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是什么级别

发布时间: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是什么级别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不是很清楚哎,,,去了才会真正了解吧不过,相对发达的国家而言,他们那里的劳动力也值得尊重一个专业技能的装修工,未必钱比白领少,我看过一部电影,里面就是一个专业的粉刷工,而且他只是临时的,但是他的工资也比纽约机场的总负责人拿得高我之前一直在努力学英语,所以读了很多文章,里面的劳动力的钱其实是很多的,但是依然有些人为了身份而选择工资少一半的白领工作

《中国社工时报》(CNSWTimes)目前正处在筹备运作阶段,其目标是办成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综合性社会工作类报媒。自运作以来,我们坚守以传播社工理念、弘扬社工精神为己任,倾力打造社会工作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目前集中于博客交流平台。

一级社工师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是什么

什么是博客?博客就是展现你自己的舞台... 要明白什么是博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看看别人的博客是什么样子的? 让我们先举个例,比方说前阵子开始红遍半边天的达贝妮(香港米兰站),她的博客地址是: ,点击去她的博客瞧瞧后,再回来接着看下面详细的说明,当然,实践出真知,你也可以花一点点时间注册然后亲自使用你自己的一个博客(点这里可以去免费注册的),试一下就更有体会了. 什么是博客? 有人说互联网正在经历一场类似纸张的出现给社会带来的那样的变革,随着一种新的信息管理和发布工具逐渐被大家认识和使用,互联网的“个人舞台”时代已经迎面走来,这种新的信息组织和传播方式,就是 Blog 。 Blog 简单来说是“ Web log ”的缩写,中文把 Blog 译为“网志”、把写 Blog 的“ Blogger ”译为“博客”。 著名中文 Blog 介绍者毛向辉曾经这样问他朋友:“你还记得自己 100 天前在做什么吗?如果你写 Blog ,就可以知道那段时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这个简单的问题正是 blog 最基础的一个功能:网络日志。但 Blog 又远远不同于简单的“日志”——每个 Blog 因为内容和目的不同从而蕴藏了大量的各种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会关系”。由于 Blog 有两大重要的功能 RSS 和 Trackback :通过 RSS 可以及时的看到自己关注的站点的更新,通过 Trackback 则可以得到对方引用了自己文章内容的反馈通知,同时得到反馈信息进行很多互动的思想交流和学习,并且 Blog 之间的相互链接可以看到其他到志趣相投的 blog ,这样实际上 Blog 这个载体完全实现了网络的“社会化关系”。也正是因此, Blog 成为社会性软件( Social Software )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 Blog 是基于个人信息的发布平台,也自然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发布形式。 Blog 的出现,使得出版成为个人行为,实现了个人出版的自由。有人说 Blog 是“通向个人媒体 0 时代”,就是以 Blog 为趋势的自媒体( Me media )。 简单的一点的 Blog 记载了日常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和他人分享、交流,同时又通过“六度空间”结识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而越来越多专业知识的 Blog 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 Blog 更多所蕴涵的巨大的信息价值:不同的 Blog 选择不同的内容,收集和整理成为很多人关注的专业 Blog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来源是一些固定的 Blog 。而 Google 去年收购了 B ,也正是因为 Blog 包涵了海量的价值信息。我们用搜索引擎搜某个博客的名字,搜索结果的第一条往往就是他的 Blog 。 随着博客人数的增加, Blog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在改变传统的网络和社会结构:网络信息不再是虚假不可验证的,交流和沟通更有明确的选择和方向性,单一的思想和群体的智慧结合变的更加有效,个人出版变成人人都可以实现的梦想—— Blog 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中文 Blog 的发展刚刚开始,我们已经迎来了个人舞台的时代。

