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食用菌的论文2000字左右

发布时间:

关于食用菌的论文2000字左右

【摘要】 目的 对贵州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松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方法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4种食用菌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 4种食用菌的氨基酸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野生松乳菇,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密丛枝瑚菌> 野生松乳菇>野生多汁乳菇,且分别占其总氨基酸含量的34%、40%、31%、36%。结论 贵州4种野生食用菌富含氨基酸,以野生牛肝菌含量最高。 【关键词】 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松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氨基酸贵州野生多汁乳菇、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在贵州是较受人们喜爱且产量较高的野生食用菌。近年来,人们对蘑菇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蘑菇类物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矿物元素[1,2]。它的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抗辐射等功能[3~7]。本研究对贵州省4种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1 材料与方法1 样品的收集和处理1 野生多汁乳菇 在贵阳市农贸市场上购得红菇科乳菇属野生多汁乳菇的批次鲜品,测定鲜品平均水分为3%,去脚泥、洗净,在55~60℃烘箱内烘干,粉碎,过25目筛,置干燥器内保存备用。2 野生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 在贵阳超市购得,贵州里海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野生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干品,分别将其置55~60℃烘2h,粉碎,过25目筛,置干燥器内保存备用。2 方法与仪器 酸水解法,用氨基酸分析仪[(AAA)美国DIONEX公司]测定。2 结果4种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含量见表1。野生牛肝菌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6039mg/100g)占总氨基酸含量(17881mg/100g)的34%;野生多汁乳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4419mg/100g)占总氨基酸含量(14334mg/100g)的31%;松乳菇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4711mg/100g)占总氨基 酸含量(13221mg/100g)的36%;密丛枝瑚菌含有14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5495mg/100g)占总氨基酸含量(13670mg/100g)的40%。3 讨论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成为肽与蛋白质。氨基酸、肽、蛋白质均是有机生命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某些氨基酸除可形成蛋白质外,还参与一些特殊的代谢反应,表现出某些重要特性。氨基酸的平衡和适量的供应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任何一种氨基酸供应缺乏,都会影响免疫系统和其他正常功能的发挥,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变得比较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其中有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己合成,需要由食物提供,称之为必需氨基酸。人体合成的精氨酸、组氨酸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一部分,这称之为半必需氨基酸。表1 4种野生食用菌氨基酸含量 (略)注:* 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为未检出野生牛肝菌含有17种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野生多汁乳菇含有16种氨基酸,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密丛枝瑚菌含有14种氨基酸,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松乳菇含有15种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野生松乳菇,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密丛枝瑚菌> 野生松乳菇>野生多汁乳菇,且分别占其总氨基酸含量的34%、40%、31%、36%。贵州4种野生食用菌以野生牛肝菌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综上所述,贵州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松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都是富含各种氨基酸的野生食用菌。它们可以为人们提供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生物资源,如能人工培植、进行产品深加工以及保健食品开发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阮海星,张卫国,付家华,等香菇多糖及营养成分分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86):35-2 殷建忠,周玲仙云南野生菌维生素B1、B2含量分析营养学报,2003,25(2):163-3 刘佳,高敏,向红 野生多汁乳菇抗辐射作用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453-4 方积年,王顺春香菇多糖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7,32(6):332-5 杨娟,吴谋成,张声华,等香菇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营养学报,2001,23(4):350-6 宋旭红,丁红,张月明,等新疆阿魏蘑菇提取物抗肿瘤实验研究营养学报,2002,24(2):154-7 陈冠敏,林升清,黄宗绣,等香菇多糖胶囊抗突变作用的实验研究癌变·畸变·突变,2000,12(2):105-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论文,可以在网上搜索查看。做一参考。

关于饮食的论文2000字左右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二字在中国几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领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却不能受到质疑),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目前,饮食文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食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饮食用具学等等。本人才疏学浅,对于这么多学科未能涉猎。我所理解的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所以我们在课题讨论中虽然也讨论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饪、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围绕着它们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和评介,至于与人关系不大的纯工艺过程、除了必要的知识介绍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刻意追求。

你科信的还是401的?我也需要!找找给我发一份!

