之比较宋岩泉东南文化1997年4期20综 合略论徐州汉画像石朱勇前西北美术2000年2期21综 合石质档案之精品——徐州汉画像石赵 杰档案与建设2004年8期22综 合徐州地区早期汉画像石的产生及相关问题刘尊志中原文物2008年4期23综 合徐州汉画像石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资源开发杨修红文教资料2009年11期24发掘报告江苏睢宁县发现古墓葬  文 物1954年5期25发掘报告江苏睢宁九女墩汉墓清理简报李鉴昭考古通讯1955年2期26发掘报告徐州市建筑工地发现汉代文物张恺慈文 物1957年1期27发掘报告睢宁县土山发现汉代石墓群李鉴昭文 物1957年3期28发掘报告江苏发现的一批汉代画像石王德庆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4期29发掘报告徐州市韩山东汉墓发掘简报钱国光、李银德文 物1990年9期30发掘报告徐州青山泉水泥二厂、二号汉墓发掘简报邱永生中原文物1992年1期31发掘报告徐州琵琶山二号汉墓发掘简报耿建军东南文化1993年1期32发掘报告邳州车夫山汉画像石姚景洲、贾庆华东南文化1999年2期33发掘报告江苏徐州市翠屏山西汉刘治墓发掘简报徐州博物馆考 古2008年9期34考古通讯省文化局把徐州市附近汉画像石集中保管  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10期35艺术 美术 图象试析徐州十里铺东汉墓一幅画像石墓夏超雄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36艺术 美术 图象徐州汉画像石中黄帝、炎帝像考释武利华文博通讯1984年6期37艺术 美术 图象“人面鸟”考王 恺考古与文物1985年6期38艺术 美术 图象栩栩如生的狩猎场面,精彩纷呈的神话故事——参观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  文 汇 报1986-2-1339艺术 美术 图象朝圣安乐图——沛县栖山汉画像石浅析李国华考古与文物1991年3期40艺术 美术 图象徐州汉画像石“击马”图刘敦愿文物天地1992年4期41艺术 美术 图象汉画像中的升仙图象周保平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2期42艺术 美术 图象徐州洪楼两块汉画像石考释周保平中原文物1993年2期43艺术 美术 图象徐州东汉画象中炎帝神农图象郑 钺农业考古1995年3期44艺术 美术 图象天汉真韵—徐州白集汉墓刘剑林美 术1996年1期45艺术 美术 图象白集汉墓画像石徐延平、徐龙梅江苏地方志1998年4期46艺术 美术 图象徐州汉代画像石“百戏图像”解读席 彬艺术考古2008年3期47艺术 美术 图象沛县栖山石椁墓中的“西王母”画像管见刘辉四川文物2010年1期48艺术 美术 图象浅谈徐州汉画像石的装饰风格金裕龄江苏画刊1986年4期49艺术 美术 图象徐州汉画像石刻艺术品读与联想陶义德书与画2000年3期50艺术 美术 图象浅谈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邵统平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期51艺术 美术 风格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侯晓宇  2006年52艺术 美术 风格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现代性思考朱 翔艺术百家2007年3期53艺术美术 地上建筑徐州汉画中的古建筑唐士钦中原文物1991年3期54艺术美术 地上建筑从两汉徐州画像石看两汉建筑徐建国汉画研究1992年2期55艺术美术 地上建筑徐州汉画像石室祠建筑徐建国中原文物1993年2期56艺术美术 地上建筑对几幅徐州地区汉代建筑画像石的重新释读周学鹰、田晓东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2期57艺术美术 地上建筑徐州市域的“两汉建筑文化”周学鹰同济大学学报2002年2期58艺术美术 地上建筑徐州地区的两汉建筑文化朱翔, 李宪锋美术观察2006年3期59艺术美术 地上建筑汉代建筑文脉对徐州地区现代建筑创作发展的关系研究董大鹏    60艺术美术 地上建筑再生与重组:汉画像石的文化艺术内涵在徐州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构筑胡 彬    61艺术美术 地上建筑室即墓室杨爱国文 物1998年9期62艺术 美术 雕刻论汉代雕塑的造型语境--由徐州西汉雕塑引发的思考唐成辉上海艺术家2007年3期63艺术 美术 雕刻徐州汉画像石刻艺术研究汤永炎艺术百家2008年8期64艺术 美术 雕刻江苏徐州出土的汉代陵墓石雕杨孝军四川文物2009年1期65艺术 美术 绘画苏鲁豫皖区汉画像视觉形式演变的分期研究郭晓川考古学报1997年2期66艺术 