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应用生物与环境生物学学报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应用生物与环境生物学学报投稿经验

1、《生物学杂志》是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理、生化、遗传、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以及大中专院校生物教学等方面的经验介绍。主要栏目有: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开发与应用、技术方法、教学研究等。对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论文、获省、部级以上资助项目的科研成果论文将优先发表。   2、来稿要求文字简练、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题名应简洁恰当,中文名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名也应尽量控制在10个实词,尽量避免不常见的缩写。每篇论文(包括文献和摘要)不超过4000字为宜。来稿应有中英文题名、摘要(中、英文摘要要求300字左右,以第三人称表述)、关键词 (一般选择通用性强的词,控制在3-5个)、作者单位(中英文)及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有查阅条件的作者请注明中图分类号及文献标识码。  3、文稿要求用字规范,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文稿中公式、外文字母、化学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要准确工整,生物的属、种是拉丁文的应在其下划一横线,以示排斜体。   4、文中只附必要的图和表,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表格一律用三线表,图稿一律用绘图纸,墨色要黑,线条要匀,照片清晰度高,图表要有中英文对照说明。本刊只接受本网站投稿系统的电子文稿,请先在我们网站注册,由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即可将稿件上传到我们的投稿系统数据库中。5、文稿的第一页注脚处,请注明科研项目来源,并附课题编号及资助情况(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发展基金、重点实验室资助等)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包括指导老师)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等情况。  6、参考文献仅限公开发表的,主要的。其排列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前后顺序,不分文种,限20篇以内。( 参考文献类型为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排列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文章、报纸文章、标准,排列格式如下: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J]、[N]、[S]),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利[P],排列格式如下:序号,专利所有者,文献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被思博网,CEPS收录,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为弘扬作者的学术思想和成果,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清。本刊发表的文章均被认为已获得作者的无稿酬提供情报检索、摘录、转载的许可。   8、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删改,一年刊登期内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不退,请自留底稿。  9、为保证来稿的学术质量,对作者及本刊负责,参照我国有关期刊审稿办法,均收取每篇稿件50元审稿费,编辑部在1个月内给予答复。   10、本刊注重年轻作者的培养与扶植,欢迎您推荐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毕业论文,我刊将竭诚为您提供服务 。

答:通常一个杂志社包含许多生物学杂质,我这里提供给你网址,你自己寻找它们的生物学类期刊。 昆虫知识,昆虫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物学杂志等,几乎所有的中国生物类杂志均在其中!台湾的zoological studies,在东南亚也比较厉害!世界著名的有 (这是世界最强的,兼并了许多中型杂志社) (植物保护,农林,资料深度不高,但是非常广泛)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如果不是要求必须发专刊,可在我们刊物发表,有收录环保类文章很多多的

核心期刊《安徽农业科学》我可以发,见我的用户名,163的邮箱。

应用生物与环境生物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农学类的农业科学,生物类的生物过程,审稿周期都是在半个月之内,但是也是要看文章质量的