饮食文化论文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关于食用菌的论文2000字

发过去le

第一章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自古以来,菌类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被誉为“山珍”,与海味一样都是席上珍品。它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并具有独特的、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风味。它又具有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更是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向前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正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正成为现代人开始普遍接受的生活理念。正源于此,正确全面认识食用菌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膳食食用菌,才能真正利用好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作为优质的绿色食源,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作用是很突出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种食用菌的性质、功能及作用,现将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介绍如下。1、食用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材料,而且是机体合成多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原料。人体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水,约占体重的16%。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人,体内有10-11公斤的蛋白质。对蛋白质的需求,以一个成人为例,每天所需蛋白质平均量为92g/kg,推荐摄入量每天平均为16g/kg体重。蛋白质还是一种产能营养素,蛋白质供给的热量约占人体总热能的1/10(发育中的青少年占到1/6)。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为其干重的13%-46%,远高于水果、蔬菜和粮食作物,可与肉、蛋类食物媲美,营养价值高。比如常见食用菌干品中,猴头菇蛋白质含量为3%,香菇为20%,金针菇含量为162%,黑木耳为1%,而鲫鱼1%,鸡193%,土鸡蛋4%,猪肉2%,牛肉9%。同时,食用菌蛋白质的质量优于肉类。食用菌不含胆固醇,但含丰富的类甾醇(麦角固醇),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而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虽高,但是鱼、肉类均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吃多了容易增加胆固醇的摄入量,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蛋白质由主要的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并且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为人体所吸收。考察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氨基酸配比是否与人体代谢的需要平衡是判定蛋白质是否优越的另一个指标。谷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但谷物中的氨基酸配比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尤其缺乏赖氨酸。禾本科作物种子常缺乏其中的1-2种氨基酸。食用菌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平均含17-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18种氨基酸的总量在71%-8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为30%-50%。同时食用菌所含氨基酸主要是L型氨基酸,70%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是极好的营养保健食品。2、食用菌的糖类糖类是生命的主要能源物质,人类膳食中约40%-80%的能量来源于糖类。膳食的糖类有淀粉、双糖、单糖,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的则主要葡萄糖,在体内可以合成糖原。研究表明,摄入糖以多糖的形式为好。因为摄入多糖(主要是淀粉)的同时,能获得其他营养素,以及膳食纤维,而摄入单、双糖(主要是蔗糖)过多,能诱发龋齿、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食用菌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如平菇类的多糖含量是6%-8%,双孢蘑菇干重的60%为多糖。随着食品营养学和分子生态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食用菌中多糖对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是很多的。例如香菇、黑木耳、银耳、灵芝、茯苓、猴头菇、竹荪、灰树花等真菌中的某些多糖成分,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刺激抗体产生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生理功能。同时,这些真菌有些多糖还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对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用菌抗脂肪肝、抗衰老、抗病素等生理作用不断地得到报道。3、食用菌的脂类脂类是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的总称。脂肪是人体得要的供能营养素,也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人体合理膳食的总能量约有20%-30%是由脂肪供给。磷脂和胆固醇是细胞的构成原料,与蛋白质构成生物膜,以及血液中的脂蛋白。胆固醇还是人体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脂肪的摄入过多,易导致摄取热能超过身体所需,引起超重肥胖。肥胖者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动肪硬化、糖尿病及胆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高脂肪膳食与肠癌、乳腺癌等发病率有一定关系。摄入脂肪酸的种类、胆固醇的量等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和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取自食物,故称“必须脂肪酸”,缺少它们就会产生一系列缺乏症状,如生长迟缓、皮炎等。动物性食物蛋白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而服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比例平衡。但是,脂肪含量也大大高于植物性食物,且饱和脂肪酸占较大比例。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但会引起发胖,还易引发某些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而食用菌蛋白质含量高,可与肉类相媲美,但是脂肪含量却极低,仅为干重的6%-3%,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能值食物。在其很低的脂肪含量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有效地清除人体血液中的垃圾,延缓衰老,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血液粘稠度、预防高血压、动肪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健美减肥者的首选食品。4、食用菌的维生素维生素不是构成人体的原料,也不供给热能,但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使人体物质代谢发生故障,甚至造成疾病,即“维生素缺乏症”,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很少但大多数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的种类很多,根据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四大类。它们溶于脂肪和脂溶剂,不溶于水,再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人体摄入这类维生素以后,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因此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但缺乏时症状出现缓慢。另一类为水溶性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B6、B12及维生素C、烟酸、叶酸、生物素等。顾名思义,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在满足了人体的需要后,多余的将由尿排出,因此摄入过量时不易出现毒性,但缺乏时症状出现较快。维生素A是视紫质的组成部分,视紫质与夜盲症有关,故缺乏维生素A可以发生夜盲症。蜜环菌、羊肚菌、鸡油菌以富含维生素A著称,多食此类蘑菇可以防止视力失常、夜盲症、眼角膜硬化以及皮肤炎症,还可促进性腺功能。食用菌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B12的含量比肉类还要高。它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一般说,人体相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B1,双孢蘑菇、大红菇、黑木耳中所含的维生素B1比一般植物性食品都要高,对提高食欲、恢复大脑功能、增加乳汁有一定好处,心脏病、神经炎、胃肠功能障碍、脚气症患者多食此类蘑菇有助于身体康复。维生素B2参与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可提高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能有效防止各种粘膜及皮肤炎症;还能和烟酸协调进行各种解素作用。一般的食用菌都含有维生素B2,大红菇、松茸、香菇、羊肚菌中含量更为突出。