美术 绘画徐州汉画像石对视觉空间的探索刘剑林美 术1999年1期67艺术 美术 绘画徐州汉画像石立体主义之创造唐 军美 苑2000年5期68艺术 美术 绘画浅析徐州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王瑞芹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期69艺术 美术 绘画徐州汉画像石构图艺术浅析滕建志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期70艺术 美术 绘画对徐州汉代石刻画像造型分类的思考刘海波浙江工艺美术2007年3期71艺术 美术 绘画论徐州汉代石刻画像的时间维度造型李 芬浙江工艺美术2008年2期72艺术 美术 绘画论徐州汉代石刻画像的时间维度造型李 芬艺术教育2008年11期73艺术 美术 绘画徐州两汉文化视觉设计元素初探姚君洲  200874艺术 美术 绘画论徐州汉画像的意象造型对现代壁画创作的启示王瑞芹  200675艺术 美术 绘画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张 强  200376艺术 音乐 舞蹈徐州汉乐舞画像石初探欧筱琦汉文化研究论丛1993年第一辑77艺术 音乐 舞蹈徐州汉画像石中乐舞研究李爱真、刘振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1期78艺术 音乐 舞蹈徐州地域文化中的仿汉乐舞李阿东剧影月报2007年3期79艺术 音乐 舞蹈徐州汉画像石及汉俑中的舞蹈赏析李 枚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6期80艺术 音乐 舞蹈鲁南及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音乐考古研究曲怡桦  200581艺术 体育 杂耍徐州汉画像石中的体育形象唐世钦体育文史1988年1期82艺术 体育 杂耍汉画中体育图像述论刘秉果汉文化研究论丛1993年第一辑83艺术 体育 杂耍对汉代徐州“百戏”资源的开发研究李鹏程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5期84社会生活 考古历史试谈汉画像石起源王黎琳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1980年年会论文选(考古分册)1980年85社会生活 考古历史徐州汉画像石墓墓主身份考李银德中原文物1993年2期86社会生活 考古历史关于汉代升仙思想的两点看法孟 强中原文物1993年2期87社会生活 考古历史东汉永寿元年徐州从事墓志李银德、陈永清文 物1994年8期88社会生活 考古历史徐州大庙汉画像石晋墓孟强、李祥考古年鉴1997年89社会生活 文化思想画神的人文效应王圣云汉画研究1992年2期90社会生活 文化思想十字穿环:汉代人宇宙观的符号象征朱存明汉文化研究论丛1993年第一辑91社会生活 文化思想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神话研究刘静晶艺术百家2005年6期92社会生活 文化思想从徐州汉画像石中乐舞艺术造型领略汉代审美风情王璐璐剧影月报2008年4期93社会生活 政治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刘尊志  200794社会生活 宗教江苏汉画像石动物图像的宗教意识思考汪小洋江苏大学学报2002年4期95科学技术 工商业从考古资料看两汉时代的江苏经济苏 文东南文化1989年3期96科学技术 农业睢宁双沟东汉画像石刻《牛耕图》的剖析尤振尧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1980年年会论文选(考古分册); 1980年江苏省博物馆学会、 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第三册)1980年97科学技术 农业从《牛耕图》谈东汉时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尤振尧中国历史1984年2期98科学技术 农业从画象石刻《纺织图》看汉代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尤振尧古今农业1990年1期99科学技术 农业淮海地区牛耕画像石与汉代耦犁二牛三人问题的探讨郭世玉农业考古2004年3期100论评、展览、会议、书刊序等1992年徐州中国汉画学术讨论综述周保平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1期101论评、展览、会议、书刊序等协调环境传达汉韵——徐州汉画像馆扩建工程的创作实践与体会姜娓娓华中建筑2003年5期102论评、展览、会议、书刊序等江苏徐州白集汉画像石墓研究评述杨修红文教资料2009年13期103  白集汉代画像石  美 术1996年1期

