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军事编辑部-武研社

发布时间:

军事编辑部-武研社

新闻节目中心下设10个部门:综合部、时政新闻部、新闻采访部、社会新闻部、地方新闻部、新闻编辑部、新闻评论部、新闻制作部、军事节目部、新闻频道编辑部。 综合部成立于1998年5月,是在原新闻节目中心办公室基础上组建的。在保障新闻节目中心行政办公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基础上,针对经费管理推行新的成本核算管理观念,完善经费使用管理体系,并重点加强了制片保障协调等工作。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以“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360度全员考评系统实施、‘新动力’培训项目启动”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建立了新闻节目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作为中心领导决策的助手,综合部还注重发挥信息沟通平台功能,关注员工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构建和谐团队文化。综合部下设秘书科、经费管理科、综合管理科。综合部主任冷建军。 时政新闻部成立于2000年8月,主要工作是报道中央领导参加的内、外事活动及国家政治、外交领域重要事件的新闻。时政新闻部下设统筹策划组、记者一组、记者二组、记者三组。时政新闻部主任王连生,副主任王晶、周建国、吕大庆。 新闻采访部成立于1989年7月,以原新闻节目中心政文部为基础组建。主要职责是为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全天各档新闻栏目采制新闻,负责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的采访、编辑和播出。在承担宏观经济、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等各类报道的同时,在大型活动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和经济深度报道中担当主力军。下设经济组、金融组、科技组、农业组、综合组、《共同关注》栏目组、统筹组7个科组。新闻采访部主任高丽萍,副主任李风、申勇。 社会新闻部成立于1998年5月,是新闻频道一支骨干的前期采访队伍,为新闻频道全天各档新闻栏目采制新闻,同时负责《法治在线》、《每周质量报告》、《奥运来了》(已停播)3个栏目的采访、编辑和播出。社会新闻部的新闻采编立足于社会民生、社会法制、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突出时效性和权威性,强调发现性和原创性,注重贴近性和服务性。社会新闻部分为记者一组、记者二组、记者三组(含《奥运来了》)、记者四组、工商组(含《每周质量报告》)、政法组(含《法治在线》)、策划组、摄像组、办公室等9个科组。社会新闻部主任谷云龙,副主任肖振生、李毅。 地方新闻部成立于1998年5月21日,主要职责是组织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向中央电视台各新闻栏目供稿;及时向各省、市台通报有关的宣传精神,协调中央电视台与全国各省级、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及各城市台之间的新闻业务关系;负责编辑、审看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传送来的稿件及本部门派出人员与地方台合作采编的稿件,按照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规律对各省、市电视台向中央电视台传送的主要稿件进行策划和组织,确保地方上发生的重大新闻和日常新闻能够及时在中央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中播发;协调召开全国电视新闻系统年会和全国通联工作会议。地方新闻部下设编辑一组、编辑二组、编辑三组、《新闻社区》(已停播)栏目组、《本周》(已停播)栏目组和通联组6个组。