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目录查询

发布时间: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目录查询

籍贯为河南郸城,出生于安徽合肥。现工作在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人口研究所,是安徽大学教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76年春至1978年春知识青年插队于安徽宣城,1982年春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设备及工艺专业,1997年夏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03年冬毕业于美国爱达荷大学统计学专业,2005年回国任教。 (一)科研概况主持科研项目: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安徽省人口变动研究(省人口计生委),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省教育厅)等。主要教授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SPSS软件、人口统计学、人口信息分析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研究方法等。自2004年以来,已公开发表19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7篇刊登在CSSCI来源期刊上,有2篇在美国发表。(二)科研项目1、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1--11)  2、合肥市就业人口从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包河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委托课题,11--12)3、蚌埠市人口规模及布局研究(项目负责人,蚌埠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课题,4-5)4、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1--12)5、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11--3)6、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16--15)7、提高返乡农村妇女创业能力的行动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国家妇联/李嘉诚基金会委托项目)8、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1--12)9、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16--15)10、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11、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2、迁移人口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1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3、合肥市蜀山区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需求调研(主要成员,2011年合肥市蜀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课题,已结项)14、安徽省老年妇女社会支持的城乡比较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AHSKF09-10D12)15、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16、合肥市一千万人口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17、安徽返乡农民工素质与再就业问题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2010sk)18、社会学与安徽城乡社会发展研究(研究骨干,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学术创新团队,SKTD008A)19、我国产业集群的营销模式和耦合机制实证调查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GL025)20、安徽省“十二五”人口变动分析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21、安徽省“十二五”人口老龄化及保障服务问题研究(主要成员,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22、农民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的建构(三级子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科研项目,一级:“经济学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二级:“农民能力建设”子项目)23、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RK010)24、安徽农村人口迁移实证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省教育厅基地一般项目,2008sk072,已结项)25、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项目负责人,省教育厅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7sk033,已结项)26、安徽高校创新型文化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主要成员,2007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AHSKF05-06D23,已结项)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SAS and S-P 2003—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 SAS and E 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 Logistic SAS2002--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SAS2002--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 SAS, S-PLUS, and C++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SAS Physical edu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Q SAS and E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 2002--37、学校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研制及试运行,2--7。(待续)(三)教研项目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安徽大学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教研项目)2、《社会统计学》(安徽大学2009年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研项目)3、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校际合作项目,2007jyxm005)4、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7jyxm021)5、全国中专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试题库系统,软件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6、全国电力中专机械零件试题库管理系统,软件主编,1992年发行。7、全国电力中专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管理系统,主编(题库及软件),1991年发行。(待续)(四)工程项目1、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参与设计、编程及调试。2--4。2、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硬件工程师,参与硬件安装及调试。2--4。3、黑龙江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功能拓宽软件设计,编程及调试。5--2。4、材料力学实验室建设,独自完成,7--2。(待续) (部分课程)(一)双语课程1、SPSS软件(本科生核心课程)2、SPSS应用(研究生必修课程)3、社会统计学(本科生核心课程、研究生选修课)4、管理信息系统(MBA必修课程)5、统计软件(全校素质教育课)6、统计思想(全校素质教育课)7、抽样设计(本科生必修课)8、定量分析(本科生必修课)(二)本科生课程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72学时(含课程设计),校级精品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2、《社会统计学》,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3、《SPSS软件》,36课程(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4、《高级社会统计学--抽样设计》,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5、《微积分》,72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6、《线性代数》,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8、《统计思想》,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9、《统计软件》,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10、《调查设计》,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11、《社会调查方法》,36学时,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12、《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54学时(含课程设计),政治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三)研究生课程《人口统计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核心课程。《人口信息分析技术》,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区域人口预测》,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区域人口规划》,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西方人口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36学时,双语教学,MBA核心课程。《管理研究方法》,36学时(含课程设计),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核心课程。《SPSS应用》,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社会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选修课。《高级社会学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待续) (二)学术论文(自200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部分学术文章)1、田飞、王仙慧、张然区域划分对合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积极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9-2、宋佩锋、田飞21世纪初合肥市人口承载力趋势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8-3、李梦迪、田飞农民工的阶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06-4、宋佩锋、田飞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合肥市人口容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4):23-285、孙宇凡、李梦迪、田飞 社会资本的建构过程--以皖北C村云南籍婚迁流入妇女为例[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3):60-666、田飞 未来40年安徽省户籍人口变动趋势[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9(1):26-337、田飞 人口预测方法体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核心、CSSCI扩展),2011(5):151-1568、田飞 场景预测方法与概率预测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CSSCI、核心),2011,342(18):20-229、田飞 人口概率预测方法及应用[J] 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1,32(5):9-1310、田飞 西方人口预报评价动态[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扩展),2011(1):40-4311、田飞、张颖 我国供方贫困线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核心),2010(31):17842-1784412、田飞 贫困指标体系问题研究[J]学术界(CSSCI、核心),2010(11):211-21913、田飞 西方人口分布预测研究动态[J]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0,31(4):73-7614、田飞 西方人口概率预测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核心),2010(3):306-30915、田飞 21世纪初人口场景预测研究回顾[J]人口与发展(CSSCI、核心),2010,16(2):48-5116、田飞 用贫困指数测度安徽农村贫困线[J]合肥学院学报,2010,27(2):32-2617、张颖、田飞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类型的实证研究[J]成功教育,2008(3):201-18、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 (核心),2008(5):120-19、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核心、CSSCI扩展), 2008(2):15-20、田飞、郭江平、曹威麟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与管理(CSSCI扩展),2007(5):61-21、田飞 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对学风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核心),2007(6):111-22、田飞 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指标体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核心),2007,31(6):92-23、曹威麟、郭江平、田飞基于员工离职风险的培训投资决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7):84-24、曹威麟、董玉芳、田飞论心理契约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沟通[J]江淮论坛 (核心),2007(2):21-25、田飞用马蒙模型解决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缺损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核心)2006,30(4):146-26、Tian, Fei,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 A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45: 27、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Pages 74-96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 Manhattan, KS: Kansas State U(二)教研论文1、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8(5):120-2、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15-(更新中待续) 1、合肥市特大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专题研讨会(2011年8月在翰林奥体宾馆举行,市委宣传部主办)2、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1年8月2日在合肥虹瑞金陵大酒店评审通过人口所的研究报告)3、安徽省人口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1年5月22日在万豪花园酒店,文章获三等奖)4、安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0年8月,合肥黄山大厦)5、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研究(2007年8月31日上午9:100--12:00,星期五,博学北楼B305)Tian, F,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 Presented at the 4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February 7 - 10, 2005, Honolulu, HTian, F, B Shafii, T S Prather, W J Price, C Williams, and L W L Dispersal of Yellow Starthistle can be Predicted from Community 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7th meeting of the Western Society of Weed Science, March 9-11, Colorado Springs, C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e, April 25-27, Manhattan K9、西方社会学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应用现状(2005年11月26日下午1:30-3:00,星期六,新校区南楼C101)10、定量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发展历史11、用地理统计学方法预测美国西部地区某种野草的蔓延趋势(2003 USA)(待续) 在美国的科研情况:◦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SAS and S-P 2003—2004◦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 SAS and E 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 Logistic SAS2002--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SAS2002--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 SAS, S-PLUS, and C++◦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SAS Physical edu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Q SAS and E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n a dai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for dairy nutrition SAS ◦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s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 SAS, S-Plus, and C++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 2002--◦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for the search of the