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官网订购服务

发布时间: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官网订购服务

2002年调漳州师范学院(现闽南师范大学),现任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闽南师范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闽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闽台文化交流》主编。国际开漳圣王联谊会顾问,漳州市闽南研究会副会长,漳州市林语堂研究会会长。1993年10月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汤漳平教授长期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熟悉编辑理论与实践;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尤其对先秦文学有较深入的研究与较深的造诣,为国内著名楚辞学专家。知识面较广博,研究领域也较广泛,涉及文学、美学、史学、文化学、考古学、历史地理、编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另其主持的闽台文化研究所,亦是研究闽台文化的前沿机构。曾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规划基金项目两项:《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96AZX011),《楚辞学研究系列丛书》(96AZW010),200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1世纪初我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研究》(02BXW007)。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及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官网订购

不是的,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管主办: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快捷分类:社会教育综合 社会科学II出版发行:福建  季刊  A4期刊刊号:1004-468X, 35-1322/C创刊时间:1983  影响因子 113审稿时间:1个月内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1997—2010) 1997年 1、《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有别于康德的实践理性》《文学评论》1997年3期2、《二元构合中的诗心与诗艺》  《文学评论》1997年4期3、《一道深潜的美学思维轨迹》 《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3期4、《台湾诗学中“意象”概念的追寻》 《台湾研究集刊》1997年4期5、《诗的道路是辐射形展开的》 《厦门文学》1997年1期6、《评〈孙绍振如是说〉》 《福建日报·读书版 》1997年10月10日1998年 7、《超越与整合》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4期8、《为何丧失了对话与沟通的可能?》 《文艺报》 1998年2月17日9、《灵魂的漂泊与叹息》   《小说评论》1998年4期10、《魅力、困惑与深层解读》    《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3期11、《“文学概论”的四重断裂与调整重构》《漳州师院学报》1998年1期12、《新诗失却了审美标准》 《诗刊》1998年4期13、《意象的探索》 《台湾诗学季刊》1998年夏季号1999年 14、《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历史反思》 《文学评论》1999年4期《新华文摘》1999·10论点摘编15、《“科玄论争”与浪漫主义的中国化》 《文艺报》 1999年4月8日16、《成仿吾的“客观”与创造社的“自我”》《文艺报》1999年7月6日17、《科学主义与文学的写实主义》 《文艺报》 1999年8月19日18、《历史在生命中的回响》 《文艺报》 1999年10月7日19、《科学主义与郭沫若的文学选择》 《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3期20、《马克思主义美学讲授的几个要点》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1999年2000年 21、《重写文学史的困境与突围》 《南方文坛》2000·422、《创造社与马克思主义美学》 《厦门大学学报》2000·4《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1全文转摘23、《历史的定格 纪实的审美》  《福建日报》 2000年3月8日24、《“大明宫词”在影视美学上的突破》《厦门日报》20000年4月22日2001年  25、《思辨逻辑与史实语境》 《文学评论》2001·226、《创造社与康德美学》 《厦门大学学报》2001·4《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1论点摘编27、《以生命叩击历史》 《文艺报》2001·6·3028、《说出一点别人没有见到的东西来》 《厦门晚报》2001·12·12002年 29、《文学研究中的思维逻辑误区》 《文学评论》2002·230、《美学推进与哲学语境的转换》 上海《学术月刊》2002·931、《规范学术的要则》 《学术界》2002·332、《科学主义潮中的学衡派》 《吉首大学学报》2002·233、《文学:面对现实的思考》 《东南学术》2002·134、《世纪之交的美学审视》 《厦门日报》2002·2·272003年 35、《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拓展》 《文艺报》2003·1·436、《新人文主义与中国格律诗派的 缘起》 《文史哲》2003·337、《科学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写实主义》《现代中国文学传统》 南京大学中文系编38、《科学与人文:鲁迅早期的价值取向》 《厦门大学学报》2003·239、《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 《文艺争鸣》2003·340、《论艺术的抽象》 《海南师院学报》2003·441、《鲁迅与梁实秋论战的另一起因》 《粤海风》2003·542、《纯净的诗歌之爱》 《厦门日报》2003·11·1543、《从体制中突围》(5人座谈纪要) 《社会科学报》2003·12·42004年 44、《美学的浪漫主义与政治学的浪漫主义》 上海《学术月刊》2004·4《新华文摘》2004年13期 全文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4期全文转摘45、《再论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2004·346、《科学主义与茅盾早期文学选择》  《厦门大学学报》2004·447、《对缪斯女神的爱》  《厦门文学》2004·148、《“半边鱼”序》 《半边鱼》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版49、《诗的审美构成》《潮声――厦门大学人文讲演录》黄山书社2004年版50、《中国现代文学中古典主义的历史定位》  《文艺研究》2004·6《新华文摘》2005、5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5、1全文转载2005年 51、《新人文主义与闻一多》 《江南大学学报》2005、152、《徐志摩论科学与人文》 《福建论坛》2005、453、《人文精神与社会进步――王蒙访谈录》 《厦门文学》2005、154、《徐志摩后期美学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倾向》《厦门大学学报》2005、5 2006年 55、《梁实秋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厦门大学学报》2006、456、《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交错中的中国文学写实主义》上海《学术月刊》2006、457、《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吉首大学学报》2006、258、《高云览文学批评简论》 《厦门文学》2006、62007年 59、《论鲁迅前期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念》 《厦门大学学报》2007、3《新华文摘》2007、16论点摘编《人大复印-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11全文转摘60、《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与梁实秋》《梁实秋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7版2008年 61、《现代性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天津社会科学》2008、2《人大复印-美学》2008、6全文转摘62、《文学生态的概念提出与内涵界定》 《南方文坛》2008、363、《命题预设与史实语境》 《学术月刊》2008、6《新华文摘》2008、17论点摘编64、《林语堂与梁实秋美学观念之辨异》 《福建论坛》2008、365、《博士论文的抄袭现象应引起重视》 《学术界》2008、4国内各大网站均加转摘 2009年 66、《现代性视野中“创世纪诗刊”的诗学观》 《厦门大学学报》2009、167、《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阿Q正传”新论》《文艺研究》2009、8《新华文摘》2010、3《人大复印-现当代文学》2010、1《高校学术文摘》2009、6 均“全文转摘”68、《论林庚的诗化语言策略》 《东南学术》2009、669、《钱钟书论黑格尔》 《钱钟书和他的时代》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010年 69、《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倾向》 《天津社会科学》2010、170、《文化守成主义与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倾向》 《江汉论坛》2010、271、《国学思潮是现代性推进的合力之一》 《东南学术》2010、272、《传记文学与创作主体的自由》 《厦门文学》2010、373、《古典主义思潮的排斥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欠缺》 《文艺争鸣》2010、774、《作为文学批评家的高云览》 《厦门文学》2010、775、《沈从文的生命沉思与抽象追求》 《厦门大学学报》2010、676、《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 《天津社会科学》2010、62011年 77、《卢梭美学视点中的沈从文》 《学术月刊》2011、1