博客即Blog等于是网络日记本Blog是weblog的简写,有两层意思:第一、Blog,即——日记/日志,每天记录的都算是日记/志,其的书写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为顺序,包括我们所写的任何东西;第二、BLOG是以Web(网页)方式显示和发布,借助于互联网,人们就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感受等,并由此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虚拟社群和人际交往方式。 在外在形式上,Blog是个独立的站点,相当于是一种个人主页,不过无需学习什么技术软件,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来使用,就像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笔记本开始书写一样简单。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 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实际上个人博客网站就是网民们通过互联网发表各种思想的虚拟场所。盛行的"博客"网站内容通常五花八门,从新闻内幕到个人思想、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应有尽有。 博客大致可以分成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人创作;另一种是将个人认为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推荐给读者。博客因其张贴内容的差异、现实身份的不同等而有各种称谓,如政治博客、记者博客、新闻博客等。 “ 博客”(Blog 或 Weblog)一词源于“ Web Log (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 、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 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 ,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博客”是个大家比较陌生的名词,博客的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 “Blogger),又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产物。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由简短、随意、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构成;这些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内容相当于博客本人(Blogger)的随笔和日记,但内含许多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早在2000年就开始流行,而后迅速变得丰富多彩,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其实许多人做的事情类似博客,但在国内一直没有一个中文名字。 我们深入研究了博客理念和运作模式,认为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博客实在是一个值得大为推广的事情。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我们也准备付诸实践,推出网易博客,汇集一批术业有专、不断学习、信息渊博和乐于共享的思想博客。他们将工作、爱好和学习有机结合,通过博客日志(Blog或 Weblog),把日常得到、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及时共享出来,“萃取并链接全球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得需要不断学习的知识工作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最鲜活的思想,浏览全球范围最好的新闻、文章、评论与报告,准确把握最新的热点、观点、动态和趋势。 互联网文化阶段的一缕霞光是由这样的一群人点燃的——他们像远古的炼金术士一样对知识充满痴迷。他们想率先走出信息迷宫,他们乐于向人们分享在信息海洋里的冒险历程,为后来者开辟一条条成熟的航线。他们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我们把这样一群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们,称之为博客(Blogger)。“博客”不是博士,但他们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渊博不是体现在封闭的内涵,而是体现在他们奉献的外延。如同当年麦哲伦的航海日志一样,博客们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博客日志(Blog或 Weblog),将日常的思想精华及时记录和发布,萃取并联接全球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更多的知识工作者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这些最鲜活的思想。 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开始真正凸现无穷的知识价值。如果说,黑客代表了互联网技术野蛮的张力,而博客则代表了对重建互联网秩序的向往。在解构中建设,在离散中合作,在学习中开放,已成为博客对世界的关怀方式。他们展示的博客文体、博客行为和博客思想,将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将重新定义互联网的界限,改变我们生存的背景。 我们希望,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关怀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 “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私人房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看看这个吧,上面介绍的有关博客的内容,相信对你会有用的,申请一个博客挺不错的。 祝你成功啊

博客是什么?博客是一个人办的杂志 博客是什么?博客是美好自己的生活 博客是什么?博客是越分享越多的开心果 博客是什么?博客是真诚的心灵坦白所 博客是什么?博客是科目门类博大的网络大学 博客是什么?博客是博士、博士后的客座教授 博客是什么?博客是少长咸集高朋满座的空中客车 博客是什么?您说她是什么她就是什么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是什么意思

就是网上日记

知道有相关问题的解答。首先博客不是“博彩”,跟“博彩”也没有一丁点关系。博客(BLOG)是伴随WEB0发展而诞生的,简单的说利用ASPNET技术构建一个网上信息发布平台,类似论坛。简单的说,博客是个人发表日记的平台,根据关于自己对某些事件,评论的看法不同而分为“文艺博客”,“时事博客”等等,但是于论坛不同的是,博客的管理员只有一个就是博客的作者,博客体现的是“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明白了吧不明百的话,可以在知道里面搜下,里面有超级详细的介绍别忘了加分3Q

