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社科部主任

发布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社科部主任

本人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在读,简单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众所周知,社科院名师云集。梅贻琦先生曾有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由此可见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社科院人才辈出,大师云集,是我国人文社科的研究重镇。在我在社科院有限的时间内,非常幸运的得到了好多名师的指点,以下仅列举几位啦。周弘老师   周弘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任,欧洲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院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周弘老师主要研究欧洲政治、社会与外交 张宇燕老师张宇燕老师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员。张宇燕老师主要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邢广程老师邢广程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副会长,西部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国家“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邢广程老师主要从事对俄罗斯与中亚地区的研究,同时也对边疆问题有很深的研究。以上我所列举的只是少数大师啦,其实平时给我们上课的还有很多名师,比如袁正清老师,黄平老师,李向阳老师等等。以上就只列举了一些大师啦,欢迎有空来旁听或者报考社科院啦。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是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设置的四大学部之一,是领导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各研究所工作的机构,由64名学部委员组成。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兼任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副主任潘梓年。1977年,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至1988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学习,师从袁行霈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联合培养,师从袁行霈教授、王小甫教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2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编审。1988年硕士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及编辑业务管理工作。历任编辑、副编审、编审、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2005年12月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编。2007年1月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室主任。2008年2月调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教学工作宋元文学史唐代文学文化研究研究领域唐宋文学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百科名片叶涛,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参与创办《民俗研究》杂志,历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008年4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另有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叶涛,以及北宋著名诗人叶涛(1050-1110)。中文名: 叶涛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费县 出生日期: 1963年10月 职业: 教授,民俗学家 毕业院校: 山东大学 代表作品: 《民俗学导论》、《中国民俗》、《中国京剧习俗》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参与创办《民俗研究》杂志,历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008年4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另有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叶涛,以及北宋著名诗人叶涛(1050-1110)。  叶 涛,男,汉族,生于1960年8月,太白县人,上校军衔,198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入伍,在职大学学历。   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在步兵55师服役;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在西安陆军学院侦察教导队学习;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排长、连长;1984年9月至1986年9月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情报系学习;1986年9月至1990年5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连长、二十一集团军军直侦察连连长;1990年5月至1999年5月任二十一集团军政治部参谋、宣传干事;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任留坝县人武部政委;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任扶风县人武部部长;2006年4月至今任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 北宋诗人叶涛  叶涛(1050-1110),北宋著名诗人,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系王安石弟王安国之婿。字致远,龙泉东乡人,自幼 颖敏好学,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经史子集了如指掌。其诗文,重视词藻,奇情险句,清雅绝俗,与苏东坡交谊甚厚,常以诗唱和、宋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时,神宗召廷试,赞叹其才思过人,于御屏上书:“政事何琬,文章叶涛”,授为国子直讲。   宰相王安石器重叶,有《赠致远直讲》诗 ,并由其弟王安国招为婿。此时叶涛潜心辅佐神宗治国理政,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改革政务,颇得臣民赞颂。王安石于熙宁九年(1076)贬 官闲居金陵时,涛往从安石学文词。哲宗继位,涛为太学博士。绍圣元年(1094)为秘书省正字,编修《神宗史》,进校书郎。又被朝宦范镗诬陷。蔡京当权,被劾为元祐党籍。曾布再掌朝政时,任给事中。居数月病,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大观四年(1110)卒。《宋史》有传 。惜叶涛诗存世极少。《宋诗纪事》引《宋文鉴》叶涛《望旧庐有感》诗曰: 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存。 已愧问人才识路,却悲无柳可知门。 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唯惊长子孙。 孤客滥由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 此诗当在上党人碑之后,感叹身世飘零之作。悔当初未尝退隐田野,植柳门前。