gun

文物世界杂志2000年2期目录

专著作品 文海研究 (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3月 西夏文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6年12月 西夏佛教史略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1月重版) 西夏文物 (合作) 文物出版社 1988年3月 番汉合时掌中珠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12月 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 (傅懋绩主编,史金波、张公瑾、道布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12月 类林研究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 西夏天盛律令 (合作)《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 科学出版社 1994 年8月 西夏用兵史话 (合作)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4月 俄藏黑水城文献 (主编史金波、魏同贤、克恰诺夫,已出版第1—11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2000年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研究丛书·昭觉县彝族卷 (合作)民族出版社 1999年9月 中国饮食史(卷四) (合作) 华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 西藏人权研究 (合作) 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合作)《中国传世法典》之一 法律出版社 1999年12月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 (合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 电脑处理《文海宝韵》研究 (合作) 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0年1月 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 (合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论文等共145篇(一)西夏学(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宗教、法律、文物、文献等)《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考释》质疑 《考古》 1974年6期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初探 (合作) 《考古学报》 1977年1期《西夏译经图》解 《文献》(第一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79年12月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考释 (合作)《民族研究》1979年1期 西夏文及其文献 《民族语文》 1979年3期 简述西夏文辞书 《辞书研究》 1980年2期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资料概述 (合作) 《兰州大学学报》 1980年2期 也谈西夏文字 《历史教学》 1980年11期 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 《民族语文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3月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 《世界宗教研究》 1981年1期 西夏党项史料正误三则 《民族研究》 1981年3期 西夏语构词中的几个问题 《民族语文》 1982年2期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 (合作) 《考古学报》 1982年3期 西安市文管处藏西夏文物 (合作执笔) 《文物》 1982年4期 西夏语中的汉语借词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4期 西夏后裔在安徽 (合作) 《安徽大学学报》 1983年3期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序跋考 《世界宗教研究》 1983年3期 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辞书研究》 1983年6期 西夏语的存在动词 《语言研究》 1984年1期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再探 (合作) 《西夏史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 西夏文概述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8月 重修凉州感应塔碑校译补正 《西北史地》 1984年2期 元代党项人余阙及其后裔 《宁夏大学学报》 1985年2期 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记 (合作) 《文献》 1985年4期 再谈西夏文反切上下字合成法 《民族研究》 1985年5期 西夏佛教的流传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1期 西夏文字典《同音》的版本与校勘 (与黄振华合作) 《民族古籍》1986年6期 西夏陵园出土残碑译释拾补 《西北民族研究》第-集 1986年6月 西夏名号杂考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6年4期 蒙、元时期党项上层人物的活动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 西夏“秦晋国王”考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3期 黑水新出西夏文辞书《同音》初释 (合作) 《文物》 1987年7期 略论西夏文物的学术价值 《考古与文物》 1987年4期 黑水出土西夏本《类林》考辩 (合作)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2期 西夏文本《类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日刊)《中亚西亚语言和历史研究》(西田龙雄教授还历纪念文集) 1988年 西夏佛教新证四种 《世界宗教研究》 1989年1期 藏族文化和西夏王朝的历史渊源 《中国西藏》 1989年2期 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 《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报社1989年6月 《类林》西夏文译本和西夏语研究 《民族语文》 1989年6期 西夏文本《类林》译文分析 《固原师专学报》 1990年2期 一部有特色的历史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9月 从西夏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5月 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考释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 西夏党项人的亲属称谓和婚姻 《民族研究》 1992年1期 西夏文字典《音同》序跋考释 (合作)《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略论西夏前期的用兵特点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西夏文《天盛新律》进律表考释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 出版社 1992年10月 西夏《天盛律令》略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93年1期 死文字重见光明 《紫荆》 1993年5期 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3期 西夏境内民族考 《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 西夏官印姓氏考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 西夏的官职制度 《历史研究》 1994年2期 穿越时空、古国新诠-西夏学的研究现况与国学的互动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四卷第三期 1994年7月 西夏学 《中国学向通鉴》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合作) 《宁夏大学学报》 1995年2期 西夏语的“买”、“卖”和“嫁”、“娶” 《民族语文》1995年4期 西夏佛教制度探考 台湾《汉学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 1995年6月 寻找流失在异域的珍宝-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 台湾《历史月刊》第95期 1995年12月 西夏文《三才杂字》考 (合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5年6期 贾敬颜先生藏西夏陵园残碑拓片简说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夏陵》 东方出版社1995年 整理拍摄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6年1期 西夏古籍略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年3期 西夏文化的风采 《光明日报》 1996年9月3日 儒释兼融东西交汇-多元色采的西夏文化 台湾《历史月刊》第105期 1996年10月 额济纳旗绿城新见西夏文物考 (合作) 《文物》 1996年10期 西夏刑法试析 《民大史学》(创刊号) 1996年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西夏活字印本考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7年1期 西夏·宁夏·华夏 《宁夏日报》 1997年2月21日、2月28日 西夏皇族后裔考论 (与白滨、聂鸿音合作)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 西夏活字版文献及其特点 台湾《历史文物》第七卷三期 1997年6月 西夏和回鹘对活字印刷的重要贡献 (与雅森●吾守尔合作)《光明日报》1997年8月5日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考 《今日印刷》 1998年2期 俄藏西夏文世俗文献目录 (合作)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2期 黑水城的发现与俄藏西夏遗书 (合作)《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 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 法律史论集(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 1998年9月 西夏的饮食制度和风尚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 西夏文写本《文海宝韵》 《民族语文》 1999年4期 西夏文书和西夏史(西夏文书と西夏史) 日本《史滴》(早稻田大学)1999年12月 