何谓博客WEBLOG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 具体说来, 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 Blogger或Blog writer。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 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

“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译音。Blog是Weblog的简称,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人们通常把撰写Blog的人称为“博客”。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个博客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博客当中的内容从知情人爆出的“新闻内幕”,到纯个人色彩的思想、诗歌、散文、照片甚至科幻小说、DV作品,应有尽有。目前,博客的类型大致分为娱乐博客、个人博客和商业博客三种类别。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理论教学与实践督导相脱节、专业价值观与技巧方法割裂、从业人员实际数量与客观需求相差悬殊、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存在衔接障碍、本土建设与借鉴域外经验存在冲突、地区和专业领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尚未给予足够支持。应当采取如下思路应对挑战:加强实习督导、解决政策瓶颈问题、教育与培训相结合、注重价值观内化、重视本土建设、消除发展不平衡、争取社会认可与支持。关键词:社会工作;挑战;应对思路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在当下中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起源西方、发展己逾百年的社会工作,由于其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社会和谐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从2006年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会工作在政策①教育②和实务③方面发展迅速。然而,从社会工作发展的整体状况以及社会工作的实际效果来看,还不能认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春天"己在全国成为现实。事实上,当代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在教育、政策、行业乃至整体发展过程面临诸多挑战。一、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社会工作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督导没有形成一体化体系作为一门实务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港台地区的社会工作教育,除接受过系统理论教育外,还必须具有相关时长的有专业督导的实务学习。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自从1980年代开始起步,进入90年代后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其间,专业师资十分缺乏,大批教师来自非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教育出现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实务督导的倾向,其结果导致专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工作教育规律。多数教师由于缺少社会工作一线的督导与实务经验,无法很好地对学生实习进行有效督导。⑴因为实习督导是社会工作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此环节一旦缺失或者效果不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就难以内化,专业技巧与方法也会仅停留在书本上。学生在这样的督导下,常常感到茫然与困惑。服务对象和普通民众难以看到专业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实效,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的质疑、怀疑乃至否定。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数量及规模与客观需求相差悬殊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于1980年代后期,经过二十余年发展,专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为高职高专、本科、专业硕士(MSW)等不同层次的教育,近年毕业人数2万,包括2008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通过者以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不足30万人。⑵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人才与普通大众的比例测算,我国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要达到300万人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一政策计划将在2020年实现。⑶单从规模而言,当下中国社会工作者的需求缺口巨大。不仅如此,在这当中能够有效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功能、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者又少之又少。基于此,国家在政策上对专业社会工作者调整为2020年达到145万人,⑷这意味着从现在算起,我国年均要培养不少于10万人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然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符合教育规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如何既保持专业教育的质量,又快速提升专业人才的数量,是一个摆在本土社会工作建设面前的难题。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之间存在衔接障碍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特征常被简称为"教育先行”,也就是说,专业教育推动了政策和行业实践发展。二十余年来,我国各类高校培养了十几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但是,在2006年之前,这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毕业之际由于全社会没有社会工作专门岗位工作而无法专业对口就业。虽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实则覆盖整个社会福利与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然而,直至今日,从全国范围内看,专业社会工作岗位仍然缺失。这些领域的实际从业人员,大多数人并非专业社会工作者出身。这些人员在职业生涯中,拥有丰富的经验,为服务对象提供着实际服务,实际发挥了专业社会工作者应当起到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们是实际的社会工作者。但问题是,这些传统或者实际的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理念、方法与技巧上,与专业社会工作者都有很大差别。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是推进中国当下社会工作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技巧及方法存在相互割裂倾向社会工作是专业价值观及技巧、方法高度统一的专业,相互支撑,不可割裂。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方法与技巧的不统一会导致过于重视技巧而忽视价值观内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工专业的核心与灵魂。在当前社会工作教育以及实务当中,常常对专业技巧与方法强调得多,而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并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实际上,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如果没有强烈的专业价值观的支撑,从业者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面对服务对象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是难以坚持下来的。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专业发展相对内地成熟一些,但也开始反思过于注重专业技巧而忽视社会的问题。除教育外,在政策与行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前后对服务对象的改变一般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因为这一改变常常难以用一套客观的量化标准测量,所以这一直是各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项目验收的难题。目前各地很多政府的一般做法是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项目汇报时需要明确提出个案、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的数量。