需要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中文稿件须附英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国内英文稿件须附中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稿件按书写顺序由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CLC)、上述内容相应的英文部分(中文稿件)或中文部分(英文稿件)、正文(含图表)、致谢、文献、图版等组成。 题名须准确、简明。作者是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中国作者的英译名用汉语拼音(见GB/T 16159-1996)。摘要具有独立引用的价值,第三人称行文,研究论文以“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顺序表述,中文稿件的英文摘要适当详于中文摘要。关键词4~8个,具有规范词、主题性、代表性和检索性。 前言简要说明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具有足够信息,并具重复操作性。重要结果用“原始数据”,一般性结果用“总结数据”(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或“转换数据”(如百分数),正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讨论与结论侧重点分别在于描述说明、比较阐释和论点前景。 图表具有“自明性”,中文稿件的图表文字采用中、英文对照或直接使用国际通用符号。表采用Word或Excel表格形式(不用划线或图片形式)。线条图(如函数图、直方图、示意图、流程图等)采用Word、Excel或相关软件制作的矢量图(不用扫描图或抓图形式)。照片图要非常清楚,其中文字重新植入,以线段比例尺表示实际尺寸(不用“×1000”类似形式)。图表一般在文中第一次提及段落后插入。 参考文献选用原则为充分必要、密切相关、公开出版、完整准确、亲自阅读,避免盲目多引、随意转引、过度自引、故意漏引等。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在文中出现先后编号和排序。未公开文献不进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以脚注方式使用。要求:① 参考文献作者全部列出(不用“等”或“et ”省略),且作者姓前名后,姓全称名简写,不用缩写点,注意分清国外作者的姓和名;② 书名英文除专有名词外,首词、实词的首字母大写,论文题名英文除专有名词外,仅首词的首字母大写;③ 刊名英文斜体,按缩写规则缩写;④ 引用国内专着和期刊文献时,无论原文是中文还是英文,均采用英文数据着录(但原文无英文数据则保留中文、不必自行翻译),同时用“( )”着录出作者中文姓名、中文刊名、中文地名和出版社名以与国外专着和期刊相区别。 稿件依照《GB 3100~3102-93 量与单位》使用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如:量符号用斜体,图表中尽量用“量符号/单位符号”表示数据,英文缩略语可在行文中使用,但一般不作量符号,故用正体;组合单位各成分间、数值与单位符号(包括℃)间都要空1格等。此外,表示物质构型、构象、旋光性、取代基位置的字母用斜体。拉丁学名中属及以下的如属名、种名、变种名用斜体,属名首字母大写,但属以上(不含属)的拉丁名、定名人、“”、“”、“”、“”等用正体;拉丁学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使用可简写属名为首字母,并加点。基因名称用斜体,限制性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

应用生物与环境生物学学报投稿

需要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中文稿件须附英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国内英文稿件须附中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稿件按书写顺序由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CLC)、上述内容相应的英文部分(中文稿件)或中文部分(英文稿件)、正文(含图表)、致谢、文献、图版等组成。 题名须准确、简明。作者是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中国作者的英译名用汉语拼音(见GB/T 16159-1996)。摘要具有独立引用的价值,第三人称行文,研究论文以“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顺序表述,中文稿件的英文摘要适当详于中文摘要。关键词4~8个,具有规范词、主题性、代表性和检索性。 前言简要说明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具有足够信息,并具重复操作性。重要结果用“原始数据”,一般性结果用“总结数据”(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或“转换数据”(如百分数),正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讨论与结论侧重点分别在于描述说明、比较阐释和论点前景。 图表具有“自明性”,中文稿件的图表文字采用中、英文对照或直接使用国际通用符号。表采用Word或Excel表格形式(不用划线或图片形式)。线条图(如函数图、直方图、示意图、流程图等)采用Word、Excel或相关软件制作的矢量图(不用扫描图或抓图形式)。照片图要非常清楚,其中文字重新植入,以线段比例尺表示实际尺寸(不用“×1000”类似形式)。图表一般在文中第一次提及段落后插入。 参考文献选用原则为充分必要、密切相关、公开出版、完整准确、亲自阅读,避免盲目多引、随意转引、过度自引、故意漏引等。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在文中出现先后编号和排序。未公开文献不进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以脚注方式使用。要求:① 参考文献作者全部列出(不用“等”或“et ”省略),且作者姓前名后,姓全称名简写,不用缩写点,注意分清国外作者的姓和名;② 书名英文除专有名词外,首词、实词的首字母大写,论文题名英文除专有名词外,仅首词的首字母大写;③ 刊名英文斜体,按缩写规则缩写;④ 引用国内专着和期刊文献时,无论原文是中文还是英文,均采用英文数据着录(但原文无英文数据则保留中文、不必自行翻译),同时用“( )”着录出作者中文姓名、中文刊名、中文地名和出版社名以与国外专着和期刊相区别。 稿件依照《GB 3100~3102-93 量与单位》使用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如:量符号用斜体,图表中尽量用“量符号/单位符号”表示数据,英文缩略语可在行文中使用,但一般不作量符号,故用正体;组合单位各成分间、数值与单位符号(包括℃)间都要空1格等。此外,表示物质构型、构象、旋光性、取代基位置的字母用斜体。拉丁学名中属及以下的如属名、种名、变种名用斜体,属名首字母大写,但属以上(不含属)的拉丁名、定名人、“”、“”、“”、“”等用正体;拉丁学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使用可简写属名为首字母,并加点。基因名称用斜体,限制性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