敦煌莫高窟北区西夏文文献译释研究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 第一卷 文物出版社 2000年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 《敦煌研究》2000年3期 发现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 《学术动态》2000年4期 回眸千年活字印刷术 《新闻出版报》2001年3月2日 百年西夏学 《光明日报》2001年3月27日 现存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刍证 《中国印刷》2001年3、4期 千年活字印刷史概说 《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4期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4期 西夏佛教新探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5期 黑水城出土活字版汉文历书考 《文物》2001年10期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论坛》第7期 西夏学百年回顾 《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文化论坛》第七期(2001年2期)2001年12月 国图藏西夏文文献价值 《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27日 西夏的藏传佛教 《中国藏学》2002年1期 西夏度量衡刍议 《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2期 简介英国藏西夏文献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 国内现存出土西夏文献简明目录 (合作)《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二)民族历史、文化 中国民族史研四十年的重要贡献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2期 中国民族史学的社会功能 《民族研究》 1990年2期 十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与白滨合作)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 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 论少数民族近代史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 1991年6期 积极开展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研究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 把中国民族史研究引向深入 《黑龙江民族从刊》 1992年2期 美国印第安人印象 (合作) 《世界民族研究》 1992年3-4期 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民族调查工作 《民族研究》 1993年5期 拉萨西郊采访日记(三则) 《中国西藏》 1993年秋季号 历代民族政策简述 (合作) 《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九十年代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4月 西藏现代化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5年4期 振奋精神 勇于探索 开创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 《宁夏社会科学》 1996年6期 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 《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1996年1月 重视家支问题 吸收德古参政议政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 略论凉山彝族地区人口和社会发展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民族研究动态》 1997年1期 关于南昆铁路建成后的几点思考 《西南民族研究动态》 1998年3月,总第28期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问题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佛教协会编《研究动态》1997年6 期转载(三)民族古文字、文献 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新阶段 《中国民族古文字》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1982年编印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年2月 中国民族古文字概说 《民族研究》 1984年5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史料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2月 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月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刍议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综述 《文物》 1991年6期 中国民族古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语文研究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女书和中国民族文字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合作) 书海出版社 1998年7月 风采各异、内涵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台湾《历史文物》10卷3期, 000年3月(四)书评、序 国外研究西夏文、西夏史简况 (合作) 《民族史译文集》第三辑 1978年 评1983年北方民族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4年10月 评介西田龙雄西夏文研究专著四种 《民族语文》 1985年2期《西夏文物研究》评介 (合作) 《西北史地》 1986年3期 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 《民族研究动态》 1989 年2期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工作总结(执笔)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2期 一部翔实的少数民族断代史-评《唐代党项》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4期 一部包含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史新成果的好书-《中国政治制度史》读后 《民族研究动态》 1992年3期 喜读《凉山民族研究》 《凉山民族研究》 1993年 《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出版近况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6年3期 钟灵毓女书,中国又一绝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陈述先生纪念集》序 《陈述先生纪念集》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 十年心血 一部力作-评郭大烈、和志武的《纳西族简史》 《民族学》 1996年4期 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合作)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7年6期 透视中国人生归宿的门径—评徐吉军的《中国丧葬史》 《浙江学刊》2000年2期 熔铸多民族文化精粹—评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词典》 《中国读书评论》2000年12期参与编辑辞书及其他著作21种 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 (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年6月 民族词典 (撰稿) 上海词书出版社 1987年8月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撰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1月 社会科学重要理论关点综述(1978-1988) (撰稿) 学苑出版社 中国少数民族艺述词典 (撰稿) 民族出版社 1991年9月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 (撰稿)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 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 (撰稿) 北京出版社 1994年1月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词典 (副主编,撰稿)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年 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 (撰稿) 人民出版社 1996年10月 敦煌学大词典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海(1999年版) (编委,民族历史分科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 中国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 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16.国民族史研究(二)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6月 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 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 特的女书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藏缅语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6月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8月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特约主编) 2002年增刊四、译文 (俄)西夏文字典《文海》和《文海杂类》及其在西夏辞书中的地位(原著苏联克恰诺夫) 《民族史译文》第三辑 1978年 (日)西夏文字(原著西田龙 与云雁合译) 《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三集 1984年6月 (日)西夏语音图《五音切韵》的研究(上、下)(原著西田龙雄)《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五集 1985年6月、第六集 1985年12 月 (俄)西夏语的结构(原著苏联克平)《中国民族史研究》(二) 1989年

