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历史研究编辑部官网招聘信息

发布时间:

历史研究编辑部官网招聘信息

历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介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业务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毕业生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景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可能从事: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技术 历史学作为文史类基础学科专业,大致分为三类:历史学,考古学和世界历史。历史学的就业前景为:主要到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考古学的就业前景为:主要到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世界历史的就业前景为:主要到学术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和新闻出版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但是由于这类专业本身的替代性比较强,缺乏独有的专业技能壁垒,近年来就业困难比较突出。很多人都认为历史这类文史类的学科的为冷门学科,就业前景惨淡。其实也不竟然。所谓的“冷门”和“热门”专业近年来都遇到了“冷门变热”和“热门变冷”的状况,不少其他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都遇到了麻烦。与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报考时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反而十分抢手。因此像历史这样的学科如果平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找到心仪的工作。从2006年的人才需求状况来看,媒体、出版、广告、市场营销这一类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中文、历史系的同学们不妨多从这几方面着手寻找工作。据统计数据表明,在未来的8年内,各类编辑职务将呈现需求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高于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传媒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导致改头换面的报刊杂志层出不穷,由于媒体的特殊性,也就意味着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媒体诞生,或者死亡。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复苏,数量众多的网站提供了不少的网络编辑职位。2006年中国传媒才市,对人才的职业化程度要求将会更强烈。媒体是一个对智商和文化水平都有很高要求的职业,除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之外,媒体人才的招聘,越来越看重从业经验,在未来五年时间里,优秀媒体人才,仍是抢手的“香饽饽”。而媒体构成人员中,文史类专业出身仍占到90%以上。有志于从事媒体事业的大学生们,在校时间内要多寻求实习机会,以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文史类专业可以考虑的求职岗位不应该仅仅着眼于编辑和记者,策划、广告、发行、排版、设计都可以纳入自己的视野。由于中国政府今年履现入世承诺,图书发行市场已逐步放开,2005年,将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大多数出版单位都对发行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而文史类毕业生由于能够更好地把握出版物的内容,较强的策划意识,良好的口才,这些对竞争发行岗位的工作都有不少的优势。2006年底是中国承诺向外资开放广告行业的最后期限,也就是说,国内广告行业的人才需求会迅速增长。广告创意、文案策划、广告销售都是文科生比较占优的职业,如果留意,应该有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文史类专业传统的求职项目,如企业行政助理、文秘等,由于进入门槛比较低,2005年竞争仍然会比较激烈。公务员就更不用说了,预计今年公务员的报名与录用人数之比还会大大超过去年。从这些方面看历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尽管不容乐观,但是也有突破口,加之自身的努力,相信会在就业方面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强烈推荐 国学网站 国学论坛很专业,氛围也很浓~~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个事业单位,有人事空缺的话会招聘的,正规的事业单位考试。还有的研究员是导师推荐进去的。有这方面的能力多关注他们的网站既可

看你提问就知道你年纪小,历史研究院怎么可能招聘。就算招也是招在对历史有相当了解的教授,专家。不会收咱们这样的历史爱好者。如果真的喜欢历史,就好好学习。高中时,考大学选历史系。读完大学还要读硕士,博士之后可能能进一些历史方面的研究机构。历史系是冷门专业。企业是不怎么招历史系的人的。

历史研究编辑部官网招聘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个事业单位,有人事空缺的话会招聘的,正规的事业单位考试。还有的研究员是导师推荐进去的。有这方面的能力多关注他们的网站既可

首先你得有真才实学,然后你得花钱买关系。。。。。然后就如你所愿了。

有关系吗?没关系你别想了。

历史研究编辑部招聘

历史学专业一直是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是很好。就业方向一般集中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考古、文物等政府机关单位。历史学专业需要掌握的能力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从先秦到当代)。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国,拉美、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中外关系史等。

找里面的老法师收你做徒弟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个事业单位,有人事空缺的话会招聘的,正规的事业单位考试。还有的研究员是导师推荐进去的。有这方面的能力多关注他们的网站既可

历史研究员职责1、承担藏品的保管、整理和拓展; 2、负责藏品的陈列展示、维护以及临时展览的策划、组织及实施; 3、负责藏品历史文化背景、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4、负责藏品的讲解和参观者接待;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历史研究杂志社官网招聘信息