除了向联播、午间、晚间及各档整点新闻供稿外,还独立承担每天35分钟、每周6期的《新闻社区》栏目以及周日25分钟的《本周》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和播出任务,承担全台地方新闻的传送及台新闻共享系统地方新闻的一级编目工作。目前,地方新闻部组织的各地新闻素材是唯一在共享系统里向全台各节目中心开放的新闻素材。地方新闻部全天24小时有人值班。地方新闻部主任陆伟昌,副主任杨华、徐瑛。 新闻编辑部是新闻频道核心编播系统,负责每天23档整点新闻(含《新闻联播》)和3档分类新闻(《媒体广场》和《国际时讯》)以及1档《世界周刊》的编播工作,每天编辑播出总时长近620分钟。与综合频道并机播出的栏目有《新闻联播》、《新闻30分》、《朝闻天下》和《晚间新闻》。新闻编辑部下设4个公共服务系统,为整个部门乃至新闻节目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播音组每年参与大量特别节目的直播,资深播音指导及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播音员占总人数的1/3;播出组为全中心提供演播室播出以及跨栏目直播、新闻频道宣传片以及《天气·资讯》的播出支持,每日播出总时长近800分钟;资料组负责新闻频道新闻共享和编目工作,提供24小时节目素材服务;亚广联组负责亚广联新闻交换节目选题、编译及新闻图像的传送和接收。新闻编辑部副主任侯明古、李昕、杜宝风。 新闻评论部成立于1993年12月21日,其主要任务是承担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采访与制作。拥有《新闻调查》、《实话实说》(已停播)、《面对面》、《360°》(已停播)、《社会记录》(已停播)、《新闻周刊》、《新闻会客厅》(已停播)、《小崔说事》(后在中央一套每周四晚18:02播出,现该节目已停播)、《高端访问》(已停播)、《纪事》(2008年3月CCTV-新闻频道改版后更名为《百姓故事》,后于2009年8月改在CCTV-1播出,现该节目已停播)、《人物新周刊》(已停播)、《电影传奇》(已停播)、《沟通》15个栏目。每天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的播出总量500多分钟(含重播)。每年还承担制作多期特别节目。新闻评论部有工作人员300多,下辖24个科组。2002年新闻评论部获得中国首家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中国电视传媒中第一家获得此证书的部门。新闻评论部主任梁建增,副主任陈虻(于2008年12月23日凌晨零时21分因胃癌在北京病逝,享年47岁)、关海鹰、赵微。2010年被拆分为地方新闻部和社会新闻部。2012年重新合并。 新闻频道编辑部于2004年5月27日经过台分党组研究正式批准成立。新闻频道编辑部主要负责新闻频道的节目运营和协调工作。承担着新闻频道的整体节目规划、策划与播出、节目包装、推介、评价等工作;同时承担着新闻频道重大节目、特别直播的组织协调。新闻频道编辑部还负责每天16档《天气·资讯》、全天候的《滚动字幕新闻》以及《约会新7天》(已停播)、《百姓档案》(已停播)等栏目的制作和播出。新闻频道编辑部下设规划组、策划组、形象组、评价调研组4个科组。新闻频道编辑部主任许强,副主任徐立军。 军事节目部是中央电视台专门从事军事宣传报道的一个采访和编辑部门,由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双重领导。其前身是1966年4月成立的军事组。该部负责军事新闻的报道和《人民子弟兵》(已停播)、《防务新观察》、《军情连连看》(已停播)等栏目的节目摄制。军事节目部在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四总部和武警部队设有17个记者站。军事节目部主任赵元贵,副主任冀惠彦。 新闻制作部成立于1989年,负责新闻节目中心技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日常除完成新闻频道24小时的新闻滚动播出和《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新闻节目中心专题节目的后期制作合成等工作外,还承担着新闻节目中心的大型直播等任务。新闻制作部现有3个新闻演播室系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共享系统的最大用户,拥有从前期新闻采访到频道播出的一套完整技术体系。新闻制作部下设中心科、播出科、录制科、制作科、灯光科、电讯科。新闻制作部主任包布和,副主任袁辉、谢继红。