差不多

应用生物与环境生物学学报

如果不是要求必须发专刊,可在我们刊物发表,有收录环保类文章很多多的

中文稿件须附英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国内英文稿件须附中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稿件按书写顺序由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CLC)、上述内容相应的英文部分(中文稿件)或中文部分(英文稿件)、正文(含图表)、致谢、文献、图版等组成。 题名须准确、简明。作者是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中国作者的英译名用汉语拼音(见GB/T 16159-1996)。摘要具有独立引用的价值,第三人称行文,研究论文以“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顺序表述,中文稿件的英文摘要适当详于中文摘要。关键词4~8个,具有规范词、主题性、代表性和检索性。 前言简要说明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具有足够信息,并具重复操作性。重要结果用“原始数据”,一般性结果用“总结数据”(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或“转换数据”(如百分数),正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讨论与结论侧重点分别在于描述说明、比较阐释和论点前景。 图表具有“自明性”,中文稿件的图表文字采用中、英文对照或直接使用国际通用符号。表采用Word或Excel表格形式(不用划线或图片形式)。线条图(如函数图、直方图、示意图、流程图等)采用Word、Excel或相关软件制作的矢量图(不用扫描图或抓图形式)。照片图要非常清楚,其中文字重新植入,以线段比例尺表示实际尺寸(不用“×1000”类似形式)。图表一般在文中第一次提及段落后插入。 参考文献选用原则为充分必要、密切相关、公开出版、完整准确、亲自阅读,避免盲目多引、随意转引、过度自引、故意漏引等。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在文中出现先后编号和排序。未公开文献不进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以脚注方式使用。要求:① 参考文献作者全部列出(不用“等”或“et ”省略),且作者姓前名后,姓全称名简写,不用缩写点,注意分清国外作者的姓和名;② 书名英文除专有名词外,首词、实词的首字母大写,论文题名英文除专有名词外,仅首词的首字母大写;③ 刊名英文斜体,按缩写规则缩写;④ 引用国内专着和期刊文献时,无论原文是中文还是英文,均采用英文数据着录(但原文无英文数据则保留中文、不必自行翻译),同时用“( )”着录出作者中文姓名、中文刊名、中文地名和出版社名以与国外专着和期刊相区别。 稿件依照《GB 3100~3102-93 量与单位》使用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如:量符号用斜体,图表中尽量用“量符号/单位符号”表示数据,英文缩略语可在行文中使用,但一般不作量符号,故用正体;组合单位各成分间、数值与单位符号(包括℃)间都要空1格等。此外,表示物质构型、构象、旋光性、取代基位置的字母用斜体。拉丁学名中属及以下的如属名、种名、变种名用斜体,属名首字母大写,但属以上(不含属)的拉丁名、定名人、“”、“”、“”、“”等用正体;拉丁学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使用可简写属名为首字母,并加点。基因名称用斜体,限制性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简报是核心期刊摘自2008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五版)》。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化学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工程 农业环境保护(改名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化工环保 工业水处理 海洋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监测 环境科学与技术 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态环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自然灾害学报 水资源保护 要查询影响因子,可在baidu中输入:“环境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查询”

