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期刊金融电子化

发布时间:

金融电子化期刊

呵呵 这个问题很简单 越八卦的越有人喜欢看 大家都上面很无聊 宣传册 就是一些新闻报子看一下

金融类期刊比较多。时代金融,西南金融等杂志,都可以安排发稿。欢迎合作联系。

《金融时报》、《金融电子化》。

期刊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杂志(大16开,全彩铜板纸,月刊)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是中国金融信息科技主导期刊,自1993年以来,得到了金融机构和各界朋友的大力协助。《金融电子化》的办刊宗旨是面向金融界和计算机与通信产业界,为中国的金融电子和电子产业服务。其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我国金融信息化的主题,探讨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战略方针;沟通我国金融界和国内计算机与通信产业界的联系; 开展有关的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在金融界推广普及计算机与通信应用技术知识;向计算机与通信产业界介绍金融科技发展形势及“金系列”工程发展动态;介绍电子信息产业的有关政策法规与技术信息;报道计算机与通信行业动态及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等。主要栏目有:领导论坛、专家论坛、热点报道、新观察、产品与技术、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应用与技巧、特别企划、业界访谈、新动态。《金融电子化》立足金融界,面向相关行业,力争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与各界朋友齐心协力,共求发展。

呵呵 这个问题很简单 越八卦的越有人喜欢看 大家都上面很无聊 宣传册 就是一些新闻报子看一下

金融类期刊比较多。时代金融,西南金融等杂志,都可以安排发稿。欢迎合作联系。

金融电子化核心期刊

报刊代号 报刊名称 发行地 刊期 出版日期 整订 单价 1-120 财经时报 广州 周报 周1 月价 ¥40 订阅 1-124 金融时报 广州 日报 每日 月价 ¥00 订阅 1-153 中国财经报 北京 周5 周23456 月价 ¥50 订阅 1-216 中国城乡金融报 长沙 周5 周12345 月价 ¥20 订阅 2-131 银行家 北京 月刊 每月5日 季价 ¥00 订阅 2-207 商业时代 北京 旬刊 月30 季价 ¥00 订阅 2-251 经济研究 北京 月刊 每月20日 季价 ¥50 订阅 2-287 中外企业家 北京 月刊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2-402 金融与保险 北京 月刊 每月17日 季价 ¥00 订阅 2-407 财政与税务 北京 月刊 每月17日 季价 ¥50 订阅 2-496 中国金融 北京 半月 每月16日 季价 ¥00 订阅 2-520 商学院 北京 月刊 每月8日 季价 ¥00 订阅 2-635 中国金融家 北京 月刊 每月5日 季价 ¥00 订阅 2-707 国际融资 北京 月刊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2-728 中国证券期货 北京 月刊 每月10日 季价 ¥00 订阅 2-791 经纪人 北京 月刊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2-831 商务周刊 北京 半月 每月20日 季价 ¥00 订阅 2-840 经济科学 北京 双月 双月20日 半年价 ¥00 订阅 2-847 国际贸易问题 北京 月刊 每月6日 季价 ¥00 订阅 2-863 中国改革 北京 月刊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2-992 复印报刊资料工会工作 北京 双月 双月9日 半年价 ¥00 订阅 3- 90 上海金融报 上海 周2 周25 月价 ¥00 订阅 4-524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 月 每月28日 季价 ¥00 订阅 4-544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 月 每月25日 季价 ¥00 订阅 4-547 沪港经济 上海 月 每月5日 季价 ¥00 订阅 6- 49 大众投资指南 天津 月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6- 84 环渤海经济了望 天津 月 每月25日 季价 ¥00 订阅 8-260 金融队伍建设 沈阳 月 每月10日 季价 ¥50 订阅 12- 83 现代商业银行 长春 月 每月15日 季价 ¥00 订阅 16-114 北方经济(汉) 呼和浩特 月 每月10日 季价 ¥00 订阅 18-273 金融教学与研究 保定 双月 双月25日 半年价 ¥00 订阅 22- 60 经济问题 太原 月 每月25日 季价 ¥00 订阅 23-327 经济观察报 广州 周报 周1 月价 ¥30 订阅 28-250 现代经济探讨 南京 月 每月20日 季价 ¥00 订阅 28-254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南京 双月 单月28日 半年价 ¥00 订阅 32- 27 财经论丛 杭州 双月 单月10日 半年价 ¥00 订阅 34- 3 中国经济问题 三明 双月 单月20日 半年价 ¥00 订阅 34- 40 发展研究 福州 月刊 每月20日 季价 ¥00 订阅 34- 70 管理与财富 福州 月刊 每月5日 季价 ¥00 订阅 36-160 金融理论与实践 郑州 月 每月10日 季价 ¥60 订阅 36-252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郑州 双月 单月20日 半年价 ¥00 订阅 38-388 商界名家 武汉 月 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42-195 金融经济 长沙 月 每月02 季价 ¥00 订阅 44- 7 企业经济 南昌 月 每月18日 季价 ¥00 订阅 45-118 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 周2 周14 月价 ¥34 订阅 46-176 大经贸 广州 月 每月5日 季价 ¥00 订阅 46-228 新财富 深圳 月 每月5日 季价 ¥00 订阅 46-289 国际经贸探索 广州 双月 单月25日 半年价 ¥50 订阅 46-302 华南金融电脑 广州 月 每月15日 季价 ¥00 订阅 51- 40 城市金融报 西安 周3 周246 月价 ¥00 订阅 61-138 金融投资报财经周刊 成都 周报 周1 月价 ¥00 订阅 62- 92 经济学家 成都 双月 单月25日 半年价 ¥00 订阅 62-169 经济体制改革 成都 双月 单月25日 半年价 ¥00 订阅 64- 53 企业与市场 昆明 月刊 每月1 季价 ¥00 订阅 64- 70 时代金融 昆明 月刊 每月1 季价 ¥00 订阅 78- 36 经营者 重庆 月刊 每月5日 季价 ¥00 订阅 78- 94 知识经济 重庆 月刊 每月15日 季价 ¥00 订阅 80-115 商业评论 北京 月刊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80-311 中国城市金融 北京 月刊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80-312 金融论坛 北京 月刊 每月15日 季价 ¥00 订阅 82- 43 中国经济信息 北京 半月 每月20日 季价 ¥00 订阅 82- 60 成功营销 北京 月刊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82-368 中国金融电脑 北京 月刊 每月15日 季价 ¥00 订阅 82-460 中国国情国力 北京 月刊 每月7日 季价 ¥50 订阅 82-490 经济学动态 北京 月刊 每月18日 季价 ¥00 订阅 82-542 资本市场 北京 月刊 每月5日 季价 ¥00 订阅 82-569 财经界 北京 月刊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82-788 国际经济合作 北京 月刊 每月20日 季价 ¥00 订阅 82-806 商业周刊 北京 月刊 每月1日 季价 ¥00 订阅 82-854 金融电子化 北京 月刊 每月7日 季价 ¥00 订阅 82-896 世界经济 北京 月刊 每月10日 季价 ¥00 订阅 82-921 财经 北京 半月 不定期 季价 ¥00 订阅 82-961 国际金融研究 北京 月刊 每月12日 季价 ¥00 订阅 _asp?bkyear=1&bk_name=&bk_no1=&bk_no2=&bk_kanqi=&sprovince=&bk_type=6&bk_type_1=601&pageno=1