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因具有高度还原性而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且是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胶原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并具有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动作性食物和牛奶等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很少,但平菇、香菇、草菇、四孢蘑菇中富含维生素C,一般食用菌中也均含有。维生素D是菇类中最常见的维生素,以香菇的含量最高,每克干香菇含128个国际单位,是以营养价值高见称的大豆的21倍,紫菜的8倍。一个正常人每天需要维生素D为400个国际单位,这样每天食用3-4克香菇就可以满足对维生素D的需要。维生素D是钙质成骨的必须因素。所以,多是香菇可防止儿童因钙代谢障碍所致的佝偻病,妊妇、产妇的骨软化症,并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与精子生成和繁殖能力有关。其中最突出的化学性质是抗氧化作用。它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利于维持各种细胞膜的完整性。研究认为,维生素E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譬如:抗衰老作用、抗凝血作用、增强免疫力、改善未梢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等等。灵芝、黑木耳、栗菇等菌中维生素E含量较丰富。以玉米和高梁为主食的人群中,有可能出现由于维生素PP(烟酸、尼克酸)引起的癞皮病,表现为皮炎、腹泻及痴呆。四孢蘑菇、口蘑、香菇等食用菌中的含量丰富,多食有助于促进消化,保持皮肤和神经系统的健康。5、食用菌中的矿物盐人体已发现有20余种必需的无机元素,约占人体重量的4-5%。其中含量较多(>5g)的有钙、磷、钾、钠、镁、氯和硫7种,每天膳食需要都在100mg以上,成为常量无素。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01%)的元素。微量元素含量虽微,但与生长、发育、营养、健康、疾病、衰老等生理过程关系密切,是重要营养素。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确定制定山石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微量元素种类为铁、锌、硒、碘、铜、锰、铬、氟、钼共9种。通常,衡量食物中无机盐的质量,主要看钙、磷、铁等元素的含量,而食用菌是人类膳食所需矿物质的很好的来源。食用菌含有丰富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其灰分一般占干重的2%-15%,除钙、镁、铁、钾、磷、铜、锌、锰含量较高外,并且富含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防治心脑血管病等现代疾病的微量元素硒和锗等。(1)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约占体重的2%。钙不仅是构成骨骼组织的重要矿物质成分,而且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活许多重要的酶,参与血液的凝固。缺钙可导致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18-50岁成年人的钙每天适宜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后的中老人年为1000mg。常见食用菌中含钙量较的多的有:黑木耳、口蘑、香菇、草菇、羊肚菌、冬菇和银耳。(2)磷 磷占成人体重的1%,常与钙结成“搭挡”,成为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磷又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的各项能活动。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成年人的磷每天适摄入量为700mg,合理膳食的磷含量往往超过人体的需要,所以人体的磷缺乏很少见。常见的含磷量较高的食用菌有:羊肚菌、口蘑、冬菇、大红菇、黄菇、香菇、黑木耳、银耳和楱蘑。(3)铁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铁与人体的生命及其健康有密切的关系。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在呼吸中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又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酶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且对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需的。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由于食物中最常见的铁形式是不溶的。且肠道内吸收很差。故缺铁性贫血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营养问题。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男性和女性铁的每天适宜摄入量分别是15和20mg,孕妇晚期最高到每天35mg。常见含铁丰富的食用菌有普中红菇、珍珠白蘑、香杏白蘑、黑木耳、松蘑和香菇。它们的含铁量是一般蔬菜的数十倍。(4)锌 锌具有促进生长发肓,促进组织修复再生,保护皮肤健康,促进免疫功能,促进食欲、正常的物质代谢及多种内分沁腺功能等作用。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肩不良;孕妇缺锌可导致婴儿脑发肓不良、智力低下,即使出生后补锌也无济于事。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男性每天锌的适宜摄入量为0mg,女性5mg。双孢蘑菇、口蘑、楱蘑、羊肚菌和松蘑等食用菌中含锌量相当高,就连最为常见的平菇含锌量也比牛奶高。(5)硒 硒在人体内绝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是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酶的合成。硒在体内起着抗氧化功能,某些含硒酶通过消除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补充硒可以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硒和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解除体内重金属的毒性作用,是一种天然的对抗重金属的解毒剂。有研究指出每天硒摄入量250-300微克对致癌作用有着化学预防作用,这一剂量对硒摄入量低或不足的人群较为明显。我国已证实硒缺乏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食用菌中含硒最高的是双孢蘑菇,美味牛肝菌、候头菌、珍珠白蘑和松蘑中含量也较为丰富。(6)锗 锗目前还未被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许多名贵中药材的独特医疗保健作用被认为是与其含有丰富的有机锗有关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消炎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多重功能。锗化合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新型抗癌药物具有抗癌谱广、毒性极低的特点、如锗-132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灵芝中的有机锗被认为是灵芝防癌抗癌能力的有效成分,其含量是人参的3-6倍。主要参考文献:[1]黄年来主编: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蔡美琴主编,医学营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201、[4]邵俊杰主编,保健食品,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陈士瑜主编,菌类谈荟,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张树庭,PGMiles,食用蕈菌及其裁培,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营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徐锦堂主编,中国药用真菌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食品安全论文(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来看,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等九大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关键词〕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监管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题较多,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我们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应当把在整体上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国务院于1979年8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11月19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0月30日发布了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这3个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上相继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对我国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卫生法》第四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从此条可以看出,《食品卫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狭义的,并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者使用。第二,《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根据该法第三条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而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我国食品监管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门的监管体制。