“三大知识”《兵器》《兵工科技》《坦克装甲车辆》《世界舰船》《世界军事画报》《轻兵器》 以介绍战史为主的:《较量》 我们可以从名称上看出这些杂志的侧重点 要说的是,较量由于种种原因,其出版一直是不定期出版,而且较贵,15元 另外市场上还有几种封面比较好的杂志,如《中国尖端武器》《世界军事》等,都是没有内涵的书,不推荐看(《世界军事》已经变成了一本宣传性质的书) 另外还有本杂志,最近一段时间世面上没有看到了,名字我忘了,是台湾的《军事家》杂志的大陆版,非常好 《世界军事画报》和《兵器》是同时创刊的,其实挺不错的,不过不知为什么没有象兵器那样发展起来 一般菜鸟迷恋军事会有个狂热期,只要有钱,就不管什么杂志都买,过了这段时期后就会冷静下来的 长时间看军事杂志容易陷入“武器致胜论”的思想中,推荐本书,张召忠的《打赢信息化战争》,可以帮助你从更高的角度了解现代战争

银枪小霸王的爹娘就是

喜欢路上装备就选《装甲车》喜欢海军就选《舰船知识》《现代舰船》喜欢空军就选《航空知识》喜欢3军评论,军史(战略)研究就选《世界军事》《兵器知识》就这些了。还有综合的《军事世界》十分不错,网络最新鲜的军事新闻或政治动态。不过一月一刊12元一本,不太好。这些书都很好,十分专业。不要去买那些军事报纸,如果楼主对军事方面现在不了解,那就别看,很误导人的,那些编辑只会瞎写或瞎拉文章,鼓吹我军力。等您看了以上那些书一段时间、对军事有一定了解再看那些报纸。(当然是在无聊的情况下)那些报纸真没什么意思

军事编辑部

现在没有网站,但有一个博客,里面会登出每期的目录、封面和精选的几篇文章。读者也可以通过那个博客与杂志社编辑交流,提意见和建议什么的。地址是这个:更多军事知识,见:

世界军事-作者:无

电子文档可能未必有人全部整理过,,不过作者问题你可以登录世界军事官方博客去问啊。网址:。希望你能找到满意答案!

你可以先在杂志社买一本,然后上面在第一页或者是在最后一上有。多少钱可以在网上查

军事学术编辑部

出生于湖北大冶茗山的彭东海早年读书不多。1970年参军前只念过5年小学,靠勤奋从战士、排长、作战参谋、宣传干事、连队指导员,一步步成为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中国空军》杂志执行主编、空军政治部新闻处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军记者站站长、《空军军事学术》杂志总编辑。他是有胆有识也有才的军中文人,敢不写将军只写无名英雄,而且还能让笔下人物从无名到有名直到鼎鼎大名,甚至全军全国家喻户晓,足见功力非凡。

1970年应征入伍,被选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恢复兵种后组建的第一支专机部队,历任学员、飞行大队空勤机组成员,经历了极严格的军事训练和行为养成。1978年被选调参加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丛书的编辑。次年经聂荣臻元帅和肖克将军主持的军事史编辑办公室推荐,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职攻读近代经济史专业研究生。此间接受黎澍、张侠等著名近代史专家的指导。学习期间正式出版和发表的近代经济史、近代战争史方面的著述近百万字。成为国内当时在近代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近代军事史料考证等研究领域知名的青年专家之一。尤其在近代海军海防史研究领域成果突出。1981年调任军委海军司令部军事学术研究室助理研究员。1982年参与组建《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撰委员会海军分编委编辑部,担任专职编辑兼撰稿人,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框架设计、条目撰写、书稿编辑全面工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全国数千名编撰人员中年纪最轻者之一。199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向个人颁发的“重要贡献荣誉证书”。1982-1984年间,在中央军委当时主持日常工作的杨得志、张爱萍、洪学智三位上将直接领导下,参与了中国国防经济学学科、中国国防发展战略学科的创立,为军队当时知名的中青年学术专家团队骨干成员之一。1984年10月,参加了当时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防科工委军转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论证规划工作,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以及中国西部地区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调整编制总体方案。期间与当时军队各有关单位集合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李殿仁(总参谋部)、熊光楷(总参谋部)、金朱德(国防科工委)、曾光军(解放军报社)、陈小鲁(总参谋部)、张胜(总参谋部)、章沁生(北京军区)、尹斌(北京军区)、王东(总后勤部)、陈小工(国防大学)、周伯荣(国防大学)、徐光裕(防化兵学院)、常梦雄(国防科工委)、陈知涯(总参谋部)、秦朝英(军事科学院)、李炳彦(解放军报社)、兰鲁敏(军事科学院)、蔡晓洪(总政治部)、罗海曦(国防大学)等人一道,围绕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对军队支持国家改革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其主持研究和执笔完成的重要规划性文件中,运用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边际经济学和统筹学的理论,深入研究和论证了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技术、能力“外溢”的可行性,提出了对当时分布于十多个国防工业、科技部门尤其是三线国防基地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实力进行“要素重组、序列重整”,实现国防综合能力“军转民”,完成“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战略调整等系列政策建议,目标在于降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引进成本,突破外部国际环境的政治压力,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避开国际政治和资本力量的制约,确保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安全。由于在上述发展战略理论和中长期规划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1985年破格晋升军事科学研究员学术职务,成为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领域最年轻的国防发展战略学科、国防经济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同年,破格提拔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办公室副主任,奉命参与组建全军首个对国际开放的战略研究咨询机构——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1985年起,担任军委、外交部、国家安全部、海军、国家海洋局联合领导下的国家海洋方向安全与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人,主持了1985-2000年国家海洋方向国际关系和策略的研究与制定,担任《2000年的中国国防》中长期规划办公室海军规划组负责人。曾直接参与了中国海军进取南沙群岛、开赴南极建长城站、游弋和出访南亚五国、建设精干顶用的强大海上力量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与军事行动的决策过程。同年出任国防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并以国防经济学会学术带头人之一的身份,当选中国40岁以下经济学家最高级别的组织——青年经济学会的理事。1986年夏被中国军事外交和国际军事学术交流的权威机构——中国国际战略学会聘为首批高级研究员。1986年秋通过军队组织推荐和单独考试,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职攻读宏观经济运行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接受重点培养。1988年5月被授予海军中校军衔。1990年3月申请退出现役。