殊不知,这样做会导致一线社会工作者为在完成规定时间内的项目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运用社会具体工作方法的工作量上。造成的结果是,社会工作者难以将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在价值观指导下,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有效帮助受助者。这种割裂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方法技巧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刚刚起步的本土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借鉴域外经验之间关系未调适作为舶来品,专业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工业化时期,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苗壮成长,避免水土不服、生搬硬套,是构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绕不开的问题。当下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内容基本与世界上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相同,追溯社会工作专业起源,可以发现其专业性与职业化是逐步发展起来。最早开始时就是一些爱心人士在社区做慈善,之后逐步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技巧与方法,专业逐渐成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我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都是经过一个比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长期在各方面的积累才真正成熟起来。例如,社会工作在香港今日己被公认为是一个尊荣的职业,但在香港学习期间,一位香港资深社工专业的老师告诉笔者:在三十年前,社会工作还是一个大多数人不愿从事且社会非常不理解的专业。因此,今日我们在推行社会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把今日他固和地区的社会工作现状作为原因去看,实际上今天的情况正是其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地区和专业领域的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在政策层面的推动越来越大,社会工作行业领域发展呈现出个别地区发展迅猛和绝大多数地区发展迟缓的情况。社会工作整体发展形势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与北京等地区。这些地区不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政府也相应成立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机构,如北京的社会工作委员会(社会建设办公室)、广东省的社会工作委员会等。与"北上广"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形势多数处于初创阶段,表现有三:一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资源稀少导致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缺口大;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几乎没有或者成立很少;三是政府专门负责社会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远不如"北上广"地区多。这些因素导致社会工作在绝大多数地区的支持力量不足。这种社会工作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是未来一个时期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此外,社会工作在某些领域推进速度较快,如社区、医院等,但在诸多领域如司法、教育等却推进缓慢。如何在有需要的领域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也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问题。社会尚未给予足够认识与支持当下中国社会在客观上非常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然而,事实却是社会对社会工作高度不知晓、不了解。一旦社会了解社会工作,情况将大不一样。例如,2010年,"富士康十三跳"事件,当让外界感觉己经一发不可收的时候,深圳市紧急启动应对危机,派驻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最后恢复常态。⑸如果社会可以给社会工作者提供施展专业的机会与平台,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显现出与其他方式应对危机、解决问题截然不同的独特成效来。然而,当下社会大众还未认识到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与其独特功能,导致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无法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润滑剂、缓冲器与安全阔的作用。二、应对思路上述挑战显示当代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冲突与悖论,但也恰恰反映了社会工作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发展的上升期。针对这些挑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应对。在现有教育体系下,社会工作教育要更加重视实践教育,加强实习督导体系建设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学科支撑,与这些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社会工作常常被误认为理论系统性不足,专业独立性不够。但如果深入探究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性,似乎不全在理论方面,而在其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有效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功能发挥,最主要是做好实践教学,尤其是实习督导。一是区分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的具体问题,如高职高专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完善实习督导的模式,本科教育首先要破解学生实习时间太少的教育政策难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主要是尽快形成不同于本、专科专业教学模式。二是对于专业教育者,一方面要尽快提升来自外专业的教师专业教育水平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必须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的制度,让教师在督导学生之前,自己先拥有实务能力。三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其入学开始,就要系统培养其从事公益事业的习惯、能力与旨趣,教育单位要尽快形成学生从志愿服务到专业服务以及形成认知、见习与定岗循序渐进的实习模式。在政策制度层面,尽快解决近年来一些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自从2010年以来,仅在中央层面,就颁布了多个社会工作的政策。关于如何发展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这些政策不可谓不全面周密。然而,如何保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不随政府工作关注重点转移而成为明日黄花,根本解决之道是推动上述政策的核心变为国家立法内容。从目前的情况看,社会工作立法应当先从国务院行政法规试行,制定《社会工作管理条例》,俟条件成熟后,再由全国人大制定《社会工作法》。此外,要在《国家职业大典》修订过程中落实社会工作者从工人技术岗位到专业技术岗位的定位转换,真正解决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准入与保障问题。最后,进一步发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新时期的行业推动作用,厘清目前在一定程序上存在的交叉职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行业发展方面的不同功能。⑹坚持培训和教育并行,加速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坚持社会工作自身专业的基础上,要兼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平衡好两支队伍的关系,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社会工作发展。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客观上需要的社会工作者人数和规模宏大。