第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和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 第四,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尚欠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综上,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抓紧组织修订《食品卫生法》。我们认为,食品卫生仅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法律的名称还是从法律本身的内容考虑,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都应围绕"食品安全"这一核心加以建设。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无论多严密、多完善的法律,还必须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施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规范作用。如果行政执法部门不严格执法或者出于各种原因错误地理解和适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那么就算这些法律法规再完善,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第一,可以考虑在现行的部际食品安全联席协调会议的管理架构上有所突破,如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统一协调、管理涉及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部门,彻底改变目前相关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协调不力、重复管理、执法软弱的局面。第二,进一步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二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仓促应对,相关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此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事故发生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事故发生中的管理活动要注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事故发生后的管理活动重在恢复原状,汲取教训。目前,北京、安徽、淮南、沈阳等地纷纷出台了或即将出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可否认,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消除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不同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结合前面分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预案"应对事后,"机制"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一系统;"预案"具有可变性,"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预案"以事先沟通为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预案"强调分工和职能,"机制"强调协作和职责;"预案"各地做法不一,"机制"则应全国统一,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建议在各地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食用菌的论文2000字内容

第一章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自古以来,菌类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被誉为“山珍”,与海味一样都是席上珍品。它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并具有独特的、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风味。它又具有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更是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向前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正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正成为现代人开始普遍接受的生活理念。正源于此,正确全面认识食用菌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膳食食用菌,才能真正利用好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作为优质的绿色食源,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作用是很突出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种食用菌的性质、功能及作用,现将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介绍如下。1、食用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材料,而且是机体合成多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原料。人体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水,约占体重的16%。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人,体内有10-11公斤的蛋白质。对蛋白质的需求,以一个成人为例,每天所需蛋白质平均量为92g/kg,推荐摄入量每天平均为16g/kg体重。蛋白质还是一种产能营养素,蛋白质供给的热量约占人体总热能的1/10(发育中的青少年占到1/6)。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为其干重的13%-46%,远高于水果、蔬菜和粮食作物,可与肉、蛋类食物媲美,营养价值高。比如常见食用菌干品中,猴头菇蛋白质含量为3%,香菇为20%,金针菇含量为162%,黑木耳为1%,而鲫鱼1%,鸡193%,土鸡蛋4%,猪肉2%,牛肉9%。同时,食用菌蛋白质的质量优于肉类。食用菌不含胆固醇,但含丰富的类甾醇(麦角固醇),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而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虽高,但是鱼、肉类均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吃多了容易增加胆固醇的摄入量,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蛋白质由主要的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并且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为人体所吸收。考察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氨基酸配比是否与人体代谢的需要平衡是判定蛋白质是否优越的另一个指标。谷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但谷物中的氨基酸配比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尤其缺乏赖氨酸。禾本科作物种子常缺乏其中的1-2种氨基酸。食用菌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平均含17-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18种氨基酸的总量在71%-8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为30%-50%。同时食用菌所含氨基酸主要是L型氨基酸,70%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是极好的营养保健食品。2、食用菌的糖类糖类是生命的主要能源物质,人类膳食中约40%-80%的能量来源于糖类。膳食的糖类有淀粉、双糖、单糖,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的则主要葡萄糖,在体内可以合成糖原。研究表明,摄入糖以多糖的形式为好。因为摄入多糖(主要是淀粉)的同时,能获得其他营养素,以及膳食纤维,而摄入单、双糖(主要是蔗糖)过多,能诱发龋齿、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食用菌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如平菇类的多糖含量是6%-8%,双孢蘑菇干重的60%为多糖。随着食品营养学和分子生态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食用菌中多糖对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是很多的。例如香菇、黑木耳、银耳、灵芝、茯苓、猴头菇、竹荪、灰树花等真菌中的某些多糖成分,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刺激抗体产生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生理功能。同时,这些真菌有些多糖还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对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用菌抗脂肪肝、抗衰老、抗病素等生理作用不断地得到报道。3、食用菌的脂类脂类是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的总称。脂肪是人体得要的供能营养素,也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人体合理膳食的总能量约有20%-30%是由脂肪供给。磷脂和胆固醇是细胞的构成原料,与蛋白质构成生物膜,以及血液中的脂蛋白。胆固醇还是人体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脂肪的摄入过多,易导致摄取热能超过身体所需,引起超重肥胖。肥胖者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动肪硬化、糖尿病及胆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高脂肪膳食与肠癌、乳腺癌等发病率有一定关系。摄入脂肪酸的种类、胆固醇的量等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和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取自食物,故称“必须脂肪酸”,缺少它们就会产生一系列缺乏症状,如生长迟缓、皮炎等。