真的很难找啊。。。怪不得没人回复。。这些东东可能对你用用。。。祝你好运!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基于协整的实证研究周光友(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摘要:通过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本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同时,电子货币通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必然会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效应;协整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周光友(1971,5-),男,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联系方式:地址:郑州大学升达学院国贸系 周光友(收)邮编:451191电话:0371-62436179 手机:(0)13783501878Email: (优先)2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基于协整的实证研究周光友(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摘要:通过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本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同时,电子货币通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必然会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效应;协整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支付方式,而且已经给传统的货币和金融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它对通货和存款的取代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从理论上说,由于电子货币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它对传统货币的取代必然会改变货币流通速度,从许多电子货币发展较快国家的实际数据来看,自电子货币出现以来,货币流通速度也变得极其不稳定,因此可以断定电子货币必然会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至于这种影响程度有多大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因而对此问题的研究不但可以从另一的角度解释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而且对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的结构安排是: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介,并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假设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为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相关性的实证分析过程第四部分是模型结果的分析最后是全文的结论及政策建议一,文献综述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1]货币流通速度则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货币流通的次数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欧洲中央银行(1988)在《电子货币报告》中,认为电子货币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2]国际清算银行(BIS)对电子货币研究的一些报告在对各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以及其风险和监管研究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内容,并认为电子货币会加速货币流通速度Survey of Electronic Money(1996),[3]Implications for Central Bank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oney(BIS,1996年10月),Risk Management for Electronic Banking and Electronic MoneyActivities(BCBS,1998年3月),BIS于2000年5月和2001年11月分别出版了题为Survey ofElectronic Money Developments的两份报告,之后又于2004年4月出版了Survey ofDevelopments in Electronic Money and Internet and Mobile P此外,国外3学者在对电子货币研究的相关文献中也认为电子货币会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Berentsen, Aleksander, Kyklos (1998),在论述了电子货币产品的特征,并提出电子货币的使用将对货币需求,供给及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4] Aleksander Berentsen(2002)讨论了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及其过程,货币流通速度,准备金需求,中央银行货币控制权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5] James A Dorn(1996)认为,由于电子货币的存在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降低了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6] Susan M Sullivan (2002)认为,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将限制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铸币税收入减少,货币乘数发生变化等[7]从国内来看,王鲁滨(1999),在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时认为,电子货币替代了通货使通货减少,从而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8]尹龙(2000)在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控性方面的影响时认为,根据传统的货币理论,货币的流通速度基本稳定或有规律的变化,即是可预测的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一个与最终目标相一致的中介目标的控制规模和程度电子货币将使这一理论前提不再成立,它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随机游走的,导致短期货币流通速度难以预测或预测的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9]董昕,周海(2001)在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时认为,电子货币的替代作用使流通中的现金减少,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也使利用现金进行交易的次数减少,如果支付数字化现金脱离银行账目,货币政策的关键因素-对中央银行的货币需求量将减少[10]陈雨露,边卫红(2002)将电子货币引入费雪方程式,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认为当电子货币逐步取代通货,尤其是在线电子货币的普及和发展比特形态的电子货币以光和电作为物质载体,以接近于光速的极限在因特网上高速流通,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这导致短期货币流通速度难以预测或预测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费雪交易方程式有待进一步考验[11]杨路明,陈鸿燕(2002)在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测性和可控性影响时认为,电子货币的发展,正在使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日益下降在可测性方面,货币数量的计算与测量,正受到电子货币的分散发行,各种层次货币之间迅捷转换,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加大,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可控制方面,来自货币供给方面的变化,加上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和货币乘数的影响,使货币量的可控性面临着挑战[12]蒲成毅(2002)结合中国货币供应的实际,探讨了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初期(以V0为主)将随M0 