publ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records from the Statistical Programs by means of web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2002--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  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  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第二编 经 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战线 学术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天津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江汉论坛 江苏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浙江学刊 浙江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求是学刊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社会科学辑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人文杂志 求索 思想战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国外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鲁学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学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江西社会科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学术界 东岳论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东南学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论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社会科学 探索 学术交流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长白学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晋阳学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哲学研究 心理科学 心理学报 哲学动态 自然辨证法研究 孔子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哲学史 道德与文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现代哲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探新 周易研究  B9 宗教 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中国宗教 佛教文化 中国穆斯林 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中国统计 统计研究 统计与决策 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社会 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人口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与经济 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中国行政管理 管理世界 领导科学 中外管理 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民族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回族研究 世界民族 中国民族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青海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满族研究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现代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当代亚太 国外理论动态 美国研究 当代世界 西亚非洲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国际展望 国际论坛 国际观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和平与发展 拉丁美洲研究 日本学刊 东南亚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政治学研究 求是 中国行政管理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了望 社会主义研究 教学与研究(北京) 毛泽东思想研究 党的文献 马克思主义研究 青年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探索 党建研究(北京) 中共党史研究 学习与探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社会科学研究 理论前沿 理论探讨 新视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求是 理论与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工会理论与实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理论学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妇女研究论丛 党政论坛 理论导刊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理论探索 半月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中国青年 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E 军事 中国军事科学 军事经济研究 国防大学学报 政工导刊 军事史林 军事历史研究 世界军事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经济学动态 改革 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财经研究 经济科学 宏观经济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当代经济科学 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探索 现代财经 上海经济研究 财经科学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纵横 中国经济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经济经纬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当代亚太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现代国际关系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世界经济文汇  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改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管理 特区经济 开放导报 南方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 中国改革 中国劳动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 改革与战略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 财会月刊 财务与会计 财会通讯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审计 中国农业会计 广西会计 中国会计电算化 财会研究(兰州) 事业财会 财经理论与实践 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观察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林业经济 中国土地科学 林业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调研世界 乡镇企业研究 中国农垦经济 农村经济 乡镇经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世界农业 农村经济导刊  F4/6工业经济  (含F27) 中国工业经济 管理世界 经济管理 经济研究 改革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经济(南昌) 汽车与配件 中国建材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电业 建筑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企业活力 上海企业 集团经济研究 管理现代化 经营与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 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工业技术经济 电力需求侧管理 铁道经济研究 交通企业管理 旅游学刊 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 贸易经济 国际贸易问题 商业研究 国际贸易 商业经济与管理 财贸经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消费经济 国际经贸探索 商业时代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商务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中国商贸 商场现代化 江苏商论 销售与市场 商业经济文荟 中国物价 中国市场 财贸研究 价格月刊  F81 财政国家财政 税务研究 财政研究 税务与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财贸经济 中国财政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财经问题研究 涉外税务 财经论丛 财经研究 中国税务 当代财经 财经科学 江西财税与会计 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投资研究 金融论坛 保险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海金融 财经理论与实践 金融与经济 浙江金融 武汉金融 中国金融 西南金融 南方金融 现代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 银行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 现代传播 当代传播  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国际新闻界 新闻记者 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新闻与写作 新闻界 新闻爱好者 新闻大学 新闻知识 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编辑学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出版 编辑之友 出版发行研究 编辑学刊 出版广角 读书 中国图书评论 科技与出版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大学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图书馆杂志 情报科学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 情报杂志 图书馆论坛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资料工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情报知识 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 档案学通讯 中国档案 档案学研究 档案与建设 浙江档案 档案管理 兰台世界 山西档案 档案 北京档案 上海档案 四川档案 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  G3 科学,科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研管理 科学学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软科学 自然辩证法通讯 科学管理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科技进步与对策 科学新闻 科技管理研究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 综合性教育 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比较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教育评论 中国教育学刊 外国教育研究 人民教育 教学与管理 教育探索 教育与经济 教育科学 江西教育科研 辽宁教育研究 教育导刊 上海教育科研 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中小学管理 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学科教育 外国中小学教育 历史教学 上海教育 中小学教师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 天津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中小学外语教学 数学通报 中学物理高中版 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高教研究 江苏高教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 现代大学教育 高校理论战线 高教探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 各类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  G8 体育 体育科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与科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学刊 中国体育科技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文化导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中国语文 语言教学与研究 民族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习 语言研究 中国翻译 世界汉语教学 古汉语研究 方言 当代语言学 语文研究 语文建设 修辞学习 语言与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H3/9 外国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界 现代外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学刊 外语教学 外语研究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中国俄语教学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自然科学进展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高技术通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应用科学学报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工学院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学 管理科学学报 自然科学史研究 自然杂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中国科学基金 中国科技史料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中华医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复旦学报医学版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广东医学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 新医学 天津医药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陕西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京医学 医学与哲学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家乡江宁的思想感情。原诗: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一水:一条河。出自: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作者成就影响: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愿望泊船瓜洲王安石 〔宋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注释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绿:吹绿。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参考资料:完善1、谢艳明译著.英译中国古典诗词精选=English translation on selected Chinese classic poem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03:第189页2、高山主编.新课标小学生实用知识大全:中国致公出版社,8:第797页赏析六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京口瓜洲一水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这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二、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参考资料:完善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王安石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08:第37-38页创作背景  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参考资料:完善1、《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207-209页2、《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3、朱明伦 ,王安石《泊船瓜洲》考辨二则,《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6)4、龚维敏 ,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时间释疑,《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赏析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三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地名介绍京口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是对岸的一个小岛(现在已无),因为这儿也是大运河的长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1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 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瓜洲古渡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距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中心15km,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汽渡、扬州港与其毗邻相接,镇江金山寺与园区隔江相对,是历代联系大江南北的咽喉要冲,著名的千年古渡。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古渡,胜境犹存,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途经瓜洲,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钟山南京城内有钟山。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古迹文物,有着“金陵毓秀”的称誉。  钟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南京中华门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国时东吴曾称它为蒋山。