《宋代交通史》(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004-2008“中国中古时期文书传递与信息沟通研究”(负责子课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主持)2006-2009《北宋名臣——余靖》(独立承担),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2005-2006“唐宋时期南方地区交通研究”(独立承担),中国博士後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0-2002“中国10到14世纪岭南之经略及区域社会变迁研究”,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BZS039,批准经费15万元。《7—16世纪中国南部边疆与海洋经略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批准号12JZD013,批准经费80万元。主要著作:1、《宋史研究丛稿》,(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版。2、《唐宋时期南方地区交通研究》,(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7月版。3、《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4、《北宋名臣——余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5、《中国大运河史》(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10月出版。6、《顿挫中嬗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西苑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主要论文:1、《宋代书判拔萃科考》,《历史研究》2006年第2期。又载於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赵宋当朝盛世说之造就及其影响——宋朝“祖宗家法”与“嘉祐之治”新论》,《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3、《宋代急脚递考》,《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又载於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1年第3期。4、《唐宋驿传制度变迹探略》,《燕京学报》新十七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5、《南宋摆铺创置时间考辨》,《文史》第63辑,中华书局2003年5月版。6、《宋代递铺种类考辨》,《文史》第51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出版。7、《南宋对邮传之整饬与更张述论——兼谈朝廷与岳飞军前诏奏往来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又载於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1期。8、《关於南宋斥堠铺、摆铺的几个问题》,《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9、《“嘉祐之治”问题探论》,《学术月刊》2004年第9期。又载於《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10、《“爱元祐”与“遵嘉祐”——对南宋政治指归的一点考察》,《学术研究》2005年第11期。又载於《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一辑),巴蜀书社2006年8月版。11、《宋代文化政策宽明原因新探》,《河北学刊》2001年第5期。12、《金字牌递创设时间小考》,《江海学刊》1998年5期。13、《略谈<参天台五台山记>的史料价值》,《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又载於姜锡东、李华瑞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七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14、《参天台五台山记中的驿传与文牒》,《文献》2005年第4期。15、《<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所见的北宋乘轿风俗》,《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2期。16、《唐宋地志所记“四至八到”为道路里程考证》,《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4期。17、《地方志与域外汉籍:解开宋代驿传制度奥秘的钥匙——兼谈正史、政书、类书等文献对宋代典章制度记载之局限性》,(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2),2007年6月。18、《宋代交通史研究资料概说》,(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2),2007年6月。19、《唐宋中国交通中心之南移及其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南北差别形成原因的一种解释》,(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3),2007年12月。20、《宋代西南地区交通述略》,(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3),2007年12月。21、《宋代文书传递制度述论》,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2、《宋代南方陆路交通干线沿革述考》,张其凡、范立舟主编《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续编)(纪念陈乐素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版。23、《宋代驿传制度研究之回顾与反思》,包伟民主编《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版。24、《宋代驿券考略》,《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前沿研究》(中国博士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25、《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浅论》,《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八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26、《宋代关津管理制度初探》,《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第2期。27、《宋朝对边塞进出境人员及贸易的管理》,《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28、《运河与两宋国计论略》,《徐州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29、《从宋、金国力对比看绍兴和议的签订》,《徐州师大学报》1997年第2期。30、《纵横家学说探论》,《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31、《宋代佛教的俗化》,《杭州研究》1996年第2期。32、《欧阳修与佛教关系之一辨》,《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3期。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5-712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5-1323/N《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5-711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5-1322/C都属于一般性的学术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官网订购服务