探索发现

1、《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历史发展》,《博物馆研究》1991年3期。  2、《东北早期博物馆概述》,《中国博物馆》1991年4期。  3、《“文物”一词浅析》,《文物春秋》1992年1期。  4、《九十年代藏品管理的新发展》,《博物馆研究》1997年1期。  5、《关于建立藏品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中国博物馆》1997年3期,第一作者,(1998年1月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6、《历史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博物馆》1997年2期,(1998年1月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7、《关于我国博物馆藏品管理现代化问题的探讨》,《博物馆研究》1997年2期。  8、《吉林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博物馆的现状与前景》,《中国博物馆》1998年2期,(1999年3月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9、《瓷器藏品登记中的几个问题》,《博物馆研究》(省级)1997年3期。  10、《邯郸市博物馆观众调查的启示——兼谈博物馆改变“门庭冷落”局面的对策》,《文物春秋》1997年3期。  11、《红山文化玉器研究》,《青果集》(二),知识出版社,1998年12月。  12、《俏色玉器》,《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31日第4版,第一作者。  13、《辽宁省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中国博物馆》1999年2期,第二作者,(2000年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14、《鲜见墨彩瓷》,《中国文物报》2000年5月31日第一版,第一作者。  15、《关于藏品管理程序问题的探讨》,《博物馆研究》2000年1期。  16、《藏品管理电脑化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中国博物馆》(C)2000年3期,(2001年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17、《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综述》,《北方文物》2000年3期,第一作者。  18、《关于红山文化勾云形类玉器研究的几个问题》,《文物春秋》2001年1期,第一作者。  19、《元上都城址东南砧子山西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C)2001年9期,第一作者。  20、《20世纪汝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七辑,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  21、《良渚文化“玉殓葬”与红山文化“玉器墓”的比较研究》,《良渚文化论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22、《从牛河梁积石冢谈红山玉器的功能》,《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  23、《从考古学上谈岫岩玉在中国古代玉文化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第五卷 第五期。  24、《试论博物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博物馆》(C)2002年2期。  25、《新时期藏品搜集途径的转变》,《博物馆研究》2002年2期。  26、《关于文物定义的研究》,《博物馆研究》2004年第4期。  27、《关于博物馆藏品定义的研究》,《博物馆研究》2005年4期,第一作者。  28、《20世纪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原文物》2006年2期,第二作者。  29、《高校博物馆学专业藏品管理学课程教学问题的思考》,《博物馆研究》2006年4期。  30、《辽宁省博物馆2007年度阶段观众调查报告》,《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2辑,辽海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61——472页,第一作者。31、《20世纪汝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七辑,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  32、《20世纪中国古瓷及瓷窑址的专题研究与讨论》,《文物春秋》2005年2期。  33、《内蒙古出土的元代窖藏瓷器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一辑,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1月。  34、《奉节鱼复浦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9卷),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145—155页。第二作者。  35、《百年回眸学术路,盛世展望发展观——纪念〈博物馆研究〉100期》,《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4期。  36、《关于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思考》,《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  37、《沉船考古与瓷器外销——以“碗礁Ⅰ号”资料为中心》,《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3期。  38、《云南青花瓷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三辑,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39、《奉节宝塔坪墓群唐宋墓葬的发掘》,《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0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27—547页,第一作者。  40、《奉节永安镇电厂北山古墓葬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0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92—610页,第二作者。  41、《奉节新浦遗址2001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10—321页,第一作者。  42、《奉节老油坊遗址2001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22—336页,第二作者。  43、《牛河梁红山玉器——中国玉文化之源》,《古玉新韵——2007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版,85—95页。  44、《东北系青铜短剑辽西起源新论》,《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5、《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我国文博人才的培养》,《文物春秋》2009年2期。  46、《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化关系初探》,《博物馆研究》2010年1期。  47、《从考古学上谈红山文化玉器的源与流》,《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9月版。  48、《张湾区犟河口遗址》,《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重要发现·Ⅱ》,第一作者。  49、《湖北省十堰市犟河口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四川文物》(核心期刊)2010年6期,第二作者。  50、《山西、河北地区出土的金代红绿彩瓷器的比较研究》,《文物世界》(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  51、《金代红绿彩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传承》,《中原文物》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  52、《吉林地区出土的玉壶春瓶及其相关问题》,《北方文物》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  53、《免费开放语境下博物馆人性化服务的建设——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观众调查与启示》,《中国博物馆》(D)2011年合刊,2011年。  54、《湖北省博物馆观众行为调查报告》,《东南文化》(CSSCI)(D)2012年第3期,第一作者。  55、《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战略思考》,《东北史地》2012年第4期,第二作者。  5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认识与我国立法保护历程》,《紫禁城》2012年第8期,第二作者。  57、《辽河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红山文化为重点》,载《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20—125页,文物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独立完成。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老人世界杂志2020年2月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凡愚居士