海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五里镇人

军级单位

1968年5月生,江苏阜宁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研究所研究员,海军大校军衔。

国家打捞“致远”舰办公室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全文如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人们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爱、自强的民族精神,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要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客。运用大众传媒、书刊影视、艺术表演和课堂教学,运用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运用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各地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国家要确定一批重点基地。”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甲午海战中“致远”舰打出了中国海军的威风,有进无退,誓死奋战,表现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致远”舰、邓世昌成为中国海军的典范,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英雄壮举和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为人民群众和年轻一代提供生动、真实的历史教材,经国家文物局[(96)文物文字第299号]批准成立了“中国黄海海战致远舰打捞筹备办公室”,打捞在甲午中日黄海海战中沉没的“致远”号等4艘战舰。我们打捞“致远”舰,兴建纪念馆是一项有着重大社会影响的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教材,让后人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继承先烈遗业,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强盛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一项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为此,我们倡议发起百家单位支持、百万民众签名的宣传活动。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的广泛支持与响应。在印发《倡议书》的彩色宣传品中,封面是“致远”舰和大幅邓世昌像,上写红字“打捞致远 爱我中华”。背面是从深蓝的大海中伸出一双大手,捧着一个一分的硬币,上面写着的红字是:中华民族每人献出一份爱,将“致远”舰打捞出来。1996年月12月18日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后,中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纷纷致函打捞办,支持打捞“致远”舰,兴建中国甲午黄海海战纪念馆。发函的单位有(以来函日期先后排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办公厅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共产党人事部直属机关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化学工业部直属机关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司令部编研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交通部海上救助打捞局国家海洋局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中国史学会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财贸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1997年3月,国家打捞办在北京举行了打捞“致远”舰招标会。来自全国的16个打捞单位前来接标,经过激烈角逐,江苏江阴澄西海洋特种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江阴澄西海洋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是我们国家很有名气的海上打捞企业,不仅有着先进的打捞设备,还聚集了一批全国有名的打捞专家。现场总指挥张智魁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人说:要写一部中国现代潜水打捞救生的历史,必须写上他的名字。张智魁,1938年参军,曾在聂荣臻麾下同日寇浴血奋战7年,1946年随部队进入东北,又同国民党军队打了4年仗,从一名战士一直到四野某部英雄团团长。当兵十几年,他身上负伤5处,至今颈上还留着弹片。1951年他奉命组建了中国海洋打捞公司,不久又担任了首任中国海洋打捞局局长。此后在他20多年的海洋打捞史上,曾亲自打捞和组织打捞了上千只船只,打捞总吨位达 50万吨。从 1959年“418”潜艇,至60年代“跃进”号万吨轮、70年代的日本沉船“阿波丸”,都是由他策划和组织打捞的。1996年轰动全国的打捞“中山”舰,打捞方案也是由他设计的。他是我国打捞方面最权威的专家。接标后,时年74岁的他担任了打捞“致远”舰现场总指挥兼专家小组副组长。打捞“致远”舰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切就绪,1997年4月 27日,张序三中将、柴勇军、张智魁率领着打捞“致远”舰先遣队员来到了大鹿岛。