动物性食物蛋白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而服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比例平衡。但是,脂肪含量也大大高于植物性食物,且饱和脂肪酸占较大比例。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但会引起发胖,还易引发某些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而食用菌蛋白质含量高,可与肉类相媲美,但是脂肪含量却极低,仅为干重的6%-3%,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能值食物。在其很低的脂肪含量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有效地清除人体血液中的垃圾,延缓衰老,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血液粘稠度、预防高血压、动肪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健美减肥者的首选食品。4、食用菌的维生素维生素不是构成人体的原料,也不供给热能,但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使人体物质代谢发生故障,甚至造成疾病,即“维生素缺乏症”,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很少但大多数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的种类很多,根据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四大类。它们溶于脂肪和脂溶剂,不溶于水,再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人体摄入这类维生素以后,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因此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但缺乏时症状出现缓慢。另一类为水溶性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B6、B12及维生素C、烟酸、叶酸、生物素等。顾名思义,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在满足了人体的需要后,多余的将由尿排出,因此摄入过量时不易出现毒性,但缺乏时症状出现较快。维生素A是视紫质的组成部分,视紫质与夜盲症有关,故缺乏维生素A可以发生夜盲症。蜜环菌、羊肚菌、鸡油菌以富含维生素A著称,多食此类蘑菇可以防止视力失常、夜盲症、眼角膜硬化以及皮肤炎症,还可促进性腺功能。食用菌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B12的含量比肉类还要高。它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一般说,人体相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B1,双孢蘑菇、大红菇、黑木耳中所含的维生素B1比一般植物性食品都要高,对提高食欲、恢复大脑功能、增加乳汁有一定好处,心脏病、神经炎、胃肠功能障碍、脚气症患者多食此类蘑菇有助于身体康复。维生素B2参与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可提高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能有效防止各种粘膜及皮肤炎症;还能和烟酸协调进行各种解素作用。一般的食用菌都含有维生素B2,大红菇、松茸、香菇、羊肚菌中含量更为突出。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因具有高度还原性而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且是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胶原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并具有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动作性食物和牛奶等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很少,但平菇、香菇、草菇、四孢蘑菇中富含维生素C,一般食用菌中也均含有。维生素D是菇类中最常见的维生素,以香菇的含量最高,每克干香菇含128个国际单位,是以营养价值高见称的大豆的21倍,紫菜的8倍。一个正常人每天需要维生素D为400个国际单位,这样每天食用3-4克香菇就可以满足对维生素D的需要。维生素D是钙质成骨的必须因素。所以,多是香菇可防止儿童因钙代谢障碍所致的佝偻病,妊妇、产妇的骨软化症,并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与精子生成和繁殖能力有关。其中最突出的化学性质是抗氧化作用。它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利于维持各种细胞膜的完整性。研究认为,维生素E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譬如:抗衰老作用、抗凝血作用、增强免疫力、改善未梢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等等。灵芝、黑木耳、栗菇等菌中维生素E含量较丰富。以玉米和高梁为主食的人群中,有可能出现由于维生素PP(烟酸、尼克酸)引起的癞皮病,表现为皮炎、腹泻及痴呆。四孢蘑菇、口蘑、香菇等食用菌中的含量丰富,多食有助于促进消化,保持皮肤和神经系统的健康。5、食用菌中的矿物盐人体已发现有20余种必需的无机元素,约占人体重量的4-5%。其中含量较多(>5g)的有钙、磷、钾、钠、镁、氯和硫7种,每天膳食需要都在100mg以上,成为常量无素。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01%)的元素。微量元素含量虽微,但与生长、发育、营养、健康、疾病、衰老等生理过程关系密切,是重要营养素。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确定制定山石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微量元素种类为铁、锌、硒、碘、铜、锰、铬、氟、钼共9种。通常,衡量食物中无机盐的质量,主要看钙、磷、铁等元素的含量,而食用菌是人类膳食所需矿物质的很好的来源。食用菌含有丰富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其灰分一般占干重的2%-15%,除钙、镁、铁、钾、磷、铜、锌、锰含量较高外,并且富含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防治心脑血管病等现代疾病的微量元素硒和锗等。(1)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约占体重的2%。钙不仅是构成骨骼组织的重要矿物质成分,而且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活许多重要的酶,参与血液的凝固。缺钙可导致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18-50岁成年人的钙每天适宜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后的中老人年为1000mg。常见食用菌中含钙量较的多的有:黑木耳、口蘑、香菇、草菇、羊肚菌、冬菇和银耳。(2)磷 磷占成人体重的1%,常与钙结成“搭挡”,成为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磷又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的各项能活动。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成年人的磷每天适摄入量为700mg,合理膳食的磷含量往往超过人体的需要,所以人体的磷缺乏很少见。常见的含磷量较高的食用菌有:羊肚菌、口蘑、冬菇、大红菇、黄菇、香菇、黑木耳、银耳和楱蘑。(3)铁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铁与人体的生命及其健康有密切的关系。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在呼吸中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又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酶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且对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需的。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由于食物中最常见的铁形式是不溶的。且肠道内吸收很差。故缺铁性贫血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营养问题。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男性和女性铁的每天适宜摄入量分别是15和20mg,孕妇晚期最高到每天35mg。常见含铁丰富的食用菌有普中红菇、珍珠白蘑、香杏白蘑、黑木耳、松蘑和香菇。它们的含铁量是一般蔬菜的数十倍。(4)锌 锌具有促进生长发肓,促进组织修复再生,保护皮肤健康,促进免疫功能,促进食欲、正常的物质代谢及多种内分沁腺功能等作用。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肩不良;孕妇缺锌可导致婴儿脑发肓不良、智力低下,即使出生后补锌也无济于事。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男性每天锌的适宜摄入量为0mg,女性5mg。双孢蘑菇、口蘑、楱蘑、羊肚菌和松蘑等食用菌中含锌量相当高,就连最为常见的平菇含锌量也比牛奶高。(5)硒 硒在人体内绝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是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酶的合成。硒在体内起着抗氧化功能,某些含硒酶通过消除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补充硒可以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硒和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解除体内重金属的毒性作用,是一种天然的对抗重金属的解毒剂。有研究指出每天硒摄入量250-300微克对致癌作用有着化学预防作用,这一剂量对硒摄入量低或不足的人群较为明显。我国已证实硒缺乏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食用菌中含硒最高的是双孢蘑菇,美味牛肝菌、候头菌、珍珠白蘑和松蘑中含量也较为丰富。(6)锗 锗目前还未被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许多名贵中药材的独特医疗保健作用被认为是与其含有丰富的有机锗有关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消炎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多重功能。