由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培养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发展,所以如何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掌握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在当下,要清醒看到,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最高目标应致力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和谐"应当是社会工作专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凡是有助于社会和谐,并且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可发挥独特作用的力量都应当成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积极力量。社会问题的解决与人的需求满足是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专业社会工作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形成发展社会工作的合力。更加注重专业价值观内化教育,纠正片面强调技巧、方法的倾向虽然忽视社会工作价值观似乎己经成为世界社会工作发展不容忽视的现象,[7]但当下中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尽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己达300多家,每年培养逾万名的毕业生却只有少量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在最需要专业人才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往往难觅著名高校的社工专业毕业生,虽然这些学生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也非常认同这个专业,但职业选择往往是当前社会认可度高的非专业岗位。这一现象实则折射出当下社工教育对专业价值观教育并未深入,一定意义上,毕业生不能躬身深入社工一线的社工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今后,社工教育要更加重视学生专业价值观内化教育,可以开设专门的价值观课程,同时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全程均时刻强调价值观教育。在一线实务机构选择社工时,不仅考查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还要注意其是否真正将价值观内化。在遵循社会工作各国普遍发展规律的同时,探寻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建设道路正因为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的专业社会工作己经从实际证明了其在化解人际纠纷、预防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才在新的历史阶段,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以期实现社会和谐。如果仅仅看到别国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今日在其社会由于职业化和专业化而获得的尊荣,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国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己经实现,这种逻辑思维实则是倒果为因的。在中国当下,我们必须付出艰辛努力,在扎实工作的同时要充满创新意识,才有可能探寻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之路。这就需要:一是要从中国的大传统、小传统和现实中寻找可供借鉴的本土经验与方法。二是在社会工作实际发展中去一点点地累积经验,不断校验外来的理论并使其本土化,避免水土不服。三是在遵循世界社会工作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这三地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同时参考韩国等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国家的经验。当然,最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之路必然是要走自己的道路,发展出适合当下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原则。采取分步骤、逐步推进的模式,解决目前社会工作地区和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国国情复杂,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大,因此,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具体模式不宜整齐划一,而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合各自情况的方式。如在当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尚未完全解体的情况下,社会工作推动应当先从城市开始逐步到乡村,而推动时应当从大城市逐步过渡到中小城市,农村从迫切且容易开展的领域做起。要采取多种手段,争取专业社会工作获得社会的认可、理解和接纳其他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经验证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理解与大力支持。这主要体现在社会给予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只有社会的公益慈善氛围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从事公益事业的局面方能实现,也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事情社会办。此外,虽然可以说"社会工作诉诸很强的人道主义和精神层面的元素,它坚持不受世俗的舒适、荣耀、金钱的诱惑,”⑻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一职业的从业者不需要体面生活,获得社会尊荣。目前个别地区出现的"社工荒",根本原因还是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普遍不高,在自己都无法满足基本吃穿住行基本生存情况下,社工如何能安心助人?可以肯定地说,社会对社会工作支持力度决定了社会工作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在目前社会普遍对社会工作尚不知晓和认知的情况下,专业社会工作的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行业从业者要积极向社会普及与宣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有社会工作专业共同体一起争取社会给予的专业发展的空间与平台,社会工作专业在解决人的需求问题方面的天然优势才有机会向社会呈现出来。当然,上述应对社会工作发展挑战的思路,关键在于落实。正如挑战并非相互独立一样,应对思路也必须综融起来,符合当下中国时空条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全面安排,合理布局,逐步推进,相信克服这些挑战之际,亦是中国社会工作道路形成之时。(作者: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社会工作教育,民政理论与实务。)注释:①200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先后颁布了多部有关专业社会工作的法规,详见王杰秀、邹文开主编《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11-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第2-8页。②根据2013年8月最新一届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年会上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成员单位已经达320多家,而1994年社工教育协会成立时会员单位仅有20余家。③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多地出现了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以北京、上海和广东为多。参考文献:[1]朱静君-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纵深[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9-10[2]崔静: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已达30万人[EB/OL] [2013-08一13 J [3]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M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12[4]中组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19部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EB/OL] [2013-08 -28J[5]刘丽波2010年度十大社工事件揭晓[N]公益时报,2011-01 -19[6]徐道稳-社会工作就业准入制度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 :58---65[7]张英阵,许雅惠-译者序:什么是社会工作[ M ] //BRENDA DUBOIS, KARLA KROGSURDMILEY社会工作概论张英阵,译台北: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12:2-3[8J弗莱克斯纳-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吗[M]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十辑)北京: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13 :211