期刊信息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英文名称:Journ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出刊周期:季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言种类:中文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16X国内统一刊号:CN 43-1449/R现用刊名: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曾用刊名: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时间:2004

医药、卫生R综合性医药卫生中华医学杂志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第一军医大学学报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广东医学上海医学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新医学天津医药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的确是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2015),即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官网订购服务

你打电话咨询不就可以了

去西北师范大学论坛问问吧 百度搜索第一个,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988XCN: 62-1087/N邮发代号: 54-5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甘肃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42《西北师大学报》 刊物创办后,也就有了相应的编辑出版机构。刊名随校名几经变更,编辑机构也逐步完善、正规。近年来,为了保证和提高刊物质量,学校不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目前,学报编辑部设办公室、社会科学版编辑室、自然科学版编辑室和资料室,共有编辑11人。编辑中有编审(教授)6人,副编审5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7人,涉及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资源环境等专业方向,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科覆盖面较广。截止目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出版49卷223期,《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出版48卷164期,成为反映学校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园地,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统计截止2012年6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官网订购服务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中文核心的,但是要注意是自然科学版ISSN:1001-6600CN:45-1067/N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出版周期:季刊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一定要注意,优助提醒现在综合刊和增刊很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它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当时刊名为《科学论文集》,为文理科综合版。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并成立了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1960年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后被迫停刊,1972年复刊,又名《广西师院》。1978年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仍为文理综合版。1979年文理分离,成为独立的季刊。1984年正式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起在国际范围内公开发行,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创刊50多年来,学报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专业点和学术力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为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繁荣和积累祖国的优秀文化,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是以“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广西”为理念,努力开拓创新,严格质量管理,进行高标准、高品位、有特色的目标建设,为中国学术期刊增光添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了探索真理、繁荣学术研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思想。办刊特色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师范性。学报刊载的论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主要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论文。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特色栏目)、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含课程研究、教学论研究、教育经济史研究等子栏目)、历史研究(含太平天国史研究、经济史研究、世界史研究等子栏目)等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些在国内具有特色的栏目,如“经济法研究”、“美学研究”、“文选研究”、“课程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桂林文化城研究”、“东南亚研究”、“宗法研究”等等。同时,学报努力破除封闭办刊的模式,注重策划意识,加大组稿力度,实施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的用稿制度,着力组发国内外相关国家级、省部级等基金项目稿,发表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教授的优秀论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由于办刊品位较高,编辑规范,印制精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多次获得出版管理部门和期刊组织的表彰。1991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 2005年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期刊定量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正式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