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北京农学院学报编辑部

发布时间:

北京农学院学报编辑部

和普通的一样

官方的我就不给你解释了 你自己去看看吧北农的硬件设施是不错的 至少全学校都是无线网络覆盖了 再开学 全校是一卡通全部畅通了 你在哪只要拿卡就能办事 学习这方面就不说了 不好过的科目很少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始建于1958年。现开设15个二级学院、部,24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现有各类学生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56人,已形成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地处回龙观文化区北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东侧,毗邻八达岭高速公路。学校占地面积1080亩。学校现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基础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4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动物医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园艺等6个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建设专业,园艺专业、动物医学专业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有1个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和2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5个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社科研究基地。

序号 期刊名称 刊频 ISSN CN 收录年代 扩刊版影响因子 北京农学院学报 季刊 1002-3186 11-2156/S 1983-2014 720

北京农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其历史可追溯到始建于1956年的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1958年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1年迁入现址,1965年升格为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现址建立北京农学院, 199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良好”成绩。学校设生物技术系、植物科学技术系、动物科学技术系、经济贸易系、园林系、食品科学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和外语教学部等9个系、部,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3个二级学院。现有22个本科专业,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基础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为市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学校有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兽医学(中兽药)实验室,1个市级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和2个市级学术创新团队。设有都市农业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果树研究所、禽病研究所、饲料研究所、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传统中兽医国际培训中心等7 个科研机构。学校地处北京北郊,南邻回龙观文化小区,北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幽雅,被授予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建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建立了71个稳定的校外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图书馆藏书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与20余家单位建立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关系。建成校园局域网,有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风雨操场和全塑胶标准田径场等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定期公开出版《北京农学院学报》。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2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133人,占教师总数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65%。学校现有各类学生近8000人,其中研究生156人,已形成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以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合格人才为根本任务,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建校50年以来,已为北京地区和部分省(市)培养各类人才3万多人,大部分已成为基层生产、科研、管理的骨干,不少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针对北京都市型郊区经济的诸多特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教兴农、科教兴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五”期间,学校科研立项377项,师生发表论文1142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和技术推广奖13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兴农奖项34项次。学校连续3年获全国“科教兴村试点工程先进集体”。200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产学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先进集体”、北京市“产学研先进集体”、北京市“支援山区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与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了合作关系。2002年启动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合作“3+1”培养模式,2006年秋,首批45位学生已赴英国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多次在北京市的各项竞赛中获得荣誉。学生社会实践获得“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连续4年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2年获得社会实践首都贡献奖,2005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以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专业为重点,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基地,科研成果转化与农业新技术服务基地,国内外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交流的窗口与平台,争取在2020年前把学校建设成为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

5月28日 17:00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农林本科学校。其历史可追溯到始建于1956年的河北通州农业学校,1958年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1年迁入现址,1965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现址建立北京农学院, 199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学校由生物技术系、植物科学技术系、动物科学技术系、经济贸易系、园林系、食品科学系、基础科学系、政法系等8个系,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3个二级学院和外语教学部组成。现有20个本科专业,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基础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为市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果树研究所、禽病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都市农业研究所和传统中兽医国际培训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校地处北京北郊,南邻回龙观文化小区,北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幽雅,被授予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建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其中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有近70个稳定的校外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图书馆馆藏书近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与20余家单位建立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关系。建成校园局域网,有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和全塑胶标准田径场等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定期公开出版“北京农学院学报”。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71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121人,占教师总数3%;博士37人,硕士180人,占教师总数5%。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7072人。其中:本科生5440人,各类研究生79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1211人,成人教育学生342人。已形成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以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合格人才为根本任务,形成了 “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1978年以来,已为北京地区和部分省(市)培养各类人才万余人,大部分已成为基层生产、科研、管理的骨干,不少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针对北京都市型郊区经济的诸多特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教兴农、科教兴村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学校连续3年获全国“科教兴村试点工程先进集体”。继2002年获 “产学研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又获“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先进集体”、北京市“产学研先进集体”、北京市“支援山区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式社会化办学,重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与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国际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合作“3+1”培养模式已启动,112名学生正在学校国际学院学习。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北京市的各项竞赛中获得殊荣。学生社会实践获得“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学校被授予“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21世纪前10年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北京农学院建设成为在北京市属高校中以农科特色为主,兼有工、经、管、法、文、理等类专业,具有鲜明特色,部分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农林大学。北京正规的大学可多了~~~~~~

外地的动医专业考这个北京农学院好考么

北京农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哪

北京农学院在昌平回龙观,设有本科和专科地址: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电话:(010) 8079 9313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其历史可追溯到始建于1956年的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1958年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1年迁入现址,1965年升格为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现址建立北京农学院。学校地处回龙观文化区北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东侧,毗邻八达岭高速公路。校园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校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幽雅,是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并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首都精神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学校现有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城乡发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生物技术系、动物科学技术系、园林系、食品科学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等13个二级学院、系、部。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基础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3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医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园艺等5个本科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建设专业,园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有校外6大产学研基地、1个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和1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基地。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4个北京市级重点学科;有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兽医学(中兽药)实验室,1个市级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设有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国—加拿大安全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有教师400余人,教授45人,副教授13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16%。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5个。学校现有各类学生8000余人,已形成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建校52年来,已为北京地区和部分省(市)培养各类优秀人才3万多人,大部分已成为基层生产、科研、管理的骨干,其中一批人已经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主动服务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教兴农工作,定期公开出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农学院学报》。近五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0多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推广科技成果100项。科技经费从800万增加到4100万。培训农村科技骨干8千余人、农民3万余人。学校曾连续3年获全国“科教兴村试点工作先进集体”。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走向国际。五年来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的7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派出28名教师和200余名优秀学生赴美国、日本、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学习。组织66个代表团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接待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代表团来校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哈珀�6�1亚当斯大学学院合作创建“3+1”培养模式,积极开展“2+1”模式的学生赴美国研修项目。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以农为本、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以及“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当前,全体“北农人”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基地、科研成果转化与农业新技术服务基地、国内外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交流的窗口与平台,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