《中国社工时报》(CNSWTimes)目前正处在筹备运作阶段,其目标是办成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综合性社会工作类报媒。自运作以来,我们坚守以传播社工理念、弘扬社工精神为己任,倾力打造社会工作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推动中国社工事业的发展努力做出我们一份微薄的贡献。本刊筹备阶段主要以网络为平台,目前集中于博客交流平台。条件允许之后运营筹备网站建设,以及报媒的电子版制作。CNSWTimes,力求第一时间永久免费提供社会工作最新资讯。内容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东莞、武汉、青岛等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国际社工业界资讯、求职招聘、资格考试、社工实务、理论研究、社工组织、社工督导等实用信息;同时以博客、QQ群为平台为社工同仁提供便捷的咨询和交流渠道。助人自助、专业服务,社会责任、共建和谐,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社工事业的当下发展作出自己一份微薄的贡献!《中国社工时报》(CNSWTimes)(筹)由“CNSWTimes编辑部”制作,定位为一份独立的社工类电子刊物,每月编制一期,并通过邮件和网站发布。同时,不定期以专刊形式发布某一系列专题。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官网

小组类别有: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支持小组、社会化小组、任务小组、自助-互助小组、意识提升小组、社会行动小组等特点:(1)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社会工作者必须主导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塑造平等基础上的被接纳的文化感受。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小组组员就会彼此认同,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2)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在小组中,小组组员任何新的改变和提升都会被大家接受、肯定和分享,从而会激发他们对外在的真实社区、现实社会的信心,会激发他们以同理心的态度去理解现实的社区和社会.进而以改变了的自我去融人社区和社会。 (3)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小组工作提供小组组员帮助他人和被帮助的机会。 (4)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小组工作过程中。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分享。在每一个人的周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相互支持网络。扩展资料:主要模式1、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是去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2、互惠模式互动模式亦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进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3、治疗模式治疗模式是一种社会治疗或社会康复模式,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于运用,具有独特的理论与技术,主要针对一些行为失范或有特定问题的人群,如医药的病人、吸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4、发展性模式发展模式亦称过程模式或发展性小组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这一模式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各种困难人群、面临危机的人群以及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等等。参考资料:社会工作小组_百度百科