《网络文学词典》词条:马季(1964—),男,回族,江苏镇江人。中国作家网副主编,《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助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情报告》编委,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主持人。出版专著有《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21世纪网络文学排行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等,其中《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一书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奖。代表论文包括《网络文学的早期历程》(《红豆》2006年第3期),《网络文学的三次冲击波》(《红豆》2006年第5期),《文学网站和博客现象》(《红豆》2006年第7 期),《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学生态》(《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网络文学的此在和未来》(《创作评谭》2009年第5期),《网络上的文学新景观》(《文艺报》2009年8月27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纵横论》(《广州文艺》2009年第12期),《网络文学:与传统逐渐融合,生产消费机制成型——2009年中国网络文学述略》(《文艺争鸣》2010年第1期),《网络文学:直逼文学价值认同断裂的现实》(《南方文坛》2010年第4期),《话语方式转变中的网络写作——兼评网络小说十年十部佳作》(《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数字化阅读中的网络文学》《光明日报》2011年1月25日,《网络写作:意义超越任何一次文学革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25日),《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人民日报》2011年4月19 日),《穿越文学热潮背后的思考》(《人民日报》2011年8月9日),《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南方文坛》2011年第5期),《类型文学的旨归及其重要形态简析》(《创作评谭》2011年第5期)等。《回族文学史》词条:马季,男,1964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创作一级。中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国家数字出版专家组成员。曾任江苏省镇江市文联《金山》杂志副主编、主编,吉林省作协任《作家》杂志编辑。1980年代主要从事诗歌创作,2000年以后在长春期间主要写作短篇小说,并涉猎文学理论研究。2005年调任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主任,后任主编助理。2009年调中国作家网任副主编。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马季诗选》《月光奏鸣曲》(小说集)、《夏娃的花环》(散文随笔集)、《冷锋》(长篇纪实),以及历史文化专著《消失的王城》《消失的宝藏》《消失的文化遗产》等。2001年,马季开始研究网络文学,成为国内较早从事新媒体文学研究的理论专家。2005年起至今,马季陆续在国内核心报刊《中国社会科学》《民族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扬子江评论》《南方文坛》《作品与争鸣》《文艺争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文化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文学理论评文章300余篇,多篇文章被转载,并被译介到国外。作品入选《文艺报》2002-2007年、2009年优秀作品集,以及《建国60周年少数民族优秀作品选?理论卷》。同时,马季还十分关注少数民族网络创作,撰写了《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学生态》《民族作家队伍中的网络星辰》《在虚实之间穿越与流浪――回族网络作家夜有轻寒、兰喜喜创作简论》等多篇论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文学也如雨后春笋般日益涌现。尽管目前网络文学已经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它和传统文学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学术界关于网络文学的成熟的理论表述也是相当少的。在国内网络文学研究者当中,马季是成绩比较突出的一位专家。他除了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外,还出版《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2008年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201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两本理论专著。《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对网络文学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不但从时间上追溯了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演化的历程,而且紧扣住它的特征、生产与传播方式,从作者、网站、作品等方面给读者生动地描述了它的种种形态。不仅全面介绍、评述了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对欧美、韩日、台湾地区的网络文学发展进行了综述。该书出版后产生重要反响,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贺绍俊、白烨、汪政和网络评论家元辰、桫椤分别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汇读书周报》《出版商务周报》撰写评论文章,认为《读屏时代》一书是填补网络文学学术研究空白的重要著作,该书当年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十一届优秀成果奖。2010年出版的《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是一本论文集,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他还主编了《21世纪网络文学排行榜》(2010年9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及三卷本网络短篇小说集《我的聊斋故事》等。2006年以来,马季受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蓝皮书”编委,连续六年撰写《中国网络文学年度报告》。多次为社会科学院国情咨询项目做“网络文学发展状况”专题演讲;受邀担任“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与研讨峰会”主讲嘉宾,做题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纵横论》的演讲;受邀担任第18届全国图书博览会主讲嘉宾,做题为《在网络中成长,与网络共生》的演讲;受邀担任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话会主讲嘉宾,做题为《网络文学与文学期刊的关系》的演讲。2007年10月以来担任《中国新闻出版报》《商务出版周报》和《大家》杂志评论专家。2008年11月主持由中国作协组织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产生巨大社会影响。他个人申报的学术选题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中国作协重点项目扶持。2009年调入中国作家网,担任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联系会议联络人,主要承担全国网络文学的组织和创作研究工作。并应聘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年,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开办网络作家班,马季担任授课老师和教学辅导员工作,与来自全国的网络作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一方面为他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他扶持培养新的网络文学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相信在马季的带动下,不久的以后一定会有网络文学学与网络批评家的诞生,网络文学的研究领域前景光明。除了个人研究之外,马季还承担了集体组织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中国作协的一系列调研活动,如“关于新文艺思潮的调研”( 2009年);“关于网络文学维权状况的调研”(2010年),报告被中宣部内刊全文转载;“关于网络文学编辑职称的调研”(2012年)等。马季先后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新京报》《中华读书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提出“网络文学十年三代”、“网络文学或将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拐点”、“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网络文学对中国未来新的文学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网络文学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契机”等学术观点,被专业和大众媒体广泛采用。在2005年至2009年任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主任、主编助理期间,马季在传统文学评论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发表多篇小说评论和理论文章。并在《大家》杂志开辟“大家雅座?马季设座”专栏;在《文艺报》主持“书香茶座”文艺理论栏目;在《作家》《出版人》等刊物开辟文学评论与对话专栏,与新生代作家东西、李洱、范稳、红柯、艾伟、北北、邱华栋、石舒清、姚鄂梅、徐坤、魏微、戴来、朱文颖、徐则臣、温亚军、盛可以、李浩、葛亮等一批作家进行文学对话,文章发表后在文学界产生反响,被认为是对新生代作家研究的重要成果。