锗化合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新型抗癌药物具有抗癌谱广、毒性极低的特点、如锗-132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灵芝中的有机锗被认为是灵芝防癌抗癌能力的有效成分,其含量是人参的3-6倍。主要参考文献:[1]黄年来主编: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蔡美琴主编,医学营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201、[4]邵俊杰主编,保健食品,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陈士瑜主编,菌类谈荟,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张树庭,PGMiles,食用蕈菌及其裁培,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营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徐锦堂主编,中国药用真菌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摘要】 目的 对贵州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松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方法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4种食用菌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 4种食用菌的氨基酸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野生松乳菇,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密丛枝瑚菌> 野生松乳菇>野生多汁乳菇,且分别占其总氨基酸含量的34%、40%、31%、36%。结论 贵州4种野生食用菌富含氨基酸,以野生牛肝菌含量最高。 【关键词】 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松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氨基酸贵州野生多汁乳菇、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在贵州是较受人们喜爱且产量较高的野生食用菌。近年来,人们对蘑菇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蘑菇类物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矿物元素[1,2]。它的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抗辐射等功能[3~7]。本研究对贵州省4种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1 材料与方法1 样品的收集和处理1 野生多汁乳菇 在贵阳市农贸市场上购得红菇科乳菇属野生多汁乳菇的批次鲜品,测定鲜品平均水分为3%,去脚泥、洗净,在55~60℃烘箱内烘干,粉碎,过25目筛,置干燥器内保存备用。2 野生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 在贵阳超市购得,贵州里海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野生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干品,分别将其置55~60℃烘2h,粉碎,过25目筛,置干燥器内保存备用。2 方法与仪器 酸水解法,用氨基酸分析仪[(AAA)美国DIONEX公司]测定。2 结果4种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含量见表1。野生牛肝菌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6039mg/100g)占总氨基酸含量(17881mg/100g)的34%;野生多汁乳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4419mg/100g)占总氨基酸含量(14334mg/100g)的31%;松乳菇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4711mg/100g)占总氨基 酸含量(13221mg/100g)的36%;密丛枝瑚菌含有14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5495mg/100g)占总氨基酸含量(13670mg/100g)的40%。3 讨论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成为肽与蛋白质。氨基酸、肽、蛋白质均是有机生命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某些氨基酸除可形成蛋白质外,还参与一些特殊的代谢反应,表现出某些重要特性。氨基酸的平衡和适量的供应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任何一种氨基酸供应缺乏,都会影响免疫系统和其他正常功能的发挥,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变得比较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其中有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己合成,需要由食物提供,称之为必需氨基酸。人体合成的精氨酸、组氨酸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一部分,这称之为半必需氨基酸。表1 4种野生食用菌氨基酸含量 (略)注:* 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为未检出野生牛肝菌含有17种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野生多汁乳菇含有16种氨基酸,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密丛枝瑚菌含有14种氨基酸,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松乳菇含有15种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野生松乳菇,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密丛枝瑚菌> 野生松乳菇>野生多汁乳菇,且分别占其总氨基酸含量的34%、40%、31%、36%。贵州4种野生食用菌以野生牛肝菌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综上所述,贵州野生牛肝菌、野生多汁乳菇、野生松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都是富含各种氨基酸的野生食用菌。它们可以为人们提供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生物资源,如能人工培植、进行产品深加工以及保健食品开发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阮海星,张卫国,付家华,等香菇多糖及营养成分分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86):35-2 殷建忠,周玲仙云南野生菌维生素B1、B2含量分析营养学报,2003,25(2):163-3 刘佳,高敏,向红 野生多汁乳菇抗辐射作用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453-4 方积年,王顺春香菇多糖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7,32(6):332-5 杨娟,吴谋成,张声华,等香菇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营养学报,2001,23(4):350-6 宋旭红,丁红,张月明,等新疆阿魏蘑菇提取物抗肿瘤实验研究营养学报,2002,24(2):154-7 陈冠敏,林升清,黄宗绣,等香菇多糖胶囊抗突变作用的实验研究癌变·畸变·突变,2000,12(2):105-

关于环保的论文2000字左右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初一(6)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回答 我们知道,校园是老师和同学们工作、学习的场所,优良的校园环境,可以给我们以心旷神怡、美好的感觉我们的校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绿化还算不错,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教室外面、过道走廊张贴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我们都在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环境,使同学们在优良环境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家在优美、整洁、温馨的环境中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做一名文明的社会公民! 可是,文明、和谐的校园里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课余时间有的同学在教学楼、宿舍楼前的花池上摆起擂台,在万年青、千年矮上面练起梅花桩,好生生的桂花树、香樟、广玉兰也招来他们的摇、拽、踢、拉食堂开水房前的水龙头竟有大半被扭成冲天炮,为了啥?只为了方便自己能洗头,只为了刷牙不带杯子头发也许漂柔了一些,口腔也许清新了一阵,但你们的良知进了潲水桶,人格进了下水道有的同学在教室的课桌上、校园的墙壁上或在上学、放学路上乱写乱画;有的同学随手往教学楼下扔垃圾;有的同学把食品包装等垃圾随手乱扔乱弃;有的同学打扫卫生时为了少走几步路,图个自己方便,把垃圾倒在操场的垃圾桶里有的同学扫地时不提水、浇水,现场制造沙尘暴,伤己伤人伤机器(学校的电脑、投影机等电教设备寿命大打折扣)我们还看到在很多地方窗台和墙面长期不抹,很多位置扬尘和蛛网数月不除,莫不成待到地老天荒自己掉光?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应该都看到了二(3)班同学在过道的黑板上写的倡议书提醒我们应该如何善待校园环境“学校是我家,环境优佳靠大家”这些话不仅仅是写在黑板上的标语,也不仅仅是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它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付诸的行动,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一种爱护学校的责任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学习和生活因为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会做人,更加文明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我们沐浴着阳光,吸取着营养可优美的环境它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我们每一个人去创建和维护的“鲜花还要绿叶扶,校园更需同学护”,作为学校一员的我们应该为学校的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关注自己一举一动,共创你我文明校园”,共同营造一个美丽温馨、干净整洁、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我希望,即将毕业的初三年级同学,要带头维护校园的干净和美丽,为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做出榜样,让他们看到你们的实际行动,学到你们身上的责任心和做事的认真态度“大家添一份自觉。 更多3条 