趋向减少而呈下降的态势,而在后期E ,VE都将趋向增大,M1 的总量却将因其流动速度的极快以及向M0转化的总趋势,将导致其形态留存时间极短而总量趋向降低,则货币流通速度(以VE为主)将转而呈上升趋势,即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特征呈V字型[13]张红,陈洁(2003)认为电子货币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率成为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惟一因素[14]唐平(2005)认为,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使不同货币需求动机间的边界变得不再明显,且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不断加快[15]此外,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在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时,虽然没有把电子货币作为一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但在这些分析却中蕴含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艾洪德,范南(2002)在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时,得出金融发达程度是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之一[16]梁大鹏,齐中英(2004)采用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创新度指标对我国1978-1998年间三个层次货币的流通速度进行回归来研究我国金融创新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出我国的金融创新与MO和Ml的流通速度正相关,但是与M2的流通速度负相关[17]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者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上,并认为电子货币会加速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加大4了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难度在对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时,也很少考虑到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更没有把电子货币看作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纳入模型中,因此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然而,从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结论中可明显看出的是,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影响应该随着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而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至于这种影响程度有多大则主要取决于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替代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机制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电子货币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然而,从我国电子货币发展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我国电子货币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却呈现出长期持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广义货币的流通速度下降更为明显因此,电子货币必然会加速货币流通速度的观点并不能解释我国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二者之间的这种此消彼长的相互关系虽然,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很多,而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时期也不尽相同,电子货币也只是其中一个,并且电子货币还不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电子货币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但是,一方面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有着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而另一方面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却呈现出长期持续下降的趋势,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电子货币的发展是加快还是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为了更好,更直接地揭示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程度和作用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起我国1978-2000年间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稳定关系,并对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二,模型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一)模型选择本文在进行电子货币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分析中采用的是协整的理论方法,它包括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个基本内容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误差修正模型的使用目前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通常有Engle-Granger两步法和Wickens-Breusch一步法本文选择Engle-Granger两步法来计算货币流通速度与其变量对短期冲击的效应因为Engle-Granger两步法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含有短期动态行为,即含有差分项,所以可以用它考虑短期的冲击作用而通过Wickens-Breusch一步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种相对于一阶单整时间序列而言的长期静态方程,所以用它来说明长期货币流通速度与其变量在各层面的影响关系就这三种公式的关系而言,协整关系说明该数列组之间的变化关系,长期静态方程说明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而Engle-Granger两步法方程仅说明变量差分项之间的关系,因此前两者关系的反映更为重要(二)数据指标选取有关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数据指标和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的具体选取值,本文在附表1中已经列出从国内外数据采集的情况来看,由于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难以获得,本文在计量模型中采用的是年度指标为了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变量个数选取就不能太多,同时不能出现指标间的复共线性本文在选取数据指标时,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不同货币层次指标,目的在于更好地分析电子货币条件下,电子货币对不同货币层次的替代作用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51,现金比率(M0/M2)1它表明现金占广义货币的比率,选择该指标的目的在于,随着电子货币的普及与应用,作为划分货币层次依据的流动性将逐渐消失,由