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3公里,周长约20多公里,蜿蜒起伏,抛若游龙,故古人称“钟阜龙蟠”。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东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国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称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建此山顶上。 玄武湖在钟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称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丽。现建有玄武湖公园,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7平方公里,绕湖一周长约10公里,湖中有岛,称为洲,有桥相连。湖水碧波荡漾,岛上绿树葱茏,周围青山如黛,美景如画,亦是金陵风光旅游“宝地”。附近还有古台城遗址、鸡鸣寺、北极阁等古迹名胜。  详细地址: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 。江南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狭义的江南现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江浙为中心的小江南经济更为发达。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二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五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四  这首诗作于1075年(熙宁八年)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舟次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沙,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1037年(景佑四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古人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洪迈《多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讳言,用绿字描写春风,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觉春好。”丘为《题农父庐舍》:“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温庭筠《敬答李先生》:“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常建的《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都为王安石提供了借鉴,但从表现思想感情的深度来说,上述数例,而“山门”“山”“草”皆可绿,而江南岸的绿却是颇有动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本诗曾获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彦周诗话》)的赞誉。这正是“频改”所致。但这首诗的佳处,并不限于一字之工,当玩赏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体要。▲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35篇诗文 ► 471条名句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家乡江宁的思想感情。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扩展资料:《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的确很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对于植物的绿化作用,但还不如《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除却春风沙际绿”这个“绿”字。因为在那一句中,春风与绿究竟是两样东西,诗写由于春风,江南岸变绿了。这和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意略同。而这一句则以为并非春风能使草水呈现绿色,而是春风本身就是绿的,因此吹到之处,水边沙际,就无往而非一片绿色了。以春风为有色而且可染,是诗人功参造化处。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目录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家乡江宁的思想感情。原诗: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一水:一条河。出自: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作者成就影响: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愿望泊船瓜洲王安石 〔宋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注释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绿:吹绿。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参考资料:完善1、谢艳明译著.英译中国古典诗词精选=English translation on selected Chinese classic poem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03:第189页2、高山主编.新课标小学生实用知识大全:中国致公出版社,8:第797页赏析六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京口瓜洲一水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这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二、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参考资料:完善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王安石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08:第37-38页创作背景  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参考资料:完善1、《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207-209页2、《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3、朱明伦 ,王安石《泊船瓜洲》考辨二则,《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6)4、龚维敏 ,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时间释疑,《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赏析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三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地名介绍京口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是对岸的一个小岛(现在已无),因为这儿也是大运河的长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1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 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瓜洲古渡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距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中心15km,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汽渡、扬州港与其毗邻相接,镇江金山寺与园区隔江相对,是历代联系大江南北的咽喉要冲,著名的千年古渡。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古渡,胜境犹存,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途经瓜洲,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钟山南京城内有钟山。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古迹文物,有着“金陵毓秀”的称誉。  钟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南京中华门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国时东吴曾称它为蒋山。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3公里,周长约20多公里,蜿蜒起伏,抛若游龙,故古人称“钟阜龙蟠”。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东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国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称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建此山顶上。 玄武湖在钟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称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丽。现建有玄武湖公园,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7平方公里,绕湖一周长约10公里,湖中有岛,称为洲,有桥相连。湖水碧波荡漾,岛上绿树葱茏,周围青山如黛,美景如画,亦是金陵风光旅游“宝地”。附近还有古台城遗址、鸡鸣寺、北极阁等古迹名胜。  详细地址: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 。江南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狭义的江南现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江浙为中心的小江南经济更为发达。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二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五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四  这首诗作于1075年(熙宁八年)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舟次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沙,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1037年(景佑四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古人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洪迈《多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讳言,用绿字描写春风,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觉春好。”丘为《题农父庐舍》:“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温庭筠《敬答李先生》:“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常建的《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都为王安石提供了借鉴,但从表现思想感情的深度来说,上述数例,而“山门”“山”“草”皆可绿,而江南岸的绿却是颇有动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本诗曾获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彦周诗话》)的赞誉。这正是“频改”所致。但这首诗的佳处,并不限于一字之工,当玩赏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体要。▲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35篇诗文 ► 471条名句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  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  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第二编 经 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战线 学术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天津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江汉论坛 江苏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浙江学刊 浙江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求是学刊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社会科学辑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人文杂志 求索 思想战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国外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鲁学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学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江西社会科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学术界 东岳论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东南学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论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社会科学 探索 学术交流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长白学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晋阳学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哲学研究 心理科学 心理学报 哲学动态 自然辨证法研究 孔子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哲学史 道德与文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现代哲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探新 周易研究  B9 宗教 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中国宗教 佛教文化 中国穆斯林 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中国统计 统计研究 统计与决策 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社会 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人口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与经济 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中国行政管理 管理世界 领导科学 中外管理 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民族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回族研究 世界民族 中国民族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青海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满族研究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现代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当代亚太 国外理论动态 美国研究 当代世界 西亚非洲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国际展望 国际论坛 国际观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和平与发展 拉丁美洲研究 日本学刊 东南亚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政治学研究 求是 中国行政管理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了望 社会主义研究 教学与研究(北京) 毛泽东思想研究 党的文献 马克思主义研究 青年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探索 党建研究(北京) 中共党史研究 学习与探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社会科学研究 理论前沿 理论探讨 新视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求是 理论与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工会理论与实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理论学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妇女研究论丛 党政论坛 理论导刊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理论探索 半月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中国青年 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E 军事 中国军事科学 军事经济研究 国防大学学报 政工导刊 军事史林 军事历史研究 世界军事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经济学动态 改革 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财经研究 经济科学 宏观经济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当代经济科学 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探索 现代财经 上海经济研究 财经科学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纵横 中国经济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经济经纬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当代亚太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现代国际关系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世界经济文汇  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改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管理 特区经济 开放导报 南方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 中国改革 中国劳动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 改革与战略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 财会月刊 财务与会计 财会通讯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审计 中国农业会计 广西会计 中国会计电算化 财会研究(兰州) 事业财会 财经理论与实践 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观察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林业经济 中国土地科学 林业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调研世界 乡镇企业研究 中国农垦经济 农村经济 乡镇经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世界农业 农村经济导刊  F4/6工业经济  (含F27) 中国工业经济 管理世界 经济管理 经济研究 