社会科学家杂志社主任

近日,某杂志总编辑张路等一行四人到我校问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孔一鸣,学校相关单位有关同志及专家学者出席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上,张路简要介绍了杂志社报刊的有关情况,并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我校有关专家学者的沟通和联系,提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办报办刊的质量,为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的进步、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孔校长代表学校,对张路一行来学校表示热烈欢迎,祝愿双方在今后能更好开展合作交流,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会上,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了学校科研情况,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各自研究的科研项目、研究的方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学术问题与来宾们进行了交流。

是狗,也是才子的必然下场

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1974年6月——1978年8月,任南凉中学、杨祠中学代课教师。1982年8月——1988年7月,任红旗杂志社哲史部助理编辑、编辑。1988年8月——1989年11月,任求是杂志社哲史部编辑。1989年12月——1992年11月,任求是杂志社哲史部历史组副组长。1993年任求是杂志社副编审。1992年12月——1999年11月,任求是杂志社哲史部副主任。1998年任求是杂志社编审。1999年12月——2008年8月,任求是杂志社文化部副主任。2008年9月——2010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2010年12月——2013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2013年9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主编秦毅是位很随和的女同志,她的同事都管她叫“老秦”。“老秦”其实并不老,不过她倒是有点学者风度,当然更有女学者的那种平和与理性。秦毅原来学的专业是经济学,主要研究“流通”,话题也就从“流通”说起来。她说:“流通现代化包括流通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流通企业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流通产业组织的现代化、营销方式的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物流现代化等等。而所有这些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经营理念上要以消费者为核心;二是流通活动的高度组织化。这是关乎流通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她还认为,“连锁”经营模式的核心也是一个组织化的问题,从这个方面讲,目前我国图书流通的效率太差,这个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是一个主要原因。显然,秦毅是把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与眼前的办刊结合在一起了。以这样的理念来做“文摘”——学术信息的流通工作,可说是相得益彰。秦毅1981年研究生毕业,1994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总编辑之前,她长期在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做研究工作。她较早地提出我国生产资料流通模式的转换问题,80年代她关于物流期货的论文也是这个领域较早的成果。她说,最近这20年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确实很快,她还记得80年代初经济学界还在讨论“国有企业之间流通的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而现在大家研究的重点已转向市场和资本的流通,比如股票呀、期货呀,还有网络经济。做杂志其实挺累人的,眼下“为人做嫁衣”的编辑工作并不为许多搞学术的人所看重,可秦毅从中得到了乐趣。她说,原来做自己的专业研究,成果大都只能在本专业内发生影响,可是做杂志可以学习很多新东西,接触各方面的学者、专家。现在的工作是汇聚各方面的信息,把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组织”起来,对整个学术有所推动,这样一个学术信息的组织、整合和流通的工作的确是更令人兴奋的事。的确,在秦毅和杂志社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创刊不到一年,已经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这份纯学术的文摘期刊,信息量大,选择的论文大都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秦毅和同事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这份杂志的“错位”经营思想,就是突出她的学术性,与此前已有的各种文摘期刊明确区分开来。除了较全面地反映各专业领域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动态,他们还组织了“特别推荐”和“学术争鸣”等栏目,以反映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两个栏目为杂志在读者中嬴得了不少“收视率”。这份“文摘”能有现在这样好的局面,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部的人才优势密切相关,也是老秦和她的同事们辛勤耕耘的结果。最后,不管老秦如何谦虚,大家还是觉得她本人的工作和她的专业背景对办好这份杂志起了很大的作用。秦毅现在仍是办刊、研究两头忙。到年底之前,她还忙着呢。

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

渠敬东,1970年1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社长兼总编: 段 钢 社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王炜麦 编辑部主任:徐峻音 编辑部副主任 :程洁、杜鹃报纸编辑\记者:徐峻音、陈海娟、杜 娟、博 芬、綦晓芹、王 雪、程 洁、汪仲启、潘圳发行部主管兼办公室副主任:肖浩栋 网站编辑:潘圳、周茜排版室: 邬伟民、陆伟英、李红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