于电子货币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它使M0,M1,M2之间差异趋向模糊,各货币层次之间的转换就不仅仅只在M0,M1,M2三者之间进行,亦即转换的内容和范围都扩大了,特别是向流动性小的金融资产(有价证券及其它金融投资品)转化,即沿M0,M1,M2,M3,…,Mn的脚码序号升高的方向转化在电子货币时代,这种反向转化所需费用很少,所需时间几乎为零,因此,随着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货币层次形态M0,M1,M2,M3,…,Mn将存在逐渐沿脚码序号升高方向转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必然使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减少,现金与广义货币的比率下降,从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2,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它表明狭义货币供给相对于广义货币供给的比重当M1/M2的值趋于增大,意味着代表现实流通的也即现实将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在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比重相对上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反之,当M1/M2的值趋于减小,则表明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准货币比重上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减弱,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一般来说,在电子货币展的初期阶段,电子货币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如果我国的"流动性"指标的比率下降,则说明电子货币对我国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反之则反之事实上,从我国的实际数据来看,该比率从1978年的9%下降到2000年6%3,金融电子化程度本文用(M2-M0)/M2来代替,其观点在于一国金融系统中非流通现金比重越大,该国金融电子化程度越高在电子货币条件下,由于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取代程度随着流动性的下降而减弱,因此电子货币对M0的替代作用也必然大于对M2的替代这样,M0的下降就会使(M2-M0)/M2的比率上升,金融电子化程度也就提高从我国的实际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后以来,我国的金融电子化程度逐步提高,而这一时期也正是我国电子货币快速发展的时期4,货币电子化程度(FA/M1)根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可以把金融资产分成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金融资产两部分交易性金融资产是那些可以用于直接支付的金融资产,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根据货币层次的划分,可以近似看成狭义货币M而投资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较差,但它具有到期获得收益的特性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准货币,有价证券及金融衍生工具在电子货币条件下,由于电子货币不仅代替了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而且使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向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转化的趋势从而电子货币会引起交易性金融资产比重的降低和投资性金融资产比重的提高为此我们可以用一国金融资产总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数量的比率来反映货币电子化程度,这一指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tttttMFAFATFAEML1//==其中:EM为货币电子化程度,FAT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数量,FA为金融资产总额指标越大说明投资性金融资产数量的比例越大,则货币电子化程度越高,越小则说明货币电子化程度越低从我国的实际数据来看,货币电子化指标在1994年后开始快速增长,这与我国从1995年开始使用电子货币,之后电子货币得到迅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在此期间我国货币电子化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三,模型计算及其结果1 这里的"现金比率"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广义货币的比率,与通常所说的现金比率(现金与流动性负债的比率)的涵义并不相同2 这里所说的"流动性",与经常用来作为货币代用语的"流动性"概念的内涵并不相同6(一)单位根检验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须对变量的平稳性及其滞后期数进行检验将拟用变量取对数后,利用EVIEWS0经济应用软件,采用ADF方法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LV0~I(C,1,2)**,LV1~I(C,1,1)**,LV2~I(C,1,1)**,LCR~I(C,1,1)***,LL~I(C,1,1)**,LFE~I(C,1,1)*,LEM~I(C,1,1)**其中,圆括号中中间数字为单整阶数,后一个数字为最佳滞后期数*表示10%的水平下显著,**表示5%的水平下显著,***表示1%的水平下显著(二)协整检验首先,我们以2LV为例进行协整关系检验1,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关于货币tM2的流通速度tV2的对数tLV2对现金比率对数LCR,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对数LL,金融电子化对数LFE与货币电子化对数LEM进行回归,并计算残差估计值以∧t LEMLFELLLCRLV02+ + =(-7199) (-2526) (4015) (-0087) (1435)2R=9470 DW=9480tttttLEMLFELLLCR0 + +=∧2,对残差估计值以∧t 水平值进行单根检验,检验结论如下表:表1 单位根检验情况Lag ADF统计值 临界值1 -6161-6889 ***-9592 **-6246 *2 -4182-6968 ***-9602 **-6251 *3 -262-7057 ***-9614 **-6257 *4 -1896-7275 ***-9642 **-6269 *0 -9625 -6819 ***7-9583 **-6242 *其中,***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由上表可知,残差估计值∧t 序列是I(0)的,也就是说残差估计值∧t 序列是平稳的从而,货币流通速度对数tLV2和现金比率对数LCR,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对数LL,金融电子化对数LFE与货币电子化对数LEM之间是协整的同理,可得到货币流通速度V1,V0的协整回归方程:tttttLEMLFELLLCRLV11+ + =(5166) (-0679) (3378) (6973) (5979)2R=5382 DW=4286tttttLEMLFELLLCRLV20+ + =(4423) (-4426) (6610) (-2632) (7250)2R=9119 DW=8816(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1,如前所述,如果一组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那么协整回归总是能被转换为误差修正模型利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M2的流通速度tV2的对数tLV2对现金比率对数LCR,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对数LL,金融电子化对数LFE与货币电子化对数LEM变成的平稳序列以及残差估计值1 t ,逐个删除上述方程中t统计值不显著的项,最终可得误差修正模型初步回归方程:∧+ = 0ttttLFELLLV(8506) (3212) (9313) (-2584)2R=6530 DW=1378同理我们可得货币流通速度V1,V0的Engle-Granger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 = 0ttttLFELLLV(1098) (6754) (2637) (-2478)2R=5283 DW=1882∧+ += 31ttttLFELLLV(7981) (8301) (3852) (-4350)82R=2238 DW=62502,利用Wickens-Breusch一步法,最终得到如下回归方程:tttttLEMLFELLLCRLV12 ++ =同理我们可得货币流通速度V1,V0的Wickens-Breusch一步法误差修正模型LEMLFELLLCRLV11 +++=tttttLEMLFELLLCRLV20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货币流通速度在V2,V1和V0三个层面上与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和货币电子化程度的影响关系如表表2 我国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变化率系数分析现金比率CR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L协整Engle-Granger两步法误差修正Wickens-Breusch一步法误差修正协整Engle-Granger两步法误差修正Wickens-Breusch一步法误差修正V2 -6330 3417 0386 3968 1358V1 -1618 2103 6626 2452 1524V0 -3759 8324 7940 3085 9173金融电子化程度FE 货币电子化程度EM协整Engle-Granger两步法误差修正Wickens-Breusch一步法误差修正协整Engle-Granger两步法误差修正Wickens-Breusch一步法误差修正V2 -8815 -1780 -8407 1275 -2471V1 -1952 2821 2415 2039 -1908V0 -4378 4723 7562 4712 -3174注:该表系数均为变化率影响系数四,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一)对现金比率(M0/M2)因素的分析1,模型结论从表2中可看出,通过模型计算,其结论表明,总体而言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在V0,V1,V2层面与现金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较为迅速,它对通货(M0)存在着明显的替代效应2,原因分析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之所以在V0,V1,V2层面之所以与现金比率成同方向变动关系可能的原因是:一是电子货币对M0的代替作用较为明显,它一方面使M0的数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它也加速了M0向M1和M2的转化,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必然会导致M0的减少和M1,M2的增加,使现金比率下降,从而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二是9虽然现有的理论分析认为,电子货币对现金的代替必然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截然不同主要是因为,从我国目前电子货币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尚处于电子货币发展的初期阶段,电子货币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相比还相对滞后,电子货币对M0的替代加速效应不明显,相反电子货币的替代转化效应则非常明显,两种替代效应的存在不但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因此,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并没有从整体上加快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没有加速货币流通速度,只是在我国当前电子货币发展的阶段,电子货币的这种替代加速作用明显小于它的替代转化作用,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因此,这种现象的存在反映了我国电子货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蕴涵了电子货币加速货币流通速度的诱因(二)对货币供给流动性(M1/M2)因素的分析1,模型结论从表3中可看出,通过模型计算表明,总体而言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在V0,V1,V2层面与货币供给流动性成正向变动的关系从我国的实际数据可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比率从1978年的9%下降到2000年6%与此同时,我国在此期间V0,V1,V2的流通速度也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该模型结论与实际是完全符合的2,原因分析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电子货币是一种本身具有高流动性的货币,它对传统货币的取代必然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本文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电子货币自身具有的高流动性,并不意味着它对货币的替代就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电子货币对M1的代替,虽然能加速电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的流通速度,但这并不是决定货币流通速度高低的唯一因素我们知道,货币流通速度是指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除了货币的支付过程中的流通速度外,还会受到公众持币动机的影响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他将公众的持币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而前两种持币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是交易性的货币需求,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投机性的货币需求电子货币的存在均会对这三种持币动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因此,它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另一个因素,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分析电子货币对公众持币动机的影响时,应从人们的持币时间和持币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持币时间来看,由于电子货币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它的存在会使传统的货币层次模糊,从而使不同层次的货币之间的相互转化更为容易因此,人们之所以持有电子货币主要是因为它能满足流动性偏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也只是改变了货币的形态,并不意味着已经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此外,由于人们持有电子货币还可以给持有者带来各种便利,如支付便利,储藏便利和投机便利等,并且这种持币成本明显低于持有传统的货币,因此,人们会选择更多的持有电子货币这样,从总体上看就会增加人们的持币时间,使货币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时间增加,从而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从持币结构来看,由于电子货币的高流动性及各货币层次之间相互转化极为容易的特点,人们要追求持有货币的高流动性也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持有自身流动性很高的货币,持有自身流动性较弱但容易转化为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也同样能满足高流动性的要求,而电子货币恰恰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持币需求另外,由于流动性较弱的金融资产往往能给持有者带来较高的收益,当持有高收益金融资产也不会影响持有货币的流动性时,人们没有理由不做出两全其美的选择而这种持币动机必然会使人们减少对高流动性的货币M1的持有量,同时也会将高流动性的货币转化为收益率较高的货币,从而导致货币总量中高流动性的货币减少而流动性较低的货币量增加,亦即M1向M2转化因此,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取代从持币时间和持币结构两方面改变了人们的持币动机,从而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10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它对现金和活期存款(M1)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相对滞后,可以说尚处于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电子货币对M1的替代作用要明显强于M2,因此,电子货币对M1替代必然会直接减少M1的总