历史研究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54年2月在北京创刊。毛泽东为该刊提出“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郭沫若直接领导了编委会和编辑部的组建工作并撰写了发刊词。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有郭沫若、尹达、白寿彝、向达、吕振羽、杜国庠、吴、季羡林、侯外庐、胡绳、范文澜、陈垣、陈寅恪、夏鼐、嵇文甫、汤用彤、刘大年、翦伯赞。历任主编有尹达、黎澍、庞朴、徐宗勉,现任主编是田居俭,副主编阮芳纪。1979年起为双月刊。 《历史研究》主要刊载史学界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史学史,史学著作评介并发表重要的历史文献、历史资料及其研究、考证、介绍,设有读史札记和史坛信息等栏目。该刊提倡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探讨历史发展规律,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倡实事求是、各抒己见,并就史学研究中一些重大问题开展讨论,以促进历史学的发展和繁荣。 《历史研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编辑部与东欧、西欧、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著名学者和学术团体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许多优秀论文由《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翻译介绍到国外。 半个世纪以来,《历史研究》共发表文章约4000篇,集中代表和反映了新中国几代史学工作者的成果结晶,作者涵括从郭沫若等20世纪中叶即已名扬天下的史学巨匠,直至新世纪方始崭露头角的学界新秀,体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学研究发展的最高水平及演进路向。因此,从学术史发展与演变的意义来讲,《历史研究》的五十年,也即是新中国史学发展的缩影。 2、《历史研究》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及其鸿篇巨制《历史研究》早已为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历史爱好者所熟悉和景仰,但十二卷本的《历史研究》卷帙浩繁,常令众多心仪者望而却步。汤因比在去世前,根据当时史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改写了这一巨著,将其压缩为一卷,于1972年由泰晤士·哈德森公司出版。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根据其1995年重印熬,翻译出版了这一享誉于世的著作。 汤因比在这部著作中,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对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种文明,汤因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同时,大一统国家和大一统教会的建立也进入作者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汤因比闻名遐迩的挑战-应战模式贯穿全书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什么要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呢?汤因比认为这是“现实需要”。由于技术上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逐步消除了在空间上的距离,但这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天下一家”的和谐状态。汤因比在有生之年(1889-1975)曾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他不仅看到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而且深感人类的相互残杀给后世带来的紧张、不安、沮丧和暴力正将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境地。“为此,我们必须相互熟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历史,因为人类并非仅仅生存于直接的现在。”正是出于这种对人类文明的深切忧虑和对人类文明的无限希望,汤因比怀着一颗“好奇心”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其杰出的智慧、孜孜不倦的热情,为我们这个时代及后世留下了这笔精神财富。 此外,汤因比不仅从时间的纵向层次考察了人类历史,而且还在各个文明地理分布的横向层面保持了“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点”。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这种看待历史和各个文明的宽广视野,自然不同于那些将整个人类历史仅仅看作西方历史的狭隘偏见。的确,随着考古的发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历史得以再现,从而使这些地方的文明“可以同其他地方的文明并列”。另外,东亚地区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史,特别是中华文明也成为汤因比关注的焦点之一。晚年的汤因比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思想与传统文化熔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采用的这种“大历史”的宏观叙述手法,是对二十世纪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史学界分工日益细化的回应。在本书的第一章“历史思想的相对性”中,汤因比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历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主导体制的影响。”由于各个文明所处的环境不同,那种试图在历史文献的故纸堆中发现人类历史整齐划一轮廓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此次出版的一卷本《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与十二卷本以及D·C·索麦维尔的节录本(上海人民出版社曾出过三卷中译本)相比,篇幅当然小了很多,更加易读,这大大方便了读者。另外,虽说也是一部节录本,但与索麦维尔的版本不同,这一版本不仅是汤因比亲自修改完成的,而且保留了大部分支撑其观点的历史例证以及更多的细节。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这一大十六开本的著作是一部插图本,共配有四百多幅黑白串文图、地图、图表和九十幅彩图。制作精美的彩图和丰富的串文图、地图以及图表,配有恰到好处的详细说明文字,赋予了该书新的内容和形式。诚如汤因比所言:“图片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传递大量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信息。” 阅读《历史研究》,在钦佩汤因比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分析之余,我们可以徜徉在令人着迷的历史海洋之中,不仅吸取知识,丰富思想,而且能充分获得思考带来的快乐。 3《历史研究》的趋势分析 历史研究定位与趋势分析: 《历史研究》,双月刊 ,逢15日出版,大16开本,每期192页,约30万字,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出版。其主管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负责具体工作的《历史研究》编辑部。该期刊的历史可谓悠久,它与1954年创刊,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出版的综合性史学期刊。期刊的办刊指导方针是“百家争鸣、实事求是”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 为了对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世纪之交的时期,几乎每一期中《历史研究》都邀请了一个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对这个领域内百年来的风风雨雨进行回顾和反思,对未来的反战做出预测和展望。这些文章,可谓是对20世纪的中国史学的最好概括和总结。 至于和时事的联系方面,在到一些重要的周年或者大事发生的时候,论文就会加倍加速的产生。例如:1997年设香港历史研究专题;1999年设澳门研究专题;01年的“义和团运动100周年”专题等。 而对于一些热点问题和史学动态,在这个期刊中也有所关注,例如01年第四期的《走马楼吴简研究》,00年的《太平天国幼天王、干王等未刊供词中的新史料及辨证》等。 而从10多年的目录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人口问题、对外关系和海外中国学的介绍等开始发热,生态史等领域也开始有所展开,这就可以看出史学研究的范围是不断地在扩展,而跨学科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最后这本期刊的不足之处也有不少:首先综合性压过了具体性,导致了专题研究不足;其次和国外的最新史学动态联系还不是太紧密,中国史部分比重过于庞大,导致世界史研究的领域所收录的文章所占比例过小;再次,虽然本期刊是史学界的最好刊物之一,但是论文学术水平却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可以说有些低劣;最后关于一些史学界的禁区的研究几乎是没有收录文章。