一 当今地球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最低级生存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都需要与外界事物进行关联,因此,当人类一方面享受着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时,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品尝着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毫无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着生态平衡。人们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水、大气和土壤等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污染及破坏,导致可供利用的稀有物质资源越来越少,居住、饮食及生命健康已受到严重威胁,地球生物每年也有数千种消失……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目前世界上25%的疾病与死亡是因环境问题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万人中的3/4是因环境恶化所致,其中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事实上,片面追求物质财富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单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出现的还有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200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王君英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中从宏观环境角度出发,引用大量实地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面临的11个方面问题。即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用水严重浪费;大气污染严重;耕地数量日益减少且土地沙化、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湿地减少且生态功能退化;森林与草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环境不容乐观;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物种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农村面塬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等。面对如此艰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潜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环境保护问题,号召全民进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艰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大学生应当首先树立先进的环保意识,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和谐。   二 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高校办学的重点环节,而环保意识教育则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具备较高的环境意识,有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正是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所提出的新课题。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要通过制定完备的环境保护法规,组建高素质的环境执法队伍,更重要的是要倡导人民大众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大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树立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任,才能实现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最后,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环保问题是关系地球和人类未来的严重问题,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认识到人的价值是为人类生存做出贡献,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能使学生学会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环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世界和的责任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自律意识,培养珍视和平及集体主义等美德。   三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分析   1.大学生环保知识较为欠缺   目前,高校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方面,涉及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开设的较为局限,根据上海师范大学教师陈源所做的调查现实,很多同学对废弃物资源化知识、废弃物无害化知识了解极少,既说不清其中化学机理的原委,也不明了掌握环保知识的重要意义。   2.大学生主动性不强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时间不长,很多学生对环保知识以及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知之甚少,加之学校教育方面的欠缺,致使部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对废弃物减量化的意识、对废弃物分类的意识、节能减排意识、环保活动参与意识等方面。   3.大学生环保活动载体不多   目前,高校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及环境知识普及的主要渠道是授课、讲座、社团活动以及媒体宣传等,从实际状况来看,高校的环保活动载体不够丰富,除缺乏必要的环境相关课程缺乏设置之外,环保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致使学生环保活动多以宣传知识为主,很难深入到实践动手环节,致使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缺乏兴趣,进而影响环保意识地培养。   四 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   1.加强环保理论知识的普及   首先,高校作为培养教育大学生的主阵地,应当从教育角度入手积极普及大学生环保知识。高校在进行专业培养计划制定时,要重视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要设立1~2门环境方面的必选选修课,如《环境学》、《生态学》等,同时还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如《环境监测学》、《普通生物学》等,借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点环保知识普及,让大学生对环境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和方式方法有一定地了解。   2.加强校园环保科技文化活动建设   校园环保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环境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可持续的影响。在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普及及环保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非教学方式的其他教育手段的开拓。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解环保的政策法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解决的途径等;其次,高校还可以与所在社区地方政府开展“环境共建”等大型活动,充分组织大学生与社会环保组织共同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与社会环保团体同步进行“地球一小时”关灯活动等;再次,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在大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环保知识、技能、设计等竞赛,如大连大学所开展的“节能减排设计大赛”、“宿舍省电比赛”、“环保创意大赛”等比赛,以此激发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进而增强环保意识。   3.加强高校内部环保社团建设   高校环保活动主要由校内环保社团发起,并组织开展,如今高校环保社团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基本都成立了自己的环境保护社团。他们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来宣传和保护环境,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高校环保社团大部分都是自发组织缺乏专业指导、经费、物质等方面的支持,所以大多自生自灭。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贡献并不明显。所以,高校应当重视环保社团的建设,加大经费及指导力度,开展的活动要突出“小、巧、精、智”,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强、容易成功和见效的特点。如制作高校环保网站,在宿舍设定电池及固体废弃物回收点,设置固定环保知识宣传栏,组织大学生骑自行车外出宣传环保知识等。   总之,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高学历人才群体,应当也非常有必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自然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尽到一份力量。同时大学生还应当在提高自己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努力带动整个社会群体来关注环保事业,开展环保活动,最终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形成人人关爱环境、人人节能减排的良好环保氛围。