改革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经济(南昌) 汽车与配件 中国建材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电业 建筑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企业活力 上海企业 集团经济研究 管理现代化 经营与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 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工业技术经济 电力需求侧管理 铁道经济研究 交通企业管理 旅游学刊 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 贸易经济 国际贸易问题 商业研究 国际贸易 商业经济与管理 财贸经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消费经济 国际经贸探索 商业时代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商务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中国商贸 商场现代化 江苏商论 销售与市场 商业经济文荟 中国物价 中国市场 财贸研究 价格月刊  F81 财政国家财政 税务研究 财政研究 税务与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财贸经济 中国财政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财经问题研究 涉外税务 财经论丛 财经研究 中国税务 当代财经 财经科学 江西财税与会计 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投资研究 金融论坛 保险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海金融 财经理论与实践 金融与经济 浙江金融 武汉金融 中国金融 西南金融 南方金融 现代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 银行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 现代传播 当代传播  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国际新闻界 新闻记者 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新闻与写作 新闻界 新闻爱好者 新闻大学 新闻知识 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编辑学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出版 编辑之友 出版发行研究 编辑学刊 出版广角 读书 中国图书评论 科技与出版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大学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图书馆杂志 情报科学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 情报杂志 图书馆论坛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资料工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情报知识 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 档案学通讯 中国档案 档案学研究 档案与建设 浙江档案 档案管理 兰台世界 山西档案 档案 北京档案 上海档案 四川档案 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  G3 科学,科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研管理 科学学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软科学 自然辩证法通讯 科学管理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科技进步与对策 科学新闻 科技管理研究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 综合性教育 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比较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教育评论 中国教育学刊 外国教育研究 人民教育 教学与管理 教育探索 教育与经济 教育科学 江西教育科研 辽宁教育研究 教育导刊 上海教育科研 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中小学管理 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学科教育 外国中小学教育 历史教学 上海教育 中小学教师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 天津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中小学外语教学 数学通报 中学物理高中版 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高教研究 江苏高教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 现代大学教育 高校理论战线 高教探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 各类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  G8 体育 体育科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与科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学刊 中国体育科技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文化导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中国语文 语言教学与研究 民族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习 语言研究 中国翻译 世界汉语教学 古汉语研究 方言 当代语言学 语文研究 语文建设 修辞学习 语言与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H3/9 外国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界 现代外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学刊 外语教学 外语研究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中国俄语教学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自然科学进展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高技术通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应用科学学报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工学院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学 管理科学学报 自然科学史研究 自然杂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中国科学基金 中国科技史料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中华医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复旦学报医学版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广东医学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 新医学 天津医药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陕西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京医学 医学与哲学

1 徽商的“贾而好儒”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0-08-25 报纸2 徽人“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1-06-05 报纸3 儒家“定性”学说与道德修养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2-12-21 报纸4 新安理学与心学 解光宇 光明日报 2003-05-27 报纸5 安徽省 《徽州文化全书》出版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 安徽省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成立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7 做“徽文章”:安徽形象塑造的重头戏 解光宇 公关世界 1999-09-01 期刊8 论新安理学家程洵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6-08-20 期刊9 论朱升理学思想及其价值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30 期刊10 论新安理学家程先、程永奇父子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7-02-20 期刊11 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特质——兼论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15 期刊12 程敏政、程曈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 解光宇 中国哲学史 2003-02-25 期刊13 道学南传:游定夫的学术命运 孙以楷、 解光宇 安徽史学 2004-04-15 期刊14 也谈“老子是殷商派老儒”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4-07-25 期刊15 郑玉“和会朱陆”的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朱惠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2-30 期刊16安徽大学涡阳县老子研究院成立 解光宇 安徽史学 1999-07-15 期刊17 鹅湖之会:心学与理学分野 解光宇 孔子研究 1999-06-25 期刊18 安徽大学涡阳老子研究院成立 解光宇 哲学动态 1999-08-26 期刊19 阴阳学说与《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实践的典范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2-15 期刊20 安徽省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成立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21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学术研讨会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1-30 期刊22 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0-30 期刊23 论徽商“贾而好儒”及其现代价值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2-02-15 期刊24 郭店竹简《老子》研究综述 解光宇 学术界 1999-10-05 期刊25 关于儒教的思考 解光宇 世界宗教研究 2000-03-30 期刊26 “2000国际徽学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0-15 期刊27 “程朱阙里”与新安理学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0-02-15 期刊28 应辩证地看待儒学的功能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1-09-25 期刊29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综述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1-11-25 期刊30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0-28 期刊31 徽人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 解光宇 安徽史学 2002-05-25 期刊32 程敏政“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孔子研究 2002-03-25 期刊33 论公共关系与组织的生态平衡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2-15 期刊34 老子与《尚书》 孙以楷、解光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11-25 期刊35 综合创新是程颢人性学说的内在逻辑轨迹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15 期刊36 论系统在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解光宇 学术界 1996-04-05 期刊37 老子与《周易》 解光宇、孙以楷 孔子研究 1997-06-25 期刊38 圆点哲学:表述辩证法的新形式 解光宇 人文杂志 1997-01-05 期刊39 “系统”范畴论纲 解光宇 现代哲学 1997-05-15 期刊40 “太极”到“道”:对宇宙演化认识的飞跃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15 期刊41 儒家性情学说历程及其终结──戴震人性学说在终结中的作用 解光宇 学术界 1997-02-05 期刊42 公共关系是研究组织的生态平衡——谈公共关系学科定位 解光宇 公关世界 1997-01-15 期刊43 从黄帝到王冰:《黄帝内经》成书历程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7-25 期刊44 试论公共关系的兴起及其主要特征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5-01 期刊45 略论程颢人性学说的地位 解光宇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1-04-02 期刊46 论朱升实学思想对宋儒的超越 解光宇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6-08-01 会议47 张载“气本论”在儒学史中的地位 解光宇 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 2007-10-01 会议48 朱熹理学与地域文化——以晋江文化、徽州文化为例 解光宇 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08-01 会议49 《道一编》“和会朱、陆”思想及其影响 解光宇 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0-10-0150 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解光宇 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 2002-08-0151 “老子是殷商派老儒”可以成立 解光宇 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10-0152 程洵的武夷山情结 解光宇 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 2006-06-0153 儒学学术动态 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54 安徽省 安徽儒学研究活动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55 安徽省 儒学活动概况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56 朱子学术研讨会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7 儒家节庆 纪念戴震诞辰280周年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8 安徽省儒学研究活动综述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5-01-01 年鉴59 儒学前沿 “协和万邦”与儒学大一统思想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0 安徽省 安徽省儒学研究 解光宇 中国儒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61 论朱熹与田愚的宗法思想 解光宇、 解立 合肥学院学报 2008-04 期刊62 论朱升理学思想及其评价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期刊63 论新安理学家汪莘 解光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08-04 期刊64 朱子与艮斋的理学思想 解光宇 艮斋学论丛(韩国) 2008-02

籍贯为河南郸城,出生于安徽合肥。现工作在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人口研究所,是安徽大学教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76年春至1978年春知识青年插队于安徽宣城,1982年春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设备及工艺专业,1997年夏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03年冬毕业于美国爱达荷大学统计学专业,2005年回国任教。 (一)科研概况主持科研项目: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安徽省人口变动研究(省人口计生委),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省教育厅)等。主要教授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SPSS软件、人口统计学、人口信息分析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研究方法等。自2004年以来,已公开发表19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7篇刊登在CSSCI来源期刊上,有2篇在美国发表。