雅式展览雅式出版

金融电子化期刊影响因子

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中文的用中国知网。2、主要查找办法:(1)、JCR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扩展资料: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2、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3、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4、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5、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7、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看到上面的回答,我觉得太复杂了,几句话能讲清楚的话,非要用一段话来让人看不明白,弄得好像很厉害,实在看不下去了。闲话少说,进入正题。SCI 是科学引文索引,通常发SCI指的是发被sci收录的期刊文章,SCI一般收理工科的文章,例如医学、化工、计算机、机械等等;SSCI 相比于SCI,是社会科学索引,与sci是姐妹关系,区别是收社科的文章,例如管理、经济、心理学等等;CSSCI 是南大核心,也称C刊,是国内的南京大学出的社会科学期刊目录,社科的为主;一般发表对作者身份、职称有比较高的要求,基本被顶尖的院校给覆盖了,一般人很难发;上述回答,个人一个个字码出来的;如果有不懂的,欢迎追问;原创回答,通俗易懂;如果觉得我回答得不错,请给我点赞,谢谢;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CSSCI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什么是SCI,SSCI CSSCI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一、SCI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二、SSCI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三、CSSCI 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目前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已向社会开展服务,服务项目有网上包库(包库机构在限定的IP地址范围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任意时间段使用CSSCI数据库)、网上查询(非包库用户通过网络查询CSSCI数据库);委托查询(用户委托南京大学代为查询CSSCI数据库,出具查询报告)、手机查询(中国移动手机用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形式查询CSSCI数据库),详情可登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查询。

金融电子化投稿

呵呵,为什么非要云南的刊物呢?这种要求不正常啊

我可以发,保证期刊正规。全文上知网。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站或者其他媒体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投稿要求,投稿版面栏目所有的报纸杂志都可以投稿,投稿要注明你自己的联系电话,你可以到图书馆将这些报纸杂志的投稿地址记下来,并将投稿的要求记住就可以了,没有图书馆,你也可以到书报摊去记录报刊杂志的投稿地址、地址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