乒乓世界杂志2019年2月

乒乓世界许昕封面有6本。1、《乒乓世界》封面故事:“90后”许昕其实很上进2010年。2、10月乒乓世界许昕封面现货杂志2017年体育运动乒乓球期刊杂志。3、《许昕:不给自己留后路》/《乒乓世界》第8期乒乓世界2014年封面许昕,许昕专题。4、乒乓世界杂志2022年4月许昕封面。5、2020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直板拉风少年许昕,登乒乓世界封面。6、乒乓世界杂志2022年4月封面许昕。

《乒乓世界》:邮发代号:2-435到邮局和工作人员说你要订《乒乓世界》,邮发代号是2-435,填个表就可以了!(邮发代号也可以在邮局查)

乒乓世界杂志2020年2月

好东西啊 我每期都追《乒乓世界》是中国唯一的专业乒乓球杂志由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办,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出版,关注乒坛焦点,介绍明星人物,使您能更快了解乒坛动态,更深入接触乒乓球运动员实际生活乒乓爱好者或乒乓追星者的必备用书啊哈哈

乒乓世界许昕封面有6本。1、《乒乓世界》封面故事:“90后”许昕其实很上进2010年。2、10月乒乓世界许昕封面现货杂志2017年体育运动乒乓球期刊杂志。3、《许昕:不给自己留后路》/《乒乓世界》第8期乒乓世界2014年封面许昕,许昕专题。4、乒乓世界杂志2022年4月许昕封面。5、2020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直板拉风少年许昕,登乒乓世界封面。6、乒乓世界杂志2022年4月封面许昕。

《乒乓世界》详细报道国内外重大赛事,乒坛重要信息;及时介绍世界乒坛新动向、新打法、新技术;展示中外优秀选手的成才之路及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是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乒乓世界》图文并茂,活泼生动,极具权威性。开设的主要栏目有:报道国内外乒坛热点的“特别报道”、“火线传真”、“国手探营”;报道乒坛球星及名人的“海外星踪”、“非常接近”、“名人堂”;以提高球技为重点的“创新园地”、“初学后练”、“实战点评”、“指点江山”;为球迷服务的“档案馆”、“偶像天地”、“国手直通车”、“教你一招”、“兵器谱”等。这些栏目贴近读者、可读性、实用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乒乓世界》每月3日出版,16开160页,全国发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