(二)科研项目1、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1--11)  2、合肥市就业人口从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包河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委托课题,11--12)3、蚌埠市人口规模及布局研究(项目负责人,蚌埠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课题,4-5)4、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1--12)5、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11--3)6、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16--15)7、提高返乡农村妇女创业能力的行动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国家妇联/李嘉诚基金会委托项目)8、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1--12)9、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16--15)10、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11、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2、迁移人口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1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3、合肥市蜀山区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需求调研(主要成员,2011年合肥市蜀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课题,已结项)14、安徽省老年妇女社会支持的城乡比较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AHSKF09-10D12)15、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16、合肥市一千万人口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17、安徽返乡农民工素质与再就业问题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2010sk)18、社会学与安徽城乡社会发展研究(研究骨干,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学术创新团队,SKTD008A)19、我国产业集群的营销模式和耦合机制实证调查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GL025)20、安徽省“十二五”人口变动分析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21、安徽省“十二五”人口老龄化及保障服务问题研究(主要成员,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22、农民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的建构(三级子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科研项目,一级:“经济学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二级:“农民能力建设”子项目)23、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RK010)24、安徽农村人口迁移实证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省教育厅基地一般项目,2008sk072,已结项)25、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项目负责人,省教育厅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7sk033,已结项)26、安徽高校创新型文化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主要成员,2007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AHSKF05-06D23,已结项)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SAS and S-P 2003—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 SAS and E 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 Logistic SAS2002--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SAS2002--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 SAS, S-PLUS, and C++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SAS Physical edu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Q SAS and E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 2002--37、学校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研制及试运行,2--7。(待续)(三)教研项目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安徽大学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教研项目)2、《社会统计学》(安徽大学2009年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研项目)3、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校际合作项目,2007jyxm005)4、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7jyxm021)5、全国中专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试题库系统,软件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6、全国电力中专机械零件试题库管理系统,软件主编,1992年发行。7、全国电力中专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管理系统,主编(题库及软件),1991年发行。(待续)(四)工程项目1、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参与设计、编程及调试。2--4。2、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硬件工程师,参与硬件安装及调试。2--4。3、黑龙江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功能拓宽软件设计,编程及调试。5--2。4、材料力学实验室建设,独自完成,7--2。(待续) (部分课程)(一)双语课程1、SPSS软件(本科生核心课程)2、SPSS应用(研究生必修课程)3、社会统计学(本科生核心课程、研究生选修课)4、管理信息系统(MBA必修课程)5、统计软件(全校素质教育课)6、统计思想(全校素质教育课)7、抽样设计(本科生必修课)8、定量分析(本科生必修课)(二)本科生课程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72学时(含课程设计),校级精品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2、《社会统计学》,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3、《SPSS软件》,36课程(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4、《高级社会统计学--抽样设计》,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5、《微积分》,72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6、《线性代数》,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8、《统计思想》,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9、《统计软件》,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10、《调查设计》,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11、《社会调查方法》,36学时,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12、《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54学时(含课程设计),政治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三)研究生课程《人口统计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核心课程。《人口信息分析技术》,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区域人口预测》,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区域人口规划》,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西方人口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36学时,双语教学,MBA核心课程。《管理研究方法》,36学时(含课程设计),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核心课程。《SPSS应用》,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社会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选修课。《高级社会学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待续) (二)学术论文(自200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部分学术文章)1、田飞、王仙慧、张然区域划分对合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积极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9-2、宋佩锋、田飞21世纪初合肥市人口承载力趋势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8-3、李梦迪、田飞农民工的阶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06-4、宋佩锋、田飞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合肥市人口容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4):23-285、孙宇凡、李梦迪、田飞 社会资本的建构过程--以皖北C村云南籍婚迁流入妇女为例[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3):60-666、田飞 未来40年安徽省户籍人口变动趋势[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9(1):26-337、田飞 人口预测方法体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核心、CSSCI扩展),2011(5):151-1568、田飞 场景预测方法与概率预测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CSSCI、核心),2011,342(18):20-229、田飞 人口概率预测方法及应用[J] 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1,32(5):9-1310、田飞 西方人口预报评价动态[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扩展),2011(1):40-4311、田飞、张颖 我国供方贫困线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核心),2010(31):17842-1784412、田飞 贫困指标体系问题研究[J]学术界(CSSCI、核心),2010(11):211-21913、田飞 西方人口分布预测研究动态[J]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0,31(4):73-7614、田飞 西方人口概率预测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核心),2010(3):306-30915、田飞 21世纪初人口场景预测研究回顾[J]人口与发展(CSSCI、核心),2010,16(2):48-5116、田飞 用贫困指数测度安徽农村贫困线[J]合肥学院学报,2010,27(2):32-2617、张颖、田飞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类型的实证研究[J]成功教育,2008(3):201-18、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 (核心),2008(5):120-19、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核心、CSSCI扩展), 2008(2):15-20、田飞、郭江平、曹威麟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与管理(CSSCI扩展),2007(5):61-21、田飞 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对学风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核心),2007(6):111-22、田飞 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指标体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核心),2007,31(6):92-23、曹威麟、郭江平、田飞基于员工离职风险的培训投资决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7):84-24、曹威麟、董玉芳、田飞论心理契约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沟通[J]江淮论坛 (核心),2007(2):21-25、田飞用马蒙模型解决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缺损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核心)2006,30(4):146-26、Tian, Fei,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 A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45: 27、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Pages 74-96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 Manhattan, KS: Kansas State U(二)教研论文1、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8(5):120-2、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15-(更新中待续) 1、合肥市特大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专题研讨会(2011年8月在翰林奥体宾馆举行,市委宣传部主办)2、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1年8月2日在合肥虹瑞金陵大酒店评审通过人口所的研究报告)3、安徽省人口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1年5月22日在万豪花园酒店,文章获三等奖)4、安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0年8月,合肥黄山大厦)5、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研究(2007年8月31日上午9:100--12:00,星期五,博学北楼B305)Tian, F,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 Presented at the 4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February 7 - 10, 2005, Honolulu, HTian, F, B Shafii, T S Prather, W J Price, C Williams, and L W L Dispersal of Yellow Starthistle can be Predicted from Community 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7th meeting of the Western Society of Weed Science, March 9-11, Colorado Springs, C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e, April 25-27, Manhattan K9、西方社会学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应用现状(2005年11月26日下午1:30-3:00,星期六,新校区南楼C101)10、定量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发展历史11、用地理统计学方法预测美国西部地区某种野草的蔓延趋势(2003 USA)(待续) 在美国的科研情况:◦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SAS and S-P 2003—2004◦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 SAS and E 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 Logistic SAS2002--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SAS2002--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 SAS, S-PLUS, and C++◦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SAS Physical edu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Q SAS and E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n a dai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for dairy nutrition SAS ◦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s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 SAS, S-Plus, and C++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 2002--◦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for the search of the publ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records from the Statistical Programs by means of web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2002--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查询

上百度查啊

可按以下我提供的资料到图书馆复印,如需帮助,QQ25845689联系。 文章名 期刊名 期刊号 论文撰写与科技文献检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6/04 《科技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 职业教育研究 2005/09 《科技文献检索》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04 科技文献检索的有效途径 天津科技 2004/05 谈新环境下《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改革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对高校《科技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 现代情报 2003/10 科技文献检索课教学探讨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3/02 科技文献检索与科技英语交叉体系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引文信息在科技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情报学报 2003/03 “中文雅虎”科技文献检索实例分析 甘肃科技 2002/04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联系方式 编辑部投稿邮箱《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尚未开通采编服务平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网。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料可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指导性,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教育教学类论文投稿邮箱:(请写明作者简历 联系方式)。本刊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及党和国家的出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目录查询