提纲:内容摘要:我们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懒以生存的地方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随着科技的发达,对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所以当务之及:保护坏境成为了全世界最为迫及的问题。关键词:污染 气候中毒 环境保护 破坏环境最为严重的就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空气,食物,饮水被我们吸入体内,会导致人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所以保护好环境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好!一, 保护坏境人人有责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3,保护环境就是让我们的后代更好地生活下去。……二, 破坏坏境等于破坏了我们的家园从全球来看破坏坏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厂,汽车等排出的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物。……2,人们滥伐树木,破坏森林,过度放牧等导致大面积的沙漠化。……3,CO2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4,人类大量扑杀动物,使大量物种灭绝,破坏食物链。……5,过度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地球越来越贫瘠。……三,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人类与自然互助,文明共环境和谐……2,千方百计治理污染,齐心协力保护环境……3,生命是树,绿色是根,植树造林,美化家园……4,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美好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建设……结构:(例文) 环境问题不仅是个生活质量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影响人尖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提出论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环保虽如此重要,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可是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去破坏环境,有的救灾屡禁不止。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法规范人们的行为。(分析论点)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议:(解决论点) 首先,应在学生中普及环保教育,开设环保科目,并规定为必修课。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对环保作出贡献。如规定每个学生一年必须种一棵树等,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对于环保,自己也有一份责任,自己也应该出一份力。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不定期对各个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对那些违反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的单位实施重罚,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才能从污染源上加以控制、治理。 再次,对在环保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这样能更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对于全民参加环保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后,国家应拨款建一些环保设施,如建一些污水处理站,保证流入江海湖泊的水的质量;采取“垃圾分类回收”措施,并在行动之前加以宣传,以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 环保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应该为环保做点什么。愿人人都为环保出一份力,让美好的环境永远伴随着我们!(联系实际,表明观点) 评价:本文侧重解决环境问题,特点是将分析问题结合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 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行动。意识到那种无节制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我们必须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来善待地球: 一、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二、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中国在未来的世纪中能否强大富有,在很大程度的上,取决于整个民族能否建立起环境意识,取决于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保护环境,匹夫有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一起来保护环境吧!范文: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身边的一些事物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如今,就连欣赏蓝天白云也仿佛成为了一种奢侈。五一去北京的时候在道边看到一株蒲公英,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面对久违了的蒲公英,是因为久居城市吗?还是因为周围的一切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21世纪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憧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首要的就是环境问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写到这里,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环境污染的分类。 环境污染的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发展林业有着比较优越的条件,我国古代许多地方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使我国的森林越来越少。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计算,我国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从我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努力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 说道环境污染的防治 ,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提倡天天都是环境日这一理念。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产业化的发展是必须的,是大势所趋! 环境有其特殊性,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但是本身的经济效益出的慢,导致了经济发展初期乃至中期很少有人能重视他。而且,生态环境产业化所涉及的行业过于广泛,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一系列复杂的专业重视都融合其中。这些都导致了生态环境产业化发展初期的缓慢以及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在不断的发展和开拓自然资源的同时,破坏了环境。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它要求要与环境相辅相成。换句话说,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一但桥梁摧毁的话,很严重的。所以说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具体表现。在提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自身的素质和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意识有很多种类,同时也很复杂,意识中与环境、资源及保护等有关的内容即是我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或称环境意识。它涉及人类对其生存环境、自然资源种类及有限性等的认识,以及人们的行为取向和社会心理。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全球生态系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及人为方面的危害,特别是中国的环境更是令人堪忧,我们应该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生态平衡、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有高度的资源(空气、水、土地等)有价意识和资源再利用意识,保护和节省不可再生资源,做到物品循环利用,努力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选修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为了能为环境问题做出多么大的贡献,而是希望能够借着一双慧眼来观察这个每天都在发生微小变化的世界。感知它,认识它,尽微薄之力影响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