北京农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哪儿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北农路7号方案 1: [换乘 1 次] 先乘 123(东直门-金五星百货城) 在 青年沟东口 站上车, 在 马甸桥南 站下车; 最后换乘 919支(德胜门-康西草原) 在 马甸桥南 站上车, 在 京昌路回龙观 站下车; 全程约3公里。 方案 2: [换乘 2 次] 先乘 123(东直门-金五星百货城) 在 青年沟东口 站上车, 在 黄寺大街西口 站下车; 换乘 670(德胜门西-百善镇政府) 在 马甸桥南 站上车, 在 朱辛庄 站下车; 最后换乘 442(城铁龙泽苑站-城铁龙泽苑站) 在 朱辛庄 站上车, 在 北京农学院 站下车; 全程约20公里。 方案 3: [换乘 2 次] 先乘 117(红庙路口东-五路居) 在 和平里商场 站上车, 在 和平东桥 站下车; 换乘 735(郁金香花园南门-海淀桥东) 在 和平东桥 站上车, 在 马甸桥北 站下车; 最后换乘 344(德胜门西-二六一医院) 在 马甸桥北 站上车, 在 朱辛庄 站下车; 全程约5公里。 方案 4: [换乘 2 次] 先乘 119(地坛西门-芍药居) 在 青年沟东口 站上车, 在 中日医院 站下车; 换乘 379(左家庄-育新小区) 在 中日医院 站上车, 在 北沙滩桥北 站下车; 最后换乘 670(德胜门西-百善镇政府) 在 北沙滩桥北 站上车, 在 朱辛庄 站下车; 全程约8公里。 方案 5: [换乘 2 次] (点击查图)先乘 119(芍药居-地坛西门) 在 青年沟东口 站上车, 在 和平西街 站下车; 换乘 123(东直门-金五星百货城) 在 和平西街 站上车, 在 黄寺大街西口 站下车; 最后换乘 670(德胜门西-百善镇政府) 在 马甸桥南 站上车, 在 朱辛庄 站下车; 全程约8公里。 方案 6: [换乘 2 次] 先乘 674(北京华侨城南站-惠新东桥南) 在 和平里商场 站上车, 在 对外经贸大学 站下车; 换乘 379(左家庄-育新小区) 在 对外经贸大学 站上车, 在 北沙滩桥北 站下车; 最后换乘 670(德胜门西-百善镇政府) 在 北沙滩桥北 站上车, 在 朱辛庄 站下车; 全程约4公里。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始建于1958年。现开设15个二级学院、部,24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现有各类学生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56人,已形成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地处回龙观文化区北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东侧,毗邻八达岭高速公路。学校占地面积1080亩。学校现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基础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4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动物医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园艺等6个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建设专业,园艺专业、动物医学专业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有1个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和2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5个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社科研究基地。

孩子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我们那的一般是模拟成绩加上50分左右就是高考成绩,还有我们班北京的比较低的分好像是425,你真该加油了,你这成绩怕是考北农的专科的赶脚,所以你要加油了,北农欢迎你

昌平区回龙观朱辛庄

北京农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哪里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其历史可追溯到始建于1956年的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1958年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1年迁入现址,1965年升格为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现址建立北京农学院, 199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良好”成绩。学校设生物技术系、植物科学技术系、动物科学技术系、经济贸易系、园林系、食品科学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和外语教学部等9个系、部,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3个二级学院。现有22个本科专业,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基础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为市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学校有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兽医学(中兽药)实验室,1个市级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和2个市级学术创新团队。设有都市农业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果树研究所、禽病研究所、饲料研究所、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传统中兽医国际培训中心等7 个科研机构。学校地处北京北郊,南邻回龙观文化小区,北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幽雅,被授予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建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建立了71个稳定的校外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图书馆藏书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与20余家单位建立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关系。建成校园局域网,有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风雨操场和全塑胶标准田径场等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定期公开出版《北京农学院学报》。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2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133人,占教师总数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65%。学校现有各类学生近8000人,其中研究生156人,已形成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以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合格人才为根本任务,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建校50年以来,已为北京地区和部分省(市)培养各类人才3万多人,大部分已成为基层生产、科研、管理的骨干,不少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针对北京都市型郊区经济的诸多特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教兴农、科教兴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五”期间,学校科研立项377项,师生发表论文1142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和技术推广奖13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兴农奖项34项次。学校连续3年获全国“科教兴村试点工程先进集体”。200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产学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先进集体”、北京市“产学研先进集体”、北京市“支援山区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与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了合作关系。2002年启动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合作“3+1”培养模式,2006年秋,首批45位学生已赴英国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多次在北京市的各项竞赛中获得荣誉。学生社会实践获得“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连续4年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2年获得社会实践首都贡献奖,2005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以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专业为重点,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基地,科研成果转化与农业新技术服务基地,国内外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交流的窗口与平台,争取在2020年前把学校建设成为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

序号 期刊名称 刊频 ISSN CN 收录年代 扩刊版影响因子 北京农学院学报 季刊 1002-3186 11-2156/S 1983-2014 72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