吴襄,清代大臣,著作家,安徽青阳人,字七云,号悬水,1661年生。康熙52年(1713年)中进士,由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对诗文尤其喜爱,无书不读。晚年因患有眼疾,目难久视,常常令后人或者侍人为他朗诵。他曾任《明史》《八旗通志》等书的编修总裁,并著有《锡老堂诗抄》15卷(安徽省图书馆藏通志馆抄本),《锡老堂文集》5卷,《畿辅河渠考略》2卷,1735年去世。六十一 吴曙东,当代林学家,教育家,安徽桐城人,1902年生,家庭十分贫穷,在宗族的资助下在桐城中学毕业。1921年去日本鹿儿岛高级农林学校攻读林业学,1925年回国,先后任浙江省林场技术员,浙江大学农学院,安徽学院皖南分院教员,教授,安徽东流高级农林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徽大学,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教授。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主要著作有:《森林苗圃学》(上海永祥印书馆,1952年),《造林学本论》,《森林经营学》,《农田防护林》,《城市公害防治》等。1982年逝世。 六十吴德修,当代农学家,安徽宣城人,1926年生,194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农学专业,1953年后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历任安徽省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持“淮北小麦大面积增产途径及栽培技术”课题研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主要著作有:《小麦栽培》(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治碱改地造良田》(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董建议谈养猪》(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另有《郑州一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等数十篇论文发表。 五十九伍蔚曾,现代外国语文学家,安徽定远人,1906年生,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建国后,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现代英语简单陈述句的常用句型》《英汉语法词典》《英汉科技常用短语词典》等。 五十八吴瑾光,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安徽歙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后在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历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师,化学系教授,从事溶液络合物及萃取机理的研究,近年来,用傅立叶交换红光谱方法研究稀土络合物化学萃取化学和生物无机络合物,开展稀土复合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萃取机理与稀土络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此论文获得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等论文100多篇。 五十七吴震生,清代戏曲家,安徽歙县人,号可堂,寄寓浙江杭州,1692年生。曾任刑部主事,与历鹗交情很深。虽然为官刑部,但是对戏曲独有情钟,创作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其主要著作有:传奇《换身荣》《天福降》《世外欢》《秦洲乐》《成双谱》《乐安春》《生平足》《万年稀》《闹华州》《临濠喜》《人难赛》《三多全》《地行仙》等,合称《玉屋书屋十三种传奇》,又名《太平乐府》,清代乾隆年间刻本刊印,现多家图书馆有收藏,1752年病逝。 五十六吴澄,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安徽歙县人,字鉴泉,号师郎。少年时期勤奋好学,熟读经书,特别喜爱《易经》。后因多次应试不中,随弃文学医。他关门闭户,攻读医书达十年之久,并拜师学习,能博采众长,结合临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医疗技术,治好的病人不可记数,一时名声大振。后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汇集各家学说,于乾隆四年(1739年)著成了五十卷的医书《不居集》,并刊行于世。这是一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医学不可不读的著作,并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作用。另外,他还留下《伤寒症治明条》,《推拿神书》,《易医会参》,《师朗医案》等著作。 五十五吴蔚光,清代著作家,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常熟,字哲甫,号执虚,自号竹桥,别号湖田外史,1743年生,乾隆45年(1780年)中进士,官礼部主事,后因身体不佳,辞官回归家乡(常熟),居家20多年,潜心读书著述,并将家中书楼命名为“素修堂”,擅长古文,诗词尤佳。主要著作有:《古金石斋诗前后集》六十卷,《素修堂文集》二十卷,《小湖田乐府》十四卷,《杜诗义法》八卷,《唐律六长》四卷,《寓物偶留》四卷,《毛诗臆见》四卷,《春秋去例》四卷,《读礼知意》四卷,《方言考据》二卷,《洪范音谐》二卷,《诗余辨讹》二卷等。1803年病势。 五十四吴嘉棠,当代著作家,编辑学家,安徽歙县人,号自惜楼主,笔名楼自惜。1913年生,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1934年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文学院留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英文报刊《大陆报》编辑,总编辑;《大美晚报》(英文)执行编辑兼任《申报》采访主任。1949年去日本,创办泛亚通讯社。1956年后,任香港《英文虎报》主编,《中国邮报》编辑;1967年任香港贸易发展局北美区代表,1983年在香港去世。 五十三吴颖芳,清代著作家,安徽休宁人,,字西林。年幼时赴童子试,为衙役所训斥,后决心不再应试。与历鹗交游,从之学诗。为学宗守汉代章法,特别深于乐律,六书,音韵的研究,晚年学习佛教,精心研究唯树论,自号树虚。闭户村居,不愿外人知晓,潜心著作,收获甚多。主要著作有:《吹幽录》五十卷(清代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金石文释》六卷,《说文理董后编》六卷,《临江乡人诗附拾遗》五卷等。 五十二吴新智,当代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安徽合肥人。1928年生,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57年--1961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古人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解剖学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人类学学报》副主编等。主要著作有:《周口店山顶洞人化石人种类型的研究》《陕西大荔的早期智人古老类型的一个保存完好的头骨》,《中国汉族髋骨的性别差异和判断》《中国古人类的年代学》《中国早期智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人类》《人体测量法》《中国和欧洲早期智人的比较研究》等。 五十一吴景超,当代社会学家,安徽歙县人,字北海。1901年生,1923年毕业于清华,1923年--192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兼任社会学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教务长;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新经济》《社会研究》《新略》等杂志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主要著作有:《都市社会学》《社会组织》《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劫后灾难》《马克思论危机》《中国人口新论》《中国社会学向何处去》等。1968年去世。 五十吴敬梓,清代著名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康熙末诸生一七零一年生,吴敬梓十三岁丧母,跟随在江苏赣榆县任教谕的父亲吴霖起(康熙二十五年拨贡)生活,生性豪放,放荡不羁,曾畅游大江南北。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荐举博学宏词,不就,后屡次考场失意,心灰意冷,只好变卖家产,于三十三岁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靠典当变卖衣物和朋友接济生活。一七五四年在贫困中去世。但是,他在贫困中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五十卷,五十六回),另外还著有《文木山房集》四卷,《文木山房词集》一卷。新中国成立后,又发现吴敬梓诗文三十九篇。一九五四年在北京举行了吴敬梓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大会;一九八一年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举办了吴敬梓诞生二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和《儒林外史》学术讨论会,编辑出版了《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如今,《儒林外史》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吴敬梓也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的文学家。 四十九吴涫,明代著作家,安徽歙县人,字仲虚,隆庆年间进士。主要著作有:《唐诗纪》一百七十卷(明刊本,现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古今逸史》五十五种(校辑,现江苏南京图书馆藏三十一种九十九卷,安徽省图书馆藏六种十一卷);《合刻山海经水经》(明刊本,现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 四十八吴道新,明代末官吏,诗人。安徽桐城人。字汤日,号无斋。天启七年举人,官至工部主事。明朝灭亡后,隐居白云山,人称无斋先生。主要著作有:《潜德居诗集》五十卷;《龙眠风雅》一卷(录诗七十五首);《桐旧集》一卷(录诗十七首);《潜德居文集》十卷;《浮山志》十卷。 四十七吴谦,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医学家,安徽歙县人,字六吉。博学多才,精通各科。熟读今古医书,临床经验丰富,曾被誉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官至太医院判供奉内廷。乾隆时与刘裕铎为总修官,主编综合性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包括医学各科共十五种九十卷,其中《订正伤寒论注》和《订正金匮要略注》为他自己撰写。全书注重临床实用,图说方论具备,附有汤头歌诀,曾作为太医院教本。由于简明扼要,切合实际,流传很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多次出版。 四十六吴绮,清代官吏,词人,安徽歙县人,号丰南,又号红豆词人。顺治九年贡生,授中书舍人曾任湖州知府。主要著作有:《宋金元诗咏》二十卷补遗二卷;《林惠堂全集》二十六卷;《六怀词》一卷;《红豆记》一卷,《选声集附词韵简》四卷;《扬州吹鼓词序》一卷;《岭南风物记》一卷。 四十五吴立真,当代地质学家,安徽省金寨县人,系吴氏阳山分支著名科学家。一九二八年生,高级工程师职称。一九四九年五月参军,在二野军政大学获一等学习模范称号;进军大西南后在昆明市政府工作。后去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学习,获得优秀学生称号。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大庆油田,江汉油田,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工作,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两次。在编写的众多报告中,有八篇在国家级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十多篇研究报告结集出版,参加了《中国陆相大油汽田》,《中国近海大海气田》两部专著,有中国石油出版社出版;撰写的《流花11-1大油田》一文,获得部级优秀论文奖,负责研究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个,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个,中国海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个;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两个,并荣获全国第四届发明展览会金牌奖,与吉林大学合作研制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经专家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他负责制定的勘探部署和方案中,经钻探有五个地区发现油田。现已经从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离休。 四十四吴泰昌,当代文学评论家,作家。安徽当涂人,一九三七年生,一九六零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取该校文艺理论研究生。历任《河北文艺》《人民文学》编辑,《文艺报》文学评论组组长,副主编副编审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散文世界》常务编委,《儿童文学》编委等。参加过《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等专著的编撰,出版的散文集和文学评论集有《八方集》,《艺文轶话》,《文学情思》,《文艺随笔>>,<<吴昌泰散文选>>,选编和主编的有<<阿英文集>>,<<十年散文选>>等。 四十三吴勉学,明末清初著作家,刻书家。安徽歙县人,字肖愚,号师古。生卒年月不详。博学多识,家富藏书。明代万历年间,曾校刻经史子集及医学书籍数百种。其闻名于世的有:《二十二子全书》一百六十九卷,《初唐诗汇》七十卷另有目录十卷,《盛唐诗汇》一百二十四卷另有目录二十二卷,《河间六书》二十七卷,《类证活人书》二十一卷,《对类考注》二十卷,《唐乐府》十八卷,《十三经》《四史》《资治通鉴》《性理大全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医学六种》《痘症大全》《师古斋汇聚简便单方》《东垣十书》等。在刊刻这些书籍时,许多都有他进行校订,校注。 四十二吴铠生,近代学者,著作家,安徽桐城人,号北江,字辟疆。吴汝纶之子。自幼随父亲习文,诗文继承父业,曾任大使幕僚。民国后,入总统府任秘监至终。主要著作有:《吴门弟子集》十四卷,《左传微》十二卷,《左传文法读本》八卷,《孟子文法读本》七卷,《北江先生文集》七卷,《北江先生诗集》五卷,《诗义会通》四卷,《汉碑文范》四卷,《晚清四十家诗抄》三卷,《尚书大义》二卷,《周易大义》二卷,《古文范》二卷。 四十一吴昶,宋代学者,著作家,安徽歙县人,字叔夏,号友堂,生卒年月不详,师朱熹而友洪迈,程大昌。曾以征荐为郡校书,经史皆有著述,很得朱熹的喜爱和嘉勉。主要著作有:《吴友堂诗文》五十卷,《吴氏书说四十卷》(十分可惜的是此书已经失传),《易论》四十卷,《史评》七卷。 四十吴柄南,当代作家,安徽泾县人,一九二九年生,一九四九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零年进入华东军区文艺干部训练班学习,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七年跟随苏联专家学习戏剧理论,表演导演,一九五七年后历任安徽省话剧团安徽省文化局(厅)创作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剧本《茶棚会》《春》等十多部,电视剧本《大江潮》等,并有散文随笔等近二百多篇文学作品发表。 三十九吴建国,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五五年生,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现任安徽省金寨县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安徽省图书馆学会理事,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九八年晋升副研究馆员职称。曾三次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其中一九九八年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公共图书馆创收活动之反思》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奖;两次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学术年会。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六十余篇,图书馆专业学术论文十多篇,创作小品《兰兰的小红帽》,参加安徽省小品大赛演出,参与《吴氏阳山分支宗谱》(八修)的编撰工作并为之作序。 三十八吴组湘,当代著名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安徽泾县人,原名吴组襄,笔名寄谷,野松等。一九零八年生。一九二九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一九三一年参加社会科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反帝大同盟。一九三五年后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师和秘书,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大学国文系任教。曾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山洪》,《鸭嘴唠》;中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某日》;短篇小说集《西柳集》,《饭余集》;以及《吴组湘小说散文集》,《吴组湘选集》,《吴组湘全集》等。 三十七吴绍青,当代医学家,安徽巢湖人,一八九五年生,一九二一年毕业于国立湘雅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九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医学研究,一九四六年回国,历任重庆中央医院副院长,上海医学院教授,解放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肺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结核病和呼吸》杂志副总编。一九五五年在第十四届国际结核病防治联合会年会上,发表《结核菌对异菸肼的耐药性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的学术论文,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主要著作有:《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实用内科学》,《实用结核病治疗学》等,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一百多篇(部)。一九八零年逝世 三十六吴昆,明代著名医学家,藏书家,安徽歙县人,一五五二年生,字山甫,号鹤皋。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吴正伦医名颇著,家有数世藏书。至吴昆时,家中藏书数万卷,其中以医书居多。他十五岁开始学医,除向祖父及家父学习外,还伯同乡余午亭为师,并悉读家中所有医书。成人后,又遍走江浙,宛陵(今安徽当涂)姑溪(今安徽和县)等今安徽大部分地区行医,结交名医,拜师七十多人,取各家之长,兼收并蓄,以致医术精湛,名声大振。主要著作有:《内经吴注》二十四卷,《素问注》二十四卷,《医方考》六卷,《针方六集》六卷,《脉语》二卷,《十三科证治》,《药纂》,《参黄论》等。 三十五吴孟复,当代古籍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安徽庐江人,一九一九年生。别名吴常焘,吴山萝。一九三七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民革成员。一九三七年后,曾任上海政法学院暨南大学副教授教授,上海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一九五六年回安徽工作,历任合肥师范学院教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图书馆副馆长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室主任,爱好教育学院教授,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语言学会文学学会考古学会。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训诂通论》,《古书读校法》,《唐宋八大家概述》,《宋词鉴赏词典》(合著)等。 三十四吴承仕,近代经学家,教育家,安徽歙县人,字检斋,号茧斋,一八八四年生,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三岁参加殿试为一等第一名。章柄麟弟子。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精通音韵训诂及古代名物制度,旁及群经各史诸子佛经道藏。三十年代初,接受马列主义,是中国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学者。曾在北平创办《文史》,《时代文化》等进步刊物,参加“一二九运动”,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天津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支持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九年因遭受汉奸迫害而逝世。主要著作有:《经典释文序录疏证》《经籍旧音辨证》《三礼名物》《尚书古文辑录》《礼服释例》《淮南旧注校理》《六书条例》《唐写本尚书舜典释文》《监狱解蔽篇》等。 三十三吴肃公,清代学者,著作家,安徽宣城人,字雨若,号晴岩,别号街南,自署匏道人。从叔父吴垌学,又随同沈寿民游学。为学以明诚为宗,慎独为枢,其文章格调似韩愈而简洁,近似《左传》《史记》体裁。主要著作有:《街南文集》二十卷《街南文集续集》七卷《阐义》二十五卷《明语林》十四卷《读书论世》十六卷《姑山事录》八卷。 三十二吴学静,当代逻辑学家。安徽合肥人,一九三三年生,一九五八年华东政法学院政法系。曾先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安徽省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工作,担任过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系主任等职。兼任安徽省逻辑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研究》《逻辑学简明辞典数理逻辑部分》《形式逻辑学》等 三十一吴定,清代文学家,安徽歙县人,字殿麟,号瞻泉,一七四四年生,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曾从方立中,李仲醇受经学,后与刘大魁由黟县教谕移主歙县问政书院,拜刘为师,学习古文辞,,刘归枞阳后,他五次渡江求教,并和姚鼐任大椿十分相好,姚鼐凡有新作,总是与他先睹为快。