应用与生物环境学报投稿

中文稿件须附英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国内英文稿件须附中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稿件按书写顺序由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CLC)、上述内容相应的英文部分(中文稿件)或中文部分(英文稿件)、正文(含图表)、致谢、文献、图版等组成。 题名须准确、简明。作者是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中国作者的英译名用汉语拼音(见GB/T 16159-1996)。摘要具有独立引用的价值,第三人称行文,研究论文以“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顺序表述,中文稿件的英文摘要适当详于中文摘要。关键词4~8个,具有规范词、主题性、代表性和检索性。 前言简要说明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具有足够信息,并具重复操作性。重要结果用“原始数据”,一般性结果用“总结数据”(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或“转换数据”(如百分数),正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讨论与结论侧重点分别在于描述说明、比较阐释和论点前景。 图表具有“自明性”,中文稿件的图表文字采用中、英文对照或直接使用国际通用符号。表采用Word或Excel表格形式(不用划线或图片形式)。线条图(如函数图、直方图、示意图、流程图等)采用Word、Excel或相关软件制作的矢量图(不用扫描图或抓图形式)。照片图要非常清楚,其中文字重新植入,以线段比例尺表示实际尺寸(不用“×1000”类似形式)。图表一般在文中第一次提及段落后插入。 参考文献选用原则为充分必要、密切相关、公开出版、完整准确、亲自阅读,避免盲目多引、随意转引、过度自引、故意漏引等。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在文中出现先后编号和排序。未公开文献不进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以脚注方式使用。要求:① 参考文献作者全部列出(不用“等”或“et ”省略),且作者姓前名后,姓全称名简写,不用缩写点,注意分清国外作者的姓和名;② 书名英文除专有名词外,首词、实词的首字母大写,论文题名英文除专有名词外,仅首词的首字母大写;③ 刊名英文斜体,按缩写规则缩写;④ 引用国内专着和期刊文献时,无论原文是中文还是英文,均采用英文数据着录(但原文无英文数据则保留中文、不必自行翻译),同时用“( )”着录出作者中文姓名、中文刊名、中文地名和出版社名以与国外专着和期刊相区别。 稿件依照《GB 3100~3102-93 量与单位》使用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如:量符号用斜体,图表中尽量用“量符号/单位符号”表示数据,英文缩略语可在行文中使用,但一般不作量符号,故用正体;组合单位各成分间、数值与单位符号(包括℃)间都要空1格等。此外,表示物质构型、构象、旋光性、取代基位置的字母用斜体。拉丁学名中属及以下的如属名、种名、变种名用斜体,属名首字母大写,但属以上(不含属)的拉丁名、定名人、“”、“”、“”、“”等用正体;拉丁学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使用可简写属名为首字母,并加点。基因名称用斜体,限制性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

综合性大学的学报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 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 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 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Q94--植物学 1、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 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研究 6、植物学通报 7、武汉植物学研究 8、菌物学报 9、植物研究 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广西植物 Q95/96--动物学/昆虫学类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 7、昆虫知识 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 10、四川动物 下面还有一些是农业和食品的看能不能靠上第六编 农业科学S--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华北农学报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安徽农业科学 18、上海农业学报 19、中国农学通报 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江苏农业科学 25、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 4、土壤通报 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水土保持通报 7、水土保持研究 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生态环境 10、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灌溉排水学报 3、农业机械学报 4、节水灌溉 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农机化研究 8、中国农机化 S3,5--农学、农作物 S4--植物保护 1、植物病理学报 2、中国生物防治 3、植物保护学报 4、植物保护 5、农药 6、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7、植物检疫 8、中国植保导刊 S6--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北方园艺 5、食用菌学报 6、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 8、中国南方果树 S7--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7、浙江林学院学报 8、西北林学院学报 9、世界林业研究 10、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1、竹子研究汇刊 12、中国森林病虫 13、林业资源管理 14、浙江林业科技 15、林业实用技术 S8--畜牧、动物医学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 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S9--水产、渔业TS2--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 6、食品科技 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8、中国乳品工业 9、食品工业 10、茶叶科学 11、食品与机械 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中国调味品 14、粮食与油脂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 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18、中国食品学报 19、中国酿造 20、食品研究与开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