历史研究员职责1、承担藏品的保管、整理和拓展; 2、负责藏品的陈列展示、维护以及临时展览的策划、组织及实施; 3、负责藏品历史文化背景、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4、负责藏品的讲解和参观者接待;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很明显是研究历史的,谢谢

看你提问就知道你年纪小,历史研究院怎么可能招聘。就算招也是招在对历史有相当了解的教授,专家。不会收咱们这样的历史爱好者。如果真的喜欢历史,就好好学习。高中时,考大学选历史系。读完大学还要读硕士,博士之后可能能进一些历史方面的研究机构。历史系是冷门专业。企业是不怎么招历史系的人的。

清史研究编辑部官网招聘

名誉所长 戴逸 所长 黄兴涛 副所长 杨念群夏明方孙喆 工会主席 董建中 所行政办公室 王奇民(主任) 黄玉琴(秘书)王绪芬(图书资料管理员)李静(基地行政秘书) 学术委员会 黄兴涛(主任)、陈桦、黄爱平、刘凤云、 杨念群、夏明方、张永江 第一教研室(中国古代史) 教研室主任:刘文鹏 第二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 教研室主任:朱浒 第三教研室(专门史) 教研室主任:孙喆 第四教研室(中外关系史) 教研室主任:曹雯 第五教研室(历史地理学) 教研室主任:华林甫 第六教研室(历史文献学) 第六教研室:阚红柳 重点研究基地 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文海 主任:黄兴涛副主任:黄爱平 《清史研究》编辑部 主编:祁美琴 副主编:张永江曹新

比较好

全国好多大学,没个大学分一部分负责编修,比如我上的大学负责修的是清朝的大小将领,具体是历史学院的事,别的就不知道了,清朝不到300多年的历史,估计修的也快

因为《清史》的编纂面临着庞大的资料整理和翻译任务。《清史》是我国一个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编纂于2004年全面启动。2015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清史研究百年学术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清史《清史》是我国一个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编纂于2004年全面启动。从2002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启动《清史》编纂工作至今,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六易其稿,拟定了共92卷的《清史》目录,计划每卷约35万字。编纂清史,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庞大而严肃的学术研究课题,不仅要完成主体工程,即写出一部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史学著作,还包括整理出版相关的档案、文献和译著等基础工程,因此整个编纂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需要“集四海之思,聚八方之力。因此,国家投入经费约6亿元人民币,将携手台湾专家学者参与编纂工作,是《清史》编纂的一个特点。在讨论确定《清史》的体例体裁过程中,编纂委员会先后邀请了台湾大学、台北政治大学、台北故宫等七八个台湾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前来中国内地,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