晚年回归故里歙县,精心研究经学,特别是对《周易》先秦诸子和《史记》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紫石泉山房文集》十二卷,《周易集注》八卷,《中庸注》二卷,《紫石泉山房诗抄》二卷。一八零九年去世。 三十吴抗生,当代物理学家,一九三二年生,安徽桐城人,一九五三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一九五六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门从事低温物理研究,曾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全国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主要著作有:《超导电性,第二类超导体与连接超导体》《超导电性基本原理》等,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一百多篇。 二十九吴应萁,明代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安徽贵池人。一五九四年生,字风之,次尾,号楼山。崇祯十五年贡生,崇祯年间,与复社著士顾杲,陈贞慧声讨阮大铖,受到加害,逃回家乡,于一六四五年因响应金声抗清,被叛徒出卖,在家乡贵池石灰冲被害。他擅长今古文,意气纵横,激昂豪放,慷慨磅礴,一生著作颇多,题材多样。主要著作有:《宋史》五十卷,《楼山堂集》二十七卷,《启桢两朝复录》十卷,《读书观止录》五卷,《东林本末》三卷,《留都见闻录》二卷,《熹朝忠节死臣列传》一卷,《复社姓氏目录前卷》一卷,《北京察疏略》一卷等。 二十八吴应宾,名代学者,作家。安徽桐城人,字尚之,号观我,万历十四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后隐居故里,四十多年,闭门著述。深于性命之学,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主要著作有:《中庸释论》十二卷,《大学古本释论》五卷,《学庸语释》二卷,《宗一圣论》二卷,《性善书》一卷,《学易斋诗文稿》,《方外游》等,另外《龙眠古文》收录其文章十七篇,《龙眠风雅》录其诗作一百二十三首。 二十七吴华强,当代中医基础理论家,一九四三年生,安徽肥东人,一九六六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医多选题》(合著)《医述校注》《外科正宗校注》《王清任的医疗思想》等。 二十六吴伟陵,当代信息学家,安徽省安庆市人,一九三八年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进修,后在北京邮电学院任教曾担任北京电子学会信息专业学会委员,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主要著作有:《信息处理导论》《英汉信息论词汇》(主持修订)《英汉无线电电子学词汇》(主持修订)译著有:《数字卫星通讯》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和国际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一百七十多篇。 二十五吴多桢,当代作家,安徽颖上人。一九三一年生,一九四八年毕业于安徽省立工业学校。先后任颖上县,治淮总队等单位秘书科长,编辑等职,一九八二年后历任颖上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县志总编辑,阜阳地区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颖上县第二。第三。第四届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淮上风云》《颖上今古》《颖上县志》(主编)主要学术论文有:《管仲墓址钩稽》《颖上历代修志时间小考》《浅议资料考证工作》等。主编了《安徽颖上吴氏宗谱》。 二十四吴兆棠,当代教育家,1905年生,安徽省休宁县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后留学日本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历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务长兼任中央大学教授,教育部督学,中等教育司司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委员。1949年去台湾任政治大学训导长,教育研究所主任,台湾省教育厅厅长。1964年在台北去世。主要著作有:《教育原理》《训练原理与实施》等。 二十三吴兆洛,当代作家,安徽阜阳人,1931年生,曾当过教师报社编辑1962年调入文化部门工作,曾任安徽省阜阳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主要著作有报告文学,戏剧,小说,故事,曲艺等150余篇(部),近100万字,其中小戏《万分之一》获得安徽省文艺调演一等奖,并有安徽电视台拍成电视片,小说《赵赖五发愤》被多家报刊转载,并收入小说集。 二十三吴则虞,当代哲学史家,历史学家版本学家,安徽泾县人。1913年生,师从章太炎,在章太炎的指导下,精研古籍,攻读音韵文字训诂诸学,造诣很深。曾任南岳师范学院重庆师女子范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西南师范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央党校讲授中国哲学史,文字学,校勘学等课程。他喜爱收藏古今书籍,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历史,中国藏书史,古籍校勘整理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工具书使用法》《版本校勘学通论》《版本通论》《晏子春秋集释》《晋书校勘记》《清真词校记》《稼轩词选注》《续藏书记事诗》等 二十一吴式颖,当代教育史学家,安徽泾县人,1929年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后去前苏联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学习。回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外国教育史,苏联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话》《俄国近代教育》《苏联当代教学理论中的教学过程问题》等。 二十吴汝纶(前期已经上传,不再传。) 十九吴立本,当代摄影家,安徽省怀宁县人,1919年生,早年在商店当学徒,1935年进入南京中央电影厂,先后任放映员,录音员,摄影助理。1938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任摄影助理,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编导。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人民的胜利》《逐个民族大团结》《五月的节日》等。 十八吴玉晋,清代学者,著作家。字山夫,康熙时官安徽凤阳训导,生卒年月不详。精通六书假借之学,主要著作有:《金石存》15卷(清乾隆年间刊本题名为《金石癖》),《六书述部叙考》6卷,《别雅》5卷,《山阳志遗》4卷,《说文引经考附补遗》3卷,《十忆诗》1卷。 十七吴正河,安徽巢湖市人,1952年生,现任安徽省巢湖市图书馆馆长。安徽省图书馆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曾任巢湖市剧团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1)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2)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3)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4)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5)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二、意义和目的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并且列出了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三、主要内容(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四、分类综述分成两类。一类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领域、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一类是较为微观的,这类综述可以涉及到相当小的研究方向甚至某个算法,谈的问题更为具体与深入。前者立意高,范围广,面宽,故也不易深入,比较好读好懂。这对初入道者、欲对全局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很有参考价值。然而,欲深入课题的研究,则希望能有后一类的综述为自己鸣锣开道,这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往往不能遂人意,于是只好旁征博引,由自己来完成该课题的综述。当写学位论文时,我们要写的也就是这类结合自己研究课题而写就的综述。五、难点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探?索隐,又如醍醐灌顶。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六、如何收集资料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着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综述是你查阅相关文献的成果。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遵守学术传统,而不是空穴来风。你需要告诉读者,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研究到了何种地步,有什么缺陷,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这一方面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的文章价值何在。任何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成果都应当在综述中得到体现,并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综述不是概述,不能泛泛地引用和概括,要有扬弃,特别是有批评。否则,如果别人都做好了,要你写文章干嘛。综述比较容易看出作者对该领域所下的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读,理解不同论文在关键假设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好的综述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就是有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吴道子,唐代画家,被称作“画圣”“吴带当风”吴承恩,明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敬梓,清小说家,《儒林外史》作者。吴三桂,明末清初大将军。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吴其浚: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

吴起(?-前381),战国时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善用兵。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吴道子,唐画家。河南阳翟人。又名道玄。所绘人物,时号“吴家样”。善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时称“吴带当风”,又有“吴装”之称。后被尊为“画圣”。吴丹(744-825),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正字。累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至谏议大夫。能诗。吴承恩(1500?-1582?),明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归,专意著述,著《西游记》。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吴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学家。字瀹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嘉庆进士。著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目录下载

籍贯为河南郸城,出生于安徽合肥。现工作在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人口研究所,是安徽大学教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76年春至1978年春知识青年插队于安徽宣城,1982年春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设备及工艺专业,1997年夏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03年冬毕业于美国爱达荷大学统计学专业,2005年回国任教。 (一)科研概况主持科研项目: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安徽省人口变动研究(省人口计生委),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省教育厅)等。主要教授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SPSS软件、人口统计学、人口信息分析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研究方法等。自2004年以来,已公开发表19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7篇刊登在CSSCI来源期刊上,有2篇在美国发表。(二)科研项目1、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1--11)  2、合肥市就业人口从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包河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委托课题,11--12)3、蚌埠市人口规模及布局研究(项目负责人,蚌埠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课题,4-5)4、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1--12)5、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11--3)6、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16--15)7、提高返乡农村妇女创业能力的行动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国家妇联/李嘉诚基金会委托项目)8、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1--12)9、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16--15)10、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11、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2、迁移人口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1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3、合肥市蜀山区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需求调研(主要成员,2011年合肥市蜀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课题,已结项)14、安徽省老年妇女社会支持的城乡比较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AHSKF09-10D12)15、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16、合肥市一千万人口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17、安徽返乡农民工素质与再就业问题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2010sk)18、社会学与安徽城乡社会发展研究(研究骨干,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学术创新团队,SKTD008A)19、我国产业集群的营销模式和耦合机制实证调查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GL025)20、安徽省“十二五”人口变动分析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21、安徽省“十二五”人口老龄化及保障服务问题研究(主要成员,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22、农民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的建构(三级子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科研项目,一级:“经济学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二级:“农民能力建设”子项目)23、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RK010)24、安徽农村人口迁移实证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省教育厅基地一般项目,2008sk072,已结项)25、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项目负责人,省教育厅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7sk033,已结项)26、安徽高校创新型文化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主要成员,2007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AHSKF05-06D23,已结项)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SAS and S-P 2003—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 SAS and E 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 Logistic SAS2002--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SAS2002--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 SAS, S-PLUS, and C++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SAS Physical edu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Q SAS and E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 2002--37、学校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研制及试运行,2--7。(待续)(三)教研项目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安徽大学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教研项目)2、《社会统计学》(安徽大学2009年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研项目)3、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校际合作项目,2007jyxm005)4、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7jyxm021)5、全国中专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试题库系统,软件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6、全国电力中专机械零件试题库管理系统,软件主编,1992年发行。7、全国电力中专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管理系统,主编(题库及软件),1991年发行。(待续)(四)工程项目1、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参与设计、编程及调试。2--4。2、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硬件工程师,参与硬件安装及调试。2--4。3、黑龙江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功能拓宽软件设计,编程及调试。5--2。4、材料力学实验室建设,独自完成,7--2。