行业性的形成  第一个受薪社会工作岗位出现在美国环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但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则是在马塞诸塞州慈善委员会成立之后。  行业性工作出现的原因:  (1)社会问题需要受薪人员来解决  (2)1877年成立的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使用了数年“友善访问员”后,开始使用受训人员与案主建立联系。  (3)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兴起,布雷姆纳总结了睦邻组织运动的影响,认为在与穷人友好接触时,工作者不仅需要知识,而且要理解普通大众的生活和痛苦。随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成立,作为行业的社会工作与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开始区分开来。[2]  专业的产生  19世纪未、20世纪初以后,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人们假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寻找问题的原因,原因一旦确定,解决方法也随之出现,社会病态也就可以消除。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发展。一些学院纷纷开设社会工作有关课程,为社会工作从行业性工作向专业性工作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知识的储备。  里士满在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里士满也因此被人们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  初步形成  (1)在社会工作训练和教育方面,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于1919年成立,并于1932年颁布了社会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课程。此后,该协会陆续制定了一些重要教育政策,重新确定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  (2)霍利斯·泰勒20世纪50年代初的报告和贝姆的研究对社会工作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3)20世纪50年代中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教育在规模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多社会工作学院开始讲授统一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4)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开始建立。  专业化  按照弗莱克斯纳(Flexner)的观点,专业化有六条标准:伴随个人责任的智慧操作,素材来自科学和学习,这些素材逐渐变得实用且轮廓分明,拥有可传授的与人沟通技术,朝向自我组织,逐渐在动机上成为利他性的。按此标准,弗莱克斯纳认为社会工作尚非一个专业,但他呼吁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一个专业。可以说,这是人们自觉地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专业的开端。  虽然对社会工作是不是专业争论不休,但是相当数量的学者倾向于认为社会工作已是一个专业。除了格林伍德外,莫接莱斯和谢弗也认为社会工作已成为专业。因为社会工作已创办了指导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独立协会,制定了专业行为的伦理守则,兴办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学院,并使教育方案获得认可,成功地在一些国家取得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执照,引导着公共教育运动把社会工作传播给公众,实现了社会工作在助人专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日俱增的专门化和限制加入专业的机会而走上了专业轨道。  一些学者对专业化进行反思,出现了“去专业化”思潮,认为社会工作应保留某些最初的和独特的品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工作的过度专业化不但会导致其基本的人道主义价值的丧失,而且会偏离对社会变革的承诺。  国内概况  专业社会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  上海浦东新区在2000年前后开始在医院、学校和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站,这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标志。  2003年3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论证暂行办法》,同年11月,开始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这些都标志着社会工作者的资格开始在中国实行。  2004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试行)》,该标准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象征,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从教育领域逐步发展到实务领域,并在国家层面和全国范围开始推广。  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71号)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007年8月20日,深圳通过社工“1+7”文件,社会工作专业化在深圳获得迅速发展。  2007年10月,民政部确定75个地区和90个民政事业单位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08年6月,进行了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3万名考生参加了考试,20086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4105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

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军事实力飞速发展,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各行各业呈现可喜可贺的局面!

我国的社会工作现状社会工作是个新兴的专业,其基本功能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史无前例的结构转型期,随着老龄人口、隐性失业人群、低收入人群等社会特殊群体带来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同时由于城市拆迁、农村征地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将不可避免会在一定时期大量涌现。这些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也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挑战。现阶段社会工作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会遭遇价值观冲突一是社会工作诞生于西方的社会环境中,它的理念、理论、原则乃至技巧都体现出了西方特色。而在中国,对于能否解决我国的问题是值得质疑的。二是在社会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处于两难境地。我们可以试想下:在案件过程中,既要尊重事主的隐私权,又要求保护另一方不受伤害,当隐私涉及到对另一方的危害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进行选择?,他们虽保持一定的专业自省,但容易被同化。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并规范自己的价值观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 目前对社会工作者的理解和接纳不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