空军军事学术编辑部电话

学院概况  空军指挥学院是空军的最高学府,学院坐落于京西著名风景区颐和园昆明湖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绿草成茵、灯光璀璨。  历史沿革  1958年在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的基础上组建于北京。主要担负培养空军中高级指挥军官、参谋军官和军事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为空军首长、机关提供决策咨询等任务。建院以来,为全军培养各类指挥和参谋人才3000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名。  学科建设  学院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具有空军鲜明特色的军事学科体系。现有3个军事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2个军事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空军军事指挥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1个国家“211”重点学科、3个“2110”军队级重点学科、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全军知名的专家、教授。现有教授、正研究员4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21名。其中,空军首席专家1名、空军教书育人名师2名、空军级专家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名。  办学条件  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形成了以空军作战训练实验室为中心,重点学科实验室为支撑,各专业教室为辅助的教学、实验室体系;有条件优良、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军体馆、游泳池和塑胶运动场;建有功能完善,可数百人同时使用的学术交流中心;拥有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42万余册、期刊报纸1000多种、电子藏书26万多种、数字外文期刊170种、数字军事论文22万多篇、经典视频资料4000多部,数字资源容量达到4000G。  科研活动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和学术研究。近年来,先后完成国家、军队和空军重点课题百余项,编写各类教材、出版专著、译著数百余部,在军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获得国家、军队和空军级奖励多项,其中许多成果填补了空军军事理论研究的空白。  对外交流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思想,注重同外军的学术交流合作。先后有60多个国家的军事代表团到学院参观访问,34个国家的军事留学生来院学习。学院近年来组织空军战役指挥班学员到美、俄、英、法、意、印度、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考察访问,积极安排教研人员到外军院校学习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  邮编:100089  联系电话:010-66923114

北京空军空军指挥学院是一所中级指挥院校,担负着培养空军中高级指挥干部的任务。 北京空军指挥学院前身为原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1958年9月,在北京组建为空军学院,后被撤销,1973年重新组建时改名为空军军政干部学校,ig78年5月恢复空军学院名称,1986年6月更名为空军指挥学院。 空军指挥学院座落在北京,占地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现有电教大楼一座.教学楼四座,内设阶梯教室、专业教室、自习室、专修室、阅览室一百余个。图书馆藏30余万册、学院设有礼堂、俱乐部、运动场、游泳池、综合器械训练房、工艺室和印刷厂等设施。院办刊物有《空军军事学术》、《外国空军军事学术》等。学校主要专业有:空军战役指挥、航空兵战术指挥、航空兵部队政治工作、后勤指挥、航空工程指挥、空军指挥自动化、空军通信指挥、航空兵参谋业务、空军合同战术指挥和空中战术指挥等。 北京空军指挥学院学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空军编写了《空军战斗条令》、《空军司令部工作条例》、《空军指挥所指挥程序》、《空军军语》等书。为本院编写了一批教材,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程》一书,由总政印发全军中级指挥院校供教学使用。主编了《英汉航空辞典》。编译出版了《制主权》、《空中战争大全》等外国著作。开发出了“空军作战效果预测”等计算机软件。 空军领航指挥 本专业培养空军航空兵团(营)职领航指挥、参谋人员。 调学对象;空军领航系统的营(连)职指挥、参谋人员。 学制:培训一年。 毕业学员适于担任航空兵部队团职领航主任等。 空军指挥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空军军以上机关自动化指挥参谋人员。 调学对象:从事空军指挥自动化工作的营(连)职指挥、参谋人员。 学制:培训一年。 毕业学员适于担任空军军以上机关的自动化指挥干部。 航空兵参谋业务 本专业培养空军航空兵师、团、飞行学院和陆航机关作战、情报、训练、军务参谋。 招生对象:空军航空兵部队和飞行、领航学院的连排职干部。 学制:培训一年,大专二年。 毕业学员适于在航空兵军以下部队机关和院校机关从事参谋工作。 航空兵参谋业务(大专) 本专业培养空军航空兵师、团司令部参谋人员招生对象:飞行学院不适合飞行的学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