(待续) (部分课程)(一)双语课程1、SPSS软件(本科生核心课程)2、SPSS应用(研究生必修课程)3、社会统计学(本科生核心课程、研究生选修课)4、管理信息系统(MBA必修课程)5、统计软件(全校素质教育课)6、统计思想(全校素质教育课)7、抽样设计(本科生必修课)8、定量分析(本科生必修课)(二)本科生课程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72学时(含课程设计),校级精品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2、《社会统计学》,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3、《SPSS软件》,36课程(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4、《高级社会统计学--抽样设计》,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5、《微积分》,72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6、《线性代数》,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8、《统计思想》,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9、《统计软件》,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10、《调查设计》,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11、《社会调查方法》,36学时,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12、《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54学时(含课程设计),政治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三)研究生课程《人口统计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核心课程。《人口信息分析技术》,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区域人口预测》,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区域人口规划》,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西方人口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36学时,双语教学,MBA核心课程。《管理研究方法》,36学时(含课程设计),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核心课程。《SPSS应用》,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社会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选修课。《高级社会学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待续) (二)学术论文(自200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部分学术文章)1、田飞、王仙慧、张然区域划分对合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积极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9-2、宋佩锋、田飞21世纪初合肥市人口承载力趋势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8-3、李梦迪、田飞农民工的阶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06-4、宋佩锋、田飞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合肥市人口容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4):23-285、孙宇凡、李梦迪、田飞 社会资本的建构过程--以皖北C村云南籍婚迁流入妇女为例[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3):60-666、田飞 未来40年安徽省户籍人口变动趋势[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9(1):26-337、田飞 人口预测方法体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核心、CSSCI扩展),2011(5):151-1568、田飞 场景预测方法与概率预测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CSSCI、核心),2011,342(18):20-229、田飞 人口概率预测方法及应用[J] 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1,32(5):9-1310、田飞 西方人口预报评价动态[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扩展),2011(1):40-4311、田飞、张颖 我国供方贫困线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核心),2010(31):17842-1784412、田飞 贫困指标体系问题研究[J]学术界(CSSCI、核心),2010(11):211-21913、田飞 西方人口分布预测研究动态[J]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0,31(4):73-7614、田飞 西方人口概率预测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核心),2010(3):306-30915、田飞 21世纪初人口场景预测研究回顾[J]人口与发展(CSSCI、核心),2010,16(2):48-5116、田飞 用贫困指数测度安徽农村贫困线[J]合肥学院学报,2010,27(2):32-2617、张颖、田飞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类型的实证研究[J]成功教育,2008(3):201-18、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 (核心),2008(5):120-19、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核心、CSSCI扩展), 2008(2):15-20、田飞、郭江平、曹威麟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与管理(CSSCI扩展),2007(5):61-21、田飞 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对学风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核心),2007(6):111-22、田飞 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指标体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核心),2007,31(6):92-23、曹威麟、郭江平、田飞基于员工离职风险的培训投资决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7):84-24、曹威麟、董玉芳、田飞论心理契约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沟通[J]江淮论坛 (核心),2007(2):21-25、田飞用马蒙模型解决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缺损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核心)2006,30(4):146-26、Tian, Fei,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 A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45: 27、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Pages 74-96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 Manhattan, KS: Kansas State U(二)教研论文1、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8(5):120-2、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15-(更新中待续) 1、合肥市特大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专题研讨会(2011年8月在翰林奥体宾馆举行,市委宣传部主办)2、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1年8月2日在合肥虹瑞金陵大酒店评审通过人口所的研究报告)3、安徽省人口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1年5月22日在万豪花园酒店,文章获三等奖)4、安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0年8月,合肥黄山大厦)5、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研究(2007年8月31日上午9:100--12:00,星期五,博学北楼B305)Tian, F,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 Presented at the 4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February 7 - 10, 2005, Honolulu, HTian, F, B Shafii, T S Prather, W J Price, C Williams, and L W L Dispersal of Yellow Starthistle can be Predicted from Community 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7th meeting of the Western Society of Weed Science, March 9-11, Colorado Springs, C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e, April 25-27, Manhattan K9、西方社会学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应用现状(2005年11月26日下午1:30-3:00,星期六,新校区南楼C101)10、定量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发展历史11、用地理统计学方法预测美国西部地区某种野草的蔓延趋势(2003 USA)(待续) 在美国的科研情况:◦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SAS and S-P 2003—2004◦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 SAS and E 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 Logistic SAS2002--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SAS2002--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 SAS, S-PLUS, and C++◦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SAS Physical edu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Q SAS and E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n a dai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for dairy nutrition SAS ◦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s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 SAS, S-Plus, and C++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 2002--◦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for the search of the publ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records from the Statistical Programs by means of web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2002--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家乡江宁的思想感情。原诗: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一水:一条河。出自: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作者成就影响: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愿望泊船瓜洲王安石 〔宋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注释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绿:吹绿。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参考资料:完善1、谢艳明译著.英译中国古典诗词精选=English translation on selected Chinese classic poem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03:第189页2、高山主编.新课标小学生实用知识大全:中国致公出版社,8:第797页赏析六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京口瓜洲一水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这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二、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参考资料:完善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王安石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08:第37-38页创作背景  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参考资料:完善1、《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207-209页2、《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3、朱明伦 ,王安石《泊船瓜洲》考辨二则,《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6)4、龚维敏 ,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时间释疑,《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赏析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三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地名介绍京口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是对岸的一个小岛(现在已无),因为这儿也是大运河的长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1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 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瓜洲古渡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距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中心15km,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汽渡、扬州港与其毗邻相接,镇江金山寺与园区隔江相对,是历代联系大江南北的咽喉要冲,著名的千年古渡。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古渡,胜境犹存,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途经瓜洲,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钟山南京城内有钟山。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古迹文物,有着“金陵毓秀”的称誉。  钟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南京中华门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国时东吴曾称它为蒋山。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3公里,周长约20多公里,蜿蜒起伏,抛若游龙,故古人称“钟阜龙蟠”。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东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国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称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建此山顶上。 玄武湖在钟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称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丽。现建有玄武湖公园,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7平方公里,绕湖一周长约10公里,湖中有岛,称为洲,有桥相连。湖水碧波荡漾,岛上绿树葱茏,周围青山如黛,美景如画,亦是金陵风光旅游“宝地”。附近还有古台城遗址、鸡鸣寺、北极阁等古迹名胜。  详细地址: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 。江南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狭义的江南现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江浙为中心的小江南经济更为发达。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二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五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赏析四  这首诗作于1075年(熙宁八年)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舟次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沙,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1037年(景佑四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古人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洪迈《多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讳言,用绿字描写春风,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觉春好。”丘为《题农父庐舍》:“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温庭筠《敬答李先生》:“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常建的《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都为王安石提供了借鉴,但从表现思想感情的深度来说,上述数例,而“山门”“山”“草”皆可绿,而江南岸的绿却是颇有动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本诗曾获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彦周诗话》)的赞誉。这正是“频改”所致。但这首诗的佳处,并不限于一字之工,当玩赏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体要。▲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35篇诗文 ► 471条名句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长相思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关链接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的。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遒劲清新。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